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终结之后(美)托丹 著,王春辰 译本书就是关于艺术史哲学、叙事结构、艺术终结以及艺术批评原理的。它要问的是像里德那样的艺术究竟是如何地成为历史可能性、这样的艺术如何地具有可批评的思辨性。我的文本始终是关注现代主义的终结,而且它致力于减轻最终已经适应了侮辱的敏感性,现代主义不断施加给艺术的传统美学姿态以这种侮辱。本书还力图讲一讲在后历史现实中寻求快乐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作为一种历史事实,知道它一直朝前走的方向,那么我们会有一定的满足的。如果赞美以前各时期的艺术,无论它的确有多么光荣,都是在展开一种有关艺术的哲学本质的幻觉。当代艺术的世界就是我们付给哲学闸释的代价,但是当然了,这仅仅是对哲学的贡献之一,就这种贡献而言,后者欠了艺术的债。
-
艺术的终结(美)卡斯比特 著,吴啸雷 译《艺术的终结》作者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质,它与审美相分离的原因,现代艺术的大师杜尚等的创作所带来的艺术转向,以及现代艺术彻底消融到商业娱乐和招贴生产体系中去的现状。书中认为,要反制“后艺术”的空洞与沉滞,有赖于艺术家回省前贤大师,以启迪美学与人性的未来。20世纪艺术因为越来越古怪的形式和理念使此前几千年的美学和艺术传统被颠覆。以至于如今在艺术领域内外普遍产生了一种困惑:“什么才是艺术?”或者是相反的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还能不是艺术?”
-
艺术的终结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张冰 著《艺术的终结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分上下两编。上编着眼于艺术终结命题在西方的展开状况,分为哲学维度、技术维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维度三个方面,以此为线,将西方艺术终结命题讨论中著者及其理论差不多囊括于书中,以期予以全貌阐述。下编则着眼于该命题在中国的接受,并以艺术的终结为视角,对中国本土文学和艺术生产中的一些现象作新的解读。《艺术的终结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认为,艺术的终结,之所以在近二十多年来得到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是中国本土的文艺理论知识生产需要借助这一命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文艺理论本土自主意识的一种表现。
-
艺术的终结(美)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著;欧阳英译本书的写作起源于哲学发动的两场对艺术进行剥夺的运动。作者试图解说有关艺术和阐释、艺术和哲学、艺术和历史意识的主题,其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时期,对艺术不断的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阅读此书就像阅读一部独立的哲学史话。
-
当代艺术的危机(法)伊夫·米肖 著,王名南 译 李军 编《当代艺术的危机:乌托邦的终结》源自1990 年代发轫于法国的一场有关当代艺术的性质、价值与前景的激烈讨论,作者透过那场白热化的论战,拨开繁杂的当代艺术现象,从一个征候式的具体情境出发,指出当代艺术出现的“危机”实质在于:将艺术的现代表征施加于当代艺术,这一模式已经终结,提出我们已经历了艺术乌托邦的终结,正在进入另一种艺术生产与表征的范式。有意思的是,这部情绪激越甚至愤懑的书既是一部典型的法国书,又是一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书。发生在法国的那场“当代艺术危机”辩论同样在中国产生了反响,并发展出一整套关于“具象表现绘画”的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学和创作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迄今仍不失其意义。
-
艺术史的终结?(德)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等著;常宁生编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当代西方学术大背景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史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史研究对象不再限于“高雅艺术”,而扩展到“低俗艺术”;艺术史研究范围不再限于西方艺术,而扩展到非西方艺术;艺术史研究方法不再限于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扩展到吸收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体系,如阐释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等。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史研究将终结,一种“泛文化主义”的新艺术史正在形成。本书选编了20位欧美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对艺术史学科的历史、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论述。
-
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周计武 著伟大的艺术故事就要结束了!这是艺术自我意识到来的时刻,它横亘在“已成往事的黄金时代”和“即将到来的未然结局”之间,既有提前到来的清醒,也有不确定的迷惘。换言之,这是一个充满危机和反思意识的“当下”时刻,只是这个“当下”一再被延迟,伴随整个现代性的历程。这宣告了现代艺术充满悖论的命运:它既引发了双重否定的激情,也展示了自身被扭曲的痕迹。《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在现代西方的历史语境中,阐释了艺术终结论和“艺术终结”难题,批判性地反思了西方现代性的文化逻辑和文艺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们学术界在语境上的错位和理论上的误读。也许,死亡的魔力已经在文艺的空间发挥作用;也许,艺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被人理解过。
-
丹托的艺术终结观研究张冰 著张冰编著的《丹托的艺术终结观研究》旨在对近年国内普遍关注的丹托的“艺术的终结”命题做全息透视。著作的特点在于,摆脱了目前国内学界对丹托艺术终结命题思考的孤立性,把重点放在该命题与哲学家本人的整个艺术哲学思想以及当下西方艺术哲学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进而可以达到对该命题多重内涵的全面理解。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有意把目光投射到国内学界对该命题的讨论,试图反思这一命题在国内探讨中内涵的迁移、对中国文论建构的价值以及所存在的不足,旨在获得对丹托对此思考的更深层次的把握,以及拓展本书理论探讨的现实意义。
-
糖果屋里的小妮子小米拉一年以后,东旭哥从国外回来了。而这时候,凌哲也已经成了著名的偶像歌手,大家好象都是很成功的样子,不过这并不包括我。对,我,林小妮,还是原来的样子,有点胆小,有点软弱,爱哭……恩,看起来就没有什么出息的样子,就连身边的好朋友都常常这样说我。但是,还是有一个预感,会不一样了,真的。因为随着东旭哥的回来,一年以前就摆在那里的选择这个大难题又出现了。虽然,当然了,也许已经很成功的这两个家伙并不一定还会把我放在心上,可是,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啊啊,不幸言中!我怎么会有这样好的预言能力啊,那么我收回前面的预言行不行?YOYO!糖果屋里的小妮子,当命运再度把你推到风浪的尖头,你可要好好努力了!爱与友情,青春的双翼已经扬起,飞翔还是展望,你准备好了吗?应所有粉丝的热情呼唤,《糖果屋里的小妮子》唯美华丽终结版火爆推出!这一次,甜美和爱又将爆发出怎样的奇迹呢?长大的音符在敲响,温柔在继续回荡,但感情是否会如玫瑰一般美丽却布满尖刺?选择从来就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悲伤,激荡的爱与友情,该如何抉择,拨开迷雾南瓜车是否还在?《糖果屋里的小妮子》终结版终结你的等候,让你的青春华丽成真!
-
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何佳彦 著格林伯格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美术批评家之一,其批评主要涉及现代绘画与雕塑领域。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形式主义批评不仅是分析和梳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与流变的方法,而且其中还潜藏着他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批判性反思。格林伯格是一个论战型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与美国特定时期的前卫艺术运动,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连,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他的批评理论也是在与其他批评家的交锋与论战中日趋完善的。格林伯格从提出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到完善自身的现代主义理论,在时间上大约有三十多年的跨度。直到1960年,他才日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之上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将形式主义批评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系统地阐释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与“形式简化”原则。20世纪60年代伊始,随着美国极少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等新艺术的相继出现,格林伯格所倡导的形式主义批评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早期极少主义的发展是符合格林伯格主张的“形式简化”原则的;但另一方面,当斯特拉提出“你看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贾德主张“明确对象”(specitic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