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未曾安息的冤魂(11)

“我们将李正列为嫌疑人的根据就是订房电话和胡之浩提供的短信,这些仅仅是一些间接证据,而且不能形成证据链。退一步讲,即使这些事情确实是他办的,那也只能证明他订过房,他知道胡斐被害的情况,也不能据此确定人就是他杀的。”

“也许我们把这个案件想简单了。如果凶手是在有意嫁祸于李正的话,那一切都好解释了。”

此意见一提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又活跃了起来。

有人说道:“凶手之所以利用李正的名义预订房间,肯定了解李、胡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人的关系人入手。”

“在案发后,凶手给胡之浩发短信,既有向警方挑衅的意味,又有诱导案件侦破方向的嫌疑。也许前几天的调查,我们已经陷入了凶手设计好的圈套。”有人立即应和说。

这个意见等于否定了前段时间的工作。话一出口,大家就把视线集中到白云清身上。

白云清紧锁双眉,并未表现出任何的不快,案件分析会就是要让大家畅所欲言。但是,刚才的分析还是让他有些震动,自己过去的分析难道错了?

“我们还是应该从常规入手,通过调查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寻找案件的突破口。不能被凶手牵着鼻子走。”

讨论继续进行,各种想法也不断提出。

“但也不能放弃对李正的监控,凶手既然有嫁祸于他的意思,案件肯定与他有牵扯。”

白云清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上一笔,他的思绪也随着干警们的发言而飞速运转。突然,他发现大家在讨论中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案发时间离凶手作案时间相距近二十小时。凶手是怎样知道准确的报案时间,并及时给胡之浩发出短信的呢?

“难道说,凶手一直就在现场附近观察着警方的行动?”想到这里,白云清惊出了一身冷汗。

根据新的分析意见,案发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27日,专案组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排查。一组人负责走访被害人胡斐生前的社会关系,包括他的同学、朋友和亲属等;另一组人负责走访李正的社会关系,重点是与他有矛盾有怨恨人员;第三组人则在派出所的协助下,进一步扩大范围,再次对现场附近的区域进行梳理。

白云清叫上闫军一起驱车前去胡之浩家。路上,闫军边开车边兴奋地与白云清聊着。

“昨天晚上,我老岳专门跟我喝了两杯。”闫军说。可以看得出,他今天的情绪特别得好。

“老岳请喝酒,肯定有好事吧?”白云清笑着问。

“他说,自从我进了刑警队,各方面都有长进了。”

“噢,是这么回事。”白云清笑了一声,“你是不是觉得只有当刑警才有出息?”

“那当然了。以前,我在办公室的时候,整天提不起劲来,我老岳没少说我。”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白云清笑道:“昨天安排完分工,最后就剩下你自己,当时挺失落吧。”

闫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就知道你不会落下我。”然后,他未等白云清答话,继续道,“我岳父说了,你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培养人,跟着你当助手,今后肯定有出息。”

闫军的岳父吕志远是市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曾与白云清有过一面之交。白云清答道:“跟我当助手可不那么简单,我要是发起火来,你能受得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