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心中一动:“这是谁在说话?听口气好似前面的地藏王菩萨?那么一尊塑像,他怎么开口说话了?”
此时福至心灵,他不敢犹豫,连忙迈步往前走去。
他心里一片宁静,因而走得十分轻盈,没有受到丝毫的阻滞。
地上横七竖八倒了很多人,大多匍匐在地,也有少数人勉强坐着,一个个面色青紫,胸中憋闷,恨不得远远的逃开了去,这时看见有个身体单薄的年轻人站起身往前走,都感到有些讶异。
片刻之间,山伯已经走近百丈之内,众人眼中的讶异变成了吃惊。
“看看,那人进去了!”
“别人都是爬进去的,他竟然是用走的!”
“快看,他已经深入五十丈了,还没有趴下!”
“他是谁?有人认识他吗?”
众人纷纷摇头,显然猜不出是何方神圣。
山伯从张俭身边经过,见他趴在地上脸憋得通红,忍不住提起他的腰带,想帮他往前挪两步。
张俭死死抓住一块突起的石头抓住,大声叫道:“快放我下来!小兄弟一个人过去,我不成的,那不是我能去的地方!”
山伯松了手,心中保持洞然虚明的境界,面上现出一片祥和的神采,轻声道:“寂然不动,湛然无物!心神安详,你会好受点。”
张俭呆了一呆,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说的话,转头看时,山伯已经走近菩萨金身,在距离菩萨三尺的地方坐下!
看着山伯挺拔的肩背,张俭禁不住在心中赞叹:“呀!这位兄弟面相不俗,好深的慧根!果然不枉我赠碗之心!”
山伯盘膝坐好,心中一尘不染,静听菩萨讲经。
浑厚的声音响在耳边:“要想修佛,必先修德。一切佛菩萨,都是以德立名,如阿弥陀佛,光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便是无量光,自性不生不灭,便是无量寿。 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以德立名,释迦的意思是‘能仁’,就是说‘能作佛事,仁济众生’;牟尼称为‘寂默’,意思是‘寂然不动,默契真理’。能仁属悲,寂默属智,释迦佛以悲智之德而立名。"
山伯听得心中亮堂,不由得想到:“‘仁济众生’,这不是儒家追求的目标吗?‘寂然不动’,这不是我正在修炼的静功吗?这么说我练的儒家静功已经暗合修佛之法了?竟然跟佛祖是一路的?”
浑厚的声音在空中环绕:“地藏又如何?地即心地,心如大地。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能生能舍,利益有情。心能生万法,所生之法,也是利益有情。从心地而布施,从心地而持戒,从心地生禅定。心地含藏无量功德,所以名为地藏。”
山伯恍然大悟:“原来‘地藏’是这么个意思!我还以为是指身处地下的菩萨呢!”
声音源源传入耳中:“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三世佛都是从心地而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修佛就是修心。”
山伯听得明白,跟着在心中默念:“ 心能作佛,心就是佛。所以修佛就是修心,修心是修佛的根本……”
他先前也读过多遍《大般陧磐经》,可惜都是自己一个人读的,缺乏高僧指点,因而对佛经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如今经过地藏金身指点,忽然有种醍醐灌顶、骤然开窍的感觉!
可是他出身儒生,对佛家总有些不解,尤其是关于六道轮回的设置,更加觉得难以接受。一想起灭蝗五万石、获罪八百年,他就觉得难以置信。
他在心里道:“菩萨,弟子心地不坏,为何要受这么多的苦?”
耳边传来声音:“因为上苍选择了你,它让你代天下苍生受苦。”
山伯闻言一呆:“菩萨,您不是在讲经,而是在跟我一个人说话?”
“芸芸众鬼,能听懂我话的人只有你一个。”
山伯回头一看,发现众人都匍匐在数十丈外,只有自己一个人坐着,不由得有些诧异:“菩萨,您为何不让那些人靠近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