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扬麾氛雾静(5)

  “此三策李密若能用一,则我父子危矣。幸亏三位先生没有投入李密帐下,不然我……我非派侯君集穿门越户,割下三位先生的首级不可。”李世民说着,心里更惊。

  长孙无忌听着李世民的话,心里先是一跳,脸上却神情自若,道:“良禽择木而栖。世无真主,我等宁可隐居荒山,也不会投入昏主帐下,自寻死路。”

  “李密其人,固执自负,非有意外之变临头,决不会顺天应时,另出奇谋。”房玄龄说。“若此刻,秦公爷率兵……”

  “假若我率军东征,对李密来说,就是意外之变临头,反而会激出他的奇谋来了。”李世民心中一动,打断杜如晦的话头,抢着说道。

  “正是。李密本在昏睡之中,大军东征,无疑当头给他一棒,促其醒来。”杜如晦应声说道。

  “所以,此时此刻,大军东征,极是不利。秦公爷应速告丞相,请丞相收回成命。”长孙无忌紧接着说道。

  “我若出征能战胜李密呢?李密的瓦岗军号称天下最强,我若打败了瓦岗,天下必然震骇,各地豪强自当望风归降。”李世民虽然认为长孙无忌等人说的极有道理,可仍然压不下心中的好战欲念。

  “就算我军能打败李密,也未必能很快攻下洛阳。若难以攻下洛阳,四面俱为大敌,无异是步瓦岗军李密之覆辙,一样处于险地,进退两难。”杜如晦说。

  “望风归降之徒,多为势弱力孤之人。稍有兵马的豪强,无不心怀争霸天下之念,岂肯轻易归降?”长孙无忌说道。

  “我父子自五月起事,从晋阳一路西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仅半年就平定京师,雄踞关中。当今大胜之际,要劝父亲收回成命,只怕,只怕很不容易。”李世民面带难色地说着。

  “无论如何,也要劝丞相收回成命。此时秦公爷父子并未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决不可轻易动兵。”杜如晦说道。

  “依三位之见,天时、地利、人和,我父子占其有几?”李世民将活题拉了转来。

  “天时、地利、人和,秦公爷父子俱只占一半。”房玄龄道。

  “都有一半,这怎么解释?”李世民的眉头皱了起来。

  “丞相当天下纷乱,中原群盗大起,隋室已名存实亡之际,奋举大义,拯百姓于凶危战乱之中,名正言顺,原是占尽天时。可一入京师,图谋太急,过早拥立代王,同样犯了群雄之忌,故天时只占一半。关中百二山河,最是险固,始皇帝据此灭六国,一统天下。汉高祖据此击败霸王,得登大位。今丞相占据关中,大得地利。然邻近之巴、蜀未下,陇西薛举、李轨虎视眈眈,塞外突厥欲取渔人之利,俱为心腹之患。此患不除,心腹不宁。故地利只占一半。丞相礼贤下士,军纪肃然,勤政爱民,本已大得人和。唯封赏过滥,高官满朝,人人已获重利,难再振雄图之念,俱存侥幸之意,以为天下指日可定,智已衰,力已倦,只等坐享富贵。虽军卒士气正盛,然缺少统军大将。除李靖等一、二人外,能独当方面,运筹帷幄的帅才并不多见。且丞相又和李靖有怨,一时难以重用。故人和亦只占一半。”房玄龄虽听出李世民话中有不悦之意,但仍是将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

  李世民听了,思前想后,竟是半天做声不得,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白。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心里有些发慌,只怕自己的话说得重了,李世民受不住,但表面上又都显得很平静。

  “唉!当初晋阳起兵之时,我还知道西取关中,平京师以定天下。但平京师后,该如何定天下,心中其实并无主张,元谋诸公,也未见有大计献上。我亦徒逞意气,以为兵锋所指,天下自然而定。若非三位先生教我,只怕我父子一场辛苦,俱都付与流水。世民何幸,得天降三位先生相助?从今而后,世民当与三位先生共患难,同富贵,生死相依。做出番大事业来。”李世民说着,站起身,又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深施了一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