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只有阴阳平衡,气血才会通畅(5)

我看的古代医案多,在分析眼前病情的时候,往往会在脑海中搜寻与此相似的古代医案,然后看看是否能够借鉴,这次我也灵活应用,想出了这么一个山药加杏仁的办法。

结果,孩子服用两天后,家长打来电话,说已经不怎么咳嗽了,到了第三天,这个孩子持续了两个月的咳嗽,就此消失了。这说明,孩子的脾肺之气已经补足了。

其实,只要我们真的掌握了气和血的规律,这种情况自己就可以调理。掌握了气血阴阳的规律,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健康。

第三节

血虚阴不足

我们说过,气和血的关系就像一对夫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气就像丈夫,主温煦,他很活跃、主动,在他的带动下,家庭才能充满活力;而血就像是妻子,她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但她主静,属阴,在气的带动下,她可以濡养我们的全身。

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了血,气无所依托,就飞散消失了;同样,如果没有气,血就无法行动,也就没有了任何作用。

那么,血虚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大家知道,血液是濡养四肢百骸的,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液带来的营养,如果血液不足了,全身的各个部位都会出现问题。

假如我们的心血虚,就会出现心悸、怔忡等情况。因为心藏神,要靠血来养,心血不足,关于“思考”的整个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记忆力会变差,思考时会觉得累,晚上梦多,总是烦躁,这都是血不养心造成的问题。

如果肝血亏,那么问题也很大。因为肝藏血,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属木,需要濡润,如果血液不足,那就如同一棵树没有浇水,没有水叶就会枯萎,肝缺少血,人就容易发火,会觉得头昏脑涨、目赤肿痛;同时,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肝血的濡养才能看清东西,如果肝血虚,视力就会模糊,眼睛容易疲劳,总觉得干燥。

如果肺的血不足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肺中的血如果亏虚,则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利,甚至会导致心悸、胸中憋痛,很多老人心脏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和肺血不足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对此不加注意,见到心脏病就一味地活血化淤,往往会导致病情缠绵反复,越来越重。因为本来血不足已无血可通,还通什么呢?就如同河道里面没有水,我们还要不断地挖掘拓宽,这不仅无用,反而还会伤及无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血,让河道里的水充足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