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们2 第四章(5)

郝从容想想说:“多年不见,您和您的企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因为职业的关系,必须多多接触社会,这叫深入生活,准备以后写一部大书。应景式的文章我早就不写了,如果您需要写的话,我可以为您找作者。”

“不,不,这种要钱写文章的人太多了,几乎三天两头就找上门,我都烦不过来。我企业的资源哪能轻易许给人啊,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走向正轨了,我们早就是媒体的眼中钉了。我刚才那番话是看着我们多年的情谊说的,对别人我不可能这么慷慨。”郑大可直言不讳。

郝从容觉得郑大可太敏感了,便转了话锋说:“我虽不写应景式的文章了,但并不代表不写您的企业和您为企业所付出的一切,我可能要换另外一种形式写,比如写一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的长篇小说,以您和您的企业为原型,这样的方式会更好,您说呢?”

“那当然。”郑大可肯定道。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很可能要对您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包括非洲的项目,要是省委领导去考察时能带上随行记者,比如我,那最理想不过了。”郝从容想在郑大可这里找到攀援的途径。

郑大可自信地一拍胸脯说:“这不成问题,不就是多花一点经费嘛。”

“那咱就一言为定了啊!”到此,郝从容再不想说什么了,后话要等到更合适的机会再说。

这时,郑大可的办公室主任进来通知去吃饭,郑大可亲自驾车,带郝从容去了海鲜酒店。

偶尔,郝从容会涉猎这样的热闹场合,这也是她了解生活的一个窗口。

进了酒店,在天水包间坐下,不一会儿,人就到齐了,郑大可一一向郝从容介绍着客人,郝从容与每一个客人微笑点头,客人们听说她是作家,开席后也就不停地向她敬酒,几杯酒下肚,郝从容就有点微醉了。好在郑大可没有把她是市委副书记夫人的身份说出去,微醉中她也就可以自如地与客人们碰杯,听客人们插科打诨。

有个客人说:“作家比记者高尚,作家不干坑蒙拐骗的事情。如今的记者我们可招惹不起,特别是那些小报记者,我姐夫是一个基层干部,最近他们那里拆迁,老百姓联合上访,涉及到自己的一点利益都不相让。恰好被一个小报记者看到了,这个小报记者始终秘密跟踪,立场站在百姓一边,哪怕百姓的无理取闹他也如获至宝。后来,这事被我姐夫发现了,我姐夫是基层的组织部长,就问那个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回答是记者,却不掏出记者证来。我姐夫就报了公安把这个记者抓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记者到了公安局就把记者证亮出来了,然后就反污我姐夫迫害记者,并质问身为组织部长为什么去拆迁,究竟拿了多少好处?要知道基层工作事无巨细,每项工作几乎都是中心工作,只要任务一来,四套班子人马全部上阵。记者这么一闹,把我姐夫吓坏了,立刻向一二把手作了汇报,最后书记和区长以及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全来了,在高档酒店请记者吃饭,你看记者那个耍呀,让谁喝酒谁就得喝酒,最后把一桌人全灌醉了,记者就把他的王牌亮出来了,让我姐夫所在的基层单位订了60万元的报纸,才算把事情了结了,我姐夫说,60万元交出去后,他们单位的人连报纸啥样都没见到过。你说如今这些记者可恨不可恨啊,扯大旗作虎皮,利用职权之便坑蒙拐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