妻子的检查(2)

怀孕前为什么要注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宝宝。如果宝宝一旦感染,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5%在成年后会转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应及早预防。

乙肝疫苗应在什么时候注射

通常,采用0、1、6的程序注射。其中的0指第一针,1指第一针和第二针的间隔是1个月,6指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是6个月。加上注射后产生抗体需要的时间,至少应该在孕前9个月进行注射,免疫率可达95%以上。免疫有效期在7年以上,如果有必要,可在注射疫苗后五六年时加强注射一次。

怀孕和口腔有什么关系

说两者之间有关系,一般人都会持怀疑态度,但确实有关系。因为孕期许多常见病的发生都与孕妇是否进行口腔检查密切相关。口腔感染可引起流产和早产,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3~7倍,多达18%的早产儿可能是由妈妈的牙龈疾病引起的。据有关资料分析,如果引起牙龈疾病的细菌进入血流,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能使出生后的宝宝患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如果孕前患有较轻的口腔疾病,怀孕后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免疫力下降,会加重口腔疾病,且增加治疗难度。

孕前如何预防口腔常见病

怀孕前,最好到口腔科(最好是专为准孕妇检查的口腔科)做口腔卫生状况检查,接受口腔大夫的健康指导,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孕期口腔常见病都与口腔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女性在孕前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刷牙和使用牙线,以及孕期如果患口腔科疾病,何时进行治疗最安全等相关知识。

怀孕后为什么容易患龋齿

由于女性孕前生理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再加上对口腔护理的疏忽,常常会加重蛀牙的情况。一方面,孕妇在怀孕期间,进食次数增多,且偏爱酸性食物,加之其身体经常处于不适状态,因此她们常常会忽略口腔的卫生和保健,这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增多,进而引发龋齿和牙周病。另一方面,女性在怀孕期间,内分泌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也增加了她们患龋齿和牙周病的概率。由于低血糖及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多,使孕妇出现吐酸水的现象,而孕妇口中的酸水会使牙齿受到腐蚀,而导致脱钙,受到腐蚀的牙齿再经过细菌的感染便形成龋齿了。因此,孕前本来没有龋齿的孕妇,在孕期可能患上龋齿;孕前已有龋齿的孕妇,在孕后病情会加重。

一旦患上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不但会给孕妇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服药不慎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有调查证明,妈妈患有蛀牙,生出的小宝宝患蛀牙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阻生智齿的萌出和怀孕关系大吗

智齿即最后一颗磨牙,俗称“后槽牙”。阻生智齿的牙体与牙龈之间存在较深的间隙,医学上称为“盲袋”,容易积留食物残渣,导致细菌滋生、繁殖而直接引起急、慢性炎症,就是通常说的“智齿冠周炎”。由于智齿多在18岁以后萌出,且智齿冠周炎最容易发生在20~35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恰好是育龄女性选择怀孕的时间,所以要想防治智齿的萌出,就应该在孕前将口腔中的阻生智齿拔除。

专家课堂

孕妇最常见的问题

Q:听以前生过宝宝的同事说,凡是女人怀孕后,都容易长后槽牙,牙龈会肿胀和出血,疼得连饭都吃不下,我本来就经常牙痛,我和老公还打算最近要宝宝,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吗?

A:女性在怀孕后,由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明显上升,黄体酮水平上升,导致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极易诱发“妊娠期牙龈炎”。研究证实,怀孕前未患牙龈炎的女性,其怀孕后患“妊娠期牙龈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大大降低;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怀孕后炎症会更加严重,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等情况,个别的牙龈还会增生至肿瘤状,称为“妊娠期龈瘤”,极容易出血,严重时会妨碍准妈妈进食,甚至引起多颗牙齿的松动脱落。如果是中度、重度的牙周炎,孕妇生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怀孕前应该进行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检查以及系统治疗,这样就可以免除孕期牙痛之苦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