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负一,小于等于零

  1997年 10月,妻子怀孕了。那时我们已经结婚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做好要一个孩子的心理准备。而到了 1997年,我们已经很渴望要一个孩子了。我们相信,只有在这种心情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爱这个孩子,为他付出,给他更幸福的家庭。后来有多位刚结婚的朋友问我什么时候要孩子最好,我都回答说:“在你做梦都想要孩子的时候!”
  
  1997年,我们正住在北京六铺炕租来的房子里。当时我们已经在北京郊区买下一套 130多平方米的复式住宅,正计划着装修。由于妻子怀孕,这些事后来便都由我独自处理了。
  
  10月底,妻子出现了流产的症状,在北京妇产医院没有得到确诊。妻子给老家天津的一位朋友打电话,那朋友认识天津妇产医院一位老专家。老太太听了症状后说,需要立即住院保胎。
  
  我们决定回天津住院,因为所有的亲戚都在那里,便于照顾。妻子便辞了职。在我们的计划中,孩子生命中前三年的时光,都应该和母亲一起度过。
  
  因为妻子不能在路上颠簸,我当时供职的单位便派了一辆车,将我们直接送到天津妇产医院住院。
  
  此后约半年间,我在天津、北京之间奔波。妻子出院后分别在娘家、婆家静养。她每天喝两次中药,直到产前两周。
  
  1998年春节后,妻子的情况很稳定了,我们在北京郊区的房子也装修好了。朋友开车将我们送到自己的家。
  
  那之后,我们一直住在那里,享受着郊区清新的空气、闲暇的生活,静静地等待孩子的出生。
  
  我们每天晚上在小区里散步,小区环境很好,有一处湖水,可以荡舟。到后来,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越长越大,妻子便很少下楼了,幸好我们的住宅附带一个 20多平方米的露台,足够散步和晒太阳。
  
  6月临产前,我们再次回了天津。6月 26日,妻子实施剖腹产,用那位老专家的话说:“我们把孩子请出来吧!”
  
  在怀孕到生产这段时间里,我们感受着孩子的存在,他虽然还没有出生,却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想。
  
  在那几个月里,我开始了最早的关于育子的思考,写下许多对孩子未来的希望。
  
  那几年,我正在狂热地阅读女性主义,我幻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女儿,能够实践所有我关于女性主义的理想。所以,我写下的第一篇给孩子的文章,便是《给尚未出生的女儿的信》。儿子降生后,我又立即写下一封《给出生了的儿子的信》,来说明我并不因为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儿而失望,同时也说明,男孩子同样应该为实践性别平等的理想做出努力。
  
  因为孩子还没有出生,所以,那时的思考,多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这也是本章的风格,而其中又以性别意识的思考为主。
  
  但即使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他已经给我们带来无数的快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