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髙驼子河 在香河县东南十五里上通萧后运粮

  河及叶家屯董家屯両堤口下经杜里庄为牛济

  河

 刘宋河 在香河县东南三十里上通头屯浦河下

  经彭家务入寳坻界

 叶清店河 在香河县西南十里上通狼儿窝张家

  庄运粮河口下通甄家店叶家屯董家屯三路堤

  口开甄家店堤则由赵家河入本县城内河开叶

  家屯堤则由延寺庄黄家院井亭庄颜家洼入髙

  家驼河开董家屯堤则由延寺庄十百戸龎家营

  彭家务入髙驼子河

 苍头河 在香河县西北二十里即萧后运粮河也

  上通牛栏山水窝头庄水下通三路堤口一由李

  家坑堤口入北吴邨一由明星堂堤口入甘十八

  堤口一由东凌庄尹家河沙务庄张家灰店南吴

  邨牛家屯入扳罾口运河

 蒲冶河 在香河县东北十五里自渠口河南流贯

  县城中折而东出东门至县东十八里名牛家港

  经韦各庄套里庄三叉口至县东三十里汇为七

  里庄河又东径寳坻县界入于海

 百家湾河 在香河县北五里

  百家湾在香河县北其水无源四时不竭 名胜 志 

 骆驼港河 在香河县北八里

  骆驼港源自三河县之?儿山流经县界入白河

   名胜 志 

 白河 古沽水也亦曰潞河源出宣化府赤城县流

  经口外入宻云县之石塘岭闗过宻云县西又南

  径懐柔县东又南径顺义县东又南径通州北又

  屈径其东南又径香河县西南折而东南入武清

  县界又东南逹天津府之[三岔河]由直沽入海

  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

  里 汉书地 理志 

  沽水出山径渔阳县故城西而南径安乐县故城

  东俗谓之西潞水也西南流径狐奴山西又南径

  狐奴县故城西又南左会鲍邱水世所谓东潞也

  沽水又南径潞县为有潞名潞河也又东南径泉

  州县故城东又东南合清河清湛漳洹滱易涞濡

  虖池同归于海 水经 注 

  白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入于通州

  境又东南至香河县界又流入于武清县境达于

  静海县界 元史河 渠志 

  白河源出宣府龙门所东滴水崖东流入宻云县

  北之石塘岭过县西入通州界其支流亦从石塘

  岭过懐柔县西顺义县东入通州东境合焉东南

  径漷县武清东而入直沽合[卫河]入海 方舆 纪要 

  白河自宻云县与潮河合流至通州入直沽一名

  白遂河 明一 统志 

  白河両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 通州 志 

  白河自石塘岭白马闗入故曰白河赴通州北闗

  湿余河合即运粮河性悍多沙迁徙无常俗称为

  自在河 顺义 县志 

  通州香河武清三州县运河其北自白河与富河

  在通州北石坝处合流四十里许至张家湾而通

  惠桑干诸河入焉南流至天津出海所谓潞河也

  亦称白河自通石坝起至天津卫界止计程三百

  四十二里 治河 要覧 

 富坨河 在通州东三十二里周五里许经年不竭

  多鱼虾之利

 富河 在通州西北即古湿余水也一名温余河亦

  曰榆河源出昌平州由顺义县界至通州北关外

  与白河合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又东流过军都县南又

  东流过蓟县北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入于直

  沽河 水经 注 

  湿余河源出军都山至旧县西而伏又南复出谓

  之榆河其发虔为月儿湾或名温余河今上流已

  涸下流为沙河入顺义县境至通州会白河 方舆 纪要 

 牛家务河 一名綘河在通州东北源出牛栏山经

  西赵村过綘桥至王家渡入潞河

 漷河 在通州南自芦沟分流至废漷县西折为三

  其一为漷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流武清县

  界其一为黄汇河流入飞放泊

 泃河 在三河县东北源出口外流入平谷县又东

  北径县界折而东至寳坻县会潮河入海亦曰渠

  河

  泃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径平

  谷县屈西南流又东南径平谷故城东又南径紻

  城东又东径临河城北屈而历其城东侧南出入

  鲍邱水 水经 注 

  泃水一名广汉川发源黄崖口西南流经盘山之

  阴入平谷县为泃河又南入三河县又东南流入

  寳坻县界 方舆 纪要 

 洳河 在三河县北五十里源出宻云县流径平谷

  县又西南流入县界合泃河

  洳河水源出北山东南流径平谷县故城西而东

  南流注于泃河 水经 注 

  洳河源出宻云县石峩山流径平谷县东南又西

  南流入三河县东南入泃河 方舆 纪要 

 小河 在三河县北十五里源出灵山西流入泃河

 王庆坨河 在武清县南八十五里即东安吕公河

  上由霸州浑河经磨汊港东流入淘河泊又东入

  武清县分为二俱经王庆坨镇而入三角淀

 新引河 在武清县东北河西务东即白河支流也

  康熈五十四年开浚

 潮河 在寳坻县东其上流合泃河沽河之水而为

  白龙港亦曰粮运河又东南过寜河县入于海方

  舆纪要寳坻县潮河一名白龙港其上源一自棃

  河一自泃河至县界三叉口合流亦曰粮运河东

  南入于海

  又宻云县潮河源出古兴州自古北口流径县西

  合于白河宻云县志潮河发源自兴州界古北口

  流径县西南与白河交会按寳坻之潮河即宻云

  之潮河古鲍丘水也水经注鲍丘水出御彝北塞

  中又南径宻云戍西御彝北塞今废兴州地宻云

  戍即古北口闗也水经注又云鲍邱水西南历狐

  奴县又西南注于沽河今顺义县汉狐奴地也方

  舆纪要鲍丘河自宻云县流径通州东境未荘村

  又径三河界至寳坻县合泃河葢旧日潮河自宻

  云径顺义县而合于白河又分流由三河径寳坻

  而合于泃河统而计之总一鲍邱水也自明景泰

  二年由[北塘]河口开引新渠 详 下 由是天津粮艘由

  直沽径寳坻之潮河而上泝于蓟州即今所云蓟

  运河也至嘉靖三十四年遏潮河不使入顺义竟

  由宻云合白河水部备考自密云城西杨家荘筑

  塞新口疏通旧道令白河与潮河合流至牛栏山

  水势甚大故通州漕运得达宻云城下是潮河之

  在宻云者合白河而下达于通州即今所云北运

  河也

 新河 在寳坻县东南自直沽河口起至[北塘]河口

  止径四十里明天顺三年凿

  明初海运一十三卫管驾遮洋船由直沽海口开

  洋运至蓟州歳有疎虞天顺二年以大河卫百戸

  闵恭言命都督佥事宗胜御史李敏工部主事李

  尚发军夫万余开河自新开沽起至蓟州长四十

  里舟行无虞定例三年疏浚一次 漕河 圗志 

  嘉靖元年正月命工部主事江珊督理新河工程

  先是漕舟从天津出海复折入梁河而达蓟州议

  者谓直沽东北岸有二道一曰新开一曰水套北

  接梁河径四十里可以疏浚成河行之谓之新河

  歳久湮塞乃复命珊督疏 明世宗 实録 

  新河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自直沽河口起至北

  塘河口北相距约四十里亦名漕渠 旧志  

 栁沽河 在寳坻县东北源自永平府玉田县流经

  县界入潮河

  栁沽河在寳坻县东北三十里玉田县之水汇流

  入县境曰栁沽河下流注于白龙港 方舆 纪要 

 八城门河 在寳坻县东南七十里潮水逆注受其

  灌溉者有七十二沽居民利之

 沙河 在昌平州

  沙河店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龙泉寺合

  西山诸泉东流为南沙河店北有水出昌平州西

  南四家庄径双塔村东流为北沙河二水至店东

  南窦家庄而合又东南至通州界入白河 昌平山 水记 

 两水河 在昌平州西南亦曰莲塘

  州治西南三里八蜡庙前东西二水相环名为两

  水河亦曰莲塘河旁植榆栁地多秔稻若水乡焉

   昌平山 水记 

 汤峪河 在昌平州西亦名汤峪川源出石缝山下

  东南流入双塔河

 双塔河 在昌平州西南三十里

  双塔河源出昌平县孟村一畆泉经双塔店而东

  至丰善村入榆河 元史河 渠志 

 水峪河 在昌平州东北百里

  水峪河距州三十五里入怀柔县界一名黄花镇

  川河 州志  

  黄花镇川河源出塞外自二道闗流入黄花镇口

  经州东北 方舆 纪要 

 大水峪河 在顺义县北二十五里自怀柔县流入

  东南流至牛栏山东麓入白河

 黄门子河 在宻云县东九十里源出黄花闗口泉

  西流入潮河

 冯家渡河 在宻云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自冯家

  峪口流入白河

 白马闗河 在宻云县北一百里源出口外自白马

  闗口东流入县界南折入白河

 汤河 在宻云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司马台闗口泉

  南流西折贯古北营城中西出又南入潮河

 干搭河 在宻云县东北百四十里源出口外自黑

  峪闗流入西流经古北城内会清水河又西南入

  潮河

 七渡河 在怀柔县南

  七渡河出北山黄颁谷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

  沽河 水经 注 

  七渡河在县南二里即昌平州之珍珠泉也南流

  入县界至城东南入大水峪河 县志  

 雁溪河 在怀柔县东八里源出塞外自开连口入

  界南流经大水峪河入白河

 小泉河 在懐柔县东三里源出虹山由采家里入

  白河

 胡良河 亦名湖梁河在涿州北十里源出房山县

  大安山流入州北又东南入于琉璃河

  湖梁在郡北十里垂杨树堤蒲苇夹岸晓月升时

  渔郎欵乃樵夫牧子逍遥于回塘曲渚之间不少

  佳致 涿鹿 记 

 挟河 亦曰挟活河在涿州北二十里自房山县流

  入又东入良乡境合琉璃河

  挟河水出良乡县西甘泉原东谷东经西乡县故

  城北又东经良乡城南又东北注圣水世谓之挟

  活河 水经 注 

  挟河出房山县东南中浣谷流入涿州界与胡良

  河合入琉璃河 方舆 纪要 

 乐水河 在房山县南三里即古乐水也

  乐水出县西北大防山南东南流注圣水 水经 注 

 十度河 在房山县西南曲折旋绕由十度村至石

  ?店厯经十度故名

 龙泉河 源出房山县北大安山下流径良乡县西

  南与琉璃河合河濵有金时盘寜宫故址 方舆 纪要 

 会同河 在霸州南其上流纳保定府雄县茅儿湾

  诸水入保定县北为玉帯河又东由十王堂入州

  界为会同河又东北为善来营又东为苑家口又

  东为苏家桥自此而下汇为淀泊水发则漫无涯

  涘水退则芦苇盈望而其流大槩分为三道一东

  北流入信安镇为信安河一东南行通盐运河流

  浅易涸一东行为正流不及三十里为王家庄在

  河南岸又东北可十二里与信安镇之支流会又

  东可十余里得新开河口即子牙分派也又东可

  二十余里为褚河港又分二支一东流为长子河

  一东北曲折可八里为东河港又东可十余里为

  王庆坨与长子河合而子牙河之自王家口分派

  者亦来会焉自王庆坨又东迤南行二十里为三

  角淀

  玉帯河其源有二一西北自新城来有卢沟拒马

  挟河琉璃胡良桑干乌流白涧白沟曰北九河一

  西南自任邱县来有黒洋一亩方顺唐河沙河滋

  河曰南六河俱汇于雄县之茅儿湾流入县界为

  玉帯河 旧志  

  会同河上接玉帯下至苏桥众流至此合而为一

  所谓苑口秋涛也 霸州 志 

  霸当京邑之阳川原漫衍羣水赴焉口外诸山之

  水自京西芦沟桥而下经固安永清汇于三角淀

  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白沟诸水自新城

  而下会于茅儿湾经保定玉帯河达于苑家口至

  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肃唐蠡九河之水自

  雄县而南下东过茅儿湾入于苑家口山西五台

  之水自河间而下经任邱汇于五官淀亦入苑家

  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水至则弥漫浩

  淼文安大城积为巨浸治之之法不以壅而以导

  不先于决口而始于下流观直沽之上有大淀有

  小淀有三角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因

  而増益之又为之堤以停蓄众水而委输于海水

  固有所受也然后浚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髙广

  倍于前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聫络相属使水

  有所分见田洼淀不下数十虔又各深而堤之使

  水有所积则虽淫潦可无患矣 明霸州道王鳯 灵治北河议 

 中亭河 在霸州东南旧自雄县之吴家台流径保

  定县北入玉帯河水发则通舟水退则涸雍正四

  年疏浚深广自保定县北引流至州东台山村而

  入会同河复开支河以广灌溉

 通济河 在霸州东由苑家口逆流达栲栳圏经关

  玉堂山川坛转折而北入护城河每秋霖河泛舟

  楫直抵城下民以为便

 子牙河 在大城县东滹沱漳滏诸流之委也滹沱

  源出山西至冀州合漳 详正 定府 滏阳源出磁州至寜

  晋县入漳漳有二源曰清漳曰浊漳 详广 平府 自河南

  彰德府合流而下至广平县分而为二一东一东

  北东流之支于山东馆陶入卫东北之支至山东

  邱县分为二一北一东北其北者厯寜晋而合滏

  阳至冀州而合滹沱抵献县又分为二一西南行

    至青县合山东邱县东北分流之支同归于卫一

    西北行由河间县之龙华桥入大城县界为沿河

    又东北流至县东南二十五里四呈口合黒龙港

    河亦名交河从而北折径子牙村故名子牙河又

    北二十里径王家口又分为二一西北流八十里

    出新挑河一北流迤东六十里出庆坨二流总汇

    于三角淀自王家口而上西自大城东接静海両

    岸俱有大堤康熙三十九年

圣祖亲阅河工发帑命官修筑

    子牙之源来自西南条派未易数悉大要惟滹沱

    与滏为众流最而逺且险者莫过漳河按清漳发

    源乐平之少山浊漳发源长子之鸠山分流至彰

    德之林县而始合迹其入直隶也成安曲周肥乡

    广平诸县首受之南或冲卫北夺诸河比年以来

    分为四支一经魏县元城至山东馆陶归卫入运

    一经广平至山东邱县又分为二一折而东经威

   县南宫枣强武邑故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

   林村与献县完固口之支流合一折而西经广宗

   平乡巨鹿以抵寜晋与滏河会夫滏水虽清性湍

   而热南自磁州经直隶之广平郡渐达宁晋辅漳

   而流至冀州又合滹沱考滹沱剽悍亦称浑水西

   由繁峙入直隶之平山达于正定奔腾涌伏渐抵

   冀州偕漳滏诸流共由衡水历武邑武强入献县

   完固口复为両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合杜林村

   之流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北入臧家桥经河间

   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淀统而遡之归运者

   三归淀者一条分脉散厥势渐平议者欲合四支

   为一遏其入淀悉会注漕创凿新道以归于海

皇上洞烛其弊谓水势合则猛分则弱今诸河分流若并

   归运则漕道有妨并归子牙则屯田受害于是悉

   屏羣议

特授方畧

命大小臣遵行相度凡三支之归运者先于上游除广平

   诸邑之赋乗时捍御随于下流或浚或疏顺其性

   以达之使不为转输碍而一支之归淀者臧桥以

   下地狭而逼势直而迅向使堤防无术春涨秋霪

   非溢则溃沿河八州县其不被昏垫者几何爰设

   河员不惜金钱数十万于献县河间东西两岸髙

   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青县静海双堤屹然各二

   百余里又于东堤广福楼开新河以分其势而子

   牙一帯惊涛骇浪东行于両堤内者直至王家口

   安流无恙乃以三分 原 阙 泻支河逶迤趋淀以七分

   両出文安 原阙    保定河间三郡各堤岸所汇

   之水 原阙     注于文安者合子牙之东流同

   趋 原阙     归海由是而四支恬然各由其道

   南不至合[卫河]以妨运北不至挟滏水滹沱以侵

   田

圣虑渊深诚非百执事所能窥万一者矣 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 

 黄汊河 在大城县东北八十里

  黄汊河上源即易水也自安次县分流入县境又

  东北入武清三角淀 方舆 纪要 

 龙池河 在蓟州南半里一名渔水源出州北之鹅

  台下潴为鹅湖南流经州城西又东南入沽河

 沽河 在蓟州南五里遵化州即淋河之下流也西

  南流与泃河合而为白龙港

  蓟州沽河自阳河以西泃河以东诸水皆会焉志

  云沽河在通州者为西潞水在蓟州者为东潞水

   方舆 纪要 

  沽河东接遵化玊田交界处至州南纪家窝而南

  行至下仓店转而西南行至嘴头庄与泃河合流

  转而东南行由白龙港至曹家口头庄 蓟州 志 

 阳河 亦名五里河在蓟州西五里源出州北芦儿

  岭口南入沽水水性暖遇寒不氷故名

 砂河 在蓟州西二十五里源出盘山经沙岭之麓

  东南入五里河

 马庄河 在平谷县东三里源出县东北海子庄南

  流入县之泃河

 独乐河 在平谷县东北二十里或伏或见断续不

  常西流入泃河

 周村河 在平谷县西十里源出口外南流入泃河

 逆流河 在平谷县南八里源出泉水山西流九十

  九曲入泃河一名小碾河

 滦河 在遵化州东七十里自口外流入又东入迁

  安县界 详永 平府 

 淋河 卽棃河源出遵化州北山谷中与诸水合名

  合河又名张子河入蓟州界为沽河

  淋河源出遵化州合汤河清水河流至淋河庄入

  境东南流至夏官屯合沽河此河本名棃河因淋

  棃二字音相似今遂误为淋河 蓟州 志 

  棃河经州西南与诸水合名合河一名张子河入

  蓟州界为沽河 遵化 州志 

 十河 在遵化州东北十里源出口外合众流而南

  经州东又西南入棃河

 清水河 在遵化州西六里源出导沟峪经州西南

  入水门口又西入张子河

 水门口河 在遵化州西南二十里两山之门九河

  之汇悬崖而下又冷嘴头河在州西北二十五里

  入张子河

 魏家河 在遵化州西北五十里源出鲇鱼关流入

  汤河

 兴龙口河 在遵化州西北六十三里天台水所汇

  流也南流亦入张子河

 鹿角河 在遵化州西南七十里其地洼下向苦水

  患明县令辛志登开渠泄之遂成膏膄

 车箱渠 在宛平县西北魏嘉平二年刘靖开见水

  经注

   寳帯渠 在怀柔县城外县人锺其濚凿引白河水

    绕城如帯故名

   西湖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下

    西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葢燕之旧池也 水经 注 

    西湖去玉泉山仅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俗名大

    泊湖沙禽水鸟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可称絶胜 长 安 

     客 话 

   太湖 在宛平县西

    太湖在府治西四十里南流入洗马沟 名胜 志 

   裂帛湖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望湖亭之下裂帛泉

    从石根溢为湖方广数丈泉涌湖底状如裂帛其

    水澄鲜漾沙金色

   涌泉湖 在遵化州南湖不甚广而泉水澄渟不竭

   楼子湖 在遵化州南十三里纵广七里产莲芡

   丹棱沜水 在宛平县西

圣祖御制文集

  畅春苑之万泉庄平地涌泉汇于丹棱沜循沜而

  西至西勾注为小溪又南为陂者五六至东雉村

   今名慈 家务 水入地中伏行至六里河重源浚发合圣

  水龙泉东注巨马

 清淀水 在固安县东南发源西淀东流注圣水曰

  刘公口

 易水 在文安县西

  易水在文安县西自保定县流入 方舆 纪要 

 芹城水 在昌平州东北四十里

  芹城水出北山经芹城东又南注湿余水 水经 注 

 幢幢水 在昌平州西北虎峪山下飞瀑如布流二

  三里至鹁鸽岩隠流不见或云旧治西北城下虎

  眼泉是其复出处流入榆河

 涿水 在涿州西

  涿水源从大同得胜堡入至老班沟一之涞水一

  之涿州 名胜 志 

 范水 在涿州西南自涞水县流入合于巨马河

 桃水 在涿州西北

  桃水受涞水于徐城自逎县东径涿县故城下与

  涿水合 水经 注 

 甘泉水 在房山县西北

  甘泉水出县西山东南流径西乡城西而南注鸣

  泽 水经 注 

   按县志大房山南孤山口东八里有东西南北

   四甘池村西村之水从石璧出凡七窦罗注为

   池池中生鱼止一目而味美疑即古甘泉水也

 防水 在房山县东南源出大防山流径羊头阜俗

  谓之羊头溪

 霸水 在霸州南三里上流自白沟河分流径州界

  合拒马河今淤

 滱水 在文安县北旧自雄县流入

  灵邱滱水东至文安入大河 汉书地 理志 

 清池水 在蓟州东十五里周一顷余四山围绕水

  色潋灔可爱

 白涧水 在蓟州西四十里发源盘山西峪流入沙

  流河

 瀑水 在蓟州西二十五里源出石山之麓有泉自

  石罅喷出流经墖山之阴极清冷初夏或有氷浮

  出

 灅水 在遵化州西北

  灅水出俊靡县世谓之车畚水又东南流与温泉

  水合 水经 注 

 夏泽 在三河县西

  鲍邱水又东南入夏泽 水经 注 

  今三河县西有夏店疑因古夏泽为名 日知 録 

 鸣泽 在涿州西

  鸣泽在范阳县西十五里 括地 志 

 黑城川 在宻云县北四十里平顶山后流入潮河

 三藏川 一名三城水在宻云县东北其水三川派

  合曰西藏川东藏川中藏川其合处曰三藏口下

  流亦入于潮河

 麒麟洼 在保定县北

  保定县北有麒麟洼昔甞产麟于此又县西有孝

  顺洼相传唐太宗征辽万马所饮而成 方舆 纪要 

 琅川淀 在东安县南七十里白沟诸水下流也东

  入磨乂港

 金盏儿淀 在通州北二十五里广袤三顷水上有

  花如金盏因名

 不老淀 在三河县西四里

 三角淀 在武清县南八十里卽古雍奴水也

  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 水经 注 

  县南有三角淀周围二百余里即雍奴水也自范

  瓮口王庆坨河及刘道口鱼儿里诸水会于大沽

  港入于海 名胜 志 

  东西五六里南北十余里又东为四汊港四汊可

  四五里又东为西沽三十里合运河达天津亦名

  苇甸 县志  

 东游香淀 在寳坻县南八十里又县南二百五十

  里有[草头沽]淀及神堂儿淀又东南四十里有寻

  思淀三十里有小淀九十里有月河淀一百三十

  里有塌河淀又县东五里有破淀东北五里有赵

  淀东北二里有地扒拉淀又县西十五里有□淀

  十八里有苏子淀三十里有商王淀

 水纹淀 在霸州东

  沿邉塘泺东起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

  合水纹淀得胜淀下光淀小兰淀李子淀大兰淀

  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縦十五里皆巨泊也 宋史河 渠志 

 髙桥淀 在霸州东南七十四里一名大浪淀周围

  百里其西为栲栳圏众流所聚也东南流为栁汊

  河入文尔淀文尔淀在州东七十三里旧名堂二

  淀东分二流形如八字亦名八字河下流俱入吕

  公河又州东有回淀东西二十七里南北八里

 火烧淀 在文安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余亩县东

  北有石沟河栁河急河三水聚流于此东入卫河

  达于直沽又东北四十八里有石城淀又东北有

  慈老淀黑母淀落坡淀四角淀狐狸淀

 三家淀 在大城县东北五十里为文安静海三县

  之交文大之水由此北下明万厯中静海民筑堤

  障水文大两县俱被水害县令梁纲请于抚按开

  之又县北十里有李字淀四十里有麻洼淀

 荷花淀 在保定县西北中多种莲夏月盛开香闻

  十里又粮料淀亦在县西北

 枣林淀 在蓟州西

 百泉溪 在府西南十里丽泽闗平地有泉十余穴

  汇而成溪东南流为栁林河下流注于卢沟河

 道人溪 在宻云县东北石盘谷发源龙门流注县

  西入潮河

 积水潭 即西海子也在都城西北隅

  积水潭在都城西北隅东西亘二里余南北半之

  西山诸泉从髙梁桥流入北水闗汇此或因内多

  植莲名莲花池或因水阳有凈业寺名凈业湖从

  德胜桥东下稍折而南直环北安门宫墙左右流

  入禁城为太液池俗呼海子套 燕都逰 览志 

 黑龙潭 有三一在南城黑窑厂一在府西畵眉山

  一在房山县西北皆祷雨之地也

 龙潭 在宛平县西卢师山广仅丈余有巨石覆之

  祷雨辄应

 玉渊潭 在宛平县西十里元人丁氏故池堤栁环

  抱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逰赏佳丽之所

 七里龙潭 在通州东二十里广袤一顷旱祷多应

 玉斗浑 在昌平州百望山

  玉斗潭距百望山十二里茂草罨之深不可测 蓟 邱 

   集  

 洗马潭 在涿州西五里俗传张桓侯洗马处

 青龙潭 在房山县西南二十五里

 文安潭 在文安县北十五里

 渤海 在寳坻县东南二百里西南接天津东接丰

  润界

 [七里海] 在寳坻县东南 详河 渠 

 海子 在遵化州西南四十里纵深十数里为汤棃

  二河下流

 飞放泊 即南海子在都城南二十里

  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 明一 统志 

  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辟四门缭以崇垣设海戸

  千人守视永乐以来岁时搜猎于此 大政 记 

 七里泊 在宛平县西北三十五里

  七里泊在碾庄自昌平州流经此合髙梁河 方舆 胜览 

 燕家泊 亦曰丁家潭在宛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广

  袤五十余亩东南流入玉渊潭

 桃河泊 在东安县南五十里浑河水所汇也流入

  三角淀

 莲花泊 在东安县南三十里流经葛渔城入武清

  县界

 南新庄泊 在通州旧漷县南二十五里又县西南

  二十五里有栲栳垈飞放泊北八里有马家庄飞

  放泊

 督亢陂 在涿州东南陂地广衍跨连新城固安二

  境

 鱼藻池 在大兴县东南俗呼金鱼池

  鱼藻池居人界池为塘植栁覆之岁种金鱼为业

  每端午日走马于此 帝京景 物畧 

 九龙池 在昌平州西北

  九龙池在红门西翠屏山下泉出九穴穴凿石为

  龙吻潴水为池 燕都 逰览 

 仙人池 在昌平州西驻跸山又莲池在州东南龙

  泉山甘露亭鱼池在龙泉山观音洞

 月池 在涿州西十五里盈三百亩泓渟湛澈其形

  如月又紫池在州西南十五里

 干池 在涿州西十五里其地洼下为众流所归然

  未甞盈满为患一名百尺干

 洗马沟 在宛平县西南四十五里

  太湖南流入洗马沟相传光武北廵洗马于此故

  名 名胜 志 

 红涧沟 在昌平州龙虎台西十二里

 白祀沟 在永清县西北又县西有枯沟水自东安

  县流入

 八文沟 在东安县东北源出县东平地泉南入拒

  马河

 北涉沟 在涿州西北又南渉沟亦在州西北又西

  南三十里有岐沟

  北渉沟自涞水县流入即洹水也南渉沟即督亢

  水 方舆 纪要 

  北渉沟南渉沟俱自良乡县流至涿州入桃水 名 胜 

   志  

 [涨水沟] 在蓟州北唐神龙中姜师度开

 [青沟] 在蓟州盘山中

  [青沟]居盘之中羣峯围绕水汇于一逆流而西自

  天城寺水口出山 四正山 居志 

 龙湾 在香河县有二大龙湾在县南四十里又南

  为小龙湾夏秋时合流入寳坻县[七里海]

 月儿湾 在昌平州西南四十里又鹿角湾在州西

  玉井湾在七空桥东南崖

 珠浦港 在通州东北二十五里中产莲藕苹茭大

  为民利

 清沽港 在武清县南八十里西接安沽港东合丁

  字沽由直沽入于海

 董公庵泉 在府西南五十里泉水涌出入良乡县

  界

 龙泉 在良乡县西北十八里味甘美东流合盐沟

  河

 南务里河 在涿州南下流为栁河

 白浮泉 在昌平州东南又抱榆泉在州东四十里

  德胜泉在镇邉城永清泉在闗东南隅饮马泉在

  银山南蕙泉在渤海所

 龙王泉 在昌平州五里龙泉山龙王祠下自东麓

  滴出石窦潆洄清冽可爱下流入温余河又州东

  北二十里有珍珠泉七十里有蒙泉又州北五十

  里有团泉西北三十八里有广涧泉西北二里有

  濯缨泉又州西南七十里有安泉又永液泉在州

  西北翠屏山下

 新汤泉 在昌平州东南三十二里有海子水燠如

  沸康熙五年凿大池二砌以雕栏复疏细渠旁流

  四注皆甃以白石莹洁如玉又州界有二温泉一

  在州东南汤山下一在州西南三十二里汤峪山

  下又州西有暖泉流出成河有灌溉之利

 百泉 在昌平州西南四里许平地涌出不可胜数

  大者有三一曰原泉清深彻底一曰黄泉流沙浑

  漫一曰响泉其声如闸然寛广亦不过丈许

 一亩泉 在昌平州西十五里约径一亩故名又虎

  眼泉在州西八里旧城下又马眼泉在州西南二

  十里又冷水泉亦在州西南

 曲水泉 在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泉水涌出南流

  入白河

 渤海泉 在宻云县东三十里泉涌如珠

 白玉石塘泉 在房山县西南五十里塘下突起一

  泉清洁如玉有灌溉之利

 一斗泉 在房山县上方山东北山坳间相传华严

  祖师开山时有龙占此师叱之避尽挈其山泉以

  去师飞锡击其尾留泉斗余故名

 杖引泉 在房山县西南

  杖引泉在县西南六十里泉水涌出汇而成溪流

  经涿州入胡良河 方舆 纪要 

 白马泉 在蓟州西北三里又黑马泉在州东北三

  里

 凉泉 在蓟州西

  去阳河一里许有泉出地中方广丈余盛暑弥凉

  名凉泉 方舆 纪要 

 涌珠泉 在遵化州东南铁厂北二里一名圣水泉

  平麓积石泉自石罅中出涌流如珠可引以灌田

  为居民利

 剑泉 一名茂公泉在遵化州西北十八里

 汤泉 在遵化州西化四十里福泉寺山下寛平约

  半亩泉水沸出温可浴旁引为浴池

本朝康熈年间

圣祖每临幸焉

  满井 在安定门东五里

   满井径五尺余清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石

   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井旁苍藤丰草掩

   映小亭都人诧为竒胜 长安 客话 

  义井 在宛平县西十里或曰蜜井

  三潮井 在通州旧漷县北门外朝清午緑晚红故

   曰三潮

  潄玉井 在昌平州西北

  龙泉井 在平谷县东十里明成祖驻跸时凿

  圣井 在顺义县

   顺义县有井一日三溢海潮则大溢相传源与海

   通民疏其水为渠灌田百余亩号曰圣井 燕山 丛録 

 永平府

  滦河 源出宣化府炭山东北流径古北口邉外又

   东南流至顺天府遵化州由团亭塞入迁安县境

  又东南径卢龙县南又东南径滦州东又南径乐

  亭县西又南入于海即古濡水也

  渔阳郡白檀濡水出北辽西郡肥如濡水南入海

  阳 汉书地 理志 

   按白檀之濡即肥如之濡颜师古汉书注以肥

   如之濡音乃官反白檀之濡音呼鵙反世遂疑

   其为二及考水经濡水篇郦注引白檀之濡甚

   明非有二也

  濡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东南

  入安州界径渔阳白檀县故城又东南径卢龙塞

  又东南径卢龙故城东又东南流径令支故城东

  自孤竹城东南径主乡北又径牧城南分二水北

  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东径乐安亭北东南入海

  濡水东南流径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又东

  南至絫县碣石山南入海 水经 注 

  滦河源出金莲川中由松亭闗北径迁安东平州

  西濒滦州入海也 元史河 渠志 

  滦河源出宣府西百二十里之炭山东北流径云

  州堡北六十里马营堡南二十余里又北流经故

  桓州南入旧开平卫境东南流古北口邉外小兴

  州东又东南与九流河及诸小水合势始大由遵

  化东北团亭塞入内地经永平府迁安县至府西

  又经滦州东至乐亭县南入于海自源徂流横亘

  于北境葢千有余里 方舆 纪要 

   按滦河导源宣化下逹乐亭千里而遥羣川胥

   会明李实北使録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其

   色青緑土人呼曰商都宋琬永平府志滦水于

   开平界东流七百里为九流河此其西北道也

   逶迤而东有栁河自西来入之栁河即辽史所

   云自松亭趋栁河者在遵化州北口外滦河又

   东寛河自都山以西来入之寛河水产金沙一

   名豹河流百里入滦都山在迁安县北百里元

   史亦谓之乌都山也滦河又东南过潘家口铁

   门闗水注之铁门闗水源出口外自铁门闗入

   口又西出喜峯口而入于滦滦河又东入团亭

   寨口内地矣又东南径桃源庄与潵河合 潵河 详后 

   滦河又东至中峯山与恒河合 恒河 详后 滦河又东

   过唐山与长河合 长河 详后 滦河又东至官寨与清

   河合 清河 详后 滦河又东过黄台山之箕石去迁安

   县三里纳要孤水水源出迁安北小寨南径要

   孤山麓南至卢沟堡注滦俗亦谓之三里河滦

   河至此其势愈大每夏秋水盛波涛淜湃渺若

   江湖又南入卢龙县界又南出其县西过清节

   庙祀伯夷叔齐者也又南至虎头口与漆河合

   俗传为汉李广射虎处又南至偏凉汀入滦州

   界与横河合 横河漆河 俱详后 偏凉汀南去州五里其

   地山环水绕林木森爽无风自凉故名滦河又

   南径岩山石桥与别故河合 别故河 详后 滦河又南

   五十里至岳婆沙港入乐亭县界东岐为二左

   曰胡卢河由县东界南流入海今淤右曰定流

   河由县西北至刘家墩入海海水青黒而滦河

   清碧入海五十里不溷是为緑洋沟土人亦名

   强河宋琬云乐亭地势原衍二河夹送俯临绿

   洋平畴沃野邻邑称羡焉

 漆河 在卢龙县西门外源出口外土人亦呼为乌

  填河入桃林闗鹿尾山诸水会之又南经燕河营

  合青龙河又南经县西又南至虎头石与滦河合

  漆水源从境外十八盘北旱落兀素百五十里阿

  老各泉至蔡家谷合下二百三十里为三岔口又

  二十里土人呼乌填河入桃林闗鹿尾山诸流会

  之南行至峯山西至于燕河 永平 府志 

  青龙河入卢沟境与漆河合下虎头会滦 迁安 县志 

   按漆河即古元水也水经注元水出肥如东北

   元溪西南流右合卢水肥如故城在卢龙北地

   界桃林闗元溪即府志所云鹿尾山诸水也卢

   水即青龙白洋二河桑钦所云卢水二渠大沮

   小沮合而入元者也汉书地理志肥如卢水南

   入元水元水东入濡今青龙白洋入漆漆又入

   滦则漆之为元无疑

 温河 在卢龙县北十二里源出部落岭西南流入

  漆即古温水也俗曰肥如水

  温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元 水经 注 

  城北十二里温泉曰肥如水初由上水闗入城中

  行绕出下水闗注漆数经水患乃塞上闗堤水由

  城外西行南流入漆 永平 府志 

 白沟河 在卢龙县东南十五里源出阳山绕城东

  北西流入青龙河即古阳乐水也

  阳乐水出东北阳乐县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

   水经 注 

  古阳乐县东北阳山出泉曰白沟过大石如槽俗

  谓之驴槽其西南为阳口 永平 府志 

 淘金河 在卢龙县西南源出笔架山东北诸山谷

  中西流入滦河其水产金地名沙金厂

 青龙河 亦曰凉河在迁安县东北七十里源出都

  山东由冷口闗流入径建昌营南与白洋河会又

  南径卢龙西南入于漆即古卢水之小沮也

  小沮水发冷溪世谓之冷地又南得温泉水口注

  之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 水经 注 

  谓凉河者乃青龙源从都山东南龙王庙豹崖之

  三岔又二十里合寺儿崖三温泉十里入冷口闗

  冬暖夏凉谓之冷池至建昌营南六里为峯山青

  龙过而下至孤竹故城之阴中流有石为砥柱焉

   永平 府志 

 白洋河 在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即大沮水也源自

  白羊口流径石门堡至建昌营南合青龙河

  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谓之大沮又西南小沮

  水注之合为卢水入于元 水经 注 

  白洋河从境外入闗下泉涌不竭南绕石门白道

  诸流至建昌营南而通青龙 永平 府志 

   按青龙入口而为冷池正郦道元所云小沮水

   发冷溪者也白洋入口而绕石门白道诸流即

   郦道元所云水出沮溪谓之大沮者也青龙以

   出冷池故兼凉河之称漆水以合青龙故又兼

   摄青龙之号近志竟以青龙为漆水而以白洋

   为小沮于是求所谓大沮而不得遂以卢龙东

   南之白沟当之误甚

 潵河 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源出口外由龙

  井闗流入至县西汉儿庄南东注滦河

  潵河之源正一旁二一曰黒水自龙井闗口外七

  十里乔家岭河多石溢涸有常发于半岭由三台

  闗南入一曰横木南自洪山旧闗岭西从三道岭

  雨溢则深二丈广倍之晴则广不过丈深尺合闗

  北出口外孤石西入潵其正源自黄崖阴过大安

  山后黄门子二百余里会横水而入龙井闗合黑

  水过汉儿庄绕钓台北至桃源庄入滦 永平 府志 

 恒河 亦曰横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里源出景山

  之北经三屯城北而东合山谷诸水过中峯山而

  西入滦

  恒河源出三屯城西景山王四家峪流达城北而

  东三里会山麓诸流广二丈深数尺至迁安中峯

  西与滦合 永平 府志 

 长河 在迁安县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流入董家

  口闗东径青山营又径太平寨西过稔子口合于

  滦

  滦过唐山合长河河自口外聂门龙须三岔入董

  家口而东下及青山闗营合驻操营南太平寨西

  二十里而下稔子口 永平 府志 

 清河 在迁安县西北七十里有二源一出大岭寨

  西二里之温泉一出口外之水湖洞至城子岭合

  流而入口径太平寨合蛤螺河蛤螺河即口外之

  干河川亦由城子岭而东与清河合流过长峰岭

  至官寨下入滦

 三里河 在迁安县东三里即要孤水也 详滦 河 

 暖泉河 在迁安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刘家口西有

  泉三涌出如瀑布并流为河至徐流南入青龙河

  为水田即古温泉水也

  温泉水出东北温溪自溪西南流入小沮水 水经 注 

  刘家闗西之暖河过徐流营北温泉长流可稻 永 平 

   府 志 

   按此温泉在迁安之北非卢龙县北之温水也

   近志多混而为一讹甚

 沙河 在迁安县西北四十里源出县西北横山之

  赤崖东流至松各庄合石河又东南经沙河驿过

  滦州西又东径豊润县界又东南入于海

  横山在迁安县西北五十里其下寺曰赤崕泉突

  出而南为沙河经好树村东流至松各庄合石河

  过七家岭至院头与王家河合至新庄束草子屯

  下合众流经沙河驿至滦州西四十里海子崖庄

  长湾入之大小水泊经孙沟永登屯入之经栁林

  庄自宜安社迤逦而南至北栁河社经丰润越支

  社界转东南达于海 永平 府志 

 石河 有二一在迁安县西三十里源出县西北横

  山之血石岭东流入沙河

  横山前为血石岭石色如之有泉清冽可掬冬草

  青花白虽严栗不稿为石河之源河多石故名 永 平 

   府 志 

  石河自血石岭发源至刘全庄与沙河合 迁安 县志 

  一在抚寜县东源出口外流径石门寨东又南至

  山海闗合南北二闗河至南海口入海

  石河源出口外龙潭城子谷过大小毛山及栁河

  诸堡而西为石门下山南闗下由八里而西入闗

  城右三里许红花店自南闗入者会之其石丛积

  褰裳可渉秋潦涨急险不可厉 永平 府志 

 渝河 在抚宁县东二十里源出口外径县东北偏

  顶山之平台又南径桃儿峪又东径连峰山西合

  驸马寨前水亦曰狮子河又曰蒲泥河又南入于

  海

  临渝有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

  渝 白狼水北径黄龙城东又东北出东流为二

  水右水疑即是渝水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

  名之曰艗伦水疑即地理志所云侯水又东南径

  女罗城东又南径营邱城又东南入海 水经 注 

  渝河源出塞外古瑞州境东南流至连峰山西一

  名狮子河出菱芡蒲鱼为民利亦名泥蒲河又入

  于海 方舆 纪要 

 阳河 亦名洋河在迁安县西里许源出界岭口外

  裂坨山流径县东南紫荆山下入于海后西徙二

  里

本朝康熈七年复归故道所徙之道遂湮

 汤河 在抚寜县东北六十里源出汤泉寺山经海

  阳店南流径秦皇岛入海又张果老河亦在县东

  阳泉寺之别派也下流合阳河入海

 松流河 在抚寜县西北十二里源出奴望东山中

  流径背阴铺至石河庄东入洋河

 潮河 在昌黎县南二十五里县境羣川之下流也

  汇上源诸水以达于[七里海]亦名马家河汉书辽

  西郡絫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宾水皆南入

  官官水疑即潮河揭石疑即急流宾水疑即饮马

  也

 饮马河 在昌黎县南五里源出卢龙县界溪谷中

  流经县西安山下又东流为沙河至县西十八里

  合深红河又东南流至县南八里有红桥跨其上

  金人所置也又南合潮河

 深红河 在昌黎县西十八里源出凈影池长峪石

  诸川南流合饮马河

 两河 在昌黎县西南八里各川至此合而为二因

  名其在西者曰泉河源出[青沟]营而至兴寜屯亦

  曰土桥河其在南者曰绕湾河源出茶芽山而绕

  安山之东麓亦曰安山河又梭头河在县西北三

  十里源出道者凤皇诸川以上三河皆合深红而

  达于饮马

 急流河 在昌黎县西门外源出龙潭水岩至县西

  南里合饮马河入海

 套里河 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源出龙山过静安

  堡入乐亭

 青河 一在滦州南二十里源出州西五子山东五

  里有大泉腾沸流径州南八里曰八里河又经料

  马台邱官营伏入地中俗名地桥又东南二里经

  阎家庄复现为龙溪乱泉突涌分为二派一出南

  闸头东南行一百三十里经乐亭西南马头营达

  绿洋沟入海是为西清河一经龙堂寺其水清可

  鉴亦名清水河又西南经破桥又西合泝河折而

  西南至沙沟又六里至泽头合古懂河又西南经

  髙家庄合大田泊又南至公安桥又西南四十五

  里至蚕河口入海水经注清水出海阳县东南流

  径海阳城东又南十里许西入九过注海葢即今

  龙堂南出之派也秦汉以来此为漕运故道闸迹

  尚存龙溪南北原隰平衍泉温而土肥今冉各庄

  诸处营田千亩緑畴黄茂称沃壤矣

 泝河 在滦州西即古素水也

  素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 水 经 

   注  

  大泝河在州西十八里源发卢龙县马家庄经栗

  园折而南经三岔院折而西转佛住山南经杨家

  院合董家湾又东南经芹菜山波落桥又南合蓬

  台港又东南经于家泊入青河又有小泝河在州

  西十二里发源烽火山东流经拐头过双山入大

  泝 滦州 志 

 古懂河 在滦州南四十里源出倴城南流经石桥

  入青河

 陷河 在滦州南五十里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

  泊会破风港于倴城西其北十里为龙堂河源自

  李家庄流为七里港又北十里为吴家河源自青

  河又有绳家河源自榆子林社游观庄羣流胥会

  倴城而与陷河合经曲王店孙家坨至王塜港弥

  漫于白沙坨南又经胡家庄至印步甸别为周家

  河又西经梁鱼沟南经天井达蚕丛口而入海

 靳家河 在滦州西八十里一名小青龙源自游观

  庄南流径司一司二社又南二十里合黄坨河其

  黄坨河亦自游观南流至此而合又经柏家庄寛

  头河散流于潮河○潮河即黑洋海口东派也海

  水荡潏流延百余里

 陡河 在滦州西其上源曰馆水源出迁安县馆山

  南径罗家岭小龙皂角二湾又经梯子岭至偏山

  临水院又合黄花港入牤牛桥为牤牛河又西南

  至榛子镇东南会龙湾河又西会唐家河而至州

  西八十五里之双桥会板桥水即丰润之泉水河

  也又南经石城西为石溜河又南经唐山桥名大

  河又南与帅家河合为官渠河自石城以南滦州

  与丰润分界

  滦州陡河在州西百二十里其上源曰馆河自迁

  安县流入界经偏山南流合众水又西入丰润界

   方舆 纪要 

  陡河在县南三十五里发源于迁安县馆山由牤

  牛桥而来 丰润 县志 

 龙湾河 在滦州西北九十里发源罗家岭南三里

  南径皂角湾梯子岭亦名黄崖河至榛子镇东五

  里桥合暖泉入牤牛桥河其暖泉在州西九十里

  东南入龙湾河

 唐家河 在滦州榛子镇西源出狼窝铺崖下东流

  径冷家湾南入牤牛桥河

 官渠河 在滦州西南陡河帅家河下流也 陡河 见前 

  帅家河源出州西六十里白云山南之水峪西南

  经孩儿屯官套至石城东又西南为小河又西南

  与陡河合而为官渠河又南由丰润县又南入州

  境达于海

   按汉书地理志海阳有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

   大水南入海水经注封大水出新平县西南龙

   鲜水出县西北马头山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

   流注大水新平故城在今州西即汉之新安平

   也龙鲜出其西北疑即今之馆水矣封大经其

   西南或即是陡河之下流所谓官渠者也

 王家河 在滦州西一百二十里源出曹家口社南

  经郑家庄至丰润胥家庄漫入白场达于海

 横河 在滦州北七里源出卢龙县独子山南径横

  山营又东至泡皮淀经榆山后偏凉汀合滦即古

  瓠沟水也

  瓠沟水出孤竹城东南东注濡水 水经 注 

  滦州横河自卢龙界流入遶横山之麓故名 方舆 纪要 

 别故河 在滦州西南其源有四一出县西北二里

  庙儿山东径柏树庄髙家坎至演武亭此正流也

  一自演武亭东北径莲花池是为金鱼泉一自菉

  荳湾过岩山而下是为玉帯河一自刘官营而东

  是为五里河四流胥会于演武亭西堰而为别故

  河经岩山石桥下合于滦河流日久故道渐堙雍

  正四年复旧疏通播流灌溉水利滋广

 中淀河 在乐亭县东十五里又有贾家河董家河

  杜家河宋家河戴家河俱滦之支流也

 介马河 在乐亭县十五里又有狼河新寨河皆西

  清之支流也

 采亭桥河 在玉田县西二十里源出县东北三乐

  台山西南流会螺山寺泉又南流至寳坻县之潮

  河其水清冽而泥蓝如靛即古蓝水也亦名蓝泉

  蓝水出北山东屈而南流径无终故城东 水经 注 

  玉田县西北有水其色蔚蓝可爱曰蓝水其土如

  靛蓄靛者恒取土和靛卖之 燕山 丛录 

  蓝泉出三乐台下流入蓟运夹河潴水为湖 玉田 县志 

 小泉河 在玉田县东北源出小泉山经城东孟家

  泉达城南光沙泉而南汇为一河入寳坻县白龙

  港

  小泉山在玉泉县东二十五里上有泉出石罅西

  南流入白龙江 名胜 志 

 双城河 在玉田县东二十五里源出常山旁无堤

  堰每泛滥为害明万厯中县令叶重第甞浚渠引

  入还乡河

 泉水河 源出丰润县东北水头山有泉二泓喷出

  如珠南流径王官营达于板桥有滦州之围山瀑

  布水自松梁社来汇为板桥河又南径峰山入陡

  河

 韩城镇河 在丰润县南五十里韩城镇源出车轴

  山流经镇北又西流会还乡河

 沙流河 在丰润县西四十里源出县北五十里之

  党峪山下流径両山口又西南至姑嫂桥合还乡

  河

 北闗河 在山海闗北二里源出闗外由北水闗穿

  长城流入经西闗南流入石河又南闗河在闗南

  二里亦入石河

 九门水 在抚寜县东北一片石闗东有水分九道

  而下故名

 圣水 在抚寜县东北茶芽山水不盈勺饮之不竭

  名曰圣水

 箭杆水 在抚寜县东北自口外花果山水帘洞入

  箭岭闗西夹山四里下入洋河又中桑水自马司

  岭西入口下流亦入洋河

 浭水 在丰润县北俗名还乡河源出迁安县西北

  七十里蚕庄自吊水院崖儿口流经县城北松林

  庄又西流由玉田鸦鸿桥达寳坻潮河入于海即

  古唐水也亦名庾水又曰云浭水

  右北平郡无终浭水西入海过郡二行六百里 汉 书 

   地理 志 

  玉田县庾水即丰润之浭水或又谓之云浭水 方 舆 

   纪 要 

  浭水源自崖儿口经丰润玉田由运河入海凡水

  皆自西而东此水独西故名还乡河 燕山 丛录 

  明初用遮洋船从直沽入海转饷蓟州天顺二年

  开直沽河岁乆复湮嘉靖四十五年诏浚丰润还

  乡河转运太平等寨军饷于北齐庄张官屯鸦鸿

  桥特设三闸以潴水焉 水部 偹考 

   按浭水京东之巨浸也玉田丰润両邑资其灌

   溉向来河狭堤卑每虞泛溢今刘钦荘王木匠

   庄俱开直河一道旧流得以両处分泻堤堰拓

   广更加培厚沿河一帯数十里亦皆建闸开渠

   洪涛胥为膏泽矣

 黄洛水 水经注黄雒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漆

  明一统志云即铁门闗河永平府志又云即长河

  未详孰是

 缓灵水 汉书地理志海阳有缓灵水南入海或云

  即滦州沙河

 巨梁水 水经注巨梁水出土垠县陈宫山西南流

  经观鸡山亦谓之观鸡水按土垠今丰润县也县

  志县东北三十里有观鸡山有寺在水东盖即观

  鸡水也

 海 在府南一百六十里东际辽海西抵直沽南达

  登莱浩瀚千有余里

 [七里海] 在昌黎县东三十里

  [七里海]延袤三十余里中有菱芡鱼蠏之利居民

  頼焉亦名七里滩 明一 统志 

  海至昌黎县北出七里而羸曰漠海亦曰七里滩

   永平 府志 

 黑洋河海口 在抚寕县南

  海自直沽新桥赤洋而东势渐趋北昔时运道从

  黑洋河一帯抵昌黎登岸达山海闗 方舆 纪要 

 戴家河海口 在抚寜县东南四十里明时由海运

  馈山海闗此为积储之地

 交流河海口 在滦州南

  东距蚕丛口二十里名林里河亦名交流河乃滦

  溢入青青溢入陷陷溢入潮而为泛为坨为荥为

  盓矣 永平 府志 

 长春淀 在滦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长春社

  石城有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金史 地理 

   志  

 蒲泊 在昌黎县东南二十五里

  源出海眼夹莲峰樵夫诸川而下惠民场东南入

  海 永平 府志 

 大田泊 在滦州南之独莫城南虽旱不竭流合青

  河

 大水泊 在滦州西南七十里源出土山任郎庄流

  经赤堠社曰汉王渠南播为小水泊又径孙家沟

  永登屯合沙河

 新河故道 在滦州乐亭县界

  新河故渎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闗口

  魏太祖与泃口俱导也世谓新河矣新河又东北

  出径右北平絶泃渠之水又东北径昌城县故城

  北新河又东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

  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流合水新河又东出海阳

  县与缓灵水会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

  新河又东至九过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径海

  阳故城南新河又东与清水会新河东絶清水又

  东木究水入焉新河又东左迤为孔阳孤淀新河

  又东会于濡 水经 注 

  新河套在县西二十五里夹于清滦之间即古新

  河也 乐亭 县志 

   按水经注新河自雍奴而达于海阳海阳会滦

   州雍奴即武清鲍邱水即潞河也葢新河横亘

   于南北而滦潞得以交通故馈运相接自此渠

   发而东饷遂由海道风帆浪舶时日靡定矣

 莲池 在滦州西三里金鱼泉亭下广三亩引金鱼

  泉注之下入于别故河有断碑存焉

 凈影池 在昌黎县孤山顶昔有异人幻影于此下

  流入深红河

 卑耳溪 在卢龙县

  管子齐桓公二十年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

  塌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谓左右曰见前乎左右

  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袪

  衣走马前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

  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走马前走导也袪

  衣示前有水右袪衣示从右方渉也至卑耳之溪

  有赞水者从左方渉其深至冠右方渉其深至膝

  己渉大济桓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 水经 注 

  今自孤竹南出则大海矣而沧海之中山望多矣

  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汉世

  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沦洪波也

   按府志距卢龙县西十五里为孤竹山有水汇

   于滦疑即古卑耳溪也其俞儿山疑即以神而

   名郦道元说似不足尽信

 龙潭 在府城东北燕河营城北八里有石门両山

  如壁中为龙潭

 龟龙津 在迁安县东北罗家屯南八里滦河自西

  绕东両阜雄峙参差怪石夹为深潭水中石上有

  龟龙影谓之龟龙津

 绿湾 在抚寜县西北五里滑子山下松流河逆而

  环之其曹西庄入洋湾中有蛙不鸣

 海子长湾 在滦州西四十里产菱芡鱼虾下流入

  沙河

 狮子湾 在滦州西七十里渟洄靓碧东流为石溜

  河

 龙堂湾 在丰润县南丰润负山带海涌地成泉城

  南一带平畴万顷土膏滋润有龙堂湾王家河泥

  河汊河皆混混源泉冬夏不涸旧时王家河汊河

  流入大泊龙堂湾泥河西入蓟运播溉未广今于

  四河之间多开沟洫复引陡河为大渠交相贯注

  原隰匀匀水泉疏衍利滋溥矣

 唐王港 在滦州西南百里所产雈蒲鳬鸭菱藕之

  属鳞介不计也又齐家港于家港在州西北咸资

  蓄牧

 莲塘 在玉田县北里许讲武台后

 温泉 一在抚寜县东北三十里孤石谷可愈疾一

  在昌黎县西一里平地突出冬夏不变府境温泉

  不一唯此二处及徐流营北者为最着 徐流营详 暖泉河 

 洗心泉 在昌黎县西北黑莺峪飞流千尺横空如

  练下注为龙潭深三丈许四时出云旱祷辄应

 扶苏泉 在滦州西北十五里俗曰甘泉

  滦州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甞

  驻此 辽史地 理志 

 孟家泉 在玉田县东五里自小泉至孟家泉仅数

  里凡一百二十余折而达鸦洪桥

 光沙泉 在玉田县南三里泉涌沙出凈细光明土

  人取以攻玉冬月水中暖气如雾亦名暖泉光沙

  泉在玉田县南攻玉所用 寰宇 通志 

 螺山寺泉 在玉田县西四十里流入采亭桥河

 醴泉 在丰润县其水甘冽

 五泉 在山海卫西北五泉山流分五道注为鸭子

  河入石河

 鱼井 在卢龙县刘家营北一里满而不溢鱼常出

  没

 满井 在抚寜县牛头崖营西北百余家共之随汲

  而满大旱亦然

 灵泉井 在丰润县东北

  灵泉水出腰带山南百余歩上有石崖窦深尺许

  泉注其中西为大岭山行旅所经也 名胜 志 

 龙泉井 在丰润县陈宫山南一石凿成泉水涌出

  每六月后即溢至冬乃止故又曰溢泉井

 神惠井 在丰润县南韩城镇一里许居民耕田得

  古砖井汲其水有药气病者祷饮之辄愈土人因

  建药王庙于其地

 双文井 在山海卫学前西偏西卫城七十余里井

  皆咸惟二井甘美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巻二十二

  川

保定府

 清苑河 在清苑县南一名沈水源出鸡距泉经县

  城南折而东北合徐河

  北平县有沈水东经其城又东南入徐水 水经 注 

  清苑县因清苑河为名 太平寰 宇记 

  清苑河源出府西鸡距泉亦名沈水 方舆 纪要 

  清苑河流经县城南分流绕城为濠有东上东下

  两闸启闭蓄泄天津贾舶直抵南城下 县志  

  鸡距泉与一亩泉合流为清苑河由县而东与徐

  河合 舆图  

 徐河 一名顺水源出易州五回岭经满城县为大

  册河至安肃县为徐河过清苑县北折而东入安

  州为依城河

  徐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岭有五回三源奇

  发齐泻一涧东流转北径北平县汉光武追铜马

  五幡于北平破之顺水即徐水之别名也东经蒲

  城北又东径清苑城与沈水合 水经 注 

  徐河发源易州五回岭流经满城县北一十里名

  大册河至安肃县南四十里为徐河又经清苑县

  北十五里折而东达安州境 明一 统志 

  徐水自清苑县流入与依城河合 安州 志 

 方顺河在满城南祈水下流也在完县为曲逆河东

  入满城县为方顺河又东流至清苑县为石桥河

  与清苑河合

  方顺河在满城县南五十里其上源即完县之祈

  水也东流至县境曰方顺河又东经清苑县南二

  十里曰石桥河合于清苑河 方舆 纪要 

 奇邨河 在满城县东即一亩东与鸡距泉合流处

  清苑河上流也以经奇邨故名

 渝河 在满城县西十五里

  渝河发源易州岭流径县西北伏流于地几三十

  里出为一亩泉书云水在地中曰渝 旧志  

 曹河 即曹水在安肃县南二十五里源出曹河泽

  由西釜山经县东南至安州合于徐河

  曹水西北出朔宁县曹河泽东南流经北新城县

  故城南又东入于徐水 水经 注 

  曹河至新城县西南与徐河合曰温义河 府志  

 曲水河 在安肃县西四十里源出狼山与雹河合

 沙河 在定兴县西北亦曰遒阑河源出涞水县平

  乐山东经县界入于巨马河

  沙河即遒阑河在涞水县西十五里发源本县平

  乐山流至定兴为沙河入拒马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北河 在定兴县南河阳渡巨马沙易会流于此下

  流为白沟河

  河阳渡系涞易沙三水会流处俗曰北河 舆图  

 浑河 在新城县东三十里

  浑河至顺天府固安县南分一枝入新城县东转

  入霸州 舆图  

 琉璃河 在新城县东自涿州流入东合紫泉河

   按旧志新城县东有南里河即琉璃河支流也

   旧止小沟明嘉靖中其沟自底突涌裂土成河

   与运河相通

本朝康熙中琉璃河自涿州径此流入紫泉河

 紫泉河 在新城县东北源出县西北十五里龙堂

  村至县十里合琉璃河又南入白沟河

 斗门河 在新城县西源出县西北李家营即宋何

  承矩辟斗门兴水利处由界河西沟东入高桥洼

 界河 在新城县南巨马河支流也流经县南入定

  兴界与斗门河合又南入于白沟

 白沟河 在新城县南巨马易沙三水合流于定兴

  之河阳渡为白沟河南流至县界东经容城县至

  雄县城南东入茅儿湾达玉带河其分流亦由容

  城县过雄县西为黄湾河又折入新安合四角河

  白沟河在新城县南十里由定兴县南流来定兴

  河阳渡为涞易沙三河会流处俗名北河经容城

  至雄县南东流茅儿湾入玉带河一支由容城县

  分流至雄县西三里名黄湾河又经新安流入四

  角河 舆图  

  白沟河自白沟店曲折而南五里为高桥又南十

  五里为赵村桥又南十余里为西槐村迤东七八

  里至雄县环城西南经瓦济桥土人谓之清河又

  东为亚谷桥又东为大阴桥又东迤南为柴禾淀

  始与九河合流入茅儿湾 旧志  

  白沟河自雄县之古县村西南逆流过新安县之

  大杨村入烧车淀亦与九河合流而东 新安 县志 

 马村河 在新安县西北自涞水县巨马河分流入

  县南合于白沟

  马村河本自巨马分流由涞水县东南境赤土社

  经县之马村故名又东南流合于白沟 方舆 纪要 

 鱼池河 在新城县东北十五里其水无源由交渠

  鸣泽经仓上入县东赵庄洼又龙湾河在县东北

  二十五里亦无源自河头村平景孟良营溢入赵

  庄洼

 横河 即古恒水在唐县西南七十里源自曲阳县

  流入县界合于唐河

  恒水出常山曲阳县东入滱水 尚书 正义 

  横河源出曲阳县龙泉镇东径十八渡与唐河合

  即古恒水也 旧志  

 唐河 在唐县西南即滱水也源出山西大同府灵

  邱县流入倒马关经完县西北又南入唐县界又

  东南入庆都过曲阳定州至祁州三岔口与滋沙

  二河合

  滱水出代郡灵邱县高氏山 水经  

  滱水东径倒马关又东径唐县故城俗亦谓之唐

  水 水经 注 

  唐河在唐县西一百五十歩在庆都县西南四十

  二里 元和 志 

  景德元年北面都钤辖阎承翰自嘉山东引唐河

  至定州 宋史河 渠志 

  唐河在县西北七十里即滱水也南入唐县界 完 县 

   志  

  唐河旧在县西南二十里折而东经县南十里其

  后决而南趋自符城以东渎为沙川十余里 唐县 志 

  唐河在县南自唐县流入 庆都 县志 

  唐河在州南十五里自定州流入至州东与沙滋

  二河合曰三岔口 祁州 志 

 湾里河 在唐县西北四十里源出县西北蔡庄北

  山流经湾里长店至大洋社注于唐河

 放水河 在唐县东北源出石臼泉流经完县入方

  顺河

  唐县东北三十里有石臼泉流为放水河至完县

  界合五云泉入方顺河 舆图  

 龙塘河 在博野县南相传有龙自七公河顺流荡

  其地通于蟾河

 蟾河 在博野县东南二十五里滱滋沙三水合流

  至县境为蟾河入蠡县为杨村河

  滱滋沙三水自祁州三岔口合流至博野县名蟾

  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清水河 在庆都县西

  清水河在庆都县西一里经县南东二里合于龙

  泉河 方舆 纪要 

 龙泉河 在庆都县西北平地涌泉汇而为河与清

  水河合入唐河

  庆都县西三里有坚功泉又西一里有西堤泉又

  县西南有沈家泉涌鱼泉俱平地涌出合为龙泉

  河其下流汇于唐河 方舆 纪要 

 坝龙河 在庆都县西南五里东北流七里合于清

  水河

 护城河 在庆都县南门外发源城东九泉流至清

  苑县杨城村入方顺河

 杨村河 在蠡县南十里滋沙滱三水下流也自祁

  州经博野县流入县界北至高阳曰布里河

  杨村河在蠡县南滋河沙河唐河之水自祁州合流经

  博野县入县界为杨村河又北经玉田渚口入高

  阳县境 方舆 纪要 

 泔河 在蠡县东二十里杨村河支流也下流亦入

  高阳界又县西旧有小陈河源出庆都东北流入

  安州今淤

 黄湾河 在雄县西三里白沟分流也 详白 沟河 

 高阳河 在雄县南二十里上流即新安县之猪龙

  河入县界为高阳河由莲花淀入四角河

 雄河 在雄县南三里自安州易水即依城河分流

  周环县城经瓦济门东下即护城河也亦曰瓦济

  河又闸河在县南五里相传为宋杨延昭运粮河

 派河 一曰沙河在祁州西南自定州流入与滱滋

  二水合流沙水即派河源出山西由定流入祁州

  三岔口与滱滋二水合 舆图  

 滋河 一名澬河在深泽县西北八里源出山西流

  经正定府自无极县流入县界又东北入祁州合

  滱沙二水

  滋河源出山西流经正定府境内自无极县流入

  县界 方舆 纪要 

  滋河在县西十里上自正定府无极县流入下流

  至祁州三岔口合滱沙二水 舆图  

 滹沱河 在束鹿县西南四十里自晋州流入又东

  入深冀二州界

  滹沱河在县南二十五里上自晋州流入经县南

  下流入冀合滏漳二河 舆图  

  滹沱自晋州东七十至东鹿县

本朝顺治十二年自晋州境内寨子村决入县境百尺

  口归清水河康熙五年复自晋州决入分为五道

  一由县彭六左刘家庄西一由县汉口村俱流入

  冀州境归清水河一由县倾井村一由县张岔口

  村一由县枣营村俱流入深州境归清水河 束鹿 县志 

   按汉书注滹沱水经深泽县东南寰宇记河在

   高阳县东北二十里是昔时高阳深泽之境皆

   河所经也今徙而南在束鹿晋冀之间冲啮为

   甚

 鸦儿河 在束鹿县南十里滹沱分流也旧自县东

  北达博野县合于唐河后东入深州界仍合于滹

  沱今滹沱南徙河亦渐淤

 依城河 在安州北卽徐曹诸水下流也东入新安

  为长流河

  依城河在安州北关外上流卽徐河一亩泉方顺

  河诸水下流入新安长流河 舆图  

   按水经注滱水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

   则以滱水为依城河而方舆纪要云安州为九

   河下流九河者徐曹方顺一亩 卽清 苑河 滋沙滱鸦

   儿与州之易水合而为九河是又以易水为依

   城河今考舆图唯徐河自清苑合曹及方顺一

   亩诸水达州界为依城河其滱滋沙三水合于

   祁州由博野高阳入猪龙河其鸦儿河则旧自

   滹沱分流入滱今滹沱南徙鸦儿故道亦淤

 邱家道口河 在安州东南三十里自高阳马家河

  分流经州界下流入白洋淀

 淘河 在安州东南依城河之分支也

  淘河易水东出之别名也宋人以塘泊为边备徃

  徃疏浚以防淤淀故沿边诸水皆曰淘河 方舆 纪要 

 布里河 在高阳县东二十里本马家河上流卽蠡

  县之杨村河东入新安为猪龙河

   按旧志马家河在县东卽蠡县杨村河下流也

   上承滱滋沙三水旧自蠡县东入河间明正德

   中自蠡县北决入县界潴为淀又东北入安州

   界嗣后时有决溢天启中决入布里愚地等村

   故又曰布里河

本朝康熙初复由布里东决合猪龙河

 高河 在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自蠡县流入县界

  会猪龙河今淤又县西南六里旧有运河相传为

  宋时转饷处今亦淤

 猪龙河 在新安县南六十里即高阳之马家河也

  流入雄县为高阳河

  高阳故城东龙化村是猪龙河也俗传颛顼时有

  猪化龙而成是河故名 名胜 志 

 长流河 一名长沟河在新安县西南五里其上流

  有二皆自安州来一曰依城河 即徐 水 一曰雹河 卽 南 

   易 水 至县界合流曰长流河东南入四角河

  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在新安县西南五里 方舆 纪要 

  徐水至安州为依城河至新安合雹水为长流河

  四角河一接新安之长流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按眀统志长流河源自雹水在县西五里又温

   义河源自徐河在县西南八里南与长流河合

   葢依城河入新安亦名温义至合雹河则总名

   长流也

 [三岔河] 在新安县南八里上接温义下达四股南

  通猪龙故名

 四股河 亦名四殳河在新安县东南十五里上纳

  长流河下达于任邱之四角河

  四殳河上承温义中流为殳一通王家寨一通寨

  南一通店头一通四角河相传元至正时凿 保定 府志 

 梁头河 在新安县南三里自长流河分流下达于

  雄县之瓦济河

  县南三里有梁头河明景泰间疏长流河引流自

  城西南隅过南门至东门外三里末流达于瓦济

  河 方舆 纪要 

 稠河 在新安县东六里一名试牛河亦长流河之

  支也

 鱼水 在满城县西南

  鱼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东流注于浦水 水经 注 

 南昌水 在安肃县西

  南昌水东流过梁门去县西二十里引为陂塘以

  漑民田 舆地 志 

 马溺水 在唐县西

  马溺水出上曲阳城东北东流注于滱 水经 注 

 鸿上水 在唐县西北

  滱水东流鸿上关于是左纳鸿上水水出近溪东

  流注于滱 水经 注 

 祈水 卽南濡古曰曲逆水在完县西南源出伊祈

  山曲折东流入满城县为方顺河

  濡水出蒲阴县西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曲

  逆水也 水经 注 

  濡水今谓之祈水出伊祈山曲折东流经县南又

  东经满城为方顺河 完县 志 

 五灵水 在完县西二十里一名五云泉源出大搜

  山五窍如龙流至县西南十里合祈水

 九流水 在完县西二十里发源伊祈山平地九泉

  浅而不竭又店头水在县西三十里二水并合五

  云泉入祈水

 蒲水 源出完县西北三十里东南流合祈水

  蒲水出蒲阳山东南流经蒲阴县故城北东入濡

   水经 注 

  蒲水发源县西北三十里道务村流县北又东流

  至曲逆故城东南与曲逆水合 旧志  

   按水经注有苏水出曲逆县西南近山东北流

   与蒲水并入于濡今源流无考

 博水 在完县东南

  博水在完县东南水经注博水出望都县其流旋

  伏旋见经阳城县散为泽潴是为阳城淀下流注

  于唐河今源流多淤 方舆 纪要 

 唐池 在唐县西南

  唐县城西有一水导源卢奴县之西北泉涌而出

  东流至唐城西北隅堨而为湖俗谓之唐池莲荷

  被水胜游多萃其上 水经 注 

 龙池 在完县北四十里其水可灌漑居民便之

 海子淀 在新城县东三十五里受紫泉斗门两洼

  之水旧有小沟疏淀东注浅狭易淤又黒洋淀在

  县东南五十里

 牙家港 在安州西北三里与朱家港白洋淀接

 茅儿湾 在雄县东四十里上接紫禾淀下通保定

  县玉带河为诸水经流要口

 阳城淀 在庆都东南今湮

  博水至阳城县散为泽渚世谓之阳城淀 水经 注 

  阳城淀在望都县东南 元和 志 

 马务淀 亦名马草淀在雄县东三十里又苍耳淀

  绿须淀亦在雄县境

 紫禾淀 在雄县东南十里白沟长流高阳诸河胥

  汇于此

 莲花淀 在雄县西南十里新安高阳诸水所汇也

  相近有石臼淀又县西十里有留通淀烧车淀皆

  方二十余里

 台河淀 在雄县北又县北有襄子淀接新城界又

  县东南有五官淀接任邱县界

 刘家淀 在安州西二十里石桥一亩诸水所汇也

  北流接依城河又菱子淀在州东三十里自唐滋

  沙三河分流入白洋淀

 大涝淀 在高阳县东马家河所潴也周围二十里

  又县西南十里有延福淀接蠡县界又县东北有

  马棚淀宋监马棚牧地也

 白洋淀 在新安县南二十里周六十余里南高阳

  西安州东任邱北新安四处环之而新安十数村

  居其中

  白洋淀安州高阳任邱新安诸水俱汇流于此下

  达四角河 舆图  

 杂淀 在新安县西五里又县南有杜家淀县东有

  鸭圏淀杨家淀王家淀皆与白洋淀相通

   按旧志杂淀为雹河芦草湾水所潴芦草湾乃

   九河外水其外更猛于九河盖九河有道可循

   此则四散弥漫也

 大溵淀 在新安县西北五里卽古大渥淀也

本朝雍正四年疏渠泄水营田数千顷为膏膄之地

  渥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渥淀小渥

  淀水南流注易水谓之渥同口 水经 注 

 殷家淀 在新安县东三里卽小渥淀也

 督亢陂 在新安县界

 梁门陂 在安肃县北

  易水东分为梁门陂陂水北接范阳陂 水经 注 

 范阳陂 在定兴县南

  范阳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谓之

  盐台陂 水经 注 

  县西南五十里阎台之西有狼儿淀地形洼下郎

  山之水渚焉盖卽古盐台陂 旧志  

 边吴泊 在安州西南亦曰边吴淀今湮

  边吴泊亦曰边吴淀九河合流溢而为泊城南旧

  有边吴塔又有古堤在州城北东自边吴村而下

  接雄县南自板桥而下接蠡县皆以防九河之决

  溢今废 方舆 纪要 

 广利渠 在唐县西南金太和六年所开引唐水灌

  田数千亩又导而东以漑邻邑明万歴中知县杨

  一桂复浚之建九闸以时蓄泄又于雹水村架木

  为槽以过水号为腾桥凡浚渠七十里歴村落三

  十有八分析闸渠二十有五漑田无算

  黄黒泉与龙泉水合流遶为城濠隆冬不氷人谓

  其中有温泉云 名胜 志 

 黄沟洼 在清苑县东一亩石桥诸水所潴也又草

  桥洼史家洼亦在县东

 高桥洼 在新城县南二十里高桥河故道也水集

  为患相近有泗庄东西洼与高桥相连

 冷水沟 在满城县东十五里发源贾村东下流渐

  盛可引以灌漑南流会于清苑河

 柳湾 卽芦草湾在安肃县东北十里宋辽分界处

 柳滩 在安州东南三十里白洋淀西堤与浦口赵

  口陶口相连

 龙潭 有二一在高阳县东南四十里一在高阳县

  南二里沙窝

 一亩泉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尚泉其流与鸡距泉

  合

 鸡距泉 亦在府西三十里泉水喷流状似鸡距与

  一亩泉合

   按明统志及方舆纪要元张柔作新渠凿西城

   以入水水循市东行转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

   又折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而出是卽清苑

   河上流也今清苑河绕城东转市河乆废

 浴丹泉 在唐县葛洪山后相传为葛洪浴丹处

 曲家泉 在庆都县西半里东流直入隍中又县西

  有涌鱼西堤诸泉 详龙 泉河 

 黄黑泉 在庆都县北里许二泉相去仅十余歩其

  色分明不溷

 古沟 在容城县北门外其西有村名曰沟西白河

  水溢径村西直抵城下由沟北泄东入新安白洋

  淀

 哑沟 在完县西北由唐县孤山流径县界又东北

  入完县界今湮

 兰沟 在定兴县东南四十里相传范阳有五沟青

  白蓝红黄此卽蓝沟也[青沟]在清苑县东

 双井 在府治西二井并凿相离尺许一苦一甘

 圣井 在定兴县固城镇

  固城镇土井泛溢为民患元总管万戸张柔淘井

  获大士像有净水瓶一至今泉虽溢不踰其限因

  名圣井 名胜 志 

 善利井 在唐县西一名天王井

 八角井 在深泽县西一名龙泉井大旱不竭

 灵井 在唐县西北

  灵井隋图经云唐县中山城西北有一大井俗呼

  趋母井昔云醇酬千日即井水所酝后以石葢之

  人不敢开齐刺史博陵崔济欲开之有云雾隐起

  即蔽之 寰宇 记 

 倾井 在束鹿县西南明统志云汉光武师行过此

  渴甚井自倾不烦绠溢居人以绳测之水随欹侧

  为浅深

河间府

 [卫河] 卽运河自山东武城县经恩县境入本府故

  城县南绕城而东入山东德州界又东北径本府

  景州东又东北径吴桥县西又东北径东光县西

  又东北径交河县东又东北径泊头镇入天津府

  南皮县界 按[卫河]卽古清河隋永 济渠也详见大名府志 

  故城县[卫河]在城南自山东武城县北流径恩县

  境入县界绕城而东入德州界 景州河在州东

  十里自德州流入又东北径吴桥县境入东光县

  界 吴桥县河在县西三十里与德州接界 东

  光县河在县西三里东北入南皮境 方舆 纪要 

  故城县河道北自恩县界起南至武城县界止计

  长一十六里 景州河道西岸北自吴桥县界起

  南至山东德州界止计程二十四里 吴桥县河

  道北自东光县界起西岸南至景州界止东岸南

  至山东德州界止计程四十二里 东光县河道

  西岸北自交河县界起东岸北自南皮县界起南

  至吴桥县界止计程六十里 交河县河道北自天

  津卫界起南至东光县界止计长八十二里 治河 要览 

 滹沱河 其上流合漳滏诸水亦谓之胡卢河自深

  州武强县流至献县城南曰完固口分而为二一

  西南由单家桥入交河县又东至青县鲍家嘴入

  [卫河]一西北由臧家桥至河间县龙华桥又北径

  顺天府大城县为子牙河归三角淀

  滹沱偕漳滏诸流共由武强入献县完固口复为

  两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

  北入臧家桥歴河间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

  淀 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 

  漳滏合流至冀州与滹沱合至献县分而为二一

  由单家桥六十里至淮镇又四十里至高川俱献

  县境又六十里至沧州之杜梨木又五十里至交

  河县界又二十里至青县入运河一由臧家桥六

  十里至河间县之沙河桥又六十里至河间县之

  龙花桥又六十里至大城县为子牙河 磁州 志 

 漳河 此自山东邱县东北行之一支所谓老漳河

  也由冀州枣强县流经故城县西又东北经景州

  之北阜城县之东与冀州武邑县连界又东北径

  交河县南又东北入天津府青县界 详广 平府 

 刘麟河 在阜城县北七里北接冀州枣强县之索

  卢河东至交河县合于漳河

  阜城县刘麟河在县北七里刘豫阜城人也其子

  麟尝渡此而名有黄泸河自冀州枣强县东北来

  注之入交河县界注于洚河 交河县洚河在县

  南五里即阜城县之漳河 方舆 纪要 

 四角河 在任邱县西北五十七里其北接高阳河

  卽沙滋滱三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祁州博野蠡

  县髙阳新安至雄县由莲花淀而入其西接长流

  河卽徐雹诸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安州新安由

  四殳河而入其南接白沟河之支流自保定府之

  容城县分岔歴雄县新安由烧车淀而入三河合

  流而东过赵北口由柴禾淀入顺天府保定县界

  为玉带河

 镜河 在任邱县南旧时滋沙滱诸水溢于肃宁县

  境为中堡河又东为玉带河入任县界为镜河又

  东北入莲花淀今多淤塞

  肃宁县中堡河在县东北三十里保定府蠡县以

  东高阳以南之水溢入县境为中堡河又东分流

  为玉带河 任邱县境河上源卽肃宁之玉带河

  也流经县南八里又北至县南三里会莲花泊 方 舆 

   纪 要 

   按保定河间二府旧志滋沙滱之水旧自蠡县

   引流而东歴肃宁之五千淀而达于雄县之瓦

   济河中堡玉带二河皆其经流处也后自蠡县

   北入高阳歴新安雄县而出任邱之赵北口于

   是故道多湮而玉带河之名亦移于顺天府之

   保定县矣

 清河 在交河县西二十五里漳水支流也自县西

  南界北流径富庄驿又东径县东北六十里张家

  桥又东五里散流入于滹沱俗名清头河亦名运

  粮河相传五代梁时赵王镕于此运粮以饷晋师

  故名又李村河俗名土河亦自漳水分流经县东

  北四十里李村桥又东合于清河

 倒流河 在交河县东北九十里县东境之水汇流

  于此西行四十里注于滹沱故曰倒流亦名蔡河

 平成河 在交河县东北八十里一名阳气寺古河

 蛤螺河 在交河县北二十五里下流入滹沱河

 土河 在宁津县南二十五里其上流自山东德州

  径德平县西北流入境内相传卽古笃马河水经

  笃马河东北径般县故城西汉般县在今德平之

  北正宁津南界也又东流入山东乐陵县界又有

  迟河流河俱在县东四十里至杨盘店西入于土

  河谓之三渡口

 谷家河 在宁津县北二十里其上源卽吴桥县之

  龙湾也东流径县界又东入于土河

 夹河 在吴桥县东北十五里二水中分故名

 索卢河 一名黄泸河亦名枯河在故城西南五十

  里南经冀州枣强县界又北入阜城县刘麟河其

  水无源数年一至遇泛滥则波涛汹涌从流而下

  旱辙涸民播种其中收获倍利或曰卽[卫河]之支

  流也

 大河故道 在府境

   按西汉以前大河由景州而入吴桥水经大河

   故渎北径蓨县故城东又北径安陵县西蓨县

即景州安陵今吴桥县之安陵乡也自是而东则合漳水而歴东光县界水经注大河故渎东北至东光县故城西而北与漳水合东光故城在今县东过此而北则合卫河而歴沧州界水经注衡漳东北入清河谓之合口今沧州西有合口镇卽其处也东汉以后河由千乘入海故道遂为漳卫所占至宋仁宗时河复由此宋史河渠志皇佑元年河合永济渠注干宁军入海谓之北流永济渠卽卫河干宁军卽青县今故城景州吴桥交河东光诸州县界中卫河所经皆宋时大河北流之道也又河渠志熙宁元年河溢乐寿埽乐寿今献县也元丰五年河溢阜城下埽二邑去卫甚逺而亦被河之患者盖其时河流横决南合于卫北又溢于漳也至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东注寿张而瀛沧之界不复有黄河矣

 鸣犊河故道 在景州西南

  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 汉书沟 洫志 

  河水自灵县别出为鸣犊河东径鄃县城北东北

  合大河故渎 水经 注 

 张甲河故道 在景州故城界

  张甲右渎东北径广川县故城西又东径棘津亭

  南又东北至蓚县东会清河 水经 注 

 屯氏北渎 在宁津县界

  屯氏别河北渎东径重平县故城南 水经  

 滱水旧渎 在河间任邱二县界

  滱水东北径依城北卽古葛城也又东北径阿县

  故城东又东北至长城注于易 水经 注 

  滱水在府城西自安州高阳流经此又北流入任

  邱县界合于易水 方舆 纪要 

 高河旧渎 在河间县西南交河县西北

  高河自高阳县流入府境东南流至交河县合于

  滹沱眀志交河县以高河滹沱合流而名 方舆 纪要 

 易水旧渎 在任邱县西北

  易水自易县东径鄚县故城北又东至文安 水经 注 

  易水在鄚县北三十里东入文安界合滹沱 寰宇 记 

 濡水旧渎 在任邱县西北

  濡水自高阳东北至鄚入易 春秋杜 预注 

  濡水歴安州届高阳关过鄚州 任邱县 旧志 

 白洋淀 在任邱县西北五十里关城村与安州高

  阳新安接界众流所汇深广四通芰荷交匝望之

  如江湖焉又凡察淀在县西北三十里前堂后堂

  二淀俱在县西北四十里北花淀在县西北四十

  二里池鱼丝窝二淀俱在县西北五十里光淀在

  县西北五十里龙王淀在县西北六十里

 洋东五千二淀俱在肃宁县东南三十里旧时铁灯

  竿诸水散流所汇今湮

 五官淀 旧名武溘淀在任邱县东北三十五里旧

  时铁灯竿之水由此而东入于柴禾淀今湮又三

  浒淀在县东北十三里今亦淤

 掘鲤淀 在任邱县北

  掘鲤淀在鄚县北二十里俗名掘柳淀 寰宇 记 

 狐狸淀 在任邱县西北

  淀中有蒲柳多葭苇 寰宇 记 

 莲花泊 在任邱县南三里荷香十里柳阴交匝为

  邑胜地又齐家泊亦在县城南

 古长丰渠 有二皆在河间县

  瀛州河间西北百里有长丰渠贞观二十一年刺

  史朱潭开又西南五里亦有长丰渠开元二十五

  年刺史卢晖自东城平舒引滹沱东入淇通漕漑

  田五百余顷 唐书地 理志 

 通利渠 在任邱县南五里亦名鱼君陂唐开元四

  年县令鱼思贤开以泄淀水得地二百余顷

 永清渠 在东光县西其深莫测渐平

 沙溪 在故城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南河其水无

  源秋雨后一望汪洋春至即涸

 孟港 亦名柳行港在故城县东二里漳水决入处

  也自县北达景州西为青草河又东北注于千顷

  洼

 龙湾 在吴桥县东二十里浅深断续流衍东注宁

  津县为谷家河

 房渊 在献县北寰宇记乐寿县房渊方三百里今

  湮

 张大洼 在交河县东三十里为锺水之处明万歴

  十七年知县马中良开沟五道以通绛河洼旁之

  田始无水患又达达洼在县东北七十里又洼东

  洼在县东北九十里

 千顷洼 在景州东北三十里其地卑衍旧为锺水

  处

  明宣德中大河北决自德州溃入境内知州刘深

  开渠导入此洼水患遂息 方舆 纪要 

 白草洼 在吴桥县西南三十里又曹家洼在城西

  十里梅家洼在城东北三十里

 五龙潭 在任邱县北十里春夏不溢秋冬不竭又

  白龙潭在县西十八里

 龙潭 在宁津县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测相传有龙

  窟故名

 百道口 在府城西南

  河间县大亷陂下注滹沱其决入之处谓之百道

  口 寰宇 记 

 铁灯竿故渎 在府西南

  府境有铁灯竿水其上流自武强饶阳之境汇漳

  河滹沱诸流又北接博野蠡县沙滱诸河下流潴

  为陂池纡回散澷经府境而北通静海直沽以达

  海其支流环绕郡城每遇夏秋水发一望无际 方 舆 

   纪 要 

 靳河故渎 在东光县南二十里唐开元中开今湮

 完固口 在献县西南十八里滹沱偕漳滏诸流至

  此分为二支一西南归运一西北为子牙河 详前 滹沱 

 赵北口 在任邱县北五十里亦曰赵堡口众水所

  汇中驾长桥通南北孔道

 下口 在东光县北二十里

  [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

  名下口 方舆 纪要 

 福井 在河间县治西南相传为唐大歴中凿明正

  德时湮塞后县尹牛象坤寻故址复浚因名其地

  曰福井巷有任彦蘖碑记

天津府

 [卫河] 卽运河自河间府交河县流径南皮县西又

  东北径沧州城西又东北径青县南合滹沱河又

  东北径静海县又东北径天津县北又东与白河

  会[三岔河]

  南皮县[卫河]在县西二十里与交河县接界 沧

  州河在城西其上游自南皮县流入又东北入兴

  济县界 青县河在城东一里自兴济县流入境

  合滹沱河 静海县河在县城西北自青县合滹

  沱河流入境至小直沽与白河会 方舆 纪要 

  天津运河北自武清县交界[三岔河]起南至东岸

  南皮县西岸交河县东止歴天津静海青县沧州

  共计程三百四十五里 治河 要览 

 滹沱河 自河间府献县分流经交河县抵青县南

  七十里杜林镇与漳河会

 漳河 亦自河间府交河县来至杜林镇与滹沱合

  流至青县南二里鲍家嘴合于卫河其合处曰岔

  河口亦曰汊河口水势汹涌阔数十丈

   按滹沱自献县分流一由大城为子牙河卽汉

   志所云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者此正流也一至

   青县杜林镇合漳河卽水经注所云衡漳东北

   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者此支流也近

   志以子牙为滹沱之别支而杜林镇之别渎反

   谓之正流误矣漳河自山东邱县分流一北行

   至冀州合滹沱所谓新漳河也一东行至青县

   合滹沱所谓老漳河也滹沱冲啮于恒晋至冀

   州合漳而浑涛益怒盖水之势合则猛也漳河

   溃溢于洺瀛至青县合滹沱而安行赴海盖水

   之性就下而顺也昔禹播九河于大陆之北而

   同逆河于渤碣之间因地宜亦顺水性也

 [三岔河] 在天津县东北本名[三汊口]亦名[三汊沽]

  卫河西南自静海来径县北而东其流浊白河西北

  自顺天府武清县来亦径县北而东其流清各流

  至县东北二百歩许而合流谓之[三岔河]又东南

  出直沽注于海

 [减水河] 有二一自顺天府武清县杨村北流至天

  津县东南[张家嘴]入直沽此泄潞河之水者也

  一自沧州南流至天津县大直沽渡入直沽此泄

  卫河之水者也

 清河 在青县西南五十里其相近又有湛河泗河

  共三河皆无源为交河县雨潦泄水之渠北至杈

  河口南二十里鱼儿庄注于南淀

 黑龙港河 在青县西十五里又马家桥河在县西

  八里胡家店河在县西十里以上三河至县北十

  五里空城村汇而为一至大城县入子牙河

 盐河 在静海县西自河间府河间县流经此与顺

  天府大城县分界卽子牙河也

 浮河 在沧州东南五十四里自河间府东光县东

  北流径州界又东径盐山县东入于海

  浮河自东光县永厚渠分流东北径沧州南十里

  又东北径州东一里又东北入海 寰宇 记 

  浮河在旧城南十里东北入海汉于此置县以在

  浮水之阳故名浮阳 沧州 志 

  浮河在县东百里自沧州界入县境达海 盐山 县志 

 九女河 在沧州东七十里相传有刘氏九女塟此

  因名

 献河 在庆云县南三十里一名陷河卽河间府宁

  津县土河之下流经山东乐陵县流入县西北境

  之水多汇于此又东经山东海丰县注于海

  无棣县有陷河阔数里西通德棣东至海 齐乘  陷

  河至乐陵县分南北二派南派入沾化北派由庆

  云入海丰马谷山前抵土河口入海 山东 通志 

 鬲河 在庆云县南卽九河之鬲津也 详九河 故道 

 纪家河 在庆云县南五里又叉河在县南三里下

  流俱注于鬲河

 胡苏河 在庆云县西南十二里此亦九河之一也

   详后 故道 

 直沽 在天津县东南[卫河]白河[丁字沽]之水汇流

  于此又东南注于海

   按今天津县本名小直沽其南则[卫河]合南路

   之水其北则白河合北路之水汇流于此明永

   乐二年筑城置卫

本朝雍正八年改设府治为京师东面襟喉之地其东

   南十里为大直沽渡元史至元二十五年増立

   直沽海运米仓是其处也地势平衍每遇霖潦

   羣川泛溢直与海平故有直沽之名又东南四

   十里为海口杜佑通典所云三会海口也

 西沽 在天津县东北自顺天府武清县纳三角淀

  之水与白河会而入于直沽河形如丁字故又名

  [丁字沽]

 咸水沽 在天津县东南六十里卽古豆子[卤亢]也自

  渤海至平原其间濵海之地土人多谓之豆子[卤亢]

   括地 志

  河间之豆子[卤亢]今咸水沽是也东去海四十里地

  斥卤广数十里宋时置戌守于此 地理 通释 

  咸水沽乃出海要地 河间府 旧志 

 葛沽 在天津县东六十里相近有大沽明天顺初

  开以通蓟州运道者也亦曰新河 详顺 天府 

 明月沽 在庆云县东北七十里东接马谷山濒海

  煮盐处也

 渤海 在天津县东一百二十里 京畿南北羣川

  悉由直沽以入其西南歴沧州盐山而接山东之

  海丰县界其东北歴青县静海而达于顺天府之

  宝坻县界元时江淮漕运悉行海道以抵直沽明

  永乐初亦行之自会通河成始罢

  海运之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

  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

  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

  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 元史食 货志 

  明初海运仍元故道自会通河成报罢 卢传印 海运考 

  天津去海不过百里风帆驰骤逺自闽浙近自

  登辽皆旬日可达控扼襟要第一形胜处也 方舆 纪要 

 大河故道 禹贡逆河入海之迹多不可考不敢附会据

  史志所载古大河之经府境者有二道一由河间府

  东光县歴南皮沧州青县静海而达于天津此为西

  汉时大河入海之道亦卽北宋时河合永清渠北流

  之道也水经注河水篇大河故渎东北至东光县故

  城西而北与漳水会又淇水篇清河东至东光县西

  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则自东光而下漳卫所经 清河 卽卫 

   水详大 名府 皆大河故道矣水经清河东北过南皮县西又

  东北经浮阳县西南皮故县在今治东北浮阳卽今沧

  州旧城也又水经浊漳水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

  平舒县南东入海今青县静海汉为平舒章武二县地

  而天津又章武濵海之区也盖西汉以前河北经章

  武漳卫皆附之以达海新莾时河东徙千乘漳卫遂

  由其故道以达海自是而后河不由此者几歴千

  年至宋皇佑元年河自澶州合永济渠而北流入

  海卽今运河所行之道也宋史河渠志黄御河带

  北行入独流东岩经干宁军沧州等八砦边界直

  入大海其近海口阔六七百歩深八九丈三女砦

  以西阔三四百歩深五六丈独流岩卽寰宇记所

  云独流口在静海县北三女砦卽今之三河砦在

  静海县东干宁军今青县海口今直沽入海之处

  也一由河间府寜津县经南皮之东歴盐山庆

  云而达于山东之海丰是为北宋时二股河东流

  之故道宋史河渠志嘉佑八年河流派别于魏之

  苐六埽遂为二股自魏恩东至德沧入于海是谓

  东流盖其时以合永清渠者为北流故此又有东

  流之目也河间府志宁津县古黄河堤在县西三

  十里东北入南皮界庆云县志古黄河自南皮由

  盐山孟家店至庆云县黒牛王店又东径海丰境

  达于海宁津卽宋临津地界德州南皮盐山宋俱

  属沧州庆云海丰为宋沧州之无棣县是则志所

  云古黄河者盖卽宋史所云德沧之东流也宋史

  又云神宗熙宁二年从宋昌言开浚二股于是东

  流盛而北流闭元丰四年河复注于御河于是北

  流盛而东流闭哲宗元符二年河大决于内黄于

  是并势北行而东流遂絶计嘉佑八年为岁癸卯

  元符二年为岁己卯东流所注不及四十年而近

  有指此为禹河故迹者遂以海丰之马谷山为碣石

  语多不经甚至目郦善长蔡九峰为南产不知北

  地高下九峯固是南人而善长之居范阳则魏书

  有明文岂竟未之见耶

 九河故道 九河之不可考乆矣尔雅释水徒骇太

  史马颊覆釡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九河皆禹所名

  也孔氏尚书传依其次而序之朱子孟子集注亦

  宗其说至于故道所在不可得而详也春秋纬寳

  干圗云齐吕填八流以自广尚书中候亦云自齐

  桓公塞之蔡沈以为此无稽之言也汉书沟洫志

  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言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

  胡苏鬲津今现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

  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新莾时御史韩牧言可畧

  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亦有

  益夫汉世近古诸儒考据精博纬图中候非尽无

  征至许商以奉命行视图方畧韩牧亦以能治河

  征而或止得其三或仅求其四五则其余之湮灭

  可知也唐宋以后去古寖逺旧迹日湮而杜佑通

  典李吉甫元和志欧阳忞舆地广记乐史太平寰

  宇记于徒骇胡苏鬲之外又得马颊钩盘覆釡简

  洁四河惟太史未详所在千年以前求之而不得

  千年以后竟一一犂然有其处所此可信乎抑不

  可信乎蔡沈曰或新河而载以旧名或一地而互

  为两说皆似而非无所依据斯言诚是然据许商

  所云三河旣实有其地而孔颕达亦云九河之次

  自北而南旣知三河之处则其余六者当亦在成

  平东光鬲县之南北今考河间府交河县东有成

  平故城东光县东有东光故城山东德州北有鬲

  县故城皆汉县也川原平衍沮洳盈望九河旧迹

  要亦不离此域然或为平畴或存枯渎无论禹时

  故道不可复问即汉世所为三河者亦在有无断

  续之间矣因备列九河之目叅以众说而详辨于

  后

  徒骇尚书疏李巡曰徒骇者禹疏九河以徒众起

  孙炎曰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成故曰徒骇

  汉书注师古曰徒骇在成平唐书地理志清池西

  五十里有徒骇河西堤寰宇记徒骇河与清池相

  接清池今沧州也与交河相去七十余里河盖由

  交河而入沧州也汉书地理志成平有滹沱河民

  曰徒骇于钦齐乗河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旣东徙

  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古徒骇夫漳与滹沱

  为并冀大川不得强以九河之名被之但自大河

  东徙而二川北溢或竟溃入徒骇之中正未可知

  间窃为之断曰徒骇非漳滹沱也漳滹沱之经行

  于瀛沧界者卽徒骇故道也

  太史尚书疏李巡曰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

  太史郭璞曰太史今所在未详明李贤一统志太

  史河在南皮县治北于钦齐乘清沧二州之间有

  古河堤岸数重太史等河当在其处自汉以上未

  知所在而忽得之于钦李贤其说自不足据

  马颊尚书疏李巡曰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

  明一统志马颊河在东光县界盖九河之次自北

  而南以地计之当在东光境内李贤之说似为得

  之寰宇记笃马河卽古马颊河笃马在九河之南

  许商有明言何不一考耶乐史盖误认唐之马颊

  为古之马颊耳元和志马颊河在安德县南五十

  里平昌县南十里乆视二年开决亦名新河盖此

  卽汉之笃马河水经所云东北径安德县故城又

  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北者也故渎乆湮唐复开名

  为马颊所谓新河而被以旧名者也乐史不辨元

  和志新河二字之义而指为九河之一纰谬甚矣

  覆鬴尚书疏李巡曰水中多渚徃徃而虚形如覆

  釡通典安德县有覆鬴河安德故城在今山东陵

  县德平界与河间府之宁津相近而河间府志云

  覆釡河在南皮县东南沧州志又云河在庆云县

  南意覆鬴自陵县歴宁津南皮而达庆云乎不敢

  强为之说也

  胡苏尚书疏李巡曰其水下流故曰胡苏胡下也

  苏流也孙炎曰水流多散胡苏然汉书地理志东

  光有胡苏亭元和志胡苏河在饶安县西五十里

  寰宇记胡苏河一名赤河其水赤浑色自临津流

  径饶安无棣入海齐乘沧州之南有大连淀西踰

  东光东至海非胡苏河欤沧州志胡苏河在庆云

  县西南十二里按今沧州卽唐饶安庆云即唐宋

  无棣宁津即汉东光宋为临津县今其县西有胡

  苏亭正班固所云在东光者也寰宇记之言近之

  矣

  简尚书疏李巡曰简大也其水深而大也郭璞曰

  水道简易史记正义简在贝州歴亭县按歴亭今

  山东东昌府恩县也若简河在此则出鬲津之南

  矣谬甚齐乘沧州大连淀南至西无棣县有曰大

  河曰沙河皆濒古堤兹非简洁等河欤河间府志

  简河在庆云县南三十里二说差近

  洁尚书疏李巡曰河水多山石治之苦洁洁苦也

  郭璞曰水多约洁金史地理志南皮县有洁河未

  知何据按简之与洁本属二河尔雅明列为九汉

  晋唐宋诸儒纪载相仍蔡传独宗欧阳忞之说而

  合之为一未免穿凿

  钩盘尚书疏李巡曰言河水曲知钩屈折如盘也

  后汉书初平二年公孙瓒破黄巾于盘河水经注

  笃马河故渠川派东入般县为盘河盖亦九河之

  一也通典右钩盘河在乐陵县东南元和志在阳

  信县北四十里寰宇记在乐陵县东南五十里从

  德州平昌来金史地理志将陵县有钩盘河庆云

  县志钩盘河在县西南自德平西北乐陵东南经

  庆云南由海丰沾化至九山入海九河自鬲津而

  外此河源委尚为有据

  鬲津尚书疏李巡曰河水狭小可鬲以为津也汉

  书地理志平原郡鬲平当以为鬲津按汉鬲县故

  城在今山东陵县西陵县唐安德也元和志鬲津

  枯河在县南七十里则鬲津实导源于此又东径

  吴桥县南河间府志古鬲津河在吴桥南亦名吴

  川又东径宁津县南县志鬲津河在县南又东径

  南皮县南与山东乐陵分水寰宇记乐陵县鬲津

  枯河在县西三里南皮县志河在县东南四十五

  里又东径庆云县南庆云旧无棣也金史地理

  志无棣有鬲津河又东北径盐山县东南县志河

  自庆云北入盐山界崔家口又东径海丰入海鬲

  津之流最长史志亦多可考故详序之

 无棣河故道 在沧州及南皮盐山庆云之南亦名

  无棣沟

  清河自东光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径南皮县故

  城南又东径乐亭北又东径新乡城北又东分为

  二渎又东径乐陵郡北又东屈而北入又东转径

  宛乡故城南又东南径高城县故城南与枝渎合

  渎上承无棣沟南径乐陵郡西又东南径千童县

  故城东枝渎又东南屈东北注无棣沟无棣沟又

  东北径盐山东北入海 水经 注 

  沧州清池西南五十七里有无棣河开元十六年

  开无棣有无棣沟通海 唐书地 理志 

 明沟河故渎 在沧州西又阳通河故渎在州东南

  沧州清池西四十五里有明沟河堤东南十五里

  有阳通河 唐书地 理志 

 毛河故渎 在沧州南

  南皮古毛河自临津径县入清池 唐书地 理志 

  毛河在清池县西南又东入盐山界 寰宇 记 

   按毛河卽屯氏之讹也汉书注师古曰屯音大

   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乃置毛州

   失之甚矣

 塌河淀 在天津县东北四十里

 大连淀 在沧州齐乘沧州南有大连淀详见九河

  故道又唐书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李滮淀宋

  史河渠志沧州北旧有三堂泺今皆无考

 西泺 在青县东南东西横亘凡十余里南北二十

  余里秋水四至一望无际

 萨摩陂 在沧州北

  陂在[长芦]县北十五里周五十里有蒲鱼之利 元 和 

   志  

 古平鲁渠 在沧州北

  渠在鲁城县郭内魏武北伐时所开 元和 志 

 刘公渠 在盐山南五十里

  渠旧承无棣沟下流大小羣川悉附入海无棣沟

  塞每患泛溢明万歴四十二年知县刘子诚自县

  西南开渠至县东南四十里高家湾由古黄河道

  入海 盐山 县志 

 盘古沟 在青县南

  干宁军有盘古沟水深三丈大早不涸 九域 志 

  青县南十五里有盘古沟深三丈东流入于卫水

  济运 治河 要览 

 仵清池 在沧州东南

  清池县旧有大连淀后魏延兴二年淀水泛溢破

  仵清村因潴为池水澄味咸未尝枯涸 寰宇 记 

  仵清池今曰大梁五龙堂元至元丁亥重浚 齐 乘 

 尹儿湾 在天津县东明永乐六年命陈瑄总督海

  运因创百万仓于直沽尹儿湾筑城置卫今去城

  八里有运粮河旧自海口达尹儿湾之运路也

 黒龙湾 在盐山县南十八里夏秋积水成川

 独流浅 在青县北卽宋独流口也黄御支流经此

  而北亦曰独流河今其地多蒲苇之利

  黄御支流自兴济县北流径县境谓之独流河卽

  九域志干宁军北之独流口也旧时河流甚盛其

  后黄御分流遂致浅塞 方舆 纪要 

 马家口 在天津县东南泄南淀之水又冦家口在

  州南十里许通水淀之利

 郎儿口 在沧州南四十里

  延佑四年开郎儿口决积水由沧州城北川达于

  海 元史河 渠志 

  州南有大堤亘五十里东为沧州境西为南皮境

  若卫河水涨西境为患特甚元大定以来屯军士

  民争讼不决乃以公移开掘截然中叚约二十余

  丈水由中流名郎儿口州县各立碑堤上 河间 府志 

 八会口 在庆云县北

  水流交会处也沧州南境之水至此入于陷河 方 舆 

   纪 要 

 毛公井 在旧沧州城内

  清池有甘井开元二十年令毛某母老苦水咸无

  以养县舍穿地泉涌而甘民谓之毛公井 唐书地 理志 

 寒氷井 在南皮县西

  南皮县寒氷井在县西一里魏文帝与吴质书忆

  昔南皮之游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氷卽此

  井是也 寰宇 记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三

  川

正定府

 滹沱河 在府城南八里源出山西繁峙县泰戱山

  由雁门县流入平山县东经灵寿县扺府城南又

  东经藁城县北又东经晋州城南又东入保定府

  束鹿县

   按滹沱之源昉于山海经 泰戏之山滹 沱河水出焉 其名见

   于周礼 职方氏并州 其川滹沱 礼记 晋人将有事于河 必先有事于滹沱 战

   国策 赵攻中山以擅滹沱苏秦 说燕王曰燕南有滹沱 诸书而桑钦水

   经独无其目浊漳巨马篇中所见不过一二语

   班固汉书地理志代郡卤城 滹沱河东至参合 入滹沱别过郡九 

    行千二百 四十里 常山郡灵寿 禹贡卫水出东 北东入滹沱 南行唐

    滋水东至新 市入滹沱 信都国信都 故滹沱在 北东入海 渤海郡平

   成 滹沱河民 曰徒骇河 河间府乐城 滹沱别水首受滹沱 河东至东光入滹沱 

    河  弓髙 滹沱别水首受滹沱 河东至平舒入海 皆有之而源委究

   未悉今据元和志寰宇记所载滹沱发源之处

   及所经行之地详列于后元明以来若元史河

   渠志顾祖禹方舆纪要陆陇其畿辅地图记亦

   节録备考

  代州繁峙县泰戏山一名武夫山在县东九十里

  滹沱水出焉 唐林县水在县东 崞县水在县

  东二百步 忻州秀容水在县东三十二里 定

  襄水西自秀容县流入 太原盂县水西自代州

  五台县流入南去县百里 恒州灵寿县水在县

  西南二十里 正定县水南去县一里 九门县

  水在县西九十里 藁城水去县二十九里 鼓

  城水在县北十三里 定州深泽水在县南二十

  五里 无极水南去县二十五里 深州鹿城水

  在县西北四十二里 安平水在县南二十三里

  饶阳水北去县四十五里 元和 志 

  代州繁峙县滹沱河源出县东南孤阜山东北入

  恒山界 唐林县水在县东 崞县水在县东二

  百步 忻州秀容县滹沱南歴忻中口俯会忻州

  水 定襄县水西自秀容县流入 雁门县水在

  县南 五台县水东流经圣人阜 并州盂县滹

  沱河自代州五台县流入南去县百里 镇州灵

  寿县河在县西南二十里 正定县河在县北一

  里 九门县河在县北四十九里 藁城县河在

  县东二十九里 鼓城县河在县北十三里 束

  鹿县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深州安平县河在

  县南二十三里 饶阳县河旧在县南光武所渡

  处魏武帝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所以在今

  县北后刺史杨贝改为清寜河是也 瀛州髙阳

  县河在县东北十四里 河间县河在县西二十

  里 鄚州鄚县河东流经县南二里至莫金口东

  北流入文安县界 霸州大城县河出县北一百

  三十里 文安县河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为

  赵淀 太平寰 宇记 

  滹沱河在正定路正定县南一里经藁城县北一

  里平山县北十里经灵寿县西南二十里此河连

  贯正定诸郡经流去处皆曰滹沱水也 元史河 渠志 

  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县东北百二十里泰戏山

  自繁峙折而西南流经代州东南又西南经崞县

  忻州及定襄县东复折而东南流经五台县南盂

  县北又东北入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经县北又

  东经灵寿县及正定府城南歴藁城县北趋晋州

  城南绕保定府东束鹿县南又过安平县南达深

  州北复出饶阳县北歴河间府献县南交河县北

  入青县界至县东南岔河口合于[卫河] 方舆 纪要 

  滹沱河在正定府南八里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

  县由雁门流经直隶灵寿平山遶正定城南歴藁

  城晋州束鹿至冀州会漳滏二河过衡水武邑武

  强至河间府献县为二支一东流为盐河一南流

  交河县扺青县岔河口入卫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滋河 在正定府东北三十里源出山西大同灵邱

  县枚回山流经灵寿行唐扺正定境东入藁城县

  北又东过无极县又东入深泽县

  蔚州灵邱县滋水出县西枚回山悬流五丈湍激

  之声响动山谷 正定县水南去县三十里行唐

  县水北去县二十六里 元和 志 

  滋河水在府北三十里源出蔚州枚回岭经灵寿

  县入行唐县之张茂村伏流不见至府境南孟社

  复出东南入河间府 明一 统志 

  滋河之源最多一出阜平白蛇岭曰汊河一出山

  西五台县南山之南东流与汊河会一出灵寿县

  界北山五岳寨一出王母山北峪一出王母山南

  峪俱至灵寿县西北五河村五河合流东注至滋

  峪之东南又有西山之小河入焉故名滋水东返

  行唐趋正定经藁城东北扺祁州与沙河合 行唐 县志 

   按汉书地理志滋水出行唐县东至新市即入

   滹沱经流无几元和志又谓源出灵邱其来颇

   逺明一统志谓水至行唐而伏其流亦微今行

   唐县志又谓自县而上汇集众流即成大川盖

   源流变迁今昔异矣

 西韩河 在正定县西二十里源出大鸣泉西南流

  入滹沱

  西韩河韩信伐赵时经此故名 方舆 纪要 

 洨河 在获鹿县南其源有四一出莲花营一出绛

  北村又二泉出栾城县窦妪村之石牛港四水交

  流逶迤自栾城合北沙河达于赵州常山郡石邑

  井陉山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汉书地 理志 

  咸平五年河北漕臣景望开镇州常山南河入洨

  水以利漕 宋李焘 长编 

  洨河在栾城县西十二里元氏县之沙河东北流

  合焉又东南经赵州南下 方舆 纪要 

 北沙河 在获鹿县南源出元氏县西山流经县界

  之封龙山东至栾城与洨河合

 金河 在获鹿县东南三十里源出井陉县东流经

  县界入元氏县又东至栾城合于洨河明万历中

  河流堙塞知县苏继欧修浚改名金水河

 卫河 即禹贡恒卫既从之卫水源出灵寿县东北

  东南入于滹沱

  灵寿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滹沱 汉书地 理志 

  卫水在灵寿县东北十里俗呼雷沟河源出恒山

  禹贡恒卫既从即此 方舆 纪要 

  卫水发源灵寿之良同村东南流四十里入滹沱

  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嵩阳河 一作松阳河在灵寿县西南五里源出楸

  山东南流入滹沱又淤泥河在县东北二里亦曰

  温泉南流入嵩阳河居人资以灌溉

 魏河 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黄沙岭东

  北流入县界与泜水合又东入髙邑县境

  槐水出赞皇县黄石山本赞皇山别阜连元氏县

  界一曰渡水 寰宇 记 

  槐水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之黄沙岭

  东流经县界又东歴高邑 方舆 纪要 

  泜水流经县西南六里合槐河 元氏 县志 

 泜水河 在元氏县南源出封龙山流经县西南六

  里纸屯村合槐河入髙邑县界

  泜水源出封龙山东南合流于槐水地名纸屯渡

  口 方舆 纪要 

   按泜河有二此为北泜其南泜详赵州

 猪龙河 在元氏北八里源自山西流经县界又东

  至赵州合于洨河

 冶河 在栾城县北即古太白渠也源出山西平定

  州之松岭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水亦曰甘陶河又

  东北经平山县又东南流入栾城县界后自平山

  县城西决入滹沱今改流自平山经正定栾城达

  于洨水

  冶河相传即汉太白渠时遇水溢逆薪横流人争

  取之以供炊爨宋金间因以供陶冶之用故谓之

  冶河 正定 府志 

  冶河一名甘陶河源发山西平定州松岭自娘子

  闗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河流至本县湍激之声可

  闻数里冬月不冰由城西北入滹沱河为两河口

  一清一浊如泾渭然 平山 县志 

  冶河在栾城县西北旧时自平山县流经此其后

  自平山县东北流合于滹沱滹沱不能容决溢为

  患元至元末引冶河分流滹沱水势遂杀数年下

  流湮塞仍决入滹沱皇庆初又议自平山县西北

  改辟河道下至寜晋使冶水仍入旧河则滹沱势

  分正定之害必少但栾城地形颇低拟于县北圣

   母堂东冶河东岸开[减水河]一道以杀其势于是

   冶河复导流于此未几复废 方舆 纪要 

    按汉志太白渠首受绵蔓水东南下至曲阳入

    斯洨水经注绵蔓水又东谓之太白渠白渠水

    又东谓之斯洨水是冶河故道本与洨通自并

    入滹沱决溢为患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冶河入滹沱之处坚筑大堤

    以遏絶之引入洨河以适其性由是冶河复循

    故道而滹沱亦庆安澜矣

  旺娄河在平山县西十五里地暖泉温隆冬不冰

   居人于此造楮为业亦名望楼河

  濊河 在平山县北源出房山东南流入于滹沱

   房山在平山县西北濊水出焉东出行唐入博陵

   谓之木刀沟又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寰 宇 

    记  

   濊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流至县北入滹沱河 平山 县志 

 派河 即沙河也在阜平县南源自山西繁峙县之

  白坡头口流经县界又东南经定州之曲阳县流

  至行唐县南又南入于新乐

  阜平县派河在县北源自恒山流经大派小派二

  山而南 行唐县派河在县西南东入新乐界 方 舆 

   纪 要 

  沙水即派水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白坡头口

  流经直?阜平曲阳行唐新乐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平阳河 在阜平县东六十里发源太茂山南流入

  派河又班峪河在县东四十里发源本县炭火铺

  流经县东入派河又鹞子河源出山西灵邱县亦

  经县东入派河又有小河在县东闗外发源大派

  山南流入派河

 胭脂河 在阜平县西南五十里发源本县清竿岭

  东流入派河水有红色故名又当城河在县西南

  发源山西五台县流至县南与胭脂河合流入派

  河

 兆流河 在阜平县龙泉闗外发源闗西八里之印

  钞石山下流至县西北入派河

 郜河 在行唐县南一里源出县西北两岭口山谷

  间曰颍水南行三十里经箕山之东许由村之南

  即所云洗耳溪也又东流曰郜河又东经新乐县

  界入派河又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甘泉河源出甘

  泉庙南流入郜河

 贾庄河 在行唐县北二十里源出县西北武庄社

  北山曰曲河东流经贾庄村曰贾庄河又东入派

  河

 石臼河 在行唐县南

  南行唐有石臼谷 后汉书 郡国志 

  后汉永平中引石臼滹沱河以通漕即此 方舆 纪要 

 浴河 在新乐县南五里一名金水河源出县西南

  十五里中同村浴儿池东流分而为二一从西折

  而南一从北折而东与木刀沟会曰三叉河口与

  晋州藁城接界

  浴河在县中闻村清温可濯冬不凝冰 新乐 县志 

 雅儿河 在晋州东北十二里入束鹿县湼盘集滹

  沱支流也今湮

 木刀沟 在新乐县西南亦曰长淋沟自闵泉镇东

  南流至赤堠村与浴河会流经无极藁城二县入

  新乐县木刀沟在县西南二十四里沟傍人姓木

  名刀因名 元和 志 

  新乐县长淋沟在县南二十四里亦呼为木刀沟

   寰宇 记 

  木刀沟源出闵泉镇平地涌出流经路桥王村至

  赤堠村与浴河合共行六十里 新乐县 河渠考 

 宿龙泓 在赞皇县环山亭下即槐水发源

 郦阳水 在藁城县西南

  藁之宜安南有郦阳水入之 水经 注 

  宜安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其西有泥阳村疑即郦

  阳也水今涸 藁城 县志 

 响闸水 在正定县城东南隅源自城河西北隅经

  此南出明万历四年知县周应中用石甃砌流急

  有声因悬水磨于此今废闸外溉田数十顷

 井陉水 在获鹿县西北一曰鹿泉水自井陉县流

  入又东合绵蔓水

  井陉山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径陈余垒又

  东注绵蔓水水经注鹿泉水一名陉水去石邑县

  十里 元和 志 

  鹿泉水在获鹿县西即井陉山水世谓之鹿泉水

  隋置鹿泉县取此 正定 府志 

 微水 在井陉县东北二十五里南流入甘陶河

 绵蔓水 在井陉县南门外源自山西流经县界合

  甘陶河

  绵蔓水上承挑水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东

  经靖阳亭南故闗城也及北流至井陉闗下注泽

  发水乱流东北经常山蒲吾县西挑水南经蒲吾

  县故城西又东南流经桑中县故城北又东南流经

  绵蔓县故城北自下通谓之绵蔓水 水经 注 

  井陉县绵蔓水在县西南八十里韩信击赵使万

  人先背水为阵信曰陷之死地而能生谓此水也

   元和 志 

  绵蔓水在井陉县南门外发源山西平定州流至

  县界与甘淘河合 正定 府志 

 淴淴水 在平山县西一百里一作沕沕水

  淴淴水自半山涌出达于平地灌田数十顷明正

  德二年于水口建城置戍 方舆 纪要 

  沕沕水泉出山半其声沕沕倾泻殆数十丈山髙

  流深源清泉洌冬夏不竭土人利之 平山 县志 

 济水 在赞皇县南流入髙邑界

  房山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 汉书地 理志 

  赞皇县济水出赞皇山西北流去县南十里此别

  是一济水应劭以为四渎误也 元和 志 

  赞皇县济水去县十里即诗云出宿于济是也 太 平 

   寰宇 记 

 大唐渠 在获鹿县东北十里

  获鹿县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

  白渠灌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太

  白渠东流入正定界以灌田天宝二年又自石邑

  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 唐书地 理志 

 大明川 在灵寿县西北九十里

  横山岭西团泊口东俗呼为锦绣大明川其地两

  山夹峙中有平原数十里多产花木故名 灵寿 县志 

 黑龙潭 在赞皇县西七十里上有龙神庙

 龙潭湾 在栾城县西五里昔时治河支流也

 圣水洼 在灵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白石村其水冬

  夏不竭

 洗儿池 在新乐县羲台后

  羲台后有洗儿池相传炎帝生于此 方舆 纪要 

 莲池 在灵寿县晋州城北二里亦有莲花池

  灵寿县西南之王觉村山水冲开一池其莲特盛

  不种而葩 名胜 志 

 汤池 在阜平县西八十里池水一温一冷

 养鱼池 在灵寿县

  池在赵王城内武灵王故迹也 名胜 志 

 饮马池 在行唐县东

  池在县东庄头村相传唐尉迟敬德留守时开凿

  饮马处今池上有鄂国公庙 明一 统志 

 恒阳第一泉 在正定城西门外迤南护城河中旧

  名甘泉甘洌异于他水

 大鸣泉 在正定县西北三十里即西韩河上源也

  有泉数十穴大者如车轮溉田百余顷少东有小

  鸣泉又有鵰桥泉在县西二十里源自大鸣泉凡

  四五十穴明宣德初知县李守义引水灌田万厯

  四年知县周应中复浚又开三阳河俱由丁家桥

  斜角头李家庄入河溉田甚广

 凉楼坡泉 在正定县北三里东南流为周河入滹

  沱

 旺泉 在正定县东北隅大可数畆一支南流入城

  河今废一支西南流经西洋朱福屯等村明万历

  初知县周应中开浚大为民利

 白雀泉 在正定县西南三里斜角头村之南相传

  泉旧在白雀寺中故名

 马跑泉 在井陉县东五十里头泉村亦名头泉相

  传汉光武至此渇甚马跑地泉出故名

 蒙泉 在元氏县封龙山半又有龙泉亦在封龙山

 河西泉 在平山县西二十五里平地涌泉数处溉

  田数百顷

 温泉 有二一在阜平县西三十五里清莹如鉴一

  在元氏县西南八里纸屯村前居民赖之造纸即

  汦水也

 石乳龙泉 在赞皇县障石岩上形如乳吐故名

 白马泉 在赞皇县五马山上味甘美相传东晋五

  马将军游畋渇甚马足忽陷水涌出故名

 野狐泉 在赞皇县西南七十里泉水涌出遂成大

  河通于槐

 七里涧 在井陉县东北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

  皆汇流于此南入绵蔓河

 龙井 有二一在正定县北龙王庙前一在元氏县

  常山龙王庙内

 八角井 有二一在正定县龙兴寺后一在元氏县

  东十五里有龙毋碑记字多剥落

 鸡鸣井 在正定县北门月城内相传井傍有石声

  如小鸡故名

 苍石岩井 在井陉县东南七十里又县东四十里

  有方岭石井六北六十里有庄子头井

 鹿井 在获鹿县西南

  获鹿县鹿井在井陉口南山下 寰宇 记 

 轮井 在行唐县

  水经注云行唐城上西南隅有井大若轮水深莫

  测谓之轮井 名胜 志 

 满井 在赞皇县南万井村南山絶顶上有龙王庙

  天欲雨则井泉溢故名

 圣井 在无极县城北髙陵村祷雨辄应故名

顺德府

 百泉河 在府城东南八里泉从地涌其流无数故

  曰百泉一曰涡水亦曰鸳鸯水引流而东入南和

  县界为沣河

  百泉一名涡水一名鸳鸯水流经南和境是为沣

  河 穆孔晖南 和水利记 

 七里河 在府城南源出清风岭东注于百泉

  郡西阻山有泉焉出清风岭下循郭南而东注合

  百泉珍珠黑龙潭泉是为七里河 陈九功盛 流闸碑记 

 达活河 在府城西北五里即古蓼水也源自达活

  泉由府北东流入任县与蔡河合

  巨鹿郡西北一舎有泉名达活咸平中刺史栁开

  浚旁植千栁建亭其上为一郡之胜熙寜壬子泉

  忽沦伏不见元丰改元之岁太守王慥祷于泉上

  不越月而复出因改名再来泉 曲洧 旧闻 

  达活旧名蓼水出石井冈经任县入蔡河 方舆 纪要 

  达活泉出府西北南一泉曰紫金北一泉曰野湖

  三水汇流总名曰达活北经邢之李道村东北入

  任县至薄村西与蔡河合 任县 志 

 响水河 俗名牛尾河源出府西北之紫金泉与达

  活泉会分流东出环郡城而东北入任县界合顺

  水河

 野河 在府城西北百二十里即古渠水也源出西

  山引流七十二道下流至任县合于沣河

  襄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寖 汉书地 理志 

  野河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发源百岩诸山引流凡

  七十二道下流会于沣河 方舆 纪要 

  汉书西山渠水即今野河也 邢台 县志 

 白马河 在府城北二十里源出内邱县凌霄山南

  流经府界又东入于任县

 沙河 在沙河县南五里一名湡水源出山西辽州

  流经县界分为二支一入广平府之永年县经鸡

  泽县与洺河会为沙洺河一由县南为程寨河亦

  曰新沙河由广平府之鸡泽县至南和县入任县

  之东盟台达泊

  沙河县以沙河在县南五里因名 元和 志 

  沙河县湡水在县西北七十里俗名沙河 寰宇 记 

  沙河流至县南分为二支一流南和至任县一由

  永年北下鸡泽合洺河 册说  

  程寨沙河河支流也一曰新沙河自沙河县南经

  鸡泽县之栁下村至南和县由郝桥村六里入任

  县地三里至程二寨转西二里至骆庄折北四里

  至达家庄又五里至东盟台达泊 任县 志 

 洪河 在沙河县西北源出府栲栳洪山故名流经

  县西北纳温泉水会沙河东出合于沣河

 沣河 在南和县西十里即百泉河下流也自邢台

  县流经县界合洪河东注任县又东入大陆泽

  沣河上源即百泉水自邢台经南和任县 方舆 纪要 

  沣河其源有二一自府西一自洪河分流经南和

  县北入任县地至疙?台前入鸡爪河 任县 志 

 狼沟河 在南和县五里即邢台百泉水分流也自

  沙河县东北流经县界合沣河

  沟水深广两岸多狼故名 顺德 府志 

 滏阳河 在平乡县东七里自广平府鸡泽县流入

  又东北经任县东又北经赵州隆平县至寜晋县

  合漳河

  滏阳河自鸡泽县三十里至平乡县之夏庄桥又

  四十里至任县之新店桥又三十里至任县之邢

  家湾又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河 磁州 志 

  滏阳河自平乡中义疃桥入任县地统泄大陆泽

  诸河之水经隆平东下 任县 志 

 洺河 在平乡县西十里自鸡泽县流入与南和县

  分界又沙河在洺河西五里北流合为一经南和

  下任县为沙洺河

  平乡之境左舒而右缩洺河在境上沙河在境外

  沙洺合流在平乡南和之间 方舆 纪要 

 汦河 在内邱县北自赵州临城县流入又东经唐

  山县入赵州隆平县界

  汦水俗名脂沟 元和 志 

  城北三十里为汦水河自临城县南合西北诸水

  合流至尹村扺唐山县西门转而东流 内邱 县志 

  汦水旧在县西一里南至任县入漳康熙七年水

  徙城北五里东入隆平县界 唐山 县志 

 漳河 自山东邱县分为二支一东北入广平府之

  威县一西北入广宗县南又北经平乡县东又北

  经巨鹿县东又北入赵州寜晋县与滏阳河合 详 广 

   平 府 

 马河 在内邱县南即古龙腾水也源出本县龙腾

  山东流至县分为二一东经小马村为小马河一

  东南流入唐山至任县合圣水河

  平乡县龙腾水源出龙腾山在县西七十五里 寰 宇 

   记  

  县城南十里有河发源龙腾山东流经栁林郊台

  为马河至张沱分为二其东下者为小马河经小

  马村其南者傍铁顶墓扺东 内邱 县志 

  马河在县西南十里东入于漳昔人见白马东行

  次日水潦随马蹄奔流而下遂成河故名 唐山 县志 

  马河旧由冯村北流寨入泊今随水势自北引合

  圣水河 任县 志 

 李阳河 在内邱县北五里

  李阳河发源自且停山之东有二焉一自阳武川

  北答而来一自石河西邱而来合于城西一里转

  北而东至唐山县之西梁村散于田 内邱 县志 

 沙洺河 在任县东二十里洺水与沙河合流自南

  和县之北髙村迤西入任县界至石家沟入滏阳

  河

 蔡河 在任县北十里源出府西山经邢台县之时

  村入县界分为二一南向环城为濠一北向东折

  穿城而出合濠水东流入圣水河

  蔡水发源达活泉稍东与紫金泉合踰三十余里

  至县西郭昔人于此酾为二渠一南向环城为濠

  一北向东折穿城为渠又北穿城而出与濠水合

  东走二十余里乃潴为湖 李景萃重 浚蔡渠记 

 圣水河 在任县十五里发源本县西北圣水井泉

  从地涌出成河其南有蔡河合入行五里许有马

  河合入又东注于达活河

 顺水河 在任县西百泉水之支流也自邢台流南

  和入县界会牛尾河至赵五家圪台注达活河又

  殷陈沟河亦百泉河南支也由南和经县界合沣

  河

 小漳河 滏阳支流也由广平府水年县经府城北

  堤东下南和至任县之刘累村亦名刘累河又南

  注沙洺河又牛家口河亦漳水支流也由广平府

  曲周县经平乡入任县界合滏阳河

 鸡爪泉 在任县东北西接大陆泽诸水东通滏阳

  河其北有沟名小鸡爪亦泄水之路也旧时大陆

  诸水悉由县东北四十里穆家口泄于隆平名曰

  滏河明嘉靖中发夫修浚自穆家口村至羊毛圪

  塔上下相距共四十里后此口阗淤全泊之水独

   恃鸡爪一河宣泄河身浅溢不足以容众流于是

   滏阳河水反由鸡爪而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穆家口故道疏浚深广不使鸡

   爪一河独受全泊之水由是滏阳之襟喉得通大陆

   之尾闾亦快积潦日消民安种植诚万世之利也

  列葭水 在南和县南

   南和列葭水东入淲 汉书地 理志 

   南和县列葭水在县西南十里下注狼沟河 寰宇 记 

    按淲水于今无考隋书地理志龙冈有淲水疑

    即古泉河也

  落漠水 即古薄洛津在平乡县西五里洺河分流

   也下合滏阳河

   漳水歴经县故城西有故津谓之薄洛津 水经 注 

   落漠水在平乡县西南十八里故薄落邑也语讹

   为落漠 寰宇 记 

   落漠河在平乡西南本洺河分流于滏阳河 顺德 府志 

 沙沟水 在内邱县北五里源出龙腾山东入龙腾

  水

  沙沟水源出鹊山东流经县五里鹊山亦名龙腾

  山 寰宇 记 

  内邱县沙沟水源出龙腾山引而东合龙腾水 方 舆 

   纪 要 

 砺水 亦名渚水源出攫山下入沙沟水

  内邱县砺水源出攫山其水可以砺刀剑 寰宇 记 

  砺水即渚水下入沙沟 明一 统志 

 九龙水 在内邱县鹊王庙前西山一派九水合流

  于此故名

   按汉书地理志中邱蓬山长谷诸水所出疑即

   今之九龙水也

 张甲河故道 在广宗县东

  张甲河北絶河于广宗县分为二渎左渎经广宗

  县故城西又北经建始县故城东 水经 注 

  经城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二年刺史姜师

  度因故渎开 唐书地 理志 

  张甲枯河在经城县东十里 寰宇 记 

  县东延五十里袤百里一望层沙亘十余里即张

  甲故渎也 广宗 县志 

 洺河故道 有二皆在广宗县东南

  洺河故道由曲周龙塘村来县境东南十五里至

  李磨村东北入威县之鹿台又一支自威县之河

  洼村来县境东南二十五里红龙村合于鹿台今

  皆淤塞 广宗 县志 

 枯洚渠 在广宗县东

  经城县界东去清河理五十四里有枯洚渠北入

  南宫县古冀兖二州于此分域 杜佑 通典 

 玉霞川 在府城西二百里

  时有霞色赤白相间莹若玉光 顺德 府志 

 扬武川 在内邱县西二十里相传赵王张耳练兵

  处

 大陆泽 在任县东北十里与巨鹿县及赵州隆平

  县接界

  大陆既作 禹贡  

  十薮晋有大陆 尔雅 释地 

  大陆孙炎云今巨鹿北广阿泽也 尚书 正义 

  巨鹿禹贡大陆泽在北 汉书地 理志 

  衡水北经巨鹿县故城东路温舒为里监门牧羊

  泽中取蒲牒用冩书即此泽也 水经 注 

  大陆泽在巨鹿西北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

  里葭芦茭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 元和 志 

  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巨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

  在巨鹿西北五里 寰宇 记 

  巨鹿县广阿泽亦曰大陆接赵州隆平县界潴而

  复流即寜晋之胡卢河也 方舆 纪要 

  大陆泽在巨鹿县北五里任县东北十里渟泓百

  顷一洲中峙俗名小东湖又名张家泊 顺德 府志 

  大陆泽受水之处在任县巨鹿隆平寜晋一带毎

  水发时浩淼无际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大陆泽广袤数十里九河之水皆汇焉九河为洺

  沙蔡马沣达活百泉圣水滏阳而沣河滏阳为之

  长九河之外尚有汦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

  北而归于大陆沣独深且长元郭守敬所以独议

  开沣河也而滏阳则自穆家口统泄大陆之水经

  隆平寜晋直下天津自万历二十六年漳河溢入

  滏阳而隆平以下地浅易淤于是滏阳又决而东

  徙故道犹存所谓古滏阳也古滏塞而大陆之水

  因从鸡爪河以东泻于新决之滏阳亦其势使然也

   王原祁大 陆泽图记 

   按尔雅大陆载在十薮而尚书孔氏传云大陆

   之地已可耕作则又似以地言正义引孙炎大

   陆即广阿泽之说则仍主泽解蔡传引尔雅广

   平曰陆之义而主地东阳陈氏云谓大陆为地

   者盖以陆名地也谓大陆为泽者盖大陆之旁

   有泽而因地以名泽也是又合泽与地而浑言

   之及观孔氏之导河章传又曰大陆泽名岂别

   一大陆耶详绎经文大陆既作其义与云土梦

   作又同冀传所云地可耕作犹荆传所云水去

   而地可耕治原不以大陆为非泽也夫水势变

   迁涸溢靡定即以今大陆言之当水发时洪涛

   浩淼一望无际及其既退疏渠修堰污泥横潦

   悉为膏壤以今凖古又何疑焉或曰禹贡导河

   北过洚水至于大陆班固地理志洚水在信都

   大陆在巨鹿巨鹿在信都之南是先大陆而后

   洚水与经文不合考正义汉书以襄国为信都

   或洚水发源在此下尾至今之信都通典清河

   郡经城县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襄国今邢台

   也经城今广宗也两邑相去仅百余里则洚源

   于邢经于贝达于冀水势诚然而禹当日自大

   伾而下絶洚而北即至大陆亦晓然易见不然

   班固汉书兼采百家岂竟无据而云尔耶郑元

   以大陆在巨鹿而指淇水为洚水杜佑以枯洚

   在南宫而谓大陆在深州是因大陆而改洚水

   之名因洚水而移大陆之地程大昌狃于通典

   亦疑巨鹿之广阿非禹贡之大陆而张垍又以

   洚水即浊漳改洚为绛是亦犹郑元之臆说也

   众论纷纷遂使千古之舆地受诬而经义益晦

   故特详辩于此

 五桥泽 在广宗县东

  晋太元十年刘牢之救符丕于邺慕容垂北遁牢

  之追之至五桥泽即此 方舆 纪要 

 莲花池 在沙河县南十里毎夏月荷花盛开香风

  十里

 龙窝池 在南和县西八里水深浪猛虽天气晴明

  池面亦多云雾世传龙潜于此

 鳯凰池 在南和县东北二十里县志云北有凤

  池之清景

 黑龙潭 在邢台县东南九里深不可测相传有黑

  龙潜焉

 九龙潭 在沙河县黑山下

 响水潭 在南和县东七里狼沟河水浅沙淤冲决

  成潭水从潭北出遂为狼沟别支奔响如雷夜静

  声闻数里

 白鹭潭 在南和县徐庄一里水势潆回岸多杨时

  有白鹭波际翩跹捕鱼者毎得古器似商周法物

 白龙潭 在南和县西南沙河水汇此又秋水潭在

  县东七里

 洗马潭 在广宗县北八里洗马村相传汉光武洗

  马于此

 洗肠渊 在内邱县西十三里佛图澄洗肠于此因

  名

 程家湾 在内邱县西南三十五里以近程子华墓

  故名

 珍珠泉 在府城东一里泉涌如珠故名又马跑泉

  在府西皆入百泉

 野湖泉 在府城西北十里下合达活水

 玉泉 在府城西北马鞍山下水涌若玉山南为金

  泉

 九家泉 亦曰洺河泉发源平地下流狼沟河

 温泉 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即古汤水也四时常

  温可愈人病汤山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

  云汤山汤水出此汤水愈病为天下最

 漆泉 在沙河县西八十里色黑如漆

 鸳鸯泉 在南和县西八里两泉并涌故名又清泉

  在县东葭里屯

 咸泉 在巨鹿县北

  巨鹿县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 元和 志 

 圣井 在府城西北仙翁山下俗传果老指此为井

  掘之得水

 太尝井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尝猎于此人马俱渇乏水

  因祷于天以矢卜之遂得其泉深三十丈襄子尝

  之故名 顺德 府志 

 仙井 在南和县治北

  其水与地平深不可测上有仙人庙旱祷辄应 明 志 

 潘井 在广宗县东俗传潘美饮马于此又传牧马

  处曰潘家洼在县东南七里

广平府

 漳河 河有二源清漳出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

  县沾岭浊漳出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发鸠山二水

  分流至河南彰德府涉县东南合而为一曰交漳

  口东行二里入磁州西南境又东入河南彰德府

  临漳县界从临漳东北入广平县南界分为二支

  一入大名府之魏县至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入卫

  河一入山东东昌府之邱县又分二支一经威县

  之南东北行入冀州之南宫县至天津府青县亦

  合卫河一入顺德府之广宗县北行至赵州寜晋

  县会滏阳河扺冀州入滹沱河

   按禹贡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周礼职方氏冀州

   其川漳漳之由来旧矣汉书地理士心上党郡沾

   大黾谷清漳水所出长子鹿谷山浊漳水所出

   水经注漳水于武安县东清水东南来注之

   世谓交漳口自此而上为漳之上流歴久不变

   昔史起堰水以灌田魏武凿渠而漕粟漳之为

   利可知也磁州而下则决徙不常歴代以来或

   乱于河通典河水横流入漳是也或塞于卫元

   史河渠志漳水溃溢卫不能通是也至明则挟

   滏阳而北徙明外史河渠志漳河自永乐九年

    与滏阳河合流是也

 本朝则并滹沱而东溢禹贡锥指滹沱于顺治二年从

    冀州合于漳水是也浑涛骇浪迄无一定而究

    其尾闾总以卫为归其入卫也有二道一由山

    东馆陶县入一由天津府青县入而其分流则

    自广平县始

钦定尚书会纂地理今释漳水入直隶界至广平县分二

    支一支东行入卫一支为经流东北行经山东

    邱县界复分为二支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漳自邱县一折而东经威县南宫枣强武邑故

    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林村一折而西经

    广宗平乡巨鹿扺寜晋县会滏阳河至冀州又

    合滹沱河由衡水歴武邑武强入献县完固口

    由单家桥合杜林村之流至鲍家嘴归运自威

    县而东俗曰老漳河自广宗而北俗曰新漳河

    而其由馆陶入卫者自广平经魏县亦分新旧

   二渠过元城而东注此近日漳流之大槩也考

   其故道则溃溢四出志记所载异同参半水经

   注白沟东北经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罗

   勒城在馆陶之西白沟即今之御河则漳之分

   流入卫自古已然而顾祖禹方舆纪要云元时

   资漳以助运始引流于卫非也水经又云浊漳

   至昌亭与滹沱河会又过成平县南合清河清

   河即白沟也则漳之合滹沱而入卫亦自古有

   然而胡三省地理通释云漳旧入河自河徙而

   南遂自达于海亦非也郦道元以卫漳合清河

   处谓之合口今青县南有合口镇然则杜林村

   之流犹漳之行其故道者欤或合与否又不敢

   强为附会也縁节録水经浊漳篇参以郦注兼

   采诸志而以今之舆地释之附録备考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汉志出鹿谷山 淮南子出发苞 

   山魏志 出亷山 东过其县南 明统志长子故 城在今县西 又东经屯留

  县南 方舆纪要屯留故 县在今县东南 又东经壶闗县北 山西通 志壶闗 

   故城在今长 治县东南 又东北经潞县北 今在潞 城县西 又东经武

  安县南 磁州志磁在汉时 为魏郡武安县地 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

  注之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黾谷 汉志 出鹿 

   谷山淮南子出掲戾山山西通 志乐平县西南有沾县故城 南过县西又南经昔

  阳城 左传杜注乐平 沾县有昔阳城 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东至

  武安县南入于浊漳谓之交漳口 磁州志涉县东 南田家嘴古名 

   交漳 口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 彰德府志临漳县 西有邺县故城 又东

  经梁期城南 地理风俗记邺北五十 里有梁期城故县也 又东经斥邱

  县北 元和志斥邱故城 在成安县东南 又东北经列人县故城南

   寰宇记列人故城 在肥乡县东北 又东经肥乡县故城北 城在今 县西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明一统志斥漳故 城在曲周县东 又东北经

  平恩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平恩城在 山东东昌府邱县西 又东北过曲

  周县东 磁州志曲周县东桥向年漳滏合流于此 康熙三十三年漳徙而东不经曲周矣 

  又北经巨鹿县故城东 今平乡 县治也 又歴经县故城西

   明一统志经县故 城在广宗县东 又经铜马祠东 寰宇记祠在 巨鹿县东北 又

  北过堂阳县西 方舆纪要堂阳城 在南宫县西南 又东北过信都

  县西 即今 冀州 又北经邬县故城东 禹贡锥指城在今 东鹿县东与深州 

   接 界 又右经下博野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下博城在 旧州城南二十里 

  又东北过阜城县北 禹贡锥指此阜城 当在今武邑县界 又东北经

  武邑郡南 即今武 邑县也 又东北经武邑县北又东北至

  昌亭与滹沱会 昌亭即古东昌废县 也在今武邑县东 又东经弓髙

  县故城北 北魏志阜城 县有弓髙城 又东经阜城县故城北乐

  城县故城南 明一统志阜城废县在今县 东乐城废县在献县西南 又东北

  经成平县南 方舆纪要成平 城在交河县东 又东左会滹沱别河

  故渎 汉志乐成滹沱别水首 受滹沱河东至东光 又东北合清河谓之

  合口 方舆纪要合口 镇在青县南 

 滏阳河 即滏水源出磁州之神麕山流经州城东

  北又东流入邯郸县东会渚沁二河又东北经府

  城南转而东经曲周县东又北经鸡泽县东又北

  入顺德府平乡县界

  神麕之山滏水出焉 山海 经 

  滏阳县滏水源出县西北鼓山南岩下泉源奋涌

  若滏之扬汤故以滏口名之 寰宇 记

  滏阳河源出磁州流至邯郸县东五里亦呼为栁

  林河东北经府城南东入曲周界左思赋北临漳

  滏注云滏水热以其涌沸如滏故也 名胜 志 

  滏水发源于鼓山之麓而上流八字涧浸淫之水

  亦常入焉东南行二里许与黑龙洞水汇其流始

  大黑龙洞即神麕山也滏水东行至州之南绕城

  东北行至阎家浅入邯郸县界又东北流至府城

  南桥又转府城东桥又北至曲周县东桥向年漳

  滏合流于此康熙二十三年漳河分而往东三十

  三年漳水复归六月间仍分东流至今滏水又东

  至鸡泽县又东至平乡县界 磁州 志 

 洺河 源自河南彰德府武安县经邯郸县西又东

  经永年县西又东北经鸡泽县东合沙河又北入

  顺德府南和县界沙洺合流为鸡泽平乡南和三

  县接界处

  武安县洺水源出县西北三门山山下去县八十

  三里 元和 志 

  永年县洺水在县南三里 寰宇 记 

  洺河距府二十里发源辽州经武安三达紫山北

  双流合汇起临洺镇入境内一泓清浅褰裳可涉

  毎夏秋水涨则为巨浸其下流至鸡泽与沙河合

   广平 府志 

 沙河 自顺德府沙河县流入经永年县北又东经

  鸡泽县西与洺河会为沙洺河

 余公河 在肥乡县西北明嘉靖中滏阳河溢弥漫

  百里知县余炯凿此河以泄水民德之因名

 旧滏河 在鸡泽县城西自永年通水闸北流经此

  又北达顺德府平乡县界其道纡曲不能容水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姜照挑浚新河以导其流自冯郑

  村至亭自头长二里许邑民利之为建亭河上名

  治水

 拳壮河 在广平县东十里漳河支流也东至平乡

  县仍合于漳

 渚河 在邯郸县南其源有二一自县西二十五里

  蔺家河一自县西南三十里阎家河二河俱出紫

  山合而为渚经县南五里又东入滏阳河

 沁河 在邯郸县西其源亦有二一自县西北二十

  里岩嵛河一自县西北三十里牛照河二水亦皆

  出紫山合而为沁经县西北一里又东绕县北入

  滏阳河

   按名胜志渚沁二河即古牛首水也水经注牛

   首水出邯郸县西堵山东流分为二水入邯郸

   城经温明殿丛台又东经邯郸阜束流出城合

   成一川又东澄而为渚沁水又东入白渠盖昔

   时二水合而入白渠故统名之为渚沁今则二

   水分而归滏阳故析名之为渚为沁也

 输鼋河 在邯郸县西二十里洺河支流也其水秋

  夏之交散注田畴或扺城下与沁水同流相传有

  龙鼋鬬此龙胜而鼋负因名

 卫河 亦名御河在清河县东南二十五里自山东

  临清州流入县界又东入山东武城县界其故道

  在县西北即隋永济渠也亦名瓠子渠

  清河县永济渠近孤女冢元号孤女渠隋炀帝征

  辽改为永济俗呼御河 寰宇 记 

  清河西北有隋永济渠即卫河故道旧名瓠子渠

   明外史 河渠志 

 蔡河 在清河县东南十二里东北流入武城县界

  又一字河在县东北东流入御河

 黄路河 在清河县北一里其地斥卤毎卫河泛溢

  由此下注南宫县亦名黄芦河

 贺兰河 在磁州西北三十里源出贺兰山东南流

  入滏阳河

 泥河 在磁州西十五里源出本村沙石小桥下西

  北流入滏阳又羊渠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于本

  村之西半里许西南流入滏阳

 牤牛河 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源有二一出蒋村为

  北河一出林坛铺为南河二水至落子村始合流至

  东城桥入滏阳又涧河在州北四十里源出河口

  村东北流经邯郸县北入滏阳

 邯水 在肥乡县西

  邯水发源邯山东北经邯会故城西北注漳水故

  曰邯会也 水经 注 

 洹水 在成安县西南七十里自河南临漳县入又

  东南注于卫

  洹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 水经 注 

  洹水县洹水自尧城县流入 元和 志 

  梁龙德二年戴思逺袭晋魏州西涉洹水拔成安

   旧五 代史 

  成安西南有洹水自河南临漳县流入界其下流

  合于御河 明外史 地理志 

 大河故道 有二一在曲周县东五十里一在威县

  南清河县北

  宋元丰中大河经流于此河后南徙遗迹仅存 方 舆 

   纪 要 

  宋皇佑元年河合永济渠东北经宗城县东又东

  北经清河县东 禹贡 锥指 

 漳河故道 有二一自磁州三台口北流入邯郸县

  经永年至曲周会滏阳河一自成安县东南流歴

  肥乡扺曲周东一里亦合滏阳河自康熙二十三

  年漳徙而南故道遂湮

 漯河故道 在曲周县东

  自永年县界泊头堡接县境西朱堡长十五里又

  东接于漳河枯渎遇雨漆滏水泛溢辄由此分流

  北注 方舆 纪要 

 洺河故道 在威县西

  洺水旧在县西自广宗流经县境合于漳河故隋

  以洺水名城 方舆 纪要 

 清河故道 在清河县西

  淇水东北过广宗县为清河 水经 注 

  清河东北经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界城亭东

  又东北经信乡西又北经信城县故城西又东北

  经清阳县故城西又东北经陵乡西 水经 注 

  清河县去郡最逺而无所谓清河者往者黄河决

  而东徙羣流汇焉无清河矣 广平 府志 

 阿难渠 在曲周县南

  阿难渠魏将李阿难所导故名 元和 志 

  曲周县阿难枯渠在县南十四里 寰宇 记 

 古白渠 在邯郸县南

  白渠水出魏郡武安县钦口山东南流经邯郸县

  南又东经列人右会漳津地理志曰白渠东至列

  人入漳是也 水经 注 

 故漳渠 在清河县南

  枯上漳渠者浊漳渠也源自上党枯下漳渠者清

  漳渠也自邺县界来非浊漳也隋大业中制使姚

  暹疏决从上漳渠水入此渠亦名姚暹河炀帝征

  辽回泛舟于此谓之回銮河大业末窦建德于广

  平郡又疏此水入栁沟遂与永济合流 寰宇 记 

 涉水渠 亦曰疏水在清河县东

  清河县涉水渠自莲花池达永济渠先是卫河数

  决为害百姓奏闻下令开凿为沟广丈余长四十

  里毎遇泛溢赖此泄之 名胜 志 

 五爪渠 在磁州西十里明洪武中知州包宗达引

  滏水分为五渠溉田千顷后渐淤塞万历十一年

  知州张梦麟复因故道开浚民甚利之

 鸡泽 在府城西南

  鸡泽在广平曲梁县西南 杜预春 秋注 

  曲梁县之鸡泽国语所谓鸡邱矣东北通澄湖 水 经 

   注  

  永年县鸡泽在县西南十里左传诸侯同盟于鸡

  泽今其泽鱼鳖菱芡州境所资 元和 志 

 康台泽 在曲周县东

  广平郡平恩有康台泽 魏书地 形志 

  苻秦时为闲牧之所晋太元九年慕容农取康台

  牧马数千即此 方舆 纪要 

 海子 有四皆在磁州城内积水之处也

 雁池 在鸡泽县南三十里雁池村相传池内掘一

  石佛有羣雁飞集于上因名

 剑池 在邯郸县东南二十里

  相传乐毅自燕奔赵磨剑于此有石尚存 名胜 志 

 照眉池 在邯郸县西北三里

  池方数十畆相传赵王宫人照眉于此 邯郸 县志 

 莲花池 在清河县东南三十里

 玉泉池 在磁州西北二十里溢泉营方圆畆许水

  从地中涌出下流入滏阳河

 董塘陂 在曲周县西北

  洺水县董塘陂在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

  牢之救符丕追慕容垂大战于董塘泉即此陂也

   元和 志 

 贾葛泽 在府城西二十里受邯郸西山之水东流

  注滏阳河又琵琶潭在城西四十里

 黑龙潭 在府城北三水其水深黑相传有怪兽居

  此又方头固潭在府城北二十里

 白龙潭 在肥乡县西六里

 龙潭 在清河县西南五里明嘉靖中大水汇成

 八字涧 在磁州西北七十里支分派引流为八字

  东南入滏河

 邯沟 在邯郸县东水经注白渠右出即邯沟也今

  湮

 曲沟 在磁州北十五里以水流盘曲故名又驸马

  沟在州西十五里

 酒务泉 在邯郸县西十里其水甘冽俗传赵王尝

  酿酒于此今其地名酒务头

 隆兴泉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即输鼋河上流也

  四时常溢岁旱祷雨多应

 流泉 在磁州西白土里峯顶出泉民资灌溉又广

  盛泉在州西四十里神麕山东流入滏河

 莲花井 在肥乡县东十八里

 琉璃井 在邯郸县东三十里

  此井不记世代今砖甃之上结成黑色琉璃一丈

  许与水相值故俗呼为琉璃井云 名胜 志 

 扳倒井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

  世传光武为王郎所迫士马皆渇因无汲具辄扳

  倒饮明万历间县令卢云龙命居民以绳测之东

  西相去仅二寸许 名胜 志 

 圣井 在邯郸县西二十里髙阜上水与井平溢出

  北流汇而为池祷雨常应

 程井 在磁州儒学戟门之左宋知磁州程晌凿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知州蒋擢重浚井建亭以覆之

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四

  川

大名府

 [卫河] 源出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东流经新乡

  汲县又东北由浚县歴彰徳府之内黄入魏县南

  界又东经大名县东南又东北抵府城东又东北

  入山东馆陶县界即古清河也一名白沟亦名永

  济渠亦名御河

  淇水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 水经 注 

  白沟径问亭东即魏界也又东北径赵城西又东

  北径空陵城西又北径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

  城十五里 水经 注 

  永济渠即古之清河水经云淇水魏武自枋头遏

  其水为白沟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一名御河今称

  [卫河]者也 禹贡 锥指 

  [卫河]源出河南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之苏门山

  东流经新乡县北过卫辉府城北一里又东北入

  浚县境谓之白沟隋大业四年又引白沟为永济

  渠亦曰御河自是[卫河]専有御河之名由浚县经

  内黄北魏县东南又经大名府城南东北歴山东

  东昌府馆陶县西漳河合焉又东北流至临清州

  西与会通河合 方舆 纪要 

  [卫河]者即水经淇汤诸水合流以出者也过内黄

  合漳水 大名 府志 

 漳河 有旧漳新漳二河旧漳自河南临漳县流经

  魏县东南至府城西南阎家渡入卫新漳自广平

  府广平县流经魏县东北至府北界下流抵山东

  馆陶县入[卫河]

 马颊河 在府城东五十里旧自开州北流经此阔

  约百步今虽枯竭故道犹存每遇雨潦辄流入山

  东朝城等界

   按此马颊即通典所云出澶州清丰东北至平

   昌合笃马河者非禹贡九河之马颊也

 沙河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

  河南约长二十里东西阔二里许流常不定故亦

  名流沙河下流合于漳水 方舆 纪要 

 雕马河 在府西南宋时引漳水注此絶[卫河]而注

  城中复北出以入于卫今涸旧渠犹存

 硝河 源自河南浚县之大齐村流经滑县分为二

  道一由内黄入大名县南界东北注于三角潭分

  十之三自饮牛口注卫十之七自梅家口注卫一

  由开州为马驾河东北流经戚城又东汇为赵村

  陂至白仓北会傅家河又北径清丰县西北而注

  于南乐县之岳儒固河

  浚县北四十里有大齐村相传亦黄河故道众流

  所锺盖即硝河上源也 方舆 纪要 

  硝河以两岸产硝故名 旧志  

  硝河自滑县北界其一径开州马驾河东北注戚

  城东汇为赵村陂而西引王家潭口径白仓北会

  傅家河北注岳儒固以达于束馆镇或北注于大

  名其一由石村潆内黄东北径大岩屯横腰大名

  县南界又东北注三角潭而十之三自饮牛口注

  卫十之七自梅家口注卫间水溢硝河北注之势

  不能直则一由石村分注开州火烧店径清丰之

  秦村而会于岳儒固一由内黄城东径南乐西近

  徳固复注岳儒固其水泄卤下垫凡所经流数载

  不复刍牧计南北纵百六七十里衡或十数里少

  者二三里 大名 府志 

 龙窝河 在南乐县东四十里自山东观城县界流

  经本县之英村至龙窠村而止

  唐开元十四年魏州河溢其决口谓之龙窝自宋

  以来县为大河经流之道其后河既南徙余流断

  续不一因随地立名云 方舆 纪要 

 朱龙河 在南乐县西南四里源自开州澶渊陂分

  流过清丰县城北至县西南赵家庄曲折南回复

  入开州注黒龙潭

 岳儒固河 在南乐县北四里岳儒固村河西南自

  清丰界来经本县近徳固村豆村迤东流至岳儒

  固汇为傅家潭东北注为方山固河又北为潘家

  河北入大名界即古金堤所障者河久枯竭夏秋

  水盛弥漫里许冬春始涸 南乐 县志 

 洪河 在东明县东南三里西自河南滑县卫南陂

  分流经县界洪门村云台口又经南闗东闗又东

  北合濮河漆河入山东濮州界

 漆河 在东明县北源自河南原武县黒阳山流径

  县西漆堤北又东抵县北闗外又东合于洪河

 濮河 在东明县南即古濮渠也俗讹为普河源自

  河南封邱县流径长垣县北又东径河南滑县南

  又东径开州东南又东至县南又东北合于洪河

  濮水上承济水于封邱县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

  受济者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东径匡城北又东

  径蒲城北又东径韦城南又东径长垣县故城北

  又东径须城北又北径襄邱亭南东径濮阳故城

  南又东径济阴离狐县故城南又东与济同入巨

  野 水经 注 

  濮河俗讹为普河自县南三十五里袁长官营东

  北流经袁旗营有桥跨其上又东北径赵官营又

  东北合洪河 东明 县志 

 贾鲁河 在东明县东南

  元至正四年河决白芳堤又决金堤水势北侵安

  山沿入会通运河九年督漕运使贾鲁以二策献

  一议修北堤以制横溃一议挽河东行以复故道

  丞相脱脱题其后策十一年四月命鲁为总治河

  防使发民十五万军二万人供役十一月工毕河

  复故道南汇于淮东入于海其浚故道通长二百

  八十里有竒始自白茅长百八十里继自黄陵冈

  至南白茅辟生地十里南白茅至刘庄村接入故

  道十里入山东界 河防 考 

  贾鲁河在县南六十里 东明 县志 

 灉河 在东明县南五十里旧自黄河分流折而东

  北入山东曹州界今湮

   按尔雅河出为灉今东明之灉自大河分流东

   入曹郓与禹贡所称灉沮会同者道理差合而

   元和志以灉沮二水俱出雷泽县平地似与尔

   雅之文不合或川源变迁今昔不同欤俟考

 清河 在开州东二十里澄碧汪洋居民因造纸为

  业长数里

 淇河 在开州

  沮洳之山淇水出焉 山海 经 

  淇水径雍榆城南又北径白祠山东歴广阳里又

  北径顿邱县故城西 水经 注 

  顿邱县淇河在县北五里上接清丰下入观城界

   寰宇 记 

  淇水自浚县合[卫河]支流复引而东流入开州又

  东北入内黄县及清丰界 方舆 纪要 

 白家河 在长垣县东南三十里自毛家潭东经盛

  家桥入黄河

 淘背河 在长垣县南三十里自河南封邱县东流

  入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纸坊集入黄河凡遇黄

  河泛溢即由此北行亦一要害

 五里河 在长垣县北自河南滑县流入经小务口

  抵樊相堡又东南流入于河又逯家河在县东北

  三里亦自滑县流入经小务口抵盛家桥至东明

  县入于河二河盖皆濮水之支流也

 古济水 在东明长垣二县界

  济渎东过平邱县南又东过济阳县北又东北径

  寛朐县故城北又东北与濮水合 水经  

 澶水 在开州西南古澶渊也一名浮水亦名繁泉

  今名为澶州

  澶渊在顿邱县南今名繁污 春秋杜 预注 

  浮水故渎上承大河于顿邱县而北出东径繁阳

  故城南张宴曰县有繁渊春秋盟于澶渊即繁渊

  也亦谓之浮水焉 水经 注 

  临河县澶渊在县东南十七里黎州东北八十里

   寰宇 记 

  澶水在顿邱废县西南二十里伏流至古繁水城

  西南谓之繁泉 明一 统志 

  澶州陂在州西南其水由州南界东北经城东二

  十里曰清河头分为二流一注霸家河又东径濮

  州入张秋河一流径清丰县东南界孙固城北汇

  为朱龙河 开州 志 

 大河故道 有三其一自河南滑县流入经开州西

  北又东北径清丰县北又东北经南乐县西北又

  东北经府城东又东北入山东馆陶县界此西汉

  以前黄河经行之故道也

  元光三年春河水徙从顿邱东南流入渤海夏河

  水决濮阳 汉书武 帝纪 

  河水故渎东北径戚城西又径繁阳县故城东北

  径阴安县故城西又东北径昌乐县故城东又东

  北径平邑郭西又东北径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

  沙邱堰 水经  

  河之故渎则为北渎王莽时塞故世俗名是渎为

  王莽河也 水经 注 

  贵乡县大河故渎俗名王莽河西去县三里

  昌乐县王莽河西去县十六里 元和 志 

  大名县大河故渎在县东三里俗名王莽河注水

  经云故渎又东北径元城西北至沙邱昔禹治洪

  水播为九河自此始也 徳清军王莽河在城西

  南五里 寰宇 记 

  一自滑县流入经开州西南又东北经清丰县南

  又东北入山东观城县界此东汉以后及唐宋时

  黄河所经之故道也

  河水东径铁邱南东北流而径濮阳县北为濮阳

  津 水经  

  澶州顿邱黄河在县南三十五里 清丰河在县

  南五十里临黄河南去县三十六里 元和 志 

  澶州有濮阳大韩大吴商胡王楚横陇曹村依仁

  大北冈孙陈固明公王八凡十三埽大名府有孙

  杜侯邨二埽景徳元年河决横陇埽庆歴八年决

  商胡埽皇佑元年合永济渠注干宁军是谓北流

  嘉佑元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河不能容是夕

  复决五年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自

  魏恩东至徳沧入海是谓东流神宗熙宁二年开

  修二股河东流八月北流闭而河自其南四十里

  许家港东决泛溢大名诸军州境十年七月大决

  于曹村澶渊北流断絶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泺

  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

  海元丰元年五月河复归北四年小吴埽大决自

  澶注于御河八年三月河流虽北而涨水往往东

  出于是回河东流之议起元佑元年张问请于南

  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以解北京水

  患于是[减水河]之议起四年正月诏罢回河及修

  [减水河]元符二年六月河决内黄口东流遂断絶

   宋史河 渠志 

  开州河旧经城南宋所开商胡六塔渠故址皆在

  州境 明外史 地理志 

  黄河故道在开州南正统十三年河决阳武循故

  道至开州南一百二十里东流抵濮州过张秋入

  海其流奋击声闻数十里俗名响子口 明 志 

  一自河南封邱县流入经长垣县南又东经东明

  县南又东入山东曹州界此宋南渡以后黄河所

  迁之故道也

  曹甸都巡河官总东明埽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以

  开州之长贰提举河防长垣之令佐勾管河防事

   金史河 渠志 

  兰阳仪封之河旧出其县北与长垣东明分水元

  至元中河屡决汴梁遂出兰阳仪封之南而长垣

  东明界中无河矣 禹贡 锥指 

  长垣县南六十里废东明县南五十里皆有黄河

  故道 明一 统志 

   按黄河自金明昌五年南北分流元世祖至元

   时会通河成河始全入于淮不经府境明万歴

   五年荆隆口决而长垣东明复被河患盖亦一

   时溃入之水非河之正流也

 瓠子河故道 在开州南

  元光之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使

  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壊于是久之不事

  复塞后二十余岁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

  子决天子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羣臣从

  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卒塞瓠子而导河

  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史记河 渠书 

  濮阳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汉元光之年河水南

  决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

  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

  焉平帝以后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显宗诏王景

  治渠筑堤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塞瓠子之水絶

  而不通惟沟渎存焉 水经 注 

  濮阳瓠子口在县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 寰宇 记 

  瓠子口在开州城西南二十五里 明一 统志 

 屯氏河故道 在大名县东南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

  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元帝

  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絶 汉书 沟洫 

   志  

  大名县屯氏河俗名毛河 寰宇 记 

  大名东南有屯氏故河 明外史 地理志 

 六塔河故道 在清丰县东南三十里 详大河 故道 

 西湖 在开州西南

  旧时河流汇入积而成湖夏秋时弥漫甚广后渐

  浅涸然犹渟流荡漾周数百亩 方舆 纪要 

 张家泽 在大名县东二里鱼藻繁衍冬夏不涸昔

  有县令张珩者结庐读书泽上因名 方舆 纪要 

 长罗泽 在长罗县北

  吴佑年二十每牧豕长罗泽中 后汉书 吴佑传 

  长罗县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 水经 注 

 髙鸡泊 在元城县界唐中和末宰相王铎出为义

  昌节度使过魏涂刼之于髙鸡泊即此

 胡栁陂 在开州东南五十里接山东濮州界五代

  梁贞明四年晋王存勖与梁军大战于湖栁陂即

  此

 西渠 在府城西

  大名县西渠唐开元二十八年刺史卢晖移通济

  渠自石灰窠引流注于城西夹水制楼百余间以

  通江淮之货故有西渠之名 寰宇 记 

 鸡爪渠 在清丰县东宋绍圣初河决内黄吴安特

  请开清丰口鸡爪河以泄水势即此

 鳯沟 在长垣县西四十里

 莲花池 有四一在大名县东二十里一在南乐县

  东十八里一在南乐县西北三十里一在开州城

  内儒学后

 三角潭 在大名县东十五里方塘百亩岁久不涸

  或以为龙湫也建龙王祠于其上祷雨辄应

 白水潭 在大名县西五里

  大名县白水潭林树交荫菱荇纵横为近郊之胜

   名胜 志 

 白龙潭 在魏县西漳水汇流处

  干宁三年李克用自将击魏败魏人于白龙潭 五 代 

   史唐 纪 

 傅家潭 在南乐县西北四里周约二里许

 黄龙潭 在清丰县南三十五里断堤之间约二十

  余顷

 余家潭 在东明县东十里北曰长潭南曰圆潭相

  去一里许

 黒龙潭 在开州西南大旱不竭俗称龙湫又有莲

  花潭在黒龙潭南三里方五六顷每秋水泛溢则

  二潭水相通

 阎家潭 在长垣县东南六十七里明正统十四年

  河水决入县境回流冲啮因成此潭弘治五年筑

  堤环之潭西七里曰牛家口东三里曰大冈皆筑

  堤以防决溢处又毛家潭在县东南十五里

 寒泉 在开州南即卫风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也通典泉在濮阳东南濮阳废县在今州西南二

  十里

 御井 在开州治南

  御井泉极甘洌宋真宗驻跸时所饮之井

 琉璃井 在长垣县荆冈集年久砖近水者色如琉

  璃故名

宣化府

 桑干河 源出山西大同府马邑县桑干山自山西

  天镇县流入西宁县与蔚州分界径县南二十里

  又东径顺圣城南又东径宣化县南界又东径保

  安州南至州东南二十里与洋河合为燕尾河又

  东南流径缙山北名缙河又南流与妫水合为合

  河口又东南经沿河口入顺天府宛平县界即古

 桑干水也亦曰湿水

  湿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东北流

  径馆阴县故城西又东北流左会桑干水县西北

  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干泉即溹涫水者也自源

  东南流右合湿水乱流枝津桑干湿水并受通称

  矣湿水东径道人县故城南又东径阳原县故城

  南又东径昌平县故城北又东北径桑干县故城

  西又屈径其城北又东流祈夷水注之又东北径

  石山水口又东径潘城县北东合协阳闗水又东

  径下洛县故城南又东径髙邑亭北又东径三台

  北又东径无乡城北又东温泉水注之又东涿水

  入之又东南左会清彛水又南入山 水经 注 

  桑干河发源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雷山

  之阳有金龙池者浑泉溢出是为桑干东下大同

  古定桥抵宣府保安州雁门云中诸水皆会穿西

  山入宛平界 明外史 河渠志 

  桑干河源出大同府马邑县桑干山金龙池接天

  镇卫流入宣府东城西城深井堡保安州矾山堡

  缙山下名缙河南流名合河经沿河口流至宛平

  县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燕尾河在保安卫南二十里桑干河洋河合流如

  燕尾然 明一 统志 

 东洋河 源出邉外自山西天镇卫界东径懐安县

  界柴沟堡西北合西洋又东至堡东五里合南洋

  河又东径万全县南旧左卫北又东合北来之清

  水河又东南经府城南五里至保安州东合桑干

  河即古于延水也亦曰修水于延水出塞外子元

  镇西长川城南小山山海经曰梁渠之山修水出

  焉于延水即修水也东南流径且如县故城南又

  东南径马城县故城北又东径零丁城南右合延

  乡水又东南于大宁郡北右注雁门水自下通谓

  之于延水又东径罡城南又东左与宁川水合又

  东径小宁县故城南又东黒城川水注之又东南

  径茹县故城北又东南径鸡鸣山西又南径且居

  县故城南东南流注于湿水 水经 注 

  洋河在镇城南五里源出境外至此流入桑干河

  水冬月尽冰唯对城一泓融液不冻腊日洗马不

  灾 明一 统志 

 西洋河 在懐安县西北自山西天镇县平逺堡流

  入径西阳河堡南五里又东至柴沟堡西北入东

  洋河即古延乡水也

  延乡水出丁零县西山东径延陵县故城北俗指

  谓之琦城川又东径罗亭又东径马城北又东注

  修水 水经 注 

 南洋河 在懐安县西南五里东注东洋即雁门水

  也

  雁门水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其水

  东北流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又东径三会亭北

  又东径西伺道城北又东径大?郡北修水注之

   水经 注 

  南洋河在柴沟堡西南五里至堡东七里而合东

  洋河如燕尾然 方舆 纪要 

 泥河 在宣化县东十五里自闗子口西南流四十

  里合东洋河即古黒城川水也

  黒城川水有三源出黒土城西北竒源合注总为

  一川东南径黒土城西又东南流径大宁县西而

  南入延河 水经 注 

 清水河 在宣化县西源出邉外自张家口流入南

  流径万全县东又南至县界入洋河即古宁川水

  也

  延水又东左与宁川水合水出西北东南流径小

  宁县故城西 水经 注 

   按旧志县西二里有一河自葛峪堡西流入合

   小泉水入洋河亦曰清水河此别是一水非宁

   川也

 沽河 在赤城县东其源有二皆自塞外流入一曰

  独石水由独石口径独石城西为西河一曰红山

  水由红石山径独石城东为东河俱流至城南而

  合又南径龙门山下名龙门川又南径云川堡东

  又南径县东门外又南径龙门所南曰扬田河又

  南与阳乐河合为南河又东南经滴水崖堡南亦

  曰白河又南径延庆州静安堡又东至东河口由

  邉外达顺天府密云县之石塘岭闗此通州白河

  之上源也

  沽河出御彝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东南流大

  谷水注之水发镇北大谷溪西南流径独石北界

  又南九泉水注之水导北川左右翼注入川共成

  一水故有九泉之称其水南流至独石注大谷水

  大谷水又南流径独石西又南径御彝镇城西又

  东南光谷水注之水源出镇城东北光溪西南流

  径镇城东又西南流注大谷水乱流南注沽水又

  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又南左合干溪

  水水引北川西南径一故亭东又西南注沽水沽

  水又西南径赤城东故河有赤城之号又东南与

  鹊谷水合又东南合髙峰水水出髙峰戍东南西

  南流又屈而东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出山径

  渔阳县故城西 水经 注 

  独石水在开平卫南源出东山红山水在开平卫

  东源出红石山俱径云州堡入龙门川 方舆 纪要 

  龙门川在云州堡东合独石红山之水从龙门峡

  南下故名 明一 统志 

  杨田河经龙门所城南二十里 宣镇 志 

  赤城堡之东河由独石云州东南流即通州白河

  之上源也 名胜 志 

  滴水崖之水悬崖而下者即白河上源又东有白

  河堡镇河墩皆白河所经也 蓟门 考 

  白河自滴水东南流绕静安堡之西南东三面又

  东北至东河口仍出邉外 延庆 州志 

 汤泉河 在赤城县西源出西山东流至城西南合

  水泉河又东合东河其水泉河源出赤城县西北

  二堡子南流而入汤泉

   按明统志有赤城汤在宣府镇城东一百四十

   里自龙门镇北乡赤城寺侧山根涌出暴热而

   流傍有冷泉随人浴之皆可愈疾此即今汤泉

   河也

 爱阳河 在万全县西即爱阳川也

  归化州有爱阳川 辽史地 理志 

  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本放牧之地下有顽氷黒

  色者数尺冰上有浮草性凉尤宜牧马其地又生

  黄花其大如钱发于土上人马蹂践萎悴明日复

 生如新 宣镇 志 

 东沙河 在万全县西北新河口东北一百里自塞

  外流入水浅沙淤

 阳乐河 在龙门县南东流至赤城县界入沽河即

  古阳乐水也

  阳乐水出且居县东北流径大翮山小翮山北歴

  女祈县故城南世谓之横水又谓之阳曲河又东

  南径一故亭又东左与旧卤水合水出西北山东

  南流径旧卤城北又东南流注阳乐水阳乐水又

  东南径旁狼山南又东南径温泉东又径赤城西

  屈径其城南东南入赤城河 水经 注 

   按今龙门县有龙门河源出县西娘子山东南

   流径县南二里又东径鵰鹗堡西南即水经注

   所云横水也又有南河源出县南狗儿村东北

   流至堡西南七里合龙门河即水经注所云旧

   卤水也龙门南河合而东径堡南统谓之南河

   又东至赤城县界合枯河即水经注所云阳乐

   水东南入赤城河者也

 妫河 在延庆州南半里懐来县南一里自延庆发

  源西流歴延庆州懐来县境又西南流五十五里

  入桑干河本古清夷水今讹曰妫河也

  清彛水出长亭南西径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平

  乡川水注之又西北径阴莫亭在居庸县南十里

  又西会牧牛山诸泉南注沧河又西灵亭城水注

  之又西得泉沟水又西南得桓公泉又南径沮阳

  县故城北又屈径其城西南流注于湿水 水经 注 

  妫川在永宁县西十五里源出缙阳山流径此入

  延庆州界又西流至懐来城东南又西流入于桑

  干河俗亦名清水河 方舆 纪要 

 壶水河 在蔚县北一里自蔚州流入又东北流百

  里至西宁县东城界小渡口入桑干河即古祈夷

  水也

  祈夷水出平舒县北径桑干故城东而北流注于

  湿水 水经 注 

  壶流河在广宁县南源出荷泉其形如壶经蔚州

  入桑干 山西 通志 

 金河 在蔚县东八十里源出小五台山西流入壶

  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

 西沙河 在西宁县东顺圣东城西一里又龙王河

  在东城东一里皆泉水涌出南流入桑干河

 水沟口河 在懐安县北自山西天镇县流入经县

  西南三十里折北流至县西北合栁河水又东北

  径城北至万全左卫界入洋河即古托台谷水也

  托台谷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东径阳门山南托

  台谷谓之托台水东径三会城南又东径托台亭

  北又东北径马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 水经 注 

 栁河 在懐安县七里东流入水沟河

 涧河 在延庆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八达岭东四里

  东南流径昌平州界入榆河

 溪河 在延庆州南源出团山西南流经永宁城西

  流入州界合妫河即古沧河也

  魏氏土地记曰沮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

  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源也山下导九十九泉积

  以成川西南流谷水与浮图沟水注之又西南

  合地裂沟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又

  西径居庸县故城南有粟水入焉又西与右阳沟

  水合又左得清夷水口 水经 注 

 大栁河 在延庆州西南二十里源出懐来县养鹅

  池又黒龙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黒龙庙南流入

  妫河

 阪桥河 在延庆州西北十里源出阪泉西南流入

  妫河

   按水经注有阳沟水出居庸县东北西南流径

   县城北西径大翮山小翮山南又南注沧河即

   此

 龙潭河 在延庆州西北十里源出缙阳山西流入

  桑干河

 温泉河 在延庆州西北三十里源出佛峪山南入

  妫河

  大翮山右出温汤疗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之

  土亭山其水东南流左会汤沟水乱流南注沧河

   水经 注 

 溪水 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北门外水有三源一

  出堡西南昌平州黄花路界东北流经堡西至堡

  北有数源自西北来流合焉一出堡南东北流经

  堡东北与西水合又东北流三里出邉外入沽

 粟水 在延庆州西

  粟水出居庸县下城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

  沧河 水经 注 

   按州志有沽河源出州北十里屈家堡西南流

   经城西又屈经城南门外南入妫河此即水经

   注之粟水今俗呼沽河非古沽河也

 涿水 在保安州东南

  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径涿鹿县

  故城南又东北与阪泉合又东径平原郡南又东

  北径祚亭北入湿水 水经 注 

  懐戎有涿水 隋书地 理志 

   按懐戎有涿泉出涿鹿山下即隋志所谓涿水

   也

 矾山水 在保安州东南源出矾山南流至易州界

  入涞水又有龙池在矾山北二里水自平地涌出

  澄清可鉴潴而为池溉田甚广又有二郎沟在州

  东南八十里亦出矾山下东北流入桑干河居民

  资以灌溉

 协阳闗水 在保安州西南

  水出协溪东北流歴笄头山又北径潘县故城左

  会潘泉故渎又东北注湿水 水经 注 

 韭菜川 在赤城县北

  川在开平卫城东发源东山流经卫城南与毡帽

  山水合 县志  

 望云川 在赤城县北

 栁河川 在龙门县西一名栁沟

 顺圣川 在西宁县东

  在镇城西南一百里废顺圣县治延袤二百里 县 志 

  川中有龙池明永乐中尝产龙马 宣镇 志 

   按此即桑干河之支流也

 牛心川 在懐安县东万全左卫东南四十里

 马兰溪 在延庆州西

  灵亭城水出马兰西泽中众泉泻溜归于泽泽水

  所锺以成沟渎渎水又左与马兰溪水会水导马

  兰城城北负山势因阿成溪南流出城东南入泽

  水泽水又南径灵亭北又屈径灵亭东又南注清

  夷水 水经 注 

 神仙溪 在延庆州城北二十里

 西海子 在懐安县东北万全左卫城西水环三十

  里流入洋河

 鸳鸯泊 在赤城西北

  在云州堡西北一百里纵横八十里停积不流 宣 镇 

   志  

 红草沟 在万全县西北十二里又孙才沟在洗马

  林堡西南十里

 玉石沟 在懐来县保安卫东北二十五里产花班

  石似玉琢磨可以成器

 苞香沟 在西宁县西南三十里出藁本诸香

 九龙池 在府城东九十余里九窍涌出南流入延

  庆州界

 九女池 在府城南深井堡南四十五里

 修水池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八里白庙堡内

 莲花池 有三一在懐来县西五里相传辽萧太后

  种花之所一在蔚县东六十里周围百五十步一

  名东湖一在延庆州四海冶堡南产鱼

 养鹅池 在懐来县东南二十里水四时不竭

 王灵池 在西宁县东城南三十里相传祷雨辄应

 大海沱潭 在龙门县鵰鹗堡东三十里大海沱峰

  峪间有泉下汇为潭祷雨辄应

 龙潭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北十三里潭水涌出

  南流一里沙淤又懐来县西北四十里亦有龙潭

 白龙潭 在延庆州东永宁城东南四十里水深莫

  测祈雨有应

 东庄泉 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二里又有凉水泉

  在所东南七十里

 神泉 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北三里池方一亩其

  水迸出转流成河浴之愈疾

 独石泉 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北隅水极澄澈其

  甘如饴满而不溢

 龙池泉 在万全县东南徳胜闗内水清澈如鉴南

  引入城可资溉灌

 沙城暖泉 在万全县西南去柴沟堡东北八里平

  地涌出冬温夏凉南流入洋河

 大水泉 在万全县西北膳房堡北三里又正南泉

  在新开口堡南四十步清水泉在堡西南六十步

 鹰窝泉 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西北三里引流入

  堡中汇而为池可给居人

 娘子山泉 在龙门县西娘子山下泉水溢出势甚

  浩瀚可资灌溉明正统十四年竭后涌出如旧

 桓公泉 在懐来县南

  清夷水西南得桓公泉源出沮阳县东西北流入

  清夷水 水经 注 

 金波泉 在蔚县东二十里古代王城内有二泉合

  流而北入金河

 温泉 在西宁县东顺圣东城东二里又保安州东

  三十里亦有温泉

  桥山下有温泉石池吐出能治百疾北流入湿水

   水经 注 

  奉圣州有温泉冬可浴 辽史地 理志 

 三泉 在西宁县东南二十里有三泉堡

 栁园泉 在西宁县西三里源出城西北南流东屈

  径城南又东南入桑干河

 塔儿泉 在懐安县东南十五里有古塔髙四丈余

  泉出其下故名

 冷泉 在懐安县东北万安左卫城西三里

 玉液泉 在延庆州城南水味清甘西流入清水河

 白马泉 在延庆州城北三里其深莫测傍为白马

  村

 阪泉 在保安州东南

  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 史记黄 帝纪注 

  阪泉导源涿鹿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涿鹿城东

  一里有阪泉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渊

  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 水 经 

   注  

  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懐戎县东五十六里出

  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 括地 志 

  矾山堡西南十里有七旗里泉即阪泉也东北流

  合黒龙池水头寺津及龙王堂池诸水又东环堡

  城北又东南入缙山河黒龙池在堡西七里水头

  寺津在堡西南四里龙王堂池在堡西南三里即

  蚩尤泉也 保安 州志 

 潘泉 在保安州西南古潘县地即古潘泉也

  潘泉故渎上承潘泉于潘城中其泉纵横十数步

  东出城注协阳闗水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唯

  洴泉而已 水泉 志 

 暖汤 在赤城县北云州堡寳济乡一处出泉凡七

  十二眼

 鏊底汤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南八里

  汤在宣府镇东六十里冬夏水溢望之热气氤氲

  病者浴之立愈 明统 志 

 深井 在镇城西南六十里深不见底故名 明统 志 

 康济井 在万全县北二里山巅极清彻

 洪赞井 在龙门县东长安岭西

 古井 在延庆州西北七十里元时凿水极甘冽上

  有团柱亭

 舜井 在保安州西南七十里舜乡堡

  懐戎县城内有舜井 括地 志 

易州

 五里河 在州东五里源出州北梁村流至定兴县

  与易水合

 巨马河 即涞水也在涞水县东三里自顺天府房

  山县分流南入县界至定兴入白沟河

 清水河 在涞水县北于家庄南流至县东北入巨

  马河

 易水 在易州南一名武水亦曰中易源出寛中谷

  流至定兴合巨马河入白沟

  易水出西山寛中谷厯武夫闗东出兼武水之称

   水经 注 

  武水名中易在易州南三十里发源寛中谷流至

  定兴河阳渡合巨马河入白沟 舆图  

 濡水 即北易亦曰北濡在易州北源出穷独山南

  入定兴亦与巨马河合

  濡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 水经 注 

  濡水名北易出穷独山南入定兴与涞水合 舆 图 

 雹水 在易州南三十里一曰瀑河亦曰鲍河即南

  易水也源出独石岗经安肃容城下流安州新安

  与徐水会为长流河

  易水出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其东谓

  之石虎罡罡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其水东流有

  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雹河 水经 注 

  雹水在州治西南六十里 易州 志 

  鲍河即雹水今之南易水也在县北闗外 安肃 县志 

  安州雹河自容城入流至新安为长流河 安州 志 

   按寰宇记易州有三易水其中易出故安阎乡

   城谷中即桑钦水经之易水郦道元所云兼武

   水之称者今自易州而归于定兴之河阳渡史

   云燕太子丹祖送荆轲于易水上即此也其北

   易一名安国河出穷独山中亦曰濡水即郦道

   元所云易会北濡乱流入涞者也今亦自易州

   南入定兴与涞水合而源泉白杨诸泉皆会焉

   其南易为雹水出石兽岗即郦道元所云石虎

   罡东麓泉源浑波同注俗谓之雹河者是也今

   自易州经安肃容城而达于安州之依城河三

   易唯南流自为一派中北二水源亦微弱自入

   定兴与涞水合而其流始大以同出易州曰武

   曰濡曰雹互摄通称总谓之易水兹特从其分

   出之名而列之并详附其源流于此

 女思谷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

  女思谷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

  会口 水经 注 

 子庄溪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即紫荆闗水也自

  紫荆闗流径州南下流入白涧口

 白杨水 在易州西

  白杨水出遒县之白杨岭下时人谓之虎眼泉也

   水经 注 

  白杨水流经州南三里与五里河合 旧志  

 源泉水 在易州西北

  源泉水发北溪东西流注濡水 水经 注 

  源泉在州西北八里南流注于易水 方舆 纪要 

 浑塘沟水 在易州北

  浑塘沟水出遒县西白马山南溪中东南流入濡

  水 水经 注 

 檀山水 在涞水县西北

  濡水东合檀山水水径县西北檀山西南南流与

  石泉水合水出石泉固东南隅广二十许步深三

  丈 水经 注 

 紫水 在涞水县西

  紫水出圣人城北大亘下东南流左会垒砢溪水

  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径圣

  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石水水出檐石硎东南流

  径圣人城东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水 经 

   注  

  涞水至河阳渡与易水合自下通名为白沟河 定 兴 

   县 志 

   按巨马源出涞山至房山分为二支一东流涿

   州一南流涞水 详顺 天府 

 马跑泉 在易州东北二十里相传唐太宗征髙丽

  驻跸于此马跑泉出因名

 圣女泉 在涞水县西北

  濡水入遒县城东大陂内有泉满而不流俗谓圣

  女泉 水经 注 

 军士川 在易州西一百里原出龙村社下流入于

  易水

 白涧溪 在涞水县西北

  涞水径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

  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之其水又东北

  流谓之石曹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

  磵口 水经 注 

 雷溪 在易州西南

  雷溪在易州西南发源五回岭即徐河上流也滩

  石湍急声闻若雷故名 明一 统志 

 金台陂 在易州东

  濡水分为二渎一出金台陂 水经 注 

  金台陂在州东南三十里陂侧有台燕昭王所建

  置金于上以招贤士故名 名胜 志 

 神井 在易州南城上火神庙内其水面与地平

 抟虎涧 在广昌县南五里晋李存孝抟虎处

 木瓜涧 在广昌县东南四十里唐李克用讨刘仁

  恭于此

冀州

 滹沱河 在州北自保定府束鹿县流入与漳水合

  东下衡水武邑又东入深州之武强县界之河自

本朝顺治二年入州境有二口一由束鹿县韩村庄至

  州界赵家庄入漳一由智邱村四七营温浪口等

  村过堤北入漳自合漳后即入衡水武邑界达河

  间府境 冀州 志 

 胡卢河 此漳滏之会流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自

  赵州宁晋县东北流经南宫县北又东至州界合

  于滹沱

  信都有胡卢河 文献 通考 

  漳河由磁洺州南入冀州与胡卢河合 宋史河 渠志 

  漳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自宁晋县胡卢河东北

  流经南宫县北又东流至此 方舆 纪要 

  漳滏合流至冀州之王家庄乃与滹沱合又二十

  里至冀州堤北又二十里至衡水县之浪子桥又

  七十里至衡水之石桥又四十里至武邑之圏头

  又三十里至武邑之赵桥又二十里至武强之小

  范 磁州 志 

 漳河 在南宫县南此漳水自山东邱县东行之一

  支也自广平府威县流经县南又东北经枣强县

  东南与河间府故城县接界又北经武邑县南与

  河间府阜城县接界俗亦谓之老漳河 详广 平府 

 小漳河 在新河县旧城西十里漳河之分流也自

  赵州宁晋县流经县界又东经冀州合盐河熙宁

  七年知冀州王庆民言州有小漳河向为黄河北

  流所壅今河已东乞开浚 宋史河 渠志 

  新河县西南仙汪庄以东杨庄以北至于严城明

  成化以前皆为河泊有蒲鱼之利又县界河沟村

  有古河受巨鹿北下北分为二支一支趋北由县

  东冯招村东入冀州一支东流由千家庄南入冀

  州俱通盐河盖皆漳河之分流也 河渠 考 

 索卢河 在枣强县西北三十里[卫河]分流也自河

  间府故城县界流经县西南复折而北出河间府

  阜城县合于刘麟河

  索卢水旧有广川长河之名故索卢县以此名也

  或曰索卢之溢涸视[卫河]之盈缩云 方舆 纪要 

 饮马河 在枣强县东南三十里索卢之分流也下

  流仍合于索卢河

 黄卢河 亦名黄路河在枣强县南自广平府清河

  县流径南宫入县界又东北入河间府阜城县

  黄路河在南宫县东南八十里上流自清河县城

  北流入县境又北入枣强县又东北至河间府阜

  城县合于刘麟河今湮废其地斥卤水潦数集 方 舆 

   纪 要 

 韩家河 在武邑县西昌泥村东北流入深州武强

  县之龙知河又堤南河在县西北明正徳中滹沱

  冲啮经此又东冲孙木市亦名孙木市河

 夹河 在武邑县北三十里漳河支流也自衡水县

  界流入又东入滹沱河

 盐河 在衡水县西南二里许自冀州流入北通漳

  水冬春则涸秋夏常盈以地生盐故名

 洚水 在冀州北旧曰绛渎亦曰洚水枯渎又云枯

  洚渠自顺徳府广宗县流入南宫县北又东北径

  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县界合于漳河

  导河北过洚水 禹贡  

  信都有禹贡洚水东入海 汉书地 理志 

  绛渎东南流经九门县南又东南径南宫城北又

  东南径缭县故城北又北径安城南又北径辟阳

  亭又北径信都城东散入泽渚西至于信都城东

  连于广川县之张甲故渎同归于海 水经 注 

  清河郡经城县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 杜佑 通典 

  南宫洚水故渎在县东南六里 元和 志 

  洚水禹贡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今谓之枯洚渠西

  南自南宫县界流入又云洚水枯渎在州东南二

  十里 南宫县洚水在县东南六里自清河郡经

  城县流入 寰宇 记 

  南宫县洚水在县治南自广宗县流入又东北入

  冀州界 冀州水在州治北自南宫县东北流经

  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界 衡水县洚水在县南

  自冀州流入其东岸即武邑县也又东北流经武

  邑县北而入于漳水 方舆 纪要 

  洚水枯渎歴板台经南宫冀州而下趋于衡水旧

  有大防以备水患岁久堤壊每夏秋潦水交集由

  虹江口至旧县汪洋数十里冲啮为民患 正定 府志 

 [长芦]水 在州西漳水支流也今亦曰[长芦]沟自宁

  晋县流经南宫县入州界又东北入衡水县界

  [长芦]水东径堂阳县故城南又东径九门坡又东

  径扶栁县故城南又东屈北径信都县故城西其

  水侧城北注又北径安阳城东又北径武阳城东

  又北为博广池又北径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

  于衡水 水经 注 

  信都县衡水亦曰[长芦]水即浊漳之下流也西北

  去县六十二里 衡水衡水县南二百步 武邑

  县水北去县三十二里 元和 志 

  漳水自宁晋县东北流经南宫县北又东流至州

  西北入衡水县界谓之[长芦]水 方舆 纪要 

  [长芦]沟在州西二里金史地理志衡水武邑俱有

  [长芦]河即此派也 冀州 志 

 黄河故道 在州东南及南宫县东南枣强县南

  河决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

  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 汉书沟 洫志 

  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经馆陶县东东北出左

  渎又北径经城东缭城西又径南宫县西北注洚

  渎右渎又东北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径界城

  亭北又东北径长乐郡武强县故城东又东北径

  广川县与水故道合又东北径广川县故城西又

  东径棘津亭南 水经  

  开元十五年冀州河溢 唐书五 行志 

  熙宁元年河决冀枣强埽北注瀛州 元丰四年

  刘定言王莽河一径水自大名下合大流注冀州

  又临清徐曲御河决口恩州赵村坝子决口两径

  水亦注冀州城东 元佑四年都水监言前年河

  决南宫下埽去年决上埽今年决宗城中埽以大

  河卧东则南宫宗城皆在西岸以为卧西则冀州

  信都武邑在东岸 政和六年四月辛夘髙阳闗

  路安抚使吴玠言冀州枣强县黄河清 宋史河 渠志 

  南宫县宋时大河经县东而入枣强县界 枣强

  县宋元佑初河自南宫决入县界合索卢水金天

  会中复溢入后大河南徙故渎遂堙 方舆 纪要 

   按宋庆厯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自魏之北至

   恩冀干宁入于海是谓北流自魏恩东至徳沧

   入于海是谓东流今冀州及南宫枣强皆宋时

   北流之所经也迄熙宁二年从宋昌言程昉议

   开二股以导东流而北流闭元丰四年河决小

   吴埽复北流而东流淤哲宗绍圣初复浚二股

   而北流又闭至元符二年东流断絶河竟北流

   及金章宗明昌五年河决阳武而东恩冀之流

   始涸

 武强湖 在武邑县西北即武强渊也与武强县接

  界

  武强渊西南之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其名耆

  宿云邑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

  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

  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

  治东北半里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

  郎君渊耆宿又言邑沦之日令子东奔又陷于此

  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

  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

  注衡河谓之张平口 水经 注 

  武邑县武邑湖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元和 志 

  武强湖在武邑县北三十里后魏皇始三年曽移

  武强郡治于此郡县皆以此名 名胜 志 

 北沼 在衡水县西南二十里夏秋水涨通于横漳

 杜村沟 在衡水县西南十里旁有洼地二十余顷

  明弘治中开此沟以泄水患寻淤正徳间复疏通

  之民获种植之利

 葛荣陂 在冀州西南二十里

  信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刺史李兴公

  开引赵照渠水注之 唐书地 理志 

  荣攻信都时盖筑此陂以灌城 方舆 纪要 

 赵照渠 在冀州东二里

 堂阳渠 在南宫县西二十里堂阳镇即堂水故渎

  也唐景龙初开引巨鹿县诸水以灌田

  堂阳应劭曰在堂水之阳 汉书地 理志注 

  堂阳西南三十里有渠自巨鹿入县境下入南宫

  景龙元年开 唐书地 理志 

  堂阳渠即古堂水也在南宫县南二十里 方舆 纪要 

  渠开自唐景龙初引巨鹿北下诸水入县溉田数

  百顷 南宫 县志 

 通利渠 在南宫县西五十九里唐延载元年开以

  溉田

 小河渠 有二皆在南宫县东渠旁地极膏腴民有

  种植之利

 羊令渠 在衡水县南二里

  衡水南一里有羊令渠载初中令羊元珪引漳水

  北流贯注城隍 唐书地 理志 

 圣井 在武邑县西北三十五里龙堂村每旱祷雨

  以瓶悬井之半瓶中有水雨即应

赵州

 洨河 在州南五里自正定栾城县流入又东达宁

  晋县合葫卢河

  洨河在赵州南五里自栾城县流经此下流达宁

  晋县葫卢河 方舆 纪要 

  州南有安济桥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漫经

  桥下东流始成渠近河田亩咸资灌溉 旧志  

 清水河 即元氏县之北沙河也自元氏县经栾城

  入州境至州东南五里与洨河合

 槐河 在州西南源自正定府赞皇县经元氏县入

  髙邑县界俗讹为淮河又曰黒水又东经州西南

  亦曰白沟河又东入柏乡县界曰野河又东入宁

  晋县葫卢河

  槐水出赞皇山 隋图 经 

  髙邑县黒水一名淮河发源于赞皇经元氏东流

  入县境 名胜 志 

  赵州平棘县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二十五里

   元和 志 

  野河在柏乡县西北五里一名淮水源自赞皇县

  东流厯元氏髙邑赵州始入县境又东抵宁晋县

  入葫卢河 方舆 纪要 

 午河 在柏乡县西十里东南流经县北合于野河

  午河源出太行之麓绕县正南故以午名 名胜 志 

  午河源出临城县西北诸山东南流入柏乡境又

  东经县北三里下流合于野河 方舆 纪要 

 新沟河 在柏乡县北二十五里故城镇南源自高

  邑县南榆栁村流经县界合野河昔时槐河诸水

  每逢霖潦往往泛溢元元贞间柏乡令鲁贞始开

  此沟以泄水民获树艺至今赖之

 滏阳河 在隆平县东俗呼清水河自顺徳府任县

  流经县界又东至宁晋县与漳河会流入葫卢河

  滏阳河厯曲周隆平入大陆泽俗呼为清水河 名 胜 

   志  

  滏阳河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

  十里至宁晋之铺头又十里至宁晋县孝口漳滏

  遂合流为一 磁州 志 

   按滏阳旧于曲周入漳康熈二十三年漳徙而

   南至宁晋而复与滏阳会

 漳河 此自山东邱县北行之一支所谓新漳河也

  自广平府巨鹿县流经隆平县至宁晋县之孝口

  与滏阳河合流为葫卢河 详广 平府 

 新沣河 在隆平县东二十里此大陆之下流明嘉

  靖十六年知县王冕开非顺徳之沣水也

 槐武河 在隆平县北三十里王桥村即柏乡县野

  河之别流也亦曰沙河由县东北注宁晋县葫卢

  河

  隆平北有槐武河 名胜 志 

  槐武河在隆平县北即野河也亦曰沙河自柏乡

  县流经此又东北入宁晋县 方舆 纪要 

 老僧河 在隆平县东北六里下流入槐武河

  相传有老僧寻水至此以杖卓地泉涌成溪故名

   名胜 志 

 神泉河 在隆平县北五里源出顺徳府唐山县之

  尧山东流经此入老僧河

 泥河 在临城县北五里源出泥河村北岗东入于

  泜

  临城县泥河东合泜水 方舆 纪要 

 泜河 在临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本县敦与山

  东南流合沙河入顺徳府内邱县界又自顺徳府

  唐山县流入隆平县入滏阳河

  敦与之山泜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彭水 山海 经 

  临城县泜水在县南二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以之

  濯锦色若霜雪 元和 志 

  泜水东经百畅亭亭在临城县西 寰宇 记 

  临城县泜水将至城五里断伏不流二百余步复

  出东流经钓盘山下合沙河俗名三断緑杨河 方 舆 

   纪 要 

  泜水在县西史称韩信斩陈余于泜水上即此东

  南入顺徳府内邱县 临城 旧志 

  泜水在县南三十里自顺徳府唐山县入经县南

  魏家庄至邢家湾入滏 隆平 县志 

   按泜河有二在元氏者为北泜此为南泜同名

   而异流近志以二水混而为一谬矣

 沙河 在临城县西南十五里即古彭水也源自正

  定府赞皇县流经县界合于泜

  赵郡房子有彭水 隋书地 理志 

  沙水源出赞皇山东流经临城县东北五里会于

  泜水或以为即古彭水也 方舆 纪要 

   按赵州之清水河亦曰沙河而槐武河之入宁

   晋者亦有沙河之称与此共为三派名谓虽同

   源流各异

 葫卢河 在宁晋县东南即宁晋泊也土人呼为北

  泊周百余里漳滏诸流羣趋东下贯泊而出达于

  冀州

  周广顺二年契丹将髙谟翰以苇筏渡葫卢河至

  州周兵屯贝州以拒之 薛居正 五代史 

  熙宁八年发夫増治葫卢河 宋史河 渠志 

  宁晋葫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自顺徳府南和任

  县达隆平而东北汇大小羣川以注于县境而赵

  州西境及滹沱以南之水亦悉东南流至县境汇

  为大泽每至春秋之交霖潦为患 方舆 纪要 

  葫卢为近邑诸河之所汇葫卢之名不知始于何

  时赵武灵王曰吾国东薄洛之水或谓葫卢即薄

  洛之讹 宁晋 县志 

 七里河 在宁晋县南二十五里槐午诸水自柏乡

   县注此东入滏阳河

   七里河在泊中昔年任县隆平水涨自张家口注

   宁晋泊俗呼为南水明隆万间南水六月至七月

   即从七里河口归滏阳八月种麦麦熟后水至田

   不粪而肥如是者百余年至崇祯时水遂絶

 国朝顺治二年南水复至如初辛丑夏南水突至遂成

   湖泊盖由滹沱南徙由贾家口横截滏水于是七

   里河淤为平田泊水无归河之路是以汇为大泽

   康熙中于泊中开水口数处极南为史家口极北

   为侯皋村口两水口冲流日久有成河之势 宁晋 县志 

    按宁晋泊恃滏阳河泄水自七里河湮塞泊无

    归滏之路往往漂溢为患旧时史家嘴侯皋村

    二处虽有水口尚多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洨口营上等村疏浚水口使

    浅溢之处尽为寛深复筑小堤以障水之外入

    设斗门以节水之内出由是积潦消而污莱变

   为沃壤矣

 鹻河 即寝水也在宁晋县东十里

  宁晋有寝水 金史地 理志 

  鹻河即寝水自藁城迤南栾城赵州迤东由宁晋

  入滏阳河是恒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壅上流渠

  虽存无水 宁晋 县志 

 滹沱河故道 在宁晋县东北明成化八年河决晋

  州紫城口入宁晋泊正徳十三年紫城口淤塞河

  分二股一股南由宁晋一股东溢东鹿未几二股

  并由束鹿而宁晋遂无滹沱之患

 泲水 即济水在髙邑县南自正定府赞皇县流经

  临城县又东入县界又东入于槐河

  泲水清涟漂者资焉 名胜 志 

  泲水在髙邑县南一名白漕水或以为济水发源

  赞皇山经临城县又东流入县境至县东南合于

  槐河 方舆 纪要 

 广阿泽 即大陆泽在隆平县东北三十里与顺徳

  府巨鹿任县两县接界下达宁晋县之葫卢河

  赵州昭庆县有大陆泽 杜佑 通典 

  昭庆县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

  陆广阿又大陆别名淮南子曰巨鹿大陆广阿咸

  一泽也 元和 志 

  隆平县大陆泽亦曰广阿泽自顺徳府巨鹿县流

  入至宁晋县为葫卢河县有广阿大陆之名以此

   方舆 纪要 

 湫水潭 在柏乡县北三十里苏村方广亩许其深

  莫测

 广润陂 在州东二里旧引太白渠水注之又东南

  二十里有毕泓皆唐永徽五年平棘令弓志元所

  开

 大白渠 即栾城县冶河也自栾城县至州界入洨

  水

  大白渠东径宋子县故城北谓之宋子河又东径

  敬武县故城北又东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

  渠东入洨河者也 水经 注 

  平棘有广润陂引大白渠水注之 唐书地 理志 

  赵州大白渠即栾城县冶河也 方舆 纪要 

 水闸渠 在州西南二十里下流入于洨水

  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明

  天顺间知州何浚凿此渠西入永通桥与洨河合

   赵州 志 

 千金渠 在柏乡县西

  柏乡西有千金渠开元中令王佐浚以疏积潦 唐 书 

   地理 志 

 新渠 在宁晋县西南

  宁晋地旱卤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黙引洨

  水入城以溉田经十里余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唐 书 

   地理 志 

 涵虚泉 在州治西南味极甘冽为城中第一泉

 惠民泉 在州南望汉台西北

 野姑泉 在临城县南盖山上亦曰舒姑泉

  昔有舒氏女与其父采薪于其处坐牵挽不动父

  归告家人比再来女坐处惟见清泉女母曰吾女

  本好音乐乃弦歌泉涌汩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

  嬉戏则涌出见宣城记 正定 府志 

 狗跑泉 在临城县北流入槐河

 双井 在州东二十里双井村二井相并清冽可饮

 圣井 在临城县东北圣井冈上旱祷辄应

 鹁鸽井 在临城县北二十里

深州

 滹沱河 旧在州西北自保定府束鹿县流入安平

  县界又东入州境又自州东北入饶阳县界厯宋

  金元明决徙数见

本朝顺治二年由束鹿南厯冀州入漳而州境遂无水

  患康熙中复自束鹿分道决入州界

  滹沱河在安平县南二十三里自束鹿县流入又

  东达深州 深州河在州北四十里自安平县流

  入又东北入饶阳县界 饶阳县河在县北 方舆 纪要 

  河自明天启后渐徙而南

本朝顺治二年自束鹿南决入冀州与漳水浑涛而安

  平饶阳之地不复有滹沱矣 禹贡 锥指 

  康熙五年河自束鹿县倾井村张岔口村枣营村

  分岔入深州境清水河 束鹿 县志 

 鸦儿河 亦曰了儿河在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流

  入下流过献县南合于葫卢河春冬则涸雨潦则

  盈

  河在滹沱卫漳间盖支流两分而为河因名了儿

  河 深州 志 

 胡卢河 此滹沱漳滏之会流自冀州衡水县流入

  武强县界又东入河间府献县界

  胡卢河自冀州新河镇入深州武强县 宋史河 渠志 

  胡卢河在深州南四十里自冀州东北流入州境

  厯衡水县北而入武邑武强二县界 方舆 纪要 

  漳滏合滹沱其水愈大自武邑之赵村桥二十里

  至武强之小范又二十里至献县 磁州 志 

   按胡卢河即宁晋泊也漳滏贯泊而出故兼得

   其称至冀州而下则漳滏之名为滹沱所掩而

   滹沱之目亦与胡卢互举矣

 龙治河 亦曰龙知河滹沱支流也自深州东南流

  入武强县合于漳水

 亭子河 在武强县东三十里冀州长卢沟之支流

  也东入武邑界又雁河在县南十二里自深州流

  入又于家河在县西北八里每秋涨可通舟楫

 古饶河 在饶阳县西南三十里今湮

  饶阳在饶河之阳 汉书地 理志 

  魏武因饶河故渎决滹沱北注 杜佑 通典 

  饶河本滹沱之支流也昔时引而北注合于易水

  今涸 方舆 纪要 

 白马河 俗曰黄河亦曰白马沟在饶阳县南八里

  自滹沱分流入武强县今涸

  白马河水上承滹沱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

  东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 水经 注 

  枯白马渠在饶阳县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李公

  绪赵记云魏白马王彪所凿 寰宇 记 

  古黄河在饶阳县南八里今絶流其故道阔十里

  两岸俱古堤 旧志  

 院西口河 在安平县北二十五里其西通祁州沙

  滋?三水分流入饶阳界注于滹沱今废

 傅家池 在深州东南五十里受滹沱之水以入于

  漳后滹沱北徙池亦淤塞

 莲花池 在深州东四十里为水聚处

 武强渊 在武强县南与武邑县接界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

  西南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 水经 注 

 骆驼湾 在武强县西北五里滹沱决溢时此为锺

  水之处稍东南曰吴家湾嘉靖间议浚渠于此以

  泄积水未果

 贾家沟 在武强县东北东流合于漳水又阎家沟

  在县东亦滹沱末流也东合龙池河又古河岔河

  皆在县北分自清漳者今涸

 交津口 在武强县东

  白马河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 水经 注 

  交津口昔时漳水经流之道也 方舆 纪要 

 圣水井 在武强县南二十里地名三龙堂盖与衡

  水武邑接界三县各有龙堂内皆有井旱祷辄应

 古龙井 在安平县西三十里深数丈泉涌不竭

定州

 派河 在定州南二十里即沙水也自正定府阜平

  县流经曲阳县西又南经正定之行唐县又东南

  过新乐县与郜河会又南下定州又东入保定府

  祁州与?滋二水合

  定州派水在州南 新乐县派水在县西南十里

   方舆 纪要 

  沙水即派河在新乐县南闗外由阜平经曲阳行

  唐新乐定州以至祁州 陆龙其畿 辅地图记 

  郜河自行唐东入沙水 舆图  

  河当九省要津日渡不给 新乐 县志 

 唐河 在定州北即?水也自保定府唐县流入曲

  阳又东南经州界又东入保定府祁州与滋沙二

  水合

  ?水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 水经  

  ?水亦名唐河在州北八里 寰宇 记 

  ?水即唐河由唐县西南过曲阳定州至祁州合

  滋沙二水 陆龙其畿 辅地图记 

 清水河 在定州北十里发源白龙泉流至城北入

  ?水俗亦谓之唐河

  卢奴城西北平地泉涌而出俗亦谓之唐水也东

  南至唐城西北隅塌而为湖入?水 水经 注 

  州北十里有唐水源自本州岛南宋村白龙泉东流

  而下合?水以有清浊之分故名为清水河 定州 志 

 灵河 在曲阳县西四里源出县西白土涧东流至

  三角潭与曲逆溪水合流注于沙河曲逆溪源出

  县西十里砚山下其流多曲故名

 龙泉河 在曲阳县北五十里一名潄玉泉突出地

  中溢而南泻折而东入唐县界注唐河

  潄玉泉在县北五十里平地涌出溢而南下转折

  而东与?水合即龙泉河也 曲阳 县志 

 狄水河 在曲阳县东三里发源恒山南流至定州

  入?水相传宋将狄青治漕于此因名 方舆 纪要 

 卢奴水 在定州北一名黑水池亦曰黑龙潭泉卢

  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黒

  水池 水经 注 

  俗谓黒水曰卢不流曰奴故汉置卢奴县即今黒

  龙泉也 定州 志 

 恒水 在曲阳县西即禹贡恒水也东流入唐县界

  俗谓之横河

  上曲阳恒山北谷禹贡恒水所出 汉书地 理志 

  ?水又东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水兼纳恒川

  之通称焉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 水经 注 

  有槐河在县北即恒水 曲阳 县志 

 天井泽 一名天井淀旧在定州境今湮

  天井泽在州东南四十七里周六十二里 元和 志 

  水经注派水歴天井泽南水流所播为泽俗名天

  井淀 寰宇 记 

 西溪 在定州西北通黒龙泉水底清彻湛若玻璃

  每中秋夕州人于此翫月以为佳景云

 大龙窝潭 在曲阳县西北三十里又小白龙潭

 集圣池 在曲阳县南少容山上引五台山圣水注

  之故名

 舜泉 在定州东

  郡城东有舜甘泉 中山 记 

 黑虎泉 在定州西北二十里周围亩许流入滱水

 玉泉 在曲阳县南二十里尧山之侧泉从石鏬涌

  出又马跑泉亦在尧山下

 圆觉泉 在曲阳西北三十里旁有圆觉寺故名下

  流入于沙河

 陈家庄泉 在曲阳县南十五里平地腾涌状如沸

  汤居民资以灌溉下流入沙河

 长星沟 源自曲阳县流至定州入于滱亦曰长星

  川又曰七星沟

  长星沟在上曲阳县长星渚渚水东流又合洛光

  水又东径恒山下庙北又东径上曲阳县故城北

  又东南流胡泉水注之又东径平乐亭北左会长

  星川东南径卢奴城南又东北合滱水水有穷通

  不常津注 水经 注 

  安喜县长星川南去县八里 元和 志 

  定州长星川今名七里沟 寰宇 记 

   按定州志州南七里曰嘉河水自嘉山来俗名

   七里沟由西而南而东与新河合盖即长星故

   渎也

 清泉井 在定州文庙东北

  宋韩琦建学时所凿其水比他井清而重 明一 统志 

 神渚水 在深泽县西二十五里滹沱滋河之水冲

  啮所成方广四百步其深无际天将雨则波涛泛

  溢流沫成轮若神物居其中故名

卷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五

   城池

  周官王都之外环以郊遂公邑又其外为家邑又其

  外为县都设掌固之官以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以

  颁守政所以承卫天室禁暴而保民也古者城必有

  池城以为固池以为阻故诗曰筑城伊淢掌固职国

  都之境皆有沟树之固郊亦如之自城郭以及近郊

  逺郊为沟树者凡四重夫成周之世天下康宁诸

  侯轨道而制法之详如此所以形格势禁为盘石之

  安也

 国家重熙累洽不异成周之盛而我

皇上申画甸圻凡城有圮敝必以时兴筑且申饬守土之

  臣増墉浚隍毋少弛懈昔子路治蒲孔子入其境而

  三叹曰城郭完道涂治田野辟故谱

 畿内城池具详其广轮髙厚深广之度兼着剏建修废

 之由俾羣吏知所职守云

顺天府 大兴宛平二县附郭  

 府城 详 京师卷

 良郷县城 旧土城明隆庆中始甃以砖石周围三

  里二百二十歩髙三丈二尺广三丈门四池深一

  丈五尺阔二丈崇祯二年増修

 固安县城 明正徳十四年创筑土基周围五里二

  百六十九歩髙二丈三尺广如之门四嘉靖六年

  増凿城壕深一丈五尺阔三丈二十九年改筑砖

  城髙广如旧四十四年浚濠深广明年以旧城卑

  隘岁久渐圮复加筑髙二丈九尺

 永清县城 旧城仅三里明正徳五年知县郭名世

  拓之周围五里七歩髙二丈五尺广三丈池深三

  丈阔二丈隆庆二年署知县王建改筑砖城万

  厯三十七年知县王嘉绩四十二年知县杨梦熊

  重修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丁栋康熙十五年知县万一鼒

  増修

 东安县城 明天顺中始改壕堑弘治十一年増筑

  城址立东门正徳六年知县周义筑垣浚濠増西

  南北三门十二年再加修浚嘉靖二十八年知县

  成印重修周围七里二百四十歩髙二丈七尺广

  一丈五尺池深八尺阔一丈二尺二十九年砖包

  四隅建角楼池外増掘围城壕堑深广加倍隆庆

  二年知县刘佑甃以砖石天启五年知县郑之城

  崇祯元年知县欧阳保重修后被浑河水患稍圮

本朝康熙十五年知县李大章始修葺完固

 香河县城 旧土城明正徳二年甃以砖石嘉靖四

  十二年知县范经増髙五尺修角楼隆庆二年知

  县万通増筑敌台万厯二十年知县陈増美又増

  髙二尺三十二年河涨堤决城垣半頺知县李垂

  街重修周围七里二百歩髙二丈三尺门四池深

  一丈五尺阔二丈五尺

 通州城 旧有城久圯元末编篱寨为城明洪武元

  年禆将孙兴祖因旧址修筑甃以砖石周围九里

  十三歩门四正统间粮储太监李徳镇守指挥陈

  信因西关厢置西南二仓奏建新城护之亦甃以

  砖周八里髙三丈二尺连接旧城西面为门二正

  徳六年廵抚李贡増修加髙五尺万厯十九年密

  云兵备道请大修城垣连垜口髙三丈五尺长一

  千三百四十丈有竒旧无池二十二年戸部郎中

  于仕亷周视两城隍并可为池请引通惠河注之

  诏浚三千三百余丈加深二尺许广视深四倍建

  闸一桥四

本朝康熙九年知州宁完福因新旧两城坍塌复修葺

 三河县城 相传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卢龙节度

  使赵徳钧建甃以砖石周围六里髙三丈五尺门

  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

   张仁増髙五尺四十二年知县刘文彬张伦相继

   増修又髙五尺置敌台角楼规制完偹

 本朝雍正五年

命赞善彭廷训重修

  武清县城 明正徳六年知县陈希文始筑嘉靖二

   十二年兵备副使杨大章以城内多旷地撤去东

   北二面重筑土城隆庆三年廵抚都御史刘应节

   总督军务谭纶相继修葺甃以砖石周围八里二

   百六十歩髙二丈七尺广三丈门三北面无门池

   深一丈二尺阔三丈

  宝坻县城 旧土城明弘治中知县庄襗甃以砖石

   周围六里髙三丈有竒广一丈门四池深一丈阔

   三丈六尺嘉靖末知县唐炼增修

  [[宁河]]县城 即梁城所宋刘仁恭为镇时所筑

  昌平州城 明景泰初筑万厯元年又于城内増筑

   新城合而为一周十里髙二丈七尺门三南一门

    后屡经营筑两城皆甃以砖城外池深广各二丈

    许崇祯九年兵部侍郎张元佐拆旧城大南门修

    补东城门楼

  本朝康熙十四年重筑砖城周十里髙三丈池深八尺

    阔三丈

   顺义县城 唐天宝间建周围六里一百一十歩明

    万厯中砖筑髙二丈五尺广一丈三尺门四池深

   一丈五尺阔四丈

  本朝康熙十七年十八年屡经修葺

  密云县城 有新旧二城旧城创于明洪武中周围

   九里十三歩髙三丈五尺广二丈八尺门三池深

   二丈阔一丈五尺新城创于明万厯四年距旧城

   东五十歩周围六里一百八十歩髙三丈五尺广

   二丈门三池深阔如旧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四月

圣祖驻跸密云以雾灵山水冲坏城垣

特命修筑复于城西开引河一道长四百六十余丈引水归

   入白河又于河之东城之西筑石子堤一道长八百

    余丈五十八年工成

御书川流永奠匾额雍正八年重修

   懐柔县城 旧土城明洪武十四年筑成化三年重

    修始甃以砖石弘治十五年缩东城之半改筑周

    围四里一百八歩髙三丈一尺广二丈门三池深

    八尺阔一丈五尺隆庆二年知县朱继立増筑瓮

    城万厯六年知县赵埛八年知县龎凤鸣相继増

    修

   涿州城 旧有土城周围九里有竒明景泰初知州

    黄衡始甃以砖石髙四丈广三丈门四池深一丈

    阔二丈

   房山县城 金大定中始建土垣髙丈余周围四里

    有竒门四明弘治中稍増葺髙厚正徳中知县曹

    俊増建城楼嘉靖中又増筑墩台隆庆五年知县

  李琮甃以砖石髙三丈五尺万厯三年于外植栁

  为固并浚池深五尺阔二丈

 霸州城 城创于燕昭王宋将杨延朗葺之周围六

  里三百二十歩髙三丈后复増五尺址广二丈顶

  广一丈东南北三门池深一丈二尺阔七尺明弘

  治中重修瓮城北面正徳中复砖甃三面创筑角

  楼嘉靖中兵备副使王凤灵知州唐交浚池环堤

  植栁隆庆中知州田可彻増髙三尺万厯中知州

  钱达道于城下筑马道广八尺浚重堑亦引水为

  池上重筑周垣亘一千四百七十五丈崇祯中知

  州朱朝藩重修

 文安县城 旧土城汉县令赵夔建明正徳九年知

  县王鼎重修周围八里三十歩髙二丈广二丈五

  尺门五上有角楼敌台池深二丈阔三丈池外有

  堤崇祯九年知县张上春増髙五尺并甃瓮城易

  堞以砖

本朝康熙中知县卫建藩张朝琮相继修葺

 大城县城 旧有城久圮明正徳七年知县石恩即

  故址筑土城周围四里有竒髙一丈六尺门四环

  城为池广六丈深七尺嘉靖四十一年知县全尚

  贡砖甃西北二面増修南门瓮城知县张应武砖

  甃东南二面増修角楼及西南门楼隆庆二年知

  县赵徳光建东北门楼崇祯六年增筑城墙加土

  六尺十年又修东北二门瓮城浚外池深阔有加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马腾升重修并建东南城楼

 保定县城 旧城相传宋团练使杨延朗建周围六

  里六十九歩髙三丈广二丈导玉帯水环城为池

  后渐倾圮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吕焕因旧城之

  西北隅创筑东南二面髙一丈五尺周八百八十

  九歩门四池深八尺阔一丈

 蓟州城 旧土城明洪武四年甃以砖石周围九里

  三十歩髙三丈五尺广三丈门三无北门池深六

  尺阔五尺

 本朝康熙三十三年知州张朝琮补葺四十一年四十

   九年奉

旨重修五十二年修东门等处城垣

  平谷县城 旧土城明成化丁亥指挥袁忠増筑

   甃以砖石周围三里一百六十歩髙二丈五尺

   广三丈五尺门四池深一丈三尺阔二丈五尺后

   岁久渐圯嘉靖壬午廵抚都御史孟春兵备副使

   熊相知县任彬撤旧城而新之隆庆中知县瞿□

   挑浚隍池

  遵化州城旧土城明洪武十一年指挥周宝拓城西

   隅甃以砖石嘉靖元年廵抚都御史孟春增建东

   南城楼万厯九年总理戚继光更筑内城皆甃以

   砖周围六里有竒髙三丈六尺门四水门三池深

   二丈阔三丈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孙锡蕃加修康熙五十年奉

旨重修又増筑新城在州西六十里康熙二十八年创建

 永平府

  府城 旧土城明洪武四年指挥费愚甃以砖石周

   围九里十三歩髙三丈有竒广二丈门四水西门

   一池深二丈阔五丈景泰中叅将胡矿知府张茂

   弘治中知府吴杰兵备道温景葵隆庆中知府刘

   祥万厯中知府张世杰任铠马崇谦徐准推官沈

   之唫天启中兵备道张春相继重修

  本朝康熙十二年知府唐敬一三十六年知府梁世勲

    同知彭尔年四十四年知府华黄补修雍正五年

    奉

旨重修

   迁安县城 旧土垣明景泰中廵抚邹来学甃以砖

    成化四年筑新城以包之规制加旧之半周围五

    里髙三丈广丈二尺止西南北三门弘治十二年

    増辟东门池深二丈阔三丈正徳中知县罗玉嘉

  靖中知县许穑卿韦文瑛罗凤翔隆庆中知县隋

  府万厯中知县申安钱吾徳张九三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张玉相继重修康熙九年知县王

  永命十七年知县张一谔补修

 抚宁县城 旧有土城明成化三年重筑周围三里

  八十歩有竒门四嘉靖中増髙二丈九尺广一丈

  二尺池深三丈阔五丈余万厯中管县事通判雷

  应时指挥张耀先补修又于城外周筑栏马墙

本朝康熙六年知县王文衡十二年谭琳十六年刘馨

  二十年赵端各加修葺

 昌黎县城 旧土垣明弘治中知县殷玘甃以砖周

  围四里门四嘉靖中知县秦志仁李希洛胡溪楚

  孔生加修隆庆中知县张存智又依旧城重筑髙

  三丈广一丈有竒池深二丈阔四丈万厯中知县

  孟秋吴应选胡科石之峯马恩天启中知县尚濓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程量刘彦明康熙十一年知县王

  曰翼十八年知县陈邦齐相继重修

 滦州城 辽时建土城明景泰二年廵抚邹来学檄

  州同杨雄甃以砖周围四里二百余歩髙二丈九

  尺广二丈门四池深二丈阔二丈弘治中知州孔

  经嘉靖中知州张国维陈士元隆庆中署州事府

  同知贺溱知州崔炳刘欲仁万厯中知州白应干

  张元庆何士伟周宇相继重修

 乐亭县城 旧土垣明成化元年廵抚阎本檄知县

  元弘甃以砖周围三里髙二丈八尺广一丈五尺

  门四池深一丈四尺阔三丈五尺池外有堤成化

  中知县李瀚弘治中知县田登正徳中县丞孙鸿

  嘉靖中知县相文祥隆庆中知县李邦佐万厯中

  知县王永清加修崇祯三年浚池因以其土于城

  外周筑栏马墙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金星瑞重修

 玉田县城 旧土城明成化三年廵抚阎本始甃以

  砖周围三里一百四十歩髙三丈广如之门三无

  北门池深一丈阔一丈二尺崇祯八年知县张棨

  尽易砖石十年知县康国相浚池

 丰润县城 旧土城始建无考明正统十四年廵抚

  邹来学天顺六年总兵马荣成化初阎本相继甃

  以砖石周围四里髙二丈五尺广二丈门四池深

  阔各二丈嘉靖中知县时凤隆庆中廵抚刘应节

  知县冯如圭余干亨崇祯间知县李重镇相继増

  修

保定府 清苑县附郭  

 府城 元大将军张柔始筑明建文四年都督孟善

  以砖石甃瓮城増女墙周围十二里三百三十歩

  髙三丈五尺上广一丈五尺下广三丈五尺门四

  池深三丈阔五丈隆庆初知府张烈文贾淇章时

  鸾相继尽甃以砖

本朝顺治中知府胡延年重加修葺雍正七年知县

  徐徳泰修葺城垣并筑四门马道

 满城县城 相传辽萧后所筑周围四里二百五十

  歩髙一丈五尺广一丈二尺南北二门明成化十

  一年知县李思明易以砖石正徳十一年知县张

  宪増髙至二丈嘉靖二十九年复増修加髙五尺

 池深一丈阔一丈五尺

本朝康熙十八年重修

 安肃县城 旧有南北二土城相传五代晋藩使李

  存审始筑后南城毁宋元间以为州治明景泰

  中增修周围四里髙三丈广一丈五尺南北二门

  甃以砖池深一丈阔二丈隆庆中知县薛金周以

  序崇祯中知县安道

本朝顺治初知县魏一统相继修葺

 定兴县城 旧有土城金大定七年筑周围五里

  八十歩髙二丈广一丈五尺门四池深八尺阔一

  丈五尺明成化四年知县郭赞増髙五尺嘉靖

  中知县宗钺张文绣吕文南相继修葺隆庆五年

  知县王三聘始甃以砖万厯中知县李瑾宋继登

  天启崇祯间知县王永吉锺四达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王徳新各増修

 新城县城 旧土城相传辽萧后所筑南北二门引

  紫泉河环注周围三里八十歩髙三丈二尺有竒

  广八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明景泰中知县刘

  纯成化中知县李循正徳中知县杨泽嘉靖中

  知县陈玑卫钿隆庆中知县李志学万厯中知

  县戴兰曹一豸张极刘宗禹十一年知县王好义

  相继修葺崇祯中甃以砖建南北重门

本朝康熙十四年知县髙基补修

 唐县城 土城元庄敬始建城楼周围四里有竒

  髙一丈八尺广一丈东西南三门池深阔俱七尺

  明弘治中知县茹銮重建隆庆中知县洪济逺増

  筑瓮城崇祯七年知县宋祖乙于周围加厚数尺

 博野县城 旧土城明洪武二年知县杜泰亨筑周

  围四里十三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五尺东西南

  三门池深一丈阔二丈天顺二年知县唐谦裴太

  汪大章相继修筑正徳六年知县李延龄内筑五

  尺外添堞城池外筑护城堤阔一丈髙倍之崇祯十

  三年知县宋珍始甃以砖

 庆都县城 旧土城相传唐武徳四年筑明洪武二

  年重修周围四里有竒髙三丈广二丈南北二门

  池深阔俱七尺天顺三年主簿成斌成化中知县

  谭论王让嘉靖中知县胡谐杨廷美陈鲲隆庆中

  知县马卿増修万厯中増置东门崇祯中知县黄

  承宗増筑瓮城

本朝顺治中知县陈自徳钱振龙李天玑重修康熙四

  年甃以砖

 容城县城 相传唐窦建徳所筑明景泰初重修周

  围三里一十五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南北二门

  池深六尺阔一丈二尺成化四年知县林景増置

  西门正徳六年知县刘相再修隆庆二年知县童

  思善浚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五尺邑人梁炳各

  増修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赵士麟筑瓮城建重门雉堞悉甃

  以砖

 完县城 旧土城相传隋仁寿时所筑周围九里十

  三歩髙二丈五尺广一丈五尺东南二门池深一

  丈阔二丈明成化间始开北门正徳七年知县

  杜珝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阎文贵万厯十三年知

  县赵桐天启三年知县杜嘉庆各加营葺崇祯十

  二年知县髙允兹甃以砖复绕城筑墙浚濠引尧

  城河水注之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刘安国重修

 蠡县城 旧土城相传汉封蠡吾侯所筑明天顺中

  重修周围八里有竒髙二丈五尺广一丈南北二

  门池深一丈八尺阔二丈弘治中知县吴堂正徳

  间知县金境嘉靖中知县张鳬李复初隆庆中知

  县王元宾相继重修崇祯十二年兵备副使钱天

  锡知府王师[菱]知县连元捐俸倡助甃以砖石髙

  三丈五尺濠广三丈又筑护城堤二道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祖建明重修并引唐河水绕隍

 雄县城 旧在太平社因河水冲圮后汉献帝时公

  孙瓒分据幽燕迁置今地周围九里三十歩髙三

  五尺广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池深一丈阔三丈

  宋景徳初西上阁使李充镇抚是州防备水患复

  筑外城其寛阔各倍旧制明洪武初知县程九鼎

  重筑弘治初知县王梦贤浚河深广植栁三周以

  固堤岸嘉靖中旧垜口甃以砖隆庆初知县王述

  筑堤捍水崇祯中知县许台儁又凿新濠一道于

  旧濠之外深广各二丈又于西面设水门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戚崇进八年知县姚文爕各増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