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风光涞水秋(1)

顿时帐内十几道目光齐齐投向了她。

萧慎思道:“李兄弟,说来听听。”

李清洛心头定了定,道:“燕军如果设伏,必定是在河岸过去的密林之内,而要探得密林内是否有伏军,有两个方法。”

萧慎思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众将也用心倾听。

李清洛道:“我自幼在这涞水河边靖南山上居住,知道这河对岸的密林其实是开州八景之一。”

萧慎思“哦”了一声,众将也面露奇怪之色,不知这开州八景与敌军是否设伏有何关系。

清洛道:“开州八景其余的不用说,这密林一景名为‘白鹭烟波’。”

萧慎思眼神一亮,有几位头脑聪敏的将领也“啊”地反应了过来,那位吴先锋却是摸不着头脑,问道:“这白鹭和敌军有什么关系?”

清洛微笑道:“眼下未到深秋,若是平日,白鹭成群飞舞,有时栖于沙洲,有时栖于密林的树顶。但是此刻燕兵若设伏兵于密林之中,我们只要派出人手到靖南山制高之点观察,如果发现白鹭不再栖息于密林之中,或者发现白鹭有成群受惊扰飞离树林之现象,便可得知燕兵已设大量人马于密林之中。”

萧慎思露出赞赏之色,众将也纷纷点头。

清洛见得到众人肯定,心中大定,续道:“这是其一,另有一法,我军与燕军隔河对峙多日,如果燕军设重兵于河岸兵营之中,必然要有粮草源源不断地运来,我们的探子不需冒险进入敌营,甚至也不需亲眼见到粮车,河边几里之地内的土地都较松软,探子只需观察运粮之车的车轮印便可推测出敌军数量多少,再加上靖南山有几处视野极为开阔,哨兵在此处守望,可远见敌军的运粮队伍是全数运往河边兵营还是密林之中。”

一将领问道:“如果敌军一直囤兵于河边兵营,直至我军大军渡江时才将主力撤往密林,这又该如何判断?”

清洛答道:“那我军可摆出强大之势,作出时刻准备强攻的姿态,几次过后,燕军必定惧我军气势,怕我军攻势发起后再行设伏有所不及,必会先将大部主力撤往密林。且还会故布疑阵,诱使我军以为他们撤往开州,但河岸与开州之间除密林外俱为平野之地,燕军退了多少人,是否全部退往开州,在靖南山顶一望便知。”

又一将领问道:“如果他们是夜间撤退呢?”

清洛道:“燕兵主力是骑兵,如果真全数撤往开州,战马是必撤的,但是如果设伏,战马就绝不能撤走,我军应马上派出探子,不需靠近敌军,即使夜间,也只需远远跟踪,可根据战马的数量来判断敌军到底是真的全数撤往开州,还是只是他们的疑兵之计。”

萧慎思击几赞道:“李兄弟此番话,我军受益良多啊。”众将也纷纷露出赞赏之色。

李清洛先前侃侃而谈,大部分倒是当初陆先生上课时所授之知识,当年陆先生传授兵学时,清洛便好奇地问道:如果燕兵与我朝军队在涞水河边决战,又当如何决策?陆先生一一给她分析,想不到今日派上用场。见众人齐声夸奖,不由赧然低下头去。

萧慎思道:“就按李兄弟所说,派出探子日夜查探敌军,等会常何两位将军便和我亲去靖南山顶一看,届时还请李兄弟带路。待探过敌军详情再制订对敌之策。”

朗朗秋日,煦煦秋风,萧慎思一行在李清洛的带领下向靖南山顶进发。山路狭窄,不能并排而行,李清洛行前,萧慎思居中,常何二位副将紧随其后,十数个血衣亲卫及几个哨兵殿后。

李清洛轻功出众,行走在羊肠山道上如履平地,清瘦的身影在青山红叶中闪动,萧慎思竟瞧得有些睖睁,觉得这李兄弟天真可爱,率性自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