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自序 天堂的颜色(1)

自序天堂的颜色

我不相信有地狱。

可我确知有天堂。

天堂和地狱好像是一对正反义的词组,按说你相信这一个存在,就不能否定那一个的存在,否定就是自相矛盾。

先来说地狱吧。地狱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大文豪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的地狱,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漏斗。它从地表到地心口径逐渐缩小,越深表明灵魂的罪恶越重。一路坠落着扑到了地心,便抵达漏斗顶端,那是魔王撒旦的巢穴。若有幸从魔王的尾巴上爬过地心,另一面则是炼狱。炼狱像一座高山,灵魂可在攀爬中洗涤罪恶。山分七层,每上升一层就会消弭一种罪过,攀到山顶便升入天堂。天堂之途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一共分为九层。越往上爬你的灵魂就越高尚。如果你翻越了九重天,就进入了真正的天堂。

在东方,佛教的地狱共有无间、大阿鼻、四角、飞刀、火箭、夹山、通枪、铁车、铁床、铁牛、铁衣、千刃、铁驴、烊铜、抱柱、流火、锉首、烧脚、啖眼、铁丸等等类别。中国道教的地狱则分为十八层,并以某人生前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他下到地狱的哪一层和他受罪时间的长短。每层地狱比之前一层地狱,增苦二十倍加上增时一倍。到了第十八层地狱,苦楚的烈度已无法形容,时间也达到了极致,再无走出地狱之可能了。

在一本讲述旅行和天堂的书籍里,讲述地狱实在是煞风景的事情。但不知地狱之苦,又如何能体察到天堂的温煦呢?

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问一些人,天堂里最应该有什么?

有人说,应该一尘不染。有人说,应该没有悲伤。

有人说,应该有黄金砌成的街市和碧玉打造的围墙。

有人说,应该人来人往,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牛奶遍地乐声环绕,安全舒适。

有人说,当然要有天使。就是那些面如满月长着翅膀拎着一口袋羽箭的胖胖婴孩们。然而天堂不是幼儿园,不可能只有未成年人,一定还有如花的少女和如山的男生吧?少女和男子总要长大,总有婚配和新的天使出生,然后夫妻们慢慢变老,成了慈祥和蔼的老人吧?

我想,天堂里一定绿草茵茵,有不老的翠树和长香的花,有鲜活的动物和莺歌燕舞的禽鸟。有丰腴的面点和流淌的蜂蜜。空气毫无疑问是新鲜的,疾病毫无疑问是没有的。华美的建筑反射温润的微芒……

其实,天堂和地狱,骨子里是人世间诸般影像的加剧或是放大,并无特别的不可思议之处。在这种种想象和描述的背后,潜伏着来自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主义"流派的淡淡身影。那学说的基础理论是相信以惩罚和奖励,会训练并约束人们的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就能惩恶扬善,达致天下太平。地狱天堂说的理论基础,和这一流派有异曲同工之妙。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里,地狱的恫吓力量,总流于纸上谈兵的虚妄;天堂的恩赏嘉奖,又有画饼充饥之嫌。亡命之徒连现世的法律都置若罔闻,又哪会忌惮地狱里遥遥无期的惩罚!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