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第二次崛起:大一统的开始(4)

一句"轻徭薄赋"可能很多人没有感受,那么换作现代数字很多人就会惊叹了,那是什么概念!汉文帝时国家已经欣欣向荣,财政收入年年有结余,因此,文帝来了一次大减税,税率由原来的十五抽一减到三十抽一,也就是说这大减税可真是大减,税率一下降低了整整50%!今天,人们已经很了解,美国一遇到经济低潮、经济危机什么的,减税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但汉文帝时期早已使用这种手段,这也说明汉文帝时期实行的是自由经济。

司马迁在他的两本经济学专论《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中早就表达过他的经济学观点:"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这就是自由经济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人都知道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现象:黄河在东汉以前经常泛滥成灾,尤其是在西汉时期,但在东汉及以后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却有了相对很稳定的安流期,为什么?因为东汉的连年战乱导致黄河中游地区变农为牧,或者干脆农牧具废,结果是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植被得到恢复,黄河由此在东汉时期形成了稳定的河道,此后的1000年里基本稳定下来。这说明什么?中国在西汉时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导致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大量耕种破坏了地表植被,黄河由此泛滥。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因此,农业的发达也就表明商品经济能够发达。因此,汉惠帝能够奉行"复弛商贾之律",汉文帝、汉景帝时实行"网疏而民富"的政策,所以,"文景之治"的时候诞生了一大批富豪,卓文君她爸就相当于一个四川矿业集团的董事长,手下雇佣着数千打工仔,所以司马相如千方百计讨好卓文君。

另外,"文景之治"期间还产生了一个中产阶级,整个汉王朝社会虽然没有形成今天美国那种"纺锤形"社会,但也形成了优良的"子弹头型"社会,社会中除了顶层的王公贵族之外,还有不少中产阶级家庭。这一时期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商业局面,《汉书》说当时有很多行业都相当繁荣,"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这话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很多行业的利润率都在20%,想想看,如果行业的利润能达到20%的利润率,那文景之治时的商业的繁荣与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繁荣还有什么区别?"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易行为"这时候已经成了社会的普遍行为,也就是说,文景之治时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商业社会,而且规模巨大,大宗商品交易在这时也已经屡见不鲜,如卓文君之父的矿业企业集团,数千工人的一个大型企业,这在四川还不是唯一的,像卓家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不少,在全国就更多,这时的商品交易规模就可以用庞大来形容了。另外,当时各分封地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权利,那就是货币发行权。当时,发达的商业需要大量的流通货币,文景期间的经济政策规定,只要各封地发行的货币成色达到法定程度就可以进入市场流通。而且,政府并不是货币发行的唯一单位,一些有资质的大商业企业也可以自行发行货币,也就是说,这时已经有了早期金融企业。因而,甚至可以说,如果文景之治得以继续,并稳定地持续一段时间,汉朝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王朝--这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臆测,汉初这70年的经济自由程度在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连后人啧啧赞叹的宋、唐、明也没有这样发达的商业,因为后世无论是宋、唐、明都再也没有实行过真正的"清静无为",黄老之道再也没有成为国家政策,因此,从根本上就不存在真正的自由经济环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