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宇宙循环论

第六章 宇宙循环论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

一、大小悖论

数学中关于数大小的定义为: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最小的数是负无穷,最大的数是正无穷。那么这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也是荒唐矛盾的。

神学家兼数学家阿尔诺提出悖论,反对负数。比如,-1:1=1:-1,这个等式是符合数学定义的,如果仔细分析是有问题,前面是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之比,后面是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之比,怎么能一样呢?负数和正数到底谁大?

数学家瓦里斯提出悖论,当a是一个正数时,比值a/0是无穷大,那么把分母变成负数,即在a/b中,b为负数时,这个比就应该大于a/0,因为分母比0小,这个比就应该是大于无穷大,所以瓦里斯认为负数大于无穷大同时小于零。

那么现在问题是负数与正数到底谁大呢?

是正数大,已经出现悖论,是负数大,更是荒唐,就好比说一个人自己有亿万财产没有负债,结果你说他比一个身无分文却背有亿万债务的人穷,这不是胡扯吗?

如何解释?正数大,还是负数大?

二、循环万相

花开花谢,月圆月缺,单元宇宙的万物到处都是循环不息的现象。

1.运动循环

物体的运动循环:

我们已经观察到的地球、月亮、行星、太阳、星系等所有宏观物体,都是具有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自转即围绕自身的一个轴进行不断旋转运动,地球转一圈就形成一天这样的时间概念。公转即围绕其他星体进行运动,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圈就形成一年的时间概念;月亮围绕地球转,月亮转一圈就形成一月的时间概念。哈雷彗星每隔七十年必回来一次,它绕过地球上空然后飞走。太阳带着一群行星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而且银河系又绕着更大星系群中心旋转——以此类推,无穷无尽。

宇宙中的公转并不是单一的公转,而是万维公转,即月亮不仅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围绕太阳、银河系中心等一切星体旋转,月亮只是因为与地球最近,受到地球的引力最大,所以对地球的公转是最明显的。

微观物体:已经知道的所有粒子都存在自转的现象。电子、质子这样的基本粒子都有自转轴,它们都是围绕自身的轴进行高速运动,正是因为电子有自转轴,所以才会存在保利不相容的原理:即同一个电子轨道,可以容纳两个电子,但是必须是自旋方向相反的。

电子及其他粒子也存在公转,即电子围绕原子核或者质子转,粒子的万维公转同样存在但是不明显,因为它们的质量都很小,万有引力作用很微弱,主要是遵循异电荷引力。

地球上的水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层,其余部分成为地面上山泉、小溪、江河、湖泊,这些水流汇合形成更大的江河,奔腾不息,最终回归海洋。

地球上的生命循环:

自然界存在食物链,水中的食物链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草,草依靠光合作用和营养成分生存,那么大鱼死后也是被微生物吃掉,最终它的营养成分是被水草吃掉了。陆上的动物也如此,最凶猛的老虎、狮子死后还是要被细菌吃掉,最终回归大地。

结论:万物运动是循环的,循环是最基本的规律。

2.人类循环

人的追求循环:

人的一生究竟为何奔波,说白了就是围绕“名”和“利”转,而“名”和“利”也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利”。有的人追求名其实也是为了得利,有名往往利就跟来了。当今社会各类的知名人物都很有钱,如果说某位知名人物没有钱的话,恐怕主要原因还是不太出名。至于古代的隐士、圣贤看起来是为名不为利,其实还是为利,只是他们心中已经用名完全取代利了。

人类的食物循环:

早期人以吃多为荣、以吃肉为好,主要原因当时食物很少,当然吃多为荣,肉很贵,当然吃肉为好。中国越穷的地方喝酒越厉害,有些地方酒规是单敬你酒,自己不喝。因为以前很穷,酒是粮食做的,敬酒给客人喝是尊重。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有些地方还是逼你喝酒,这就是文化的惯性。

云寒小时候,家里很穷,好不容易家里吃条鱼,我吃鱼身,父母吃鱼头和鱼尾;长大后发现,鱼身是最不好吃的,反而是鱼头和鱼尾味道不错。想想好笑,自己小时候怎么尽把吃亏的事情往身上拉,明明自己不是孔融,怎么干的事情有点像孔融呢?

为了增产增收,科学技术不断改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优质种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品种,农药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止病虫,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棚生产可以改变农作物生长季节,激素可以使农作物提前生产、变大。结果各类粮食、蔬菜产量是上去了,问题也多了。农药残留多,土地被过度利用,牛都已经耕不动地,蔬菜、水果的品质不断下降。现在搞什么无公害粮食、蔬菜,其实就是采用以前的种植方式生产粮食、蔬菜,即最初的种植方式现在变成最好的种植方式。

大规模的养猪场、养鸡场的出现,导致现在各类肉食品已经是供不应求,可肉的味道却是越来越差,原因这些动物吃的是人工生产的饲料,又被关在狭窄的圈内,不能自由活动,丧失了动物自然的本性。严格来说这些动物都谈不上是动物了,所谓养殖场就是生化反应的发酵罐,即将饲料投进去转换成为各类肉。

因此现在人说什么土鸡、土鸡蛋、土猪等,其实就是用以前养殖方式放养的鸡和猪等,只是现在真正的土鸡、土猪、土鱼已经太少,不过即使是假的,只要假的不狠,就是比养殖的好吃。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多数已经不知道,他们每天吃的黄瓜、西红柿,根本没有自然产品所应有的清香、醇郁的口味,使用激素、抗生素生产出来的猪肉、鸡肉,也没有自然产品所特有的鲜味和富于弹性的质地。

人类食物循环是被迫的,即为了解决人多食物少需求矛盾,先提高产量,后追求品质。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食物循环现象是真实发生的。

人类的性爱循环:

早期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爱情观念的,性本能是人生理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目的是繁殖下一代,也确实没有什么要对性害羞的理由。因为早期性爱是不固定的,所以人生下来只知道母亲,不能完全确定父亲是谁,当然就形成了母系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稳定的家庭观念能更有利于下一代的生存、发展,因此开始逐步建立较稳定的男女关系,稳定的性爱就产生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家庭的稳定导致父亲是确定的,又由于男性比女性相对强壮,很自然社会结构由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

当男性控制社会时,为了确保自己的基因能被遗传,所以产生对女性贞节的要求。贞节要求被伦理学家进一步强化、提升,在中国就形成了三从四德、贞节牌坊等新事物,最典型的贞女是手被其他男人摸一下,都嫌弃弄脏了要砍掉,至于因被强奸而自杀的就更多。

随着经济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被打破,共同就业必然带来平等的思想,所以男女平等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夫一妻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婚姻法的基础。

性解放是随着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产物,本质是将性回归到人最初的本能,所谓食色性也,这样的观念变化实际是性理解的一种循环。然而这样的循环并没有结束,随着性的泛滥,各类性病也开始惩罚人类,性的放开也导致了家庭的不稳定,对孩子的成长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又开始新的循环,强调贞节,减少性伴侣等。

未来社会,当人类可以用克隆的方式来生产孩子时,所谓爱情、性就会出现更大的循环变化。

人类的生活循环:

人类的发展就是改造自然的过程,工业化一方面是物质财富增加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多少原始森林、湿地被破坏,多少的历史名胜被摧毁,现在仅存的自然原貌已经成为旅游名胜。

我们的住宅越来越钢筋混凝土化,城市越来越大,人类离自然越来越远。小时候夏天可以出来乘凉,云寒特别喜欢看满天的星星,偶然看到一颗流星划落在夜空,感觉很美,也很伤感,因为奶奶说每一颗流星的坠落意味人间一个生命的消失。可现在一般的城市晚上已经看不到星星,很多学校已经没有办法开展天文观察活动,因为空气污染和亮灯工程已经影响我们欣赏宇宙美丽的夜景了。

中国著名的西递宏村现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它们也就是原先的徽派建筑,我们将祖先的住宅创新发展成为摩天大楼,认为这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后来才发现最美丽的建筑其实是最符合自然的建筑。

《读者》2007年第10期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在庞德伯里镇进行传统而环保的居住方式的实验,当初查尔斯抛出庞德伯里计划时,建筑师、规划师和经济学家有多少人激烈反对!现在,庞德伯里已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传统人居模范镇,国内国外来这个偏远小镇朝圣的人群络绎不绝。

在这个镇,不仅能看到地热利用和雨水收集设施,也能看到用芦苇席过滤排泄物的传统做法。除了几家不大的工厂以及学校、邮局外,全是居民房。这些房子是按照传统农舍的样式,沿几米宽的小街修建起来的,所有的材料大多是当地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材料,连人行道也是用鹅卵石而非水泥铺成。路面十分狭窄,大多数道路其实只是巷子,只够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通行。人们购物只需要步行或骑自行车,因为这里没有超级市场或购物中心,只有遍布各处的方便商铺。

孩子们要想出去玩,一出门便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树木、山丘、草地、河流和有机管理的农田。由于房屋密集,一出门便会碰到熟人,所以这里邻居之间交往频繁,孩子们绝不会像现代化都市里那样缺乏玩伴,这里能找到现代生活方式的是使用互联网。

查尔斯王子实验成功,说明人类对生活方式也存在循环认同现象。

结论:人类的循环包含一切,短时间内观察每一次变化都是合理的,可长时间观察仍然是循环。

3.万相循环

国家的合分循环:

中国的历史就是循环史,正是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商朝分天下为诸侯八百国,周武王刚平定天下,又将天下分成诸侯七十二国,经过春秋战国的动荡战争合并形成战国七雄。秦吞六国,本以为是统一天下的开始,称自己为始皇帝,原来是想千秋万代,一统华夏,没有想到秦二世才登上宝座就出现陈胜、吴广起义,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群雄争夺天下,后来形成楚汉风云。

汉得天下,又将天下分给功臣和自己的骨肉,结果内乱不止,最著名的就是七国之乱。东汉后期经过多次战争,演变成为三国鼎立。晋合并天下,后来又形成南北朝时代。隋统一天下,很快就出现分裂割据。唐朝平定后算统一的时间较长,中间也经过安史之乱,节度使拥兵割据,后来又经过五代十国。最后宋统一中国等等。

世界历史也如此,有很多次大的统一战争,古代罗马帝国、蒙古、大英帝国等,这样的强国盛世时能跨越几个大洲,真正的想法是统一全球,只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受挫没有完成统治者的心愿。

结论:未来社会随着太空领域的拓展,星球大战的故事将不是科学幻想,而是真实的预言。

企业的发展循环:

企业做大的方法都是通过专业化先发展起来,选择时机介入其他行业成为多元化发展,所谓兼并、重组等手段就是为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创立的方法。一旦企业出现危机时,就会采取收缩战线、精简副业、转让资产等行为,甚至包括分立上市也最终会因控制力不够,形成实际是分裂结局,至于合作者之间出现矛盾分家就更寻常。

中国著名民企——德隆集团,以行业整合、资本运营等方式大手笔收购其他企业。德隆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收购企业的历史,鼎盛时它控制了1000多亿资产,几十家上市公司,多家金融、证券机构,连大股东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钱和多少子公司。2004年德隆出现危机时,一块一块的资产被转让,可以说膨胀的速度有多快,衰落的速度就有多快。

结论:万相循环是人类往往忽视的宇宙规律,真正的宇宙规律是不分有形和无形的。

三、循环特征

1.物极必反

日月运行,寒来暑往,万物盛极就会衰老,否极就能泰来。

一个饥饿的人,给他一碗饭吃,他会很开心;给他两碗饭吃,他会很满足;给他三碗饭吃,他会感觉很饱,丧失了继续吃饭的兴趣。这样他原有饿的感觉已经被饱的感觉代替,进入原先感觉的对立面。如果你继续给他吃饭,他会很反感,就如同他饥饿的时候你不给他吃饭一样的不高兴,如果你逼他继续吃,他最后会撑死。

人人都爱钱财,一般的穷人,给他一万元,他会感恩戴德;给他十万元,他会关上门怕别人偷;给他一百万元,他甚至会激动过度而丧失生命。贪心大的人,给他一百万元,他会激动不已;给他一千万元,他会担心被绑架被杀,给他一千亿元,他会整天生活在保镖世界,对谁都怀疑要谋害他,他的幸福感觉已经完全被担心所耗尽。

好色的男人,给他一个美女,他会心花怒放;给他两个美女,他会自鸣得意;给他十个美女,他会英年早逝,就算他身体再好,突然送给他,也照样受不了。

地球上任何一点,你认定这是正东,从这点你向西走,走了半个地球就到了正西,这时候你再前进,就是向东走,因此在地球上累积向一个方向走半个地球就到达相反对称的位置。

真理也如此,浅显的道理学问,容易顿悟,大呼聪明;稍微深一点的道理学问,当时不信,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领悟后,大惊天才神仙;太深的道理学问,因为无法描绘,若说出来却被看成疯子、傻子、神话等异端邪说,过于领先的东西即使正确,如果时机不行也是错误的。

结论:物极必反,说明物体变动的累积会进入变动起点的对立面。

2.亢龙有悔

子曰:“高而无位,贵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这就是亢龙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极点。中国的哲学,皇帝自称“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处,就很寂寞,听到的都是好话,简直听烦了。唐太宗为什么喜欢魏征,因为他敢于说实话,听起来是不舒服,可毕竟也有风味。

经常大吃大喝的人,已经丧失了对美味的感觉,偶尔吃一点家常咸菜,味美无比。过惯现代科技生活的人,离自然其实很远,国外搞天体运动(裸体运动)、无插座生活(没有电的生活),均是因现代生活过度离开自然,本能产生回归自然的欲望。这样的回归自然,也只是一种类似的回归,如果真要与老虎猛兽同居,相信是没有人能做到。

我国历史一直演义合分,每次的结果只能是类似,而不可能完全重合。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两个朝代的国家君主、疆土、经济、人口等都一样的情况。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认为循环特征是上升的曲线循环。这个观念是有问题的,单从人类的经济发展等角度看,每一次人类都是进步的,但这样的思维仍是单元宇宙的思维。

从万维宇宙角度考虑,所谓进步也是相对的,它仅是对单元宇宙特定的观察主体来说,对于其他主体就不一定。比如人类改造自然,实际也是破坏自然的过程,对于动物来说,这个地球就不是一天天进步的地球。另一方面,即使对人类来说,短期内是不断进步的,那么无限的时间同样存在进步的极限是什么的问题,最后会发现所谓进步也逃不过循环的控制。

结论:亢龙有悔,说明物体变动的累积会回到类似原来的起点。

3.永无止尽

宇宙循环意味物体的运动类似转一个圈,但这个圈并不是完整的圈,物体的循环回来只能到达类似的起点,而绝对无法到达完全相同的起点。

因为万物都在运动,所以运动的轨迹仅仅是近似的圈,物体回到类似的起点意味新的循环开始,另一方面循环的起点也会不断的变化,导致循环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运动循环的表像可以用电子云来概括: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电子的位置,不仅因为它高速缘故,更重要的是它无时不在改变轨道。我们所指的原子半径仅是一个出现电子的几率高的径向半径,也可以说电子根本就没有固定轨道。万物的循环有时连核心都不要,遵循长期无规律、短期有规律的循环。

地球过去和现在的自转速度、公转速度、轨道和形状都是不同的,包括自转轴也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地球的南北极磁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地球表面是由几大板块不断移动的,板块的运动形成海洋和高山的变化无定。

月亮和地球的距离、运动速度也是不断变化的,目前对月亮的观察轨道是不断地升高,这样的变化每一次是很小,让你感觉不出来,当时间以万年为单位计算时,差距就明显出现了。太阳就更不用说,从原始星云旋转成为发光的恒星,在这变化过程中意味太阳的自转速度是不断加快的。

循环回到类似的起点,而不是相同的点,这就导致单元宇宙永远是由不同的静元宇宙连接而成的,万维宇宙是无限发展的。

结论:永无止尽,循环是无限发展的,不是简单重复,也不是上升。

4.飞龙在天

事物的发展有循环运动的规律,但也不能认为就一定要遵守循环规律,因为循环是多重的,存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之分。

比如人在地球上,必然与地球一起自转,我们遵循地球的运动规律。你用力向上跳最后必然还是要落在地下,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迫使你呆在地面上和它一起循环,但也不是说你一定不能打破这个循环。

如果我们以第一宇宙速度运动(7.8公里/秒),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必一定要呆在地球上,可以绕地球轨道飞行,不下来了,这就是人造卫星运动的原理。

如果我们以第二宇宙速度运动(11.2公里/秒),那么就可以冲出地球,不再遵循地球的运动规律。这是嫦娥一号能奔月的原理。

如果我们以第三宇宙速度运动(16.7公里/秒),那么就可以飞出太阳系,不再遵循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因此,事物的运动循环是可以破坏的,循环破坏后要遵循更大规律的循环,小的循环就可以不遵守了。

万物都如此,企业发展也如此。企业的发展会经常遇到瓶颈。比如一个老板将企业做大,到一个阶段就会出现台阶,这个台阶就是原先思维和管理模式相对应的循环规律拐点,那么如果不突破这样的瓶颈,往往就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会衰落甚至破产。

因此,如果企业发展中出现台阶现象,就必须要有大动作,不进行重大调整改变,就会受到循环的压力,逐步变的衰落。只有重大的创新才能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重大的创新才能将组织提升奔向更大的循环。

但是企业发展中的台阶突破,本质是管理模式和思维的再造过程,这个过程最大的困难是核心领导人的问题,而不是员工的问题。企业的升级首先应该是领导人的核心能力升级,如同计算机升级首先是CPU升级,如果CPU不升级,其他的东西升级又有多大用途呢?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很难改变自己,自己原先就是这样成功的,要打倒自己以前的成功模式,是很能接受的,成功后又有几个人能真谦虚呢?都是口谦心不虚。

人性的弱点是:一方面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断将责任推到外面,失败时会找各种次要的理由为自己解脱,其实最重要的理由是自己的问题。历史证明,大部分人都是被自己给打败的。

结论:飞龙在天,当出现循环变点的时候,打破循环才能奔向更大的循环。

四、循环本元

1.对称限制

单元宇宙相对性是造成事物变化呈循环性的根本原因:因为当量变累积到一定范围时,事物就进入原有标准的对立面,成为所谓质变,从运动角度上看表现为循环往复。

单元宇宙的物体为什么会出现循环现象呢?

应归元于万维宇宙的奇点特征。根据宇宙对称论,万维宇宙是对称的,所谓对称就意味存在运动的最大限制,那么超过这个限制就会导致循环现象的出现。

比如地球,它追求自身的变动,它从一个点转动,开始可以认为是从东向西运动,当这个点转动一半时,原先它的位置是东,现在却是西,变成从西向东运动,因此就出现转动循环的现象。

地球自转为什么出现循环呢?

原因地球是对称的,而且体积是有限,一个体积有限的物体自身运动受到对称作用就导致循环出现。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的各种参数都是有限的,物体有限的参数受到对称的限制就必然导致循环出现,这是循环第一本元。

2.公转之谜

地球围绕太阳转,也围绕月亮转,也围绕银河系转等等。我们通常说月亮围绕地球转,这样的描述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任何两个星体之间都是互相转动,只是看谁的质量大。质量如果差不多就会表现互相转动的现象,比如恒星中存在双星系,即两颗质量相当的恒星互相转动。如果质量差距大,运动规律还是互相转动,但看起来就不明显,比如地球的质量远小于太阳,这样就主要表现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而太阳围绕地球转就很不明显。

星体之间为什么会出现互相转动呢?

原因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这样的解释其实只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更好的解释,那就是任何两个星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新的大星体,新的大星体也要自转,它也是围绕自己的质心转动,那么大星体的自转就导致其内部的小星体表现出互相转动,这样就将星体之间的转动统一成为新的大星体自转。

关于星体之间的转动能被解释成为自转的一种形式,其实是非常合理的解释。想想什么是地球呢?还不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吗?

地球的自转就是很多物质之间的相互旋转,只是一般我们研究星体运动时将地球理解成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分析真正的地球也是空的,它仍然是物质之间通过各种力联系起来的一个物体,那么星体之间的转动仅仅是距离远一点,但本质与地球的自转原理是一致的。

因此,地球真正围绕转的是太阳系的质心,只是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比重太大,而主要表现为地球围绕太阳转。

结论:单元宇宙所有物体都是可以合并成为更大的新物体,物体之间转动实际是新物体自转的一种表现,这是循环第二本元。

3.多重循环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这样转动的轨道是具有一定的位置,即每次只是微弱的改变,可以近似看成不变,实际还是有变化的。如果地球受到较大的外来力就会改变原轨道进入新的轨道,当外来力非常大的时候,地球就能获得较高的速度离开太阳的引力,甚至离开太阳系。

月亮也是。

目前有的学说认为月亮曾经是小行星,是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地球的引力捕获形成的。月亮也存在轨道的变化问题,目前月亮正以每年大约4厘米的速度脱离地球的控制,如果受到大的外力会更快离开地球。

因此,循环是可以改变的,当出现外力的情况下,物体之间的循环就会破坏,要么分开,要么形成新的循环。

结论:单元宇宙所有物体自转或者物体之间的转动,都存在一定的运动轨道,构成多重循环,如果外来的力进行干涉,就会改变部分小循环的方式,形成新的循环,这是循环第三本元。

4.因果循环

单元宇宙存在时间,任何一个物体的变动前后就形成因和果的关系,所以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循环。

我们对通常因果循环的概念很狭窄,认为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实际上善恶循环只是因果循环的一个部分,所谓因果即为事情前后的关系,由于我们处在的单元宇宙具有时间,那么因果循环是最基本的规律。

因果循环的狭窄概念是善恶因果循环,人内心深处是希望有因果的,因为人希望有来生,希望有灵魂,那么如果有来生,就会相信善恶循环的真理。中华文化一直强调有天理,秉公执法的包拯被誉为包青天,我们的语言经常用:天啊!苍天!这说明内心是希望有神灵,希望能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相信因果论呢?难道宣传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也有错吗?

因果论是符合人类的道德观念的,可这理论是以灵魂和转世为基础的,因为我们的科学已经破坏了我们的永生论,我们已经认定自己一定会死,会一无所有,那么我们当然不再相信宇宙中存在善恶循环。

其实这是个逻辑错误,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有时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以时间为基础,以逻辑为推论,那么因果论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至于因果是否存在循环,其实不必考虑,如果没有因果循环,宇宙就永远处于因果单链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悖论。第10章宇宙生死论就清楚地证明,如果没有因果循环,那么时间是否有开端就形成极大的悖论,无法解释。

因果循环是单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的规律,除非你可以不受单元宇宙的控制,否则你是跑不出因果循环控制的。至于善恶是否循环暂时不讨论,否则容易引起争议,以后由宇宙映射论解释。

结论:单元宇宙因为存在时间,所有事物的变化必然存在因果循环,因果循环在单元宇宙中存在不对称,是符合宇宙异质论的,但是在万维宇宙中可以形成绝对对称,这是循环第四本元。

五、大小本元

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数学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数学是万维宇宙在单元宇宙的映射,是我们了解万维宇宙最好的方式。

因为现在数学基础存在矛盾,导致数学中出现很多的不确性,大小悖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悖论。所以云寒提出建立宇宙数学理论,宇宙数学理论是超越单元宇宙的,它是结合单元宇宙和万维宇宙两个方面的数学。

宇宙数学认为:正数就是对应正宇宙的事物,负数就是对应负宇宙(或者称反宇宙)的事物。正宇宙和负宇宙之间事物的特征不同,是完全相反的,它们之间并没有大小之分。

一切数以0最小,一切数以0最大。0是万维宇宙在数学上的一个映射,这样就不存在正数和负数大小之分。

那么无穷小就是0,无穷大也是0,这样才符合宇宙数学定义。因此,正数和负数被0分割,这样形成超级大循环。

如下图:

根据这个循环,看你怎样观察,正数既可以大于负数,也可以小于负数。

那么数学中的虚数也就很简单了,虚数反映的是负宇宙事物之间的关系,即虚数的平方为负数,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道理。

相信大部分读者一看到这个图,就会认为云寒是疯子,有这样的数学吗?不但有,而且它才是真正的宇宙数学。

结论:宇宙数学理论能反映了宇宙本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神奇特征,宇宙数学可以解开大小悖论,在第9章宇宙量子论,宇宙数学可以解开无穷级数等一系列的数学悖论。

章结:本章通过大小悖论,引出循环万相,论述运动循环、人类循环、万相循环三大范围,包含宏观、微观、生命、追求、食物、性爱、生活、国家、企业等领域。

阐述宇宙循环规律的四大特征:物极必反、亢龙有悔、永无止尽、飞龙在天。论证宇宙循环本元的特征,并初步建立宇宙数学理论。

本章核心:阐释宇宙循环的本元,论证宇宙数学的定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