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
榖(稻、粟、黍、麦、菽)枲蔬蓏果木竹花草药毛羽麟介虫金石货币
「禹贡」纪方物,蠙鱼与金漆同登;「周官」辨土宜,黍稻偕牛羊并着。兰亦东南一卉服也,稽其贯利,九榖较六畜为多。虽齿革不登于天府,而樟楠自足于地材;兼以盛世丰年,嘉禾为瑞。一役泛舟,赡及江、浙,不可谓非太仓之外户也。然而逐利倾囷,民生匮矣。备豫旱涝,恃在盖藏,他货称是。志物产。
榖之属
枲之属
蔬之属
蓏之属
果之属
木之属
竹之属
花之属
草之属
药之属
毛之属
羽之属
鳞之属
介之属
虫之属
金石之属
货币之属
榖之属
早占:有赤、白二种,粒小早熟,种于二、三月,成于五、六月,田中种之。
占仔:纯白尤佳,兰地种于五、六月,或于九、十月,亦田中种。
三杯:形似占粟。
内山早:种出内山,独早,故名。
清游早:「彰化志」作清油。
红脚早:皆早熟者。
七十日早:种于早春,七十日而熟。
白肚早:其状盖白甚。
大伯姆:种于洼下田,水高一尺,长亦一尺,水不能溢。米白而大,其名则不可晓。
糯米:即秫米。
占仔秫。
赤壳秫:壳赤、米白,一云即占仔秫。
虎皮秫:壳赤有文,米大而白。
鹅卵秫:粒短壳薄,色白,性甚软,诸秫中最佳者。
芒花秫。
乌秫。
附考
稻有粳(粳同,不黏稻也)、糯(熟而粘者)。粳稻种于水田者曰早占、曰晚占,色白;种于围者曰埔占,色赤;糯稻种于水田者曰赤秫,壳色赤;种于园者曰禾秫,粒大色白(赤嵌笔谈)。番性爱种糯稻,八月可收(「台湾纪略」)。
占稻,俗名占仔。「湘山野录」:真宗以福建地多高仰,闻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种使莳。「五代会要」云:大中祥符五年,遣使福建取占城谷,分给江、淮、两浙,则占稻入中国,自宋真宗始矣。明末海寇林道干据台不果,由苏澳遁入占城,则占城与台为近,其种有自来。已种有赤、白二色,白者皮薄易舂,六、七月播种,十月可收。盖稻之极美者(参「诸罗志」)。
——以上稻。
圆粒:米白而软,粒短而肥,种获与埔占同;但米多而为饭则少。
埔占:壳白米赤,皮厚,种于三、四月,成于八、九月;园中有之。
花螺早:俗呼螺米,亦早熟者。
三杯、清游早、大伯姆:俱见稻类。
乌占、番仔秫:粒甚大,土番摘穗藏之以酿酒。
附考
榖之产有数种:一曰黏榖,皮厚而坚,可以久贮;一曰埔黏(按黏占北音同),兼可种于旱园;一曰三杯,皮薄而粒大,不耐久贮。台、诸两邑,皆种黏榖;凤邑黏榖、埔榖并种。彰化北路以来(如今淡水),止种三杯。谷种早晚,性各不同;早者六月可收,晚者九月始获。南路下淡水(凤山属),闻有冬种四月即收者,名为双冬(按台地以榖熟为冬,早稻为早冬,晚稻为晚冬,岁有两熟为双冬。冬之云者,犹左氏所谓稔,管子所谓秋也),又他邑所无也(「台湾纪略」)。
——以上粟。
芦黍:高与黍等,叶如芦,差大于黍,因呼为芦黍;实北方之膏粱也。邵氏曰:秬秠为黍,黍即膏粱。膏粱一稃二米,势若相背,而实相承。去其黑稃,二米即见,他谷所无也。
鸭蹄黍:穗似鸭蹄,酿酒味特佳。
芝麻:即胡麻,有黑、白二种,俱可醡油。
附考
「赤嵌笔谈」云:黍米夜间开花,居民多不食,但供笼鸟。按北方以膏粱酿烧刀酒,其味极酽。台人贩米江、浙,亦有兑来浸袪疯药者。若用芦黍、鸭蹄诸色仿而为之,则味尝不及。近有绍兴酒家,寓台郡中,试造此法,居人无有顾而问之者。盖水非河流,则味有咸甜、浓淡之别,不可强也。芝麻黑者,土人尝以小磨熬油;若白者醡油谓之香油,则尤少矣。
——以上黍。
小麦:南方麦花多开于午,台则如北地然,食多也不觉热,可以磨面,功用最溥。
番麦:状如黍,实如石榴子,一叶一穗,穗各百数粒。
附考
麦有大麦(兰地无)、小麦,而小麦最佳,为用亦广。又有荞麦,种植亦多。婴儿有疾,每用面少许,开水冲服立验,谓能解肌袪热(「赤嵌笔谈」)。
南路地热,二麦不宜。北路稍寒,可以种麦。三月告成,与淮北诸省麦秋各异(「台湾纪略」)。
——以上麦。
白豆。
黄豆:粒大,倍于内地。土人与白豆和作酱。
黑豆:土产者粒不甚大,土人以作盐豉。俱四、五月种,八、九月收。
绿豆:粒小于内地,三、四月种,九月收。
米豆:皮白腰长,可和米作食,九月收。「泉州志」即呼为九月豆。
红公豆:子红、荚紫,长尺余。
菜豆:荚长,亦名长豆,蔓生下垂,色青。按「彰化志」,菜豆一名红公豆,一名裙带豆,不以为二种。其实青者菜豆、紫者红公豆,种同而有别。
刀豆:形如刀。
扁豆:俗名肉豆,一名蛾眉豆,有红、白二色。
观音豆:俗呼赤小豆,一名御豆,熬食蒸豚,味尤松甘。
虎爪豆:形如虎爪。
荷兰豆:色新绿而味香嫩,种出荷兰,土音讹为和兰豆。盖「明史」以荷兰为和兰也。
土豆:蔓生,即落花生。花开黄色,委于土即结实,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或以醡油,而代蜡。北方名长生果,一名花生。
番豆。
附考
裙带豆,子白、荚绿,红公豆,子红、荚紫。原只一种,荚长尺余,可充蔬菜,福州名为豆结(「台海釆风图考」)。
荷兰豆,种出荷兰,如豌豆然。角粒脆嫩,可充蔬品,熬食。余如黄、黑、绿豆,小米、芝麻、赤豆之属,悉同内地,而收获较早(参「釆风图考」、「台湾纪略」)。
田中艺稻之外,间种落花生,俗名土豆。冬月收实,充衢陈列,居人非口嚼槟榔,即啖落花生。童稚将炒熟者,用纸包裹,粥于街头,名落花生包(「赤嵌笔谈」)。
番豆,花银红色,壳硬粒圆。土人取为粉餈粿馅,较绿豆价为廉,而香洁则逊之(参「釆风图考」)。
——以上菽。
枲之属
青苎:种于园中或旷隙地,一岁四收;惟初收长大者得价值。去其皮肤,取其如丝者,以小刀剔之,快如破竹。
麻:蔓生者多,种之者少,以利不及青苎故也。内山较盛,有青、黄二种。
附考
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纻』。「集传」以为麻,似与上云『沤麻』无分。纻盖麻类,而非即麻。「说文」云:『纻,草也,可以为绳』。「唐诗」有「白纻词」,知苎乃纻字俗误也。兰中自淡北一带,遇隙地无不莳。此以宿根易生,不扶自直,故岁得四收,有头水至四水之名。头水云者,犹采茶之头纲也,收于夏初,讫于秋末,装朿捆载,售于内地;剖之如丝,以缉夏布。粗者约绳,细或搓线。其干亦如麻,然可以引火。
「尔雅」:黂,枲实;疏,枲麻也。黂者,即麻子名。「齐民要术」:勃麻花也。麻有雌雄,雄者名枲,雌者名苴。
蔬之属
芥:有青紫数茎,种可煮食,亦可卤食,取其子研末为芥辣。又有油芥,可榨油。
姜:芥秋种而冬熟,姜春种而夏熟。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亦名子姜。宿根谓之母姜。又有番姜,花白瓣绿,熟时朱红,中有子辛辣;更有实圆尖小者,种出咬■〈口留〉吧。晒干可作辣酱,御湿之菜也。
葱:有香葱、麦葱、风葱三种。风葱可疗疯疾,中有孔。
韭。
蒜。
薤:似韭而叶差阔,俗云廖荞。佛家谓荤菜。八月种,头可食,亦可捣虀。「尔雅」以小蒜为蒜,大蒜为葫食。
白菜:一名菘,即周彦伦所谓秋末晚菘也。兰地亦有。传种自山东者,叶青碧,茎洁白,以头围者为胜。然味终逊于山东,三年必另易其种。
苋菜:有红、白二种,俗传不宜与鳖同食,谓鳖见苋而生。「清异录」以红苋为鳖还丹,即此可鉴。
芥蓝菜:俗呼隔菜,一名观音菜。「通志」: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也。
莙荙:叶厚而柔,俗呼厚茇菜。按唐「西域传」末录有军达,即此菜也。「本草」谓其补中下气。其汁洗衣,白如玉。俗云有小毒,恐未必然。
颇菱:种出西域颇菱国,俗讹颇为菠,呼赤根菜。「方士隐」:名为波斯草。「嘉话录」:菠菱种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之种,语讹波棱。
瓮菜:来自东夷古伦国;以■〈票瓦〉盛之,译不能通,即名瓮菜。「南方草木状」:叶如落葵而小,干柔如蔓而中有孔,盖水、陆皆可生之物也。
蒝荽:「本草」谓胡荽。茎叶柔细,根多须,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即此。佛家亦以为荤菜。
芹:水芹生水中,旱芹生卑地,有赤、白二色。孟倪云:和醋食损齿。李廷飞云:赤芹害人,不可食。时珍曰:蛇喜食芹,惊蛰后忌食。产于冬春之交,嫩而美,味甚香。
茼莴:叶似艾而花似小菊,性冷味香,形、气同蓬莴;一名董莴,多食令人气满。
红豆菜:叶红紫,味香烈,妇人食之补血。
茄:形长,有紫白二色;又有一种野生,形圆而色黄、白,则不可食。
笋:土产多苦,亦不甚香。
萝卜:俗名菜头。有黄、白二种,兰地秋、冬、春皆有之。
紫菜:生海石上。
海粉:青、白二色,状如粉条,生海中。
番芥蓝:叶盖如芥,无有食之者。
附考
明太监王三保植畺冈山上,至今尚有产者。有意求觅,终不可得。樵夫偶见,结草为记,次日寻之弗获。故道有得者,可疗百病(「台湾纪略」)。
凤山县有姜,名三保姜。相传明初三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香祖笔记」)。
台地竹生笋,不出丛外,皆不堪食。夏月街市亦有煮熟肩卖者,味酸苦,难以充庖;惟茥竹笋味最佳(「使槎录」)。
番芥蓝,似菜,叶蓝。其纹红,根亦红。种久蕃茂,团结成顶,层层包裹,彩色照耀,一名番牡丹。种出咬■〈口留〉吧,其国以为上品菜。谚云:一丛抵一茇,言其罕也。番银钱小者名茇(「台海釆风图考」)。
蓏之属
王瓜:一名莿瓜,以皮有微莿也。「月令」:『孟夏,王瓜生』。兰地春初或即有之,亦名胡瓜,以张骞自西域得种,故名。
金瓜:有大小二种,一名南瓜。种出南方,皮上有瓣,肉厚色黄,不可合羊肉食,令人气壅。又有一种碗大而红者曰红瓜,不堪食,可供玩。
西瓜:种来回纥。其色青绿、其瓤红白,性生冷,伤脾助湿;但食之能化畜毛。又有一种小而色白。
菜瓜:即丝瓜,或呼鼠瓜。老则成布,种于园中,蔓延于地,俗呼为天罗布,一名蛮布;嫩时去皮可煮食。经霜而枯,其中有丝,可涤釜器。
苦瓜:一名锦荔枝,俗又名红羊。
冬瓜:形如枕,兰地四时皆有,一名地芝。性清凉,经霜则白衣如粉。俗切片和白糖煮之,以作蜜饯。
涵瓜:有青、白二色,酱豉糖醋皆宜。或名莦瓜,或名菜瓜,台则通名涵瓜。
匏:蔓生。有长匏、有细腰匏、有劲匏,细腰谓之葫芦匏,皆可食。老则坚,可为器。又有小本葫芦匏,七叶而生苞结实,名七叶匏,盖匏之甘者。
番薯:即地瓜。有红、有白,蔓生园中,生熟皆可食。可治渴、疗饥、酿酒、虀粉。明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凡瘠土沙砾之地皆可种。或云有金姓者,自文来国携回。此另一种,皮白而带黑点,乃地瓜中之最甜者,名文来薯;一名金薯。
大薯:即田薯,有紫、白二种,蔓生。根伏土中,一藤可得七、八魁。闻有一藤一魁者,长五、六尺,如短柱,重十余觔。
芋:长曰土芝,圆曰蹲鸱,一类数名。又有名槟榔心者,大而松,红根相连,如槟榔子,故名。熟较内地为早,叶似荷而不圆。「广志」云:有水、旱二种。旱芋山地莳之,水芋水地莳之,根叶皆相似。
番芋:种出自番。
附考
西瓜盛于冬、夏,台人元旦多啖之。皮薄瓤红,可与常州并驱;但逊泉之傅霖耳(「稗海纪游」)。金瓜茄,叶干同茄,花连五瓣,似鸭脚,淡紫色,结实酒钟大,似金瓜,有外瓣,初白后黄,土人以供玩(「釆风图考」)。
闽海而南有吕宋国,朱薯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人率取食之。茎蔓生如瓜蒌、黄精、山药之属。生食之如食葛,熟食之味如荸荠,贮之室中有蜜气香。闻夷人虽蔓生不訾省,之属。生食之如食葛,熟食之味如荸荠,贮之室中有蜜气香。闻夷人虽蔓生不訾省,然吝而不与。中国人有截取其蔓咫许以来,于是入闽久矣。当时有颂之云: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不争肥壤,能守让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能守气者也;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皆无可弃,其值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耄耆食之不患哽噎,能养老者也;童孺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鬻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鸡犬,能及物者也;其于士君子也,以代匮焉,可以固其廉;以广施焉,可以助其惠;而诸德备焉。或云长而色白是旧种,圆而黄赤得自文来,未知孰是。余见有大可尺围,形似南瓜者,土人亦不经见也(参「赤嵌笔谈」)。
芋有二种:红根相连如槟榔子,名槟榔芋。淡水有一种大者,重四、五斤,其味甚佳;红白者次之。六月初旬即可食。然多食滞气,不似内地之滑润。南路番仔芋,一名糯米芋,有重十余觔者,味亦佳(参「笔谈」)。
内山生番不知稼穑,惟于山间石罅,刳土种芋。苗熟则刨地为坑,架柴于下,铺以生芋,上覆土为窍,火燃则掩其窍;数日取去,芋半焦熟,以为常食。行则挈以为粮(「釆风图考」)。
果之属
荔枝:品类不一,来自泉、厦者,以乌叶状元红为最。近时头围、五结等处植之,但香味殊别。
龙眼:即龙目,有二种。壳赤、肉厚、核黑谓之福员;熟而晒干者,大曰魁员。有肉厚而核小者尤佳。
菠萝: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丛心,皮似波罗蜜,而色黄味酸甘,四时皆有。末有叶一簇,因形似凤,故名。其谓之黄梨者,以其色也;其谓之王梨者,以其大也。兰所种不及台南为佳。
檨仔:红毛人从日本国移来,有香檨、木檨、肉檨三种。树高多阴,实如猪腰,皮绿肉黄,盛夏大熟。冬、夏之交开花,微白,味甘色黄,其根在核。
波罗蜜:亦荷兰国移来者。实生树干,大如斗,皮似如来顶。剖而食之,味甘如蜜。
槟榔:向阳曰槟榔,向阴曰大腹皮,实可入药。一穗子数百粒。秋末采食,至二、三月乃尽。实如鸡心,和荖藤食之,能醉人,可袪瘴。
荖藤:即香藤。
桃。
李:小种如钮,红甚,名真珠李。兰中以来自淡属大棚林者为佳而大。
梅:种少。
石榴:花种红,子可食。
番石榴:俗呼梨仔茇。
番柿:形似柿,皮有毛,俗呼毛柿,西域种。
橘:一年相续者名公孙橘;又有四时橘,味酸。
柚:诗「秦风」所谓条也。兰以瓣大而肉如丝者为贵,名文旦。柚种出漳州。
柑:有仙柑、红柑、雪柑、卢柑、九头柑诸种,亦橘属也。兰柑微酸,不及彰化西螺。
葡萄:蔓生。
甘蕉:俗名牙蕉,秋、冬尤盛。
香橼:瓤不分瓣,味甘而香,以盐腌之,能消食。
佛手柑:如人指,屈伸长短错落如拳。虽干而味不败,兰地五、六月初熟时售于江、浙,呼青果客。
甘蔗:皮有青、红二种,又有干小者曰竹蔗,煮汁成糖。
木瓜:木本,可浸酒,疗足疾。
番姜:有方、长二种。
山杨梅。
山柑。
土菱。
枇杷。
椰子:壳可作瓢,含浆如酒。
菩提果:俗名香果,出西域。花有须无瓣,其色白,其实中空,状如蜡丸。
附考
荔枝,兴化、漳浦产者为上,泉州、南安近日尤甚。台地率自海船携来,一日夜可至,味香色犹不变(参「釆风图考」)。
龙眼,颗小味薄,六、七月熟。荔枝皆自内地来,蓝总戎廷珍每贻漳州状元红,紫绡玉肤,甘如醴酪。每以海上风阻,不得日食三百,殊为憾事(「赤嵌笔谈」)。
菠萝,通体成章,抱干而生,叶自顶出,森若凤尾。其色淡黄,其味酸甘。孙元衡诗:翠叶葳蕤羽翼奇,绛文黄质凤来仪。作甘应似■〈锺〉笼实,入骨寒香抱一枝(「赤嵌集」)。
黄梨,实生丛心,味甘,微酸,叶攒簇参差,有如凤毛。其皮鳞起,故名菠萝。盛以瓷盘,其香满室(「台湾纪略」)。
黄梨,叶似蒲而短阔,两旁如锯齿。其实色黄,瓤如鳞甲,形似甜瓜,味甚甘酸,清芬袭人(「釆风图考」)。
羡子,俗称番蒜,或作檨。其种云自佛国传来。孙元衡诗:『千章夏木布浓阴,望里累累檨子林。莫当黄柑持抵鹊,来时佛国重如金』(「赤嵌集」)。
檨,种自荷兰,切片以啖,甘如蔗浆,而清芬远过之。「沈文开杂记」:「食毕弃核于地,当月即生。核中有子,或一粒、或二粒,如豆之在荚。叶新抽杪,红若丹枫,老则变绿』(「诸罗志」)。
番檨,大者合抱,高凌云,叶浓,花微白,朵小有香。结实皮绿肉黄,其气辛热,其味酸甘,入肝补脾,台产也。切片腌久更美,名曰蓬莱酱(「釆风图考」)。
番檨,肉与核粘,味甘色黄,盛夏大熟(「台湾纪略」)。
檨三种,香檨、木檨、肉檨。香檨差大,味香,不可多得;所食者木檨。肉檨晒干,用糖拌蒸,亦可久藏。台人多以鲜檨代蔬,用豆油或盐同食。按「字释」无檨字,色味似杏,或是番杏误作檨(「赤嵌笔谈」)。
檨,实大如猪腰子,叶尖长。「居易录」作番蒜。五月熟,大如苹婆,味甘香,多津液。树大而叶圆,非是(同上)。
檨,种自荷兰,树高大可荫。张鹭洲诗云:『参天高树午风清,高实累累当暑成。好事久传番尔雅,南方草木未知名』(「瀛壖百咏」)。
粤西以波罗蜜为天波罗,黄梨为地波罗。「居易录」谓:黄梨曰黄来,八月熟,长可尺许。其树类蕉,实生节间。按黄梨长止五、六寸,草木丛生,根下叶似萱,两边如锯齿。顶上叶小,攒簇如鸡帚,谓其树类蕉,非也(「赤嵌笔谈」)。
波罗蜜状若如来顶,中分十数房,似莲瓣抱生。其色黄,其味甘。房各一实,其色白,煮食似粟。孙元衡诗:『波罗门下树亭亭,香实成房子更馨。解是西来真善果,十方供奉佛髺头青』(「赤嵌集」)。
张鹭洲诗:『清果菩提绕室馨,金包柑橘丽繁星。更怜斗大波罗蜜,磥砢真同佛青』(瀛壖百咏)。
波罗蜜一名优钵昙。「广东志」:南海庙中旧有东西二株,高三、四丈,叶如苹婆而光润,萧、梁时西域达奚司空所植。他所有皆从此分种,生五、六年至径尺,削去其梢,以银针钉腰即结实。成实乃花,然常不作花,故佛氏以优钵昙花为难得。每树多至数十实,自根而干而枝条,皆有实累累疣赘。若不实,则以刀砍树皮,有白乳涌出,凝而不流则实。一砍一实,十砍十实,故一名砍生果。熟以盛夏,大如斗,重至三、四十斤。皮厚有软刺,礧砢如佛头旋螺。肉含绿瓤,间迭如橘柚囊。气甚芳郁,有干湿苞之分。干苞者,液不濡腻,味尤甜。每实有核数百枚,大如枣,仁如栗黄,■〈火刍〉熟可食,能补中益气,悦颜色。志云:色绿似如来顶,液粘如漆是已。其子却似橡实,每一子为一房,熟而食之,味似百合。子不可生食,瓤可生食,亦不甚甘美,终不似
橘柚味佳也。台郡用波罗蜜子煨肉,黄梨煮肺,亦海外奇制(「赤嵌笔谈」)。椰实大如寒瓜,外有壳,圆而坚,剖之有白肤,厚半寸,味似胡桃,极肥美,有浆,饮之得醉,俗谓之越王头。昔林邑王与越王有怨,遣人刺得其首,化为椰子。当刺时越王大醉,故其浆犹如酒(「南方草木状」)。
槟榔不与椰树间栽,则花而不实。孙元衡诗:『竹节棕根自一藂,连林椰子判雌雄。醉醒饥饱浑无赖,未必于人有四功』。『扶留藤脆香能久,古贲灰匀色更娇;人到称翁休更食,衰颜无处着红潮』(「赤嵌集」)。
枣子槟榔,即广东鸡心,俟熟取子而食。台人于未熟食其青皮,细嚼、麻缕相属,即大腹皮也。中心水少许,尚未成粒。间有大者,剖视其实与鸡心无二。或云粤人食子,台人食皮。一色青者为雄,黑脐者为雌。雄味厚,雌味薄;颗向上长者尤贵。蛎房灰用孩儿茶或柑仔蜜染红含浮留藤食之。按「范石湖集」顷在峤南人好食槟榔,合蛎灰扶留藤(一名蒌藤)食之辄昏;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脓血,可厌。蒌藤,一作浮留藤,土人误为荖。「字释」无荖子。台地多瘴,园中多种槟榔,七月渐次成熟,至来年三、四月,则继用琅峤番社槟榔干(「赤嵌笔谈」)。
种槟榔必种椰,有椰则槟榔结实必繁。椰树叶少林高。椰子外裹粗皮如棕片,内结坚壳,剖之白肤盈寸,极甘脆,清浆可一碗,名椰酒。「东坡诗」:『美酒生林不待仪』,是也。「广东志」:椰心色白而甘在酒中,大小不一。凡拣椰子,以手摇之,听水声清亮,则心大而甜,其肉厚。水声浊则否。盖椰心以水而养,无水则无心;往往而然。又有椰油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疗齿痛、冻疮极效(同上)。
槟榔形如羊枣,力薄,味逊滇粤(「稗海纪游」)。
槟榔树直无枝,高一、二丈,皮类青桐,节如筠竹,叶皆上竖如凤羽,临风旖旎,甚可人目。叶脱一片,内现一包;数日包绽,即开花二、三枝,淡黄白色,朵朵连珠,香芬袭人。实附花下,形圆而光,宛若枣形,与椰肉、香藤蒌根夹灰同啖(「台湾纪略」)。
槟榔高数丈,花细,实如青果,在叶下干上,攒簇星布。椰树干叶亦似之。但其实大如瓜,中有瓤,味香,白如雪,脆于梨。其液如酒,切实和槟榔噀之。六、七月熟可采,番人跳而上,攀援矫健,名曰猱采(「釆风图考」)。
槟榔含章甚美,绝象枸锦,因名锦郎;又一名宾门,一名仁频,一名洗瘴丹(参「清异录」、「本草纲目」)。
番石榴,俗呼莉仔茇,郊野遍生,花白,颇香,实稍似榴。虽非佳品,台人亦食之。味臭且涩,而社番则尤酷嗜焉(「台湾纪略」)。
杨梅如豆,桃李味涩,不足珍。番石榴不种自生,臭不可耐而味尤甚恶(「稗海纪游」)。
番柑种自荷兰,大于番橘,肉酸皮苦。荷兰人夏月饮水,必取此和盐,捣作酸浆入之。多树园中,树与橘无异。沈文开诗:『移出蛮方味作酸,熟来包灿小金丸。假如移向中原去,压雪庭前亦可看』(「草木杂纪」)。
台产柑橘味俱酸,有公孙橘,前生者红,后生者青,花实四时相续。沈氏「杂记」:番橘出半线,与中原橘异,大如金铃,肉酸皮苦。其诗云:『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瀛壖百咏」)。
甘蕉,叶类蕉,中心出花层层,吐瓣红紫,结实联缀百余颗,相对若贯珠。色黄白,味甘,颇似香瓜(「台湾纪略」)。
甘蕉,俗名牙蕉,亦名荆蕉。「南方草木状」谓:『实随花。每花一阖有十余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诸罗志」)。
牙蕉,即芭蕉中之一种,不甚高,约长六、七尺。结子每茎百余,始绿,熟则黄,味极甘美;闽广有之,他省亦间有生者(「釆风图考」)。
蕉果,一枝五、六层,层数十枚,排比而生,剖食味甘。「异物志」载:『羊角蕉,子大如手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者』,此也。「南方草木状」:『蕉,子房相连累,甜美,亦可蜜藏台地村舍后,每广植之;四时皆生,性寒。妇人产后,每以少许置儿口中,谓能清热』(同上)。
蕉子,芭蕉极大者,凌冬不凋。花褪,叶根有实,去皮取肉,软烂如绿柿,极甘冷,四季实。一种牛子蕉,又曰羊矢子,色状全似羊矢,味则不佳(「桂海果志」)。
香橼,初夏即熟,长似木瓜,上下微尖,拌蜡匀搓较软,圆皱稍逊矣(「赤嵌笔谈」)。
木瓜,树干亭亭,色青如桐。每一枝一叶,叶似萆麻,大者尺余,花白色,生杈桠间。瓜凡五棱,无香味。居民用盐渍以充蔬。「诸罗志」谓:「毛诗」:『投我以木瓜』,即此。殊非。按「果谱」:『木瓜一名楙,一名铁脚梨,树藂枝,叶花俱如铁脚海棠。叶光而厚,春末花开,红色微白。实如小瓜,或似梨稍长,色黄如着粉,津润不水者为木瓜』。此地所产,与内地绝不类,岂可以称谓偶同,遂妄为引据乎(同上)?
番木瓜,直上而无枝,高可一、二丈。叶生树杪,结实靠干,坠于叶下,或腌或蜜,皆可食。树本,去皮腌食更佳(「台湾纪略」)。
番姜,木本,种自荷兰。开花白瓣,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更有一种,结实圆而微尖似柰;种出咬■〈口留〉吧,内地所无也(「釆风图考」)。
香果,花有须无瓣,其色白,其实中空,状如蜡丸。孙元衡诗:『但有繁须开烂漫,曾无轻片见摧残。海天春色谁拘到?封奏东皇蜡一丸』(「赤嵌集」)。
台地夏无他果,惟番檨、蕉子、黄梨视为珍品。春、夏有菩提果,一名香果,芳馨极似玟瑰果,当以此为第一(「赤嵌笔谈」)。
菩提果,系西域分种,实如枇杷,味甘而香(「台湾纪略」)。
木之属
松:白玉蟾云:精液为松脂,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松脂化为琥珀。
柏:「六书精蕴」:万木皆向阳,柏独西指,盖阴木而有贞德者。
樟:肌理细而错综有文。大者数抱,垂荫数亩,宜于雕刻,气甚芬烈。熬其汁为浆脑,可入药品。兰以大为梁柱,细熬樟脑。
楠:一作柟,始生即具全体,裂土而出两叶,始蘖已大十围,岁久则坚,终不加大,盖与竹笋同一理也(「稗海纪游」云)。
柯仔、赤鳞:赤色,皮鳞质坚,入土难朽,大者可作车轴。
乌栽:皮带黑色,中白,大而不堪器用,止可供薪。
柳:柳与杨实二种,杨仰而柳俯也。台有御柳,干赤,条细如绿丝,名垂丝柳。
象齿:木硬而直,白文,如象齿。
埔柿:树如柿,无花实。
山荔:树如荔,无花实。
乌桕:一名鸦舅,叶可染皂,子可榨油。秋尽叶红,远望如霞。
埔荆:俗名埔姜,盖荆属也。小木丛生,枝叶婆娑,有五叶、七叶之别,行人中暑者,取七叶荆心嚼之,或缚脐间,立愈。
朴仔树:叶如苦苓,晒干用擦锡器、犀角、象牙等物。
破故子:叶似梧桐而小,结子如苦苓,煮成以盐酱浸之,甚甘美。
鹿仔草:即楮也。皮捣烂可作纸。兰不造纸,以其枝叶为鹿所嗜,因名之。
榕:大者垂荫可十余丈,多根,故易茂而难拔;不材,故寡伐而长寿。细根如藤,下垂渐渐及地,便生枝节。鸟喙其实,坠地复生,名曰鸟榕。
白树:树高大而干直,颇美观,然易朽。
番豆:大至合围,高数丈,结子如豆筴。「使槎录」云:『番树大如槐,枝干离奇,或似卧松,结实如槐,角皮红时绽裂,肉白可食。名刺豆,一名番豆』。
枫:别名摄,「齐邱化书」云:『老枫化为羽人』。
苦苓:皮可擦疥,即拣也。「图经」:谓树有雌雄,雄者根赤无子,雌者根白有子。
水松:性好近水,皮湿厚如绵,枝乔而上勾,其叶散碎纷披,其根礌砢奇古。
黄目树:叶似苦苓,结实形如枇杷,色黄,皮皱,用以澣衣,功同皂角。
桑、林投:一名林荼,叶多刺,实似菠萝,不堪食。高可丈余,密栽为篱,牛羊不得入。卫宅之功,等于莿竹,其里松,其骨坚,花纹斑驳,可作箸,亦有作朝珠器用者。
九芎:一名九荆。村落草屋用以为柱,入土不朽。「使槎录」云:木有交标,小而不高。又有白树,白可为器。皆内地所无者也。
水漆:生海泥中。「诸罗志」云:水漆,柯叶彷佛刺桐,皮有粘液,着肤则肿,取以围篱,多生枝叶。
赤皮。
紫荆树。
九罾。
加冬:树似冬青,性极坚重,入水经久不朽。作器不漆,木色自佳。
萧朗:一名萧郎。木性坚致,味尤香甚。「赤嵌笔谈」:『大者数围,入土十年不朽;作器用,其纹特美』。
婆罗树:「使槎录」:树中空,四围折迭成圆形尤异。花纹纠结盘屈,如古木状,用贮管城,因其材也。
馒头果:树干似梧桐,但不直耸,有旁枝。一枝数叶,如芙蓉。三、四月开小绿花,悬穗,三、四十朵相比(见「台海釆风图考」)。
石楠:木性坚重,土人烧为炭。
乌心石:亦炭材。
櫆。
山茶。
土桂。
咬人狗:疑即水漆。「台海釆风图考」云:其木甚松,手拍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肿痛,一昼夜方止。
土杉:大可十围,周十里许。然在深山叭哩沙喃番界内,莫敢采伐。
松萝:即女萝,又名兔丝。
龙牙、狗骨、石柳:皆以形得名。
大丁黄。
公牡树。
苦株。
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枝干有刺,色深红,花红则叶生。
附考
林投树干直,皮似栟榈。其里骨极坚,花纹斑驳,可作箸并檀板或月琴三弦等乐器。心空,从根结棕丝,直贯至顶。叶青而长,两旁皆刺,花似芦荻。结实类菠萝,熟后深黄,擘开颗颗如金铃。番众以线串贯缠额上为饰,并啖之。其在花时,则摘其花以盘髺(「釆风图考」)。
内山林木藂杂,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坚质,紫色,灶烟间有香气拂拂。若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实可惜。倘得匠氏区别,则异材不致终老无闻,斯亦山木之幸也(「使槎录」)。
刺桐,垂阴如梧,干生多刺。陈翥「桐谱」云:文理细紧,而性喜折裂。巨刺如欓,其实如枫。盖枝叶蔚茂,初夏开花极鲜红。如叶先萌而花后发,主来年五谷丰稔(「泉州志」)。
刺桐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形若金凤。枝干有刺,花色深红。「南方草木状」云:九真有刺桐,布叶繁密,三月开花,赤色照映,三、五房凋,则三、五房复发(「广群芳谱」)。
补骨脂,胡人呼为婆固脂,俗讹为破故纸,又名胡韭子,因其子之状相似也(「本草」)。
绿珊瑚,一名铁树,种以为篱。张鹭洲诗云:『一种可人篱落下,家家齐插绿珊瑚。想从海底搜罗得,长就苔痕润不枯』(「彰化志」)。
紫荆,形如九荆,但花色不同。九荆花白,而紫荆之花紫艳特甚(同前)。
「唐韵考」:女萝,松萝也。按「毛诗注」、「尔雅」:皆谓女萝即兔丝。陆佃「埤雅」言:在水为女萝,在草为兔丝。二物殊别。今列松萝于此,而兔丝别入药部(「事物异名录」)。
竹之属
刺竹:高五、六尺,大者数围,旁枝横生而多刺坚利;环植屋外,人不敢犯。或取以为茅屋椽桷器物资之,其用甚广。
长枝竹:一名鲎脚绿,高二、三尺,围三、四寸,节疏而平,椅、棹、床、橱每资其用。剖细如丝,可作篮筐诸器。
芦竹:似黍,生水涯湿处。
筀竹:大小有二种。大者围二尺,长四丈,茅屋取以为柱;小者用以编帘,其笋尤佳。
金丝竹:一名箭竹,大如小指,土番取以为箭。
人面竹:高四、五尺。「华彝考」云:节密而凸,宛如人面。「通志」:一名佛眼竹,可供玩索。
观音竹:即凤尾竹,枝柔叶细而干小,艺植小盆,亦可供玩。
七弦竹:干白有青线纹五、六、七条,叶与竹同,「釆风图考」云。
绿竹:无刺而长,不甚高,围亦不甚大,笋极清甘。
附考
竹亦可为器用,但质薄劣,蛀虫易生,不耐经久。遍处皆竹,数十竿为一丛,远望若柳,绝无萧疏之致(「赤嵌笔谈」)。
刺竹,番竹种也。大者数围,叶繁干密。有刺,似莺爪,殊坚利,惟台有之。土人多环植屋外以御盗,今城四周遍栽之(「釆风考图」)。
绿竹,数十竿为一丛,生笋不出丛外,每于丛中排比而出。枝大于竿,又节节生刺。人立其下,往往牵发毁肌,莫不委顿(「稗海纪游」)。
江南竹,亦名南竹,自内地来,鱼港篱落每用之。麻竹比刺竹尤大,质不坚韧,车笼糖笼仓笨等物悉资用之(参「釆风图考」及「郡志」)。
花之属
梅:候同庾岭,有红、白二种。午时梅,色红,午开、子落。
桂:花品不一,黄、白殊色。有四季着花者,有一月一花者,有当春、秋而着花者。兰所种则月桂为多,来自内地。
兰:「尔雅翼」云:一干一花者兰;一干数花者蕙。干青而劲,花浅黄色,心有紫点,名曰大青;叶长花白,干亦白,一茎二十余花,名曰玉干。又有一茎数蕊,花稍细而叶亦短,幽香特异,为兰之绝品,名曰素心。兰地尤多。
树兰:一名木兰,有四叶、六叶二种。「台海纪略」云:花细碎如黍米、色黄、一年数开、种出暹罗者,为暹兰。
朱兰。
倒垂兰:一名倒吊莲。枝屈曲如梅,叶似萱,短而厚,不着土,取一枝挂檐阴雨露所及处,自能生根抽芽出叶开花;花如兰,色黄碧,微香。见「台海釆风图考」。
鸡爪兰:花似金粟,开于夏、秋之间,即内地珍珠兰也。「台湾纪略」:一名赛兰。王敬美曰:赛兰蔓生,树兰木本,其香皆与兰同。
鹰爪兰:俗呼鹰爪桃,一名油兰花;即内地虎爪兰也。叶似桂花,有两层,以下层补上之缺处。子如青果,数十枚比迭成团,香味滞腻不甚清。
菊:种不一名,兰地黄色多而白色少。
献岁菊:「台海纪略」云:立春始开,其性尤殊凡菊。
迎年菊:与秋花无异,惟紫色一种,开历冬春,故曰迎年,「赤嵌集」云。
万寿菊:色黄似菊,花瓣细簇,味香而浊。
海棠:自三貂岭入兰一带,丛生尤多。贾耽「花谱」:又有秋来着花者,名秋海棠。
长春:谓一岁长开也。
丽春:花似长春而大,百叶而深红,罂粟别种也。从南海传来。
佛桑:一名扶桑,一名牵牛,俗又呼大红花。「广群芳谱」谓:东海日出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如桑,因以比之。后讹为佛桑,乃木槿别种。又云:高四、五尺,枝叶婆娑,叶深绿色,光而厚,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南方草木状」云:扶桑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泽,有蕊一条,长如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自五月起,至冬乃歇。插树即活。兰有二种,单叶者深红,名照殿红,与「草木状」所言合。其千叶者,有红、黄二色,与「广群芳谱」所言合。四时长开,到地皆是。
芙蓉:有水、木二种,木者一名拒霜花。
玉芙蓉。
唐棣:即薁李。
姊妹花:见附考。
指甲花:木本,花细而色碧,一枝数百叶蕊。树高五、六尺,枝弱而嫩,妇女捣其花以染指甲。
凤仙:一名金凤,有单叶、百叶二种。其色有白、有紫、有深红、浅红、有红白相间者。女人采其花以染指甲。张宛邱诗,呼为菊婢。
水锦花:有微红、水红、白色数种。一名朱槿,一名赤槿,一名日及。朝开暮落。小儿口热破,取白色花捣汁擦之即愈;收干者煎水洗之亦立愈。
石榴:种来自安石,故名石榴。单叶者多实,百叶者有红、白二种,夏秋盛开。
葵,花大如碗,自下而上,开尽而止。
玉楼春:即百叶黄栀,花虽有香而不结实。
金丝蝴蝶:草本,叶似菖蒲,花如夜合,中红外黄,形肖蝴蝶,朱斑点缀,风来欲舞,盖台产也。
荷花:红、白二种外,又有色白而边红者。内地五、六月盛开,台则八、九月至年杪尚有之。
蔷薇:藤身,多刺,有红、白二种。红者味香尤佳。
美人蕉:似蕉而小,花出蕉心,腥红可爱,经月不谢,有红、黄二种,子皆坚黑。
胭脂花:夏、秋开花,有红、黄、白及五色四种。
夜合:即合欢也。朝开夜合。
含笑:花五瓣,淡黄色,自辅其颊,故曰含笑。半开则烈,大开则香减。
月下香:叶似鹿葱,丛生。细嫩而长,中吐一茎,可数十蕊。开自下而上,色白,其花至夜香愈烈。
番瑞香:蔓生,花微绿,有尖瓣、圆瓣二种,一簇数十蕊。夏月盛开,香甚清远。亦有木本而名瑞香者,乃庐山僧所谓睡香也。
番花:「台海釆风图考」:即贝多罗,其叶即梵僧用以写经者。「使槎录」云:花如小酒杯,六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有香甚缛,落地数日朵朵鲜芬不败。「府志」花部既收番花,又载贝多罗,何也?
鹿葱:即萱草,一名萱花。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色黄,晒干可作蔬,泉人以为金针菜。
喷雪:花细白如雪,「通志」名泼雪,植之盆中可供玩。
昙花:即优钵昙花,草本。种出西域,有红、白二种,状若荷花。
鸡冠花:有红、白、紫、黄及红、白相间诸种,高五、六尺。有穗尖者,有平如鸡冠者,有团栾如一朵者,有高仅盈尺者;又有正干一花独大、旁小枝错出环拱,俗名百鸟朝凤。
老来娇:一名雁来红。干紫,直上,高六、七尺。
一丈红。
素馨花:蔓生,花白而蕊小,清香异常,一名山素香。香亚茉莉。
翦绒:丛生,高尺许,花开色紫,如缬锦,名锦竹,一名石花竹。茎柔而花淡红,傍如翦刻者,名翦春罗。红、紫、黑、白诸色间杂者,名洛阳锦。
绣球:藤本色白,一花众蕊,圆凑如毯。
番绣球:蔓生,叶厚可一钱,花色白,底瓣似通草。心微红而坚,明亮如矾。
莿球:身多莿,花黄似菊而小,台谓之消息花,又名牛角花。以其花莿相偶如牛角也。
百日红。
山栀:即檐卜,俗名山栀,一名黄栀。花色白,心黄、味香而不结实。
蓼花:生水涯。
七里香:木本,一名山柑,花丛生如柑,叶似珠兰。花五出,色白,香气浓郁越数十武。六月结实,大如豆,末尖先绿、后红,一枝排比数十如绯珠,能辟烟瘴。所种之地蝇蚋不生,台产也。
茶花:来自日本,种类甚多。有牡丹红、荷兰白、丽春红。又有一种名水红。金钱,则花稍细如金钱。又如一蕊而红白相间者,名秋色平分。
丝棉花。
水仙:有单叶、百叶二种,皆海舶自漳州、苏州转售而来者。
附考
台地少寒多燠,花开无节。惟菊至冬乃盛开至二月。苏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与客泛菊,作重九会,有云:岭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后开。考其理,菊性介烈,不与百卉并盛衰也(「赤嵌笔谈」)。
莿球花,本高数尺,有莿,土人植以为篱。秋冬间黄花如小铃,细攒如绒。每露气晨流,芬芳袭人。结子似豆有荚,其叶秀整相次,根可染绛。一名番苏木(「釆风图考」)。
消息花,即刺球,色黄,形如治耳器。孙元衡九日诗:『黄菊难寻处士家,也无枫叶受霜华。海东秋思知多少,为问墙边消息花』(「赤嵌集」)。
午时梅,色红,午开、子落。孙元衡诗:『葵叶梅英并可夸,枝枝绛雪受风斜。道人不语先天事,开落从前子午花』(同上)。
茉莉,最易栽植。番茉莉较大,种自柬埔寨来。花径寸,百余瓣,早晚街头有连十余蕊签成一枝,有连数十蕊为一串。买置床榻,殊有妙香(「赤嵌笔谈」)。
番茉莉,一花千片,望之似菊;既放,可得三日观,不似内地茉莉朝开暮落,然香亦少逊焉(「稗海纪游」)。
三友花,土称番茉莉,又称番栀子,或称叶上花。孙元衡诗:『争迎春色耐秋寒,开向人间岁月宽。嫩蕊澹烟笼木笔(蕊似木笔而小),细香清露滴金盘。绣成翠叶为纹巧(叶有纹如绣),蒂并丛花当友看(一枝必三、四朵,若相友然)。日日呼童阶下扫,浓阴恰覆曲栏杆』(同上)。
蝴蝶花,草本,若蝶状,色黄,上有赤色细点。阔叶,秋分时种。花花为朵,共簇一蕊。蕊如莲房,色如退红。出温州。或云即射干也(参「草木谱」、「杂俎」、「农圃六书」)。
金丝蝴蝶花,黄片红点,拳曲多须,似蛱蝶,趁人之致。孙元衡诗:『流宕春光烂漫枝,翩翻似醉更疑痴。家家一树锦蝴蝶,是梦是花人不知(「赤嵌集」)。
昙花,一枝数十蕊,一蕊长七、八寸。花六出,外紫内白,颇似莲花。亦有白色者,摘置几案间,经时略不损坏,花蕊仍然开放,是一异种。叶藂生如带,阔五寸许,傍生方莚着花,高五尺许,花色纯紫。僧家言是西方小种。孙元衡诗:『一丛优钵昙花好,移得西天小本来。日色烟光浮紫气,凌空谁为筑瑶台』(「使槎录」)。
昙花,即优钵罗花,草本,种出西域,有紫、白二种,青叶丛生。或一年数花,或数年不花。悬茎包裹,状若荷蕊,中攒十八朵,每一日开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罗汉之义也。范浣浦侍御有诗云:『一茎数蕊尽丛生,粉晕檀心画不成。净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已蠲秾艳消尘劫,应散诸天入梵声。传是西方来小种,净因我亦未忘情』(「釆风图考」)。
「本草」:无花果,一名映日果,即广中所谓优昙钵,及波斯所谓阿驲也(「庶物异名疏」)。
木兰花,如粟,澹黄,芳似朱兰。树本,大者围数尺,名树兰。孙元衡诗:『香溢珠兰畹,黄先月桂丛』(「使槎录」)。
美人蕉,花红、黄二种。黄者尤芳鲜可爱,四时不绝(按此为美人蕉,盖小种),有高丈余者(按此为甘蕉,种大体肥)。子坚黑,或作小念珠。蕉有芭蕉、金蕉。芭蕉不结子,金蕉(按即甘蕉)花如莲,色紫,不鲜。每花结子一梳(按美人蕉有黑子而不结果,甘蕉结子一梳,即芭蕉果,土人所谓弓蕉也),名蕉果(「釆风图考」)。
老来娇,一名雁来红;红、紫、黄、绿相兼者,名锦西风,又名十样锦,又名锦布衲。虽非花而艳特甚。周子羽诗:『翔雁南来塞草秋,未霜红叶已先愁。绿珠宴罢归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参「群芳谱」及「诗话」)。
含笑花,五瓣,淡黄色;莺爪花,青色,形如莺爪,与含笑花俱香同菠萝(「台湾纪略」)。
含笑花,产出广东。花如兰,常不满,若含笑然,即随凋落(「艺花谱」)。
仙丹花,色红,一朵包百蕊,似绣球花,无香。自四月开至八月,烂漫如霞釆。种出粤东潮州之仙丹山。世传昔有黄氏女经过,遗落鬓插红瓣,后满山皆发此花,故名(「釆风图考」)。
素馨,台产,藤与花叶颇相似,多在各社竹丛中或树下阴密处,蔓藤竹木。花洁白如雪,二三、月间开,香气清幽飞越,色不变黄,四月而歇,不似闽、广所植每月常开也(沈文开「杂记」)。
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惟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一寸余,似重台状。亦有浅黄香(西阳杂俎)。
佛桑一名扶桑,其叶如桑,四时长开,朝生暮陨,有朱红、澹黄二色;一名牵牛。孙元衡诗:『烧空处处佛桑燃,寒暖花魂总放颠。大海东头当晓日,丹山脚下对晴烟。眼明五月朱榴火,泪溅一春红杜鹃。粉白嫩黄相映处,遥情将向洛阳天』(「赤嵌集」)。
水仙花,种来内地,置小盆中,排小石以树之,浸盐水以养之,未有不开花。「群芳谱」有金盏银台诸号。故范浣浦诗云:『霓裳翠羽翦吴绫,烟雾细笼弱不胜。绰有风神凌海峤,怜他冷艳斲春冰。银盘皎洁还疑雪,金醆娇娆好试灯。拟与梅花同配食,水仙王庙最相应』(参「釆风图考」)。
十姊妹,花小而一蓓十花,故名。其色自一蓓中分红、紫、白、淡紫四色。有七朵一蓓者,名七姊妹云(「草木谱」)。
指甲花,胡人自大秦国移植南海,五、六月开花,可染指甲,红过于凤仙(「南方草木状」)。
密蒙花,一名水锦花。其花繁密蒙葺如簇锦,故名(「本草」)。
七里香,山矾在也。所种之地,蝇蚋不生。辟烟瘴,每五、六月开花,繁英堆雪,浓香远闻,故世人以七里香目之。犹夫芸草之香可辟蠹,亦名七里香也。芸草之名七里香以其叶,山矾之名七里香以其花;故讹者以山矾为芸草(「台湾县志」)。
草之属
仙草:高五、六尺,晒干作茶,能解署毒。煮烂绞汁,去渣和粉浆再煮成冻;似石花而黑,和糖泡水,饮之甚凉。
仙人掌:状如人掌,无叶。枝青嫩而扁厚,有刺。其汁入目,使人失明。种田畔可以止牛践,植墙头可以辟火灾。俗一名仙巴掌。
乳草:生附地,枝细叶红,背微红,妇人少乳者,和肉煮食之,能通乳窍。或云即扁蓄。
萍:「埤雅」:无根而浮,常与水平,故谓之萍。
苹:苹有三种:大者名苹,中者名荇,叶皆相似。其圆而小者,即浮萍。「通雅」:苹与萍一类也。
藻:「尔雅翼」:根生水底,叶浮水上;不若水上浮萍之无根而漂浮也。
蒲:生于水涯,滑而温,可为席。
齿草:枝叶高尺许,番人取其枝擦齿,久之皆黑,故名。
鼠曲:叶似马齿苋,上有白毛而花黄。「林艾轩集」谓之暑菊,晒干可合擦为果。
白曲草:可制曲、酿酒。
含羞草:高四、五寸,叶生细齿如槐。挠之则垂,如含羞状,俗名小人草。
茅:有大头茅,高与人齐,乡人取以盖屋。又一种短而细,名金丝茅,理而不乱。
虎耳草:叶圆而绿,背紫有毛,花黄。阴湿和盐捣之,可治耳疾。
牛唇草:以形名。
凤尾草:「本草」名贯众,叶青绿如小鸡翅。「广雅」谓之贯节。
荖草:即扶留藤,一名蒌藤,夹槟榔吃,根美于叶。按浮留藤即蒟。「说文」:蒟蔓生如桑椹,苗为浮留藤。左思「蜀都赋」所谓蒟酱,取其子为之。粤人夹槟榔用叶,台人憎其疏,独用藤,俗名荖藤;即蒌藤也。
龙舌草:俗名芦荟,形如龙舌,旁有刺,液如油,妇人釆之以膏发(参「诸罗志」)。
姑婆草。
铙钹草。
含铃草。
山茭破。
姜黄:丛生,叶似美人蕉,根似姜,取以染缯(见「釆风图考」)。
红毛茶:草属,疑即仙草。
附考
荖草,蔓生,叶似田薯,枝柔而长,延绕十余丈。花类僵蚕,绿色,味辛。根为荖藤,色粉红,取切片夹槟榔食之甚香。花叶和食,根叶花味各别(「釆风图考)。
荖藤,削皮脆如蔗,子如松蕤初吐。俗号荖花。横切小片,纹白点点如梅花,更香烈,类云南芦子。按「荖」,正韵无此字,或作蒌,亦非(「诸罗志」)。
龙舌草,长径寸许,厚半寸,中有稠汁。闺中取以润发,实擅膏沐之长(「台湾纪略」)。
红毛茶,黄花五瓣,叶如爪子,亦五瓣。其根如藤,刨取晒干,或遇有时气不快,熬茶饮之则愈(同上)。
姜香,一名■〈艹述〉,一名宝鼎香。陈藏器曰:畺黄与郁金■〈艹述〉药相似。郁金味苦寒,色赤;姜黄味辛温,色黄;■〈艹述〉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本草」)。
药之属
沙参:一名铃儿草,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者长大,生黄土者瘦小。补阴,泻肺火。
独活:「本草」:一名长生草,有风不动,无风反摇。又名独摇草,搜风去湿。此为山草。
益母草:「尔雅」:荏蓷。叶似荏,茎方,花淡红,生节间。宜孕妇行瘀血、生新血。其子名茺蔚,功用略同。
■〈艹稀〉莶草:有三种。南方一种曰花菜,去风湿。捣汁与甘草、生地熬膏、炼蜜酒调服尤妙。
艾:「尔雅翼」云: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炙百疾,宣理气血,性燥逐寒湿。
白蒺藜:俗名三脚虎,治瘰疬。
苍耳子:即「诗」:卷耳。一名羊负来。「尔雅郭注」:形如鼠耳。陆玑「诗疏」:子如妇人耳珰,有刺,性轻发,托散风湿。
车前子:即「诗」:芣苜。「尔雅」曰马泻。俗名五根草。行水泻热、凉血。
夏枯草:冬至生,夏至枯,用茎叶治瘿疬湿痹、目珠夜痛。
扁蓄:详草属「乳草注」。一名扁竹,性通淋。
马尾丝:有大小二种,患蛇蜂诸毒,取其根擦之立愈。
王不留行:一名金盏银台。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行血。出竹木刺。孕妇忌之。
咸酸草:即酸浆草,治咽喉。此为隰草。
香附:一名雀头香,一名莎草,根调气开郁。
薄荷:茎叶似荏而尖长,治风寒之要药。
紫苏:气香者良,发表散寒,子与叶同功。
泽兰:茎微方,节短,叶有毛。吴人呼香草,俗名孩儿菊,行血消水。此为芳草。
天门冬:一名万岁藤,舄肺火、补肾水、润燥瘀。
使君子:五瓣有棱,内仁如榧,亦可煨食,补脾杀虫,忌饮热茶作舄。
通草:性利水,兼通乳窍,染以采色,刻花鲜明可爱。
木通:藤有细孔,两头皆通,行水泻小肠火。
金银花:一名忍冬,有黄、白二种,可疗疥,泻热解毒。
风藤:状与他藤异,似木通。浸酒服之,可止风疾。
萆薢: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而虚软者良。袪风湿,补下焦。
双钩藤:「名医别录」:钩藤出建平,一名吊藤,疗小儿。双钩藤最袪风者。
兔丝:一名凌霄,其花朝开暮落,无根,蔓延草上,子黄如黍粒,补肝肾。
遍地锦:附地蔓生如锦毡,叶圆细而有缺。
马蹄金:即一枝香,附地而生,叶圆而小。
走马胎:袪风湿、腰膝疼,女人产后伤风尤验。
槟抛藤:袪四肢风痛。
冷饭藤:治疔廱,退红、消毒。
山葛藤:袪风疼、疔、廱诸症。
武靴藤:治鱼口、便毒,袪风湿,止骨节痛及刀铳伤。
穿山龙:袪风痛,治刀铳伤并疔疮症。
马鞍藤:治风疾。
铁马鞭:袪风火。此为蔓草。
萆麻子:「图经」:叶似葎草而厚大,茎赤有节如蔗,实类巴豆,形如牛草,能治风疾。
木鳖子:核扁如鳖,绿色,舄热,外用治疮。
急性子:即凤仙子,熟时以手微按其缝即开,故名。
天南星:根似半夏,而大者似虎掌,故一名虎掌。治风、散血,胜湿除痰。
射干:扁竹花根也。叶横铺如鸟羽及扇,故一名鸟羽鸟翣,泻火解毒,散血消痰。
榖精子:味辛,性温;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痹、齿痛、阳明、风热。收榖后,荒田中生。叶似嫩秋、花如日星,一名戴星草。
地肤子:味甘,消肿最速。
磱碡草,味甘,性平。治刀铳、跌打损伤并牛瘟胀症。
茶匙黄。
虎舌黄:性用与上同,治汤火伤,退红肿尤速。
鲫鱼胆:味苦而甘,性微冷,治喉咙刺痛、皮肤疮毒。
五爪龙:治疔疮、汤火红肿,煎水洗患处,贴之立愈。
冇骨消:味甘淡,治鱼口、便毒,跌打疮伤。土音以物不坚绽者为冇,犹云没有也,读音怕。
真珠黄:袪风痧,治疔廱疮症。
过江龙:治刀铳、跌打伤效。
金石榴:治下血痢,水泄,用白石榴同煎效。以上三者皆味苦而甘。
山素英:味甘,性平,亦治风火肿毒之症。
四时春:味甘,女人产后伤风,并治疔疮良药。
向天盏、毛将军:二者味淡,皆治刀铳、疔疮诸红肿伤。
班节相思:类薄荷而大,味辛性温,治风火、消肿。
蔓桃花:味辛性热,有小毒,焙研酒服,令人醉倒。中此者,用冷水拭面,再饮少许即醒。
黄水茄:味淡,能退红消肿,效甚。
羊角草:「尔雅」:薢茩英明。「疏」:形如马蹄。「博雅」:英明,羊角也。
蚶壳草:治痧。
田乌草:有青、红二种,红者最宜血疾。
蝇翅草:治虚胀。
猪母草:治疗毒。
宜梧草、撮鼻草:二者治风疾。
珠仔草:治跌打损伤。
茅根草、无根草:二者皆通淋利水。
金不换:即三七,本名山漆。「本草」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治跌打尤效。
炮仔草:治咽喉。
梨壁草:治脚臁疮。
蒲盐草:治蛇伤。
蛇草:形如菠菱,有小白花。毒蛇伤人,捣烂敷之,仍煎泡酒立愈。
钉地蜈蚣:性冷,退癀,能治蛇伤。
佛耳草:即鼠曲草,解风寒热,止泄,铺艾作烟筒熏久嗽尤效。
叶下红:即鸟蹄黄,一名消息草。干红花圆小如白绒,叶外青内红,治损伤。
鸡角莿:能拔毒。
黉壳莿:治廱。
鸭嘴黄:一名定经草,能调妇人经血。
鼠尾黄:治癀气。
三脚鳖:治瘰疬。
九层塔:即葵板草。
瞿麦:花大如钱,红白斑烂,色甚斌媚。俗呼洛阳花。
山苦瓜:治脚肿。
金锁匙:治小儿疳疾。以上多毒草,宜外科用。
万蒲:荃也。一名荪,能乌发。道家以为延年之食。
金石斛:一名金钗。石斛光泽如金钗,股短而中实。生石上小结者良,木上肥壮者次。味甘平,补肝肾。长而虚者名水斛,不堪用。
海藻:「尔雅注」:一名海萝。「本草」作海菜。「越南志」作海苔。泻热软坚,消痰瘿瘤,性反甘草。
海带:似海藻而粗,柔韧而长,下水消瘿,功同海藻。
昆布:「本草」:纶布也。「尔雅」:纶似纶,东海有之;即此。善消瘿瘤、坠疝气,与上二者性用略同。
骨碎补:一名猴姜,补肾,治折伤。
海浮石:「本草」:一名海石,又名水花。水流日久结成海中者,味咸更良。泻火软肾。
水烛:叶如蒲,状如烛,团结如绵,生水中可治金疮。
风不动:袪风止痛,治刀铳伤,缠生石壁、田段间,无枝干,故风吹不动,因名之。
万年松:一名卷柏,生石上,卷挛如鸡脚。味辛气平,生用通经行血、症瘕淋结,炙用脱肛、肠风、下血。此为水石草。
金狗脊:俗呼猴头,味苦而甘,性微温,补气虚损,止腰膝酸软,去毛,酒蒸用。
龙吐珠:味甘而苦,性冷。和细辛捣烂,治眼起珠;左吹右鼻孔,右吹左鼻孔;并治刀铳伤神效。
羊角豆:味甘,生似牙皂,子似羊蹄,止眼泪鼻衄,去壳留子炒用。
牛角刺:味甘。
束血草。
万年薯。
山茄。
三柰:一名山柰,生广中,根叶皆如生姜,味辛温,暖中辟恶。
——以上草部。
山栀子:一名越桃,泻心肺三焦之火。
枸杞:其实为地仙,其叶为天精草,其根为地骨皮。谚云:去家千里,不食枸杞。
以甘州产、红润少核者良。平补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
地骨皮:见上。舄热、凉血、补正气。
桑白皮:刮去外皮,取白,用泻肺行水。
桑寄生:「清异录」:一名混沌螟蛉,他树多寄生。以桑上采者为真,补筋骨、散风湿。
蔓荆子:去膜,打碎,用散上部风热。
林荼菰:即林投之实,肉有红、白二色,痢疾红者用红。白者用白。
槟榔:破胀攻坚,泻气行水。
樟脑:与槟榔详见「木之属」。又按「本草」一名韶脑。初出韶州,状如龙脑,白色,樟树膏脂也。其法,以樟木切片,井水浸三日夜入锅煎之。用柳木枝频搅,待汁减柳上有白霜,滤去滓,倾汁入盆,经宿成块。仍以清水浸之,方不缩化。入药可通窍、除湿、杀虫。
土茯苓:一名冷饭团,味甘平,袪湿热,利筋骨,治杨梅诸疮毒。有赤、白二种,白者良。
乌甜叶:味甘;性凉,生津止嗽;衄血者得枇杷叶同煎服佳。
楠香末:味辛性粘腻,外科和诸药涂抹以消红肿。或作香焚之。
柏菰:小儿口痛,煎水洗愈。
樟寄生:味甘平,治周身骨节酸痛,妇人产后伤风尤效。
正埔姜:味辛甘,性热,凡风湿寒痛,用生叶捣烂,酒炒■〈扌退〉之,立愈。妇人产后,煎水洗身佳。
黄金子:味辛甘,性温,袪风寒暑湿。
赤松根:亦袪风湿痛者。
鸟踏莿:状似穿山龙,心实无孔,治鱼口便毒、刀铳伤甚效。
一条根:味苦而甘,治筋骨及跌打损伤良药。
钉秤根:味甘,治疔廱、消红肿及跌打损伤。
茄冬叶、山埔银:皆外科用。
——以上木部。
白扁豆:子粗圆、色白者,连皮炒研,补脾、除湿、消暑。
薏苡:或曰薏芢。一名■〈艹赣〉米,一名回回米,一名薏珠子。能健脾、益胃、利水。台地产粒差小,土番名之曰禾榛。又曰禾珠。以其与米并纯成也。
山药:自生者佳,补脾肺,濇精气。
——以上榖部。
陈皮:橘皮也。以广中陈久者良。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
柿蒂:止阨逆。
——以上果部。
蒲公英:即黄花地丁。有细刺,中抽一茎,端有花,黄如金钱,开罢飞絮随起。絮中有子,落地即生。专治妇人乳上毒。
——以上菜部。
鹿茸:鹿角之初发者,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其味甘,其性温,大补阳虚者。
麋茸:「药谱」云:九女春鹿茸补阳,麋茸补阴。
鹿角胶:碎鹿角以煮,凝炼为胶。其性温补。「本草」:白胶一名鹿角胶,粉白鹿角霜。
鹿角霜:即煮胶之角渣。功次于胶。
鹿肚草:鹿肚中所食之草,能温噎膈。
熊胆:性善辟尘、扑尘,水上投胆少许,则豁然而开。
熊掌:兰地猪种为多。
——以上禽兽部。
穿山甲:介属为鲮鲤,药部为穿山甲;即鲮鲤甲也。宣通经络。
海螵蛸:即乌贼鱼骨,俗呼墨鱼船。袪寒湿,治血枯。
龟版:上下甲皆可用,滋阴治血,大者良。
鳖甲:补阴退热。
蜂蜜:亦名石蜜,补中、润燥、滑肠。
石决明:一名九孔。螺壳曰千里光。见「本草」,泻风湿明目,为末投热酒中,能解其酸。
千里光:治眼。
——以上虫鱼部。
毛之属
牛:「通志」:有水牛、黄牛二种。水牛色灰丰实而迟重,黄牛毛黄角缩而短悍。水牛力较大,用以研蔗煮糖;黄牛近山多有取而驯习之者,用以耕田驾车。又内山多野牛,成群而行。
马:从内地来者尚少,近惟营中间有两、三匹。
猪:「尔雅」曰:『彘,或谓之豕。其子曰豚』。「曲礼」:豕曰刚鬣,豚曰腯肥;而「孟子」:亦曰『鸡豚狗彘』者,何也?盖豕即猪之总名,豚为小豕,而彘为母猪也。
山猪:野豕也,两耳与毛略小,毛鬣苍色,大者如牛。巨牙出唇,击木可断,其利如镰。怒则以牙伤人,辄折胁穿腹,行疾如风。
番猪:毛多黄色,出番界。
羊。
山羊:能陟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
金钱豹:「本草集解」: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
熊:有人、马、猪、狗诸种,各肖其形,出于深山。性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舐其掌,故美在掌;其掌心有脂如玉,味尤美,曰熊白。
鹿:「埤雅」:鹿性决燥,又甚警。群居则环角外向,以防物之害己。「琐碎录」:令人以木仿作寨,谓之鹿角是也。
麋:「尔雅翼」: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
麂:「本草纲目」:■〈鹿外旨内〉即古麂字。麂似獐而小。按「尔雅」云:■〈鹿外旨内〉大麇,麇即獐也。似■〈鹿外旨内〉大烟獐矣。「本草」为是。
麇:似鹿而小,无角者。「埤雅」:『獐性胆怯,饮水见形辄奔』。崔豹「古今注」:『鹿有角而不能触,獐有牙而不能噬』。
狗:「尔雅」:以犬未成毫为狗。「说文」:以狗有悬蹄为犬。今通作狗。台地多呼以名,如乌龙、金狮、乌头、金耳诸目,大抵以毛色纯驳为别。
兔。
猴:近嶐嶐岭一带尤多。内山有一种极小者,名金丝猴,不可必得。
獭:毛虫,一名水狗。水居食鱼,知水性,能为穴。又有一种山居者名旱獭。
猫:其睛随十二时而变。谚云:『子午卯酉一条线,辰戌丑未长如枣,寅申巳亥圆如镜』。用以稽验时刻,有足凭者。
山猫:产自深山,取其毛以作笔,微短而软。
果子猫:食物。「本草」:狸有白面者,名玉面。喜食百果,又名果狸。按「广韵」:狸,野猫也。
七子猫。
鼠:穴室中者俗呼老鼠,在田曰田鼠,在山曰山鼠。
飞鼠:「尔雅」:『鼯鼠夷由』。「郭璞注」:似蝙蝠,肉翅,飞且乳,一名飞生。
碰尾鼠:形以鼠而尾特长,其毛且松而大,俗以毛松大者为碰尾也。蓄于笼中,饲以果食,实无所用也。
附考
台山无虎,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土番鹿场,今则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角尾单弱,绝不似关东之濯濯。角百对只可煎胶二十余觔(「使槎录」)。
鹿以角纪年。凡角一歧为一年,犹马纪岁之以齿也。番人世世射鹿为生,未见七歧以上者。向谓鹿仙兽多寿,又谓五百岁而白,千岁而元,特妄言耳。竹堑番射得小鹿,通体纯白,角纔两歧,要不过偶然毛色之异耳,书固未足尽信也。鹿生三岁始角,角生一岁解,犹人之毁齿。解后再角,即终身不复解,每岁只增一歧耳(「稗海纪游」)。
牝鹿以四月乳。未乳极肥。腹中胎鹿,皮毛鲜泽,文采可爱。又牝鹿既乳,视小鹿长,则避之他山,虑小鹿之淫之也。兽之不乱伦者,惟鹿与马。牝马误烝则自死。牝鹿则自远以避之(同上)。
熊之类不一,猪、狗、人、马,各肖其形。诸熊毛劲如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多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人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助其鲜美。一掌可供数十烹。若为屠门之嚼,贻笑知味矣(同上)。
台多野牛,千百为群。欲取之,先置木城四面,一面开门驱之,急则皆入。入则扃闭而饥饿之,然后徐施羁靮,豢之刍豆,与家牛无异矣。此季氏隐民取食公羊比之牛马,维娄委已者而柔焉,即此义也(参「釆风图考」)。
山猪,盖野彘也。力可拒虎,牙能伤人,行疾如风,猎者不敢射。每出践食五谷,田家鸣锣施炮以退之。或有从深山穷谷处击以一耙,压而捆之,力足以制其死命。倘一击不中,即有反噬之虞,故非强有力者不轻试也。又有毫猪,别是一种,箭如猬毛,行则有声。虽能射人,不出寻丈外(参「稗海纪游」)。
山鼠,土人捕获,以蔗梗填腹,去毛炙黄,合猪肉煮食(「使槎录」)。
山猫,其毛微短而软,可取之以束笔。乡间亦有捕蝉纸裹煨熟,以下酒者(同上)。
羽之属
雉。
鸠:即斑鸠也。与内地异。又有一种身绿嘴足皆红者曰金鸠,近淡水一带尤多。
燕。
鹭:即白鹭,鸾也。
鹰:眼圆性猛,雄者形小,雌者体大,一名爽鸠。
鹞:「诗义疏」:隼,鹞属也。「通志」:大如鹰,苍黑色,尾稍短。「尔雅注」谓:善捕雀,因名负雀。
雀:曹植赋:头如颗蒜,目如襞椒,跃而不步云。
鹡鸰:水鸟。郭景纯曰:鹊属也。「诗疏」: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青赤色,腹下白,颈下黑,一名雪姑。
乌:一名老鸦。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亦名鸒。「尔雅翼」:纯黑而反哺者谓慈乌,腹白不反者哺者谓之鸦。
土画眉:与内地等,但眉无白者。
鸳鸯:「尔雅」:匹鸟也。雄曰鸳,雌曰鸯。
白鹇:「逸雅」:白雗也。「尔雅注」:江东呼白雗曰白雉。
凫:似鸭而小,在水中。「诗疏」:卑脚短喙,鸟之谨厚者,不可与胡桃、木耳、豆豉同食。
布谷:「诗」:鸤鸠。「疏」:梁宋之间为击榖,一名桑鸠。「尔雅」:鸤鸠鴶鵴。「郭注」: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榖。「本草别录」:布谷亦曰谷公,北人名拨榖。「戒庵漫笔」: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如云『郭公郭婆』。又如云『看蚕看火』。遂称为看蚕看火鸟,也称郭公鸟。
鸥:一名鹥。「南越志」:随潮上下,以三月风至乃还洲屿,颇知风雪。「禽经」:鸥,信鸟也。
长尾三娘:即练雀也。色青,光彩照人,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禽经」:俗名寿带鸟。「事物绀珠」:尾长而色白者又一名拖白练。
乌鹙:身黑尾长,较小于鹰,而能抟鹰及鸢鹞诸恶鸟,时集田间牛背上。
黄莺:「诗疏」:一名仓庚。「尔雅」:作商庚,即黄鹂也。
伯劳:鵙也。「尔雅注」:似鶷鹖而大。「左传」:曰伯赵氏。「诗疏」:作博劳。「易通卦验」云:夏至应阴而鸣。「禽经」:鶗鴃鸣而草衰。注:鶗鸠,伯劳也。
土鸬鹚:鸬鹚长喙,善没水取鱼,入喉即烂。兰地间有之,而不用以摸鱼。
荜雀:似雀而小,唧唧善吟,置笼中,能自来去。性畏暑,遇夏多死。
白头翁:似鹤而小,头有白点。
鹅:夜鸣应更,行有行列,善旋转其项。
海鹅:俗名南风戆,又名布袋鹅。色如家畜,伸颈高可及肩,常于海滨猎鱼,避风则入。其翎可为箭羽。
鹪鹩:「尔雅」:桃虫鹪,其雌鴱。「通志」:谓之鹪鴱,一名巧妇。生蒿木间,居藩篱上,状如黄雀而小,灰色,有斑,声如吹嘘,窠如鸡卵。土番出草,闻声则反。「本草」云:俗名黄豆。
猫头鸟:「杂俎」云:即枭也。
鸡。
鸭:「尸子」曰:野鸭为凫,家鸭为鹜,不能飞翔。
鸽:俗云:粉鸟。梵言迦逋。能认主家。张曲江谓之飞奴,取其能系足传书也。苏东坡谓之雪衣,爱其羽白之如雪也。兰硬枋一带,散生甚多。
番鸭:似鸭而大,毛有小釆,嘴脚朱色,肉粗味减,来自外洋。
水鸭:嘴颈似鸳鸯,脚短而小,水中能飞。
鸢:「尔雅翼」:其飞也翔,能搏鸡与鸟。「禽经」「风禽注」,飞翔则天大风。
五色鸟。
附考
长尾三娘,朱喙、翠翼、褐脊,釆耀相间,尾长盈尺,台人因而名之。生深山中(「釆风图考」)。
白鸠,每当风雨,舞翅盘旋。霜衣雪襟,可为近玩。或呼为洋鸽,云自咬■〈口留〉吧来者。初开台时,一双不下二十金。近饲养将雏者多,价不及十分之一(「使槎录」)。
白鸠,能知气候,每交一时,即连鸣数声(「台湾纪略」)。
绿鸠,绀嘴碧尾,艳深鹦鹉;惟不善鸣,逊白鸠(同上)。
乌鹙,似八哥而通体皆黑,喙如锥,尾长,飞最疾;鸣如黄莺,善作百鸟声,夜则随更递唤。能搏鹰鹯,遇诸恶鸟飞空中,则窜喙其胸胁。鹰鹯飞较迟,爪不能及,负痛飞鸣而去。宿处恶鸟不敢近(「釆风图考」)。
番荜,形似燕,背淡黑色,腹下色黄。尾长,飞则鸣,行则摇,类鹡鸰(「诸罗志」)。
番鸭,大如鹅,足微细;两颊红如鸡冠,雄者色更赤;畜之飞去。人每载入内地,然■〈徙,衤代彳〉唼唼,无足供玩(「釆风图考」)。
五色鸟,出柑仔潭,大小不一,数十为群,啁啾互答,巧啭如戏(「东游草」「诗注」)。
鳞之属
鲤:「埤雅」:鲤三十六鳞,合六六之数。
鲈:「正字通」:巨口细鳞,似鳜,长数寸,有四鳃,俗呼四鳃鱼。
午鱼:鲈别种,身圆而厚,味差于鲈。台地九月、十月之交有之。
鮸:俗呼敏鱼,似鲈而大。肉粗,重至二十余觔。「雨航杂录」:鮸,「乐清志」所谓鳘鱼是也。「宁波志」:小者曰鮸姑。
交力:一呼交腊,状如鲤而较扁,大可重四、五觔。
红鱼:有二种,大者满尺,俗呼红头鱼。泉州谓之捺润鱼。其二、三寸许者俗呼红鱼仔,泉州谓之红娘鱼。来自广东甲子港,一名甲子鱼。
乌鱼:鲻鱼也。「本草」作乌鱼。产于溪池者曰溪乌、池乌,产于海者曰海乌。台地冬港俱有。冬至前到,味甘嫩;冬至后散子回头,则瘦而味淡。其子整片下盐,以石压之,晒干,可焙为酒品。
魽:一名青魽,长可尺余。
贴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口相比,即比目鱼也。「尔雅」曰鲽,「吴都赋」曰■〈鱼介〉,「上林赋」曰魼,「北户录」曰鳒,皆一物而异名。又「尔雅」「鲽注」:江东呼为王余鱼,以其底无甚肉也。「岭表录异」云:南人谓之鞋屉鱼,江淮谓之拖沙鱼,鞋屉或作鞋底,故呼为鞋底鱼。
扁鱼: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俗呼涂剃。按「埤雅」:青鳊,细鳞、缩项、阔腹,盖即「诗」所谓鲂鱼也。
红沙:皮红如涂朱,鳞细。泉州呼为髺鱼。
青鳞:大如拇指,长五、六寸,色青鳞厚。「彰化志」作青鱼,云一名青狮。按青狮疑即青鲭、青鰶之讹。「本草」:青亦作鲭,大者名■〈鱼娄〉鱼。「正字通」:鲭形似鲩,青色,即青鱼,俗呼乌鰡。「雨航杂录」:青鰶鱼,冬月肥美。按此即青鱼也。
麻虱目:状类鲻,鳞细。夏秋盛出,台以为贵品,云郑经所嗜者。
沙梭:长尺许,状如织梭,肉丰骨脆。
鳁:可腌作鲑。「本草」:沙鳁也。
狮刀:即刀鱼。「尔雅」:鮤鱴刀。注:今之鮆鱼也。「养鱼经」:鮆鱼狭薄而首大,其形如刀。「雨航杂录」:鮆鱼即刀鱼,一名魮,腹背似刀,又名■〈制上鱼下〉。「文字集韵」:■〈制上鱼下〉,亦作鰶。
乌颊:身短阔,其颊乌,故名。
锁甲鱼:鳞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荷包鱼:以形名。
鲡鱼:涧溪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
狗母鱼:身圆,黑赤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
饲子鱼:无细骨,可和饭以饲幼子。
龙尖:口尖,身丰,味甘而脆美,晒干可敌红花鲞。
鹦哥鱼:状如鲤而阔,色绿,嘴尖而句曲,似莺哥,故名。
四齿鱼:「彰化志」有三牙鱼。此云四齿,皆就其齿数而名之也。
梳齿:亦以齿名。
黄翅:状如乌颊,肉细而味清,以翅黄名之。
牛尾鱼:以形名。
黄爵:身薄而多小刺。「漳州志」以为黄雀所化。
交网:有乌、赤二种。
含西:身扁色白。
刺圭:「郡志」作刺圭糍鱼,色黑而唇厚。
乌蒙。
花身:细鳞,体有斑文。
青箭:色青,口尖如竹箭,有细鳞。
海蛎:头大皮黑而鳞细。
鲢鱼:种出江西,粥鱼苗养于池中。「正字通」:鲢之美在腹。「山堂肆考」:鱮鱼似鲂而长,北土呼为白鱮,徐州人谓之鲢。
草鱼:「养鱼经」:鳝谓之草鱼,食草而易长。「本草纲目」:鳝性舒缓,故曰■〈鱼爰〉鱼。
金梭,鳞细。
鲫鱼:「本草」一名鲋。凡鱼属火,惟鲫属土,有调胃之功,池泽皆有之,独兰地鲫鱼无不烂额者。
田鸽。
飞乌:色青,有翅能飞。「尔雅翼」云:文鳐鱼出海南,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鱼桀〉鱼:出淡、兰一带,近内山者尤多。土人呼国姓鱼,谓郑成功至台始有之。
贾鱼。
金鱼:朱鱼也。其尾如虾,初生身黑,渐乃变红、或白,亦有红黑斑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山堂肆考」:金鱼体如金,一名火鱼。「正字通」:金鱼,吉安有一身具五色者,曰手巾鱼。
斗鱼: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州呼为丁斑,忌与朱鱼同盆。
——以上有鳞。
鲇:即鳒也,溪涧皆有之。青色,有涎沫,无鳞;一名鰋。「尔雅」「鲇注」:别名鳀。「埤雅」:鰋,额白鱼也,一名鲇。身圆性偃。按「尔雅」分鰋、鲇为二鱼。孙炎曰:鰋一名鲇,「埤雅」从其说,今合为一。
鲳鱼:身扁而锐,无鳞。紫白色者为佳。「四明志」:鲳鱼一名锵鱼,状若锵刀。「升庵外集」作■〈鱼仓〉鱼。「事物绀珠」作■〈鱼仓〉鱼。「山堂肆考」一名昌侯鱼,以其与诸鱼匹,如娼然,故名。又有一种黑色细鳞曰乌鲳,昧颇逊。
鳗鱼:「埤雅」:鳗有雄无雌,以形漫于醴鱼,而生子皆附鳢之鬐鬣而生,故谓之鳗鲡。台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无鳞甲,白腹有涎,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大者十余斤,以食芦苇,故曰芦鳗。又溪鳗肉粗而刺硬。「本草」云:海鳗鲡一名慈鳗鲡,一名狗鱼。
芦鳗、海鳗:俱见上。
银鱼:细小白色,软骨无鳞。「正字通」:银鱼似脍残鱼,海中出者曰龙头鱼。福州一种曰水晶鱼。「杜诗」: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长。注家谓即银鱼也。
鳝鱼:「山堂肆考」:鳝似鱛而长,无鳞有涎,黄色,俗呼黄鳝。
鲨鱼:此海鲨也。与「诗」『鲿鲨』、「尔雅」『鲨鮀』之小鱼者别。「图经」名鲛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鲨。「述异记」:鲛人之室,泣而出珠,即此。小而皮粗老曰白鲨,有双髺者曰双髺鲨。凡鲨之美在翅,有一种皮上有黑白圈文相间者曰龙文鲨,其翅尤美。
釭鱼: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二种:黄釭大而肉粗,燕釭小而肉嫩。「兴化志」:魟鱼头圆秃如燕,身圆扁如簸箕,尾圆长如牛尾。以其首似燕,故名燕釭鱼。以其尾言,故又名牛尾鱼。「雨航杂录」:魟或作■〈鱼共〉。「文选」:所谓■〈鱼贯〉鱼也。今俗或误作为「鲂」,非。
遍身鱼:身有花点。
墨鱼:「本草」名乌贼,俗名墨贼。「海物异名记」:足在口,缩喙在腹,噏波噀墨,迷射水族。「埤雅」:每遇大风,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正字通」又名含墨。
章鱼:一名章拒。「稗谈」:大者名石拒,居石穴中。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盖即昌黎所谓章举。其身圆,其首八脚缩聚,当中有口,胸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则手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游者。
琐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即鲛鱼。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郭璞「江赋」:璅蛣腹蟹。「山堂肆考」:一名海镜,似蚌。腹下有小蟹为琐蛣,求食蟹,或不至,则死。「兴化志」谓之净瓶鱼。
鰇鱼:状如乌鲗而大,肉厚味甘美,晒干鲜食俱佳。
波浪:青身,小尾。
竹枝:口尖,身长。
花魿:斑点如花。
金钱:状如花魿而体薄多刺。
花辉。
鱦鱼:色青,体圆而短,味极腥臊,麦秋时出。
泥鱛:俗谓之鳅鱼。庄子:食之以委蛇。郭象注:委蛇,泥鱛。「本草」:一名泥鳅,一名鳛鱼。
泥龙:状如箭,生海泥中,身长有暗刺。
白腹: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晴霁最盛。
涂鳅:似鳝而身肥短,多涎,难握。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长五、六寸,生涂窟中。
沙蚕:一名龙肠,生海泊泥涂中。形如蚕,中有沙,味甚甘美,晒干焙食特佳。
鮡鱼:生海岛泥涂中,大如指,善跳。俗呼花鮡,以身有花白点也。
马鲛:骨软无鳞。「四明志」:马鲛,形似鳙,肤似鲳,黑斑,最腥,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也。「事物原始」:马鲛色白如雪,俗名摆锡鲛,其小者名青箭。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有涎而粉,入夜有光。
虎鱼:状如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软而美。
苦碨:头大,身尖。
苦蚝。
■〈鱼宅〉:水母也。一名石镜,一名鲊。「岭表录异」:广州谓之水母,闽谓之鮀。「北户录」:一名石镜。「博物志」:名蚱鱼。郭景纯「江赋」:水母目虾。注引「南越志」云:鮀无耳目,不知避人,常有虾依值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又「山堂肆考」:水母大如盘,形似白棉絮,以明矾腌之,久则渐渐如纸,俗呼白皮纸,江浙呼海折皮。
——以上无鳞。
海翁:即海鱛,大能吞舟,黑如牛背,浮水面则大风将作。
蜈鱼:俗呼海竖,头大如猪,重则千余觔,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起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避。「赤嵌笔谈」云。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似人形,四翅无鳞,凡行舟遇此者不祥。
海狗:头似狗而鱼身,尾尖,四翅。
海马:状如马,颈有鬃,亦四翅,与上二种渔人网获之者,皆不吉利。
海龙: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见「赤嵌集」。
——以上水族之祥异。
附考
鲨类不一,龙文鲨、双髺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乌鲨,口阔,大者数百觔,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鼠■〈虫吾〉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赤嵌笔谈」)。
沙鱼即鲛鱼,皮皆有沙如真珠斑。其背有珠、文如鹿而坚强者曰鹿沙,亦曰白沙;背有斑文如虎而坚强者曰虎沙,亦曰胡沙;鼻前有骨如斧斤,能击物坏舟者曰锯沙,又曰挺额鱼,亦曰鱕■〈鱼昔〉(「本草纲目」)。
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觔,用佐午炊。庖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四、五头,投水中皆游去(「稗海纪游」)。
鲂有锦鲂,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觔,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鲂,身圆,黄色;泥鲂,皮黑;扫笏鲂,尾如帚;乌燕鲂,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鲂,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鲂,头有软角;水沈鲂,淡红色,身扁、头尖(同上)。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时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笼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真腊有浮胡』。相传真腊有鱼名「浮胡」,嘴似鹦哥(「赤嵌集」)。
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木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志云:后垄番社(淡水属)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觔,小者亦千余斤,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啧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赝亦莫辨也(同上)。
沙蒜,生海滨,形类蚯蚓。「宁波志」云: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臃肿。去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闽人呼作土笋。但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谢在杭作泥笋。乐清人呼为「沙蒜」,盖即沙蚕也(参「闽小纪」)。
介之属
龟:「博物志」:龟纯雌无雄,与蛇交通而生子。列子亦为纯雌,其名大腰。台地有二种,尾长介粗者名蛇龟,尾中介有文者名灵龟。
鼋:状如大龟,生大海中。
鳖:「事物原始」:一名甲鱼。杭州人名团鱼。杀鳖得苋复生,不可与苋同食。
牡蛎:咸水结成,磈礧相连如房,故曰蛎房。见「本草」。俗呼为蚝,散生海中,用长竹如翦,钩诸海底取之,壳可烧灰。
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者曰菜蟳,大者长尺余,随水潮退,壳一蜕一长最坚,生海边泥涂中。螯无毛,异于蟹。
■〈虫载〉:形似蟳,但壳有斑点,滋味逊甚,其螯更锐。
蟹:溪涧中有之,蟹生毛,名毛蟹。一名螃蟹,秋后甚肥美。「黄山谷诗」:霜脐尝食新。即蟹也。脐有尖团之别,尖为公蟹,不及团脐母蟹之多黄而香也。海泥中又有小蟹,名大脚仙。螯一大一小,色赤、白相间。又有青蚶蟹,色青白,两螯独大。又有金钱蟹,身扁,色赤黑,腌食特佳。
蚶:蚌蛤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纵横其理。「尔雅」谓之魁陆。「说文」:一名伏老。海人取其苗,养于泥涂中,俟其大,货于市。一名复累江,浙江谓之毛蚶。
螺:有香螺、花螺、肉螺数种。「本草」:海瀛一名流螺,一名假猪螺。
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腌食特佳。「尔雅」:瀛小者蜬。
蛤蜊:生沟渠中,壳圆肉黄,白色。按白壳、紫唇者曰蛤蜊。淮南子作合梨。又有一种形厚而唇黑者,「兴化志」谓之朗晃,亦蛤蜊类也。其肉皆白而唇黄。
花蛤:蛤类有海蛤、文蛤。海蛤无文,文蛤又名花蛤。其类有三,皆生于海。
虾:种类不一,有生于海、生于溪涧者,壳青黑色。见汤皆红,名红虾。又有白虾,小而多遗须。又有眯虾。
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须长一、二尺,钳六、七寸,上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
鬼蟹:状如磈礧。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四寸,白色,上有黑点。
石蛏:生海泊。
青茵。
毛■〈虫间〉。
田螺:生水田池沼中,壳稍厚而尾尖者曰石螺。泉州谓之加年螺。「本草」:含泥在腹,三十年犹活,是也。
水龟:「本草」名水马,长寸许,群行水上,涸即飞去。谢氏「五杂俎」:水马逆流水而跃水曰奔流,步不移寸许。按水龟一名龙虱,腌食最佳。
寄居虫:土人呼为寄生。
——以上产于水。
鲮鲤: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常吐舌诱蚁食之。「本草」:其形肖鲤,穴陵而居,俗称为穿山甲。「郭景纯赋」谓之龙鲤。「临海志」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之石鲮鱼。
金龟:「北户录」云:甲虫也。五、六月生草上,大如榆荚,细视真帖金龟子,行则成双。其虫死,金色随灭,如荧光。南人收以养粉。「鸟兽续考」:金龟子俗呼红娘,亦有具五色者,外方作下气强阴之用。「事物绀珠」云:豆娘子如青亭,极小,坚翅;红娘子似莎鸡,头翅赤。
■〈句黾〉鼊:龟属。「本草」:蟕蠵大者为赑屃,小者为■〈句黾〉鼊,山龟之巨者。
——以上生于山。
附考
蟹,螯生毛者,无毛者为蟳。有翠蟹,蔚然深蓝,大不盈掌。巨者螯长六、七寸,壳有斑文,呼曰青脚〈虫载〉。孙元衡有「翠蟹诗」云:『嗜蟹何尝只自谋,难凭此味悦监州。双螯独抱炎洲翠,吕亢图中未解收』(「赤嵌集」)。
文蛤,味极鲜美。「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赤嵌笔谈」)。
鬼蟹,状若傀儡。孙元衡诗:『家在蚝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班背)鬼蟹纷无数,就里难求蛤蚌胎』(「使槎录」)。
「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为寄生(同上)。
■〈句黾〉鼊,龟属卵生,状如鳖,四足漫胡无指爪。大者百余斤,小者数十斤,常从海岸赴山凹钻孔伏卵。人饲其来时,尾而遂之。行甚疾,众并力反其背,则不能动矣。剥割时,两目泪下。嗜者谓味同牛肉,值亦相等。甲可乱玳瑁,亦以饰物;但薄而色浅,不任作器。市贩鹿胶,每以其板壳与鹿角骨同煎。南路龟壁港以此名,今写讹。刘欣期「交州记」作蚼■〈虫辟〉(「赤嵌笔谈」)。
虫之属
蚕:「尔雅」: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今即蚕。「本草」:蚕,含丝虫也。按蚕吐丝可为帛,但台地无有能缫之者。
蜂:种类甚多。郭璞云:一种黑蜂,穿竹作孔者名笛师,俗呼钻竹蜂。
蝴蝶:名类不一,诸色俱备。「埤雅」:蜂、蝶以须嗅,盖即鼻也。
蝉:「七修类稿」:蝉之大而黑色者,■〈虫羗〉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蜘蟟,是也。「淮南子」:蝉无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蝉以膀鸣。
萤:腐草所化。
蝇:崔豹「古今注」:闽人谓之胡螓。
蚊。
蛾:「尔雅」:蛾,罗也。孙炎「正义」:蛾是雌,罗是雄。
蝙蝠:似鼠而有肉翅,昼伏夜飞。「正字通」谓之檐鼠。
蟋蟀:陆玑「诗疏」:一名蛩。「清异录」:汉龙骧子名卬,讳之,呼蛩曰秋风。
按此,则蛩即蟋蟀可知。
蜘蛛:能制蛇蝎、蜈蜙。
蜈蚣:性能制蛇,畏蜘蛛,受毒处以乌鸡矢涂之效。
蛇:有数种。竹间尤多,一曰山■〈束〉,长六、七尺;一曰草花仔,长一、二尺;一曰锦蛇,长五、六尺,皆不伤人。一曰龟壳仔,背有文如龟纹;一曰饭匙铳,头扁如饭匙,见人则尾贴于地,头昂二、三尺,喷鼻有声;一曰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丝。三者啮人,最毒。一名簸箕甲,大者数尺,身如横纹,黑白相间,啮人多死,其毒必捣烂远掷之人迹不到之区。若误践之,或弃水底,犹能刺足伤人。大抵春夏之交,咯咯有声;至白露降,其气始平。又有生于水者曰水蛇,此不啮人。
涂钉:蜥蝎,俗呼四脚蛇,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露浓之后,横露暴日,故一名涂钉。见「台海釆风图考」。
守宫:「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若非守宫即蜥蜴。「尔雅」:蝾螈蜥蜴,蜥蜴蝘蜒,蝘蜓守宫也。疏:一物形状相类而四名。按「本草纲目」分蜥蜴、守宫为二条,而曰生山石间者曰蜥蜴,生草泽间曰蝾螈,生屋壁间者曰蝘蜓,即守宫也。广「博物志」亦曰:蝘蜓即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以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偶则落,故曰守宫。
螽斯:蝗类,青色,长角长股。以股鸣,一生九十九子。
螟蛉:「尔雅」:螟蛉,桑虫。疏:一名桑虫。
蜾蠃:「尔雅」:名蒲芦。郭注:名蠮蠮。陆玑「诗疏」:似蜂而小腰,取桑中负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子。陶隐君曰:衔泥于涂间及器物边作房。俗云蜾蠃作房高,是年雨多;作房低,是年雨少。亦一验也。
螳螂:「尔雅」:不过蟷蠰。疏:不过一名蟷蠰。「正字通」:翼红,翅如裙裳,俗呼织绢娘。「七修类稿」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
■〈虫羗〉蜋:「尔雅」:■〈虫羗〉蜋。疏云:翅在甲下。「古今注」:■〈虫羗〉蜋能以土包粪,推转成丸;一名转丸,一名弄丸。「本草」:名推车客,一名铁甲将军、夜游将军。俗呼矢甲。台地呼为牛屎龟。
蝇虎:「古今注」: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能折损花。
衣鱼:「尔雅」:蟫,白鱼。疏: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蛃鱼,一名壁鱼。叚成式云:补阙张周见壁上瓜子化为壁鱼,因知列子朽瓜为鱼之言不虚也。「穆天子传」:蠹书于羽陵。注:曝书蠹也,甚为衣帛书画之害,务以樟脑辟之。
蚌蠹:「山堂肆考」:人家屋中蠹也。似蚁而大,正白色,食梁栋。如锯开,薄片层层可揭,夏时悉脱壳生翅,如螱飞出。按俗谓白蚂蚁。
蚁:色赤而极小者曰黄丝蚁,黑而行疾者曰走马蚁,白而生于湿处、凡衣服器物近之则蛀坏者曰白蚁。即上所谓蚌蠹也。
蛀蠹:「本草」:木蠹虫,一名蚌蠹。「埤雅」:蝤蛴也,一名蛣■〈虫屈〉。盖亦蚌蠹之类「制之物见下)。
蚌虎:即「埤雅」所谓■〈庶上虫下〉也。一名过街,言逢申日则过街也。「虎荟」云:土鳖俗号蚌虎。蚌者屋蠹也。此物气能制蠹,令蠹尽死,故名蚌虎。
米榖虫:「尔雅」:蛅■〈施上虫下〉,强蝶。注:今米榖中蠹小黑虫。建平人呼蝶子。疏云:俗呼榖狗。「齐民要术」:榖虫曰■〈虫子〉■〈虫方〉。
结草虫:「古今注」:一名结苇,好于草末折为巢窟;屈伸虫也。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雄小雌大,俗呼疙蚤。
尺蠖:「说文」:屈伸虫也。「埤雅」:一名螂■〈虫就〉,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乃能进步。食叶,老亦吐丝作室。方言谓之尺蠖。
蠛蠓:「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埤雅」:小虫似蚋,乱飞者也。一云灶鸡。
乌没子:详附考。
伊威:俗呼杜蜅。「诗疏」:白粉虫,即伊威也。「埤雅」:瓮器底虫,形似白鱼而大。「尔雅」曰:委黍黏湿化生,俗谓之湿生。
灶鸡:「山堂肆考」:好穴于灶侧,一名灶马,形类促织。促织有翼而黑色,灶鸡无翼而褐色。其声亦曰促织,立秋后则夜鸣。
蝤虫:即■〈虫仓〉螂,状如龙虱,漆油色,缘壁善走,有翅能飞,多藏橱箧中。
毛虫:「尔雅」:■〈虫舀〉,毛蠹。疏:一名毛虫,即蛓也。「说文」:有毒,螫人。「正字通」:无足有毛,身扁绿色,似蚕而短。「本草」:毛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浆子。宗奭曰:多在棘枝树上,名棘刚子。俗呼刺毛虫。
壁镜:「山堂肆考」:辟钱虫,似蜘蛛而身扁,作白幕如钱着壁间,俗呼为壁茧。其抱子隔幕而伏,生子百数,蚚幕而出。一名扁■〈虫喜〉,一名壁镜。
青龙:似娱蚣而瘦长,善盘旋如蚯蚓,屋梁厨户多有之。入夜无火,一条光如青萤。血涂地染衣亦青如鏻点,盖湿气所生者。
蜒蚰:夏月积暑湿气所生,无足,长二、三寸,大如钗股,背黄黑色,行处吐白涎成银色有光,俗名青赖,实乃蛉穷也。「尔雅」:螾■〈行外虫内〉入耳。注「蚰蜒疏」:此虫象蜈蚣,黄色而细长。「雨航杂录」:淮南子曰:昌阳去蚤虱而来蛉穷。蛉穷即蚰蜒也。闻人发脂油香则入人耳及诸窍中。昌阳香酷能召是物,故淮南以为喻。是物好濡雨,升高则焦死,故又曰陵穷,言乘陵则穷也。
蚯蚓:「古今注」:一名曲蟺,善长吟于地中。郭赞云:蚯蚓土精,无心之虫。
——以上生于陆。
蜻蜓:「尔雅」作虰蛵。淮南子:水虿为■〈虫忽〉,又水虿为■〈虫〈每上心下〉〉■〈艹〈虫亡〉〉;注:蜻蜓也。「古今注」:一曰青亭,色青而大者也。其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绛驺。其小而黄者曰胡梨,一曰胡■〈禹信〉。饮露,六足四翼,翅薄,好水上款飞。
虾蟆:「本草」:一名蟼蟇。「格物论」:蛙,虾蟆也;一名蟼。按兼明书「礼」、「月令」:孟夏蝼蝈鸣。孔疏云:虾蟆,明曰非也。虾蟇一名蟾蜍;蝼蝈者,蛙类也。蛙形小而长,色赤,面皮光,春夏居水边相对而鸣者也;虾蟇形阔而短,色黄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医方用之治甘虫、狗毒。考「汉书」: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蟇斗,可知为二物,则邱说是也。
水蛙:蛙一名田鸡,一名水鸡。见「山堂肆考」。其黑色而小、生田间者,名甲仔,亦甘美。
青约:「图经」:背青绿色,谓之青蛙,土音讹为青约。「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胫微黑,腹细而小。
水蛭:「尔雅」:蛭,虮。疏:此水中虫,喜入人肉者,江东呼为虮。「本草」:大者为马蜞,腹黄者名马蟥。蝡动如血片,断之得水复活,或烧成灰以碗覆于地,过一夜亦复生。能咂牛马人血,每藏在水蔬中,浸以醋则缩死。
水蛆:「蟫史」:水蛆俗呼蚩虫,生积水中,屈伸反复于水,长二、三分,大如针,夏月浮水面,化为蚊。按此即孑孓也。「尔雅」谓之狷蠉。
——以上生于水。
附考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亦能刺足杀人。闽地多有,必捣烂远掷之(「釆风图考」)。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深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必僵(同上)。
余始来此,坐檐下,有声如雀,却不见有飞鸟。后乃知为蜥蜴鸣也。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海外蜥蜴俱能鸣耳(「赤嵌笔谈」)。
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萤闪烁如萤,毒气如琉磺,以足踏之光熠耀不绝。此亦「赤嵌笔谈」之说。实则兰地所谓青龙者,正无不如是;但视蜈蚣瘦而稍长,不啮人耳。
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搔则愈痒。「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纳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按俗呼「乌没子」,多生于竹间,状若燕京之白翎。惟白翎啮人以早暮,帷帐犹能间之。乌没则白昼飞来,虽帷帐亦钻得入。「本草」:竹虱,一名竹佛子,一名天厌子,生诸竹及草木上,初如粉点,久便能动,形大如虱;而乌没有翼,尚不能如虱大也。「长庆集」云:蚋。蚋小黑者名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名浮尘。又「溪蛮丛笑」云:蛮地有虫极细,拭目难睹,黑点着身,搔抓不可耐,名鸡末子。殆即此种。盖蟆子、末子与没子音正相近,而台地言黑者皆曰乌。是乌没子或即如后二说所云欤(参「赤嵌笔谈」)。
金石之属
港底金:「郡志」以为在寒潭中。今遍考之,或云内山番界,或云产自奇莱。
通宝钱:即制钱,来自内地。
圆钱:即洋钱,俗呼番银。库驼重七钱二分,兰通用作七钱二分,重与京秤同;出自外洋咬■〈口留〉吧、吕宋,来自内地苏、广。
——以上金。
砚石,出二围旱溪中,浅黑色,颇干燥,不甚发墨。
蝼■〈虫国〉石:生海中,皆咸卤结成,粗劣易腐。可烧灰,土人置盆中以充玩。
鹿肚石:出老鹿肚中,以其食草黏沙,积而渐化,包鹿气血,凝结成块,坚如圆石。医家以之疗心气关嗝诸症,然须辨其真赝。
——以上石。
附考
港底金,在蛤仔滩内山,港水深而且冷,生番沈入,信手捞之,亟起则口噤不能言语;爇火良久乃定。金如碎米粒(「台湾纪略」)。
台湾山后出金,其地土番皆傀儡种类,未入声教,人迹罕到。自上淡水乘蟒甲,从西徂东,返而自北而南,溯溪而进,匝月方到。其出金之水流,从山下之东海,与此溪无异。其地山枯水冷,巉岩峻峭,泄水下溪,直至返流之处,聚有金沙。土番善泅者,从水底取之,如小豆粒。巨细藏之竹簏,或秘之甊■〈音瓦〉,间出交易。彼地人虽能到,不服水土,生还者无几。说见「海上纪略」。又沈光文「平台湾序」亦云:『东番社山藏金磺』,王后山「台湾赋」又云:『蛤仔难之产金,寒潭难入』。是出金果在内山与否,至今终莫详其处也(参「府志」)。
巨石多生于鸡笼嶐岭之间,突怒偃蹇,奇不可状。土多黄色,地脉所发生处也。淡水南嵌以下渐无,石质亦不坚,无格理,不可以施椎凿。兰地居室之用,多载自漳、泉。近则北船回空,多载定海舟山石片,藉以压重。然其石尤不坚致,多红血色,每百片三、五圆银而已(参「诸罗志」)。
骨石,沙中有骨,坚结如石,积潦冲刷,地辟沙溃,始露峰崿。仰皆剑攒,垂非乳滴;质虽不坚,而一种爽峭竦耸之致,彷佛英石(「台湾纪略」)。
货币之属
蔗糖:煮蔗为之,有红、白二种。
冰糖:即白糖所熬成,白如坚冰,一曰糖霜。
油:有花生、草子、茶油诸种。
■〈米凡〉:花生、豆油之糟粕也。用以粪田,取杀虫而肥腻。
藤:有水藤、■〈艹科〉藤二种。内山尤盛,枝叶多刺,长数十丈,或丝以为器,凡细货碇绳束茅索绹悉资之。
菁子:台产尤佳。
菁淀:可以染。
茄藤皮:多生海边,其皮可染绛。
薯榔:皮黑里红,染皂用之。
炭:内山掘窑,砍木烧之,以石楠、九荆木为佳,他木次之。
灰:蛎房壳烧,或用以涂墁、煮糖打菁。又水灰抹荖叶槟榔以食之。
茶:土产特多,焙制尚未得法,能避暑消瘴;其余武彝诸品皆来自内地。
桂皮。
杨梅皮。
石花。
鹿脯:生番切鲜鹿肉,下盐压石,晒干成块,出以易物。然多杂以牛脯猴肉,须细辨其纹。
麂腿:鹿之小者,■〈卤奄〉如鹿脯之法。
獐仔腿。
——以上货。
鹿皮:白点赤文相间,春毛浅薄,冬毛深厚,为褥温而去湿。
獐皮:毛黄黑色,去毛存鞹,宜于鞾袜。
糜皮:大鹿之皮,俗呼为蒋皮。
卓戈文:番所织毡也,盖番语。
达戈纹:番所织布也,以苎为之。张鹭洲云: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亦番语也。
番球:制如球,亦番妇所织者。
——以上币。
附考
蔗苗种于五、六月,首年则嫌其嫩,三年又嫌其老,惟两年者为上。首年者熟于次年正月,两年者熟于本年十二月,三年者熟于十一月,故硖蔗之期,亦以蔗分先后。若早为砍削,则浆不足而糖少。大约十二月、正月间始尽兴工,至初夏止。煮蔗之法,说者谓:始于唐德宗时之邹和尚。初硖蔗浆,半多泥土,煎熬一次滤其渣污,再煮入于上清,三煮入于下清,始成黑糖,亦曰沙糖;乃入■〈石屚〉待其凝结,用泥封之,半月一易,三易而后白,始出■〈石屚〉晒干,舂击成粉入篓。须半月为期。其未尽白者名曰糖尾,并■〈石屚〉再封。封久则白,封少则缁。其不封者,则红糖也。所煎之糖,较内地闽、粤诸郡尤佳(参「东宁政事集」)。
台人十月内筑廍屋、置蔗车、雇募人工,动廍硖糖。上园每甲可煎乌糖六、七十担、白糖六、七十■〈石屚〉(沙土淘成)。中园、下园只四、五十担。煎糖须觅糖师,知土脉、精火候。汤大沸,用蛎房灰止之。将成糖,投以萆麻油,恰中其节;煎成置糖槽内,用木棍频搅至冷,便为乌糖。色赤而松者,于苏州发卖。若糖湿色黑,于上海、宁波、镇江诸处营销(按今发售多在浙之镇海,江之石浦;若镇江、苏州则不至久矣)。至制白糖,将蔗汁煮成糖时,入糖■〈石屚〉内,下用锅■〈石屚〉盛之。半月后浸出糖水,名头水;次用沙土盖■〈石屚〉上十余日,得糖水,名二水;再用泥土覆十余日之糖水,名三水。合煎可为糖膏,或用酿酒。每■〈石屚〉白糖只五十余斤。地薄、或糖师不得其人,糖非上白,则不得价矣。每廍用十二牛,日夜硖蔗;另四牛载蔗到廍;又二牛负蔗尾以饲牛。一牛配园四甲或三甲余。每园四甲,现插蔗二甲,留空二甲,递年更易栽种。廍中人工:糖师二人、火工二人,煮蔗汁。车工二人,将蔗入石车硖汁。牛婆二人,鞭牛硖蔗。剥蔗七人,园中砍蔗,去尾去箨。采蔗尾一人。看牛一人。工价逐月六、七十金(「赤嵌笔谈」)。
唐大历中,邹和尚始教民黄氏造蔗霜法。其器用有蔗削、蔗镰、蔗碾、蔗碾、台床、榨斗、漆瓮之属。今蔗车两石矗立,状如双碾,硖取其汁,想即蔗碾遗制。酒有蔗浆用饧汁酿成,与荔子酒,俱味极甘。北路有用梨子茇(即番石榴)酿酒者,又在蔗浆荔子之下(同上)。
海船多漳、泉商贾,而泉尤多于漳。贸易于漳,则载丝线、漳纱、翦绒、纸料、烟、布、席草、砖瓦、小杉料、鼎铛、雨伞、柑柚、青果、橘饼、柿饼。泉则载磁器、纸张。兴化则载杉板、砖瓦。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菰。厦门诸海口或载糖、靛、鱼翅、海参。至上海小艇,拨运姑苏行市,船回则载布疋、纱缎、枲绵、凉暖帽子。至浙江则载绫罗、绵绸、绉纱、湖帕、绒帽、绍酒、兰腿。宁波则载棉花、草席。大抵内地每三、四月南风盛发,则大、小各船入兰贩米,争至各港。至九月北风渐起,则皆内渡。因此岁有半载商旅辐辏,则兰虽弹丸,而器物流通,实有资于北艇也(参「赤嵌笔谈」)。
凡丝布、锦绣之属,皆至自内地。有出于土番者寥寥,且不堪用(「诸罗志」)。
卷六
噶玛兰厅志
清·陈淑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