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3)

回顾过去20年的历程,我对国际组织学习学会(SoL)这个全球社群中发生的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演进,深有感触。这些经历都反映在我即将在中国出版的一系列著作里。继1990年《第五项修炼》问世之后,我们于1994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它主要针对在日常管理和领导工作中如何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5年以后又出版了第二本实践篇,即《变革之舞》,它主要针对保持深层变革势头的过程中会反复出现的挑战,介绍了成功的领导者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2000年出版的《学习型学校》(Schools That Learn)描述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应用这些原理和工具,使学校超越工业时代“组装线”的模式。2004年出版的《体悟当下》(Presence)一书探讨的是比较微妙而又略有不同的问题:为什么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中都使用同样的基本工具和方法,有些经理人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而另外一些经理人却收获甚微?我们采访了数百名“实践大师”(其中有好几位也给增订版《第五项修炼》中“实践中的反思”部分贡献了内容),还有认知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创造过程专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领导力的本质不在简单的行动和目标,而在一种更微妙的身心状态,它使领导者与现实有更深层的连通,能够“感知并促生正在呈现的东西”。最新一本书《必要的革命》,又回到了描述基本工具和核心理念在面对前述“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五项修炼》在中国的畅销,我有机会了解当代中国,也了解传统中国文化,并开始感知正在那里呈现的未来。

南怀瑾大师讲到,我们正在进入“新认知科学”的时代,必须对人类如何观察世界有新的理解,对观察结果所进一步产生的行为有新的理解。假如我们把世界看成是“自然资源”,我们就会去掠夺。假如我们把世界分成“中国人和外国人”(或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我们就会以防卫和保护自身利益的心态行事。假如我们把世界看成是外在的“物体”,我们就会去摆布和操控。这里,古代修炼传统、现代科学和管理创新有可能整合。新的认知科学可能把对人类意识的知性理解与修炼身心意识的感性过程结合起来,进而整合科学知识和精神修炼。这会成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真正的沟通桥梁,而且是通过个人和集体两方面的修炼实践完成的。最终我们需要的不是书籍和科学刊物,也不是冥想静修营,而是影响社会的组织机构平日进行的转化工作。这包括在企业界、教育界、卫生医疗和公共管理领域去创造活的组织,去滋养人的生命,去丰富社区生活乃至自然界的生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