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科查的城堡

 

离开纳斯卡几天后,桑莎和我来到库斯科城,前往科里坎查——前哥伦布时代供奉维拉科查的神庙。这座神庙当然早就不存在了,说准确点,是被埋在后来修建的几层建筑物下面了。西班牙人保留了它的极为坚固的印加式地基和墙基部分,在上面修建起他们自己的、宏伟的殖民地式大教堂。

我一面向这座大教堂的入口处走,一面想像那座曾经矗立在这里的印加神庙的模样。据说整座庙宇覆盖着700叶纯金片,每片重约2公斤;宽阔的庭院里栽种着黄金打造的玉米。(7)我不由想起遥远的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神殿,据说那也是一个用金片装饰、有种着金树的果园的、神奇的地方。(8)

1650年和1950年的两次地震摧毁了建筑在维拉科查神庙基础上的西班牙圣多明哥大教堂 ,以致不得不两次重建。但是,以典型的印加设计——相互紧扣的多边形巨石组成的完美结构——建造的地基和墙基却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安然无恙。除了长方形的大庭院中央那个灰色的八角形石头高台(上面曾经覆盖着55公斤黄金)外,(9)这些石块以及总体布局几乎就是原建筑所有的遗物了。庭院的两边是前殿,也是在印加神庙的基础上建的,建筑风格优雅,墙壁上端尖细,构成圆椎形穹顶,精雕细刻的神龛就雕琢在整块的花岗石上。

我们漫步在库斯科城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上。当我浏览周围的景物时,我意识到,西班牙人强加在一个早期文明头上的不仅仅是那座教堂,这整座城市都像罹患了轻度的精神分裂症。上部是宽敞、淡雅的、带阳台的殖民地式住房或豪宅,下部却几乎千篇一律的建筑在印加特色的基础上,或者干脆照抄科里坎查神庙采用的美丽的多角形结构。在一条名为哈同鲁米约克的小巷里,我在一幅石子镶嵌的拼图前流连忘返。那些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无数小石子,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角度完美地组合到一起。雕凿这一块块石头,将它们组合成如此复杂的结构,只有手艺精湛的大师们才能做到。他们是无数个世纪积累的实际建筑经验的继承人。在一块石头的一个面上,我数出了12个角和12条边。这块石头与周围的石头结合得如此紧密,我连一张薄薄的纸片都塞不进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