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旅行的33个理由(4)

跳脱窠臼固然没有错,但你跳脱之后干什么呢?是永远地自由,再也不会回到窠臼中去,还是从一个窠臼跳到另外一个窠臼中呢?这个问题,有点像"娜拉出走以后又怎样了呢?"其实世界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窠臼组成的,要想靠着旅游的十日百日突破窠臼,近乎沙上建塔。而且这个塔,这个沙,都不便宜。旅游回来,你怎么打发日子呢?积攒钱,期望着下一个旅行?长久以往,整个生活被旅游所控制,你就成了"旅游瘾",变成了被旅游绑架的人质。

不过我能理解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身不由己。他们的机体已经被一种特殊的模式所控制,只有在旅游中才能释放出大量的荷尔蒙,他们喜欢这种感觉,他们不能在平凡的日子中甘之若饴。

训练自己的荷尔蒙,让它不仅在旅游的时候高涨,也能在普通的日子里找到分泌的支点。也就是说,无论在窠臼以内还是窠臼以外,都有快乐幸福的理由。

第七,有人说,旅游是人在意志空间的行走,通过这样的意志行走,就扩大了自身掌控的范围,最后扩大自己心理的能量。我觉得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行万里路"的出发点,也是"见多识广"的行为基础。但是,简单地划出等式,认为"走得路多,就一定见识多",未免太机械了。这就如同吃的盐多就一定经验丰富一样,经不起推敲。

第八,有人说,是为了心情的释放。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很多负面情绪的袭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常说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说,时间是医治一切创伤的良药。就算这句话百分之百的正确,但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你要等待多久,时间这味良药才能起效呢?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旅游是加速转移心情的好法子。不过,也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要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旅游到底还是外在的力量。

第九,有人说,旅游是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

听起来很令人神往,顺着脉络再追问下去,找到了,看见了,又怎样呢?你带得回来吗?如果只是惊鸿一闪,那这种见与不见,又有多大区别呢?也许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会说,毕竟,我见过了,我知道了。我以为已经不存在的美德,在远方还延续着。对不起,我还想继续追问,然后又怎样呢?我很希望这个回答是,不仅仅是追寻,而且是重新恢复和建造。是一种道德基因的复活。

第十,有人说,为了忘掉自己是谁。

粗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一生当中时刻记着自己是谁,还来不及,还做不到,还经常稀里糊涂的,哪里还需要特意忘掉?如果因为你不喜欢自己,所以要忘掉自己,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你会永远追随着你,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乐意还是不乐意,它都如吸血蚂蟥一样,死死地叮咬你。不要忘掉自己,要更清楚地明白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需要改变,而改变的前提,就是--正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