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创意值得投资(3)

问题的构想除了动机和人格特征之外,另一个影响人们是否冒险的因素就是问题的构建方式。如果依据不同的参照物来评估各个选项,那些原本一样的选项看上去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构想效应就会出现。对各个方案的不同构想能影响人们冒大的风险还是冒小一些的风险。专家研究发现,面对潜在回报时,大部分人是规避风险;面对潜在损失时,则变成寻求风险了。举例来说,要求一个人在如下可能性中做出选择:100%赢得80美元与85%的可能赢得100美元,人们往往会采取风险规避策略选择100%得到80美元。现在换一个参照方式来打赌,从损失的可能性来考虑。如果一个人在100%会损失80美元与85%的可能损失100美元之间做出选择,人们可能选择第二种方案,因为第二种方案有不损失100美元的机会。真正影响人们做出风险规避或是风险寻求的选择因素是根据人们选择参照回报还是依据损失。

他们的这些发现与创造力研究有何相关呢?研究表明,大部分情况下,潜在的收益影响创造力的工作。也就是说面对收益时人们倾向于风险回避,我们看到的创新性程度要低于期望水平,风险回避可能就是一个原因。一些风险往往带有创新性,人们接受这些风险的意愿部分取决于风险呈现给他们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在考虑要不要提交一份与众不同的年度报告给他的上司,这份报告要么赢得赞许,要么招致批评。报告中可能充满了创新的想法,但这些想法违背了公司一贯的思维模式。他从两个方面考虑是否提交给上司:一方面是获得领导重视后获得的潜在收益(赞扬,提升,额外津贴);另一方面是这一份报告被退回后他可能遭受的损失(批评,失去上司的尊重)。

这样看来,冒险以及一个人对风险的构想方式与经济收益和创新收益是很相关的。静电复印技术领域的专家认为: 如果你想发明点什么,你就得冒险 除非你冒点儿险,否则你不可能发明任何东西。只有去冒险,你才可能变得富有创造力 。

心理学家大卫·麦克伦兰(David McClelland)认为,那些只做保险事的人是特别害怕失败的人,这些人可能会取得一些成就,但不会是影响深远的大成就。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那些总是疯狂冒险的人既不可能取得小成绩也不可能赢得大成就。能够持续做出贡献的往往是那些谨慎冒险,充分运用智力和知识以平衡自己的偏好和风险。

持续的低买高卖往往意味着精确计算风险概率,然后坚持贯彻其策略。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是一个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他制作的电影包括《公司》、《姐妹行动》和《埃德姆斯家族》。鲁丁是一个创作电影的战略家,他往往不会去聘那些取得过巨大票房成绩的导演,他认为不好的剧本也能制作出好的电影作品。他专门选那些既不出名也不为人知的演员,淘汰那些处于中间地位的人。他一旦决定创作某部作品,就会很自信,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并确保其进程。当电影上映时,他已经开始下一个探险之旅了。

像鲁丁一样,富有创新性的人敢于冒险、坚韧,促使已有观念的转变并在其后以高价卖出,获得收益。但当其他人认识到他们的创新价值时,他们已经转向另一个问题或是领域。有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并不持续创新,而是全身心投入实现其众多创新理念中的一个。当然,也有些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变着花样发展其创新性,这样的人往往是最有影响的。他们高卖,最出名,最有效率,收益也最多。IBM公司的托马斯·沃特斯(Thomas Waston)就是低买高卖的杰出商业代表,在别人还几乎没有察觉的时候他就进入数据处理行业,多年来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当这一领域的市场达到顶峰时,他已转向新产品的开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