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志 (宋)宋敏求纂修
序
王鸣盛
赵彦若
卷一
总叙
分野
土产
土贡
风俗
四至
管县
汉
后汉
晋
隋
唐
宋
杂制
卷二
雍州
京都
京兆尹
府县官
卷三
宫室一
周
秦
阿房宫
总叙宫殿苑囿
郊祠
汉上
未央宫
建章宫
长乐宫
卷四
宫室二
汉中
桂宫
明光宫
长信等五宫
北宫
林光宫
甘泉宫
昆明池
上林苑
总叙殿阁
总叙宫馆
太子宫
池苑
卷五
宫室三
汉下
宫庙章
郊丘章
朝省章
宗府章
京城章
街陌里第章
后汉晋秦魏周宫室章
卷六
宫室四
唐上
创都章
宫城章
西内章
别见章
大安宫章
掖庭宫章
东宫章
禁苑内苑章
别见章
东内大明宫章
别见章
左右三军飞龙院章
卷七
唐皇城
承天门街之东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
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三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面苐四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五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六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东苐七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
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三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四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五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六横街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七横街之北
唐京城一
外郭城
朱雀街东第一街九坊
兴道坊
开化坊
安仁门
光福坊
靖善坊
兰陵坊
开明坊
保宁坊
安义坊
朱雀街东苐二街九坊
务本坊
崇义坊
长兴坊
永乐坊
靖安坊
安善坊
大业坊
昌乐坊
安德坊
卷八
唐京城二
皇城东苐一街之十五坊
翊善坊
光宅坊
永昌坊
来庭坊
永兴坊
广化坊
崇仁坊
平康坊
宣阳坊
亲仁坊
永宁坊
永崇坊
昭国坊
进昌坊
安兴坊
通善坊
通济坊
皇城东苐二街之十一坊及东市
长乐坊
大宁坊
胜业坊
东市
安邑坊
宣平坊
升平坊
修行坊
修政坊
青龙坊
曲池坊
卷九
唐京城三
右朱雀街西苐一街九坊
尽坊
兴宁坊
永嘉坊
兴庆坊
道政坊
常乐坊
靖恭坊
新昌坊
升道坊
修德坊
立政坊
敦化坊
丰乐坊
安业坊
崇业坊
永达坊
道德坊
光行坊
延祚坊
朱雀街西苐二街九坊
太平坊
通义坊
兴化坊
崇德坊
怀贞坊
宣义坊
安丰坊
昌明坊
安乐坊
卷十
唐京城四
皇城之西十三坊
修德坊
辅兴坊
颁政坊
布政坊
延寿坊
光德坊
延康坊
崇贤坊
延福坊
永安坊
敦义坊
大通坊
大安坊
皇城西苐二街之十一坊及西市
安定坊
休祥坊
金城坊
醴泉坊
西市
怀远坊
长寿坊
嘉会坊
永平坊
通轨坊
归义坊
昭行坊
皇城西苐三街之十三坊
修真坊
普宁坊
义宁坊
居德坊
羣贤坊
怀德坊
崇化坊
丰邑坊
待贤坊
永和坊
常安坊
和平坊
永阳坊
四坊别见
昌化坊
延平坊
修仁坊
正平坊
别见
城外
卷十一
县一
万年
卷十二
县二
长安
卷十三
县三
咸阳
卷十四
县四
兴平
武功
卷十五
县五
临潼
鄠县
卷十六
县六
蓝田
醴泉
卷十七
县七
栎阳
泾阳
高陵
干佑
渭南
卷十八
县八
蒲城
盩厔
卷十九
县九
奉天
好畤
华原
富平
卷二十
县十
三原
云阳
同官
美原
附 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
卷上
汉三辅图
奉元州县图
太华图
汉故长安城图
唐宫城坊市总图
唐禁苑图
唐大明宫图
唐宫图
唐皇城图
唐京城坊市图
唐城市制度图
奉元城图
城南名胜古迹图
唐骊山宫图
图卷中
咸阳古迹图
唐昭陵图
唐肃宗建陵图
唐高宗干陵图
唐陵图说
图志杂说
卷下
泾渠图序
泾渠总图
富平县境石川溉田图
泾渠图说
渠堰因革
洪堰制度
用水则例
设立屯田
建言利病
经渠总论
序
王鸣盛
新校正长安志序
秋帆先生抚陕陕故长安也搜得宋敏求长安志二十卷校正刻之附以图三卷问序于予予向求此书未获今始一读焉既卒业作而叹曰美哉先生才之大而思之深超出乎流俗绝远也周礼天官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司书掌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地官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北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土训掌地道图以诏地事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然则欲知舆地必藉图志周公已言之章章明矣萧何入秦先收图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民所疾苦葢儒者不出户庭而能周知方域此读书之所以可贵也以此莅政则能先时豫筹因地制宜恢恢乎游刃有余焉可见图志之裨益于政事似缓而实急夫岂俗吏所知哉唐以前地志存者寥寥宋元人作存者不下二十余然皆南方之书北方惟有此志与于钦齐乘耳而长安汉唐都邑所在事迹尤伙纪载尤宜加详宋氏此编纲条明折赡而不秽可云具体厥后程大昌雍录好发新论穿凿支离不及宋氏远矣先生既刻此又于其间纠正踳驳疏释蒙滞附于逐条之下焉夫以军民政务之填委文檄簿牍之旁午他人竭蹷应之日不暇给先生乃能以余力表扬坠典斯其才之大诚有过人者若其静察乎考古之足以证今披图案牒以兴革利弊其补助化理最切则尤先生用意之深也先生本名儒为文学侍从臣出掌封圻治绩茂异固宜卓识之度越流俗绝远与图每卷署河滨渔者实出元李好文譔古人地志必与图俱司会司书等职所谓版图地图者此物此志也先生汇订以传亦犹土训诵训之地道图道方志云尔
乾隆五十有二年岁次丁未季秋之月嘉定王鸣盛西庄氏再拜谨譔时年六十有六
赵彦若
长安志序
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崇文院检讨同知丞事赵彦若撰
雍之为都涉三代历汉唐之全盛世统屡更累起相袭神灵所储事变丛巨宜其较然有明册大典暴天下耳目而图牒残脱宿老无传求诸故志唯韦氏所记为一时见书遗文古事悉散入他说班班梗槩不可复完非好学深思博物善作孰能尽收其轶而追成之长安志者今史官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常山公所定着也公以文章世家为朝廷名臣兢业之余纪述自命盖考论都邑网罗旧闻词人所锐精而载笔之尤务也近代建国率繇西迁崤函之区陶冶浚洛实上游要会最重之地而陊毁零落寖就堙没将无以自振校之本末先后二京已录固不得独阙于此前在河南旁接三辅尝有意于搜采矣然犹未遑暇又踰二纪乃创属体绪缵次其言穷传记诸子钞类之语绝编断简靡不总萃隐括而究极之上下浃通为二十卷用备旧都古今之制俾其风瀼光尘有以奋于永久故夫府县有政官尹有职河渠关塞有利病皆干于治而施于用取诸地记集而读之而后见其法叙列往躅远者谨严而简近者周密而详各有所因革规模犹亲处其世画里陌同经行之熟而后见其功自本而推始终大略其所昭发又不特如是而已窃尝望丹凤门故趾势侔碣石疑非人力所为自想当时真伟观也及验未央建章殿当宫阙之俊则其繁伙宏廓气象飞动过大明远甚以汉室之隆兼制夷夏非壮丽无以重威亦可信也复上观于周惟有镐京灵台辟雍明堂丰宫诗所谓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又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昔之与众同乐遂物之性所以致之之効乃能至于此乎察其故专尚简易俭约曾不言形胜强富益知仁义之尊道德之贵彼阻固雄豪皆生于不足汉唐之迹更为可羞乌乎盛夫若然得以贡于明朝监千载余敝修丰镐故事以泽吾人岂曰小补哉熙宁九年二月五日谨序
长安志卷苐一
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特赠尚书礼部侍郎常山侯宋敏求撰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抚陕西西安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 钦赐一品顶带毕沅新校正
总叙 分野 土产
土贡 风俗 四至
管县户口 杂制
总叙
京兆府 【治万年长安二县】 尚书禹贡雍州之域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又古丰镐之地周文武之所都毛诗曰作邑于丰又曰宅是镐京 【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武王作邑在镐京】 汉书曰文王作丰 【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 武王治镐 【师古曰今昆明池北镐陂是】 世本曰武王在丰鄗 【杜预左氏传注曰丰在始平鄠县东说文曰镐在上林苑中鄗与镐同】 雍州为王畿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史记苏秦说秦孝公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河外有洪河之险西有汉中巴蜀北有代马之利此天府也又曰献公徙居栎阳孝公用商鞅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 【内史周官关中记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谓关中之地东西方千余里南北近山者相去一二百里远者三四百里南山自华岳西连秦岭终南太白至于陇山北有高陵平原南北数千里东西二三百里西接岐梁汧雍之山关中有泾渭霸浐澧滈涝潏之水上林赋云八川分流者也颜师古曰霸浐泾渭澧滈涝潏是调八川】 项籍灭秦分其地为三封章邯为雍王都废邱今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师古曰取河华之固为???塞耳非桃林也塞音先代反沅案太平寰宇记有云今栎阳县详前后文例本文亦当有之恐脱】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县谓之三秦汉高祖元年更雍州为渭南郡五年高祖在洛阳从娄敬说始都之 【汉书曰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汉兴立都长安】 九年罢渭南郡复为内史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此为右内史 【沅按分左右内史地理志以为武帝建元六年百官公卿表以为景帝二年从表为是】 三辅黄图曰武帝太初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又置三辅中辅理华阴左辅理高陵右辅理郿兼三都尉亦曰六辅 【胡广汉官解詀曰三辅典境理人与守职同而俱在长安城中又置司隶校尉三辅咸属】 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也 【沅按此用朔本传文而略改字本书此例最多】 王莽分长安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分三辅为六尉郡 【师古曰三辅黄图云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十县属京尉大夫府居故长安寺高陵以北十县属师尉大夫府居故廷尉府新丰以东至湖十县属翊尉大夫府居城东霸陵杜陵东至蓝田西至武功郁夷十县属光尉大夫府居城南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县属扶尉大夫府居城西长陵池阳以北至云阳祋祤十县属列尉大夫府居城北】 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光武都洛阳以关中地复置雍州领县十寻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董卓谓陈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曰陆海遂徙都长安魏文帝分河西为凉州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省司隶于长安置雍州统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始平北地新平七郡州治京兆郡惠帝永安元年张方劫帝幸长安光熙元年六月还洛阳愍帝之后刘聪刘曜石勒苻健苻坚姚苌相继窃据之勒复置雍州健置司隶校尉坚分司隶为雍州分京兆为咸阳郡 【苌改长安口常安】 苌孙泓为刘裕所灭东晋复置雍州及京兆郡寻为赫连勃勃所破遣子璝镇长安 【沅按璝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俱作隗】 号曰南台后魏太武始元元年破赫连昌以其地置秦雍南秦三州雍治京兆秦治天水南秦治伏羌雍州领京兆冯翊扶风咸阳北地等五郡三十一县京兆郡领县八 【长安杜城鄠山北新丰霸城阴盘蓝田】 孝武永熙三年自洛迁都长安号西魏复置京兆尹 【扎史曰后周明帝二年六月分长安为万年县并居京城改雍州剌史为牧京兆郡守为尹】 后周与隋因之开皇三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一里迁都龙首川改京兆尹为雍州大业三年改州为京兆郡统县二十二唐武德元年复为雍州以古雍州之地分为关右陇右二道后改为关内道三年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 【沅按新唐书志云以武功好畤盩厔及郇州之郿凤泉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风县】 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真观元年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来属十七年废宜州以华原同官二县来属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为雍州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复置稷州分云阳醴泉三原泾阳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 【沅按新唐书志云以永安同官美原富平置】 大足元年废鸿宜鼎稷四州以始平等一十七县来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城为西京京兆府领县二十二十一年置五十道采访为京畿道 【沅按此二十一年旧本作二十二三年五十道旧本作十五道并改正】 至德二载曰中京元年建丑月停京名寻曰上都 【沅按元年上应有肃宗二字】 自周秦历汉晋西魏后周隋唐并为帝都天佑元年昭宗东迁于洛降为佑国军梁开平元年改府曰大安二年改军曰永平后唐同光元年复为西京府曰京兆晋天福元年改军曰晋昌汉干佑元年改军曰永兴其府名皆仍旧皇朝因之 【所载皆用图经旧文按图经所出尽取唐梁载言十道志】
分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辨九州岛之地所封之域皆有分星在天官书东井舆鬼为雍州之分兼得赵魏之交汉书地理志曰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 【沅按地理志作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此葢以律历志参之】 于辰在未秦之分也广雅曰北斗枢为雍州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据黑河东距西河】 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攸同 【言三水同】 荆岐既旅 【旅谓可祭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谓终南惇物二山西南至于鸟鼠山也】 原隰底积至于猪野 【言原隰皆可致功今武威郡姑臧县即猪野沅按地理志休屠泽古文以为猪野泽太平寰宇记在番和县西北三百里】 三危既宅三苖丕叙 【三危山名言可居也三苖即有苖氏为乱徙长沙间皆大得其次序】 厥土黄壤厥田惟上上浮于积石至于龙门 【皆河水所浮】 会于渭汭 【近流曰会】 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曰渭洛其利玉石兼得禹贡梁州之地周自武王克商都酆镐则雍州为正畿及秦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按三辅黄图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 【西门一作西川】 故贾谊过秦论云践华以为城又班孟坚西都赋曰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张平子西京赋曰广衍沃野厥土上上实为地之奥区神皐
土产
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利玉石其人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汉书地理志曰雍州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岛膏腴 【师古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腹之下肥曰腴故取喻云】 班孟坚西都赋曰陆海珍藏蓝田美玉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盩厔产芎藭白芷乌头泽泻三棱华原芍药赤石脂磁塞华原沅按此下疑有缺文】
土贡
禹贡雍州厥贡球琳琅玕唐十道图贡隔纱鞾毡粲草席酸枣仁地骨皮藕粉葛粉樱桃紫秆粟 【沅案太平寰宇记土产止有已上数种又郑樵通志载十道图贡止粲草席地骨皮酸枣仁三种】 大小麦面晋天福中并停今止贡酸枣仁地骨皮充正旦庭实其外岁贡兴平酥咸阳梨不列方物货殖传曰关中由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风俗
汉志曰秦有四塞之固 【沅按今汉志无此语亦敏求所意加】 昔后稷封斄 【音邰】 公刘处豳大王徙支?? 【音岐】 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 【沅按一本溉作灌】 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葢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错 【沅按地理志作厝】 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闾里豪桀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八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 【沅案已上地理志文稍节】 故汉时京辅称为难理又隋书地理志曰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贵者崇侈靡贱者薄仁义豪强者纵横贫窭者窘蹙桴鼓屡惊盗贼不禁此乃古今之所同也春秋说题辞曰秦金精坚故秦俗亦坚诗含神雾曰秦地处仲秋之位男懦弱女高瞭 【瞭明也落萧反】 白色身音中商其言舌举而仰声清而扬
四至
东至东京 【一千二百七十里】 东至西京 【八百五十里】 东至华州 【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商州 【二百六十五里】 南取库谷路至金州 【六百八十里】 西南至洋州 【六百四十里沅按元和郡县志作六百三十里】 正西微北至凤翔府 【三百一十里】 西北至邠州 【三百里】 北至坊州 【三百五十里】 正东微北至同州 【二百五十里】 北至耀州 【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干州 【一百六十里沅按自同州以上并与太平寰宇记同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皆无耀干二州两至应是敏求所增】
管县
汉
京兆尹 【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大初元年更为京兆尹】 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 【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时最为殷盛】
县十二
长安 【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沅按元和郡县志故城在长安县西北十三里】 新丰 【沅按元和郡县志故城在昭应县东十八里】 船司空 【莽曰船利服虔曰县名师古曰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沅按通典故城在华阴东十五里今其地名三河口在华阴县东南五里即春秋时渭汭也三辅黄图有船库官后改为县】 蓝田 【沅案本书县故城在蓝田县西三十里】 华阴 郑 【沅按今华州是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今郑县理西北三里】 湖 【沅按今闵乡县属河南省太平寰宇记在湖城县西南二里】 下邽 【沅按今属渭南县太平寰宇记废下邽县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南陵 【沅按今属咸宁县括地志故城在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白鹿原上】 奉明 【宣帝置沅按今属长安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万年县东二十里长安图志今入长安太平寰宇记在咸阳县东北三十五里】 霸陵 【沅按今属咸宁县史记正义故霸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本书故城在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霸水之东】 杜陵 【沅按今属咸宁县太平寰宇记在万年县东十五里】
左冯翊 【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 户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
县二十四
高陵 【沅按太平寰宇记故城在今县西南】 栎阳 【沅按今属临潼县】 翟道 【沅按今中部县太平寰宇记故城在中部县西北四十里】 池阳 【沅按今泾阳三原二县地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今泾阳县西北二里】 夏阳 【沅按今韩城县】 衙 【沅按今白水县太平寰宇记故城在白水县东北六十一里】 粟邑 【沅按元和郡县志故城在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 谷口 【沅按今醴泉县括地志故城在醴泉县东北四十里】 莲勺 【如淳曰音辇酌沅按今属渭南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下邽县东二十二里】 鄜 【沅按今鄜州地】 频阳 【沅按今富平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美原县西南三里】 临晋 【沅按今大荔朝邑两县址章怀太子贤后汉书注故城在今同州朝邑县西南】 重泉 【莽曰调泉沅按今蒲城县括地志故城在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合阳 祋祤 【沅按今耀州及同官县地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华原县东南一里太平寰宇记在华原县东北一里】 武城 【沅按今华州地括地志故城在郑县东北十三里】 沈阳 【莽曰制昌沅按今华州地太平寰宇记故城在郑县东北十五里】 襄德 【沅按今朝邑县太平寰宇记故城在朝邑县西南三十里】 征 【今澄城县沅按太平寰宇记故城在澄城县西南二十二里】 云陵 【昭帝置沅按昭帝追尊赵倢伃为皇太后起此陵也今属淳化县明一统志故城在淳化县北三十里】 万年 【沅按三辅黄图太上皇葬咸阳北原起万年陵元和郡县志故城在栎阳县东北二十五里】 长陵 【沅按今属咸阳县元和郡县志城在咸阳县东北三十里太平寰宇记云四十里】 阳陵 【沅按今属咸阳县括地志在咸阳东三十里元和郡县志云四十里】 云阳 【沅按今泾阳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云阳县西北八十里】
右扶风 【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师古曰主爵都尉本秦之主爵中尉掌列侯至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而治于内史右地故此志追书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又云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 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
县二十一
渭城 【沅按今咸阳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咸阳县东二十二里太平寰宇记云二十里】 槐里 【沅按今兴平县太平寰宇记故城在兴平县东南十里水经注云县南对渭水北背通渠也】 鄠 【沅按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县北二里】 盩厔 斄 【沅按今武功县元和郡县志故城一名武功城在武功县西南二十三里斄即邰也古声斄邰相近】 郁夷 【诗周道郁夷有汧水祠莽曰郁平沅按今属陇州尔雅西陵威夷即此太平寰宇记故城在汧源县西五十里大宁关】 美阳 【沅按今扶风县】 郿 【沅按元和郡县志郿县东十五里有故城】 雍 【沅按今岐山县后汉书注故城在今岐州雍县南】 漆 【沅按今邠州后汉书注故城在今邠州新平县地】 枸邑【沅按今邠州三水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三水县东二十五里】 隃麋 【沅按汧阳县后汉书注故城在今陇州汧阳县东南】 陈仓 【沅按今宝鸡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宝鸡县东二十里】 杜阳 【沅按今麟游县郡国县道记杜阳晋省在今凤翔府北九十里普润县界东南已失其所在后汉书注故城在今岐州岐山县西南】 汧 【沅按今陇州太平寰宇记故城在今汧阳县南】 好畤 【沅按今干州元和郡县志今县理东南十三里故城是太平寰宇记作四十里】 虢 【沅按今属宝鸡县】 安陵 【沅按今属咸阳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咸阳县东二十里】 茂陵 【沅按今属兴平县元和郡县志在兴平县东北十七里】 平陵 【沅按今属咸阳县元和郡县志故城在咸阳县西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作东北十七里】 武功 【沅按今郿县地太平寰宇记故城在郿县东四十里】
后汉
京兆尹 【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 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长安 霸陵 杜陵 郑 新丰 蓝田 长陵 商 上雒 阳陵
左冯翊 【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决录注曰冯依也翊明也】 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三辅黄图曰扶风治所在夕阴街北】
高陵 池阳 云阳 祋祤 频阳 万年 莲芍 重泉 临晋 合阳 夏阳 衙 粟邑
右扶风 【决录曰扶风化也】 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槐里 安陵 平陵 茂陵 鄠 郿 武功 陈仓 汧 渝麋 【沅按地理志作隃郡国志作渝旧本此字亦作隃今用郡国志校正】 雍 栒邑 美阳 漆 杜阳
晋
雍州统郡国七县三十九户九万九千五百
京兆郡 【统县七户四万】 长安 杜陵 霸城 蓝田 高陵 万年 新丰 阴盘 郑
冯翊郡 【统县八户七千七百】 临晋 下邽 重泉 频阳 粟邑 莲芍 合阳 夏阳
扶风郡 【统县六户二万二千】 池阳 郿 雍 汧 陈仓 美阳 安定郡 【统县七户五千五百】 临泾 朝那 乌氏 都卢 鹑觚 阴密 西川
北地郡 【统县二户二千六百】 泥阳 富平
始平郡 【秦始二年置统县五户一万八千】 槐里 始平 武功 鄠 蒲城
新平郡 【汉置统县二户二千七百】 漆 汾邑 【沅按汉三辅晋分为六郡太平寰宇记以漆县为宋安定鹑觚二县之地是亦有安定郡也至北地郡之泥阳乃唐宁州之安定县富平则灵州回乐灵武保静怀远鸣沙等县地也寰宇记以汉富平故城为在回乐县西南今实在河套之内与今之富平全不相涉本书并载此郡者非】
隋
京兆郡统县二十二户三十万八千四百九十九
大兴 长安 【带郡有仙都福阳太平等宫】 始平 【故置扶风郡开皇三年郡废】 武功 盩厔 醴泉 上宜 【开皇十七年置有旧莫西县十八年改名好畤大业三年废入焉】 鄠 蓝田 新丰 华原 宜君 同官 郑 渭南 万年 高陵 三原 泾阳 云阳 富平 华阴
唐
京兆府京兆郡本雍州开元元年为府天宝元年领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百九十六万一百八十八
县二十三 【有府百三十一曰真化匡道水衡仲山新城窦泉善信凤神安业平香太清余皆逸沅按本书宣政坊有义阳府段成式撰寂照和上碑有灌锺府皆可以补史之缺】
万年 长安 咸阳 兴平 云阳 泾阳 三原 渭南 昭应 高陵 同官 富平 蓝田 鄠 奉天 栎阳 好畤 武功 醴泉 奉先 华原 盩厔 美原 【沅按此载县二十三与唐书志同新唐书志无栎阳奉先盩厔三县以栎阳入华州奉先入同州盩厔入凤翔府栎阳属华奉先属同并在天佑三年盩厔属凤翔在天复元年不得以新书为是】
本朝
京兆府 【梁以同官奉先二县属同州以富平三原云阳三县属耀州以奉先还隶汉以商州干佑来属周以渭南属华州建隆中复以奉先隶同州干德二年以好畤属干州领县十三治万年长安】 户五万二千七百二十
万年 长安 鄠 蓝田 咸阳 醴泉 泾阳 栎阳 高陵 兴平 临潼 【唐昭应县大中祥符八年改】 武功 干佑
耀州 【下紧州镇县七治华原】 户一万七千八百二十
华原 富平 三原 云阳 同官 美原 淳化 【淳化四年升云阳棃园镇为县】
干州 【中州镇县三治奉天】 户九千三百七十一
奉天 好畤 永寿 【古豳国之地唐为县】
华州
渭南 【户五千六十三口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七】 蒲城 【户二万九百八口三万二千五十五】
凤翔府
盩厔 【户五千四百五十三口二万一千四百一十二沅按太平寰宇记渭南属华州盩厔属凤翔府并云京兆府割到蒲城属同州云雍州割到此敏求附载此三县之义也】
杂制
开宝元年诏建汉文帝庙去霸桥镇二十里景帝庙去中桥镇十五里宣帝庙去巡镇二十里今本府各移镇就庙安置镇将句当洒扫又周武王庙在咸阳县郭下汉高祖庙去长安县四里武帝庙去咸阳县五里唐太宗庙去醴泉县三百二十步肃宗庙去甘北巡镇三里余县令主簿句当洒扫又周文王庙成王庙各去咸阳县一十五里康王庙去咸阳县六里秦始皇庙去昭应县一十里后周太祖庙去富平镇一十三里耀州唐高祖庙去三原县镇一十八里宣宗庙去云阳县镇四十里今移县就庙县令主簿句当洒扫若舍屋摧毁当议勘断令吏部铨曹应上任罢任交割批书历子如批到舍屋摧毁未得与官不批者仰铨曹牒问本州岛如庙宇不曾摧毁即依长安定格漏批例殿降其镇将若致舍屋摧毁当议决断勒停 【沅按李焘通鉴长编载开宝九年七月丁亥诏新修历代帝王庙与县镇相近者移治所就之即其时事也宋初屡修陵庙并建碑文太平寰宇记有唐太宗庙为建隆四年敕立而开宝六年乃命李昉卢多逊王佑扈蒙等分撰庙碑并遣孙崇望等诣诸庙书石并见尊崇易代之意礼志及长编不具此诏是此书收残补剜之功为不少矣】
初屡修陵庙并建碑文太平寰宇记有唐太宗庙为建隆四年敕立而开宝六年乃命李昉卢多避王佑扈蒙分撰庙碑并遣孙崇望等诣诸庙书石并见尊崇易代之意礼志及长编不具此诏是此书收残补剜之功为不小矣
长安志卷苐一终
长安志卷苐二
雍州 京都
京兆尹 府县官
雍州
尚书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
尔雅曰河西曰雝州注自西河至黑水疏李巡曰河西其气蔽壅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壅也 【晋太康地记曰以其四山之地故以雍名焉亦谓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壅阏也】
春秋元命苞曰东井鬼星散为雍州分为秦国东距殽阪西有汉中南含高山北阻居庸雍壅也得东井动深之萌其气险也
春秋文耀钩曰华岐以北龙门积石南至三危之野雍州也属魁星 【沅按魁字当为鬼】
释名曰雝州在四山之内雝翳也
应劭注汉书曰四面积高曰雍 【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 吕氏春秋曰西方为壅州 【沅按古无壅字雍州之雍当为邕说文曰邕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从川从邑读若雝隶书书雝为雍继复加上为壅皆非也此引用吕氏春秋之旧然吕书亦多俗字传写本之积习传讹有如此】
晋挚虞雍州诗曰于皇先王经启九有有州惟雍居京之右土载奥区山苞神薮嘉生惟繁庶类伊阜悠悠州域有华有戎外接皮服内含岐丰周余既没夷德未终莫不慕义易俗移风
汉扬雄雍州箴曰黑水西河横截昆仑 【沅按初学记截作属】 邪指阊阖画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盖安不忘危盛不讳衰 【沅按初学记无葢字】 牧臣司雍敢告缀衣
京都
释名云都者 【沅按释名本作国城曰都者此省三字】 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邑犹俋聚会之称也 【沅按释名本作邑犹悒也邑人聚会之称也此省三字】
尚书大传曰十邑为都
周礼曰四县为都又曰距国五百里为都
春秋左氏传曰邑有先君宗庙之主曰都 【沅按左传本作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春秋公羊传曰京师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白虎通曰京都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明什倍诸侯法日月之径千里或曰夏邑殷为商邑周为京师
帝王世纪曰天子畿方千里曰甸服甸服之内曰京师又曰天子所宫曰都
风俗通曰京谓非人力所能成天地性自然也京师义亦取此 【沅案尔雅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邱李巡以为邱之高大者为京说文云京人所为绝高邱也此以京为非人力所能成是连合雅义用之】
三辅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
五经要义曰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
王婴古今通论曰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美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城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
谯周法训曰王者居中国何也顺天之和而同四方之统也
帝王世纪曰古公亶父是为太王以修德为百姓所附狄人攻之以皮币事之不得免焉又事之以玉帛不得免焉又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遂策杖而去止于岐山之阳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豳人闻之曰仁人不可失也东循而奔从之者如归巿焉一年而成三千户之邑二年而成都三年五倍其初王于是改戎俗筑城郭立宗庙设官司即诗所谓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作庙翼翼筑之登登削屡冯冯者也周道之端盖自此始
史记曰娄敬齐人汉五年戌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敬脱挽辂 【苏林曰一木横车前一人推之辂音胡格反】 衣其羊裘因齐人虞将军见上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 【庄子曰附离不以胶漆也】 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今陛下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皐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鬬不搤其肮 【张晏曰肮喉陇也】 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按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肮而拊其背也高帝问羣臣羣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言之上即日车驾西都关中赐敬姓刘氏拜郎中号奉春君 【沅按此文亦节字】
又曰田肎说高祖曰陛下治秦中 【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 秦形胜之国 【张晏曰秦地带山河得形势之胜便者】 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应劭曰山河之险与诸侯相县隔地绝千里所以能擒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险内地势高顺流而下易故天下于秦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如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播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壅似瓶者】
汉书曰刘敬说上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东有成皐西有殽渑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张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 【师古曰谓安定北地上郡之北与胡相接之地可以畜牧者也养禽兽谓之苑】 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师古曰财物所聚谓之府言关中之地物产饶多可备赡给故称天府也】 刘敬说是也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后汉杜笃论都赋夫大汉之盛代藉雍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创业于高祖嗣传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财衍于孝景威盛于圣武政行于宣元侈极于成哀祚缺于孝平传代十一历载三百 【高祖至平帝十四代历涉也合二百一十四年此言三百者谓出二百年涉三百年】 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彰 【谓吕氏乱而文帝兴昌邑废而宣帝中兴】 皆莫能迁于雍州而背于咸阳宫室寝庙山陵相望高显宏丽可思可荣羲农已来无兹着明夫雍州本帝皇所以育业 【周始祖后稷封邰公刘居豳大王居岐文王居酆武王居镐并在关中故曰育业也】 霸王所以衍功战士角难之场也 【衍广也谓泰□开内也】
京兆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 【尹正也】
通典曰周官有内史秦因之掌治京师汉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 【张晏曰地绝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尹者正也大众所聚故曰京兆】 秩一千石银印青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与左冯翊右扶风是为三辅理长安城中后汉都雒阳置河南尹以三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与太守同
汉书曰赵广汉字子都涿郡人为京兆尹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又曰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苏林曰钩得其情使不得去晋灼曰钩致也距闲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闲其术为距也师古曰晋说是也】 钩距者设如欲知马价则先问狗次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宂所在及吏受赇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广汉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沅案汉书本传载广汉及下敞治京兆尹时事甚详此皆节删】
又曰张敞字子高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皆不称职京师寖废长安巿偷盗尤多百贾苦之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 【师古曰贳缓也把执持也音巿马反】 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壹切受署 【师古曰自言愿权补吏职也】 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皆来贺饮醉偷长阴以赭污其衣裾 【师古曰赭赤土也】 吏坐门阅赭污者辄收缚之一口捕得数百人由是枹壴??希鸣市无偷盗
又曰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孟康曰在长安中臣瓒曰在章台下街也】 使御史驱自以便面 【师古曰便面所以障而葢扇之类也】 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应劭曰怃大也孟康曰怃音诩北方人谓媚好为诩畜】 有司以奏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为京兆尹九年与杨恽厚坐恽大逆诛
又曰王骏为京兆尹成帝欲大用之故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后汉书曰延笃字叔固及边凤皆为京兆尹并有能名语曰前有张赵后有边延张赵即赵广汉及张敞也 【袁山松后汉书曰延笃字叔坚南阳人也为京兆尹正身率下民不敢欺沅案今后汉书本传笃亦字叔坚不作叔固又作前有张赵三王后有边延二君此亦节引】
魏志曰郑浑字文公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息
李燮别传曰燮字德公京兆人拜京兆尹吏民爱敬乃作歌曰我府君道教举恩如春威如虎爱如母训如父
后周陆逞为京兆尹都界有豕生数子经旬而死其家又有豮遂乳养之诸豚赖之以活时论以逞仁政所致
唐源干曜为京兆尹政存宽简
黎干为京兆尹严肃为治人颇便之
李勉大历二年拜京兆尹政尚简肃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仍知国子监事前尹黎干求媚于朝恩每候其将至监则盛设酒馔为数百人之饩倾府之吏以办之及勉莅职旬月朝恩入监府吏莫至先置者请于勉勉曰军容使判国子监勉侯于太学军容固宜具主礼勉官忝京尹军容傥惠顾至府岂敢不饰蔬馔乎朝恩深衔之自是不复至太学矣
吴凑贞元十四年为京兆尹是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京兆尹韩皐以政事不理黜之上召凑自左金吾卫大将军面拜尹 【沅按唐书作右金吾卫大将军】 即日令视事经宿方下制逾月凑论奏掌闲厩彍骑飞龙内园芙蓉园及禁军诸司等使杂供手力资课太多量宜减省从之凑孜孜为治以勤俭为务人乐其政庶务咸举奏罢宫市等又颇便之尝于官街树槐及凑卒民指树而怀之
许孟容元和四年为京兆尹有左神策军吏李昱假长安富人钱八千贯三岁不偿孟容遣吏收捕械系克日命还之且曰不及期当死自兴元以后禁军中有功军士益横府县不能制孟容刚正不惧以法治之一军尽惊冤诉于上立命中使宣旨令送本军孟容系之不遣中使再至乃执奏云臣诚知不奉诏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合为陛下弹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上嘉其意乃许之自此权右敛迹
孔戢为京兆尹时旱祷于曲江是夕大雨 【沅案戢巢父从子文宗时为此官唐书作祷雨于曲池】
韩愈长庆三年四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勑特放台参以后不得为例 【续会要曰时议以为宪司之临府县着自甲令苟害于理自当革去暂使之人不为例深非立制垂久之道也】
崔珙开成二年为京兆尹时京畿旱奏浐水入内者十分请减九分以赐贫民溉田从之
薛元赏会昌中为京兆尹武宗谓宰相曰元赏威风甚严唯属军者即令守取勑文李德裕奏京尹若非陛下假借与之作主则无由为得帝曰灼然
柳仲郢历京兆河南尹以宽理周郊人或谓与西府之政有异为疑仲郢曰辇毂之下弹压为先他郡皆宜以惠养为本
韦澳大中十年为京兆尹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递院至是赐度支钱二万贯令造宅始命尹不得离府澳公正方严吏不敢欺委长安尉李信主其事营创府舍极一时壮丽复进羡缗澳连书信两上下者
府县官
唐肃宗元年建寅月勑京兆府县官多被诸使奉请避难就易殊非奉公自今后诸使诸司诸州改官充判官支使随身驱使等准旧勑不得放去
广德二年三月勑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驸马中周已上亲及女壻不得任京兆府判司畿令赤县丞簿尉
长庆二年闰十月中书门下奏伏以所立堤防止缘权要今一槩防闲事诚太过今后请应宰臣左右仆射御史大夫中丞给事舍人左右丞诸司尚书侍郎度支盐铁使在城者并诸王驸马中周已上亲并女壻外甥请准前后勑不得任京兆府判司次赤畿令簿尉其余官不在此限从之
大中元年九月中书门下奏京兆府判司及两县簿尉带诸司职事伏以列官分职各有司存苟或侵踰则乖彝宪近府判司及两县簿尉多系诸司职掌遂便额外假摄一人兼判数曹易为因循难以责办臣等商量自今以后诸司职掌改除集贤史馆宏文馆外并不得带府州司及两县簿尉仍每馆不得过一员其见在诸司充职者请勒归司从之
长安志卷苐三
宫室一
周
镐京 【毛诗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笺云考犹稽也宅居也稽疑之法必契龟而卜之武王卜居是镐京之地龟则正之谓得吉兆武王遂居之修二后之德以伐纣定天下成龟兆之古功莫大于此又黍离闵宗周也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又礼祭统曰即宫于宗周谓洛邑也以洛邑为东都故谓镐京为西都也魏王泰括地志曰周武王宫即镐京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今沣水之东长安之南三十里去酆二十五里镐池即其故都也按此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镐京沦陷宫室荒芜矣郦元水经注曰自汉武穿昆明池于此镐京基构沦陷今无可究按郦元汉镐京葢在镐池之西南昆明池是也沅按张揖曰镐在昆明池北三辅决录注曰镐在丰水东敏求之说本此基构沦陷水经注作沦褫应是异本】 城门 【周礼地官司徒之属司门注若今城门校尉主王城十二门崔灵恩曰十二门者通十二子之义也】 庙 【诗绵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毛言不失绳直也】 社 【诗绵乃立冡土戎丑收行毛冡土大社也美太王之社遂为大社笺大社者出大众将所告而行也正义冡土非诸侯之社遂者从本向未之称言大王所作遂为文王之法也文王因其制度增而长之以为天子之制周礼匠人营国左祖右社】 灵台 【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郑元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正义灵台所处在国之西郊刘向新序曰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也又安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皆曰文王贤矣泽及朽骨而又况于人乎水经注曰丰水北经灵台西文王又引水为辟雍灵沼括地志曰今悉无复处所唯灵台孤立今按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辟廱 【诗灵台于论鼓钟于乐辟廱毛水旋邱如璧曰辟廱以节观者文王有声诗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毛武王作邑于镐京郑武王于镐京行辟廱之礼】 明堂 【周礼匠人周人明堂度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注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斯干宣王考室也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笺此筑室者谓筑燕寝也西其户南其户者宗庙及路寝制如明堂每室四户是室一南户耳礼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吕氏春秋曰周之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俭节也沅案郑注考工记言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者葢合夏后世室殷人重屋论之敏求引此无谓】 学 【礼文王世子礼在瞽宗书在上庠注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典谟之教所兴也学舞于夏后之学文武中也学礼乐于商之学功成治定与已同也】 灵囿 【诗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毛囿所以育养禽兽言灵道行于囿也天子百里周礼囿游注囿御苑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灵沼 【诗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毛沼池也灵沼言灵道行于沼也】 宫门 【诗绵乃立皐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毛王之郭门曰皋门伉高貌王之正门曰应门将将严正也美太王作郭门以致皋门作正门以致应门笺云诸侯之宫外门曰皋门朝门曰应门内有路门天子之宫加以库雉正义言太王本作郭门正门耳在后文王之兴以为皋门应门虽迁都于丰用岐周旧制故云致致者自小至大之辞文王因其制度增而长之以为天子之制故云耳郭门者宫之外郭之门正门谓之应门皆宫门也崔灵恩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周礼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囿御苑游离宫也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注象魏阙也】 镐池 【见下】 酆宫 【文王宫也诗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笺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春秋左氏传康王有酆宫之朝其宫今在鄠县沅案左传酆作丰同说文作酆】
秦
阿房宫
阿房宫 【史记曰始皇三十五年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旧都也乃营作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合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合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其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胊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不事十岁又曰始皇造阿房宫征发天下工匠又曰项羽屠咸阳焚其宫室三月火不灭三辅旧事曰阿房宫东西三里南北五百步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置铜人十二于宫前沅案合道史记本纪作阁道天官书同】 磁石门 【东西有合道即阿房宫之北阙门也累磁石为之着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羌胡以为神三辅黄图曰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括地志曰一名却胡台水经注曰磁石门西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门鲍照芜城赋曰制磁石以御冲】 木兰为梁 【三辅黄图曰阿房前殿以木兰为梁】 阿城 【汉书曰阿城秦阿房宫也以其墙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 铸金人十二 【史记曰始皇大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铸金人十二重各千斤置宫中徐广曰鐻音巨李善曰金狄金人也汉书注师古曰所谓翁仲者也三辅黄图曰坐高三丈其铭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金人来见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丈】 端门四达 【三辅黄图曰秦始皇兼天下都咸阳因北陵营宫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贾山传秦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 【师古曰凡言离宫者皆谓于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 【师古曰阿房者言殿之四阿皆为房也一说大陵曰阿言其殿高若于阿上为房也房字或作旁说云始皇作此殿未有名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阿近也八尺曰仞】 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 【师古曰挠屈也言庭之广大殿之高敞众骑驰骛无所廹触建立旌旗不屈挠挠音女孝反】 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
总叙宫殿苑囿
冀阙 【史记曰秦孝公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 甘泉林光宫 【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战国策范雎说秦王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汉宫殿疏曰甘泉林光宫秦三代造沅案括地志云秦之林光汉之甘泉在雍州云阳西北八十里关辅记云宫以山为名】 大夏殿 【三辅故事曰大夏殿始皇造铜人十枚在殿前】 上林苑 【史记始皇营朝宫阿房于渭南上林苑又曰始皇欲大苑囿东至函谷西至陈仓优旃曰善哉若寇从东来令麋鹿触之始皇乃止】 牛首池 【史记曰秦上林苑有牛首池在苑西头】 凌云阁 【汉宫殿疏曰凌云阁秦二世造三辅旧事曰阁与南山齐】 萯阳宫 【秦文王起萯音倍在鄠县沅案萯李斐音为倍也说文作崩??】 祈年宫 【史记曰始皇初居之宫有祈年宫长信宫梁山宫汉书曰祈年宫惠公起又曰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沅案史记吕不韦传作蕲年】 长信宫 【见上史记曰始皇二十七年作长信宫于渭南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沅案始皇二十七年作者乃信宫非长信宫也敏求误且与卜作信宫渭南条重复】 梁山宫 【见上在好畤始皇起又始皇梁山望见丞相车骑众不善之三秦记曰梁山宫城皆文石名织锦城】 宫观二百七十 【史记曰卢生说始皇人主为微行所居而人知之则害于神愿上居毋令人知则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曲梁宫 【在三原县】 曲台宫 【邹阳传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应劭曰始皇帝所治处也若汉家未央宫】 城阳宫 【始皇母迁于城阳宫沅案说苑作萯阳宫史记正义引作咸阳宫当时宫无名城阳宫者此条应误】 望夷宫 【史记曰胡亥三年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卜泾水为祟胡亥乃斋于望夷宫欲祀泾沈四白马赵高乃使其壻咸阳令阎乐杀胡亥于望夷宫张晏引博物志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汉书注师古曰胡亥葬于宜春苑苑不在渭北也】 橐泉宫 【孝公起】 棫阳宫 【昭王起棫音域沅案二宫并在雍县】 羽阳宫 【秦武王起在陈仓】 高泉宫 【秦宣太后起在美阳】 长阳宫射罴馆 【昭王起在盩厔】 兰池宫 【秦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宫中宫使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宫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一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一百丈亦曰兰池陂秦又有兰池沅案长一百丈秦记作二百丈兰池括地志作蔺池】 长乐宫 【关中记曰长乐宫有鱼池台酒池台秦始皇造】 酒池 【庙记长乐宫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树秦始皇造】 殿观百四十五 【三辅旧事曰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妇人之气上冲于天】 章台上林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作信宫渭南 【史记曰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移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南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围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之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像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离宫别观相望联属 【庙记曰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长杨五柞东至河西至汧离宫别观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 兽圈 【烈士传曰秦王召魏公子无忌不行于是朱亥奉璧一双诣秦王王怒使置亥兽圈中亥瞋视兽背血溅于兽面兽不敢动】 虎圈 【汉宫殿疏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西去长安十五里】 狼圈 【又曰秦故狼圈广八十步长二十步西去长安十五里】
郊祠
四时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 【沅案汉书地里志作五畤太昊皇帝以下祠三百三所郊祀志作二百三所据之是四时乃五畤二字之误】
汉上
未央宫 【又有萧何曹参韩信等殿】
未央宫 【汉书曰高祖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载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西京杂记曰未央宫周匝二十二里九十五步街道周四十七里台殿四十三所其三十二所在外十一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二亦在后宫门阕凡九十五潘岳关中记曰未央宫周旋三十一里街道十七里有台三十二池卜二土山四宫殿门八十一掖门十四又曰未央宫殿及台皆疏龙首山土以作之殿基出长安城上非筑也又取山土以为城山之余尾今在城西南数里乃尽也辛氏三秦记曰今长安城即疏龙首山为台殿台址不假版筑张衡西京赋云疏龙首以抗殿是也王莽改未央宫曰寿成室括地志曰未央宫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沅案此引西京杂记街道周四十七里玉海作周回七十里又三辅黄图曰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与杂记及关中记道里亦不符】 东阙 【汉书曰高祖七年萧何立东阙前殿武库又曰文帝七年六月未央宫东阙罘罳灾如淳曰东阙与其两旁罘罳皆灾也颜师古曰罘罳为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罘音浮】 北阙 【汉书注师古曰未央宫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儿之徒皆诣北阙公交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葢萧何初立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关中记曰未央宫东有苍龙阙北有元武阙所谓北阙也关中有闾阖门止车门庙记曰未央宫有白虎阙属车阙】 司马门 【汉书章邯使长史诣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师古曰几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司马主武事故总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又初元五年令从官给事官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应劭曰司马中者宫内门也司马主武兵禁之意也师古曰司马门者宫之外门也卫尉有八屯卫侯司马主卫士徼巡宿卫每面各二司马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又张释之为公交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释之迫止劾奏之如淳曰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交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成帝永始四年未央宫东司马门灾】 掖门 【汉书曰朱虚侯章从太尉勃请卒千人人未央宫掖门师古曰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御览曰汉制内至禁者为殿门外出大道为掖门】 端门 【汉书曰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师古曰端门殿之正门西都赋立金人于端关注宫正门也西京赋高门有闶列坐金狄】 前殿 【三辅黄图曰营未央因龙首以制前殿殿上有非常室幽明录曰汉武帝与近臣晏未央殿方敢黍臛忽闻人语云老臣自诉寻觅不见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柱杖偻步帝问之翁下稽首不言仰视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藻廉水木之精夏巢林冬潜河陛下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王莽改前殿曰王路堂地皇元年王路堂为风所毁】 非常室 【见上汉书五行志曰武帝绥和二年郑通里男子王褒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入非常室中如淳曰殿上室名】 武库 【汉书曰武库以藏禁兵又曰樗里子葬于武库文颖曰秦惠王异母弟也师古曰樗里子且死曰葬我必渭南章台东后百年当有天子宫夹我墓及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上】 太仓 【高纪萧何立武库太仓】 金马门 【史记曰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公孙宏传待诏金马门如淳曰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又扬雄传历金门金马门也】 白虎门 【王莽自前殿南下椒除西出白虎门】 长秋门 【汉书戾太子使舍人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 青琐门 【见关中记】 高门殿 【汉书曰汲黯请问见高门晋灼曰三辅黄图未央宫中有高门殿又鲍宣曰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晋灼曰高门殿名师古曰亦在未央宫中】 猗兰殿 【汉武帝故事曰王美人七月七日旦生武帝于猗兰殿洞冥记汉武帝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崇芳阁帝觉而坐于阁果见赤气如林木蔽户牖望阁上有丹霞蓊郁既而改崇芳阁为猗兰殿】 承明殿 【霍光传太后驾幸未央承明殿成帝鸿嘉二年有雉集承明殿注师古曰在未央宫翼奉传孝文躬行节俭外省繇役其时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中诸离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 清凉殿 【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清凉殿宣室殿金华殿玉堂殿白虎殿麒麟殿】 宣室殿 【贾谊传上方受厘宣室苏林曰宣室未央前正室也武帝窦太主置酒宣室东方朔曰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宣帝甘露四年未央宫宣室阁灾刑法志曰宣帝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如淳曰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晋灼曰未央宫中有宣室殿师古曰葢其殿在前殿之侧斋则居之淮南子曰武王杀纣于宣室汉盖取旧名也】 温室殿 【霍光传曰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 金华殿 【汉书曰成帝初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师古曰金华殿名在未央宫】 玉堂殿 【汉书杨雄传历金门上玉堂晋灼曰三辅黄图本大玉堂殿又李寻曰久汗玉堂师古曰玉堂殿在未央宫】 白虎殿 【汉书曰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商又杜钦诣白虎殿对策曰成帝时赵思王衍来朝供张白虎殿师古曰在未央宫中】 麒麟殿 【并见上又哀帝置酒麒麟殿董贤父子宴饮师古曰在未央宫】 飞羽殿 【王莽请元后冬飨饮飞羽师古曰飞羽殿在未央宫中羽或作雨】 敬法殿 【王莽传烧作室门斧敬法闼师古曰敬法殿名】 曲台殿 【汉书曰孟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师古曰曲台殿名署者主供其事也又孟卿传后仓说礼数万言号后氏曲台说服虔曰在曲台校书署记因以为名师古曰曲台殿在未央宫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曲台殿】 晏昵殿 【班伯召见晏昵殿张晏曰亲戚晏饮会同之殿】 长年殿 【西京赋长年神仙宣室玉堂】 神仙殿 【见上】 飞翔殿合欢殿兰林殿披香殿凤凰殿鸳鸾殿含章殿朱雀殿 【一曰朱鸟殿】 安处殿 【下并见班孟坚西都赋】 常宁殿茞若殿发越殿蕙草殿寿成殿 【下并见三辅黄图】 万岁殿广明殿永延殿寿安殿宣德殿东明殿通光殿僡殿 【沅案僡殿一说即蕙草殿】 高明殿延年殿 【下见庙记】 四车殿朱鸟殿 【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李善注皆殿名】 龙兴殿 【见上】 椒房殿 【外戚传上官安有椒房之重师古曰椒房殿名在未央宫皇后所居】 昭阳舍 【汉书曰赵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餙之张平子西京赋曰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汉宫阙名有凤凰殿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声又曰昭阳殿窻户扇多是琉璃皆通照毛发不得藏椽桷皆刻龙蛇萦绕其间鳞甲分明见者无不惊栗】 增城舍 【汉书曰班倢伃居增城舍应劭曰后宫有八区增城苐二也】 椒风舍 【汉书曰董贤女弟为昭仪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应劭汉官仪曰皇后殿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掖庭 【汉官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曰汉掖庭有丹景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阁临池观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 月景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阁 【杂记又曰汉宫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临池观 【皆见上】 柏梁台 【汉书武帝元鼎元年春起柏梁台服虔曰用百头梁作台因名焉师古曰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之今书字皆作柏服说非汉武故事曰以香柏为之香闻数十里郊祀志曰武帝铸柏梁铜柱五行志曰太初元年十一月己酉未央宫柏梁台灾先是大风发其屋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庙记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柏梁台上有铜凤名凤阙汉武帝集武帝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名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惣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曰和抚四夷不易哉御史大夫曰刀笔之吏臣执之太常曰撞钟击鼓声中诗宗正曰宗室广大日益滋卫尉曰周卫交战禁不时光禄勋曰总领从官柏梁台廷尉曰平理请谳决嫌疑太仆曰修饬舆马待驾来大鸿胪曰郡国吏功差次之少府曰乘舆御物工治之大司农曰陈粟善石扬以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讨治左冯翊曰三辅贼盗天下尤右扶风曰盗阻南山为民灾京兆尹曰外家公主不可治詹事曰椒房率更领其材典属国曰蛮夷朝贡常会期大匠曰柱枅薄栌相扶持太官令曰枇杷橘栗桃李梅上林令曰走狗逐兔张置罘郭舍人曰啮妃女唇甘如饴东方朔曰廹窘诘屈几穷哉】 承明庐 【汉书曰严助为会稽太守武帝赐书曰君厌承明之庐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渠合外直宿所止曰庐】 天禄合 【三辅故事曰天禄合石渠合并在未央宫大殿北以藏秘书汉宫殿疏曰天禄合麒麟合萧何造以藏秘书画贤臣像凡十二人霍光苐一苏武苐十二】 石渠合 【见上甘露中五经诸儒杂论于石渠合】 麒麟合 【见上苏武传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合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合图画其像于合遂以为名师古曰汉宫合疏云萧何造十思股肱之美谓霍光等十二人三辅黄图曰未央宫有麒麟殿藏秘书即杨雄校书处】 兰台 【汉书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迭掌图藉秘书西京赋曰兰台金马递宿迭居】 渐台 【汉书曰文帝梦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师古曰未央殿西南有苍池池中有渐台又王莽为元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关中记曰未央宫中有苍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是也括地志曰既云就车而之渐台虽未央建章复道相属但汉兵既廹不应驾车踰城此即非建章之渐台矣然则未央建章似各有渐台非一所也】 苍池 【见上三辅黄图作沧】 紫宫 【三秦记曰未央宫一名紫宫李善曰未央为总称紫宫其中别名】 养德宫 【西京杂记曰赵王如意年幼戚姬使旧赵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为养德宫】 凌室 【汉书惠帝四年七月未央宫凌室灾颜师古曰藏水之室也】 织室 【又织室灾师古曰织作之室百官表少府掌东织西织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武台殿 【汉书李陵召见武台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殿】 东山台 【三辅故事曰未央宫前有东山台西山台三辅黄图又曰未央宫有果台东山台西山台钓台庙记曰未央宫有钓弋台】 西山台 【见上】 朱鸟堂 【三秦记曰未央宫有朱鸟堂非常室】 画堂钩盾弄田 【汉书曰昭帝始元元年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注云时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宫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间入尚方掖门至未央殿钩盾禁中西京故事曰弄田在未央宫中】 未央厩 【汉书曰武帝期门郎上官桀迁为未央厩令】 兽圈彘圈 【三辅黄图曰兽圈九彘圈一在未央宫中】
建章宫
建章宫 【汉书曰武帝大初元年十一月柏梁台灾二月起建章宫文颖曰越巫名勇谓帝曰越国有火灾即复大起宫室以厌胜之故帝作建章宫师古曰在未央宫西今长安故城西俗所呼贞女楼者即建章宫之阙也关中记曰建章宫其制度事兼未央宫周回二十余里三辅旧事曰建章宫周回数十里殿东别起阁高二十五丈凭高以望远张平子西京赋曰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营用厌火祥营宇之制事兼未央沅案汉书云阳县下有越巫死?占襄??祠郊祀志高帝时长安置祠祀官女巫有梁巫晋巫秦巫荆巫九天巫诸名越巫亦其类也】 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 【师古曰度音大各反东方朔传曰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师古曰三辅故事其阙阛上有铜凤班固西都赋曰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金爵则铜凤也关中记曰建章宫图阙临北道凤在上故号曰凤阙庙记曰建章宫北阙高二十丈建章北阙门也又古凤凰阙汉武帝造高十七丈五尺长安记曰俗人谓凤阙为贞女楼古歌词云长安成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宿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按铜雀即铜凤也繁钦建章凤阙赋序曰秦汉规模廓焉泯毁唯建章凤阙耸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 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 【如淳曰商中商庭也师古曰商金也于序为秋故谓西方之庭为商庭言广数十里于搜亦西方之兽故于此置其圈也】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浸 【师古曰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渐故曰渐台一音于廉反三辅黄图或为瀸亦渐耳】 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师古曰三辅故事池北岸有石鱼长三丈高五尺西岸有石敝?黾三枚长六尺】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师古曰立大鸟象也汉书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十余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咸以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门】 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颜师古曰汉宫阁疏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常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则神明井干共高五十丈也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或四角或八角东方朔传曰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张衡西京赋曰井干迭而百层谓此楼也干或作翰其义并同三辅黄图曰神明台上有九台今谓之九子台非也沅案干或作翰翰字误也应是或作韩说文韩井垣也又曰八家一井象构韩形是韩正字干借字不应通于翰】 析风阙 【三辅故事曰建章宫东有析风阙关中记曰建章宫阊阖门内东出有析风阙一名别风高一十丈西京赋所云阊阖之内别风嶣峣者也】 嶣峣阙 【庙记曰建章宫有嶣峣阙薛综注次门女阙也在圆阙门内二百步】 馺娑殿 【关中记曰建章宫中有馺娑骀荡枍诣承光四殿李善曰馺素合反娑苏可反骀音殆枍鸟诣反沅案馺娑之娑应用说文駊字三辅黄图曰馺娑马行迅疾一日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骀荡殿枍诣殿承光殿 【并见上】 铜柱承露僊人掌 【汉书曰武帝作苏林曰僊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师古曰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僊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葢张衡西京所赋云立修茎之僊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蘂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长安记曰僊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 太液池 【汉书曰昭帝元始元年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如淳曰液言天地和液之气也瓒曰阴阳津液以作池也师古曰三说皆非太液池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又曰建章宫北有太液池关中记曰建章宫北有池以象海北刻石为鲸鱼长三丈三辅旧事曰建章宫北作清渊又曰清渊北有鲸鱼刻石为之西京杂记曰太液池边皆是雕葫紫萚绿节蒲丛生蒲之类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雕葫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为紫萚菰之有首者谓为绿节其间??几鶵鴈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敝?黾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鵁鶄鸿鶂动辄成群又曰太液池中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三辅旧事曰日出旸谷浴于咸池至虞泉即暮此则象之也】 清渊 【见上】 孤树池 【西京杂记曰太液池西有一小池名孤树池中有一洲洲上有一枯树一株大十余围望之童童如车葢故取以为名】 奇华殿 【周地图记曰奇华殿在建章宫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师子宫马充塞其中】 鼓簧宫 【汉宫阙疏曰鼓簧宫周匝百三十六步在建章宫西北】 凉风台 【关中记曰建章宫北作凉风台积木为楼高五十余丈】 中龙华门 【见汉武故事】 曝衣合 【宋卜子阳园苑疏曰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合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衣登楼曝】
长乐宫
长乐宫 【汉书曰高帝五年都长安九月治长乐宫叔孙通传汉七年长乐宫成关中记曰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周回二十余里有殿十四汉太后常居之长安记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王莽改长乐宫曰常乐室】 东朝 【史记叔孙通传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来数跸烦人乃作复道又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辨之如淳曰东朝太后朝也张晏曰会公卿大夫东朝共理而分别也】 东宫 【汉书袁盎传上朝东宫赵谈骖乘】 东阙 【汉书曰宣帝元康四年神爵五彩以万数集长乐宫又五凤三年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 西阙 【刘屈厘传太子殴四巿人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 前殿 【三辅黄图曰长乐宫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西杼中二十五丈深十二丈杼一作序】 宣德殿高明殿通光殿 【右见三辅宫殿名在长乐宫中】 长秋殿 【关中记曰长乐宫有长秋永寿永宁长定四殿】 永寿殿永宁殿长定殿 【并见上】 临华殿 【汉书曰成帝永始四年长乐临华殿灾】 鸿台 【汉书惠帝四年三月长乐宫鸿台灾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鸿台有临华殿有温室殿】 温室殿 【见上汉书曰或问孔光温室省木皆何木也光嘿然不应晋灼曰长乐宫中有温室殿】 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神仙殿 椒房殿 【以上并见三辅黄图】 大夏殿 【三辅旧事曰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着长乐宫大夏殿前关中记曰长乐宫殿前铜人其胸前名李斯蒙恬所书也贾谊过秦篇曰始皇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是也魏志曰董卓悉椎破铜人铜灵以铸小钱英雄记曰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时有卓而大乱大乱而卓身灭意有以也关中记曰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在清明门里魏明帝欲徙诣洛载致霸城重不可致】 酒池 【在长乐宫秦始皇造汉武帝行舟于中西京杂记曰酒池北起台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太平寰宇记曰武帝作酒池以夸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抵牛饮】
长安志卷苐四
宫室二
汉中
桂宫
桂宫 【三辅黄图曰桂宫汉武帝造汉书曰桂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又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师古曰三辅黄图桂宫在城中近北宫非太子宫三辅故事曰桂宫在未央宫北周匝十余里中有明光殿走狗台土山复道横北度从宫中西上城至建章宫神明台沅按水经注云宫在未央北故渠出二宫之闲曰明渠】 龙楼门 【汉书曰成帝为太子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之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鸿宁殿 【汉书哀帝纪曰建平三年正月癸卯帝太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五行志曰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卯桂宫鸿宁殿灾帝祖母傅太后之所居也】 明光殿 【关中记曰桂宫在未央宫之北周回十余里中有明光殿殿上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西至建章宫神明殿蓬山三秦记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宫内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薄缀明月珠金戺玉阶昼夜光明班固西都赋曰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三辅旧事曰桂宫内有明光殿】 走狗台 【见上】 四宝宫 【西京杂记曰汉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沅按宫内又有商台避风台俱见三辅黄图】
明光宫 【沅按玉海以此为明光殿省】
明光宫 【汉书曰武帝太初四年秋起明光殿师古曰三辅黄图在城中近桂宫元后传曰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师古曰明光在城内近桂宫汉武故事曰又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已上二十已还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令总其籍时有死出者随补之三秦记曰明光殿以金为戺玉为阶王莽篡位令孺子为定安公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沅按此引三秦记明光殿金戺玉阶与上桂宫内明光殿复出程大昌曰汉明光宫有三一在北宫与长乐相连一在甘泉宫中一为尚书奏事之地尚书奏事之地即此宫是也汉官仪曰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以丹朱采地曰丹墀伏其下奏事】 辇道相属 【汉书曰武帝故事上起明光宫桂宫长乐宫皆辇道相属县栋飞合北度从宫中西上城至神明台平帝元始元年罢明光宫沅按考平帝本纪是年罢明光宫及三辅驰道敏求以此条着于辇道相属之下不应去及三辅驰道五字疑有脱误】
长信等五宫
长信宫 【汉书曰成帝母王太后居长信宫外戚传曰班婕妤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婕妤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曰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汉书刘元传曰更始徙居长信宫三辅黄图曰从洛门至周庙门有长信宫在其中】
东宫 【见上】
永信宫 【哀帝建平二年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又更号皇太太后称永信宫】
中安宫 【哀帝尊恭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
长门宫 【武帝陈皇后退居长门宫沅按宫在长安故城之东】
钩弋宫 【赵倢伃居钩弋宫师古曰三辅黄图在城外汉武故事曰在直门南列仙传曰钩弋夫人齐人生六年右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而手寻展故以名宫沅按括地志云宫在城中与黄图异】 尧母门 【又曰赵倢伃任身十四月乃生昭帝武帝曰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北宫
北宫 【汉书曰惠帝张皇后废处北宫师古曰在未央宫之北董偃常从武帝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平帝贬皇太后赵氏为孝成皇后退居北宫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师古曰北宫及桂宫皆在城中而非未央宫中也霍光传北宫桂宫皆在未央宫北汉书又曰宫中有神君寿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来则肃然风生帷帐皆动】 东交门 【武帝置酒北宫引董偃从东司马门入东司马门更名东交门苏林曰以偃从此门入交会于内故以名焉又曰东交掖门】 紫房复道 【孔光传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长乐宫而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在国邸诏问宜当何居光不欲令后与帝旦久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哀帝所沅按三辅黄图北宫内有神仙宫寿宫本书误入甘泉宫下又有太子宫成帝之宫也所谓甲观画堂者是又有前殿广五十步书皆不及之玉海据汉书云桂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长安记曰桂宫在未央宫北亦曰北宫又误合两宫为一】
林光宫
林光宫 【汉书注服虔曰甘泉一名林光师古曰秦之林光宫胡亥所造汉又于其旁起甘泉宫又郊祀志震电灾林光宫门孟康曰甘泉一名林光师古曰林光秦离宫名也汉又于其旁起甘泉宫非一名也关中记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北故甘泉县甘泉山上周回十余里汉武建元中增广之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武帝常以五月避暑于此八月乃还】 长定宫 【宣帝许皇后成帝许皇后并居长定宫师古曰三辅黄图林光宫有长定宫】
甘泉宫
甘泉宫 【汉书曰甘泉山名应邵曰甘泉在冯翊云阳县文帝三年五月上幸甘泉师古曰甘泉在云阳本秦林光宫晋灼曰云阳甘泉黄帝以来祭天圆邱处也武帝常以五月避暑八月乃还汉书又曰齐人李少翁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不至乃作甘泉宫中为台画天地秦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扬雄传甘泉本秦之林光宫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关中记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北故云阳县甘泉山上周回十余里有铜人二枚在门外三辅黄图曰甘泉宫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汉官仪注曰甘泉通天台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以来圆丘祭天处开山图曰云阳先王之墟也中有神书铁券玉石之记十道志曰今按甘泉谷北岸有古槐树在故宫之南云阳宫记曰甘泉宫北有槐树今谓之玉槐树根干盘时三二百年木也耆旧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者也沅按汉官仪一作汉旧仪去长安三百里一作二百里甘泉山名是汉书音义葢即臣瓒之说不得目为汉书又邢承宗西征赋注云水名】 前殿 【汉官仪注曰武帝于甘泉宫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有芝生甘泉殿边房中汉旧仪曰芝有九茎金色绿叶殊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 紫殿 【三辅黄图曰汉武帝起紫殿雕文刻镂黼黻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郊泰畤神光降于紫殿西京杂记曰武帝设云帷云幄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为三云殿】 连绵四百余里 【三辅故事曰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长杨五柞连绵四百余里三辅黄图云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里入右扶风周□五百四十里】 万灵明庭 【汉书曰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卜死葬雍故鸿冡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苏林曰今雍有鸿冡】 诸侯邸 【史记曰黄帝治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尽都甘泉者其后黄帝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 通天台 【史记公孙卿曰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侯神人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求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徐广曰通天茎台在甘泉汉书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师古曰言此台高上通于天汉旧仪曰通天台高三十丈望云雨悉在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已来祭天圆丘处武帝祭天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置祀祠招仙人祭天已令舞通天台以候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神光汉仪注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元凤闲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西京赋曰通天眇而竦峙经百常而茎擢上班华以交纷下刻峭其若削关中记左有通天台高三十余丈祭天时于此候天神下也】 益寿馆延寿馆 【二馆见前或作观沅按史记封禅书作观】 竹宫 【汉书曰武帝用事甘泉圆丘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师古曰汉旧仪云竹宫去坛三里】 高光宫 【甘泉有高光宫】 洪厓宫旁皇观储胥观弩阹宫棠棃宫师得宫 【汉书注师古曰棠棃宫在甘泉苑垣外师得宫在云阳界其余皆甘泉苑垣内之宫观阹音袪张揖曰棠棃宫在云阳东南三十里】 石阙观 【一作石关】 封峦观 【亦曰三峦】 鳷鹊观 【鳷一作枝】 露寒观 【四观武帝建元中作在云阳甘泉宫外沅按此张揖之说】 仙人观 【三辅黄图曰秦林光宫仙人观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里入右扶风周回五百四十里】 迎风馆 【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复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寿宫 【汉书曰武帝病愈起幸甘泉置寿宫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以礼神君臣瓒曰寿宫奉神之宫也】 通灵台 【汉武帝内传曰钩弋夫人既殡香闻十余里帝哀悼疑其非常人也乃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
昆明池
昆明池 【汉书曰武帝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臣瓒曰西南夷传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师古曰滇音颠食货志又曰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备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三辅黄图曰上苑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西京杂记曰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明夷教习水战因于上游戏养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匝四十里又曰昆明池刻石为鲸鱼每至雷雨鱼尝鸣吼鬐尾皆动汉世祭以祈雨往往有验又曰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眊旍葆麾葢照烛厓涘三辅故事曰昆明池葢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沅按一作三百三十二顷见玉海】 有二石人牵牛织女象 【见汉宫阙疏】 尧时已有污池 【关中记曰昆明池汉武习水战也中有灵沼神池云尧时治水停船此池葢尧时已有污池汉代因而深广耳曹毘志怪曰汉武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帝以朔不知难以核问至后汉明帝外国道人入来洛阳时有意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胡人曰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乃知朔言有自】 大鱼衔钩 【三秦记曰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云尧时治水停船此池池通白鹿原原人钓鱼纶绝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于池见大鱼衔钩曰岂非昨所梦乎帝取鱼去其钩而放之闲三日帝复游池滨得明月珠一双帝曰岂鱼之报耶】 养鱼以给诸陵祠 【三辅故事曰汉武帝作昆明池武帝崩后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巿庙记曰池葢地二百二十顷后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巾中】 昆明观 【又有昆明观三辅黄图曰上林苑有昆明观葢汉武所置桓谭新论曰元帝被病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诏问所能对曰能忍寒暑乃以隆冬盛暑日令袒载驰马车于上林昆明池上环水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晖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池台即观也】
上林苑 【关中记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宫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蒲萄宫茧观平乐观博望观益乐观便门观众鹿观樛木观三爵观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椒唐观当路观则阳观走马观虎圈观上兰观昆池观豫章观郎池观华光观以上十二宫二十二观在上林苑中鼎湖宫步高宫步寿宫存神宫集灵宫望仙宫以上五宫一观在京兆属县栎阳宫甘盘宫师德宫池阳宫谷口宫长平宫扶荔宫白渠观以上七宫一观在冯翊首阳宫望仙宫长杨宫礼阳宫羽阳宫山桀宫橐池宫用取宫虢宫回中宫宜春观射熊观以上十二宫二观在扶风长门宫钩弋宫渭桥宫仙人观霸昌观安台观沦沮观以上三宫四观在长安城外沅按汉甘泉宫在云阳属冯翊甘盘疑即甘泉之误山桀宫疑即梁山宫以字形而误槀池宫当即橐泉宫也礼阳疑为棫阳之误用取未详】
上林苑 【秦旧苑也汉书曰武帝建元三年起上林苑又曰武帝广开上林周??回数百里又武帝微行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大中大夫吾邱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西京杂记曰初修上林苑羣臣远方各献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也三辅故事曰上林延亘四百余里汉旧仪曰上林苑方三百里汉宫殿疏曰方百四十里续汉书百官志曰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苑中禽兽】 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 【晋灼曰鼎胡宫名也黄图以为在蓝田昆吾地名也有亭师古曰宜春近下杜御宿在樊川西】 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 【以上见扬雄传】 苑中养百兽 【汉旧仪曰上林苑中广三百里置令丞左右尉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猎射苑中取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又曰武帝时使上林苑中官奴婢及天下贫民赀不满五十万徙置苑中人日五钱到帝得七十亿万以给军击西域沅按 聚珍板刻旧仪不满五十万作不满五千到帝得七十亿万作到元帝】 门十二 【关中记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 承华殿 【汉武帝故事曰七月七日上林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北方来甫顷王母至】 凤皇殿 【宣帝神爵四年凤皇集上林乃作凤皇殿以荅嘉瑞】 长杨宫 【秦时宫三辅黄图曰上林有长杨宫汉书曰盩厔县有长杨五柞宫宣帝幸长杨宫属玉观成帝元延二年幸长杨宫】 射熊馆 【三辅黄图曰长杨宫有射熊馆在盩厔按汉武帝好自击熊罴司马相如从至上林上疏谏扬雄作长杨赋以讽元帝永光五年上幸长杨射熊馆射音食亦反】 平乐馆 【汉书曰武帝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薛综注西京赋平乐观大作乐处】 延寿门 【平帝迎王皇后自上林延寿门入未央宫前殿】 阳禄观 【班倢伃生子阳禄柘观师古曰二观并在上林中】 柘观 【见上】 上兰观 【王莽请元后校猎上兰三辅黄图曰上林有上兰观】 豫章观 【见三辅黄图】 昆明观 【三辅黄图曰上林苑中有昆明观汉武帝造沅按昆明观即豫章观此似重复】 牛首池 【张楫曰在上林苑西头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濯鹢牛首郭璞注曰牛首池在丰水西北近渭】 昭台宫 【汉书曰宣帝霍皇后成帝许皇后皆废处昭台宫师古曰在上林苑中】 涿沐馆 【成帝许美人居上林涿沐馆数召入饰室中若舍】 储元宫 【冯昭仪与子信都王居储元宫师古曰黄图在上林苑中】 茧馆 【王莽请元后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师古曰汉宫阙疏上林苑有茧观葢蚕茧之所也】 建章馆 【王莽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犬台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凡十余所取其林瓦以起九庙师古曰自建章以下至阳禄皆上林苑中馆】 承光馆包阳馆犬台馆当路馆 【并见上】 鹿馆 【外戚传成帝许美人在上林鹿馆数召入饰室】 鼎郊观 【见关中记】 虎圈观 【关中记曰虎圈观昆池观朗池观博望观樛木观便门观众鹿观走马观则阳观阴德观并在上林苑中汉书文帝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及冯倢伃当熊处郡国志曰虎圈在通化门东二十五里】 昆池观朗池观博望观樛木观便门观众鹿观走马观则阳观阴德观 【并见上】 燕升观象观白鹿观三爵观椒唐观元华观郎池观益乐观华元观明光观 【以上皆在上林苑中见三辅黄图】 西陂池 【三辅黄图曰长安有西陂池东陂池郎池皆在上林中】 东陂池郎池 【并见上】 蒲萄宫 【汉书曰元寿二年单于来朝舍之上林苑蒲萄宫括地志曰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北宫十道志曰在上林西】 犬台宫 【江充召见犬台宫晋灼曰黄图上林有犬台宫外有走狗观师古曰今本书犬台有作大台字误也汉无大台宫】 走狗观 【见上】 蚕室 【灭宣怒其吏成信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将吏卒阑入上林中蚕室门】 龙台 【上林赋曰登龙台在丰水西北近渭今鄠县地】 牟首池 【霍光传牟首池名在上林苑中沅按即牛首池所谓濯鹢牛首者即是也此似误】 磃氏馆 【武帝求神君舍之上林中如淳曰磃音蹄郑氏曰音斯师古曰郑音是其字从石从虒】 初池糜池蒯池 【沅按汉武故事蒯池生蒯草可以织席即此】 积草池 【西京杂记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曰烽火树夜有光景常焕然】 踰池菌鹤池当路池犬台池 【以上见三辅黄图及括地志沅按雍录又有清台武帝造太初历之所也此未及】
总叙殿阁 【以上不书所在故载于此】
作室门 【见成纪】 温调殿昆德殿长年殿麒麟殿朱鸟殿龙兴殿含章殿 【汉宫阁名有麒麟殿朱鸟殿】 函德殿 【汉书曰宣帝神爵元年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服虔曰金芝色像金也如淳曰函亦含也铜池承溜也晋灼曰以铜作池也师古曰函德殿名也沅按函德在建章宫见三辅黄图】 东明阁 【晋宫阁名长安有东明阁西华阁紫闼阁】 西华阁紫闼阁 【并见上】 马伯骞楼 【汉宫阁名曰长安有马伯骞楼又有贞女楼】 贞女楼 【见上】 期亭楼 【见三辅黄图】 获??区殿 【下并见汉宫阁名】 清暑殿商门殿铜桂殿寻真殿 【汉武帝内传曰帝登寻真之台斋至七月七日夜天西南如白云起顷王母至】
总叙宫馆 【张平子西京赋曰郡国宫馆百四十五右极盩厔并卷丰鄠】
五柞宫 【汉书曰武帝后元二年幸盩厔作五柞宫张晏曰有五柞树因以名燕刺王旦传莋宫莋与柞同丙吉传曰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师古曰长杨五柞宫并在盩厔往来二宫之间西京杂记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覆荫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水经注曰南山耿谷北流与柳泉合东北经五柞西长杨五柞二宫去八十里中有青梧观】 青梧观 【一作桐西京杂记曰观前有二梧桐树有石麒麟二枚刊其??劦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左脚折折处赤如血父老谓有神皆会血属??助焉】 宜春宫 【汉书曰建初元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师古曰宜春宫也在长安东南说者乃以为在鄠非也在渭南杜县东南是宜春观耳在长安城西岂得言东游也郭璞曰在渭南杜县东又上林赋注师古曰宜春宫在杜县东即今曲池是其处也】 宣曲宫 【张揖曰在昆明池西】 鼎湖宫 【晋灼曰鼎湖宫黄图以为在蓝田】 天梁宫龙台观 【张揖曰在丰水西北近渭】 细柳观 【郭璞曰在昆明池南】 飞廉观 【观一作馆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应邵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明帝永平五年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外名平乐馆董卓悉椎毁以为钱晋灼曰身似鹿头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沅按三辅黄图以为在上林苑】 桂观 【郊祀志长安作飞廉观桂馆】 萯阳宫 【汉书曰萯阳宫秦文王起武帝微行长杨五柞倍阳宫师古曰倍阳即萯阳其音同耳宫名在鄠县宣帝甘露二年幸萯阳宫应邵曰宫在鄠秦文王所起伏俨曰在扶风李斐曰萯音倍师古曰应说李音是】 属玉观 【服虔曰以玉饰因名焉在右扶风李奇曰属玉鸾鷟鸟其上有此鸟因以为名晋灼曰属玉水鸟似鵁鶄以名观也师古曰晋说是也属音之欲反】 池阳宫 【宣帝甘露二年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母谒蛮夷君长王侯数万咸迎于渭下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如淳曰阪名也在曲阳南上原之阪有长平观去长安五十里师古曰泾水之南原即今所谓睦城阪】 长平观 【见上观或作馆元后登长平馆临泾水而览焉】 白鹤馆 【元帝初元三年茂陵白鹤馆灾】 黄山宫 【右扶风槐里县有黄山宫孝惠二年起东方朔曰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谓之游城非也】 兰池观 【三辅黄图曰兰池观在城外又杨仆传注兰池宫在渭城李善注文选咸阳县东南三十里周氏陂陂南一里有汉兰池宫】 霸成观 【见枳道事中】 宜春观 【在鄠县】 长门宫 【顾城庙无宿宫窦太主献长门园如淳曰园在长门长门在长安城东南园可以为宿馆处所故献之上大喜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今按汉时长安无名长门者】 云林馆 【宣帝霍皇后废处昭台宫徙云林馆】 云阳宫 【冯昭仪废为庶人徙云阳宫】 集灵观 【三辅黄图曰武帝起集灵观】 临僊观 【汉宫殿名曰长安有临僊观渭桥观九华观豫章观鸿雀观昆明观走马观华光观天梯观瑶台观流渠观相思观宜春观华池观射熊观当市观白渠观三雀观温德观】 渭桥观九华观豫章观鸿雀观昆明观华光观天梯观瑶台观流渠观相思观华池观射熊观当市观白渠观三雀观温德观 【并见上】 霸昌观 【王莽传王寻发长安宿霸昌厩师古曰霸昌观之厩也三辅黄图曰在城外】 龙渊宫 【汉书曰元光三年捄决河起龙渊宫服虔曰宫在长安西作铜飞龙故以冠名也如淳曰三辅黄图云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处沟洫志捄河决乃起龙渊宫于其傍孟康曰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剑特坚利古龙渊之剑取于此水师古曰此言救决河起龙渊宫即宫不在长安之西矣又汉章帝赐尚书韩棱龙渊剑孟说是也汉宫阙名在长安】 鼓簧宫首山宫交门宫万岁宫夜光宫扶荔宫 【自鼓簧而下并见汉宫阙名在长安】 步寿宫 【汉书宣帝神爵二年凤皇集祋祤城于所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寿宫在今华原县境沅按此与秦步寿宫异秦宫在今渭南境此在今耀州东北】 高灵馆 【汉武故事曰上自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羣臣亦梦想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高灵馆】 曲台 【汉书成帝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如淳曰诸卫士更尽得代去故天子自临而飨之】 昭灵馆 【霍光茔起二山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服虔曰昭灵承恩皆馆名】 承恩馆 【见上】 平阳宫 【郊祀志雍大雨壤平阳宫垣沅按史记秦武公居平阳封宫即此地】 棫阳宫 【苏武传从至雍棫阳宫】 僊人观安台观沦沮观鸟鱼观董贤观仓龙观 【以上见三辅黄图】 望仙宫 【庙记望仙宫汉武置或云观黄图鄠县有望仙观】
太子宫
思贤苑 【西京杂记曰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 博望苑 【汉书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又曰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又曰成帝建始二年罢太子博望苑文颖曰武帝为卫太子作此苑令受宾客水经注曰昆明池故渠之北有博望苑】 甲观 【元帝在太子宫生成帝甲观画堂应邵曰甲观在太子宫甲地主用乳生也画堂画九子母如淳曰甲观观名画堂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有甲观师古曰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元后传言见于丙殿此其例也而应氏以为在宫之甲地谬矣画堂但画饰耳岂必九子母乎霍光止画堂中是则宫殿中通有彩画之堂室】 丙殿 【元后初入太子宫见丙殿】
池苑
水衡禁囿宜春下苑 【孟康曰宫名也在杜县东晋灼曰史记云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师古曰宜春下苑即今京城东南隅曲江是又贡禹传省宜春下苑以与贫民】 少府佽飞外池 【如淳曰汉仪法佽飞具矰缴以射凫雁给祭祀是故有池】 严籞池田 【晋灼曰严籞射苑也许慎曰池田苑中田也】 乐游苑 【宣帝神爵二年起乐游苑师古曰三辅黄图云在杜陵西北又关中记曰宣帝立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按其处则今之所呼乐游庙是也其余基尚可识焉葢本为苑后因立庙西京杂记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肃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蓹宿苑 【元后夏游蓹宿鄠杜之间师古曰蓹宿苑在长安城南今之御宿川是也三秦记曰御宿出粟十五枚一升大梨如五升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此园梨也括地志曰臣泰按其粟味甘而小不如三秦记所说含消梨人间往往有之其大不至五升亦不出此川矣】 御羞苑 【汉书曰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御羞禁圃令丞如淳曰御羞地名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扬雄谓之御宿三辅黄图御羞宜春皆苑名也师古曰御宿即今长安城南御宿川也不在蓝田羞宿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耳羞者珍羞所出宿者止宿之义】 百子池 【西京杂记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说宫中常以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滇乐毕以五色缕相羁为连爱】 王渠 【哀帝为董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地使者护作苏林曰王渠宫渠也犹今御沟晋灼曰渠名在城东覆盎门外师古曰晋说是】 师子圈 【三辅故事曰师子圈在建章宫西南】 彘圈 【汉宫殿疏有彘圈有师子圈武帝造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长二十步西去长安十五里】
长安志卷苐五
宫室三
汉下 后汉 【献帝】 晋 【司马氏】 前后秦 【前秦苻氏后秦姚兴】 西魏 【元氏】 后周 【宇文氏】
汉下
宫庙章
太上皇庙 【三辅黄图曰太上皇庙在长安城中香室街酒池之北】 高庙 【汉书注晋灼曰三辅黄图高庙在长安城中西安门内东太常街南有钟十枚可受十石撞之声闻百里三辅故事曰高庙钟重十二万斤光武至长安见宫阙尽废宗庙为墟乃徙都洛阳合聚十庙于高庙作一庙分十二室太常卿一人别治长安专掌高庙事】 原庙汉书曰惠帝为东朝长乐宫作复道于武库南叔孙通谏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也子孙柰何乘宗庙道上行哉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汉书高祖庙庙已在长安城中惠帝又于渭北作庙谓之原庙沅按原庙惠帝四年立也颜师古曰原重也言已有正庙更重立之其义为是】 孝惠庙 【关中记曰惠帝庙在高庙之西】 顾成庙汉书曰文帝四年作顾成庙 【服虔曰庙在长安城中乃文帝庙也应劭曰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日成之意也故名曰顾成崔豹古今注曰汉顾成庙有二玉鼎二真金炉十道志曰在万年县北苑内沅按汉书文帝纪注引服虔说作在长安城南方舆记曰在金坞北大道南】 德阳宫汉书曰德阳宫乃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言庙故为宫 【西京故事曰鸿嘉二年八月乙卯孝景庙北阙灾沅按庙中四年三月起】 孝武庙 【帝王世纪曰孝武庙名龙渊庙在茂陵东沅按庙元光三年正月起】 孝昭庙 【二庙内武昭子孙分葬其中沅按孝昭庙号徘徊】 千人聚汉书曰武帝卫皇后埋长安城南桐柏园宣帝即位置园邑三百家 【师古曰桐柏亭名在长安城南杜门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葬于边故号千人聚其地在今长安城内金城坊西北隅】 戾后园汉书曰戾太子妃史良娣也太子遇害良娣亦死宣帝即位思悼不已尊太子为悼皇考妃号戾后改葬长安白亭东故号曰戾后园皇考庙汉书曰宣帝元康元年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 【师古曰奉明园即皇孝史皇孙之葬所也】 乐游庙 【关中记曰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名口乐游庙因葬为名沅按庙神爵三年春起】 孝元庙汉书曰王莽坏孝元庙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留孝元庙故殿为文安籑食堂 【籑音馔沅按元帝庙号长寿】 孝成庙 【帝王世纪曰成帝庙名阳池沅按阳池旧本皆作池阳今用玉海改正】 渭阳五帝庙汉书曰文帝十五年夏四月始幸雍畤郊见五帝齐人新垣平以望气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于是诏作渭阳五帝庙 【庙记曰五帝庙在长安东北】
郊丘章
圆丘 【括地志曰汉圆丘在长安治内四里居德坊东南隅汉书载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言武帝始立太乙祠于甘泉建始元年徙甘泉太乙祠河东后土祠于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复甘泉河东二祠绥和二年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又复甘泉汾阴人与孔光等议二祠复长安南北郊东至日于池上祀圆丘乃天地之祭也祭郊与祀圆丘一事两名耳水经注曰昆明故渠南有汉故圆丘崇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 北郊 【见上】 灵台明堂汉书曰武帝造在长安城南平帝元始四年王莽奏复修明堂辟雍 【水经注曰昆明池故渠东有明堂南辟雍】 辟雍汉书曰成帝时楗为郡水滨得磬十六枚刘向因曰宜复辟雍庠序三雍宫汉书曰武帝元光五年冬十月河闲王德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 【应邵曰三雍者辟雍灵台明堂也雍者和也言天地君臣民人皆和】 曲台 【如淳曰行射礼于曲台晋灼曰曲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大学故于此行射礼】 大学汉书曰王莽为宰衡复大学弟子书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其门东曰修仁之门南修礼之门西守义之门 【三辅旧事曰汉大学中有市有狱关中记曰汉大学明堂皆在长安城南安门之东社门之西】
朝省章
中朝汉书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出孟康注】 东朝 【如淳曰大后朝也】 禁省 【如淳曰本名禁中汉仪注曰孝元皇后父名避之故曰省】
宗府章
黄门汉书曰元帝初元二年诏罢黄门乘舆狗马 【师古曰黄门近署也故奉御之物在焉】 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长乐御府中御府都内平准帑藏尚方 【少府之属官也作御供器物】 丞相府 【西京杂记曰平津侯公孙宏自以布衣为丞相乃大开东合营客馆招延天下士人其外曰钦贤之馆以待大贤之士次曰翘材之馆以待大材之士又次曰接士之馆以待国士其有德有贤可佐理阴阳者处之钦贤馆其有材堪九列将军二千石者居翘材之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者居接士之馆而躬自菲薄所得禄俸以奉待三馆之土黄霸为相鹖雀飞集丞相府】 御史大夫府汉书曰哀帝时御史府舍百余区倒塌井水皆竭府内柏树百余株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数月不来父老异之鸿胪府 【王莽以鸿胪府为定安大后宫】 保宫 【少府属官有居室武帝更名曰保宫李陵降匈奴以母系保宫】 司隶府 【旧仪曰司隶府故治府即孝武帝庙也】 中尉府 【旧仪曰中尉府在尚冠里街东】 京兆府 【即废中尉府也】 左冯翊右扶风府 【并在长安城中】 长安厨 【三辅黄图曰北出中门有长安厨故曰厨城门】 凌室汉书曰永始元年正月癸丑大室凌室灾敖仓汉书曰惠帝六年六月长安西市修敖仓狗监 【掌太子之田犬】 都厩 【惠帝七年七月都厩灾】 未央厩 【旧仪曰天子六厩未央承华厩马皆万匹】 登华厩 【登一作承沅按明康海及 聚珍板本承皆作成】 金厩 【三辅黄图曰金厩以下共九厩在长安城内】 辂轸厩大厩果马厩軶梁厩骑马厩大宛厩胡河厩騊駼厩霸昌厩 【郡国志曰霸昌厩在长安西三十里又曰三十五里沅按旧仪六厩只有未央承华騊駼路轸骑马大厩余俱见黄图】 蛮夷邸 【元帝建昭三年斩单于郅支首诣京师悬于蛮夷邸师古曰若今鸿胪客馆又陈汤传斩郅支王首悬于藁街蛮夷邸三辅黄图曰蛮夷邸在长安城内槀街】 若卢狱 【属少府黄门北寺】 掖庭秘狱 【汉旧仪曰掖庭诏狱以宦者为之理妇人】 二十四狱 【三辅黄图曰长安城中有狱二十四所】
京城章
汉长安城 【在今府之西北是也】 本秦离宫也汉书曰高帝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都之惠帝元年正月城长安 【水经注曰长安有秦离宫原无城垣故惠帝城之也】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郑氏曰城一面故只一月而罢】 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长役不止】 五年正月复发长安一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九月复作城成赐民爵户一级 【帝王世纪曰汉初置长安城嫌其狭小至惠帝增广筑之汉旧仪曰长安城十三里经纬各长十五里一十二门城中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三辅旧事曰长安城似北斗周地图记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周回六十五里八街九陌九市绩汉书郡国志曰长安城方三十里经纬各长五十里十二城门内九百七十三顷城中皆属长安今三秦记曰长安城中地土皆黑壤今城赤何也且坚如石如金父老所传曰凿龙首山中土以为城及诸台合亦然沅按 聚珍板所刻汉旧仪作长安城方六十里此云十三里者误又郡国志注亦作六十三里此云三十里者亦误】 十二城门门各有侯 【萧望之为小苑东门侯】 东出北头三门苐一门名曰宣平门外郭门曰东都门苐二门名曰清明门外郭门曰东平门 【又曰东城门沅案玉海引汉宫殿疏作城东门】 苐三门名曰霸城门外郭门曰青门亦曰青城门门外出好瓜昔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亡弃杜于青门外种瓜南出东头三门苐一门名曰覆盎门又曰杜门又曰端门与洛门相对去一十三里二百一十步门外有鲁班所造桥北对长乐宫故曰端门苐二门名曰安门又曰鼎路门苐三门名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平门 【沅按平门即便门也古者平便字同】 西出南头三门苐一门名曰章门又曰章城门苐二门名曰直城门又曰龙楼门苐三门名曰西城门又曰雍门北出西头三门苐一门名曰武朔门又曰横门苐二门名曰厨城门苐三门名曰洛城门又曰高门
街陌里第章
八街九陌华阳街香室街 【在司天台北】 章台街 【今长安建章台下街】 夕阴街 【在右扶风南】 尚冠街 【在夕阴街之后】 大常街藁街 【师古曰藁街有蛮夷邸郅支王首悬于藁街】 前街汉书长安有炽盛街九巿 【长安有九巿内六巿在道东三巿在道西】 四巿 【武帝戾太子起兵驱四巿人凡数万众至西阙下】 柳巿 【长安中豪侠万家在城西柳巿师古曰细柳仓有柳巿】 东巿汉书晁错腰斩东巿西巿 【惠帝六年六月起长安西巿】 直巿 【在渭桥北秦文公造直巿平准物价故曰直巿】 交门巿 【在渭桥之北】 孝里巿 【在雍门之东】 交道亭巿 【在便桥东】 尚冠里修成里黄棘里宣明里建阳里北燠里南平里戚里 【高祖娶石奋姊为美人移家于长安城中号之曰戚里帝王之姻戚也】 函里大昌里秦帝亭代邸楚王邸萧何第汉书曰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王莽为安汉公以故萧何宅为安汉公第北第惠帝赐夏侯婴居曰今近我以尊异之 【以其第近北门故曰北第】 霍光甲第 【甲者一也第一区宅】 王根第王商第董贤第 【师古曰时长安三第贤第为最】
后汉晋秦魏周宫室章
后汉献帝宫在长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帝王世纪曰献帝闻关东兵起董卓迁帝都长安见未央等宫遭赤眉之乱宫室废弛故居京兆府舍
晋太极殿周地图记曰太极殿晋愍帝之宫在长安南门后姚兴重建
前秦 【苻氏】 后秦 【姚氏】 太极前殿晋书曰苻健皇始元年称天王大单于都长安缮宗庙即位于太极前殿至子厉王苻生享羣臣于太极前殿至苻坚建元十七年春正月悬珠帘于太极前殿以朝羣臣来宾馆前秦苻健永和十年西虏乞没浑邪遣子入侍置来宾馆于平朔门以怀远人东华门平朔门灵台杜门朝门文武苑 【以上自东华至文武苑皆后秦兴父子所署晋将王镇恶伐秦入自平朔门】 东宫 【晋温桓伐秦将兵入关健太子苻苌与温战死立其子生为太子健寝疾其兄子菁勒兵入东宫欲杀生而自立时生侍疾在健所菁以健死攻东掖门健升端门陈兵拒之使生执菁杀之于东宫下】 东掖门端门云龙门 【以上并秦苻氏所置清河王苻法率壮士入云龙门废苻生而立苻坚】 东堂 【姚兴讲论道理之所】 西厩 【苻坚斩樊世猛于西厩】 明堂 【坚起祀苻健以配上帝于明堂】 露堂 【坚将为赦与王猛苻融密议于露堂】 东阙 【苻坚僣位五年凤皇集于东阙】 太学 【苻坚亲临太学考试诸生问难五经至后秦姚苌立太学以礼贤士】 辟雍 【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 明光殿晋书曰有人入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 【明光殿者秦苻坚之殿也】 听讼观 【苻坚所置在未央宫南】 西堂 【车师前部鄯善王林密驮朝于秦坚赐以朝服引见于西堂】 东苑 【坚游东苑命沙门道安同辇】 徽音堂 【在恶犬城之外苻氏造也】 社稷 【秦姚苌立于长安姚兴祭告社稷】 永安宫 【姚苌宫也】 律学 【姚兴所立】 咨议堂 【姚兴常临此堂决疑狱无冤滞】 西宫 【姚兴立姚晃子姚元子监国政入西宫】 逍遥园 【姚兴常于逍遥园引诸沙门听番僧鸠摩罗什演讲佛经起逍遥宫殿庭左右有楼合高百尺相去四十丈以麻绳大一围两头各絟楼上会日令二人各从楼内出从绳上行过以为佛神相遇】 澄元堂 【在逍遥园中鸠摩罗什演经所】 黄龙门 【兴之宫门也】 永贵里有波若台 【姚兴集沙门五千余人有六道者五十人起造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居中作须弥山四面有崇岩峻璧珍禽异兽林草精奇仙人佛像俱有人所未闻皆以为希奇】 南台武库朝堂 【皆秦姚兴所置】
西魏孝武帝以雍州公廨为宫北史魏孝武帝永熙三年高欢入洛宇文泰迎帝入长安 【以雍州公廨为宫居之】 逍遥园 【帝宴侍臣曰此处彷佛逍遥园也】 清晖室 【魏文帝大统四年祀天于清晖室】 阳武门 【文王大统五年十月于阳武门外悬鼓置纸笔以求直言得失】 凭云观 【大统七年十二月帝御凭云观引见诸王叙宗人之礼】 圆丘 【大统十一年冬筑圆丘于城南】 干安殿逍遥观 【帝尝登此观望逍遥园见嵯峨山慨然诏左右曰望见此山令人有脱尘之意】
后周露门圆丘方丘大社太庙干安殿北史孝闵帝宇文氏元年春正月即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祀圆丘大社太庙也干安殿班赏有差昆明池观鱼 【博士姜项谏而止】 右寝 【闵帝听讼之所也】 延寿殿 【明帝元年九月朝羣臣于延寿殿】 正武殿 【周明帝武帝并听讼于正武殿】 紫极殿重阳合芳林园麟趾殿 【并明帝所有殿合也】 大武殿大学津门露寝 【皆武帝所置与大学三老问道作赋之所】 道会苑 【武帝讲武临射之所】 露门学 【武帝大和七年于露门学置生员七十二人宣帝大象二年二月于露门学亲行释奠之礼】 大德殿元都观崇信殿云阳宫肃章门会义殿舍仁殿云和殿思齐殿青城门大极殿 【以上皆武帝所置】 天台正阳宫青门露寝天兴宫 【皆宣帝所置自号天元】 孔子庙 【大象二年置以祭享】 应门 【大象二年三月宣帝幸同州出自应门至赤岸泽数十里旛旗蔽日鼓乐俱作】 咸阳宫 【宣帝大象二年四月幸中山雨作于咸阳宫避雨御宿】 天德殿通道观军器监崇义宫连珠殿云和楼 【皆后周宫室也】
长安志卷苐六
宫室四
唐上
创都章
京城即隋文帝开皇二年自故都徙其地在汉故城之东南属杜县周之京兆郡万年县界南侵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灞浐西枕龙首原命左仆射高颎总领其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创制规模将作大匠刘龙工部尚书巨鹿郡公贺楼子干大府少卿尚龙义并充使营建
宫城章
宫城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一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崇三丈五尺南即皇城北抵苑东即东宫西有掖庭宫
西内章
西内 【南面有六门】 正殿南承天门 【隋开皇二年作初名曰广阳门仁寿元年改曰昭阳门唐武德元年改曰顺天门神龙元年改为承天门外有朝堂东有肺石西有登闻鼓龙朔后天子常居大明宫乃谓此宫曰西内神龙元年又改曰太极宫】 门东曰长乐门次东曰广运门 【内有左藏库次北有旧右藏库后有中书省西北有武库北入安仁门又北肃章门门内入宫中】 次东曰重福门 【即东宫之正门门东西有左右永福门】 次东曰永春门承天门之西曰永安门 【北入安仁门】 若元正冬至陈乐设宴会赦宥罪除旧布新当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则御承天门以听政焉东面一门凤皇门 【隋曰建春门后改通训门明皇时凤皇飞集通训门诏改曰凤皇门】 西面二门南曰通明门北曰嘉猷门北面三门正北曰定武门次东曰安礼门东宫北门曰元德门当承天门内北曰太极门 【隋曰大兴门后改曰干福门贞观八年改为太极门殿东隅有鼓楼西隅有钟楼贞观四年置】 其内正殿曰太极殿 【隋曰大兴殿武德元年改有东上合西上合门】 朔望视朝则登此殿东廊有左延明门西廊有右延明门太极门外承天门之内曰嘉德门东廊有归仁门西廊有纳义门嘉德门东有恭礼门西有安仁门门下省左右延明门东南中书省左右延明门西南舍人院宏文馆在门下省东武德四年置聚天下书籍贞观六年选朝官有才学者以充学士九年改为昭文馆元宗开元七年复旧史馆在门下省北贞观三年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又置史馆以编国史寻废秘书内省太极殿北曰朱明门左曰干化门右曰肃章门肃章门西曰晖政门干化门东曰武德门其内曰两仪殿在太极殿后 【隋曰中华殿至贞观五年改】 常日听政视事则临此殿其西万春殿新殿千秋殿公主院左有献春门右有宜秋门百福门门内曰百福殿宣宗改雍和殿内又有亲亲楼 【诸王会宴之所也】 承庆门内曰立政殿立政门东内曰大吉门 【沅案应云承庆门内曰承庆殿立政门内曰立政殿东曰大吉门此疑互误】 门内大吉殿甘露门内曰甘露殿在两仪殿之北殿门外有东西永巷东出横门又东有曰华门西出横门又西有月华门院北有东西千步廊西有掖庭 【明皇自蜀还常居西内甘露殿】 左有神龙门内曰神龙殿在武德殿后右曰安仁门内有安仁殿在甘露殿西干化门内佛光寺在神龙殿西归真观在安仁殿后观后有丝彩院院西有淑景殿殿西有苐三落次西苐四落又次西苐五落延嘉殿在甘露殿近北殿南有金水河往北流入苑殿西有咸池殿延嘉北有承香殿殿东即元武门北入苑殿西有昭庆殿殿西有凝香合合西有鹤羽殿延嘉西北有景福台台西有望云亭延嘉东有紫云合合西有南北千步廊舍南至尚食院西北尽宫城合南有山水池次南即尚食内院紫云合之西有凝阴殿 【异闻集曰天宝七载旱明皇于此令叶靖天师祀镜龙遂得甘雨】 殿南有凌烟合贞观十八年太宗图画功臣之像二十四人于合上帝自为赞词褚遂良题额又有功臣合在凌烟之西东有司宝库凝阴殿之北有球场亭子 【一作鞠场亭子】 宏文殿观云殿北海池南海池东海池西海池永安门西有掖庭南隅有内侍省又有兴仁宣猷崇道惠训昭德正礼宣光通福光昭华光晖仪寿安绥福等门
别见章
嘉寿殿紫微殿贞观末阿史那社尒平?兹献俘于此殿 【沅案唐书贺鲁传贺鲁内属会讨?兹请先驰为向导诏宴嘉寿殿玉海云贞观二十二年帝游幸敕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 翰林院 【在明福门内】 金波门贞观二十二年敕皇太子听政于金波门长乐殿
大安宫章
大安宫 【太宗初居承干殿武德五年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宏义宫八年帝临幸谓群臣曰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徙居之改名曰太安宫沅案故于宫中立山林胜景句义不审考会要云武德五年营宏义宫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功建宏义宫以居之至九年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贞观三年乃徙居之是此实用会要之文也疑有脱误】 此宫在城之西垂拱前殿戢武殿文殿翠华殿祭酒台
掖庭宫章
掖庭宫宫城东西四里南即皇城北抵苑掖庭西门贞观二年敕左丞戴冑于掖庭西门简宫人出之按掖庭宫葢高祖所起宫人教艺之所也
东宫章
东宫正殿曰明德殿本名嘉德殿东廊左嘉善门西廊右嘉善门 【疑此殿即显德殿太宗即位之殿后避中宗名改也沅案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即位于显德殿会要正作明德殿】 南有嘉德门门外东廊有左永福门西廊有右永福门正南有宣明门当宫坐者南面有重明门嘉德东有奉化门北有宜春宫门外道东有典膳厨道西有命妇院宜春北院宫门外有左春坊坊南有崇文馆嘉德西有西奉化门北有宜秋宫门外有右春坊坊内崇教殿丽正殿 【开元改为集仙殿十三年又改集贤殿】 光大殿承恩殿崇文殿崇仁殿八风殿射殿又有亭子山池佛堂等院左右长林门 【本名宏礼嘉福高祖武德九年改重光宣明门】
禁苑内苑章
禁苑在宫城之北 【隋曰大兴苑开皇元年置】 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 【沅案玉海引作二十里】 东接灞水西接长安故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西即大仓北距中渭桥与长安故城相接东西十二里南北十三里亦隶苑中苑中四面皆有监南面长乐监北面旧宅监东监西监分掌宫中植种及修葺园苑等事又置苑总监领之皆隶司农寺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南面三门中曰景曜门东曰芳林门西曰光化门东面二门南曰光泰门北曰昭远门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元武门北面三门中曰启运门 【一曰苑北】 东曰饮马门西曰永泰门启运门之南有内苑北曰重元门东曰东云龙门西曰西云龙门苑内有南望春亭北望春亭坡头亭柳园亭月坡球场亭子有青城龙鳞栖云凝碧上阳五桥广运潭九曲宫去宫城十二里在左右神策军后宫中有殿舍山池贞元十二年诏浚鱼藻池深一丈至穆宗又发神策六军二千人浚之蚕坛亭 【在苑之东皇后祀先蚕之亭】 正兴亭元沼宫神皋亭七架亭青门亭去宫城十三里在长安故城之东 【邵平种瓜之所】 桃园亭去宫城四里临渭亭咸宜宫未央宫二所皆汉之旧宫也去宫城二十一里唐置都邑之后因其旧址复增修之宫侧有未央池汉武库及樗里子墓武宗会昌元年因游畋至未央宫见其遗址诏葺之尚有殿舍二百四十九闲作正殿曰通光殿东曰诏芳亭西曰凝思亭立端门命翰林学士裴素撰记永泰门去宫城二十三里西北角亭南昌国亭北昌国亭流杯亭在未央宫北汉之旧址明水园 【以上九所并在汉故内隶旧宅监所领也】 内苑自元武门外北至重元门一里东西与宫城齐观德殿在元武门外永安殿东西外垣门目营门月营门其北重元门 【旧内苑北门也】 鱼粮门 【旧重元门】 东内苑南北二里与大明宫城齐东西尽一坊之地南即延政门北即银台门东即太和门龙下殿龙首池凝晖殿 【一作承晖宪宗置也】 灵符应圣院在龙首池东会昌元年造内园小儿坊傍有看乐殿内教坊 【元和十四年复置仗内教坊】 东下马桥东头御马坊文宗诏置东头御马坊球场还龙武军直殿及亭子殿
别见章
昆明池汉武帝置以习水军欲征昆明国故就此名至秦姚兴时竭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命京兆尹韩皋充使浚之追寻汉制引交河沣水合流入池又有蓬莱池凝碧池 【一作临碧】 敬宗时幸凝碧池令军士取鱼长大者送新浚池梨园在通化门外正北禁苑南有文宗会昌殿含光殿昭德宫樱桃园东西葡萄园光启宫云韶院
东内大明宫章
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南北五里东西三里贞观八年置为永安宫明年改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财以助役龙朔三年大加兴造号曰蓬莱宫咸亨元年改曰含元宫寻复大明宫 【初高宗命司农少卿梁孝仁制造此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天晴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在槛内葢其高爽也】 南面五门正南曰丹凤门至德三载改为明凤门寻复旧名 【本当京城翊善坊北门置宫后分翊善永昌各为二坊当北门街广一百二十步南北尽二坊之地南抵永兴坊北门之东】 丹凤东曰望仙门 【南当皇城东苐二街贞元中修有楼十间】 次东曰延政门 【抵长乐坊之北】 丹凤西曰建福门 【南抵光宅门外坊之北望仙建福二门各有下马桥跨东西龙首渠】 门外有百官待漏院次西曰兴安门东面一门曰太和门西面一门曰日营门北面一门曰元武门 【德宗造门楼外设两廊持兵宿卫谓之北衙】 丹凤门内当中正殿曰含元殿武太后改曰大明殿即龙首山之东麓也阶基高平地四十余尺南去丹凤门四十余步中无间隔左右宽平东西广五百步龙朔二年造蓬莱宫含元殿又造宣政紫宸蓬莱三殿 【此本苑内观德殿为三九临射之所改拆为含元殿也】 殿东南有翔鸾合西南有栖凤合与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夹道东有通干门西有观象门合下即朝堂肺石登闻鼓 【一如承天之制】 又有金吾左右仗院殿后有宣政门门外东廊有齐德门西廊有兴礼门 【一作齐礼兴德门】 宣政门内有宣政殿殿东有东上合门殿西有西上合门殿前东廊曰日华门 【沅案唐书温造传太和二年宫中昭德寺火火在宣政殿东隔垣火势将及宰臣两省京兆尹中付枢密环列于日华门外即此也】 东有门下省省东宏文馆次东史馆馆东南北街南直含耀门门南曰昭训门北曰崇明门殿前西廊曰月华门西有中书省省北曰殿中内省西有命妇院北有亲王待制院省西南北街南出昭庆门南当光范门昭庆门北曰光顺门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后有蓬莱殿次东有含象殿后有延英门内有延英殿肃宗时梁上生玉芝一茎三华至僖宗干符中改为灵芝殿自蜀还复旧名殿相对思政殿待制院蓬莱后有含凉殿殿后有太液池池内有太液亭子穆宗时命侍讲韦处厚等入此亭讲毛诗尚书文宗又命纂集尚书中君臣事迹令工匠刊于太液亭以备观览清晖合绫绮殿 【在蓬莱殿之西】 殿北珠镜殿环周殿在蓬莱西承欢殿在环周南金銮殿在环周西北长安殿 【一名长乐】 在金銮西南又有金銮御院宣化门武德西门浴堂门内有浴堂殿又有浴堂院长安殿北有仙居殿殿西北有麟德殿此殿三面南有合东西皆有楼殿北相连各有障日合 【凡内晏多在于此殿】 东亭会庆亭东面左银台门西面右银台门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结邻殿翰林门北曰九仙门大福殿拾翠殿三清殿含冰殿承香殿在含冰殿东南北有长合紫兰殿在承香殿东北元武殿在紫兰东北明义殿在紫宸殿西大角观在珠镜殿东北元武门左曰银汉门右曰凌霄门宫垣之外两边掖门门内有凝霜殿碧羽殿紫箫殿郁仪合承云合修文合
别见章
长生殿教坊唐纪曰元宗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帝自为法曲俗乐以教宫人号皇帝梨园弟子光政门景运门命妇朝堂文成殿白华殿 【叛臣朱泚逆乱于此殿僭号】 元莫观含宁殿玉清殿竹楼柿林院中和殿会元殿临碧殿元和殿宣光殿宣明殿临光殿大明殿 【武宗政要曰帝传位于大明殿】 兴泰殿德政殿嘉庆殿凝化殿会昌殿永安殿穆宗置也 【与后妃公主宴乐所】 元化门晨晖门宝庆殿百尺楼昭德门清思殿寿昌殿 【长庆元年柱生玉芝一茎长六尺是年穆宗降诞于此宫中】 宣和殿升阳殿延嘉门景风门清思院 【敬宗作工用铜鉴三千片金薄十万饼谏官薛庭老切谏不听】 东殿仙韶院文宗开成三年造内山亭院 【取浙西隐士周息元于内山亭院安置】 放鸭池野狐落 【太和二年十一月甲辰禁中火灾从昭德寺起延烧宣政殿东午门益炽宫垣半为灰烬寺之南禁中呼为野狐落宫人居此者为火所逐攀援墙垣以出出不及者焚死数百人又延烧门下省至暮稍息凡数日方灭】 昭德寺太和殿宣徽殿咸泰殿 【文宗开成三年正月望夜燃灯于咸泰殿中三宫太后诸王公主供集此晏行家人礼】 文思殿崇元馆天宝中明皇命周尹愔为崇元馆学士值禄山兵乱馆宇浸废至武宗特诏营创置吏铸印以刘元静为崇元馆学士号广成先生入居灵符殿望仙台武宗时命神策军士修望仙楼及廊舍五百余间大中八年复命葺之补阙陈嘏上疏谏而止改为文思院含春亭叡武楼干符门五王内院宣宗时夔王以下五王居大明宫内院侍读五日一入干符门讲读延资库咸宁殿灵台殿永安宫孝明郑太后所居左齐藏天诸库 【一作僖】 章信门安喜门昭德殿 【龙纪元年殿东隅获金龙一】 云韶殿 【此殿尝考试举人】 同文殿昭敬殿唐一十八帝御容所在也昭宗光化三年有秃鹙鸟鸣于此殿 【葢唐祚将终之兆也】 乞巧楼光化三年造二楼构飞桥以通来往思元门应干门问安宫昭宗传位于太子居东内为问安宫紫延院保宁殿昭宗宴李继昭等将于保宁殿亲制成功曲以褒之仍命伶官作樊哙排君难杂戏以乐之寿春殿保安殿延喜楼长乐楼
左右三军飞龙院章
太和门外之北从西苐一曰左羽林军苐二曰左龙武军苐三曰左神策军以上左三军九仙门外之北从东苐一曰右羽林军苐二曰右龙武军苐三曰右神策军以上右三军元武门外西曰飞龙院又曰飞龙厩内有骥德殿太和八年灾
长安志卷苐七
唐皇城
皇城 【俗号子城】 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 【沅按新唐书志皇城长一千九百一十五步广一千二百步】 南面三门正南曰朱雀门 【北当宫城之承天门南当外郭之明德门】 东曰安上门 【至德三载改为光天门寻复旧】 西曰含光门东面二门南曰景风门北曰延喜门 【直东当外郭之通化门贞元四年修延喜门复属于承天门回鹘使及回鹘公主至德宗御延喜门观之宣宗御延喜门见河陇老幼数千人赐以冠带】 西面二门南曰顺义门北曰安福门 【西当外郭之开远门朝野佥载曰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日十六十七夜于京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望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至万钱装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武元衡赴西川节度宪宗御安福门慰遣之懿宗御北门迎凤翔佛骨昭宗天福元年御安福楼按贞元四年筑武德东门垣属于是武库从西废焉武德东门当在西内】 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其闲并列台省寺卫 【自两汉以后至于晋齐梁陈并有人家在宫阙之间隋文帝以为不便于民于是皇城之内唯列府寺不使杂人居止公私有便风俗齐肃实隋文新意也】 宫城南门外有东西大街 【南北三百步东出皇城之延喜门西出皇城之安福门】 承天门外横街之南有南北大街曰承天门街 【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
承天门街之东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门下外省次东殿中省次东左千牛卫次东左卫 【隋左监门卫左翊卫二府之地武德初并为此卫门额本睿宗所题开元初进入内】 街东安上门街街东苐一东宫内作坊次东右春坊次东右清道率府次东右监门率府府北右内率府府东东宫朝堂有北街街东苐一右监门率府府北左内率府次东左清道率府次东家令寺次东左春坊 【坊东有南北街街东即皇城东面延喜门之内】
承天门街之东苐三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左监门卫 【武德中分取左武卫地自北卫移于此】 次东左武卫 【次东贞观中有左金吾内府后废】 次东左骁卫卫东安上门街街东苐一东宫仆寺次东率更寺次东右司御卫次东右卫率府府东有南北街 【北当东宫朝堂】 街东苐一左卫率府次东左司御卫次东詹事府 【府东有南北街街东即皇城之东面】
承天门街之东面苐四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尚书省 【省门额本睿宗书开元初进入内后右庶子魏华所题省内当中有都堂本尚书令厅事都堂之东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都堂之西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统之旧户部在礼部后武太后改从天地六官之名以户部为地官因移在前凡二十四司左右丞相总领其事考功员外郎厅事有薛稷画鹤宋之问为赞工部尚书厅事有薛稷画松石并为时所重右丞厅事有古冢俗误为樗里子墓按国史补曰郎官正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诠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覆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号此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刑户不博前行驾库因话录曰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桥相传目为拗项桥言待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而望南宫也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俗谓之音声树都堂呼为冰厅言其清且冷也沅按樗里子葬于武库在汉故城中】 省东安上门街街东苐一都水监次东光禄寺寺东有南北街 【北当东宫朝堂开元初开】 街东军器监 【本少府监甲弩坊后为军器使开元四年置监监东即皇城东面景风门之北沅按新唐书志云武德初有武器监七年废八年复置九年又废开元以前军器皆出在尚署三年置军器监十一年废为甲弩坊隶少府十六年复为监敏求叙次不甚明显】
承天门街之东苐五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左领军卫 【卫北有兵部选院】 次东左威卫 【卫北有刑部格式院】 次东吏部选院 【以在尚书省之南亦曰吏部南院选人看榜名之所也】 次东礼部南院 【四方贡举人都会所也】 院东安上门街横街抵此而绝
承天门街之东苐六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太仆寺 【寺西北隅乘黄暑别开北门署内贮掌指南车记里鼓及辇辂之属】 次东大府寺 【旧都水监之地】 寺东安上门街街东第一少府监次东左藏外库院 【隋大府寺置于此又分置坊院东有南北街街东即皇城东面景风门南也】
承天门街之东苐七横街之北
从西苐一太常寺寺东安上门街街东苐一大庙 【其地本隋大府寺玉作坊坊中有御井贞观中废玉作坊于此置太府寺赐坊以曝四方贡赋之物湿者先天中置庙废坊焉】 中宗庙元献皇后庙 【韦公肃礼合新仪曰干元元年立庙于太庙之西宝应二年迁神主于太庙贞元三年修葺奉安昭德皇后神主永贞元年祔于太庙】 次东太庙署 【署东署南并之有街即皇城东南隅也】
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苐二横街之北
从东苐一中书外省次西四方馆 【隋曰谒者台即诸方通表通事舍人受事之司】 次西右千牛卫次西右监门卫次西右卫卫西含光门街横街抵此而绝
承天门街之西苐三横街之北
从东苐一右武卫 【卫西贞观中有右金吾内府后废】 次西右骁卫次西含光门街街西将作监 【即皇城西南而安福门之南】
承天门街之西苐四横街之北
从东苐一司农寺寺西含光门街街西苐一尚书局 【本帐幕坊局内有山池】 次西尚辇局次西卫尉寺次西大理寺寺西有南北街 【街西即皇城西面顺义门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苐五横街之北
从东苐一右领军卫次西右威卫 【卫门本南向开元七年御史中丞李尚隐以此卫南门与御史台门相对不便遂白政事移门北向】 次西秘书省 【监院厅事前有陨星石隋自咸阳移置于此少监王劭作瑞石颂以赞美之监院东有书合重复以贮古今图籍】 省西含光门街横街抵此而绝
承天门街之西苐六横街之北
从东苐一宗正寺次西御史台 【御史台记曰御史台门北开葢取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台门北开矣按邺都故事曰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又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中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都御史台门南门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葢以权宜耶谭宾录曰北开者或云自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图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近故开北门元和四年御史台佛舍火罚直御史李膺一季俸料】 次西司天监 【本隶秘书省为太史局后别为浑仪监寻复旧名而不属秘书监内有灵台以侯云物崇七丈周八十步沅按太史局武德四年置改浑仪监光宅元年也复旧名长安二年也景龙二年又曰太史监不隶秘书省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省开元二年复为太史监十四年复为局天宝元年复为监不隶省干元元年曰司天台此叙次亦不甚明显】 监西含光门街街西苐一废石台 【本司农寺草坊之地载初中置台先天中废后为御史台推事院沅按推事属侍御史所谓四推者是也】 台北司农寺草坊 【坊门北开】 次西骅骝马坊 【坊门北开】 坊西有南北街 【街西即皇城西面顺义门之南】
承天门街之西苐七横街之北 【横街南即皇城南面朱雀门之西】
从东苐一鸿胪寺 【德宗建中元年以鸿胪寺左右威远营隶金吾】 次西鸿胪客馆 【如汉之藁街四夷慕化及朝献者所居焉】 馆西含光门街街西苐一大社 【南门额隋平陈所得即东晋王右军所题隋代重以粉墨模之】 次西郊社署 【署西署南并有街即皇城之西南隅】 宫城之西有掖庭宫掖庭西南安福门内大横街北有内侍省 【隋长秋监唐贞观三年改内侍省光宅元年为司宫台神龙元年复旧省内有紫兰亭沅按新唐书志长秋监武德四年曰内侍监龙翔二年为省垂拱元年曰司宫台与此异】
唐京城一
外郭城
外郭城 【隋曰大兴城文帝初封大兴公及即位以名城县门殿园池及寺焉唐曰长安城亦曰京师城】 东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里其崇一丈八尺 【隋开皇二年筑永徽四年率天下口税一钱更筑之】 南面三门正中曰明德门 【北当皇城朱雀门南出抵中南山八十里沅按中南诸本并作终明文渊阁本作中】 东曰启夏门 【门外西南二里有圆丘先农籍田二坛按长安图东南角有进芳门】 西曰安化门东面三门北曰通化门 【门东七里长乐坡上有长乐驿下临浐水至德三载改为达礼门寻复旧德宗幸通化门观章敬寺迎御书额裴度赴蔡州宪宗送度于此按李晟自东渭桥移壁光泰门以薄都城光泰门在通化门东北小城之东门也两京道里记曰通化门改达礼门识者曰三年之丧天下达礼非嘉名三年而元肃晏驾还复旧名也】 中曰春明门 【当门外有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墓】 南曰延兴门 【同昌公主葬懿宗与郭淑妃御延兴门哭送沅按主即淑妃所生】 西面三门北曰开远门中曰金光门 【西出趣昆明池】 南曰延平门北面一门曰光化门皇城之东五门 【并见上大明宫】 皇城之西二门当皇城西苐一街曰芳林门 【隋曰华林门北入苑元和十三年西市百姓于芳林门置无遮僧斋】 当皇城西苐二街曰光化门 【西北出趣长安故城沅按即汉故城】 郭中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其闲列置诸坊 【隋炀帝改坊为里每里置里司一人官从九品下至义宁初废】 有京兆府万年长安二县所治寺观邸苐编户错居焉 【城中一百八坊韦述记曰其中有折冲府四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天祠四隋大业初有寺一百二十谓之道场有道观十谓之元坛天宝后所增不在其数】 当皇城南面朱雀门有南北大街曰朱雀门街东西广百步 【南出郭外之明德门自朱雀门至明德门九里一百七十五步景龙中韦庶人置石台于此街在开化一坊之间雕刻彩楼上建颂台蛟龙蟠遶下有石马石狮子侍卫之像初韦氏矫称衣箱有五色云气使画工图像以示于朝及节愍太子遇害韦氏又上中宗圣威神武颂刊石以纪其事谓之颂台上官昭容之文也并勒公卿姓名于上谄词伪事有乖典实景云元年毁之】 万年长安二县以此街为界万年领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领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每坊皆开四门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隋三礼图见有其像每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葢以在宫城直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其?木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朱雀街东苐一坊东西三百五十步苐二坊东西四百五十步次东三坊东西各六百五十步朱雀街西准北皇城之南九坊南北各三百五十步皇城左右四坊从南苐一苐二坊南北各五百五十步苐三坊苐四坊南北各四百步两市各方六百步四面街各广百步】
万年县所领朱雀门街之东从北苐一兴道坊 【景龙三年以驸马都尉武攸暨父名改曰瑶林坊景云元年复旧】
次南兴道坊
西南隅至德女冠观 【隋开皇六年立】 太平公主宅 【没官后赐散骑常侍李令问居之】
次南开化坊
半已南大荐福寺 【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尚书左仆射萧瑀为西园后瑀子锐尚襄城公主诏别营主第主辞以姑妇异居有关礼则因固陈请乃取园地充主第又辞公主棨戟不欲异门乃并施瑀之院门襄城薨后官市为英王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中宗即位大加营饰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寺东院有放生池周二百余步传云即汉代洪池陂也】 西门之北法寿尼寺 【隋开皇六年立】 国子祭酒韩洄宅尚书左仆射令狐楚宅 【按酉阳杂俎楚宅在开化坊牡丹最盛而李商隐诗多言晋阳里第未详】 户部尚书马总宅洱东节度使兼侍中李光颜宅 【穆宗初赐第崇德坊以为别宅】 尚书吏部侍郎沈传师宅前司徒兼侍中崔垂林宅漕渠 【会要京兆尹韩朝宗分渭水入自金光门置潭于西市西街以贮材木又永泰二年京兆尹黎干以京城薪炭不给凿渠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街北至国子监正东至子城东街并逾景风延喜门入苑】
次南安仁门 【本名安民门永徽元年改】
西北隅荐福寺浮图院 【院门北开正与寺门隔街相对景龙中宫人率钱所立】 东南隅赠尚书左仆射刘延景宅坊西南汝州刺史王昕宅 【延景即宁王宪之外祖昕即薛王业之舅皆是亲王外家甲第并列京城美之】 万春公主宅 【明皇女降杨锜沅按公主初降杨朏又嫁杨锜】 户部尚书兼殿中监章仇兼琼宅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宅 【谭宾录曰元载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又于近郊起亭榭帷帐什器皆如宿设城南别墅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二百余人杜阳编曰载宅有芸辉堂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唐实录曰毁毁元载祖及母坟墓斲斲棺弃柩及焚毁载私庙木主并毁大宁安仁里二宅充修葺百司廨宇污宫之义也又贬同州刺史宋晦为澧州员外司马晦尝任虢州刺史率百姓采卢氏山木为载造东都私第故也】 义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谷郡王张孝忠宅 【沅按权德舆孝忠夫人邓国夫人谷氏神道碑云夫人终安仁里私第】 太子右庶子崔造宅太子宾客燕国公于由?页宅太保致仕岐国公杜佑宅
次南光福坊 【隋有圣敬寺大业七年废】
坊东南隅旧有永寿公主庙 【公主中宗女景云中废庙赐姜皎为鞠场皎宅在庙北隔街旧窦怀贞宅怀贞诛后赐皇后妹夫窦庭芳】 驩州流人窦参宅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贾耽宅 【沅按郑余庆神道碑云耽终光福里第】 右卫上将军南充郡王伊慎宅 【沅按权德舆伊慎神道碑云薨于光福里】
次南靖善坊
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 【初曰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以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赠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复旧酉阳杂俎曰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时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葢以三藏役龙意其枝必有灵也东廊素和尚院庭有柏四株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柏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招国郑相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伐此树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曰我种汝三十余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是无汗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听经斋时鸟鹊取掌中食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高大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折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筩】 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大庙同】 緫章二年火焚之更营建又广前居二十亩之地
次南兰陵坊
东南隅尚书右仆射韦待价宅 【沅按唐书待价历官吏部尚书摄司空改为天官尚书扶阳郡公不及右仆射】 宅西工部尚书李珍宅忠武军节度使曲环家庙太子宾客燕国公于頔家庙
次南开明坊
自朱雀门南苐六横街以南率无居人第宅 【自兴善寺以南四坊东西尽郭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恳种植阡陌相连】 光明寺
次南保宁坊
昊天观尽一坊之地 【贞观初为晋王宅显庆元年为太宗追福立为观高宗御书额并制叹道文】
次南安义坊 【坊南抵京城之南面西南通明德门】
贞顺武皇后庙 【礼阁新仪曰开元二十五年立庙干元之后祠享遂绝】
朱雀街东苐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安上门街东从北苐一务本坊 【景龙三年以驸马都尉杨慎交父名嘉本改为玉楼坊景云元年复旧】
次南务本坊
半以西国子监 【监东开街若两坊街北抵皇城南尽一坊之地监中有孔子庙贞观四年立】 领国子监太学四门律书筭六学坊南街之北先天观 【景龙三年韦庶人立为翊圣女冠观景云元年改景云观天宝八载改为龙兴道士观至德三载改先天观】 本司空梁国公房元龄宅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延德郡王张茂昭宅左散骑常侍于德晦宅西川齐州进奏院鬼市 【辇下岁时记曰俗说务本坊西门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又或月夜闻鬼吟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有和者云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次南崇义坊
坊内横街之北招福寺 【干封二年睿宗在藩立本隋正觉寺寺南北门额并睿宗所题酉阳杂俎曰正觉寺国初毁之以其地立第赐诸王睿宗在藩居之干封二年移长宁公主锦堂重建此寺长安二年内出等身金铜像一铺并九部乐南北门额上题岐薛二王亲送至寺彩乘象舆羽卫四合街中余香数日不散景龙二年诏寺中别建圣容院是睿宗在青宫真容也先天二年敕出内库钱二千万巧匠一千人重修之】 西南隅太子左庶子驸马都尉苏勖宅 【后为英王园其地湫下无人居沅案勖尚高祖女南昌公主】 南街之北博陵郡王崔元暐宅宅西秘书监马怀素宅工部尚书韦坚宅 【沅按唐书传坚为刑部尚书非工部】 赠太尉段秀实宅 【德宗所赐宣宗大中十年诏秀实崇义坊宅诸院典在人上计钱三千四百七十五贯宜赐庄宅钱收赎仍令鸿胪少卿段又楚追贴舍人计会】 盐铁常平院尚书左仆射窦易直宅 【明皇杂录曰本中书令崔图宅禄山盗国王维郑虔张通皆处于贼庭泊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之旧宅崔图因召于私第令画各有数壁当时皆以图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极能事其后皆得宽典至于贬谪悉获善地其第鬻于易直大和中画尚存】 剑南东川节度使王承业宅 【武俊之孙士贞子也】 兴元鄜坊易定进奏院
次南长兴坊 【隋有灵感观武德初废唐会昌五年诏皇城南六坊内不得置私庙其朱雀街缘是南郊御迹至明德门夹街两面坊及曲江侧近亦不得置余围外深僻坊并无所禁初武宗行礼南郊见天街左右诸坊有人家私庙遂令禁断中书门下奏朱雀门至明德门凡有九坊其长兴坊是皇城南苐三坊便有朝官私庙实则逼近宫阙自威远军向南三坊俗称围外地至闲僻于此置庙无所妨碍从之】
东北隅侍中驸马都尉杨师道宅 【其地后分裂左监门大将军韩琦尚书刑部侍郎崔元童荆府司马崔光意等居】 坊内横街之南中书令张嘉贞宅 【本太常少卿崔日知宅唐书曰贞元中裴延龄为德阳郡主治第时将降郭鏦延龄令嘉贞之子徙所置庙德宗不许按韦述记载嘉贞宅延龄所徙乃是庙而嘉贞碑宅在思顺里今无思顺坊未详】 宅西太子宾客元行冲宅次北隔街礼部尚书致仕王邱宅邠宁节度使马璘宅 【德宗实录曰大历十四年七月毁元载马璘刘忠翼之苐自天宝中京师堂寝已极壮丽而苐宅未甚逾制然卫国公李靖庙已为嬖人杨氏厩矣及安史二逆之后大臣宿将竞崇栋宇无复界限力穷乃止人谓之木妖而马璘之堂尤盛计钱二千万贯他室称是璘卒于军以丧归京师士庶欲观之假名于故吏投刺会吊者数十百人故命撤毁之自是京师楼榭之踰制者皆毁沅按唐书璘传亦载其事】 干元观 【代宗实录曰大历十三年七月以泾原节度使马璘宅作干元观道士四十九人其地在皇城南长兴里璘初创是宅重价募天下巧工营缮屋宇宏丽冠绝当时璘临终献之代宗以其当王城形胜之地墙宇新麓遂命为观以追远之福上资肃宗加干元观之名干元肃宗尊号也然则与德宗录之言相戾】 纪国大长公主宅 【肃宗女降郑沛】 工部尚书致仕晋昌郡主辛京杲宅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鸿渐宅 【鸿渐于长兴正源第崇饰门馆赋诗曰常愿追禅侣安能挹化源朝士多和之沅按侣唐书传作理】 太子右庶子韦聿宅汉阳大长公主宅 【即德阳郡主也顺宗长女】 国子祭酒郑伸宅 【贞元时人】 礼宾院 【元和五年置院坊之北街】 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路隋宅 【沅按唐书作随】 河东节度使王璠宅左神武统军史宪忠宅河南尹驸马都尉郑颢宅尚书右仆射驸马都尉于宗宅 【沅按唐书有于琮尚广德公主者应即其人然不言其官尚书右仆射但云干苻中同平章事而已】 镇州进奏院
次南永乐坊 【坊内横街之中有古冢不详姓氏】
西南隅废明堂县廨 【緫章元年分万年县置其廨地本越王贞宅长安三年废还万年后以其廨地赐驸马都尉裴巽】 县东清都观 【隋开皇七年道士孙昂为文帝所重常自开道特为立观本在永兴坊武德初徙于此地本隋宝胜寺】 观东永寿寺 【景龙三年中宗为永寿公主立】 坊内横街之北资敬尼寺 【隋开皇三年大保薛国公长孙览为其父立】 东南隅左丞相燕国公张说宅 【本侍中王德真宅说大加修葺焉常侍言旨曰洪师与说置永乐东南苐一宅有永巷者戒曰此宅西北隅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土越月洪又至谓燕公曰此宅气候忽然索漠恐必甚有取土于西北隅者公与洪偕行至宅西北隅果有取土坑三数坑皆深丈余洪大惊曰祸事令公富贵一身而已更二十年外诸郎君皆不得天年燕公大骇曰填之可乎洪曰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欲填之亦犹人有疮痛纵以他肉补之终无益也燕国公子均垍皆为禄山委任克复后均赐死垍长流之沅按唐书传垍与陈希烈为贼宰相死于贼中】 东门之南夏官尚书王璇宅兵部尚书判户部事王绍宅 【沅按李绛神道碑云绍终永乐里私第】 司徒中书令晋国公裴度宅 【唐实录曰度自兴元请朝觐宰相李逢吉之徒百计隳沮有张权舆者既为嗾犬尤出死力乃上疏云度名应图谶宅据冈原不召而来其意可见葢常有人与度作谶词云非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言度曾征讨淮西平吴元济也又帝城东西横亘六冈符易象干卦之数度永乐里第偶当苐五冈故权舆以为词尽欲成事然竟不能动摇沅按唐书传所载与此同】 左监门卫上将军李思忠宅 【武宗会昌二年温没斯内属赐李姓名思忠命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兼抚王传赐第永乐坊】 尚书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寘宅
次南靖安坊 【按靖或作静沅按唐书武元衡传亦作静】
西南隅崇敬尼寺 【本僧寺隋文帝所立大业中废龙翔二年高宗为长安定安公主薨后改立为尼寺】 寺东乐府 【隋置】 咸宜公主宅 【元宗女降崔嵩沅按公主初嫁杨洄又嫁嵩】 韩国正穆公主庙 【礼阁新仪曰德宗女自唐安公主追册贞元十七年祔庙】 太子宾客崔伦宅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元行?鱼宅尚书吏部侍郎韩愈宅刑部侍郎刘伯刍宅郴州司马李宗闵宅
次南安善坊
尽一坊之地为教弩场 【隋明堂在此坊高宗时并此坊及大业坊之半立中市署领口马牛驴之肆然已偏处京城之南交易者不便后但出文符于署司而已货鬻者并移于市至武太后末年废为教弩场其场隶威远将军】
次南大业坊 【本名宏业神龙中避孝敬皇帝讳改】
东南隅太平女冠观 【本宋王元礼宅仪凤二年吐蕃入寇求太平公主和亲不许乃立此观公主出家为女冠初以颁政坊宅为太平观寻徙于此公主居之其颁政坊观改为太清观公主后降薛绍不复入观西有驸马都尉杨慎交山池本徐王元礼之池】 新昌观
次南昌乐坊
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家庙 【大中中来孙暮为相再新旧庙以元成为封祖沅按元成征之字】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宅 【沅按唐书传通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卒赠尚书右仆射】 山南东道节度使蒋系家庙官园 【坊西官园供进梨花蜜】
次南安德坊 【坊南抵京城之南面东即启夏门沅按以下康海刻本所无明文渊阁本有今用之】
右武卫将军苏方宅术士桑道茂宅
长安志卷苐八
唐京城二
朱雀街东苐三街即皇城东之苐一街 【北当兴安门大明宫南当启夏门】
皇城东苐一街之十五坊 【沅按实十七坊五字当误】
街东从北苐一曰翊善坊
保寿寺 【酉阳杂俎曰翊善坊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年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朝毕至一击百千有窥其意连击二十杵经藏阁规构危巧二塔火珠授十余斛河阳从事李琢性好奇古与僧善尝俱至此寺观库中旧物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幅裂汗坌触而尘起琢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换之令家人装治大十余幅访于常侍柳公权方知张萱所画石桥图也元宗赐力士因留寺中后为鬻画文宗特言于左军曰?奇人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宣勑取之即日进人文宗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
其西曰光宅坊 【本翊善一坊之地置大明宫后开丹凤门街遂分为一坊太和元年凤翔献郑注首诏悬于光宅坊西北角三日而去之】
横街之北光宅寺 【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兴气勑令掘得石函函内有佛舍利骨万余粒遂立光宅寺武太后始置七宝台因改寺额焉酉阳杂俎曰宝台甚显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窻下殿是画下层窻下吴道元画皆非其得意也丞相韦处厚自居内庭至相位每归辄至此塔焚香瞻礼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
次南永昌坊
坊东丹凤门街
丹凤门街东来庭坊 【本永昌一坊之地与翊善坊同分隋末有仁法寺大业七年废】
丹凤门街至此而绝特进王仁佑宅 【永徽时人】 内侍高延福宅 【力士父沅按孙翌墓志铭张说神道碑并云延福终来庭里苐】 右卫上将军致仕梁守谦宅??土宅司 【坊西北】
次南永兴坊 【隋有善果寺大业中废】
西南隅左金吾卫 【神龙中自崇仁坊徙】 街西之北荷恩寺 【景云元年睿宗立】 西门之北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宅 【本隋安平公宇文恺宅封演见闻录曰征所居室屋卑陋太宗欲为营构征谦让不受洎征寝疾太宗将营小殿遂撤其材为造正堂五日而就开元中此堂犹在家人不谨遗火烧之子孙哭临三日朝士皆赴吊后裔孙莫?言相宣宗居旧苐焉】 左龙武军统军咸宁郡王戴休颜宅 【赐苐沅案唐书传但言为左龙武将军不及咸宁郡王】 凤翔陈许湖南进奏院
次东广化坊
左卫上将军内侍监致仕仇士良宅 【沅按郑熏神道碑云士良终广化里苐】 玉山营 【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杨复恭宅在广化坊近玉山营复恭假子守信为玉山军使或告云谋乱诏李顺节率禁军诛之守信拒战昭宗御延喜楼际晚守信挈其族出通化门趋兴元本传误作昭化坊按坊无名昭化者今以延喜及通化门证之即是广化坊也】
次南崇仁坊 【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按选人京城无苐宅者多停(聒?心)此因是一街辐??奏遂倾两巿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大历中鱼朝恩于坊之南街设斋会奏内坊音乐】
西南隅元真观 【半以东本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宅西北隅本左金吾卫神龙元年并为长宁公主苐东有山池别院即旧东阳公主亭子韦庶人败公主随夫为外官遂奏请为景龙观仍以中宗年号为名初欲出卖官估木石当二千万山池仍不为数天宝十二载改为元真观肃宗时设百高座讲沅按唐书传士廉为右仆射中国公非左仆射新唐书长宁公主传公主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故营合为宅右属都城左类大道行三重楼以冯观筑山浚池又并坊西隙地广鞠场】 坊东南隅资圣寺 【本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三年为文德皇后追福立为尼寺咸亨四年改为僧寺长安三年七月火焚之灰中得经数部不损一字百姓施舍数日之间所获巨万遂营造如故寺额中州刺史殷仲容所题楷法端妙京邑所称酉阳杂俎曰净士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画就中戟手视之恶骇院门里卢王?夌伽画卢常学吴势吴亦传以手诀乃画揔持三门寺方半吴大赏之谓人曰棱伽不得心诀用思太苦其能久乎果画毕而卒】 北门之东宝剎寺 【本邑里佛堂院隋开皇中立为寺佛殿后魏时造四面立柱当中构虚起两层阁欀栋屈曲为京城之奇妙故天子以宝剎为名】 东门之北尚书左仆射许国公苏瓌宅 【本中书令薛元超宅沅按唐书传亦作右仆射卢藏用神道碑序云瓌终崇仁里第】 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无量宅 【赐第沅按唐书传作左散骑常侍苏颋神道碑云终崇仁里第】 坊南门之西礼会院 【本长宁公主宅主及驸马杨眘交奏割宅向西一半官市为礼会院每公主郡县主出降皆就此院成礼德宗实录曰初开元中置礼会院于崇仁里自兵兴以来废而不修】 东都河南商汝汴淄青淮南兖州太原幽州盐州丰州沧州天德荆南宣歙江西福建广桂安南邕州黔南进奏院
次南平康坊
南门之东菩提寺 【隋开皇二年陇西公李敬道及僧惠英所奏立寺西阳杂俎曰寺之制度钟楼在东惟此寺缘李石座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大中六年改为保唐寺】 街之北阳化寺 【隋内史舍人于宣道为父建平公义母独孤夫人所立】 西北隅隋太师申国公李穆宅 【其地景龙中为长宁公主府及鞠场景云中废并球场散卖与居人】 西门之南尚书左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宅 【自遂良父太常卿亮居焉沅按唐书传云代张行成为尚书右仆射】 西南隅国子祭酒韦澄宅兰陵公主宅 【太宗女降兖州都督窦怀哲】 万安观 【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其地西南隅本梁国公姚元崇宅次东即太平公主宅其后敕赐安西都护郭虔瓘后悉并为观】 东南隅右相李林甫宅 【本尚书左仆射卫国公李靖宅景龙中韦庶人妹夫陆颂所居韦氏败靖侄孙散骑常侍令问居之后为林甫宅有堂如偃月号月堂每欲排挤大臣即处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又说其宅有妖怪东北隅沟中至夜每火光大起有小儿持火出入林甫恶之奏分其宅东南隅立为嘉猷观】 嘉猷观 【见上明皇御书金字额以赐之林甫奏女为观主观中有精思院王维郑虔吴道子皆有画壁林甫死后改为道士观择道术者居之】 南门之西刑部尚书王志愔宅次北户部尚书崔泰之宅侍中裴光庭宅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张宏靖宅 【本国子司业崔融旧第有融题壁处沅按唐书传叙宏靖官爵加校检司空平章事后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军叛贬抚州刺史未几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卒】 同华河中河阳襄徐魏泾原灵武夏州昭义浙西东容州进奏院
次南宣阳坊
东南隅万年县廨 【去府七里】 县门屋宇文恺所造 【太平公主降薛绍于县廨设婚席初以县门隘窄欲毁之高宗敕宇文恺所造制作多奇不须毁折也】 坊西南隅净域寺 【隋文帝开皇五年立恭帝禅位止于此寺薨焉酉阳杂俎曰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偕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佛殿内西座蕃神甚古质贞元已前西蕃两度盟皆载此神立于坛而誓相传当时颇有灵按此寺兴造与韦述记不同】 街之西北秋官尚书谯国公李诲宅 【后为韦温宅韦氏诛后赐恩国公主沅按唐书有两韦温此乃韦庶人从父兄】 南门之西木?巳国公窦毅宅 【毅即太穆皇后之父宅西有皇后归宁院后施净域寺宅南有木?巳公庙】 西门之北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韦巨源宅 【宅东有陕州刺史刘布进少府监杨务廉宅次西北隔巷有国于祭酒韦叔夏光禄卿单思远宅】 街东之北刑部尚书李乂宅 【次西有益州长史李衮太子宾客郑惟忠宅沅按苏颋李乂神道碑云乂终宣阳里第】 东北隅兵部尚书郭元振宅奉慈寺 【本开元中虢国夫人杨氏宅虢国即贵妃之姊其地本中书令马周宅津阳门诗曰八姨新起合欢堂注曰虢国构一堂价费万金堂成工人偿价之外更邀赏技之直复与绛罗五千段工者段而不顾虢国问其由工曰某平生之能殚于此矣苟不以信愿得蝼蚁蜥蜴蜂虿之类数其目而投于堂中使有闲隙得亡一物即不论功直也于是又以缯彩珍具与之又明皇杂录曰贵妃姊虢国夫人恩倾一时大治第宅栋宇之盛世无与其北所居木韦嗣立旧宅韦氏诸子亭午方偃息于堂庑闲忽见一妇人衣黄帔衫降自步辇有侍婢数十笑语自若谓韦氏诸子曰闻此宅欲货其价几何韦氏降阶言曰先人旧庐所未忍舍语未毕有工人数百登西厢掘其瓦木韦氏诸子既不能制乃率家童挈其琴书委于衢路而自叹曰不才无为势家所夺古人之戒将见于今日乎而与韦氏隙地十亩余其它一无所酬虢国中堂既成召匠圬墁以二百万偿其直而复以金盆二瑟瑟三斗为赏后曾有暴风拔树委于堂上已而视之略无所伤既彻瓦以观皆承以木瓦其制精妙皆此类也按嗣立宅在归德坊与上文不同又诸坊亦无名归德者酉阳杂俎曰安禄山伪命百官以田軏真为京兆尹取其宅为寺后为驸马都尉郭暧宅今上即位之初太皇太后为升平公主追福奏立奉慈寺赐钱二千万绣帧三千轴左卫十寺僧四十人居之】 前司空兼右相杨国忠宅 【虢国夫人居坊之左国忠第在其南沅按唐书云国忠山第在宫东门之南与虢国相对韩国泰国甍栋相接】 西门之南右羽林军大将军高仙芝宅东门之北京兆尹李齐物宅司徒致仕薛平宅右骁卫大将军韩公武宅 【沅按唐书传公武居宣阳里之北门官右骁卫将军】 将作监韦文恪宅 【文宗时人】 右神武统军张议潮宅 【咸通六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自沙州入觐诏除统军赐第一区】 邠宁东川振武鄂州进奏院榷盐院
次南亲仁坊
西南隅咸宜女冠观 【睿宗在藩之第明皇升极于此开元初置昭成肃明二皇后庙谓之仪神庙睿宗升遐昭成迁入太庙而肃明留于此开元二十一年肃明皇后亦祔入太庙遂为肃明道士观宝应元年咸宜公主入道与大真观换名焉】 西北隅尚书右仆射燕国公于志宁宅 【后并入相府闲地置庙后敕赐贵妃豆卢氏后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黄门侍郎李暠等数家居焉沅按唐书志宁传作左仆射】 街东之北太子詹事韦琨宅 【次东又有中书侍郎杨宏武太仆卿王希隽二宅隽所居即隋兵部尚书樊于葢宅沅按唐书传宏武为西台侍郎】 北门之东驸马都尉郑万钧宅东门之北胜王元婴宅叛臣安禄山宅 【禄山故事曰旧宅在道政坊元宗以其隘陋更于亲仁坊选宽爽之地出内库钱更造堂皇院宇穴?叫窱周匝帐帷幔幕充牣其中天宝九载禄山献俘至京命入新宅谭宾录曰禄山入朝敕于亲仁坊南街造宅堂皇三重皆象宫中小殿房廊穴?叫窱绮疏诘屈无不穷极精妙什物充牣以金银织傍筐??瓜篱等每欲赏赐之明皇皆谓左右曰禄山眼孔大勿令笑人】 回元观 【即禄山旧宅见津阳门诗】 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宅 【谭宾录曰宅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又曰亲王里大启其地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间或云王夫人赵氏爱女方妆梳对镜往往公麾下将吏出镇去及郎吏皆被召令汲水持帨视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集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尹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食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事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虀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闲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吾是以否诸子皆伏其西本于志宁宅】 昌乐公主宅 【明皇女降嗣毕国公窦锷】 太子太师汧国公李勉宅 【沅按唐书传云加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致仕归崇敬宅剑南东川节度使冯宿宅 【卢氏杂说曰宿从子衮为给事中宅南有山亭院多养鹅鸭及杂禽之类常遣一家人主之谓之鸟省】 西华公主宅 【宣宗女降工部尚书严祁沅按即齐国恭怀公主】 大同军节度使李昌国宅 【咸通中朱耶赤心平徐州庞勋以功懿宗赐姓名编入属籍系郑正房及赐第一区】
次南永宁坊 【隋有明觉寺大业七年废】
东南隅京兆府籍坊南门之东隋尚书左仆射房国公苏威宅西门之北隋兵部尚书田宏宅 【宏子仁恭德懋及孙元基并以孝义旌表时论美之】 南门之西礼部尚书裴行俭宅东门之北赠太尉祁国公王仁皎宅 【本礼部尚书郑善果宅后临江王嚣买之神龙初宗正卿李晋居焉缮造廊院称为甲第晋诛后敕赐仁皎沅按太宗弟十一字江王嚣非临江王也此误】 西北隅中书令裴炎宅 【炎死后没官后为徒坊】 永宁园 【赐禄山永宁园为邸又赐永穆公主池观为游燕地】 司天监 【干元元年改太史监为司天监于永宁坊张守珪宅置官六十人其地即安禄山所赐永宁园也】 开府仪同三司博陵郡王李辅国宅 【沅按唐书辅国封博陵王】 彭王傅徐浩宅尚书右仆射致仕高郢宅河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锷宅 【锷子稷进永宁里第宣义亭子时议以锷因缘累居大镇营第华侈既殁而入于官固其所也】 前京兆尹杨凭宅 【凭治第功役丛兴又幽妙妾于水乐别含訿议颇讙坐是贬临贺尉沅按穷幽记白乐天得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因为池上篇】 前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涯宅 【乃杨凭故第家书与秘府侔名书画以金玉为奁轴凿垣贮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及被诛为人被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宫】 河东节度使兼侍中李载义宅 【太和五年载义自幽州入朝文宗赐以居第及米面钱帛刍籍极厚】 太子太保凉国公李听宅卫尉卿李有裕宅太傅致仕白敏中宅 【沅按唐书传云太子太师致仕】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宅 【自幽州入朝居此沅按唐书传直方为金吾时以幽州节度副使入朝也】 义成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铎宅 【三水小牍曰第中别立书斋退朝独处其中欣欣如也】
次南永崇坊
东南隅七太子庙 【其地本万夔六州之邸緫章中以为明堂县后徙县于永乐坊神龙初立懿德太子庙即中宗之长子礼阁新仪曰天宝六载诏章怀节愍惠庄惠宣惠文太子虽官为立庙比来子孙自祭或时物有阙礼仪不备宜与隐太子及懿德太子列次诸室同为一庙遂于永崇坊东街就懿德太子同立庙呼为七太子庙宝应二年停享大历三年又加靖恭太子一室】 庙西灵应观 【隋道士宋道标所立】 街西之南刑部尚书韦抗宅秘书监杨铦宅 【明皇贵妃之兄沅按太真外传云铦与国忠五家于宣阳里甲第洞开僭拟宫掖每造一堂费逾千万】 宗道观 【本兴信公主宅卖与剑南节度使郑英乂其后入官大历十二年为华阳公主追福立为观】 司徒兼中书令李晟宅 【兴元元年赐晟永崇里甲第诏宰臣诸节将会送是日特赐女乐八人锦彩银器等令教坊太常备乐京兆府供具鼓吹迎道集宴京师以为荣观】 东都留守杜亚宅吏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李巽宅司徒兼中书令韩宏宅放生池
次南昭国坊 【隋有香海寺大业七年废按此坊本犯中宗庙讳长安中改唐中叶后多云招国招字殊无义理未详】
西南隅崇济寺 【本隋慈恩寺开皇三年鲁郡夫人孙氏立贞观二十三年以尼寺与慈恩僧寺相邻而腾业坊甘露尼寺又比于崇济僧寺敕换所居为本宏寺神龙中改酉阳杂俎曰寺内有天后织成蛟龙被复子及绣衣六事】 太府少卿裴子余宅 【即废香海寺之地】 太子太傅致仕郑絪宅尚书右丞庾敬休宅 【国史补曰敬休宅屋壁有画奏乐图王维尝至其处维熟视而笑或问其故维曰此霓裳羽衣曲第三迭弟一拍好事者集乐工验之无一差者沅按唐书传作尚书左丞】 夏绥宥等州节度使李寰宅 【寰监守博野镇穆宗赐其子方回宅】 山南西道节度使崔管宅 【柳玭云崔氏居昭国宅子孙昌盛衣缨不绝】
次南进昌坊 【按唐人多云晋昌坊然晋进义同】
半以东大慈恩寺 【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仍选林泉形胜之所寺成高宗亲幸佛像幡华并从宫中所出太常九部乐送额至寺寺南临黄渠水竹森邃为京都之最会昌五年诏天下废寺上都每街各留寺两所僧各三十人左街留慈恩荐福右街留西明庄严六年左街添置寺八所兴唐保寿寺两所依旧额六所请改旧名僧寺四所宝应寺改为资圣寺青龙寺改为护国寺菩提寺改为保唐寺清禅寺改为安国寺尼寺二所法云寺改为唐安寺崇敬寺改为唐昌寺右街八所西明寺改为福寿寺庄严寺改为圣寿寺八所添置二所依旧名僧寺一所天福寺尼寺一所兴圣寺并依旧所请改名僧寺五所化度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温国寺改为崇圣寺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尼寺一所万善寺改为延唐寺酉阳杂俎曰寺本净觉故伽蓝因而营建焉凡十余院緫一千八百九十七闲敕度三百僧初三藏自西域诏太常卿江夏王道宗设九部乐迎像入寺彩车凡千余两上御安福门观之太宗常赐三藏衲直百余金其工无针綎之迹殿庭大娑罗树大历中安西进其木椿赐此寺四橛橛皆灼因其木大德行逄自种之一株不活】 寺西院浮图六级崇三百尺 【永徽三年沙门元奘所立初唯五层崇一百九十尺砖表土心仿西域窣堵波制度以置西域经像后浮图心内卉木钻出渐以颓毁长安中更折改造依东夏剎表旧式特崇于前有辟支佛牙大如升光彩焕烂东有翻经院】 西南隅楚国寺 【本隋兴道寺之地大业七年废高祖起义并州苐五子智云在京为隋留守阴世师等所害后追封为楚哀王因此立寺水竹幽静类于慈恩酉阳杂俎曰寺内楚哀王身金刚像哀王绣袄半袖犹在长庆中赐织成双凤夹黄袄子镇在寺中门有放生池太和中赐白氎黄胯衫】 东南隅兴唐寺 【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明皇御容在焉】 西门之南左侍极兼右相陆敦信宅次南大理卿孙伏伽宅南门之东户部尚书许圉师宅北门之南太子詹事陆余庆宅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别宅 【沅按唐书载传有大宁安仁二宅不及此】 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浑瑊宅 【兴元元年赐兼赐女乐五人锦彩银器等宰臣等将会送有司备馔次于李晟焉沅按唐书传言赐大宁里甲第入第之日宰臣节将送之一如李晟入第之仪】 义章公主宅 【德宗女降张茂宗赐第】 太清宫 【礼阁新仪曰开元二十九年始诏两京及诸州各置元元皇帝庙一所依道法醮天宝元年正月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元元皇帝降见于丹凤门之通衢以天下太平圣寿无疆之言传于元宗仍告赐灵符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桃林县函谷关令尹台西得之于是置庙于太宁坊东都于积善坊九月改庙为太上元元皇帝宫二年正月加号大圣祖三月敕西京改为太清宫东都为太微宫诸州为紫极宫十二载二月加号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元元天皇大帝每岁四时及腊终庙献之礼初建庙取太白山白石为真像衮冕之服当扆南向元宗肃宗德宗侍立于左右皆朱衣朝服宫垣之内连接松竹以像仙居殿十二间四柱前后各两阶东西各侧阶一其宫正门曰琼华东门曰九灵西门曰三清御斋院在宫之东公卿斋院在宫之西道士杂居其间天宝五载诏刻石为李林甫陈希烈像列侍于圣容之侧林甫犯事又刻杨国忠之形而磨尘林甫之石及希烈国忠败又尽毁之八载立文宣王像与四真人列左右沅按合上元载浑瑊二宅应并在大宁坊内本误入于此也然无善本可证】
次南安兴坊 【后改广化坊隋有緫化寺大业七年废】
街之西北净住寺 【本隋吏部尚书斐宏齐宅开皇七年立为寺有石塔本姚苌之浴室】 街北之东尚书左仆射郇国公韦安石宅叛臣朱泚宅 【建中中羣盗夜分数百骑取泚于进昌先泚号其宅为潜龙宫徙珍宝实之人谓潜龙勿用亡兆也】
次南通善坊
杏园黄渠
次南通济坊 【坊南街抵城之南面】
侍中扶阳郡王桓彦范宅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家庙 【沅按庙碑刘禹锡撰】 尚书右仆射卢钧家庙
朱雀街东苐四街即皇城之东苐二街街东从北苐一长乐坊 【后改延政坊】
皇城东苐二街之十一坊及东市 【沅按实十坊及东市一字当衍】
次南长乐坊
大半以东大安国寺 【睿宗在藩旧宅景云元年立为寺以本封安国为名宪宗时吐突承璀盛营安国寺欲使李绛为碑文绛不肯撰后寖推圯宣宗欲复修未克而崩咸通七年以先帝旧服御及孝明太皇太后金帛俾左神策军再建之酉阳杂俎曰红楼睿宗在藩时造元和中广宣上人住此院有诗名时号为红楼集】 西南隅兴唐观 【本司农园地开元十八年造观其时有敕令速成之遂拆兴庆宫通干殿造天尊殿取大明宫乘云阁造门屋楼白莲花殿造精思堂屋坼甘泉殿造老君殿元和初年命中尉彭忠献帅徒三百人修兴唐观赐钱千万使壮其旧制其观北拒禁城因是开复道为行幸之所以内库绢千匹柴千斤为夫役之赐庄宅钱五千万杂谷千石充修斋醮之费】 教坊 【元和十四徙置仗内教坊于延政里】
次南大宁坊
南门之东宁王宪宅宅以东岐王范宅 【沅按唐书宪传宪于胜业东南角赐宅范于安兴坊东南赐宅】 西门之北户部尚书陆象先宅 【沅按唐书传象先历工刑二部尚书无户部】 次北开府仪同三司宋璟宅 【谭宾录曰璟宅中造屋悉东西正阳】 毫州刺史致仕王同晊宅 【同皎从父兄】 尚书兵部侍郎李岩宅 【天宝中人】
次南胜业坊 【本名宜仁后改】
西南隅胜业寺 【武德初高祖为沙门景晖立景晖言事多中高祖龙潜景晖夙启先觉既立寺其坊因此改名寺东又为立祠焉】 街北之西修慈尼寺 【本宏济僧寺隋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年以与甘露尼寺相近初自昭固坊换居之】 寺西甘露尼寺 【隋开皇五年立】 西北隅薛王业宅 【本赠礼部尚书韦行佺宅】 东北隅宁王宪山池院街北之东银青光禄大夫薛绘宅 【绘兄弟子侄数十人同居一曲姻党清华冠冕茂盛坊人谓之薛曲】 左散骑常侍徐坚宅大仆卿驸马都尉豆卢建宅 【尚元宗建平公主沅按即卫国公主】 礼部尚书席豫宅中书舍人朱巨川宅 【沅按李纾神道碑云巨川终上都胜业里私第】 狗脊岭陕府郑滑进奏院
次南东市 【隋曰都会市】
南北居二坊之地 【东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开一门定四面街各广百步北街当皇城南之大街东出春明门广狭不易于旧东面及南面三街向内开壮广于旧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文公卿以下民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奏多归西市西市有口焉止号行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 当中东市局次东平准局 【并隶太府寺】 东北隅有放生池 【分浐水渠自道政坊东入城西流注此池俗号为海地】
次南安邑坊 【隋有右武卫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宅】
街之北元法寺 【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酉阳杂俎曰安邑坊元法寺者本里人张颖宅颖尝供养一僧僧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谮僧通其侍婢因以他事杀之僧死后合宅尝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斩?心悔不及因舍宅为寺】 西南隅左卫大将军范阳公张延师宅 【延师兄太师银青光禄大夫华州刺史况兄植金紫光禄大夫营州都督兄弟三人同时二品甲第宏厂高门洞开一宅之中棨戟齐列时人荣之号三戟张宅其地景龙中司农卿赵履温居焉沅按履温安乐公主驸马】 次东金吾大将军杨执一宅太真观 【天宝五载贵妃妹裴氏请舍宅置太真女冠观宝应元年与肃明观换名焉】 奉诚园 【司徒兼侍中马燧宅在安邑里燧子少府监畅以赀甲天下畅亦善殖财贞元末神策中尉申志廉讽使纳田产遂献旧第为奉诚园】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国公李吉甫宅 【卢氏杂说曰李吉甫宅洪师谓其地形为玉柸牛僧孺宅为金柸云玉柸一破无复全金柸或伤重可完僧孺宅在新昌里本天宝中将作大匠康功?言宅功?言自辨图阜以其地当出宰相每命相功?言必引颈望之宅卒为僧孺所得吉甫宅至德裕贬其家灭矣】
次南宣平坊 【平或作政】
西南隅法云尼寺 【隋开皇三年本传郧国公韦孝宽所立初名法轮寺睿宗在储改法云寺景龙二年韦庶人改翊圣寺景云元年复旧】 寺本隋太保薛国长孙览宅寺东义阳府 【贞观中置沅按唐书志京兆下无义阳府此可以补史之缺】 街南之西鼓吹局教坊街东宗正卿李琇宅 【又有琇弟左监门将军珫宅二人齐居】 尚书左仆射严绶宅 【见干??巽子】 太子宾客罗珦宅太子少师郑朗宅宣慈寺大理卿刘遵古宅
次南升平坊
东北隅汉乐游庙 【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高原上余址尚有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游赏后赐宁申岐薛王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祓禊】 西北隅有东宫药园尚书右仆射裴遵庆宅 【国史补曰遵庆罢相知选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牓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遵庆子向为吏部尚书致仕所居内外支属百余人所得禄俸必与同费称其孝睦沅按唐书云向以吏部尚书致仕于新昌里第内外支属百余人向所得俸禄必同其费然则向第在新昌坊也此事不应附遵庆宅下亦敏求之误】 刑部尚书魏少游宅 【沅按唐书少游为刑部侍郎非尚书也】 左散骑常侍潘孟阳宅 【孟阳盛葺第舍伎媵用度过侈宪宗微行至乐游原望见之以问左右孟阳惧不敢治】 兵部尚书柳公绰宅 【公绰字仲郢自拜谏议大夫后每选官羣鸟大集于第之庭木戟架皆满比五日而散家人以为候唯除天平军节度乌不复集遂卒于镇】 太子太傅致仕刘沔宅 【沅按唐书传作太子太保致仕】
次南修行坊 【本名修华武太后时避讳改修行坊景云元年复旧后又改之隋有通法寺大业七年废】
赠太子少保郑宜尊宅蒲州刺史杜从则宅工部尚书李建宅 【沅按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建终修行里第】 岭南节度使胡证宅 【证在镇好聚敛自奉修行坊第连亘闾巷车器奢侈议者非之李训败卫军利其财声言贾餗匿其家争八剽刦执其子殷内左军斩之沅按殷唐书传作溵】 崔州司马杨收宅 【收兄发假弟严皆显贵号修行杨家与靖恭诸杨相比沅按唐书传贬端州司马】
次南修政坊
尚书右丞相张九龄宅尚书省亭子宗正寺亭子 【辇下岁时记曰新进士牡丹宴或在于此】
次南青龙坊
东南隅废普耀寺 【隋开皇三年独狐皇后为外祖崔彦珍所立开元二年废】 西南隅废日严寺 【隋炀帝为晋王仁寿元年施营第材木所造因广招名僧以居之贞观六年废】
次南曲池坊 【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以近芙蓉园因以名】
东北隅废建福寺 【龙朔三年为新成公主所立其地本隋天宝寺寺内隋弥勒阁崇一百五十尺开元二年废】
长安志卷苐九
唐京城三
朱雀街东苐五街即皇城东之苐三街街东从北苐一坊尽坊之地筑入苑
朱雀街西苐一街九坊 【沅按以上共十八坊修德坊以上共九坊立政坊以下共九坊此内应有脱文】
次南尽坊
十六宅 【政要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成长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济也其后盛寿陈丰恒凉六王又就封入内宅天宝中唯十四王居内而府幕列于外坊岁时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成长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十王宫人每院四百余人百孙院三四百人又于宫中置维城库诸王月俸物纳之给用诸孙婚嫁亦就十宫中太子不居东宫但居于乘舆所幸别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则同亲王公主于崇仁坊之礼会院也沅按唐书及新唐书俱云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十二王言十王举全数也后寿信义丰陈恒凉七王亦居之鄂光废死忠王为太子庆颍继薨唯荣仪十四王居院与此不同】
次南兴宁坊 【南街东出通化门】
南门之东清禅寺 【随开皇三年文帝为沙门昙崇所立大中六年改为安国寺】 西南隅开府仪同三司姚元崇宅 【屋宇并官所造】 其东本太平公主宅 【后赐安西都护郭虔瓘沅按此即兴道坊宅】 宅北特进王毛仲宅东南隅左卫大将军泉男生宅太子少保崔琳宅 【琳祖义元父神庆伯父神基皆为相其父昆弟之子洎其自出参朝宴者数十人鸣玉启道自兴宁里谒大明宫冠葢相望一时嘱目】 华封观 【天宝六载骠骑将军高力士舍宅置观】 大中报圣寺 【东观奏记宣宗出内藏缗帛建大中报圣寺奉献皇后容曰介福殿又以休甜?心之所为虔思殿由复道出造于寺】 淄青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愬宅 【赐第】
次南永嘉坊
坊南龙首渠 【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自东南龙首堰下支分浐水北流至长乐坡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入苑西渠曲而西南流经通化门南西流入城经此坊又西南流经兴庆宫入西流经胜业坊崇仁坊景龙观又西入皇城经少府监南屈而北流又经都水监太仆寺内坊之西又北流入成桥下】 东北隅太子太保李纲宅 【纲子孙茂盛四代缌麻服同居朝廷美之沅按唐书传纲以武德时为太子少保贞观时进太子少师非太保】 东门之南侍中张文瓘宅 【后并入兴庆宫】 宅东兖州都督韦元琰宅 【薛王妃父】 西南隅申王撝宅 【本中书令许儆宗宅后为无量寿寺寺废赐申王撝宅沅按唐书传云申王于安兴坊东南赐宅即此是也】 宅南赠礼部尚书永兴公虞世南庙 【庙北近于兴庆宫及广宫地明皇以世南盛德之祠特敕不许毁废】 街南之西成王千里宅南门之东蔡国公主宅 【沅按本书通义坊下有九华观云开元十八年蔡国公主舍宅立新唐书元宗女无封蔡国者未详何人】 次东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西北隅凉国公主宅 【此坊隋末有方士云贵气特盛自武德贞观之后公卿王主居之多于众坊公主睿宗女降薛伯阳碑云嫁温彦博孙曦沅按新唐书只言伯阳苏题神道碑云公主终永嘉里苐】
次南兴庆坊 【本名隆庆明皇即位改坊内东南隅有随禅林寺及中书令马周尚书左仆射温国公苏良嗣二宅并并入宫地其后宁王岐王宅亦以益之唐春秋曰开元二十年毁东市东北角及道政坊西北角广花萼楼前之地今以六典参着其事】
南内兴庆宫距外郭城东垣 【武后大足元年睿宗在藩赐为五王子宅明皇始居之宅临大池中宗时望气者云此池有天子气故龙宴游此池上已泛舟以厌之南街东出春明门开元二年置宫因本坊为名四十年又取永嘉胜业坊之半增广之谓之南内置朝堂十六年正月以宫成御朝德音释徒以下罪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东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此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之知也】 宫之正门西向曰兴庆门南曰通阳门北曰跃龙门西南隅曰勤政务本楼 【楼南向开元八年造每岁千秋节酺饮楼前元和十四年以置左右军官健三千人修勤政楼】 其西榜曰花萼相辉楼 【置宫后宁王宪中王撝岐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义帝时登楼闻诸王音乐咸召升楼同榻宴谑】 宫内正殿曰兴庆殿 【即正衙殿也在通阳门北】 其后曰文泰殿 【天宝十载作】 前有瀛州门内有南熏殿北有龙池 【在跃龙门南本是平地自垂拱载初后因雨水流潦成小池后又引龙首渠支分溉之日以滋广至神龙景龙中弥亘数顷澄澹皎洁深至数丈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本以坊名为池俗呼五王子池置宫后谓之龙池拾遗蔡孚作龙池篇以赞其事公卿多和之今雍人相传呼为景龙池非是又曰九龙池取老子生九龙池水之义以名之】 池东有沉香亭 【松?片匆心?录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木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跃龙门 【天宝十三载御跃龙殿门张乐宴羣臣】 左有芳苑门右有丽苑门勤政楼之北曰大同门其内大同殿 【殿前左右有钟楼鼓楼天宝七载大同殿柱产玉芝有神光照殿太和三年修大同殿十三闲唐画记曰元宗天宝中忽思蜀中嘉陵江山水遂假吴生驿递令往写及回日帝问其状奏云臣无粉本并记在心遣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将军山水擅名亦画大同殿壁数月方毕元宗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元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又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罩烟雾】 大同门西曰金明门内有翰林院 【学士院记曰驾在兴庆宫侧于金明门内置院】 瀛州门左曰僊云门北曰新射殿通阳门东曰明义门门内曰长庆殿 【六典所载如此按唐杂说曰明皇为太上皇居兴庆宫每置酒长庆楼南俯大道徘徊观览】 睿武门 【又按行中宫至睿武门】 勤政楼东曰明光门 【会要大和三年修明光楼】 其内曰龙堂五龙坛 【唐王泾郊祀录曰在勤政楼东通阳门内】 宫内有义安殿 【敬宗母王太后居义安殿】 积庆殿 【文宗母萧太后徙居兴庆宫积庆殿中书门下奏准义安殿太后故事号积庆皇太后沅按义安太后即宝历太后积庆太后本居大内后徙居此殿故以得称】 冷井殿 【懿安郭太后崩宫之泠井殿】 宜天门 【又有同光承云初阳飞轩玉华等门飞仙同光荣光等殿并出六典】 金花落 【在宫之东俗所传葢卫士所居】
次南道政坊 【隋大业七年废有护持寺】
北门之西吏部尚书侯君集宅 【后为申王府】 南门之西尚书右仆射张行成宅 【宅西又有罗国公张平高宅沅按唐书行成传作尚书左仆射】 东门之北工部尚书刘知柔宅宝应寺 【代宗实录与会要曰本王缙宅缙为相溺于择教妻李氏实妾也大历四年以疾请舍宅为寺代宗嘉之赐以题号每有节度使至辄讽令出钱助之酉阳杂俎曰韩干蓝田人少时常为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赀酒漫游干尝征债于王家戏画地为人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岁与钱二万令干画十余年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寺弥勒殿即齐公寝堂】
次南常乐坊 【坊内街之东有大冢俗误以为董仲舒墓亦呼为虾蟇陵曲中出美酒京都称之国史补曰董仲舒墓门人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谚讹为虾蟇陵】
西南隅赵景公寺 【隋开皇三年独狐皇后为父赵景武公独孤信所立酉阳杂俎曰隋本曰宏善寺至开皇十八年改南中三门里东壁上吴道元画地狱变相笔力劲悠变状阴怪覩之不觉毛战吴画中得意处】 南门之西灵花寺 【本隋大司马窦毅宅开皇六年舍宅为寺酉阳杂俎曰本曰大慈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灵花寺俨即康藏之师也】 街南之东中书令来济宅殿中监张九皐宅 【九龄之弟】 和政公主宅 【肃宗女降柳潭】 寿州剌史郭敬之宅 【子仪父沅按苗晋卿神道碑敬之终常乐里第】 赠太子太师浑释之庙 【瑊之父也】 吏部尚书致仕钱徽宅洞灵观
次南靖恭坊 【沅按唐书杨汝士传作静恭】
街南之西祅祠 【沅按北魏书作天祠同古无祅字】 西北隅驸马都尉杨慎交宅 【宅南隔街有司农卿韦玢宅沅按唐书传作睿交新唐书云长宁公主嫁杨慎交】 中书舍人王敬从宅 【开元中为给事中中书舍人沅按逖神道碑敬从官终太子右庶子】 辅国大将军符璘宅 【璘为昭义军节度使薛嵩军副嵩卒田承嗣盗其符璘以众降焉遂赐靖恭里第一区蓝田田四十顷】 秘书监致仕韦建宅太常卿韦渠牟宅翰林学士吴通征集书院工部尚书杨汝士宅 【与其弟虞乡汉公鲁士同居号靖恭杨家为冠葢盛游沅按汝士以工部侍郎改户兵二部旋检校礼部尚书未为工部尚书也】 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宅太子太傅崔彦昭宅 【秦中托靖恭崔公尚书为乐卿自靖恭宅露冕从板舆入太常观者乐之沅按唐书传无为太常卿事云是太子太保非太傅】 金州进奏院
次南新昌坊 【南街东出延兴门】
南门之东青龙寺 【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立文帝移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之郊野因置此寺故以灵感为名至武德四年废龙朔二年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初公主疾甚有苏州僧法朗诵观音经乞愿得愈因名焉景云二年改为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为登眺之美】 崇真观 【本李齐古宅开元初立】 吏部尚书裴向竹园 【元和中宰相武元衡遇害或告贼匿于新昌坊向之竹林者】 尚书左仆射致仕杨于陵宅 【于陵子嗣复文宗时嗣复官平卢军节度使其弟损与宰相路岩居相接岩以狭欲易损马厩广之损兄弟在朝者且十数曰时相可拒之耶损曰凡尺寸地非吾等所有先人旧业安可以奉权臣岩不悦自殿中侍御史命鞠狱黔中】 太子少师牛僧孺宅 【其事具安邑坊李吉甫宅下】 秘书监张仲方宅 【沅按唐书张九龄传云仲方弟九皐之曾孙又有仲方传云仲方祖九皐伯祖九龄白居易墓志云仲方王父九皐应从本传为是又云仲方终新昌里第】 礼部尚书温造宅太子少傅致仕卢宏宣宅儋州流人路岩宅 【沅按唐书传无流儋州事见新唐书】
次南升道坊
西北隅龙华尼寺 【高宗立寻废景龙二年复置】 寺东侍中李日知宅寺南曲江 【寺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其深处下不见底司马相如赋曰临曲江之隑州葢其所也张揖曰隑长也苑中有曲江之象中有长州也师古曰曲岸头曰隑隑即碕字耳言临曲江之州今犹谓其处曰曲江隑巨依反剧谈录曰曲江池本秦时隑洲唐开元中疏凿为胜障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节即锡宴臣僚会于山亭赐太常教坊乐池备彩舟唯宰相三使北省官翰林学士登焉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紫云楼彩霞亭 【文宗太和九年发左右神策军各一千五百人淘曲江池修紫云楼彩震亭内出二额左军仇士良以百戏迎之帝御日营门观之仍敕诸司如有力要创置亭馆者宜给与闲地任营造先是郑注言秦中有灾宜以土工厌之故浚昆明曲江二池帝又曾读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遂思复升平事而加修创焉】 崖州司马杨炎家庙 【开元中萧嵩将于曲江池侧置庙或言近游幸之所嵩遂止后杨炎置之为私庙俄有飞语言炎知此地有王气故取之】 贞元普济寺 【贞元十三年敕曲江南弥勒阁赐名】 太子太保郑畋宅 【见剧谈录沅按唐书作太子少保】
次南修德坊 【坊内有韦庶人父酆王元真庙韦氏败后毁】
兴福寺 【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元年改名】 夹城 【宪宗元和十二年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千筑夹城自云韶过芳林门至修德里以达兴福寺又诏所筑夹城别开门曰元化造楼曰晨晖】 河西陇右副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抱玉宅
次南立政坊 【隋有宏化寺大业七年废按长安图此坊分为谈宁坊非是】
让皇帝庙 【礼阁新仪曰开元二十九年建庙于启夏门内立政坊上元二年礼仪使杜鸿渐请停四时享献每至褅袷之月则一祭焉】 河东节度使韦凑家庙 【大中五年凑孙武昌军节度使损请重修庙】
次南敦化坊 【一作敦教坊按长安图及分为长和坊非是】
东门之北都亭驿南街之北净影寺 【隋文帝为沙门惠远立寺额申州剌史殷仲容所题】 东南隅行台左仆射郧国公殷开山宅 【本隋蔡王智积宅】 西门之北秘书监颜师古宅 【贞观永徽间太常少卿欧阳询著作郎沈越宾亦住此坊毁颜即南朝旧族欧阳与沈又江左士人时人呼为吴儿坊沅按唐书询传询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迁给事中贞观初至太子率更令宏文观学士封勃海县男】 郑国夫人杨氏宅 【武惠妃之母】 京兆尹韦武宅 【元和人】
次南丰乐坊
西南隅法界尼寺 【隋文献皇后为尼华晖令容所立有双浮图各崇一百三十尺】 横街之北大开业寺 【本隋胜光寺文帝第二子蜀王秀所立大业元年徙光德坊于此置仙都宫即文帝别庙武德元年高祖尼明昭废宫立为证果尼寺贞观九年徙崇德坊于此置静安宫即高祖别庙仪凤二年废宫复立为开业寺】
次南安业坊
西南隅资善尼寺 【隋兰陵公主舍宅立】 东南隅济度尼寺 【隋太师申国公李穆之别宅穆妻元氏立为修善僧寺其济度尼寺本在崇德坊永徽中置宫乃徙于此其额太子少詹事殷令名所题】 横街之地鄎国公主宅 【睿宗女降郑孝义沅按公主初嫁薛儆又嫁孝义】 次南唐昌观 【剧谈录曰观有玉蘂花花每发若琼林玉树元和中春物方盛车马寻玩若相继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绿绣衣垂髻双环无簪珥之饰容色婉娩迥出于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仆皆丱髻黄衫端丽无比既下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异香芬馥闻于数十步之外观者疑出自宫掖莫敢逼而视之伫立良久令小仆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顾谓黄冠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此可以行矣时观者如堵或觉烟飞鹤唳景物辉焕举辔百余步有轻风拥尘随之而去须臾尘灭望之已在半天方悟神僊之游余香不散者经月余时严休复元稹刘禹锡白居易俱有诗休复曰终日斋心祷玉宸云?鬼销眼冷未逢真不如满树琼瑶蘂笑对藏花洞里人又曰羽车潜下玉?山尘世何由覩蕣颜唯有无情枝上雪好风吹缀绿云鬟元稹曰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的应未有诗人觉只是严郎卜得知刘禹锡曰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攀枝弄雪时回首惊怪人间日易斜又曰雪蘂琼枝满院春雨衣轻步不生尘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白居易曰嬴女偷乘凤下时洞中潜歇弄琼枝不缘啼鸟春饶舌青锁仙郎可得知】 京兆尹张去奢宅 【弟去逸去盈同时三品亦号三戟张家】 左龙武军统军归诚郡王程怀直宅 【贞元十年赐怀直甲第一区妓女一人令归沧州初怀直自沧州归朝德宗赐务本里宅又赐安业里别宅有池榭林木之胜】
次南崇业坊 【街前为选场】
元都观 【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元都观东与大兴善寺相比初宇文恺置都以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干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贲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此观及兴善寺以镇之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元都观绝句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有十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元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福唐观 【本新都公主宅景云元年公主生子武仙官出家为道士立为观沅按公主中宗女嫁武延晖】 新昌观 【天宝六载新昌公主因驸马都尉萧衡卒奏请度为女冠遂立此观】 前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涯家庙 【沅按庙长庆三年置】
次南永达坊
华阳池度支亭子 【辇下岁时记新进士牡丹宴或在永达亭子】
次南道德坊 【隋有澄灵观武德中废】
开元观 【本隋秦王浩宅武后朝置永昌县神龙元年县废遂为长宁公主宅景云元年置道士观开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十年改为开元观】 东南隅废崇恩庙 【神龙初立以祀武氏祖祢景云元年废】 成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武俊家庙
次南光行坊 【行字本犯中宗讳长安中改一作光仁】
东南隅华州剌史文经野宅观军容使鱼朝恩宅
次南延祚坊【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朱雀街西苐二街北当皇城南面之含光门街西从北苐一太平坊 【坊内有隋尚书左仆射赵士茂宅】
朱雀街西苐二街九坊
次南太平坊
西南隅温国寺 【本实际寺隋太保薛国公长孙览妻郑氏舍宅所立景龙元年殇帝为温王改温国寺大中六年改崇圣寺】 西门之北定水寺 【隋荆州总管上明公杨纪以宅立寺】 东南隅舒王元名宅 【后为京兆府学又为户部尚书唐思贞宅】 节敏太子妃杨氏宅御史大夫王鉷宅 【天宝中鉷有罪赐死县官簿录鉷太平坊宅数口不能遍宅内有白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又有宝钿井阑不知其价】 武成王庙户部尚书王源中宅京兆尹罗立言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垣宅
次南通义坊
西南隅兴圣尼寺 【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官贞观元年立为寺】 西北隅右羽林大将军邢国公李思训宅 【本左光禄大夫李安远宅武太后时高平王武重规居焉神龙中又为中宗女咸安公主宅又为思训所居思训善画沅按新唐书中宗女无咸安公主】 后为九华观 【开元一十八年蔡国公主舍宅立即思训宅】 东南隅户部尚书长平公杨纂宅 【沅按唐书不及长平公】 荆南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崔铉宅
次南兴化坊 【隋有成道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空观寺 【隋驸马都尉元孝恭舍宅所立】 寺东尚书右仆射密国公封德彝宅 【中宗时嗣虢王邕居之】 西门之北邠王守礼宅 【宅南隅街有邠王府】 东门之南京兆尹孟温礼宅晋国公裴度池亭 【白居易诗宿裴相兴化池亭兼借船舫游泛】
次南崇德坊 【本名宏德神龙初改】
西南隅崇圣寺 【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隋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寺于安业坊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宫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崇圣僧寺辇下岁时记进士樱桃宴在崇圣寺佛牙阁上】 东北隅证果尼寺 【本隋月爱僧寺贞观九年徙丰乐之证果寺于此改为尼寺】 西北隅废报恩寺 【嗣虢王邕景龙中娶韦庶人妹舍宅立寺韦氏败寺废】 铸钱院
次南怀贞坊 【武太后以母号太真夫人讳真字改为怀贤坊神龙元年复旧】
东北隅废干封县廨 【本施巫等八州邸】 户部尚书毕构宅 【即干封县廨】 西南隅介公庙 【本御史大夫乐思晦宅后为庙懿宗咸通诏增修】 横街之北尚书右仆射唐休璟宅惠昭太子庙 【礼阁新仪曰元和八年置】 义成军节度使驸马都尉韦让宅 【大中三年侵街造舍为有司举効】
次南宣义坊 【隋有应法宝积二寺并废】
东门之北燕国公张说宅 【按说宅在永乐坊此乃别宅】 叛臣安禄山池亭司徒致仕李逢吉宅 【园林甚盛】
次南安丰坊 【隋有宣化尼寺武德中徙永平坊】
户部尚书裴宽宅
次南昌明坊 【全一坊隋汉王谅宅谅败后赐零官属家令寺】
家令寺园 【贞观中日南王入朝诏于此营第寻还国宅遂废复为园】
次南安乐坊 【坊南街据京城之南面西即安化门】
判臣李希烈宅
长安志卷苐十
唐京城四
朱雀街之苐三街即皇城西之苐一街 【南出安化门北出芳林门入苑】 街西从北苐一修德坊 【本贞安坊武太后改】
皇城之西十三坊
次南修德坊
德明兴圣庙 【礼阁新仪曰天宝二载建在安化门内道西贞元十九年祔献祖懿祖神主于庙】 西北隅兴福寺 【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中改为兴福寺寺北有果园复有万花池二所太宗时广召天下名僧居之沙门元奘于西域回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译寺内有碑面文贺兰敏之写金刚经阴文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大宗圣教序及高宗述圣记为时所重政要元和十二年诏筑夹城自云韶门过芳林门西至修德坊通兴福佛寺沅按今怀仁书圣教序记碑后并无贺兰敏之金刚经】 右神策军营 【昭宗自华还京以辅兴修德二坊别设右神策军营】
次南辅兴坊
东南隅金仙女冠观 【景云元年睿宗苐八女西城公主苐九女昌隆公主并出家为女冠因立二观二年西域改封金仙公主昌隆改封玉真公主所造观便以金仙玉真为名武宗会昌中建御容殿于金仙观宰相李德裕为赞沅按新唐书传金仙初封西城县主玉真初封崇昌县主皆非公主今此作昌隆与史不同也】 西南隅玉贞女冠观 【本工部尚书毕国公窦王?曳宅武太后时以其地为崇先府景云二年为玉真公主作观此二观南街东当皇城之安福门西出城之开远门车马往来实为繁会】
次南颁政坊 【隋有惠云澄觉二寺大业七年并废沅按张九龄徐坚神道碑作攽政同】
南门之东龙兴寺 【本普光寺贞观五年太子承干所立神龙元年两京及天下诸州并置中兴寺遂改此寺为中兴寺又改为龙兴寺西北隅本隋之惠云寺有旧佛殿寺内有郑法轮画】 街东之北建法尼寺 【隋开皇三年坊人田通舍宅所立文帝初移都便出寺额一百二十枚于朝堂下制云有能修造便任取之通孤贫子然唯有环堵之室乃发愤诣阙请额而置于所居柴门瓮牖上穿下漏时陈临贺王叔敖母与之邻居又舍宅以足之其寺方渐修建】 街北之东证空尼寺 【本工部尚书段伦之祖庙贞观十七年立为真空寺武太后改真为证空】 西北隅昭成观 【本杨士达宅咸亨元年太平公主立为太平观寻移于大业坊改此观为太清观高宗御书飞白额至垂拱三年改为魏国观载初元年改为大业崇福观武太后又御书飞白额开元一十七年为昭成太后追福改立此名】 西南隅尚书左仆射芮国公豆卢钦望宅崇明观 【旧图】 东南隅右散骑常侍徐坚宅 【沅按唐书作左散骑常侍】 护国天王院 【天宝二年建显圣天王寺咸通七年改】 右军巡院 【旧图】
次南布政坊 【隋有明法道觉二寺大业武德中并废本名隆政避明皇名改】
西门之南法海寺 【本隋江陵总管清海公贺拔业宅开皇九年为沙门法海舍宅立寺因以法海为名】 北门之东济法寺 【隋开皇二年沙门法藏所立地本梁邨之佛堂及隋武侯将军韦和业宅其佛殿隋光德太子之寝堂太子薨后舍施坼于此造西禅院房国公苏威所立】 街东之北明觉尼寺 【本隋御史大夫裴蕴宅开皇中大保河闲王宏立为寺本名显避中宗讳改】 东北隅右金吾卫 【隋曰右武侯府】 西南隅胡祅祠 【武德四年立西域胡祅神也祠内有萨宝府官主祠拔神亦以胡祝充其职沅按胡祅神始末见北魏书灵太后时立此寺】 东南隅废镇国公波若寺 【本蒋王恽园地景龙三年立为寺景云中废】 东门之北侍中魏知古宅中书令萧嵩宅开府仪同三司毕国公窦王?曳宅 【赐第昭成太后之弟沅按王?曳即希瓘后改名】 福祥观 【即王?曳宅天宝十三载立为观】 左神武大将军河闲郡王舍利澄宅善果寺 【旧图西南隅】
次南延寿坊 【隋有惠觉寺大业七年废】
南门之西懿德寺 【本慈门寺隋开皇六年刑部尚书万安公李圆通所立神龙元年中宗为懿德太子追福改名加饰焉】 东南隅驸马都尉裴巽宅 【其地本隋齐州刺史卢贲宅高宗末礼部尚书裴行俭居之武太后时河内王武懿宗居之土地平敞水木清茂为京城之最沅按巽尚中宗女宣城公主】 成安公主宅 【中宗女降韦捷】 宝应经坊 【大历十二年淮西节度兵马使李重倚败汴州李灵辉请舍所居延寿里宅为佛经坊许之仍赐名宝应经坊】
次南光德坊 【隋有常法寺大业七年废】
东南隅京兆府廨 【府内廨宇并隋开皇中制度其后随事改作开元元年孟温礼为京兆尹因奏请以赋赎钱修缮元宗时韦澳为尹又赐钱加葺之】 西南隅胜光寺 【本隋幽州总管燕营宅大业元年自丰乐坊徙胜光寺于此】 街东之北慈悲寺 【武德元年高祖为沙门昙献立属隋末饥馑常赈给贫乏为事故寺以慈悲为名】 南门之东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宅 【仁轨薨后尚官柴氏居之后立为光德寺柴便度为尼景云初追柴氏入宫寺遂废】 鄱阳公主邑司 【孙思邈常居于是庭前有病梨木卢照邻为赋纪之】 太子宾客裴珀宅吏部尚书崔邠宅 【邠与弟浙西观察使郾金吾大将军鄯及宰相进南节度使郸皆贵显同居光德旧第郸尝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崔氏一门孝友可谓士族之法因题曰德星堂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兵部尚书刘崇望宅
次南延康坊 【隋有明轮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西明寺 【显庆元年高宗为孝敬太子病愈所立大中六年改为福寿寺】 本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宅 【大业中素子元感谋反诛后没官武德中为万春宫主宅贞观中以赐濮王泰泰薨后官市之立寺】 东南隅静法寺 【隋开皇十年左武侯大将军陈国公窦抗所立寺门折抗宅棨戟门所造西院有木浮图抗弟琎为母成安公主建重迭绮丽崇一百五十丈皆伐抗园梨木充用其园本西魏大统寺周武帝废佛教以其寺赐抗为宅焉】 北门之西中书令阎立本宅 【后申王傅符太元居之西亭有立本所画山水】 邠宁节度使马璘池亭 【璘卒池亭入官贞元后羣臣多赐宴于中】 诸王府 【宝历二年以延康坊官宅一区为诸王府唐朝故事王府在王京师即合有曹局自天宝以后王不出阁所置寮寀过于闲冗其胥吏数司方共一员至是琼王府长史斐简求奏论遂创官府】
次南崇贤坊 【隋有绿觉融觉贤觉三寺并大业武德中废】
南门之西海觉寺 【隋开皇四年淮南公元伟舍宅为沙门法聪所立】 街北之西大觉寺 【隋开皇二年文帝为医人周子臻所立】 西门之南法明尼寺 【隋开皇八年长安富商王道买舍宅所立又有慈仁尼寺本在法明寺西开皇三年隋大兴公主有女出家为尼号曰女郎师隋帝为立此寺至开元二年敕并入法明尼寺】 街东之南崇业尼寺 【本宏业寺隋开皇十年尼法觉立于法界之西其地湫隘大业三年合州刺史崔凤舍宅移于此置神龙元年改为崇业】 西南隅秘书监嗣虢王邕宅西门之北黄门监卢怀慎宅 【怀慎居官清俭宅在陋巷屋宇殆不蔽风雨】 光禄少乡窦瑗宅 【昭成太后之从父父弟被咸通中河中节度使窦璟与弟河东节度使澣同居崇贤第家富于赀疑是瑗之后】
次南延福坊 【隋有神通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纪国寺 【隋开皇六年献皇后独孤氏为母纪国夫人崔氏所立】 东南隅玉芝观 【本越王贞宅后干封县权治于此又为新都公主宅施为新都寺寺废乃为郯王府天宝二年立为玉芝观】 街东之北宣平府西北隅琼山县主宅 【县主开元中适慕容氏即吐谷浑之苗裔富于财产宅内有山池院溪磴自然林木葱郁京城称之】 真化府 【旧图】
次南永安坊
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宅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薛苹家庙
次南敦义坊
东北隅废福田寺 【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杨雄所立武德初废干封二年武后为其姊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仪凤二年改福田寺开元二年废】 东南隅废法觉尼寺 【隋置开元二年并入资善寺】 太尉中书令临淮郡王李光弼宅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家庙
次南大通坊
东南隅左羽林将军窦连山宅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园 【后为岐阳公主别馆】
次南大安坊 【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大安亭越王台西街永安渠 【隋开皇三年引交水西北流入城自此经流大通信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坊之西又经西市之东又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崇德四坊及兴福寺之西又北流入芳林园又北流入苑注之于渭】 东街清明渠 【开皇初引泬水西北流又屈而东北流入城当此坊南街又屈而东流之安乐坊之西南隅屈而北流经安乐昌明丰安安义怀真崇德兴化通义太平九坊之西又北流经布政坊之东右金吾卫之东南屈而东南流入皇城经大社北又东至含光门后又屈而北流经尚食局东又流经将作监内侍省东又北流入宫城】 南康郡王韦皐家庙
朱雀街西之苐四街即皇城西之苐一街街西从北苐一安定坊
皇城西苐二街之十一坊及西市【沅按实十二坊疑字误】
次南安定坊
东南隅千福寺 【本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舍宅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元寺】 西南隅福林寺 【其地本隋律藏寺武德元年置太原寺于永兴坊以义师初起太原因以名寺后移于此咸亨三年改为福林寺】 东北隅五通观 【隋开皇八年为道士焦子顺所立子顺能驱役鬼神传诸符箓预告隋文膺命之应及即位拜为开府永安公立观以五通为名旌其神术】 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苐五守进宅
次南休祥坊 【太和二年休祥坊百姓三百接宰相诉当坊右龙武城地赐百姓经四十余年不纳税今被擗仗使田全操并去??征索时久操令角抵者五十人分捕所诉者遂鬬干通衢久之方散文宗以地为百姓业久矣不欲收夺因赐左右三军钱各一千五百贯其休祥地尽归百姓】
坊内有汉顾成庙余址庙北汉奉明园 【宣帝父悼皇考墓园也】 园北汉奉明县东北隅崇福寺 【本侍中观国公杨恭仁宅咸亨元年以武皇后外氏故宅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改为魏园寺载初元年又改为崇福寺寺额武太后飞白书】 东南隅万善尼寺 【本在故城中周宣帝大象二年置开皇三年移于此尽度周氏皇后嫔御以下千余人为尼以处之】 寺西昭 成尼寺 【隋大业元年元德太子为尼善惠元懿立为慈和寺永徽元年废崇德坊之道德寺乃移额及尼于此寺先天二年又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昭成寺】 南门之西武三思宅 【本驸马都尉周道务宅神龙中三思以子崇训尚安乐公主大加雕饰三思诛后主移于金城坊开元中道务子励言复居之】 延唐观
次南金城坊 【本汉博望苑之地初移都百姓分地版筑土中见金聚欲取便没隋文帝曰此收金城之兆因以金城为坊名隋释梵法众二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匡道府即汉思后园 【汉武帝卫皇后墓园也宣帝追谥改葬于此地本长安故城之杜门外大道东也】 北门有汉戾园 【戾太子史良娣墓】 园东南汉博望苑 【本在门外道之东】 东南隅开善尼寺 【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寺北废太清观 【本勃逆庶人宅初封安乐公主出降武三思子崇训诛后自休祥坊移宅于此改适武承嗣之子建秀及诛后敕太清观道士史崇元居焉崇元以先天二年谋逆伏法其观遂废】 西南隅会昌寺 【本隋海陵公贺若谊宅义宁元年义师入关太宗领兵于此武德元年立为寺】 街南之东乐善尼寺 【本名舍卫寺隋开皇六年尉迟迥孙太师为其祖所立景龙元年改为温国寺二年又改为乐善寺】 瑞圣寺 【旧图】
次南醴泉坊 【本名承明坊开皇二年缮筑此坊忽闻金石之声因撅得甘泉浪井七所饮者疾愈因以名坊隋有光宝救度三寺大业武德中废】
西南隅三洞女冠观 【本灵应道士观隋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二年自永崇坊换所居于此】 观北妙胜尼寺 【开皇二年周静帝皇后平原公主所立】 街北之西醴泉寺 【隋文帝于此置醴泉监取甘泉水供御厨开皇十二年废监立寺】 街南之东旧波斯胡寺 【仪凤二年波斯三卑路斯奏请于此置波斯寺景龙中幸臣宗楚客筑此寺地入其宅遂移寺于布政坊之西南隅祅祠之西】 西门之南祅祠东南隅太平公主宅 【公主死后没官为陕王府宅北有异僧方回宅太平公主为造宅之】 南门之东中书令宗楚客宅 【楚客谋死其宅后赐申王撝】 烈士台 【世传安金藏之居】
次南西市 【隋曰利人市】
南北尽两坊之地巿内有西巿局 【隶大府寺巿内店肆如东巿之制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巿西北有池长安中沙门法成所穿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池】 放生池平准局独柳 【刑人之所】
次南怀远坊 【隋有法宝寺大业七年废】
东南隅大云经寺 【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时有延兴寺僧昙延因隋文赐以蜡烛自然发焰隋文奇之将改所住寺为光明寺昙延请更立寺以广其教时此寺未制名因以名焉武太后初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此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台】 寺内有浮图东西相值 【东浮图之北佛塔名三绝塔隋文帝所立塔内有郑法轮田僧亮杨契丹画迹及巧工韩伯通塑作佛像故以三绝为名】 街东之北功德尼寺 【本在安定坊开皇五年周宣帝女细腰公主所立武德中移于此】
次南长寿坊 【隋曰广恩坊避炀帝讳改有愿力寺大业七年废】
西南隅长安县廨 【去府六里】 南门之东永泰寺 【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立帝为沙门昙延立为延兴寺寺东院莒公萧琮宅当隋亡舍人寺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 北门之东大法寺 【本宏法寺武德中光禄大夫李远所立神龙元年改】 街西之北崇义寺 【本隋延寿公于诠宅武德二年桂阳公主为驸马都尉赵慈景所立】 街北之西酅国公杨温宅开府仪同三司尉迟敬德宅中书令阎立本宅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家庙 【大历四年有虎止于载之私庙命将军薛岌周皓发弩手射杀之】
次南嘉会坊
西南隅褒义寺 【本隋太保吴武公尉迟刚宅初刚兄迥置妙象寺于故都城中移都后刚舍宅立寺名褒义材木皆旧寺者】 街西之北灵安寺 【武德三年高祖为卫怀王霸立】 郑国庄穆公主庙 【礼阁新仪曰德宗女曰义章公主追册贞元十七年祔庙】
次南永平坊 【本名永隆明皇即位改】
东门之北宣化尼寺 【隋开皇五年周昌乐公主及驸马都尉王安舍宅所立】 东南隅宣城公主宅 【公主薨后太子太师窦希球居之】 高安长公主宅 【高宗女降颍州刺史王勖】 天平军节度使殷侑家庙 【沅按庙太和甲寅岁立冯宿撰碑文】
次南通轨坊
酅公庙文敬太子庙 【礼阁新仪曰贞元十七年置在长安坊后徙于此】
次南归义坊
全一坊隋蜀王秀宅 【隋文帝以京城南面次远竟虚文耗乃使诸子并南郭彦名秀死后没官为家令寺园】
次南昭行坊 【本名显行避中宗讳长安中改坊南街抵京城之南面】
街之南汝州刺史王昕园 【引永安渠为池弥亘顷亩竹木环布荷荇丛秀】
朱雀街西苐五街即皇城西之苐三街街西从北苐一修真坊 【隋有积善寺武德中徙义宁坊】
皇城西苐三街之十三坊
次南修真坊
坊有汉灵台余址 【崇五尺周一百二十步述征记曰长安宫南灵台上有相风铜乌或曰此乌遇千里风乃动】
次南普宁坊 【南街西出通衢远门】
坊西街有汉太学余址 【其地本长安故城南安门之外】 次东汉辟雍次东汉明堂 【二所并磨灭无复余迹】 东南隅东明观 【显庆元年孝敬升储所立】 街东之北灵化寺 【隋开皇五年沙门善吉所立北冡崇五尺不详姓名】 西南隅太尉英国公李绩宅北门之西司农卿韦机宅西北隅祅祠
次南义宁坊 【李名熙光坊义宁元年改】
南门之东化度寺 【本真寂寺隋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颎宅开皇三年颎舍宅奏立为寺武德二年改化度寺寺中有无尽藏院敬宗赐化度经院金字额御数以观之大中六年改为崇福寺】 西北隅积善尼寺 【隋开皇十一年高颎妻贺跋氏所立其宅本贺跋氏之别宅】 街东之北波斯胡寺 【贞观十二年太宗为大秦国胡僧阿罗斯立】 东南隅尚书右仆射戴至德宅
次南居德坊 【南街西出通金光门坊内隋有依法宝岸凝观三寺并大业废】
汉圆丘余址东南隅先天寺 【本宝国寺隋开皇三年敕大兴长安两县各置一寺因立宝昌禅林二寺东西相对时人谓之县寺其地本汉之圆丘先天元年改为先天寺】 西北隅普集寺 【隋开皇七年突厥开府仪同三司鲜于遵义舍宅所立】 南门之西奉恩寺 【本将军尉迟乐宅神龙二年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福寺】 南门之东司礼大常伯刘祥道宅 【宅接先天寺兼据汉圆丘旧址因基高筑亭焉】
次南羣贤坊 【隋有监门大将军黄城公元瓒上柱国鄜城公梁轨二宅又有法身宝王二寺大业七年废】
东门之南真心尼寺 【隋开皇八年宦者仪同三司宋祥舍宅立】 街东之北真化尼寺 【开皇十年冀州刺史冯腊舍宅所立武太后改为光化寺神龙元年复旧】 东南隅中宗昭容上官氏宅 【后为南阳郡王所居】
次南怀德坊
西南隅罗汉寺 【隋开皇六年雍州牧楚公豆卢绩所立】 街西之北辩才寺 【本孝王亮隋代旧宅亮子司空淮安王神通以开皇十年为沙门智疑立此寺于羣贤坊以智疑辩才不滞因名寺为武德二年徙于此】 东门之北慧日寺 【开皇六年立】 天官侍郎李至远宅 【沅按唐书本传至远为天官郎中与此异】 宏光寺
次南崇化坊 【本名宏化避孝敬皇帝讳改】
东南隅龙兴观 【本名西华观贞观五年太子承干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获愈遂立此观垂拱三年以犯武太后祖讳改为金台观神龙元年又改为中兴观三年改为龙兴观】 东门之北经行寺 【本隋长安令屈突葢宅开皇十年邑人张绪巿之立为寺大中六年改龙兴寺】 西南隅静乐尼寺 【隋开皇六年所立】 河阳节度使乌重允家庙
次南丰邑坊 【南街西出通延平门此坊多假赁方相轜车送丧之具】
东北隅清虚观 【隋开皇十年文帝为道士吕师元所立师元辟谷炼气故以清虚名之】
次南待贤坊 【此坊隋初立天下诸州朝集使邸改以待贤为名隋又有左镇军大将军史万年宅】
东北隅天长观 【本名会昌观隋开皇七年文帝为秦孝王俊所立开元二十八年改千秋观天宝七载又改天长观】 节愍太子庙
次南永和坊 【本名淳和元和初避宪宗名改】
东北隅隐太子庙
次南常安坊
东北隅章怀太子庙 【神龙中立】
次南和平坊
坊内南北街之东筑入庄严寺街之西筑入緫持寺
次南永阳坊 【坊之西南即京城之西南隅】
半以东大庄严寺 【隋初置宇文改别馆于此坊仁寿三年文帝为献后立为禅定寺宇文恺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势微下乃奏于此寺建木浮图崇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大业七年成武德元年改为庄严寺天下伽蓝之盛莫与于此寺内有佛牙长三寸沙门法献从乌踵国取以归豫章王目?柬自扬州持入京隋文帝改置此寺大中六年改圣寿寺】 半以西大緫持寺 【隋大业三年炀帝为文帝所立初名大禅定寺内制度与庄严寺正同武德元年改为緫持寺庄严总持即隋文献后宫中之号也寺中常贡梨范密景龙文馆记曰隋主自立法号称总持呼萧后为庄严因以名寺】 恭僖贞献二太后庙
四坊别见【疑改易坊名】
昌化坊
太华公主宅 【明皇女降杨锜】 义阳公主宅 【德宗义阳公主降王士平宅在昌化坊】 礼宾院 【敬宗初废礼宾院赐教坊】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滉宅岐阳公主宅 【宪宗女降宰相杜悰疏龙首池为沼】 同昌公主宅 【懿宗女降宰相韦保衡杜阳编曰其宅房栊户牖以众宝饰之金银为井栏水精火齐琉璃玳瑁等床悉搘以金?银錾合百宝为圆按大会韦氏一族于广化里暑气特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蘸之挂于南轩满座则皆思挟纩澄水帛似布明薄可鉴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按保衡宅在昌化里此云广化误也】
延平坊
其街乃刑人之所 【元和五年斩成德军逆将一十五人于延平坊街范阳所献也】
修仁坊
宏道观 【坊内旧有隋国子学及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宅显庆二年尽并一坊为雍王第王升储永隆元年立为观】
正平坊
安国观 【本太平公主宅长安二年睿宗在藩公主奉焉至景云元年立为观乃以本封为名开元十年玉真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
别见 【皆失坊名】
李义琰宅 【义琰宅至褊隘虽居相位在官清俭竟终方丈之室高宗闻而嗟叹遂敕将作造堂以安灵座焉】 报圣寺 【宣宗时河湟平出内藏缗帛建报圣寺于京城设宪宗圣容于介福殿又建虔思殿为更衣之所帝数临幸焉】
城外
章敬寺 【大历元年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总四千一面三十余闲四十八院内侍鱼朝恩请以通化门外庄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章敬为名代宗实录曰是庄连城对郭林沼台榭形胜苐一朝恩初以得之及是进幸穷极壮丽以为城市材木不足充费乃奏坏曲江亭馆华清宫观风楼及百司行廨并将相没官宅给其用焉土木之役仅余万亿会要曰因拆哥舒翰宅及曲江百司廨室及华清宫之观风楼造焉沅按唐书鱼朝恩传作大历二年】 定昆池 【神龙中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主发怒自以家财别穿池号曰定昆池沅按唐书武延秀传延秀令杨务廉于城西造定昆池于其庄延袤数里】 振旅亭 【谭实录曰天宝八载于开远门外作振旅亭以待兵回】
长安志卷苐十一
县一
万年
万年县 【唐赤今次赤】 本汉旧县高帝置属左冯翊今在栎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栎阳故城是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三十五里】 三辅黄图曰太上皇葬栎阳北原起万年陵因置万年县王莽改曰异赤 【沅案此县为汉南陵霸陵杜陵奉明四县地故城皆在焉其奉明故城敏求缺载】 晋属京兆郡 【沅案此县亦为晋杜城霸城地】 后魏复属冯翊郡 【沅案此县亦为后魏杜山北霸城三县地】 周地图记曰后周明帝二年分长安霸城及姚兴所置山北三县于长安城中别置万年县属京兆尹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八角街已东属京兆尹】 取汉县旧名也太和三年省山北县建德二年又省霸城杜城二县皆并入 【沅案杜城当作杜地形志云杜晋曰杜城后改也】 隋开皇三年迁都改万年为大兴徙治宣阳坊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宣阳坊东南隅】 领巿一坊五十四唐武德元年复为万年县二年析置芷阳县七年省总章元年析置明堂县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唐书皆云干封元年置此及太平寰宇记云总章误】 治永乐坊长安二年省 【沅案唐书志云三年太平寰宇记云二年六月】 天宝七载改万年县为咸宁县至德三载复旧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唐书志云干元复旧即至德三载也】 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年县后唐同光元年复旧
县境 【东西三十七里南北二百七十里】
七乡管二百九十六邨二里 【唐四十五乡霸桥东有大陵乡元载祖墓在黄台乡真光中有霸城乡余不传沅案水经注奉明县有广明乡庾信撰将军侯英陈道生墓志云葬于京兆洪原乡又安平县公崔言?冘神道碑云葬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常衮撰新平郡王严墓志云迁窆于万年县龟川乡细柳原白居易撰永穆公主墓志云诏葬于万年县上好乡洪平原韩愈撰校书即李观墓志云葬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乡曰庆义乡则皆古乡名也】
洪固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邨四十八冑贵里 【沅案路岩撰浑侃神道碑云侃大父城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冑贵里欧阳詹撰左饶卫将军马实墓志云葬于京兆府万年洪固乡延信里司马邨之少陵原】
龙首乡在县东一十五里管邨三十五神鹿里
少陵乡在县南三十里管邨四十八 【沅案权德舆撰右仆射姚南仲神道碑云与夫人之殡合祔于少陵原黄渠里则是此乡里名也】
白鹿乡在县南四十五里管邨五十
薄陵乡在县东三十五里管邨三十六
东陵乡在县东三十里管邨四十
苑东乡在县东北二十里管邨三十九
社坛在县东南二十里平康坊
南郊坛
百神坛
灵星坛以上并在县南十五里启夏门外
风师坛
青帝坛
先农坛以上并在县东北一十五里浐水东
九宫坛在县东南一十里古城春明门外
马祖坛大历五年置
鸣犊镇在县南六十里 【镇西原下有鸣犊泉俗传因犊跑鸣而得泉武宗畧于太白原即镇之西原也】
霸桥镇在县东二十里 【滋水驿疑在此】
渭桥镇在县东四十里 【即东渭桥李晟屯兵处】
义谷镇在县南八十里 【入干佑路俗曰谷口镇】
莎城镇唐昭宗干宁二年繇启夏门出居之今废
太宁驿在县城东草巿东至昭应驿四十六里西至泰川驿四里
滋水驿在县东北三十里两京道里记曰隋开皇十六年置
长乐驿在县东十五里长乐坡下两京道里记曰圣历元年敕滋水驿去都亭驿路远马多死损中间置长乐驿东去滋水驿一十三里西去都亭驿一十三里
霸桥隋开皇三年造唐隆二年仍旧所为南北两桥 【汉有霸馆王莽更曰长存馆霸桥王莽更曰长存桥】
横霸官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入蓝田路】
渭桥渡在县东北二十里
光泰门渡在县东二十里 【入高陵耀州路】
官硙店在县东界
终南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自蓝田县界西入县界石鳖谷以谷水与长安县为界东西四十里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孔安国注三山名言相望也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注周之名山中南也春秋左氏传曰荆山中南九州岛之险也杜注曰中南在始平武功县南汉书曰太一山又为终南山 【沅案地里志太一古文以为终南】 五经要义曰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则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葢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山之别号耳 【沅案水经注曰太一山亦曰太白山】 关中记曰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也又曰终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内名福地 【沅按初学记云福地记曰终南太一山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此云关中记非】 三秦记曰太一在骊山西去长安二百里山之秀者也 【沅案初学记所引文与此不同】 一名地胏山 【西京杂记曰终南山多合离草叶似江离而红绿相杂茎皆紫色如罗勒有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丛条状如车葢一青一赤望之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葢树】 皇甫谧高士传曰秦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先生时呼四晧 【沅案高士传无时呼四晧四字】 共入商雒隐地胏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帝召之四人乃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已 【沅案初学记引云汉高祖征之不至乃深自匿终南山今本高士传同已旧作之非】 汉东方朔传曰终南山天下之大阻也 【沅案传无终字大字】 其山多 【沅案多传作出】 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 【沅案旧本脱所字】 万姓所仰足也唐文宗诏曰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山兴云即必有雨若晴霁虽密云他至竟夕不沾濡宜命有司建立祠宇
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 【沅案史记集解皇览云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杜中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元和郡县志曰书序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是也而敏求于此县不载文武周公墓今人竟以渭北之秦文武冢当之矣】 白鹿原在县东南二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曰在县东二十里】 自蓝田县界至浐水川尽东西一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霸川尽南北一十里亦谓之霸上 【事见蓝田】
少陵原在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汉鸿固原也宣帝许后葬于此俗号少陵原 【沅案前云三十里此云四十里微异又案外戚传云许后葬杜南是谓杜陵南原师古曰即今之所谓小陵者去杜陵十八里】
乐游庙在县南八里汉书宣帝起乐游庙在曲江北亦曰乐游原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升平坊】
长乐坡在县东北一十里即浐水之西岸十道志曰旧名浐坂隋文帝恶之改曰长乐坡葢汉长乐宫在其西北
高望堆长安图曰在延兴门南八里 【潘岳西征赋曰冯高望之阳隈】
御宿川在县西南四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云在县南三十七里】 扬雄羽猎赋序曰武帝开上林东南至御宿川 【沅案雄传无东字川字】
孟康注曰为诸离宫别观禁御不得使人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川汉元后传夏游篽宿师古曰篽宿苑在长安城南今之御宿川是也 【三秦记曰樊川一名御宿川】
樊川一名后宽川在县南三十五里十道志曰其地即杜陵之樊乡 【沅案说文樊乡字作樊?邑】 汉高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邱功最赐哙食邑于此故曰樊川三秦记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
金坞在县北汉文帝庙在其北 【一作县北苑内】
义谷在县东南八十里东南至干佑县及金商等州西南有路至兴元府
锡谷在县东南六十里有路至旧归安镇合义谷路通兴元府
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炭谷在县南六十里
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竹谷在县南六十里 【方舆记曰竹水俗谓之赤水出于媚谷沅案水经注云竹水南出竹山北径媚加谷历广乡原东俗谓之大赤水北流注于渭即此水也西山经竹山赤水出是】
石鳖谷在县西南五十里
荆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渭水在县北五十里西自长安县界流经县界入临潼渭阳之诗曰我送旧氏于渭之阳史记曰西伯猎遇太公渭之阳与语大说又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昭王三十四年又赤三日洪范五行传曰赤者火色也尽赤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也阴阳乱秦用严刑败乱之象汉书曰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三辅决录曰项仲山饮马渭水日与三钱以偿之山海经曰渭水出鸟鼠同宂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鸟鼠同穴山今在陇西首阳县渭水出其东经南安天水畧阳扶风始平京兆至宏农华阴县入河】 列子曰夸父逐日渴饮渭水不足乃渴死淮南子曰渭水多力宜黍
霸水在县东二十一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在县东二十里】 自蓝田县来合浐水北流入渭
浐水在县东北流四十里入渭十道志曰荆溪狗枷二水之下流也水经注曰浐水出京兆蓝田北至霸陵入霸 【沅案水经曰浐水出京兆蓝田谷北入于霸此云是注又增至霸陵三字非】 二水终始尽于苑中不复出 【沅案此十一字水经注无之】 地理志曰浐水出南陵县之蓝田谷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出西南莽谷 【沅案西北流以下十三字地理志所无葢敏求误以水经注文属于地里志】 又曰浐水北至霸陵入霸水史记曰秦都咸阳霸浐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祠之 【沅案又曰已下所引亦与今本不同或今本水经注脱之】
潏水今名泬水 【一作沈】 自南山皇子陂西北流入县界字林曰潏水出杜陵县许慎说文曰潏古穴反 【沅案此徐铉音反今作切】 水名在京兆杜陵汉书注晋灼曰潏音决师古曰地里志鄠县有潏水北过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县则无此水 【沅案地里志鄠有潏水潏当为涝字之误说文云涝水出扶风鄠县北入渭是也然唐本已误为潏师古有音此云县无此木葢承其误矣】 水经注曰潏水自樊川西北流经杜伯冢 【沅案水经注云杜伯冢南】 又西北经下杜城其字或作水旁宂与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水 【沅案其字下十七字非水经注】 括地志曰潏水又名石壁谷水又名高都水汉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高都水入长安城 【事见上卷王根苐下】 李善曰潏水径至昆明池入渭 【十道志曰漕水即沈水也亦名潏水沅案太平寰宇记亦曰长安县漕水即沈水也东自万年县界流入今俗名皁河是也】
福水即交水也水经注曰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县南山石壁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亦曰子午谷水 【沅案水经注云丰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曰沈水又西北支合故渠渠有二流上承交水合于高阳原而北径河池陂东而北注沈水此所引无之太平寰宇记文与此同亦不云出水经注】
库谷??闲水 【沅案地形志云山北有苦谷浐水出焉水经注亦云西川上承磈山之斫盘谷次东有苦谷俱作苦】 北流二十五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浐水下流二十五里合霸水号霸水北流二里入渭
采谷水来自蓝田县界西北流三十里入县界二十里合采谷为浐水北流四十里入霸水
石门谷水来自蓝田县北流十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北流一十五里合库谷水为浐水
荆谷水一名荆溪来自蓝田县至康邨入县界西流二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浐水 【两京道里记曰荆溪本名长水后秦姚兴避讳改焉】
义谷水自县界由干佑县下流入山一百里至谷口西北流二十里合锡谷羊谷水入坑河西流一十五里入长安县界
郊谷水北流一十里合锡谷水自谷口北流一十里为坑河入长安县分界
石鳖谷水北流一十五里复西流一十里入长安县界
漕水由县界坑河分水约五里西流
龙首渠一名浐水渠汉书曰穿渠得龙骨故名龙首渠 【沅案汉龙首渠引洛水在今同州隋龙首渠引浐水在此名偶同耳敏求误合为一】 自县界龙首乡马头土?空堰浐水入此渠西流由府城东过入长安县界 【两京道里记曰隋开皇二年引水北流入苑渠水长乐坡上】
黄渠自义谷口??闲分水入此渠北流一十里分两渠一东北流入库谷一西流入樊川灌溉稻田西流入土?穴河
九龙池在县东南五里九曲池在其西
曲江在县南十里
永安坡在县南二十五里周七里十道志曰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因名皇子陂 【沅案此即秦悼太子冢前人俱未考耳据史记秦本记云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徐广曰今霸陵正义曰括地志云在雍州蓝田县西今临潼与咸宁田蓝为界也】 隋文帝改
丰润陂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六里三辅旧事曰后周太祖名为中都陂隋文帝改
洛女陂在县东一十五里三辅旧事曰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洛女陂
轵道在通化门东北十六里 【沅案史记作轵汉书作枳】 汉元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沛公处苏林曰枳道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沅案史记索隐引苏林说作三十里非】 师古曰枳音轵轵道亭在霸成观西四里 【沅案师古语止此】 汉时有白蛾飞自东郭门经轵道入苑内地道记曰在霸水西
长门亭汉书文帝出长门 【沅案汉书注如淳曰亭名也史记封禅书作出长安门徐广曰在霸城正义曰括地志云长安门故亭在雍州万年县东北苑中后馆陶公主长门园武帝长门宫皆以此立名】
若见五人于道北立五帝坛
郎官亭 【汉武帝陈皇后葬霸陵郎官亭东沅案水经注曰在长安东南三十里】
千人聚皇览曰卫思后葬城东南桐柏园今千人聚是关中记曰宣帝父曰悼皇考母曰悼夫人墓曰奉明园卫皇后曰思后以倡优杂伎千人乐思后园今所谓千人乡者是 【汉书成帝建始四年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为巢桐柏尤多师古曰桐柏本亭名卫思后于其地葬也沅案地理志有奉明县宣帝置本纪云元康元年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本名广明其故城亦当在此】
兽圈在通化门东北二十五里
霸陵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霸水之东 【沅案史记正义同太平寰宇记云在东北二十三里】 十三州志曰霸陵秦襄王所葬芷阳也 【沅案史记秦本纪云庄襄王昭襄王俱葬芷阳此葢昭襄】 汉文帝更名霸陵莽曰水章郡国志曰在通化门东二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二作三】 秦襄王葬于其坂谓之霸上其城即秦缪公所筑 【沅案郡国志无此文太平寰宇记文与此同不云出郡国志】 汉王元年十月至霸上子婴降文帝后六年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文帝后葬其地谓之霸陵因为县东南至文帝陵十里王仲宣诗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晋改为霸城 【沅案霸城后魏为咸阳郡治见地形志此缺载】 后周建德二年省关中记曰秦为铜人十三董卓坏以为钱余二枚魏明帝欲徙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铜人即金狄也水经注曰城东之人见蓟子训 【沅案水经注无城东之人四字但云人有见蓟子训】 与一老翁 【沅案水经注云一父老】 共摩挲 【沅按水经注无挲字】 铜人曰正见铸此计时已近百年矣 【沅案百年应作五百年】
南陵故城在县东南二十四里白鹿原上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同】
汉文帝七年置属京兆尹 【沅案史记景帝纪云二年置南陵则地理志云文帝七年非也】
汉旧仪曰薄太后葬之所亦谓之南霸陵因置县以奉陵寝后省 【汉书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沂音先历反沅案汉书沂字当为浐字之误颜师古不知音先历反此遂误引之非也】
杜陵故城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在县东南三十里太平寰宇记同此】 汉宣帝以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而改杜县为下杜城王莽改杜陵曰饶安 【沅案汉书昭帝纪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又案地形志云晋曰杜城后改今晋志作杜陵误而此皆不详】 后魏改杜陵为杜县后周建德二年省 【汉书有周右将军杜主祠四所沅案说文杜陵有亳亭】
汉长乐宫在县东北十里
唐大明宫在县东北五里今旧迹悉废唯复道洎含元蓬莱殿蓬莱山遗址畧存
南内兴庆宫在县东南五里宫墙复道今悉存
翠微宫贞观二十年营太和宫于终南山之上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曰翠微寝殿曰含风并为太子构别宫开正西门曰金华殿曰善安
望春宫在县东十里临浐水西岸在大明宫之东东有广运潭
灵符观两京道里记曰天宝初桃林获宝符将入城宿于此因置观在长乐坡南
太一观在县南六十里终南山炭谷口
荐福寺圣容院塔院在县南三里 【唐寺】
慈恩寺在县东南八里 【唐寺】
义善寺在县南十五里贞观十九年建
华严寺会圣院真如塔在县南三十里贞观中建
兴教寺在县南五十里总章三年建
兴唐寺在县东北五里 【唐寺】
三像寺在县东南五十里开元中建
镇国寺在县东两京道里记曰干元二年方士王列国秦畿内置寺四十九所此其一也
干元寺在县东北四十里干元三年建
灵应台并下院共九处去县六十里并在终南山 【陆长源辨疑志曰长安城南四十里有灵母谷俗呼为炭谷入谷五里有惠炬寺寺西南??闲水缘崖侧一十八里至峯谓之灵应台台上置塔塔中观世音菩萨铁像像是六军散将安太清铸造】
牛头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贞观六年建
罗汉寺在县南六十里终南山石鳖谷有罗汉石洞三
太平兴国寺在府东街旧图经曰本唐紫微宫天佑初为寺按西京记承天门南为皇城乃左右春坊与东宫重明门之地
广惠公祠唐开成二年册终南山为广惠公命长安县令杜火?造南山下置祠宇以季夏土王日致祭
灵台神庙在县北四里十道志曰汉文帝罢露台于此
九龙堂在县东六里 【事具九龙池】
澄源夫人湫庙按今县有显应夫人庙所在与此正同当是澄源改封在终南山炭谷去县八十里唐封澄源夫人湫池尚在
汉文帝庙在县东本陵北去县二十五里
汉宣帝庙在县东南本陵北去县十里
四皓庙在终南山去县五十里唐元和八年重建
唐杜相公祠在古城启夏门内道东去县八里咸通六年建
汉太上皇陵按高祖十年太上皇崩葬万年师古曰三辅黄图曰高祖初居栎阳故太上皇因在栎阳及崩葬其北原起万年邑置长丞
薄太后陵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白鹿原上 【两京道里记曰陵高四十丈周围三里六十步去道五里沅案汉书云葬于长城东平望亭南又案汝州志郏县有薄姬墓明李宜培有碑葢传讹也】
文帝霸陵在县东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陵北去县二十五里】 白鹿原上 【颜师古曰在长安东南关中记曰陵上为池池有田出道以泻水】
宣帝杜陵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臣瓒曰在长安南五十里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在万年县东南二十里】
唐明皇贞顺武皇后敬陵在县东四十里
武宗母宣懿韦太后福陵在县东二十五里
下马陵岁月深远误传为虾蟇尔
萧望之墓在县东南五里古城春明门外 【沅案太平寰宇记无明一统志云望之墓一在沂州一在西安据本传云望之徙茂陵死天子追念不忘每岁遣使者祠祭望之冢终元帝世则当以此为是】
唐杜如晦墓在县南三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大赵邨又案乐史敏求云杜如晦墓在此考旧唐书云贞观七年十二月狩于少陵原诏以少牢祭杜如晦杜淹李纲之墓则此是而敏求记昭陵陪葬名位又有杜如晦误也又鄢陵县志山东通志莱芜县俱有如晦墓葢误】
邴吉墓在县南二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在三赵邨】
昭宗母恭宪王太后安陵在县东二十五里
靖恭太子陵在见子西原 【中宗常幸见子陵猎今案霸桥近东三里有大陵乡俗语讹呼为建子陵】
昭靖太子陵在细柳北原
尖冢两京道里记曰在通化门东二里皇览云是吕不韦冢 【沅案史记吕不韦传云就国河南乃饮酖而死骃案皇览曰不韦冢在河南洛阳北印道西大冢是也皇览寔不云在此敏求误引耳】 三辅旧事云是子楚母冢皆非也 【沅案子楚母即夏太后也史记吕不韦传夏太后别葬杜东正义曰夏太后陵在万年县东南三十五里】 其冢制度广大岂人臣所宜据韦述两京记云秦襄王寿陵 【沅案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孝文王葬寿陵庄襄王葬茝阳则寿陵孝文王陵此云襄王葢误】 葢不韦始皇之父母而始皇庄襄王之子以此致惑也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庄襄王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俗亦谓为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谓为见子陵索隐曰庄襄王名子楚四年卒葬阳陵则此庄襄王陵也】
马冢汉滕公夏侯婴冢也东临霸水郡国志曰滕公乘马至此马踣地悲鸣因掘地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公曰天也吾死即安此乎冢在饮马桥南时人谓之马冢 【长安图曰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夏侯婴冢在桥南三里沅案郡国志无此文太平寰宇记文同不云出郡国志此亦见博物志及三辅故事史记索隐】
虾墓陵在县南六里韦述两京记本董仲舒墓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兴平县董仲舒墓在县东北二十里又未知何据又今渭南志通许县志亦俱有董仲舒墓非】 李肇国史补曰昔汉帝幸芙蓉园即秦之宜春苑也 【沅案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世葬杜南宜春苑中正义曰括地志云秦故胡亥陵在雍州万年县南三十四里颜师古汉书注云宜春下苑即在京城东南隅曲江地是】 每至此墓下马时人谓之下马陵岁月深远误传虾蟇尔
懿宗母元昭晁太后庆陵在县东二十五里
僖宗母惠安王太后寿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颜师古墓在县南二十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曰在三赵邨】
王君??比?大墓在县东界滋水驿东道北两京道里记曰君??比?大开元中任凉州都督死王事招云?鬼葬此张说为碑文 【沅案太平寰宇记无张说撰神道碑云饰柩至关归魂上国以十六年十月诏葬于万年县见子之原】
浑瑊墓在县西南十五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曰在西李邨权德舆撰神道碑云贞观五年葬太师于万年县洪固原今临潼志延安府志俱有瑊墓非也又案太平寰宇记有元载墓在县南三十里大杨邨王珪墓在县南四十五里此皆不载】
长安志卷苐十二
县二
长安
长安县 【唐赤今次赤】 本汉旧县葢秦之地名也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秦旧县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兵击赵又曰卢绾封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汉书曰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 【沅案史记云封项羽为长安侯汉书云以项羽为鲁公封长安侯此节文】 又曰长安县高帝五年置属京兆尹 【括地志曰案史传所载长安之名旧矣又卢绾封之初项羽尚未灭葢长安得名非始于汉但未详所在耳及高帝五年入关乃取长安以名县也司马迁云长安故咸阳县据当时之名因终说其事非谓封绾之日改咸阳为长安矣又案史记赵亦有长安君未详赵取嘉名将更有长安地名也】 王莽曰常安唐贾耽郡国县道记曰长安县故城今谓之苑城汉京兆府在故城内上冠里其县治今失其所在长安葢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筑未央宫谓大城曰长安城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历后汉魏晋苻姚后魏及周不改又案后汉以咸阳县来并此缺载】 隋开皇三年迁都徙县治长寿坊西南隅 【括地志曰案今县界兼有周镐京及杜伯国之地镐京在今县治西北十八里镐池是杜伯国在今县治东南九里下杜故城是又有汉奉明县地今县治北八里奉明故县治是沅案奉明汉属京兆郡宣帝置】 领巿一坊五十四唐总章元年析置干封县 【沅案旧唐书云干封元年置】 治怀真坊长安三年省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安县后唐同光三年复旧
县境 【东西四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
六乡管六里 【唐五十九乡有渭阴乡见于下余不传沅案李至远撰驺虞县子安附国神道碑云葬于雍州长安县孝悌乡之原张贲然撰忠武将军茹义忠神道碑云葬于京兆长安县永平乡阿房殿之墟则皆唐乡名也】
义阳乡在县西南二里管布政里 【沅案裴耀卿撰冀公希球神道碑云薨于长安布政里赐苐】
善政乡在县西一十五里管安化里
同洛乡在县西南四十里管安宁里
丰邑乡在县西二十里管龙台里
苑西乡在县北三里管崇征里
华林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居安里
子午镇在县南四十里至东社角邨景佑二年置以南山子午谷为名
社坛在县西南五里光德坊
黄帝坛
百神坛
赤帝坛以上并在县南一十瑞安化门外
白帝坛在县西一十里开化门外
夕月坛在县西一十里开远门外
雨师坛在县西一十里金光门外
黑帝坛在县北二十里中桥
司中司命坛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
社角镇在县南四十五里又有西社角
秦社镇在县西南沣水西四十里人鄠县路
临皐驿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今废
子午关在县南一百里汉书曰平帝元始五年王莽通子午道因置关今废 【沅案汉书王莽传云莽以王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此敏求以意增改】 又曰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师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 【沅案汉书注无者字】 名子午谷 【括地志曰汉书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葢以子午为阴阳之王气也风土记曰王莽以皇后有子通子午道从杜陵直抵终南】
中桥渭水渡在县北二十六里
嘉麦渭水渡在县北二十六里
段留渭水渡在县东北二十六里
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里
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五里
南山一名终南山在县南七十里连干佑县界
龙首山在县北十里三秦记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七丈土赤不毛秦时 【沅案初学记引此作云昔时】 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 【括地志曰今案山首在长安故城中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湮平其余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
武将山长安记曰长安城西北有武将山即前汉末辛孟所隐之处 【沅案今县无武将山而太平寰宇记及此记武将山皆无去县道里是误会长安记长安城西北之言而附此也三秦记亦云长安城西有九嵕山葢后汉省咸阳入长安其所云在西去县甚远即今醴泉县境然则武将山亦当以在醴泉为是矣醴泉在后汉长安西北也】
少陵原在县南四十里东接万年县界西入县界五里
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
尖邱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今谓之尖邱社】
渭水西在鄠县界流入水经注曰渭又东过长安县北丰水从南来注之 【沅案此当云水经不当有注字今本但云渭水过槐里县南又东丰水从南来注之又东过长安县北在后】
丰水 【一作酆又作沣】 出县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丰谷其原阔一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水深三尺自鄠县界来经县界繇马坊邨入咸阳合渭水诗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笺云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汜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文王武王今得作邑于其旁地为天下所同心而归太王为之君乃由禹之功故引美之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诗又曰丰水有??巳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夏书曰漆沮既从丰水攸同颜师古曰丰水出鄠之南山言沮水既从入渭丰水亦同来也又张揖曰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文子曰老子云丰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形见于外决录注曰镐在丰水东丰在镐水西相去二十五里水经注曰丰水出丰溪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为支津一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经灵台西又北至石墩注于渭又曰渭水东与丰水会短阴山无他高山异峦唯原阜石墩而已 【沅案水经注作石激又水注文多数字】 水上旧有便门桥括地志曰丰水渠今名贺兰渠东北流注交水
镐水 【或作滈】 出县西北十八里镐池水经注曰镐水上承镐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正之武王成之镐水又北流 【沅案水经注有西北注三字】 与滮池水合又北经清泠台西 【沅案太平寰宇记作清灵】 经慈石门注于渭帝王世纪曰今镐池即周之故都也庙记曰长安城西有镐池在昆明池北周匝二十一里葢地二十三顷史记曰始皇帝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来夜过华阴 【沅案史记关东下无来字云过华阴平舒道】 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 【沅案此十一字史记所无】 持璧与客曰 【沅案史记云百人持璧遮使者曰】 为我 【沅案史记我作吾】 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知一岁事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张晏曰武王居镐镐池君则武王也师古曰镐池在昆明池北后汉志曰 【沅案即郡国志】 镐在上林苑中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古史考曰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家皆在镐聚东杜中 【括地志曰今案镐池水又北流入永通渠不至慈石门亦不复渭矣今图经滈水在县西四十里其水自鄠县界入本县界十里入清渠沅案史记索隐引括地志云今案滈水流入来通渠来永字之误又案皇览知文武周公葬今杜曲无复邱陇也】
滮池水出县西北二十里滮池诗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毛苌注曰滮流浪也郑元云丰镐之闲水北流也 【括地志曰今案其池周十五步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滮水亦谓圣女泉又曰高都水葢以其与沈水通也】
涝水来自鄠县界北流入渭
潏水在县南一十里东自万年县界流入 【师古曰潏音决】
交水 【一作郊】 东自万年县界流入水经注曰交水又西南流与丰水支津合其北又有汉故渠出焉又西至石堨分为二水一水西流注丰一水自堨石北经细柳诸原北流入昆明池 【图经曰郊河水在县南三十二里自万年县界经本县三十里合丰水沅案水经注文与此皆不同】 虚?戈水水经注曰源出骊山 【沅案水经注曰虚?戈水出骊山冯公谷此水在临潼不知敏求何由误入此县乐史亦然】
土?穴谷 【沅案沈即泬字之俗亦潏水也下皆放此】 水在县南二十七里自万年县界流经本县五里合交水
楩梓谷水出南山北流合成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焉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豹林谷水出南山北流三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又北流二里有子午谷水自东来会自北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 【图经豹林谷水子午谷水并合入郊河】
龙骡谷水合郊河
太河谷水合郊河
沣谷水合丰水西北入城经西巿而入苑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为二水流一里一水合郊水一水西北流又东流为渎越沈水上过名永安渎
清明渠东南自万年县流入西北流又屈而东北流入京城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清明渠亦在太安坊开皇初引沈水西北流入城经太社尚食局将作监内侍省而入宫城即此】
永通渠隋开皇四年开起县西北渭水兴城堰初名富民渠仁寿四年改
野韭泽即汉牛首池也在县西北三十八里
漕河在县南一十五里自万年县界来经县界五里入于渭汉书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沅案此即潏水水经注云沈水亦曰漕渠是】
龙首渠在县东北五里自万年县界流入而注于渭
明渠汉时渠也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闲 【沅案此节水经注文】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自鄠县界来经县界十八里入于渭漆渠在县西二十里旧自县之土?穴河分水经县界二十里入漕河汉书曰汉穿渠通漆水故曰漆渠 【括地志曰胡亥将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渠沅案汉书无此文葢敏求误引耳又案水经注云开山图曰丽山西北有温池温池西南八十里岐山在杜陵埤有渠谓之漆渠即此而胡亥事则不知所本】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 【沅案沣谷水一名永安渎此名永安渠名本同也二条宜在一处析之者非】 引交水西北入城经西巿而入苑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为二水流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流又东流为渎越沈水上过流名永安渎 【沅案此即沣谷水以是水利故复载于后漕河同】
漕渠唐天宝二年京兆尹韩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潭于西巿以贮林木大历元年尹黎干自南山谷口开漕渠抵景风延喜门入苑以漕薪炭
石闼堰在县西南三十二里水经注曰交水西至石堨汉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所造
昆明池在县西二十里今为民田 【沅案汉书注臣瓒曰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 定昆池在县西南十五里景龙文馆记曰安乐公主西庄在京城西延平门外二十里司农乡赵履温种殖将作大匠杨务濂引流凿沼延袤十数里时号定昆池通典曰神龙中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主发怒自以家
财别穿池号曰定昆池
鹤池在县西十里
盘池在县西北二十里
雁鹜陂庙记曰在镐池北地方六顷承昆明池下流
河池陂水经注曰昆明故渠上承昆明池而 【沅案而字当为东口二字】 东经河池陂而北亦曰女观陂
雍门颜师古曰在长安西北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里广记曰赵父家在门西即钩弋赵后父也
长安故城在县西北十三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周回六十五里汉长乐宫在县西北十四里汉未央宫在县西北十五里并在长安故城中】
下杜城在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春秋左氏传晋范宣子曰昔匈之祖在周为唐杜氏杜预注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记曰周宣王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史记曰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即此地也括地志曰葢宣王杀杜伯以后子孙微弱附于秦及春秋后武公灭之为县汉宣帝时修杜之东原为陵曰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陵在安仙门南七里】 庙记曰下杜城杜伯所筑东有杜原城在底下故曰下杜 【杜伯冢在城之东南】
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县西二十里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及元和郡县志云在县西北十四里】 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十六国春秋曰苻坚建元二十年慕容冲据阿房城初民谣曰凤皇凤皇上阿房坚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数千万株于阿城以待凤皇之至冲小字凤皇终为坚贼
汉未央宫在县西北一十四里 【沅案史记正义同此元和郡县志云十五里误】 石虎建武十一年发雍州梁州十六万人城长安未央宫余见唐禁苑中
建章宫在县西北二十里
长乐宫在县西北十五里 【沅案史记正义同此元和郡县志云十四里误】
桂宫在县西北十三里
柏梁台在未央宫北 【沅案玉海引此有云庙记曰在北阙内道西又有注云三秦记曰上有铜凤名凤阙疑此脱文】
渐台在未央宫西
神明台在县西北二十里长安故城西
苻坚姚苌宫在长安故城内
后周宫室在长安故城中隋文帝开皇三年迁都以后并灌为陂即涨陂是
汉博望苑在县北五里
上林苑在县西南一十四里周二百四十里 【沅案旧本作二十四里今据元和郡县志改正】
玉真观在县西北四里
金仙观在县西北三里
开元观在府城西北街
永庆寺在县南六十里太和谷口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太和宫在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太和谷】 初唐武德八年造太和宫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太宗厌禁内烦热公卿重请修筑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再葺焉号翠微宫笼山为苑宫北开曰云霞门有翠微殿含风殿太子宫西开曰金华门有安善殿元和中改为翠微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邨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三会寺在县西南二十里宫张邨唐景龙中中宗幸寺其地本仓颉造书堂
大宁寺在县西南五十里江留邨唐灵感寺也景龙二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兴教院在县南六十里楩梓谷口本百塔信行禅师塔院唐大历六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严福寺在县南五十里董邨唐咸通七年置本翠微下院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妙果尼寺在府西南旧为西台寺唐御史台也有崔湜所撰御史台精舍碑皇朝开宝中改
石门山神庙在县西一十三里刘弼桥西
石炭堰神庙在县西南四十里荆任邨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
石婆神庙并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张衡西京赋曰昆明灵池黑水元沚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注云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今石人宛在后人名石父石婆云
河伯庙在县北二十六里中桥邨
汉高祖庙在县西四里班政坊皇朝门宝三年敕修
雍侯庙在府城北街汉元年立秦王将分关中以章邯为雍王都废邱自汉迁都长安而雍地无复侯王之名章邯死废邱而庙食长安亦雍之旧地又雍齿亦侯未知孰是安平公庙在府西街隋宇文恺封安平公文帝开皇中迁都城实恺之功故庙食存焉
周穆王陵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张恭邨 【沅案元和郡县志无太平寰宇记有】 樗里子墓在县东北长安故城中史记樗里子秦惠王之弟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谓人曰 【沅案史记无谓人二字】 后百岁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也 【沅案史记无也字】 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樗里侯室在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谷谓之樗里子】
唐息隐太子陵在县境
恭懿太子陵在高阳原 【沅案已上二陵太平寰宇记无而有李靖墓在县西南大李邨二十五里贾耽墓在县南二十里居安坊此不载考李靖陪葬昭陵当在醴泉乐史云在此误也】
长安志卷苐十三
县三
咸阳
咸阳县 【周畿今次畿正东微南至本府四十里】 本周王季所都秦旧县也孝公十二年于渭北城咸阳 【沅案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始皇本纪云十三年始都咸阳】 自汧陇徙都焉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山南曰阳水北亦谓之阳县在北山之南渭水之北故曰咸阳】 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王始皇二世胡亥并都之始皇二十六年一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徙天下豪富二十万户于咸阳 【胡亥时阎乐为咸阳令】 沛公元年秦二世子婴降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汉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入长安元鼎三年更曰渭城县属右扶风王莽改曰京城后汉省入长安按秦咸阳在今县东二十里故城是也 【沅按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北五里今咸阳县东十五里元和郡县志云今县东二十二里太平寰宇记云十五里又各不同】 汉渭城县亦治于此 【沅按汉长陵安陵阳陵平陵故治皆在此县而敏求俱缺载平陵与兴平为界则见兴平】 前赵石勒于渭城置石安县秦苻坚于今县东北长陵置咸阳郡后魏太和二十年徙咸阳郡于泾水北今泾阳县是也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泾阳为咸阳十一年徙故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之杜邮也大业二年省入泾阳唐武德元年复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郡寄治鲍桥 【沅按旧唐书地理志云初治鲍桥其年移与此不同】 二年徙白起堡六年又徙便桥西北即今县也天授二年武后以其母顺陵在县界升为赤县神龙元年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元年十月】 复为畿今为次畿
县境 【东西七十五里南北四十八里】
五乡管五里 【唐二十乡有五云乡长陵乡余皆不传沅案庾信撰大将军尔绵永神道碑云葬于京城南高阳原高司里亦古里名高阳原今在县东三十里】
河南乡在县南管资川里
平原乡在县北管平城里
安业乡在县北管介公里
龙首乡在县北管庆云里
奉贤乡在县东管奉城里
县城崇一丈五尺壕深九尺阔一丈二尺周四里
中桥镇在县东二十五里
陶化驿在县郭下东去府四十里西去兴平县四十五里
临皐驿在县东南二十里
温泉驿在县西二十里今废
渭河浮桥在汉渭城县南北两城中闲架渭水上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便桥在县西南十里】 即汉之便桥也汉书曰武帝建元三年春初作便门桥 【沅案旧本脱门字】 苏林曰去长安四十里服虔曰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去长安二十里 【沅案今本汉书注无去长安二十里六字水经注云张昌曰桥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 颜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北面西头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于此道作桥跨渡渭水以趋茂陵其道平易 【沅案汉书注云易直】 即今所谓便桥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唐末废皇朝干德四年重修后为暴水所坏淳化三年徙置孙家滩至道二年复修于此 【元和郡县图志曰长安城西门曰便门此桥与门相对故名便桥沅案水经注云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对值】
中渭桥在县东南二十里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在雍州咸阳县东南二十二里与此不同者据武德时县治而言】 本名横桥 【沅案汉书武五子传云焚苏文于横桥上孟康曰横音光师古曰即横门渭桥也】 架渭水上水经注曰秦始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以象天宫故三辅皇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渭水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闲故造此桥广六丈南北三 【沅案旧作一非】 百八十步洞六十八柱七百五梁二百二 【沅案水经注作六十二十八闲七百五十柱百二梁】 下二桥南北 【沅案水经注作桥之南北是】 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马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一千五百人张释之传上行出中渭桥张晏曰在渭桥中路汉末董卓入关遂燔之魏武帝更造旧图经曰刘裕入关又毁之后魏重造唐贞观十年废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贞观十年移于今所】 三辅旧事曰汉承秦制造横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石柱桥水经注曰秦始皇造桥铁镦重不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镦乃可移动也桥之北首垒石中旧有忖留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丑 【沅案水经注作狠丑】 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故置其象于水中惟背以上出水 【沅案水经注作立水上】 其后魏武帝重造忖留之像因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水中 【沅案水经注云曹公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其后至末敏求增损之】
中桥渡在县东二十五里
安刘渡在县东三十五里
两寺渡在县西十五里淳化三年废
嘉麦渡在县东三十五里
毕原在县北诗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毛注曰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郑注曰毕终南山之道名边如堂之墙然尚书曰周公薨成王命葬公于毕刘向传曰文武周公葬于毕师古曰毕陌在长安西四十里三辅故事曰文王武王周公皆葬毕陌南北 【沅案元和郡县载两毕原极明其万年县云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书序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是也此谓杜曲葢合皇览镐聚之说其咸阳县毕原云即县所理也左传曰毕原酆郇文之昭也亦谓之毕陌葢合杜预毕国之说是以长安西南毕原为文武周公葬于毕之毕以咸阳北毕陌为周时毕国太平寰宇记亦然惟敏求据师古之说引文武周公葬毕之事以为在此然师古以为长安西不云西北或西下脱南字未可知也】 又案春秋左氏传曰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葢武王克商之后以其地封文王次子又曰毕原 【沅案旧脱此字】 酆郇文之昭杜注曰毕在长安西北关中记曰高陵北有毕原陌此谓原之陌也秦谓池阳原汉长坂 【元和郡县图志曰毕原即县所理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亦谓之毕陌汉朝诸陵并在其上下又名石安原即石勒置石安县之所按石安原见泾阳】 短阴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沅案水经注云地说云渭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
渭水西自兴平县界来流入高陵县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渭水南去县三里】
丰水在县西十一里自长安县界来流至宋邨合入渭水水经注曰渭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短阴山内其水经南山郊水合流 【沅案其水已下九字敏求语】
马跑泉在县西二十五里
要册泉在县北八里
下邨泉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李邨泉在县西北十里
兰池陂即秦之兰池也在县东二十五里 【沅案水经注云渭城地理志曰县有兰池宫秦始皇微行逢盗于兰池今不知所在史记封禅书穿蒲池沟水正义曰括地志云渭北咸阳县有蔺池始皇逢盗蔺池者也言穿沟水入蔺池也疑蔺字误作为蒲重更错矣】
周氏陂周十三里旧图经曰汉周勃冢在此其子亚夫有功遂赐此陂故地以氏称之长安图曰周氏曲在咸阳县东南三十里李善曰今周氏陂南一里有汉兰池宫
兴成渠在县西十八里唐李石为相奏咸阳令韩辽治之东建永丰仓自秦汉以来疏凿为漕渠起咸阳抵潼关三百里无车挽之劳其后堙废自此复之
细柳仓在县西南三十里汉旧仓也文帝后六年周亚夫为屯将军次细柳服虔曰在长安西北如淳曰长安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师古曰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此则细柳不在渭北揖说是也三辅故事曰周亚夫军于细柳今石徼是也石徼西有细柳仓城东有嘉禾仓樊哙传柳中即细柳地也在长安西 【沅案史记索隐云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也】
棘门在县东北十八里汉文帝后六年徐厉为将军次棘门 【沅案徐广史记注云表作松兹侯姓徐名悍】 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皇图棘门在横门外
杜邮亭在县西南三十八里 【沅案地形志云石安有杜邮亭今本地形志作鄠非】 白起自刎之处水经注曰杜邮亭在咸阳西十七里 【沅案今本水经注作去咸阳十七里脱西字】 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三秦记曰长安城西有九嵕山西有杜山又有毕陌西北有孝里西有白起墓杜预曰毕国在西北
杜邮馆在古县城东
曲邮在县境汉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
交道厩去长安六十里近连陵
秦咸阳故城在县东二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作二十二里太平寰宇记同此】 汉渭城亦治于此 【沅案水经注云安陵北有安陵县故城又曰故渠又东径姜原北又东径平陵县故城南则二县故城在此县境敏求皆缺载】
隋故县城在县东二十二里渭水北即秦之杜邮其城周八里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今咸阳县古之杜邮白起死处即指此城又曰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
唐故县城在渭河北杜邮馆西城崇一丈五尺 【沅案此武德三年已前县城也】
祥谷水合丰水
白谷水合丰水
圣女泉出县西二十里昆明池北平地上周十步西北流五十步与牧猪泉合 【图经曰水池在县西北五里按十道志长安西有滮池亦名圣女泉葢滮池水相近也】
野韭泽即汉牛首池地在县西北三十八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在长安】 漕河在县南十五里自万年县界来经县界五里入于渭汉书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龙首渠在县东北五里自万年县界流入注于渭 【沅案此隋龙首渠】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闲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自鄠县界来经县界十里流注于渭漆渠在县西南二十里旧自县之土?穴河分水经县界二十里入漕河汉书曰穿此渠通漆水故曰漆渠 【括地志曰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而运南山之漆沅案史记汉书俱无此语敏求误引】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引交水入宫之北门 【唐明皇自蜀还京肃宗至望贤宫迎明皇帝亲笼马行数十步执鞭引道过渠入宫】
唐望贤宫在县东数里开远门外
善因寺唐穆宗由复道幸咸阳止于此寺
周文王庙二处一在县西一在县东相去各十五里 【沅案地形志石安有周文王祠即此】
武王庙在县北五里
成王庙在县西十五里
康王庙在县北七里
汉吕太后庙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景帝庙在县东北十五里
武帝庙在县东北八里
介子推庙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武安君秦将白起庙在县五里
四日?告庙在县东二十五里 【汉高帝时人商山隐士也沅案地形志石安有四日?告祠即此】 汉???侯萧何庙在县西三十里 【沅案旧本???作酇此字实当为???从虍?旦声】
周文王陵在县北十五里 【沅案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惠文王葬公陵正义曰括地志云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四里】 尚书曰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注曰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孟子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注曰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毕文王墓近镐也汉书刘向传曰文武周公葬于毕师古曰毕陌在长安西四十里皇览曰文武周公冢皆在京兆 【沅案旧本京兆二字作长安误今据裴驷史记注引改正又文武裴作文王武王】 长安鄗聚东杜中又曰秦武王冢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冢是也 【沅案刘昭注郡国志安陵县下亦引此文】 人以为周文王冢非也文王冢在杜中 【沅案裴骃史记注亦引此文皇览以此为秦文王武王所葬元和郡县志咸阳县亦不载文王陵也】
武王陵在县北十五里 【沅案史记秦本纪云悼武王葬永陵徐广曰皇甫谧曰葬毕今安陵西毕陌正义曰括地志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十里俗名周武王陵非也又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此以周武王陵为在今杜曲也】
成王陵在县西北二十里
康王陵在县北十五里 【沅案已上二陵元和郡县志无太平寰宇记有】
汉高祖长陵县在县东三十五里 【沅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在县东三十里太平寰宇记亦云长陵在县东三十里长陵故城在今县东北四十里与此不同】 汉书曰在长安北四十里 【沅案当云汉书注臣瓒曰】 吕后六年城长陵张晏曰起县邑故筑城也师古曰此说非也黄图云长陵城周七里一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西出及便殿掖庭诸宫寺皆在中是即就陵城为非止谓邑居也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一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汉长安城三十五里关中记曰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长陵令秩禄千钟诸陵皆六石吕后陵在高祖长陵东 【沅案裴骃注史记云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也】 史记外戚世家曰高后合葬长陵注曰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 【沅案此裴骃引关中记】
惠帝安陵在县东三十五里 【元和郡县图志陵在县东北二十里沅案太平寰宇记同元和郡县志又案裴骃引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去长安北三十五里长安北即咸阳东也】 臣瓒曰在长安北三十五里三辅皇图曰去长陵十里开中记曰徙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善为啁戏故俗称女啁陵也 【沅案地形志云石安有安陵城】
四日?告祠在安陵西
张敖冢在安陵东三十里 【冢上有五岳之像今人谓之五岳冢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俱无】
景帝阳陵在县东十五里 【元和郡县图志曰陵在县东四十里沅按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及太平寰宇记俱同元和郡县志】 汉书曰景帝五年作阳陵也后三年葬阳陵臣瓒曰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帝王世纪曰阳陵山方一百二十步高四十丈
昭帝平陵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同此水经注云东南去长安七十里元和郡县志云在县西北二十里又案太平寰宇记云故城在县东北七十里】 汉书曰帝作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作坟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外为小厨裁足祠祀万年之后埽地而祭 【沅案此见三辅皇图】 臣瓒曰陵在长安西北 【沅案当云在长安西北七十里又案河南通志云汉昭帝陵在洛阳县非】
元帝渭陵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同此元和郡县志云在县西北七里】 臣瓒曰陵在长安北三十六里 【王莽遣使坏渭陵园门罘思曰无使民复思汉氏也沅案此出三辅皇图】 成帝延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同此元和郡县志云在县西北十三里】 汉书曰成帝葬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 【沅案此当云臣瓒曰】 关中记曰延陵在长安西北四十里渭陵之东延陵是也
成帝起延陵城邑以成言事者以为不便乃更造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运沙渭滨取东山土东山土与粟同价所费巨亿数年而陵不成谷永等奏昌陵积土为高山樟邨犹在实土之上浮土之下非永年之基延乡之地居高临下道贯二州二十余县宜还就延乡乃遣卫尉淳于长行视长奏宜如永等议乃徙延陵而弃初言者将作大匠郭万年于敦煌配役 【三辅旧事曰成帝作延陵及起庙窦将军有青苗地在庙角恐犯蹈之故言作陵不便乃徙昌陵取十一余里土与粟同价】
哀帝义陵在县西八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同此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八里】 汉书臣瓒曰义陵在右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
平帝康陵在县西二十五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俱云在县西北九里】 汉书臣瓒曰在长安北六十里旧图经曰康陵在兴平原口 【沅案三辅黄图云在兴平原口】
汉傅太后废陵水经注曰在霸城西北 【沅案水经注云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 王莽奏毁其陵 【沅案水经注作奏毁傅太后冢】 今其处积土犹高谓之增墀又谓之增阜 【沅案旧本其处作本处墀作屏阜作埠非】
第1部分
长安志
宋·宋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