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解忧公主:一个人的战争(2)

解忧在出嫁之前,一定早就知道前面是什么,但是皇命难违,她不嫁也得嫁。但是她并没有哭哭啼啼消沉下去,欣然从命的背后,有一种更大的意义支撑着她——国家利益。

一个女人要是能超脱个人天地里的日常琐屑、情爱恩仇而走出去看天下风云,总是大气而令人激赏的——这位自幼长在深闺的封建贵族小姐非常清楚自己的肩头是什么,她走出了自我。

乌孙王军须靡的左夫人,是匈奴公主,解忧嫁给军须靡,为右夫人。

解忧一开始就面临着非常尖锐的斗争:乌孙是汉朝与匈奴同时拉拢的对象,乌孙王身边的两位夫人——出身匈奴的左夫人与汉朝右夫人之间的斗争,也将不再是情爱冲突,而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那个时候解忧18岁。

而并不占优势。

虽然汉朝是天朝上国,势力雄厚,但是鞭长莫及。乌孙国与匈奴却同属游牧民族,从风俗习惯、制度礼仪、文化风貌都极其相似,朝廷内很多乌孙贵族甚至是匈奴族的亲戚或者后代,可谓“打着骨头连着筋”。

解忧是右夫人,乌孙国左为上。

所以从一开始,对心怀雄心壮志报效国家的解忧来说,就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3.异族扎根

《后宫》里,过气的舒太妃教育要重新入宫争斗的女主角:“女人得到一个男人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有权力”。

18岁的解忧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乌孙,是今天伊犁哈萨克族的祖源之一,居住在伊列河(今名伊犁河)流域到玛纳斯河一带。西汉时它是西域最强大的部落,12万户,63万人。以畜牧为业,善养良马。已使用铁器,冶金、制陶、制革、毛织也有一定水平。乌孙的南面与天山以南的城郭诸国相邻,西边是大宛,西北是康居,东接车师。在由东到北的漫长边缘上,被强邻匈奴盘踞着。乌孙国的国家制度还是原始的奴隶制。

因此,从精致的天朝上国到愚昧蛮荒的部落民族,从华丽的汉代宫殿到草原里的牙帐,从精密细致的鸡肉黍米到腥气的羊肉马奶酒,从层层的曲裾深衣到简单的独龙毯,从字正腔圆的汉语到乌孙语,从汉朝公主到军须靡的右夫人,解忧迅速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她明白,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乌孙人。

她做得很成功,尽管是一个属于外来文化的异族公主,却用自己的聪颖智慧以及汉朝的新文化,得到了乌孙人的喜爱。但她没有孩子,在第一个丈夫军须靡死的时候,只有匈奴公主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泥靡。因为泥靡还小,王位落到了堂兄弟“肥王”翁归靡身上。但是大家相约,翁归靡之后,继位的还是泥靡——这为解忧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按照风俗,解忧与匈奴公主又嫁给了肥王,事实证明这是一次非常幸运的婚姻。

可能性情相投,解忧跟第二任丈夫感情非常好。她为肥王生了五个孩子,开始协助国王参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决策——以先进的汉族文化去管理落后的乌孙国,自然会起到好的作用,乌孙国迅速强大起来。连解忧的侍女冯嫽也嫁给了乌孙国贵族将军。

可是这样的局面却招来了匈奴的嫉妒,失宠的匈奴公主回娘家诉苦,再加上汉朝天子更替,势力开始衰落,匈奴要教训一下这个开始不听话的邻居。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为维持其对西域的统治,发兵威胁乌孙。单于恶狠狠地要挟,“去持公主来!”要乌孙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他们以巴里坤草原为基地,屯田车师(吐鲁番盆地和车师等地),进攻乌孙,以控制、稳定北疆地区,隔断乌孙与汉朝的联系,并以车师为桥头堡,向南疆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