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主持人与天气的对话(2)

 在成语中,秋天透射着一种浓郁的感伤情结。草木衰败会触动人们最脆弱的那根神经,秋天是乡愁集体流行爆发的季节。这和我们现代很多人的天气价值观截然不同,天高云淡、气爽风清,现代的秋天升值了,几乎被称为最黄金的季节。

这是气象局的专业级摄影师刘晓林最钟爱的照片之一,摄于2004年。据说他以此照获得某个摄影大赛的奖项。一张很普通的照片,在他看来,一位气象主持人需要有悲天悯人的心态,沉静中略含忧郁,是气象主持人的精神气质

让我非常诧异的是,在我们这个四季分明的气候区域内,两个最短暂的季节,春天是被用来赞美的,秋天是被用来惆怅的,然而最漫长的冬和夏两个季节(一般占全年2/3天数)中却很少被人们浓缩到成语中。

当然,人们对冬和夏的态度也存在巨大差异。贫与寒,几乎随意连用的近义词,寒舍代表简陋,寒窗代表艰辛,冷若冰霜代表疏远。人们对于没有供暖条件的冬天有着入骨的惧怕和排斥感,而那时候的夏天或许也不像今天这样炎热,成语中折射出的抱怨的声音非常微弱。在气候变暖、酷热天气经常流行的现代社会,必将积累出更强烈的苦夏心态,可能将有越来越多抱怨炎热的格式语言问世。

在成语中,大雾并不是很负面的天气现象。在古人眼里,景物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似乎具有一种别样的意境,具有一种朦胧美。但是在高速公路和飞机航运愈加发达的现代社会,大雾是看似温柔的麻烦制造者,交通在大雾中是那样的脆弱!而且大雾也是污染的载体,是污染加剧的诱因。生活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天气现象的态度。

在中国的成语中,人们观察最细腻、认识最深刻的,莫过于风。这也是季风国家的人们所积累的一种特有的天气观。从微风、清风、和风到疾风、狂风,风力和风向的差异,日常影响着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直接观感。先人充分认识到了风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先兆和引导作用。风吹所以草动,风起所以云涌,风平所以浪静,歪风而导致邪气,这些都体现了风所启发的因果链条,而风也就成为气势和气概的缩影,如“谈笑风生”、“意气风发”、“大风起兮云飞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