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六)

  现在我们该说说花蕊夫人和孟昶是怎么遇见的了。既然在我的想像里,花蕊夫人把自己包起来的原因有两个,那么他们的相遇也应该是两个版本才对。

  在我的第一个想象中,花蕊夫人住在山沟里,并且对自己的长相一点也没有自信。

  我们都知道花蕊夫人住在山沟里是件没办法的事。山沟里的日子了无生趣,而且她还觉得这种日子没个头。闲来无事的时候,她就看看书或写些诗词。她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不赖,但这一点反而加倍了她的不自信。因为在她的印象中,诗写得不错的女人大多长得没脸见人。比如蔡文姬和谢道蕴,说她们相貌平平就已经是在夸她们了。

  诗人大多是忧郁的。我也写过几首乱七八糟的诗,平时也总装模作样的显得自己很忧郁。因为我觉得忧郁是诗人不可或缺的特质之一,虽然我的诗不上档次,但至少可以在忧郁方面弥补些缺陷,也就是说我平时也总在自己找不痛快。花蕊夫人就不同了,她是真的忧郁。女人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嫁不出去的时候,不忧郁才怪呢。

  花蕊夫人一直觉得自己嫁不出去,所以她一直都很忧郁,直到有一天她的忧郁被一阵凄厉的嚎叫声打断,然后就嫁给了孟昶。

  我们知道孟昶在物理学方面很有见解。在遇到花蕊夫人之前,他发现了声音的三要素以及声速不如光速快等等。然后他就想弄明白光速和声速到底有多快。既然声速比光速要慢一些,孟昶便决定先测量出声音的速度。

  孟昶最先采用的测量方法是,让一个太监手里拿一个炮仗,站在离他老远的地方。鞭炮响了之后会有火光,看到了火光孟昶就开始计时,等他听到响声就停止计时。用太监和他之间的距离除以看到火光和听到响声之间的时间,就应该是声音的速度了。

  直到几个太监因为放炮把手炸伤了,孟昶才承认这个方法行不通。这倒不是他心疼太监,而是因为他发现这个方法要求他和太监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才行,否则火光和鞭炮声就会重叠在一起分不出来。还不能有障碍物,否则会挡住视线。而且当时没有秒表,孟昶只能用沙漏计时。但这样一来时间不能少于三秒,因为需要考虑自己的反应时间和沙漏的反应时间。因此孟昶得出了结论,这个试验一定要在一个至少两三里地的空场才能进行,但在蜀国想找出两三里地的空场来确非易事,而且就算找出了这么大的空场来,孟昶也不一定有看到两里之外火光的眼神。

  于是孟昶又想到了用回声法测量。具体的方法是,他跑到山沟里冲着山的方向嚷嚷。用他与山之间的距离,除以从开始嚷嚷到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再乘以二,就应该是声音的速度了。孟昶觉得这个方法很可行,就带着几个太监去喊山了。

  那天花蕊夫人正在家里忧郁,突然听到了一声声凄厉的嚎叫,而且总也停不下来。我们知道那是孟昶在测量声速。嚎叫声是孟昶本人发出的,因为他觉得太监们对物理学没什么兴趣,所以做不到精准的计时。但由于计时的工具太简单了,所以他每次计算出的时间都不一样。为了能知道声音到底有多快,孟昶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嚎叫,后来他的嗓子都有点沙哑了。

  花蕊夫人被孟昶的嚎叫声烦得不行。开始的时候,花蕊夫人并没有认为这种声音是人发出来的,因为正常人根本就不会这么干。所以花蕊夫人除了烦躁之外还有点害怕。听了半天,她终于意识到这个声音的确是人发出来的,因为动物不会这么无聊,声音也没这么难听。然后她的害怕就变成了好奇和愤怒。于是,花蕊夫人决定去看看到底是哪个讨厌鬼在干这么无聊的事:"我这暴脾气,欺负人不能没完没了吧!"孟昶扯着脖子冲着大山一声又一声的嚷嚷,每嚷一声都把手里的沙漏倒过来计时,接着又伸着脖子去听回声,听到后再把手里的沙漏放平,然后还要去数沙子。这套动作他做得娴熟无比,因为从早上到中午已经做了几百上千次了。这么干虽然很累,但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正当孟昶喊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突然被对面山上的一个大亮点晃得头晕眼花。

  就晃孟昶这件事而言,花蕊夫人实在有点委屈。她虽然被孟昶的嚎叫弄得心烦意乱,但并没有想过报复。银丝锦缎虽然是有反光的效果,但她从没想用这种效果去伤害谁。但孟昶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花蕊夫人就是在存心给他捣乱,于是他让手下的太监们把花蕊夫人抓到了他面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