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春原县在计划经济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年代一度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县,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特别突出,是出了名的富庶之乡。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取代了农业成为主导产业,春原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的位次就逐年下滑,最后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上不沾天下不沾地的中等发达县。

春原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春原县的前几任县委书记却都是官运亨通,仕途畅达。仅就最近的几任县委书记来说,苏少华从春原县委书记任上提拔为江州市副市长,后来又上调省里,被任命为省农业厅的厅长了;杨新辉现在是江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正儿八经的副厅级领导,也算是官升一级了;就是已被“双规”,中箭落马的刘耀武原来也是前途一片光明的。据可靠消息说,在刘耀武案发前,江州市委已经内定刘耀武为下届市政府的副市长候选人了。如果刘耀武不出事的话,高升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偏偏这个刘耀武自己不争气,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因为春原县的前几任县委书记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升迁或者曾经拥有升迁的机会,春原官场和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很多传闻。民间的传闻是这样说的,春原县之所以屡出高官,是因为春原这个地方地气好,地灵人杰嘛,就像封建社会讲究地脉一样,祖坟的位置好,占据了龙脉,儿孙后代中就可以出真龙天子,当皇帝一样。不管是谁,只要沾了春原这个地方的地气就可以官运亨通。

这完全是封建迷信,因此这种说法只在民间流传,春原官场则对此种说法不屑一顾,并不承认这种说法。春原的官员们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苏少华和杨新辉之所以能屡获高升,是因为他们善于宣传造势,按春原县的土话来说就是要会吹牛,没有的事情吹成有的,小成绩吹成大成绩。如果你只知道埋头苦干,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就会落伍,吃力不讨好。你干得再好,如果不善于宣传表现自己,上级不知道,等于白干,没用。所以人家说了,会干的不如会吹的,说的要比唱的好听,就是这个道理。

苏少华在春原主政期间,搞了许多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先吹得天花乱坠,满世界都知道了。又是请省里市里的媒体来进行前期宣传炒作,又是请市里甚至省里领导来进行奠基剪彩,弄得沸沸扬扬,声势喧天,可是后来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了一些烂尾工程,难以善后。比如春原县的化工生产基地,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盲目决策的产物。刚开始听说春原县探察发现了巨大的化工矿产资源,可以开采一百年,建成国家级的大型化工生产基地,在未经详细论证,准确勘察核实的情况下就盲目决策上马,征了一大片农田,四周用围墙圈住,搭起了一个化工工业区的框架。可是后来因为工程规模实在太大,资金接不上来,建一建,停一停,后来又有传闻说国家地质勘测队下来实地勘测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先预计的矿产资源总量差距甚大,简直有天壤之别,于是化工工业园就彻底下马了,成了烂尾工程。建了一半的厂房和基建设施空置在那里无人问津,风吹雨打,荒草丛生,至今还欠着银行的工程贷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可是当时的化工工业园的主要决策人苏少华却早已升迁调离了春原县,我们国家也没有对干部的事后追责机制,所以化工工业园的巨大损失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苏少华的政治进步。

杨新辉在春原期间主要抓了招商引资工作,春原县招商局就是在杨新辉主政春原时期成立的。杨新辉主持规划设立了春原县经济开发区,把位于春原城郊的化工工业园也划入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内。经济开发区规划征地面积更大,并采取撒大网捕小鱼,广种薄收的办法,撒出去一大帮人奔赴全国各地去招商。招商人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春原县夸得像花儿一样,陆陆续续也引来了不少外商和国内企业来春原进行商务考察。可是春原县既无地理区位优势,又无产业配套集约化优势,吸引不了外商和外资,真正达成投资意向的外商很少,实际投资投产则更少。人家宁可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或者是内地省会城市去投资发展,一来交通物流便利,知名度高,可以向周边市场辐射,出口也十分便利;二来有成熟稳定的配套产业链,采购、生产、设计、包装、用工、物流、市场推广等都十分便利。

杨新辉在春原县强力推行了几年招商引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今天说吸引了一大批外资,明天又说马上有一个大项目要落户春原县,可是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虽然最后也吸引了一些资金和项目,但是招商引资的费用和开销也十分巨大,基本上可以说是功过相抵。江州市的领导说,杨新辉的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做得很好,把春原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春原县的形象也树立起来了,知名度也扩大了,就让他到市里来主管宣传工作吧,也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于是杨新辉后来就荣升为江州市市委宣传部部长了。杨新辉到了江州市后,又再接再厉,不辞辛劳策划和组织了几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型庆典和宣传活动,借此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至于具体实效如何则无人考证,再说那也不是春原县人民所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了。

凡此种种,春原的官员们从苏少华、杨新辉等人的事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要想进步快,就要善于对工作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还要善于宣传和造势。

苏少华和杨新辉,一个好大喜功,热衷于上大项目搞大工程;一个善于宣传作秀,形势大于内容。苏少华有句名言:“超常规快速大发展。”杨新辉也有句口头禅:“让春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也许他们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使春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或许也有追求政绩的成分,但他们都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罔顾现实,与实际情况脱节,所以好心并没有办好事,事与愿违。

苏少华和杨新辉主政春原县多年,春原县虽然名声在外,动静闹得很大,可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发展成果,老百姓也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春原县一度红火的几个大型企业,如春原酒厂、纺织厂、制药厂也开始走下坡路,面临困境。农业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的靠天吃饭,停滞不前;城区建设也没有大的发展,与江州市下辖的其他几个县市相比,已经明显落后了。周安邦觉得不能再重复苏少华和杨新辉走过的老路了,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春原县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稳妥务实的道路,扎扎实实为老百姓们办几件实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聚沙成塔,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会做出成效来。

周安邦正坐在办公室里认真思考春原经济工作规划问题,这时电话铃声响了,他接起来一听,原来是孟晓燕打来的。

孟晓燕在电话中说:“对不起周书记,我打这个电话不会打搅你工作吧?”

周安邦说:“你也别太客气了,再忙也总不至于连接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吧。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日理万机啊。有什么事吗?”

孟晓燕说:“我就开门见山地说吧,我想在你这里走个后门,托一托关系,可以吗?”

周安邦有些警觉,在没有明确知道孟晓燕的真实意图前他也不好贸然承诺什么,于是说:“你先说是什么事情吧,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尽力去办,如果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了,那就爱莫能助了。”

孟晓燕笑了笑说:“到底是一把手了,说话滴水不漏,原则性很强啊。我只是想要换个环境,不想在县电视台干了。前几天我听你说要对春原酒厂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整改,帮助它们起死回生,做大做强,我很激动。我相信你接下来一定会有好的计划和方案出台,会有一番大动作,我也相信在你的带动和领导下,包括春原酒厂在内的国企会重新焕发生机,再创辉煌的。我也想到国企去工作,为国企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希望你能成全我这个愿望。”

周安邦笑着说:“别人托关系走后门都是往好的地方去,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可是你却偏偏要自讨苦吃,去什么酒厂工作。那天你们和我一起去酒厂调研,酒厂的现状你也都看到了,处境艰难,举步维艰啊。重振国企目前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也不是一两句话,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会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你可不要一时冲动,到时候又要吃后悔药啊!”

孟晓燕说:“我也知道会有困难,万事开头难嘛。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做什么事情没有困难呢?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会平坦的,我孟晓燕也不是未经风雨的小女孩了,我有思想准备。只要能进酒厂工作,我做什么事都可以,不过如果能让我做销售工作的话就更好了!我喜欢做销售工作,销售工作具有挑战性,压力大,但也很重要,很有成就感。”

周安邦笑了笑说:“我还差点忘了,你曾经是我们春原县的‘鹌鹑大王’呢,你的闯劲和独立精神连我都很佩服,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这样吧,你的这件事情我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我们毕竟是民主集中制嘛,还要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好吗?”

孟晓燕爽快地说:“好的,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如果成了的话我请你吃饭!”

周安邦说:“可别了,要请也是我请,我是一个男人,哪能老是让一个女同志请我吃饭啊。再说你上次请我吃饭,我还没有还你的人情呢。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啊。”周安邦说着故意叹了口气。

孟晓燕急切地说:“周书记,我可不是因为请你吃了顿饭才托你办事的啊!我是把你当做……朋友的……”

周安邦呵呵地笑了,说:“我知道,我是和你开玩笑的,说实话,我也是觉得你很有一股闯劲才愿意帮你的。”

周安邦曾经通过和孟晓燕之间一段短暂的接触及共事经历对孟晓燕产生了一些好感,后又因为她养鹌鹑等一些独特的人生经历加深了对她的认识,再后来又因为她为自己写新闻稿更加深了对她的好感。应该说,她是一个让自己信任又能干实事的人,这样的人不用还要用谁呢。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