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简明西夏史-> 第一节西夏的畜牧业与狩猎业

  第一节西夏的畜牧业与狩猎业 一、畜牧业畜牧业是党项人传统的生产部门,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党项人长期从事畜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后,随着放牧地区的扩大,畜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西夏)以马羊立国”①,因此,西夏统治者对畜牧业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视。在中央机构的十六司中,设群牧司来统一管理全国的畜牧业。

  西夏立国后,在“东据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①的比较广阔的版图内,存在着许多天然的牧场。以走廊著称的包括今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在内的河西陇右地区,自古即为著名的牧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凉州,素有畜牧甲天下之称。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三月,辽兴宗三路伐夏,“北路兵至西凉府,获羊百万,骆驼二十万,牛五万。”②说明凉州畜牧业兴旺发达的盛况。仅次于凉州的“瓜沙诸州,素鲜耕稼,专以畜牧为生”③。至于山丹的马营滩,自古就是天然的牧场,西夏曾在这里设皇家马营,专门培养供皇室用的优良品种。解放后,在这里设有山丹军马场,专门培养军用马匹,并培养出优良品种——山丹马。

  西夏的另一牧区为河套地区。它包括河套南部的银、夏、盐等州及河套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一带。这一带盛产马、骆驼,牛、羊的数量也很可观。如成吉思汗命孛鲁“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生口、马、驼、羊、牛数十万”④。至于盐池、中卫所产骆驼,其毛织软而暖,为纺织上品及出口佳品。

  此外,贺兰、永宁、宁朔、平罗、惠农、同心等地区的人民,多以畜牧为生,其羊毛品质甚佳,为西夏出口的大宗传统商品。

  本世纪70年代发掘的西夏皇陵和西夏省嵬城址,出土的石马和大量的羊、牛、骆驼及其它畜骨,说明畜牧业在西夏社会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狩猎业除畜牧业外,还有原始的狩猎业。主要分布于西夏山区、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西夏对宋辽的贡品中有兔鹘、沙狐皮、犬、马等。其兔狐皮显然是猎获之物。公元990年(宋淳化元年)三月,李继迁遣使至契丹贡“沙狐皮一千张,兔鹘五只,犬子十只”①。一次进贡一千张沙狐皮,表明其猎获物数量之多。

  西夏的狩猎业,不仅是传统的生产部门,而且还是西夏最高统治者与部落酋豪商议军事,练兵打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元昊“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②。这种狩猎业即使到了西夏的中后期,封建经济获得比较充分发展之时,也从未间断。如乾顺时,御史大夫谋宁克云:“吾朝立国西陲,以狩猎为务”③。仁孝在位期间,经常到贺兰山狩猎。说明狩猎业始终是西夏封建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和统治者习武的重要措施。

  

  

  ①《东坡志林》卷3。

  ①《读史方舆纪要》卷7。

  ②《长编》卷168,皇■二年三月庚子。

  ③《西夏书事》卷32。

  ④《元史》卷119,《孛鲁传》。

  ①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1,《外国贡进礼物·西夏国贡进物件》。

  ②《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③《西夏书事》卷3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