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气候变暖的“道具”:北极熊和冰川

五、气候变暖的“道具”:北极熊和冰川

在哥本哈根大会期间,很多环保主义者扮着北极熊,用伤心的泪水希望引起与会各国代表或政要的注意,希望大会通过严格的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指标,拯救脆弱的地球。这段时间一幅北极熊残食幼子的照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成为北极熊的数量生存环境因人类活动而不断减少最直接的证据。

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波弗特湾发现了4只被溺死的北极熊。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为北极熊是天生的游泳健将,它体形呈流线型,熊掌宽大犹如双桨,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里,可以一口气畅游40至50公里。

但支持气候变暖理论的科学家迅速找到了答案,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北极冰盖退缩。有报道说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冰已向北撤退了260公里,这里的北极熊必须游过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漫长的海上寻食之路导致北极熊精疲力竭,如果碰到海里的大风浪,就很容易被淹死在海里。

经过不断的宣传,北极熊的数量成为衡量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这种栖息在北极冰盖上的大型哺乳动物,是诸多受气候变化影响动植物中最具象征性的代表符号。与北极熊一样,候鸟、斑嘴鸭、鸣虫、扬子鳄以及其他一些动植物全被认为是气候变暖的最直接受害者。

而实际上,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北极熊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双掌的力量可以破开厚厚的冰面。在捕食白鲸时,由冰上向水中扑去时可以一击重创白鲸,它们有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才能躲过几次小冰期而存活下来,就因为几具尸体就断定北极熊被淹死了,实在是有些牵强。

有毒化学物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过度捕猎,是北极熊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不断缩小,这些都是北极熊数量减少的原因。

从食物链来看,北极熊如果食物大量减少,这将直接导致生存的困难。人类的过度捕捞、海洋的污染,人类活动频繁压缩其生存空间,都可以对北极熊数量造成影响。最后却将罪名推到了二氧化碳身上,实在是冤枉。

由于北极熊活动范围非常广,它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很难统计,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直升机、卫星遥感等各种手段都已经用上了,但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同地区的北极熊,“居住条件”(即海冰状况)不同,“社交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些只在本地活动,有些足迹可以延伸很远的地方。现在监测到的北极熊数量仅仅是可见的数量,更早期的一些数字也多为“预测”。

2009年8月,美国野生动物摄影师Steve Kaslowski 在挪威偏远的斯瓦尔巴特群岛探险期间,拍摄了为数不少的北极熊的照片。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言人、一位海洋哺乳动物专家认为,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北极熊数量比我们过去几年里看到的要多。

自20世纪70年代起,挪威政府执行严禁捕杀北极熊以及某些猎物的规定。自从1952年,严禁捕猎海象后,海象的数量有所增加,而它们可能是北极熊数量增加的原因。因为北极熊的猎物增加了。气候变暖会增加北冰洋一带的食物,这反而会促进北极熊数量的增加。

地球上有19个北极熊种群。已知有8个种群数量在减少,3个种群数量稳定,而加拿大的北极熊是唯一已知数量增长的种群。气候变暖应该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北极熊都产生相同的影响,然而事实却相反。

环保主义者只是用北极熊的眼泪及动情的说词来为各国与会代表施加压力罢了。

在环保主义者手中,与北极熊同样重要的道具还有不断崩落的冰川,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经常看到有大块冰川从冰架上崩落,巨大?冰川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所有冰川都将全面融化。一幅幅的照片和不断重复的画面似乎在提醒人们再不进行温室气体的控制,海平面将升高多少,将可能使多少沿海城市消失。

北冰洋首先是一个大洋,而不是一块大陆,由于位于北极,天气异常寒冷而常年结冰。北冰洋的冰域面积为1000万~1100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68%~74%。夏季缩小为750万~800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50%~54%。但一到冬季,又迅速被厚达3米的冰层所覆盖。

冬季结冰,夏季冰川融解,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自然规律,就像树叶在秋天落下,而在春天长出来一样,周而复始。

而2009年末2010年初波及全欧洲的大雪与极度降温天气可能使北冰洋再次覆盖上厚厚的冰层,这又让那些环保主义者如何解释呢?

按电视中冰川不断崩落到大洋中的速度,北冰洋航线早就应该打通了,人类将在中东之外再找到一个大油库,然而这几十年来,北冰洋航线并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