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透视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投资(4)

心理学与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股票投资的主体是人,而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任何投资行为无疑都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在意识的层面上,个人能够认识到心理的作用;但在无意识层面上,个人却觉察不到这一点。心理学的研究为了解证券投资中的心理因素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譬如,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一些投资者的情绪会在变幻多端、忽上忽下的股市当中波动起伏,难以平静。

2007年6月初,股市出现了一次调整,虽然其后大盘又回到前期高点,但也只有30%左右的股票强于大盘,这与之前5个月的市场结构有很大差异。

股市是一个波动的市场,2005年时国内股市流通总市值只有1万亿元,现在增长了5倍,很多新增的资金进入了股市。新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对股市的了解有深有浅,但投资者的每一次买卖都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决策。因为这种决策的后果非常严重,没有人会不在乎,只是股价的涨跌经常与投资者的预期相背离。

所以投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心理矛盾的过程。一方面投资者在作决策时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投资者又明白实际的后果与现在的预期一定会有不同,所以结果是不确定的。

股票投资中投资者的心理活动

有些股票投资者在投资中会有如下心理活动。

懊悔的第一阶段:投资者看中了一只股票,当天的市价为7元,而等他第二天一大早打算入市买进时,却发现该股票价格上升到了8元,这时,他就懊悔未能早些买入,却又想等价格回落到7元再买进,不料此时的股价不跌反涨,达到了10元,于是投资者愈发懊悔。

失望的第二阶段:当该股票从10元继续上涨到12元时,投资者就开始感到失望,意识到市价并未按自己的美好愿望发展,继而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8元价位时入市。

生气的第三阶段:股价涨势不衰,又从12元跃升到14元,投资者的心理由失望转为生气,莫名其妙地怨恨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只涨不跌。

将要崩溃的第四阶段:当股价上升到16元的时候,当初没有及时跟进的投资者已经到了即将要崩溃的边缘了。其情绪剧烈波动,心神不安,对旁人的规劝无动于衷,对任何消息和传闻都没有反应。

盲目跟风的第五阶段:股价再次上涨,达到18元,本应是投资者作出决断的时候,此时的投资者已经觉得这只股票还有再涨的可能,决定在20元时入市。其结果往往是在高价位被套牢,甚至买进之后,股价一路狂跌,最后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