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

这位妈妈身体很好,红胖红胖的,胳膊那么粗,经常笑嘻嘻的。我就想:这么快乐的一位妈妈怎么忍心打孩子呢?如果说她的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这个“惯性”又从何而来呢?来自她的内心,心中的蒙昧,教育的误区。

她告诉我孩子一天不打都不行。老师经常告状,孩子上课从来不听讲,她气得不行,就打,送到我这里不是为学画,是专门让我调毛病的。孩子一开始干脆不进教室,在外面荡来荡去,无聊得不得了,拿几个珠子弹来弹去。我也过去跟他一起弹珠子玩,他说:你玩得没意思,我不跟你玩。他特别讨厌成人。

在我跟孩子的妈妈那次谈话之后,过了一个星期,她又来找我,说李老师,我都一个星期没打儿子了,他怎么还没变好?我说你坚持四个月不打孩子看看有没有作用?你不打,四个月之后你的孩子才能出现变化,比如说,开始撒娇、胡闹……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才算有救。你回去,坚持不要打。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正在做家长咨询,看见她气势汹汹地上楼,一头就往教室里冲,我说停下停下,你干什么?她说谁谁谁的女儿说我儿子在教室里不画画,光玩。我说你儿子以前连教室都不进,现在终于坐在教室里了,你难道看不到这一点吗?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她说哎,我听了实在气得不行,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儿。我说你回去,而且,你儿子回家之后不许问他这件事。

后来,有一次家长沙龙之后,她对我说:李老师,你让我别打儿子,我一天到晚忍着,憋得难受。我说你把你身体吃得这么好,好像专门为了打儿子的,要是我天天这么打早累倒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能救你儿子吗?只有你了。是由我来监督你去救他。你还是听我的,别再打了。当时好多家长在场,都说:你就听李老师的吧。

我说得一点都不过分,她的儿子完全麻木了,打完了还那样,她不解恨,就用毛衣针戳。

这位妈妈看了“赏识教育”的书,也听了我的讲座,所有的道理都能明白,就是做不到。

即便解决了父母心理承受的问题,赏识依然很难,因为正确的赏识更需要智慧,高度的智慧,这是赏识教育的另一大难点。智慧要是不够,就会赏识出一个问题孩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