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们2 第六章(8)

祁有音笑着说:“我已经跟着你的思路走了,半天不出声,是在琢磨你的话呢。”

谢正光在一旁介绍说:“李如兰主任有个特点,话多,对妇女干部来说这也算是一个长处,我跟她谈工作的时候,经常是话都让她说了,最后我点个头就行了。”

“我可不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啊,我话说得多,事也干得多。”李如兰为自己争辩。

谢正光接过话说:“这次给你的任务很重要,一定陪好祁主任。”

“我早就心领神会了,还用书记左一次右一次地强调吗?”李如兰梗了梗脖子。

祁有音认真地说:“我这次下乡扶贫,真是想从心里帮助长水村,如果给村里添了麻烦,那就适得其反了。”

谢正光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错了,急忙改口道:“祁主任来了,长水村各方面都会有新起色,我只怕李如兰主任把哪方面漏掉,有时候她是个马大哈。”

“没关系,我真漏掉了什么,有你这心细如发的书记补充呀。”李如兰风趣地说。接着又问:“祁主任吃住在哪里?”

谢正光说:“本来想安排到镇上的一家旅馆,但祁主任不肯让村里花这个钱,只好安排她在村部住,腾出了一间房,吃也在村部食堂。晚上村部有保安,倒也安全。”

李如兰感慨说:“这么多年我还没见一个省里干部如此深入到农村呢,祁主任是第一个呀,真是能吃苦啊。这样吧,我把手机号码告诉你,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

“村干部的手机号码簿我已经提供给祁主任了,祁主任有什么事可以找村里的任何一位干部。”谢正光正儿八经地说。

祁有音也认真起来,“你们千万别拿我当外人看待,我跟你们是一样的,不久我就会熟悉这里的一切了。”

祁有音说罢,就告别村部跟李如兰下到组里去了,走在乡间的路上,她感到风很舒爽,空气很新鲜,到处飘荡着一股草香。她大口喘着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天然赐赠。好哇,真好哇。她在心里说。

李如兰发现了祁有音的好奇,便趁机说:“乡下就是空气新鲜,没有污染。在乡村住惯了,到了城里一点都不习惯,城里太吵,空气质量也差。”

祁有音停下脚步,四处打量了一下说:“乡村的确充满了诗意,就连人的名字都诗意盎然,李如兰三个字的后两个字一定来自一首诗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没错,这名字是我父亲给起的,我父亲高中毕业,曾经在我们村当过副村长,喜欢文艺,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行,是我们村里的文艺骨干,我的名字就是从这句诗中得来的,我叫李如兰,我弟弟叫李胜火。等有时间,可以找我父亲聊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挺有想法呢。”

“好啊,到时候请李主任引荐一下。”祁有音颇有兴致地说。

“不用引荐,您是省里来的干部,能跟我父亲谈谈话,他会自豪得发狂呢。”李如兰说。

说着,她们走上了奔往一组的路,一组是圩区,在长水村属最困难的组,年年淹水,组民早就想搬出圩区,但村里一下子要集中安排七十多户人家,土地很成问题。李如兰介绍说:“一组留在家里的人几乎全是妇女,青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去了。”

“这些妇女在家里干什么?”祁有音问。

“做些家务吧,带孩子、服侍老人、种地。但这里的土地十年九荒,看着青苗长势喜人,梅雨季节一到,几场大雨就淹了,组民虽然有地却拿钱买粮食吃。”李如兰边走边跟祁有音细说情况。

祁有音认真听着,心想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自然村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