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史研究杭间汉语的“设计”在中国经历了太过于复杂的道路。形而上地看,中国人近现代的生活质量、文化的尊严、传统和现代问题的纠结,可以相当夸张地体现在“设计”的层面上。作为我们内心中由“坚船利炮”阴影构成的西方先进文化的代名词——“设计”以及它所体现的“物”,成为一种先进生活方式的象征,在中国不同时候的改革中成为许多先进人物的向往和追求,但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形态的局限,“设计”的变体——工艺、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等,就相继成为中国设计曲折发展的表征,无数具有超前思想的设计师或设计教育家,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剧英雄。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写出自己的“设计史”了。《设计史研究》主要介绍了设计与当代、设计史学、设计史、设计与教育、“考工记”等五部分内容。
-
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英] 约翰·A·沃克,朱迪·阿特菲尔德 著;周丹丹 易菲 译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史研究的学科导论性著作。 作者约翰?A.沃克在总结当代西方设计史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的经验基础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设计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与研究类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困惑设计史研究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设计史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设计史学科与设计史著述之间的关系、设计史的方法论、设计史写作的不同范式与类型、设计史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等,作了条分缕析的解答。 本书最后一部分由朱迪?阿特菲尔德撰写,是关于女性主义设计史的专题论文。
-
断裂与绵延周博 著本书从设计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现代设计和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讨论,是作者过去十多年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作者试图通过对史料和史实更为严谨细致的探讨,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的写作提供一些更为确切的基本事实、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作者强调要尊重设计本身的跨学科和跨媒介特征,认为应该把中国的现代设计纳入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研究的视野来进行观照。本书的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讨论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语境与途径,是全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上编:文字、国家与现代性”,围绕楷体字、金石趣味和美术字等主题,对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和文化语境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是“下编:媒介、视觉与跨文化”,关注的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演进在一些具体领域中的呈现,涵盖设计教育、民国期刊、照相蒙太奇、宣传画、书籍装帧、国家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收录近300幅图片,披露了大量罕见的一手视觉资料。全书设计精美、图文并茂,适合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史论和视觉文化研究等方向的读者。
-
世界设计史2[美] 维克多·马格林 著这是第一部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设计史著作,作者维克多·马格林教授,以人类文明发展之初为起点,开启世界各地设计思想和实践的学术考察。第1卷(第1章-第19章)涵盖了人类社会初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间段的设计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最早的石窟艺术和手工工具,人类文明第一个阶段出现的视觉和物质文化的关键事例,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第2卷(第20章-第37章)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设计历史。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产品和大众传播设计扩散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第2卷也记录了这一时期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设计,主题如德国1890年至1914年间艺术与工业的关系,1917年至1930年间的东欧先锋派,1918年至1933年魏玛共和国设计,1929年至1939年间的美国顾问设计师等。(第3卷讲述二战结束到当下的设计历史,后续推出。)
-
设计史[挪威] 谢尔提·法兰 著;张黎 译本书是法兰教授最近的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中促进关于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两个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本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也分别代表了作者对设计史学科三个不同方面的反思:设计史的史学、设计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设计史的认识论。
-
切实可行的长寿之道(苏)В.弗拉基·史拉夫斯基著;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食品保健研究部编译全书就如何减少避免疾病,增强体质健康长寿作了系统、通俗的论述;针对常见的肌力衰退身体肥胖、吸烟成癖、饮酒过度等消极因素所造成的危害作了科学的分析;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损健康的不正确做法,从科学的角度作了具体阐述。
-
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张磊20世纪以来,从“现代设计在中国”到“中国现代设计”的转变历程几经曲折,延宕至今。对这一问题的解说不仅需着眼于设计及工艺本身,同时更应关注设计背后的社会与文化,从方针、制度、传播和身份认同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证与阐释。《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研究表明,艺术家与设计师既要用“现代”与古老的传统决裂,又要从传统中演变出一种属于中国的“现代性”,这两种立场的交织与转化形成了中国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也为设计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分析框架。
-
设计史研究郑巨欣 著设计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是人类造物技术与经验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美学思想与观念的变迁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现今,设计史的内容日益纷繁,研究方法跨界多元,学术成果层出不穷;设计史的研究也更加需要关注一些基本问题:设计源流、设计逻辑与设计人文。本书第一辑以设计史学为核心,讨论了设计史学的研究范式与设计史学研究发展的阶段性等问题;第二辑以设计美学为出发点,从艺术设计的诗性特征拓展到对于装饰纹样的史学探讨;第三辑以设计人文为中心,探索设计思想、设计教育等观念的形成与传播;第四辑从设计史个案研究出发,观察中外设计史的发展路径与阶段特征。本书体现了设计史范畴的广博与研究的精深,除了推进学界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外,也为设计史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
现代设计史教育教学研究论丛胡俊红 主编现代设计史在当代设计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日益受到设计界和教育界的重视。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设计史教育教学的研究,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疑窦丛生。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是我国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长期处于规模增长型和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在中外现代设计史的研究和教学中,本书的编者针对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踏与方法。第一,对世界现代设计史教育课程的认识尚不明确。第二,对现代设计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把握不准。第三,在研究内容上,以欧美为中心,较少涉及亚洲非拉国家的设计,甚至付之阙如。第四,在设计史内容的取舍和表述方法上,注重历史的再现与阐述,缺少对设计内在和外在规律的总结、提炼和对现实的借鉴、指导意义的梳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厌学的不良情况。第五,在教学方法上,设计史论课程“满堂灌” 的传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
现代设计史王树良,张玉花,研究生考试通用教材编写组 等《现代设计史(通用版)》对现代设计史庞杂的体系进行整理归纳。《现代设计史(通用版)》在内容编排上采取大纲式编写方法,对重点概念和内容用粗体标出,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将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知识展现出来。
-
发现设计(美)布坎南,(美)马格林 著《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反映了对日常设计不断增长的认识,它不仅将设计作为专业实践来关注,同时还将其视为一门社会、文化、哲学的科目。这本书囊括的11篇文章来自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理论、技术研究、修辞学、哲学在内,所有涉及设计研究发展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学科。
-
中国挖泥船研发史于再红,韦强,丁勇 著,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 编本书是“中国船舶研发史”系列丛书之一。挖泥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反映了70多年来我国船舶战线的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梳理了挖泥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攻克研制关键技术。挖泥船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疏浚装备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参考。
-
黄河流域暴雨与洪水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史辅成,易元俊,高治定主编本书全面地反映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近20年来在黄河流域暴雨与洪水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历史洪水、频率洪水和可能最大暴雨与可以最大洪水五部分。本书或供治黄科技人员、共他部门水文设计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选取2007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以"3+1"外语课程构成范式为主线来对国内三所高校及其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外语隐性课程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考察,并就考察结果对我国外语课程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审视和解读我国外语教育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课程论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
汽车悬架弹簧现代设计方法研究史小辉,张明慧 著本书主要介绍近年来作者在汽车悬架弹簧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包括汽车悬架弹簧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悬架弹簧研究现状、悬架弹簧的基本特性、悬架弹簧的建模技术与成形工艺研究、悬架弹簧的有限元分析、基于SE模型的优化设计算法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作者基于多种汽车弹簧设计、优化算法和知识库而开发的CAPP系统。本书可供从事汽车悬架弹簧研究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