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老子的神话


生活中有人受灾难,大家去安慰,人们常说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谁说的?这就出自《老子》第58章,他教你辩证地看待一切,把握机会进行转化。

你发了财,就又常有一句提醒的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第9章)谁说的?老子说的!如果你发不了财,老子也有智慧的话开导你:"知足者富。"(第33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44章)后来我们不就又有了"知足长乐"的理念了吗?

再比如,罪犯、歹徒、贪官等落网了,大家就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谁说的呀?源出于老子!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73章)

我们早上去公园晨练,看到有的人喜欢打太极拳,动作软绵绵的,但是太极高手,一推手,可以把一个大汉掀翻在地。为什么?这其中就有老子说过的道理:"柔弱胜刚强!"(第36章)这是一个杰出的智慧。

你再看,有的人喜欢下围棋,有的人喜欢练书法,书法家和围棋高手经常说一句话,叫"知白守黑",这也是老子说的。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第28章)什么叫知白守黑?写书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写书法的人就要这么看字。真正懂书法的人他眼睛一看,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所以叫你守住黑要知道白,这样就达到一种高级层次,即将整幅字的布白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艺术处理了。我看下围棋的也是,要知白守黑,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立足一处,眼观全局,这是何等的境界!所以老子的智慧,融化在你我中间,融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有老子的智慧存在。

你看,还有"上善若水"(第8章)、"宠辱若惊"(第13章)、"和光同尘"(第4章)、"出生入死"(第50章)、"长生久视"(第59章)、"大巧若拙"(第45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80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等等,这些话老子都说过,一直影响到今天。

熟悉又陌生的老子

那么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子对现代人来说,确实是很奇怪的,为什么?因为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比如他的名声好像不如孔子大,但是知道老子这个人的名字。另外是有点遥远又有点亲近,比如他的书不如孔子的书好读。再说又是有点隔阂又有点接触,比如大家去旅游,都知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但其实这句话还不全,天下名山道士占的也不少啊!我们到了道观里,就会看到老子了。

各位如果到福建清源山去玩,就会被道教老君岩一个特大耳朵的老子石刻像所吸引。这两只耳朵太"卡通"了,那么巨大,每一脸颊又都给耳朵占去了大半个江山,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位圣人!圣人为什么耳朵跟别人不一样?你看,中国汉字的圣字怎样写的?繁体字的"圣"写作"聖",是一个"耳"、一个"口"、一个"壬"字构成的,多有意思。《说文》说:"聖,通也。从耳,呈声。"这是说,聖字是个形声字,就是指耳朵通顺;字的结构是从耳,表示意义与耳朵有关,呈为字的读音。不过甲骨文中写的,有的是一个人上面是一个大耳朵,那时候只要耳朵的听觉好、很敏锐就算是圣人了。甲骨文又有再添上一个"口"的,表示不仅听觉好,而且口才也好。这就有点圣人是无所不通的意思了,后来渐渐就引申指有最高道德的人,或者是精通某一方面事情的人了。中国的文化就这么深,也那么有意思,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中国人特别重视圣人,有道家的圣人,有儒家的圣人,有武圣、书圣、棋圣等等,如果我们有兴趣把"圣"字梳理出来,不就是一部很厚重的文化史了吗?

老子姓李,老子一生下来,他父母可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啊,你看,这孩子耳朵特别大。古人又喜欢从一个孩子的特征来取名,于是这个孩子就叫做"李耳",他就是老子了。老子又叫老聃,聃是什么意思?聃就是耳朵大的意思,也有人说是耳朵没有耳轮。有趣的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果真成了圣人,这就难怪以后的画家、雕塑家都把老子的大耳朵突出出来了。

有人肯定要问了,孔子姓"孔"才叫孔子,孟子姓"孟"才叫孟子,那么他姓"李"应该叫"李子"啊,为什么要叫"老子"?这一问,问得好。这又引出一个生动的传说,是老子文化中的又一个元素。中国的民间文化真是积淀丰厚,传说老子生下来的时候,他家里人都吓了一跳,这孩子不仅有大耳朵,而且还有白胡须、白眉毛,于是人们就称他为老子了。

中国不仅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还有美丽的神话、动人的仙话,老子的神话、仙话就不少。《史记正义》引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条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迺割左腋而生。"老子的妈妈怀孕竟然长达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这样的孩子怎么个生法?她来到一棵李树下,割开左腋,生下了老子。你看,他生出来已经有八十一年的孕育了,这就大约为什么会有白胡须,白眉毛了!人家自然也就称他为"老子"了!不过,学者还有文雅的说法,《史记正义》就另有一说:老子是个号,"老"是"考"的意思,"子"就是"孳"的意思,也就是"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他是圣人,研究了许多的道理,善于育化别人,济物又没有遗留,神圣地孳生出万物,因此就叫他老子了。

不过,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还真是个难题。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碰到这个难题。他花了18年的心血,写下了52万6千5百多个字的《史记》,但是在为老子这位道家圣人作评传时,很可惜,只写了450多个字。这是没有办法,因为材料太少,司马迁又很严谨。他怎么写的?他一开头写了27个字: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在哪里呢?有人说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老子的遗迹。不过,学者也有认为老子的故乡在安徽的涡阳地区的。

老子的工作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这是什么职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老子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收藏图书、保管图书的这样一个官员。不过我想,老子还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馆长,他这个地方应该不仅有图书,而且有文物和档案,以及其他的东西,这就可能兼有像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这样的情况。我想,老子就是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管理的这么一个馆长。这样比拟后,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思考的话,就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他写下的五千多个字就成了中国的一大经典、世界上的一大智慧?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这么深刻?这从他的职业,从他的工作岗位,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秘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