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留下了遗憾(一)

  打归打,谈归谈。金门炮战之后,北京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台工作。作为肩负国共双方实现新一轮和谈重的秘密使者曹聚仁,虽自1959年以后,再也没北回大陆,但他仍然在为海峡两岸的统一而奔波,国民党和共产党都需要他为两党重开谈判尽力。对此,曹聚仁曾在给家人的信中谈道:“……本来,我应该回国了,但此事体大。北京和那边都不让我放手。前几年,我把局面拖住,可以说是对得起国家了。”“……这两年,我一直向北京请求回国去,但就为了那件事,非叫我留在香港不可……”

  台湾对重开国共谈判既不让曹聚仁撒手,也不作具体的表态,这样一拖就是好几年。其实,那“好几年”人民的新中国历经了严考验,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从1959年开始,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年和1960、1961年后来合称为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其中最困难的是粮食的短缺。1959年粮食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跃进”的浮夸风导致了1959年耕地面积的减少。1958年大改农业生产“卫星”的一大后果,是使中共党的领导人相信,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中国的粮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于是,领导人认为,用不着那么多的耕地来耕种粮食,在制定1959年农业生产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决定全国减少总播种面积,于是1959年的播种面积比1957年减少了百分之十,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百分之十三。

  一面是播种面积的减少,一面是由于灾害导致1959年单产的减少。这两个减少导致1959年的粮食产量仅3400亿斤,比当时公布的5401亿斤少2000亿斤,跌到1954年3390亿斤的水平。1960年和1961年的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我国却遭受了比1959年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据1960年12月28日新华社报道,1960年全国有9亿亩农田遭到重灾,甚至一部分农田因灾害严重而没有收成。粮食的极度匮乏,营养的不足,加之劳累过度,全国农村出现了严重人口外逃、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1959年 至1961年三年全国共有多少人因饥荒而浮肿自然无法统计,非正常死亡也一直缺少准确的统计数字,据推测,这三年因非正常死亡和出生率的下降而减少的人口数,总共在4000万左右。此时内忧重重又添外患,中苏两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分岐,由大论战导致公开决裂,印度趁机挑起中印边界争端,终于爆发了中印边界反击战。

  自金门炮战后一直不敢对大陆轻举妄动而一直念念不忘“复国梦”的蒋介石,误以为“大陆的危机,就是台湾的机运”,瞒着美国政府秘密制定庞大而完备的“反攻计划”,准备铤而走险,妄图与中共决一死战。蒋介石在准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同时,别出心裁地向大陆发起了所谓“心战”,训示台湾“救总”拟定救济办法,“关怀大陆饥民”,呼吁各国敦促北京开放港口,声称台湾将提供10万吨粮食救济大陆饥民,号召台胞每人节约一元钱救助大陆同胞。台湾当局利用空飘、海飘向大陆放送各类物质……此时的美国肯尼迪政府早就得到台湾当局可能反攻的情报,见到事态愈发严重,有害于因中苏破裂而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国总统肯尼迪亲自出面警告蒋介石:“台湾如对大陆采取行动,无异于自杀”,“台湾如出兵大陆,将违背‘台美防御条约’”。

  蒋介石心虚了,在台湾凤山又一次召开军事会议,以美国不赞同和信守“台美防御条约”作为籍口,不得不宣布暂缓军事反攻,改由情报机构派遣特工人员偷袭大陆,妄图以“游击活动”与“渗透工作”建立组织,配合大陆的所谓“抗暴”运动,扰乱社会,颠覆人民政权。虽然大陆发生饥荒是事实,有些人有些怨气也能够使人理解。但决没有蒋介石所说的出现了“反饥饿、反控制、反镇压的大潮大浪”,也没有人民解放军不忠的现象,更没有深受旧中国苦难的大多数中国人热切盼望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事实。有的只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同心同德,改正前进道路上的错误,战胜困难,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与实际行动。

  蜉撼树谈何易,可笑不自量,到头来落得个被彻底粉碎的下场。1963 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表公报,公报指出自1962年10月1日至1963年10月24日共歼灭国民党武装特务24股324人。公报指出从1963年7月29日至10月23日台湾还派出6股武装特务从越南北方登陆,妄图潜入广西山区,被越南民主共和国歼灭。蒋介石的“反攻大陆”的梦想终成泡影!

  如果说那几年,中国大陆是“雪压冬云白絮飞”的话,那么,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适时采取一系列安帮治国的措施,从1963年起,中国大陆已是“莺歌燕舞”,又一派生机盎然了,令人震奋的喜事接踵而来!

  1964年1月27日,夏尔•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断绝了同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且在两国之间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件事,不仅使台湾国民党政权受到了一次严重的冲击,同时,也在外交领域,引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震动。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宣布对台湾的援助由赠款转为贷款,且数额不断减少;后又通知台湾当局预定1965年停止对台贷款。一旦美国停止对台援助,台湾经济建设的资金又将遭到很大困难。

  紧接着,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在中国大陆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耀眼的闪光。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象飓风般地向周围卷去,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鸣响,犹如串串惊雷,雷鸣声消失后,雪白的浓雪在空中翻卷,浓烟挟着尘柱滚滚上升形成一朵美的蘑菇状烟云,在茫茫大漠中冉冉升起。在这一声震撼世界的惊雷中,全中国沸腾了……

  住在大洋彼岸已经把自己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国民党二号人物、前国民党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对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打破了世界上美、苏两大国的核垄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认为不能再象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浮萍浪迹,飘泊西东,毅然决定回归祖国。
1965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爆破第二颗原子弹。李宗仁一行的专机似乎踩着这颗原子弹的祥云于7月20日上午11时到达北京,受到了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热烈而盛大的欢迎。7月26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李宗仁先生。中共对过去的敌人如此隆重礼遇的信息迅速传到了台湾。深感海峡两岸的军力对比日益悬殊,惊叹“反攻大陆已毫希望”的蒋介石父子也即展开行动。经常来往于香港和台北负责联络工作的使者王某通知曹聚仁,蒋经国在近期将亲临香港,接他去台湾商量要事。

  曹聚仁听了这一消息喜出望外,他急忙直飞北京,与中共领导人商讨了谈判的大纲要目,然后匆匆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的到来。一天,曹聚仁正在寓所午睡,突然响起了门铃声,他急忙开门,王某气喘吁吁地进来说:“经国来了,不方便上岸,在海上等你。”曹聚仁急忙随王某出来,由一辆小车将他们送到码头,然后登上小快艇,再由小快艇将他们送到一艘大轮船边。曹聚仁登上轮船,立即被人引进一间豪华客舱,一位西装笔挺,打扮成商人模样的人连忙迎上来和他握手,这就是时任台湾“国防部长”蒋经国。

  蒋经国和曹聚仁寒喧叙旧后,便斥退左右随从,关上舱门,进入实质性的交谈。蒋经国告诉曹聚仁,台湾想和北京方面谈判,但不知北京方面的具体意向,希望曹聚仁多介绍些北京的情况。于是,曹聚仁便详细介绍了中共方面关于谈判的条件,蒋经国仔细听后,也谈了蒋介石关于国共谈判的一些想法。他希望曹聚仁多将双方情况吃透,以使曹和蒋介石见面谈判时做到时间短,效率高,这样也可以使曹聚仁秘密赴台不致走漏消息,为外界所洞悉。轮船秘密在海上行驶,终于在台湾一个偏僻小港停泊。曹聚仁即与蒋经国上岸登机,飞往台中日月潭蒋介石的官邸。蒋介石起先并不急于和曹聚仁谈话,而是让他观赏秀丽的日月潭风景,尽兴游览。

  到了第三天,蒋介石在自己的官邸,由蒋经国陪同,接见曹聚仁,在极秘密的状态下开始了谈判。整个谈判自始至终只他们三个人。开始由曹聚仁介绍中共方面的条件,然后便逐条讨论、商谈,蒋介石父子也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过几次讨论,很快达成了6项条件。这6条,可以说是国共两党在海峡两岸对峙16年来历史性的突破。本来,这些商谈内容属高度机密,蒋曹当时约定不得泄露一个字。但后来曹聚仁在需物色第五项双方认可的市长人选时,求助于一个叫王方的人,迫不得已透露了他与蒋氏父子协商同意的6项条件,其主要内容为:

  (一)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
  (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必须耕者有其田,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再行洽商。
  (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如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其中1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3个师驻在台湾。
  (五)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的。
  (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准降低。

  曹聚仁与蒋氏父子在日月潭谈妥了这6项条件后十分兴奋,他回香港后,即将谈判情况及6项条件报告给中共中央。心想,只等北京方面同意后,台湾方面将派代表与中共代表作进一步谈判,如此,则祖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