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打击》 第十章7(1)

谷振风说抓紧,科研处哪敢怠慢,全处高速运转起来,不到一星期,伞兵E型伞技术鉴定会就在K军军部召开了。参会的既有总装备部和空军技术鉴定部门的领导、专家,也有地方降落伞厂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

经过几天的研究、参观,会议进入最后程序。

这天,军部招待所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刘放平首先作伞兵E型伞的技术说明和试验报告:“通过1512人次、139架次不同机型,不同速度,不同高度、不同风速的沙袋试投、真人试跳和部队试用,较全面地考核伞兵E型伞的技术指标。为了多方面论证伞的性能,我们还在真人试跳中与伞兵D型伞和M国BCI―1型伞兵伞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为该伞的研制和论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证明其战术、技术指标已达到空军标准。请各位专家予以鉴定。”

掌声过后,一位鬓发如霜的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上台,宣读技术鉴定报告:“我受鉴定委员会委托,宣布鉴定结果:伞兵E型伞是为更新空降兵现用空降装备而研制的第三代伞兵伞,是供伞兵、特种分队、飞行员、运动员使用的一种新型降落伞。该项目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微透气新材料,双锥结构的锥顶伞衣,控制开伞充气量;设计操纵幅控制伞衣转向和刹车,性能全部超过空降兵部队现役装备的伞兵D型伞,有些性能还超过了目前国外同类型伞的水平。伞兵E型伞总体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开伞快,动载小,下降稳定,操纵灵活,机动性好,抗风性强,着陆速度小,包装简单,省时的特点。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伞兵E型伞可以投入生产装备部队。”

会场上掌声如潮,坐在第一排的孙剑光、军政委和谷振风走上台,与老专家握手,致谢。

当晚,K军领导宴请全体与会人员,可就要开席了,谷振风没见刘放平、方也虹。问罗东雷,罗东雷说:“早被尤总请走了。”

谷振风一愣,“他请什么意思啊,不是想挖我们墙角吧?”

罗东雷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降落伞厂是尤总天工集团属下的核心企业,没这意思,会平白无故请他们吗?副军长,如果刘放平被挖走,我们就是蠢人。”

谷振风不悦,“指你还是指我?指我你没这个胆,指你你又不够格。你说,怎么才不算蠢人?”

罗东雷说:“第一,在新建起的处长楼里拨套房子奖励给刘放平,人家到现在还挤在二十来个平方米的女军官宿舍里。第二,研究所要全力保证刘放平的所有科研项目,要什么给什么。”

谷振风转身就走,说:“听你那口气像空军首长。”

谷振风和罗东雷说话这工夫,刘放平和方也虹已经坐在汉州“鱼翅王”的豪华包间,天工集团的一群副老总、厂长陪着。

精明干练的天工集团尤总举起葡萄酒杯,说:“鉴定委员会对‘伞兵E’评价半天,其实一言以蔽之,就四个字:出神入化。刘研究员啊,了不起,一具伞同时兼容高速、低速、大风多种条件,而且伞衣面积比‘伞兵D’还小十个平方,简直太神奇了,让我们降落伞厂十几个工程师头疼一辈子的事,你几个月就解决了,部队有人才啊。诸位,让我们共同举杯,祝贺刘放平夫妇创造的奇迹!”

众人纷纷附和:“祝贺你!”

“祝贺刘研究员的‘伞兵E’通过鉴定!”

刘放平不停地致谢,“谢谢……谢谢同行们……”

尤总劝刘放平夫妇,“来,八头鲍,尝尝。刘研究员,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啊?”

刘放平坦诚相告:“初步有个研制新型翼形伞、运动伞、投物伞的系列设想,大约十来个项目,但眼下仅仅是有了草图。所有的科研成果没拿出来之前,都只是说说而已。”

尤总听得眼都大了,“十来个项目啊?你这一个‘伞兵E’就够我们降落伞厂上千员工吃好几年的。唉,刘研究员,我也是部队转业的,咱们军人说话直截了当,你有没有转业的打算啊?我们这个降落伞厂在全国几个同类厂中,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研制条件,都是大哥大,如果你肯屈尊来我们伞厂,条件随你开。”

坐方也虹旁边的那个副老总帮腔,“我们尤总思贤若渴那是汉州企业界有名的。”

降落伞厂厂长也讨好地说:“是啊,而且我们尤总最看重刘研究员这样的真才实学,不图虚名的人才。前些日子一个美国哈佛毕业的来我们集团,尤总都没要。哈佛怎么啦?牌子大的我们见多了……”

尤总摆摆手,“唉,扯远了,扯远了。刘研究员吃菜……刘太太,月薪两万,一套290平方米的别墅,再配辆奥迪A6,不知道你们肯不肯考虑?”

方也虹一笑,“尤总,要说你这条件不诱人,那就是虚伪,起码它很诱惑我。你知道吗,你开的月薪比我,也比老刘一年的工资还高。但这事你得问老刘,我做不了他的主。”

“不不,刘太太,我早了解过了,你在家是绝对权威,刘研究员对你言听计从。”

“尤总,你的情报工作看来不怎么样,我只说说四个月前的一件事你就明白了。”方也虹告诉他,“我是北京人,父母上了年纪需要人照顾。老刘当时在北京总部的一家设计院工作,我做梦都想调过去。可他一心想贴近部队基层搞科研,压根儿不跟我商量,就瞒着我搞调动。等我听说这事儿,他已经把生米煮成熟饭,手续都办完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