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丁克族


丁克这种理念和影响,非常有意思。你看这些人被称为"丁克族",这一族人他们有比较好的学历背景,收入相对也较高,爱好消费,可以经常出外度假,而且不用存钱给下一代,家庭生活很少自己做饭,不愿意做普通的柴米油盐式的夫妻。不过有的人最后还是放弃了丁克理念,重新要孩子了,于是又有一个名称叫"伪丁克"、"白丁"。这"白丁"本来是指普通的人,或是没有知识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这样的意思。现在很有意思,"丁克族"人移用这个"白丁"为"白白丁克了一回"的人,这个意思当然原来是没有的,所以是移用。还有意思的是,他们把最能坚持丁克到底的人称为"丁狗"。为什么叫"丁狗"呢?这很幽默,就是坚决不生孩子,人家是养孩子,她家是不养孩子而改为养狗,这不就是"丁狗"了吗?据说这还是丁克的最高级别的称号了。"丁克族"也没有什么不好,各人的自由嘛,你有权利要孩子,也有权利不要孩子,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想老子在此,大约会捋须一笑,而不会反对的,世界就是这样由一而多地不断发展着,但是自有"道"会校正事物的发展轨迹的。

所以,我们现代人在五光十色的爱情婚姻理念面前,恐怕也要当心,要小心分析,因为这里的"五色"也会"令人目盲";不要赶时髦,忙着像打猎那样去驰骋追逐那些"理念",因为老子谆谆教导"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知人自知,涤除玄览

老子教导人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3章)你活在世上,要有生存的智慧,其中一条就是:了解认识别人,这是有智慧,还要认识了解自我,这就是高明。这提醒人们既要识人知人,又要识己知己。人活在世界上不容易,要打各种交道,你想,如果既无"知人者智",又无"自知者明",你怎么行呢?

谈恋爱、婚姻大事更是非同小可,也许这个人就和你朝夕相处几十年,也许就和你相处一阵子。如果是君子知己,则一辈子幸福;如果是红颜知己,则幸福一生。如果是小人,那么将是苦恼不堪;如果是一条披着人皮的狼,那么朝不保夕,岌岌乎危哉,谁喜欢与狼共同欢舞啊?毕竟大多数的人不会愿意的。再说有的尽管只是相处一阵子,比如几年、十几年,最后还是分手了,但是对方带给你的心灵创伤有的却是一辈子的。因此,在爱情、婚姻上,你能不识人吗?而且这个"识人"又深刻在如老子教你的,不仅要认识他人,也要认识自己,要又明又智,这就是明智。

古代的爱情婚姻大多自己做不了主,因为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没有爱情、婚姻的自由。有的要到洞房这天,挑去新娘头上的方巾才知道,啊,我娶的是这样一个女人!啊,我嫁的是这样一个老公!于是接下来就是,人们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转。

现在不同了,叫找对象,你可以自由地找啊!但是谁知道你要找的"她"、或者"他",是在哪里啊?是什么人啊?这有时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所以爱情、婚姻实在有很大的神秘不测的空间。

爱情有的能顺利进行到底,有时结婚后还不能进行到底,最后还是分手了。两人吵架的时候,常见到这样的情景:

男的痛心疾首地说:啊啊,当初我瞎了眼,鬼迷了心窍,娶了你这样一个女人!

女的捶胸顿足地说:啊呀,当初是我真的瞎了眼,鬼迷了心窍,才嫁了你这样一个男人!

大家听听啊,多戏剧性啊,这太值得深思了。你看都在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而且是很深刻很真心,并且都看到了深层次了,那就是"瞎了眼"、"鬼迷了心窍"!你看,都说自己"瞎了眼",那么这就是说,你是"盲目"地在谈恋爱;都说自己"鬼迷了心窍",那么这就是说,你是"不用心"地在找恋人。既然一是"盲目",一是"不用心",那么我们可以想像,你开出的爱情列车是多么危险!你在谈恋爱、结婚那时,既然没有做到老子说的那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爱情、婚姻出了问题,你怨谁恨谁呢,只能怨自己恨自己啊,只能怨自己恨自己当初怎么这样"瞎了眼"的"盲目"、怎么这样"鬼迷了心窍"的"不用心"啊,怎么就不多学习一点,多读一点书啊,比如学点老子的智慧啊!

因此还在谈恋爱的各位,你可以去学学老子说的那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就不会瞎了眼,鬼迷了心窍,盲目行动了,也不会鬼使神差地嫁错了郎,娶错了婆,谈错了朋友了!因为,你会用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明智去寻找,去选择了。你会睁大了眼睛,用火眼金睛,用聪明的心灵去寻觅你的如意郎君、你的如意妻子,去建构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之果,这是人生的甜果、蜜果、开心果啊!如果真的这样,那你一辈子不会再骂自己瞎了眼,鬼迷了心窍了!

是的,爱情容易让人花了眼,走了神,迷了心窍,所以对方明明不是西施,但是情人眼里就是能出西施。谈恋爱的时候,双方往往把自己的亮点、美点显示出来,给对方看,而把自己的短处遮掩起来。这时候双方热情如火,火焰很高,温度很高,你就会不冷静、不客观、不全面、不理智地把握自我,认知对方。你们是像处在共同创作或欣赏浪漫诗、抒情诗的时期,一切被陶醉了,所以幻想的多,现实的就少了。

那么大家要问,怎样才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呢?老子教你:"涤除玄览。"(第10章)涤除,就是洗刷清除,"玄览"就是玄妙的观察力,那就是把眼睛要洗刷清楚,让他有玄妙的观察力、洞察力。有的本子"玄览"作"玄鉴",鉴就是镜子,老子把人的内心称为玄妙的镜子,那么就是你要把这一块心灵的镜子除去灰尘,擦得晶亮,那不就能照亮一切,看清一切了!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说:"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淮南子·修务篇》:'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太玄童》:'修其玄鉴。''玄鉴'之名,疑皆本于《老子》。《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亦以心譬镜。"老子多美妙!他把人的心灵比为镜子,通过内心的像镜子一样的光明,来静照万物,默察秋毫。

"涤除玄览"或"涤除玄鉴",这两说都很有意思,说得都很深刻,也可以沟通。在爱情婚姻的问题上,人们确实时时要"涤除玄览"、"涤除玄鉴",才会心明眼亮,才会明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