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准确投资,先学会交学费

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个名字很容易让人同他们的惊人投资回报记录联系在一起——分别是每年24.7%和28.6%,好像他们的投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

然而,这并不是事实。当巴菲特在1956年开办他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他交了20年的“学费”,从20年的储蓄、投资和研究企业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而索罗斯在1969年创办双鹰基金时,他已经花了17年的时间锤炼他的技能,交了17年的“学费”。巴菲特和索罗斯最初都没想“交学费”,但当他们在实践中犯了错误,分析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时,他们正是在“交学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遭受的损失是他们对长期成功的“投资”。

可以说,没有长时间的投入与学习,他们刚一踏入基金管理领域就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从5岁起就摆摊卖口香糖,6岁卖瓶装可口可乐,14岁就领导好几条送报路线。单从送报路线上,他每月就能挣175美元,这对一个20世纪40年代的十几岁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当时,他赚钱是为了存起它们,而不是花掉它们。当然,“学费”则是他童年美好的时光——他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在了磨炼自己上。

少年时期的经商体验使巴菲特对商业有了一种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仅凭读书或听课是得不到的。

在沃顿商学院时,19岁的巴菲特曾“厚颜无耻”地说他比教授们懂得多。他的同学说:“他得出结论,他在沃顿什么也学不到。他是对的。”

巴菲特还迷上了股票,经常去父亲的经纪行,有时候还帮着往黑板上抄价格。他还开始画价格走势图,试图破译它们的规律。

其他孩子喜欢打球或阅读报纸的体育版,但放学后的巴菲特喜欢琢磨股价表或阅读《华尔街日报》。他的高中老师甚至从他那里寻求投资建议。

尽管巴菲特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股市,但他的投资业绩却并不怎么样。他竭尽所能——“我收集图表,读所有的技术资料,还打听小道消息。”这就是巴菲特的菜鸟阶段。“学费”也高得惊人,但他还很年轻,这也是他后来成长为“股神”的最大本钱。

所有的方法都不怎么管用,他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系统……直到遇见本杰明·格雷厄姆。

当巴菲特于195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去听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课时,只有20岁,但他已经是个老练的投资者了。他已经犯过很多错误,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经历了大多数人直到二三十岁才会经历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商业和投资著作,并且已经尝试并抛弃了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包括看图表和听小道消息。作为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已经积累了非同寻常的丰富的商业经验,而且已经展示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

在接下来的6年中,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他能学到的所有东西,获得了格雷厄姆到那时为止给过的唯一一个A+成绩。然后他在1954年至1956年间效力于格雷厄姆的基金管理公司,接受了进一步锻炼。

他很快就运用了他所学到的东西。因为,他已经确定了他的投资哲学,发展了他的投资系统并成功地检验了这个系统。

索罗斯在于1953年春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时,他本希望做一名学者,但成绩不够好。后来,他在伦敦的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他的业绩谈不上出众,但他在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让他更喜欢金融工作了。

一个亲戚曾给他1000英镑让他代理投资。当他于1956年前往纽约加盟迈耶公司时,带走了5000美元,这是那1000英镑的投资利润分成。

而在当今社会,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他们只要开个股票账户,投入个万儿八千,就能获得像巴菲特和索罗斯那样高的回报呢?因为他们认为投资是致富的捷径,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学习。然而,致命投资理念中的每一种都暗含着这种错误的想法,而一些十足的业余投资者的偶然投机获利又支持了这样的想法。

即便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曾主张过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曾说过: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找到几家你能以适当的价格买下来的好公司,并坚持投资于它们。

在他们看来,市场确实没有进入障碍。你不需要拥有任何肢体技能,而且每一本投资书籍和电视上的专家都把投资说得无比简单。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无意识能力的话,你会觉得投资确实简单。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你必须先“交学费”。

为了成功,巴菲特和索罗斯都已竭尽全力。他们愿意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多努力一些”。一个错误或一笔损失不会动摇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不会感情用事。用巴菲特的话说,“一只股票并不知道谁拥有它。在它起起落落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股票没有这样的感觉。”

在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的第三个年头——2008年,联想集团出现了史上最大的年度亏损。联想集团在2008年的营业收入为148亿美元,同比下滑8.9%,亏损2.26亿美元。

对此,柳传志表示,最初是看中Think品牌的终身使用权、先进技术以及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因为当时的联想特别需要国际化的管理以吸引国际投资。“打个简单的比方,以前觉得我们只是一个电脑销售公司,没觉得董事会有多么重要。可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董事会里有特别重要的人物,国际上的投资者就会购买你的股票。”

柳传志认为,许多人都认为联想集团现在站在悬崖边上,但是,这正是联想集团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考验。“成功还是不成功还要等一年之后再看,但此刻,我已经认为联想集团是成功的。如果不实行国际化战略,你的市场将永远局限在国内,永远走不出去。所以,国际化是必须的,联想最终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但是,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是需要交学费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巴菲特、索罗斯和联想集团在交了学费以后才真正明白,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要记住,经受赔钱的痛苦是经验积累的重要环节,对这样的损失作何反应是决定一个投资者最终是成是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