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1)

——写给第九届“梅花奖”获得者田蔓莎

梨园田中蔓,莎翁陌上花。

信口韵白两句,道出一个人物来:四川省川剧学校成人班学员田蔓莎。

田蔓莎,好名儿。既有艺术氛围,又有女儿风采,还有攀取精神。要不,怎能年方花杏之春就捧回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了历届学员中的头名“探花郎”。

咱们川妹子,登上了京华领奖台!

川剧露脸,梨园生辉,巴蜀溢香!

你不孤芳自赏,我则赏花之人。今夜太虚清新,月色正好,我何不操琴自娱,自编自演一曲古韵新声《梅花三弄》,献与君家。

一弄声声慢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当今周公若吐哺,

九泉孟德吟新诗。〖HK〗〖HT4"SS〗

 琴声袅袅,神思悠悠。

重庆市一中校园内,活泼着一群小天使。小天使里有个田蔓莎,俊模俏样,秧藤般的身腰,瓜蔓般的灵秀。

大凡这类女儿“精”,总能碰出几分“艺术”光华来。广播里放流行歌,她哼几遍就会;电视里演《天鹅湖》,她模仿几回就成。那天,妈妈第一次带她看川剧《柳荫记》,因为停电又天热,观众散去一大半。她却“老戏迷”似的坐着不动,直到来电看完。

是那阵“凤点头”日后品出了味道,还是那段“桂枝香”留下了余香,总之,你背着学校报考川剧团了。

一考四川省川剧学校,不中。

二考还是这所学校,还是不中。

三考自降一等,依然是这所学校的重庆分校,依然不中。

是弱母抚孤没有硬后台 

是梨园无缘不沾瓜葛亲 

是人满为患从来就业艰?

还是山城出丽妹,大江育玉人,群妍滚滚来,考官一挑花了眼 

抑或多少事,从来奇,说不清,道不明,落了榜也不怪!

但你不服气,大着胆子找到沙坪坝川剧团团长,当场再唱歌、再跳舞、再演小品。

不知是你献身冷落梨园的精神打动了老团长,还是你的艺术潜力被他慧眼识穿。总之,从目光里你看出了信息:你被录取了!你小子“蹦”了起来:“梧桐树落不下,咱们就落泡桐树。”

这天,你永远记住了——1979年12月20日,时年16岁。

“三考三落”3年多,小妹子拖成了大姑娘,虽然久了点,但毕竟如愿以偿。

二弄步步高

求知弄险,

自叹功底还浅。

停职断薪深造,

恰似盆景移沃原。

执意苦争春,

何愁无冬天。

一曲终了,意犹未尽。我琴声再起时,思绪更缥缈。

那夜,锦江大剧场,你的小习作《刁窗》、《思亲送柴》登上了大殿堂。

这是四川省为振兴川剧举办的一次青少年调演,新苗如林。

大幕拉开,你光彩照人,唱得有味,做得传神。

评选结果,你获奖了。连同在渝的评选,你两年获三奖。可喜又可贺呀!

那天,妈妈破例给你做“香香”。一筷子菜还未放进你碗里,突然问:“蔓蔓,获的啥子奖 ”

“3个三等奖嘛。”

妈妈放下筷子,女儿定住眸子。

半天,你醒过神来,发出那句惊天动地的话:“我才怪呢!尽和‘三’有缘:考剧团‘三考三落’,领奖状‘三张三等’。无‘三不成文’,可以;无‘三不成戏’,不行!”

这时,你头上似乎插了双翎,翻波绕浪,起伏不止:

原因在哪里 

基本功不过硬。

咋办好呢?

严格的正规训练。

哪里训练最严格正规呢 

省川剧学校!

于是,“蔓蔓”第三次爬上了省川剧学校的高围墙,试头探脑地向里张望。

戏剧性的情节发生了,学校贴出告示:凡在省上获奖的演员学员,均可免试入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