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恨晚(2)

   韶华恨晚(2)
  

  
  六月的西湖,是人间的仙境。绿色的山头一座挨一座,紧密相连,水气模糊了天与山的界限。满眼尽是烟水萦绕的苍翠,连吸进身子里的气,都是绿的。
  
  路上湿重,草鞋上的泥巴越沾越多,起初的时候还觉得踢踢踏踏的煞是好玩,再走远一些,腿就重得抬不起来了。两个人走一段,就得停下来坐在路边磕泥巴。
  
  何乃之手快且熟练,拿了锦绣的草鞋往石头上轻轻磕几下,泥巴就噼里啪啦地被甩个干净。
  
  “小时候经常做这些。没有钱,坐不了马车轿子,都是走几里泥巴路去别人家上学。”
  
  “陪读?”
  
  “是啊,给有钱的少爷公子们做做伴,自己也能读些书。”
  
  “读了多少年?”
  
  他长叹一口气:“十年寒窗。”
  
  锦绣点头,这就对了,锦英是喜欢书生的。
  
  “怎么不读了呢,想做生意?”
  
  “如果有钱我也会读下去的,然后考个功名什么的。可是我没钱,我太想有钱了。我盼望着像那些少爷们一样不愁吃穿,吟诗对句,花前月下。我没有有钱的爹娘供我过那样的日子,只能靠自己。在钱上头,考功名就没有用,有钱的官都是贪官,我要有正当的钱我就得做生意。想等我有了儿子,能请得起先生教他读书,然后让他舒舒坦坦地考功名没有后顾之忧。只不过,从一无所有起步实在太难了。幸亏有舅舅撑着我,我才能有今天。”
  
  他把去了泥的草鞋放到锦绣的脚下。他那双手--受过了苦又富贵起来的手,很像她父亲程津南的手。同样是草根出身,从身无分文到腰缠万贯,凭的是对生来贫穷的不甘和对富足的渴望。
  
  锦绣悄悄地笑了。
  
  “嫂嫂讨厌我舅舅么?”
  
  “谈不上。”
  
  “你莫恨他,他不是坏人,只是他的慈善是旁人很难看到的。无论如何他都是我的亲人,也是恩人。那笔钱,我一定会还给你们的。”
  
  山脚下零散着十多户人家,自行组成了村落。
  
  锦绣看过几家的手工,又问了当地棉花蚕丝的价格,心里并不满意。她的心还是放在了松江一带,希望徐奉能带个好消息回来。
  
  回头打探何乃之的去向,终于在个老屋后面找到了他。他正在与人寒暄,锦绣只好等着。
  
  一位婆婆看见锦绣独自站着,便上来询问是不是与何公子同来的。
  
  锦绣说是。
  
  婆婆便笑语盈盈,说话又多了层意思。同锦绣讲述何乃之小的时候瘦,吃不饱。
  
  “……我们家种的丝瓜绕枝子绕过了墙,结了瓜,乃之就偷偷摘了吃。还不敢多摘,只敢摘过了墙的。”婆婆的手皮粗糙,搓着锦绣的手说,“乃之是吃过苦的孩子,懂事得很。如今发达了也不忘当年的丝瓜之恩,时常会来看我们,陪着聊聊天。亲儿子也没他回来得多。这位小姐,乃之可是个好孩子,谁嫁他谁有福。”
  
  锦绣忙说错了错了。
  
  “不要害羞,婆婆是过来人,都知道都知道。”
  
  锦绣红着脸推让,何乃之忙跑过来解围。
  
  “阿婆,这是我嫂嫂,嫁了人的!”
  
  婆婆愣了一下,变得沮丧。
  
  “啊?嫁人了?你怎么不把握住!世上好姑娘都让人抢走了,你可不得打光棍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