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出局Ⅱ 透资 第四部分(4)

  不仅“同居一室”,而且两个人在一个锅里面吃饭,“家务分工”也很像夫妻,与黄梅戏《天仙配》上描写的“你担水来我浇园”基本一致。况且他们俩人成天出双入对,就是回城也两个人一起,所以,当时生产队有很多传说。传说他们表面上是睡两个房间,其实早就暗中在一起了。社员们这样说当然是解闷用的,并不打算真为他们说的话负法律责任。事实上,那时候聂大跃和胡娅沁根本就没有这么做,他们甚至连恋爱都没谈。那时候人单纯,都很要求上进,很自律,在那种把谈恋爱看成是资产阶级行为大背景下,他们是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的。当然,这里面有个时间问题,如果时间长了,说不定他们就真就谈上恋爱了,但他们刚下去不久,就开始刮起了“回城风”,根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滋生爱情。

  “回城风”把聂大跃和胡娅沁一起吹进了县农机厂。农机厂是集体性质,比不上稀土矿,但除了小化肥厂之外,在当时的岳洲县也属于大厂,能进到里面当工人也算是他们造化,比在农村当知青好多了。

  俩人既然到了一个厂,关系自然有点进步。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进了农机厂之后,胡娅沁的身体突然一下子发开了不少,加上长期相处看惯了的缘故,胡娅沁在聂大跃眼里是个女人了。二是胡娅沁送给聂大跃一双劳保皮鞋,是只有矿上的职工才发的那种翻毛劳保皮鞋。这种劳保皮鞋外面是买不到的,在当时的城关镇,穿这种皮鞋是受人尊敬的。

  显然是这双劳保皮鞋太具有象征意义了,令聂大跃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必须自己先开口的责任。这时候,连聂大跃的母亲都问:“这么好的鞋子是谁给你的?”聂大跃实话实说。母亲虽然还没有见过胡娅沁的面,但是就凭这双劳保皮鞋,就能够断定胡娅沁是个好姑娘,不仅现在是好姑娘,而且将来还一定是一个好儿媳妇。于是,母亲张罗着让聂大跃把胡娅沁带回来吃饭。等到饭吃完了,关系也就基本上挑明了。

  那时候交通不如现在方便,胡娅沁大约一个月才能回矿上一次,于是聂大跃的母亲就经常让儿子带胡娅沁到家里来吃饭。理由是农机厂食堂伙食太差,你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

  逢周末,母亲还极力挽留胡娅沁住在家里,好在那时候人不娇气,胡娅沁与聂小雨合睡一小床也凑合。刚开始胡娅沁还不是太愿意,再晚了也要聂大跃送她回农机厂宿舍,常常是星期六晚上送过去,星期天早上又接回来,最后弄得胡娅沁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只好留宿。

  本来聂大跃和胡娅沁的关系是在健康发展的,但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差一点将他们的因缘断送。

  那时候突然刮起了顶职风,就是国营单位的正式职工,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只要提前退休,就可以由其子女中的一个顶职进去。这个风当时刮得非常凶,居然从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刮到小小的岳洲县。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时间,很多本来年龄还没有到退休界限的父母,为了能使自己的子女进国营单位,纷纷提前退休。这股风对聂大跃影响不大,因为聂大跃的母亲在街道小厂糊火柴盒,父亲在搬运公司搞装卸,父母的单位都不如聂大跃的农机厂,白给都不进,根本就不存在顶职的问题,至于他的妹妹聂小雨,那时候刚刚上小学,还早着呢,想顶也不够年龄。但是,这件事情很快还是影响到了聂大跃,因为胡娅沁的母亲准备让她顶职。因为这时候国家对知识分子很重视,矿上承诺,即使她母亲提前退休,矿上也还是返聘她,返聘工资加退休工资并不低于原工资,等于是白给她女儿胡娅沁一个进矿上的名额,白给能不要吗?

  聂大跃对于胡娅沁顶职的事情还是蛮高兴的,事情是明摆着的,矿上比农机厂好。聂大跃从小就知道矿上好。小时候他们家邻居有个亲戚是老雁窝的,后来被征收到矿上,神气得不得了,每次矿上的亲戚来县城,带上几个矿上职工食堂特有的又白又大的馒头,邻居家都要给聂大跃家送两个,聂大跃一个,聂小雨一个,兄妹俩几天都舍不得吃,看着就高兴。与胡娅沁搞上对象后,聂大跃父母在大杂院的地位明显提高了,每逢周末,母亲从外面买菜回来,总是一路谈笑风生,一路打招呼,告诉人家今天儿子的对象要来,所以要多买几个菜,并且从来都不忘记加上一句:她家住的远,在矿上,所以只好到我们家过礼拜。那时候,“矿上”就是一种身份,邻居们只要听说何家未来的儿媳妇是矿上的,立刻就另眼相看,不仅对胡娅沁另眼相看,对聂大跃全家都高看一眼。在这种情况下,聂大跃当然希望胡娅沁能顶职,只要顶职,胡娅沁就能从矿上家属变成矿上职工,对胡娅沁当然是好事情,况且,胡娅沁顶职之后,聂大跃自己也水涨船高,从矿上“家属的家属”直接变成“家属”。但是,聂大跃的母亲并不高兴。母亲说:是不是等结了婚才去顶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