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造就一代枭雄索罗斯(2)

1991年12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在丹麦的马斯特里赫特小城召开,会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联盟的计划;1992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召开,达成了实行欧洲统一货币联盟的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索罗斯早在当时就已经通过冷静思考而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差距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刚统一的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货币联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入,向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汇率更加摇摆不定,最终,整个机制将被摧毁。果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欧洲国家便在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上出现了困难。当时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便会削弱英镑的力量,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在英国政府竭力保持英镑利率的同时,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已为狙击英镑做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府维持高利率的经济政策受到来自金融专家和国内商界领袖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方面,面对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刺激出口;但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强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它请求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的要求也遭到了拒绝。1992年夏季,英国的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的确,英国政府的干预也未能阻止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不断地下跌,从跌至,又从跌至,眼看就要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此刻,索罗斯更加坚信自己以前的判断,他决定在危机凸现时出击。

1992年9月初,当英镑对美元汇价达到点的高位后,索罗斯决定动用其量子基金100亿美元大量放空英镑。尽管英国政府动用了近三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企图维持英镑汇率,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到了9月16日,英国政府彻底失败,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最终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从此,英国人把这一天叫作“黑色星期三”。而索罗斯则成了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他的照片登在了各大杂志之上,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在这一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