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仁政的春天:文景之治(2)

在汉初开国勋臣中,周勃并非出类拔萃。当初韩信被降为淮阴侯时,他看不起周勃,为自己与之同列而深感耻辱。像彭越、英布、萧何、张良、曹参、陈平等人的功勋也都在周勃之上,现在这些谋臣勇将多已去世,周勃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况且诛杀诸吕、再造汉室,这是何等伟大的功勋。周勃自己也有点飘飘然,找不到北了。他自矜其功,本想在迎接皇帝时,有一次可以单独接见的机会,不料碰了颗软钉子。但很快他就把不愉快抛之脑后,因为他现在成为帝国的首席宰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汉文帝表面上宽厚仁孝,像是忠厚长者,其实他颇谙统御之术,绵里藏针。他深知自己虽然得到大臣们的拥护而成为皇帝,但以周勃为代表的这些大臣实则居功自傲,他得不露声色地刺痛周勃一下,让这位帝国丞相出出丑。

有一回,汉文帝故作不经意地问周勃说:“全国一年判决案件有多少起呢?”周勃一直以来都是干武将的活,对刑狱之事哪懂呢?他听了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只得向皇帝谢罪说:“这个臣不知。”汉文帝脸色微微一变,又问道:“那么国库一年钱与谷物的出入是多少呢?”周勃惶恐不安,再次谢罪道:“臣不知。”一边说一边汗流浃背。

汉文帝转头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不慌不忙地答道:“这些事,都有专门负责的人。陛下如果要问断案的事情,可以询问廷尉;要问钱谷的事情,可以询问治粟内史。”汉文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问:“这些事都有相关的负责人,那你又负责什么事呢?”陈平从容不迫地回答:“宰相的职责,上则辅佐天子,下则理顺万物,外则镇抚四夷诸侯,内则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可胜任其职。”

听了陈平的一席话,汉文帝拍手称好。这下子周勃更加狼狈不堪了。出了宫廷后,周勃迁怒陈平道:“你平常怎么不教我这些应对的话呢?”陈平哈哈笑道:“您身为宰相,却不知道职责所在吗?要是陛下问你长安城内有多少盗贼,难道您也要勉为其难地回答吗?”这下子周勃明白了,看来自己的政治才能,比起陈平来,要差得远了。

周勃的一些亲信也告诫他,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他有威震天下之功,但功高震主,什么下场有前车之鉴。周勃越听越害怕,便称生病为由,主动交出相印。汉文帝只问了区区两句话,就令大权在握的周勃乖乖让出了相印,可以说深得统御术之精髓了。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崇尚文治,作为皇帝,他有相当人性化的一面,这也使他的政治措施中,充满人性的光辉。在冷漠的专制社会,文帝时代隐约浮现出一丝温情。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历史进步的轨迹,但是我们又发现,历史并不是一直在进步,他的很多开拓性的仁政措施,在后世又难觅踪影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