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志
汉俗番俗(附番器)气候岁时风信潮汐物产
风之行也自上,俗之成也自下。然而五方之嗜好不同,四时之消长亦异。惟剂于中和,使无愆伏之患;示以樽栉,用追康阜之隆。庶乎时既若而地效灵、因之波不扬而海清晏;则太和已在宇宙,而熙皞可望唐虞。于以征一道同风之盛也,顾不休与!志风土。
汉俗
番俗
气候
岁时
风信
潮汐
物产
汉俗
台郡古荒远地,所聚庐托处者,非有祖贻孙承世其家业也;大抵漳、泉之人来居之。此外,或自福兴而至,或自惠、潮而来。虽各循土风,而大端亦不甚远焉。兄弟患阋墙矣,台则同居常至阅世;葬地在必择矣,台则亲柩不致久淹。邻里诟谇,榔槟可以解纷;有无相通,倾囊亦所不惜。至于平原沃野,有竹木果植之饶;滨海溪渠,萃鱼盐蜃蛤之利。服贾则用舟楫,任载必需车牛。农无火耕水耨之瘁,商有冰纨毡裘之华。岁不再收,□□□□□□,隙地并莳花蔬;则农之无遗力也。□夫巾帼之流,从容就义、白首完贞,所在多有;则女之能立节也。乃淳未尽还、仆未尽返者,何也?昔者,岐、丰之地,文、武治之,而兴让畔之风;政、亥继之,而为惨刻之习。是移而易之,不在伤肌肤之效也。
夫服饰僭侈、婚姻论财、好饮酒、喜赌博、子不择师、妇入僧寺、好观剧、亲异姓,全台之敝俗也。凤山自县治北抵安平镇等处,俗略与郡治同。由县治南至金荆潭一带,稍近乔野。自淡水溪以南,则番、汉杂居,而客人尤伙;好事轻生,健讼乐斗,所从来旧矣。噫!衣食者,民生之大命也。而台俗宴会之设,动费中产;即厮役牧竖衣曳绮罗,虽贩妇村姑妆盈珠翠。男不耕而食者有之,女不织而衣者有之。积习不变,伊于胡底?虽冠、婚、丧、祭与内郡同,但缛节太烦而真实不足,浮费过盛而权舆难承。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信斯言也,将淳可尽还、朴可尽返,海外之治蒸蒸近古矣。
番俗
土番之俗,与汉人不同。不知姓字,不知年月生辰。父母外,无伯叔甥舅之亲,无祖先祭祀之礼。
男女皆跣足裸裎,以短衣蔽其上,以青布围其下。番妇又用青布裹胫,头上多戴花草。男约十四、五岁,或编藤箍腰,使娴于奔走;拔去髭须,不留身上一毛。女发稍长,断其半,以草束之;齿用生草染黑。穿耳孔,以木环贯其中。手带镯,或铜、或铁。鸟翅垂于肩、螺贝悬于项相夸诩,以为美观。
俗重生女,不重生男;以男则出养于人,女则纳婿于家。婚嫁之初,男吹嘴琴,女出与合;当意者,告于父母,具酒食邀饮同社之人,即成配偶,名曰「牵手」。一切耕作,番妇同之。偶有不合,不论有无生育,辄出其夫,所有家私则平分焉;番妇复「牵手」于他番。
产子,同婴儿赴水濯之。疾病无医药,惟濯于河;曰:『大士置药于水以救我』。冬日,亦浴水中以为快。
死则县黑布于竿鸣锣,使同社闻之。所有器皿、衣服,与生人均分;将死者应得之数,同其尸埋于门内之右。三日后,会集同社启土,取死者出,各酹以酒,然后葬;葬无棺椁。
不晓卜筮,凡出门樵猎,必听鸟声以占吉凶而后往。
无寒暑,夜必炉榾柮于地,环而寝坐其侧;樵采、获稻皆然。无榾柮,则析薪、扫败叶同爇至旦。
其庐舍,高地四、五尺,广狭如舟形,门柱皆画五采;常扫地,不着一尘。四围植椰树、修篁。家无被褥,寝以鹿皮。厨无鼎灶,■〈木戈〉三足于地以架锅。碗则用椰瓢,箸则用手指。
米随日而舂。酒嚼米而成;客至,酌以相敬,必先尝而后进。
手各带两铁圈,走则相撞有声。所执镖鎗长五尺许,取物于百步之内。弓用坚劲之竹为之,以麻绳涂鹿血为弦、以鸟羽系竹矢为翎。
耕田以草生为候,秋成日谓之一年。
土官有正、副,大社五、六人,小社亦三、四人。各分公廨,有事则集众于廨以听议。能书红毛字者,号曰教册;掌注销入之数。削鹅毛管濡墨横书,自左至右,不直行。
由淡水再入深山,又有状如猿猱,长仅三、四尺,语与外社不通。见人,则升树杪;人视之,则张弓相向。
又有一种凿穴而居者,名傀儡。番性好杀,下山藏于茂林丰草中,伺人过,取其头,饰以金;且多聚髑髅以示勇。
番俗虽不尽同,撮其大略如此。
(附)庐舍器用
番屋之制,不圆、不方,广四、五丈,深十余丈。联梁通脊,形若余皇。悉于脊头开门,封土为□。高三、四尺,架木桥而上。四壁悉□篔筜,覆以茅草,□洒绝尘。前后左右疏通,外环植莿竹,密卫如城。编竹为门,自成一家。屋边六畜圈栏、廪囷悉备焉。
匏,大约容二、三斗,味苦不可食;截其顶、出其瓤,选小匏之底截以为盖,适相配焉。悬之室中,以多为富。番人往役以实行李,雨行不濡、水渡可浮;轻而且便,虽重价沽之不售也。
萨时宜,制长三寸许,如竹剖半,狭其一端,炼铁为之。绳贯凹中,约于掌背,束铁剑脊钏于手。□行则手随之而动,萨时宜自击于钏脊,声铿铿然。疾行则疾响,若驷马和鸾,而清音彻越,远□过之。
臂环,以铁为之。形如蛏壳联串二三十环,铮亮如银。束至手弯以为饰。
芦笛,截芦近尺,骈管而吹之。以线札其口如鸭嘴,声亦凄然而悲切。每于秋高月夜间闻之,令人起塞上之思。
鼻箫,截竹尺余,□□孔;另通小孔如豆大于竹节之旁,按于鼻孔以气吹之。调既不宛转,声亦不响亮。
口琴,削竹如弓,长尺许;以丝线为弦,一头以薄篾折而环其端,承于近弰弦下末迭系于弓,而□其背、爪其弦,自具一种沉曼之音。骤聆不甚入耳,静听之亦觉纤逸。夜深,番男女潜相弹和以逗情私;然幽响不能远闻。
镖鎗,以竹为杆,长五、六尺。鎗镞铁齿,勾倒「个」字,活入杆中;系长绳于杆末。镖鹿中之,则钓入而难脱;鹿善逸狂奔,则杆绳绊绁于杂木,追而获之。
短刀,长止尺许;或齐头、或尖叶,快不可当。番男女出门,以木鞘韬之,横系于背之腰间。
弓,以竹为之。而密札其藤于竹上,不用筋角胶漆;以苎绳为弦,渍以鹿血,坚韧胜于丝。无弰,不虞其反弛。底局虽膂力挽之,不能壳也。
箭,取坚直之小竹为之。羽括四面密缠以丝,不需胶漆;镞则自炼铁以制,薄而尖小,铦利穿骨。
灶,■〈木戈〉三木于地,阁木扣于上;或以三石块支之,若鼎峙焉。无釜铛,陶土为之;圆其底、缩其口,微有唇起以承甑(即木扣也)。甑者,刳巨木而虚其中,若通筒;编篾为脐,盛米通气以炊。
臼,以巨木为之。高二尺余、径三尺许,虚其中;旁通三、四小孔,覆于地上。凿其面如锅底,盛米于内,番妇执杵以舂。舂则左右其手;昏暮之间、黎明之候,丁东之声远迩相间。番之制器,殆别有一种心思焉。
藤笼,以藤为之。有底、有盖,与篾笼同。其制或方、或圆,或猪腰形;番用以贮物者。汉人则加以漆、钉以铜,更为坚固;盛衣服、器皿之属,雅致殊甚,并堪锁钥。
霞篮,编竹为之。其制圆,以贮米、粟、豆、麦之类;小者容一、二斗,大者可三、四石。番无升斗,以此量籽粒之多寡焉。
木牌,以坚木为之。高不满四尺、阔二尺余。形如龟壳,以五色画八卦、彩云、花鸟之类。内横一木,手执之可以蔽身。
禾间,所以贮粟者。于居室前后竖竹为墙,上盖以茅,广不过丈,高止八、九尺。下用竹木横直迭架,离地二、三尺,编竹为席置于上及四旁之间。所收禾粟,悉贮于内。上可以蔽风雨,下可以去湿气。
气候
台湾气候异于内地,大抵暑多于寒。凤山自下淡水外,多与郡治同。富贵之家,兽炭、貂裘既无所用,细民即无衣褐,亦可度岁。花卉或不时盛开,木叶或经年不脱。瓜熟于冬,凉生于雨:此寒暑之气候,一也。
春苦旱、秋苦潦。西南云合而沛甘澍,东北云密而负日暄:此雨旸之气候,二也。
四时之风,惟飓为甚。雷轰浪激,楫倾樯摧;奔涛之声,闻数百里。晓东而暮西,与内郡之早西暮东者异矣:此风颷之气候,三也。
自凤山溪南至于淡水等处,早则东风大作,及晡郁蒸,入夜寒凉。冬少朔风,不用装绵。土多瘴气,来往之人恒以疾病为忧。此淡水之气候,四也。
岁时
元日,早起礼神、祀先毕,无贵贱,御新衣诣亲友贺岁,主人出辛盘共款。往来交错,数日仍止。
立春,前一日有司迎春东郊,备仪仗、彩棚前导;士女蜂集看春以为适。
上元,作花灯、火炮之属。子弟扮仙狮、竹马、龙灯庆乡间,主人酬以厚礼;否则,坚辞不纳也。别有善歌曲者数辈,制如飞盖状,行游市中,丝竹杂奏,谓之「闹伞」。各市镇坊里神祠,必延僧道设醮。醮毕,里众集饭祠中。数夜之间,又有无赖少年挟鼠炮以角胜负,虽延烧衣履不惜也。
二月二日,乡闾居民彷古「春祈」,敛金宰牲、演戏祀神毕,群饮庙中,分胙而归,谓之「做福」。
三月三日,采鼠曲草合粉为粿荐祖考,余以相赠遗。不闻有士女秉蕳之风。
清明,追荐祖先,插柳户上。前后日,人多墓祭,邀亲朋与俱;舆步壶浆,络绎郊原。妇女盛服靓妆,驾车同至墓所。祭毕,藉草衔杯,递相酬酢。妇人设帷车中以饮,薄暮乃归。
四月八日,有洗佛之会;寺之僧尼主之。妇人多诣寺中参拜焉。
端午,家蒸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服雄黄酒,悬艾及菖蒲于门首。儿童带茧虎,系以五色缕。俗斗龙舟,游人放□持豚酒饷之。
六月一日,家制半年丸,以红曲杂米粉为之。亦颂祷团圆之义云尔。
七月七夕,女儿乞巧,持瓜果、熟豆相为赠遗。
七月十五日,作盂兰会。以一老僧主之。黄昏后,登坛说法,设酒食以祀鬼,谓之「普施」。人家亦以是日追荐祖先,与清明同其孝享。而说者谓是日乃地官赦罪,使赴厉坛之祭;今而祭其祖先,是以有罪待祖先也。噫!春露秋霜,孰无报本之思?谓以有罪待祖先,此正所谓强词夺正理耳,恶足训乎!
中秋,祭土地。乡村里社悉演戏,为费甚奢;仿古「秋报」之义也。是夜士子会饮,制大饼,中书「元」字,用骰子掷四红得者,取「秋闱夺元」之兆。
重九日,登高;菊尊萸佩,互为潦倒。好事作风鸢,放于旷野之处,方言谓之「放风筝」。夜则悬灯其上,远望若炯炯巨星。但时当朔风,声近悲切,不免发「旅人思归」之兴耳。
十一月冬至,家家作米丸祀神。祭毕食之,谓之「添岁」;即所谓「亚岁」也。
腊月二十四日,俗传众神上天;备牲醴以祀,谓之「送神」。二十五日,俗传为天神下降;家各荐茶果如仪。至来岁正月四日复祀,谓之「迎神」。
除夕,前数日亲朋持礼物相赠,谓之「馈岁」。是夕祀先、礼神,谓之「辞年」。祭毕,举家拥炉饮酒,谓之「守岁」;爆竹之声不绝焉。
至于客庄,亦多内郡之人;故仪文不至大相远云。
风信
清明后,地气自南而北,则以南风为常;霜降后,地气自北而南,则以北风为常。反其常,则颲风将作(颲音列,风暴至也)。
南风柔而顺,北风烈而严。南风驾船,常患风不胜帆,故以舟小为速;北风驾船,常患帆不胜风,故以舟大为稳。风大者为飓(音具;海中大风。「南越志」:『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杨升庵曰:『以飓作飓,误』),又甚者为台(考「字汇」无此字,今姑从俗)。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倏发倏止;台则常连日夜,大约发于六、八月居多。至九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俗称「九降风」是也。船在洋中,遇飓犹可为,遇台则难当矣。又有风骤起者,曰「报头风」。凡过洋,以三、四、五月及七月、十月为稳;盖三、四、五月少报风,七月寒暑初交,十月天多晴而风顺也。最忌六、九及十二月;六、九〔月〕多报风,十二月风时难定也。
十月以后,北风常作,报风无定期,舟人乘风隙以来往。五、六、七、八月应南风,台发,则北风先至,转而东南,又转而西南乃止。九降,则无雨而风。五、六、七月间风雨俱至,即俗所谓「西北雨」、「风时雨」也。舟人视天色有点黑,则收帆严舵以待之;瞬息之顷,风驰雨骤,随刻而止。若预待少迟,则难以济矣。
天边有断虹,亦台将至。止现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如鲎尾者,曰屈鲎。出于北方,又甚于他方。海水骤变,水面多秽如米糠及有海蛇浮游水上,亦台将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起,一日有风,应明年正月有大风;二日应二月,三月以至九月俱按日相应。或一日之间风作二次,则来年所应之月,台飓亦二次焉;多亦如之,无不应者。
凡山澳泊船之处,有南风时澳、有北风时澳。南风,则以南负山而北面海者为澳;北风,则以北负山而南面海者为澳。独五、六月应南风,或骤遇北风,不可泊北风澳;盖以北风转南,呼吸变更,台雨严厉,恐驾避不及也。
每年每月各有报日,名目虽怪诞不经,而验之多应。今并志之,以便于趋避;亦舟行者之急务也。正月初四日,接神报;初九日,玉皇报(是日有报,各报俱验;若无报,则各报俱不验);十三日,关帝报;二十九日乌狗报。二月初二日,白须报。三月初三日,上帝报;十五,真人报;二十三日,妈祖报(真人报多风,妈祖报多雨。以上三个月共三十六报,此其大者)。四月初八日,佛子报。五月初五日,屈原报(系大报旬);十三日,关帝报。六月十二日,彭祖报;十八日,彭祖婆报;二十四日,洗炊笼报(此三报,俱系大报旬)。七月十五日,鬼仔报。八月初一日,灶君报;初五日,系大报旬;十五日,魁星报。九月十六日,张良报;十九日,观音报。十月初十日,水仙王报;二十六日,翁爹报。十一月二十七日,普庵报。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报;二十九日,火盆报(自二十四日至年终,每遇大风,名送年风)。
潮汐
天地间,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息也。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余月、余日论也。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来。气升于北,北盈则南虚,地必南俯,故潮皆趋南;气升于南,南盈则北虚,地必北俯,故潮皆趋北』。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惟俯仰之形与喘息之义,略有异焉。月临卯、酉,则潮涨乎东西;月临子、午,则潮平乎南北。此以太阴天盘论也。自朔至望,常缓一夜潮;自望至晦,复缓一昼潮。此太阴西没之期缓于太阳故也。海之极远者,其得气尤专,故潮因之;东海、南海,其候之远近可考矣。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涨多在春、夏之中,涛大每居朔、望之后。此则天地之常数,统四海而一者也。然亦止于封域之内。若夫南望北斗与蒸一羊脾熟而天复明之外,及今红毛番所言彼地有夏秋暨昼、春冬永夜之处。又船为风所飘,尝至万水朝东,水各东流而强急,无复潮汐南北流;愈甚,则水泥而沸,非东风盛发,难以返棹。凡若此类,理之所穷,又非人所能蠡测矣。
台郡地属东南,日常早上:十七、八之夜,月临卯、酉,仅在初昏。故潮之长退,视同安金、厦亦较早。同安金、厦,初一、十六潮满子午,而尽竭于卯、酉;初八、二十三潮满卯、酉,而尽竭于子、午。台则初一、十六潮满已、亥,而尽竭于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满寅、申,而尽竭于已、亥:差二时焉。则潮又以地异矣。且如台之半线以下,潮流过北、汐流过南,与澎岛同;半线以上,则潮流过南、汐流过北。惟习知其候者,舟行据其上流,方保无恙。
夫潮也涌从何来?汐也归于何处?其吞吐消长,真不可以究诘;故以为地之喘息焉。
物产
稻之属
早尖:有赤、白二种。粒小,早熟。种于二、三月,成于六、七月。园中种之。
埔尖:赤多、白少。种于三、四月,成于八、九月。园中种之。
尖仔:以纯白者为佳,诸稻之极美者。种于五、六月,成于九、十月。田中种之。
糯稻:即秫也。「古今注」谓『稻之粘者为秫』。有早种、晚种。岁时以为团、粽、糕、粿,酿酒尤佳。
虎皮秫:壳赤,有文。米白,粒大。
赤壳秫:壳赤,米白而粒小。诸秫中之最下者。
大伯姆:种于窳下之田。水高一尺则长一尺,水不能浸。米白而大。
竹丝秫:米青白色,故名曰竹丝。
生毛秫:以其壳有毛,故名。粒大而米白。
过山香:味香赛诸秫。粒长而大,较诸秫倍之。置一撮杂他米以炊,满锅皆香。土番种之园中。购者必数倍以易焉。
鹅卵秫:粒短而肥,壳薄而色白。性甚软,诸秫中之最佳者。
禾秫:壳白,而米极软。土番种于园。登场后会社饮酒,八、九月之候也。
麦之属
大麦:「说文」曰:『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冬至种,清明熟。三、四月之间,青黄未接,赖此以当榖;其有益于民食者甚大。
小麦:磨粉成面,为用甚巨。种于深冬,成于初夏。
荞麦:色黑,而实三棱。秋种而冬熟。亦可磨粉。敛汗用之(见「药部」)。
番麦:似黍而低;花吐于心、实结于叶。一叶一茎,茎可百余粒,状如石榴子。初生色白,熟则黄。煨而食,亦香美焉。
黍稷之属
黍:粒圆,色黄;可以酿酒。「说文」曰:『以大暑种,故谓之黍也』。
薯黍:叶长大如芦,粒差大而色赤。俗呼芦黍,即秬黍也。
黄粟:稷之别名。有粳、糯二种。
麻:即胡麻;一名脂麻。台产甚多。有白、黑二种,可作油。葛雅川以一叶两夹者,名巨胜。
鸭蹄黍:穗似鸭蹄,故名。
菽之属(物理论」曰:『菽豆之总名也』)
黄豆:皮黄,粒大倍于白豆。台产甚多。贩至内地,人甚珍之。
白豆:皮白,粒小。可作腐,亦可为酱。下淡水多种之。
黑豆:皮乌。可作豉。亦可和药浸酒,服之能愈风疾。
米豆:皮白,可和米作饭。一名九月豆;以其九月而熟也。
绿豆:皮绿,粒小;性凉。为粉甚佳;用以作糕品,尤称美焉。
虎爪豆:以其形似虎爪,故名。一檖数荚,一荚可三、四子。无甚佳,故人亦不贵之。
落花生:俗名土豆。蔓生,花开于丛,实结于根;一房可三、四粒。堪充果品;用以醡油,可代□。
蔬之属
姜:种于山□少水之处,乃能盛长。
葱:有风葱、香葱、麦葱三种。风葱可治小儿风疾。
韭:叶狭小者为真;阔而差大者,蒜瓣包麦所生也。茎曰韭白,根曰韭青。割而复生,不用再种。
薤:有青、白二种。似韭,而叶差大。「尔雅」谓薤为鸿荟、「本草」谓之菜芝,均是也。
胡荽:俗呼园荽。茎柔,味辛香。西方书又名兴渠。
芥菜:有二种。一种紫芥,可作芥辣用。
六月菜:俗呼辣芥。
萝卜:性甚冷。一名萝菔。昔婆萝门僧东来,见食面者,曰:『太热,奈何』?及见食中有萝菔,曰:『赖此解之耳』。
白菜:「通志」曰:『本出北地,今海外亦多』。茎阔而白者为佳。
苋菜:「埤雅」曰:『有红苋、白苋二色。茎叶皆高大』。俗传:不宜与鳖同食。
芥蓝菜:「通志」曰:『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俗呼为隔蓝菜。相传大士□鲤鱼,以此菜隔之。未知是否?
莙荙菜:叶厚而柔,晒之难干。「本草」谓其补中下气。俗呼为厚荙是也。
菱:俗呼为红根菜。种自颇菱国来,作菠凌非。
茼蒿:「泉郡志」曰:『叶似艾,花似小菊。性冷,微香』。
芹:有荻芹、赤芹二种;荻芹茎白,赤芹茎赤。一名水菜英。「尔雅」谓之楚葵。兴隆庄产最多。
油菜:「通志」曰:『似白菜;色青,根微紫。子可醡油,谓之油芥』。
白花菜:茎红黑色,枝叶微带毛。花白,故名。腌以为菹,味极香美。
浮藤菜:蔓生,茎微红,叶略圆而厚;子紫黑色。俗谓之蟳菜。
菜瓜:蔓生。「泉郡志」曰:『色绿而斑点。又有白者,曰白瓜』。
丝瓜:亦名菜瓜,俗呼鼠瓜。老则其中有丝;去皮取丝,用以擦锅去垢。又呼为天罗布。
金瓜:有二种。小而圆,有瓣,色鲜红;但以充玩,不堪食也。又有圆而大且长者重至数斤,老则色黄;可充蔬菜。泉人呼为番冬瓜。
王瓜:「本草」一名土瓜。漳、泉谓之刺瓜;熟于三、四月。凤山十二月即熟焉。
苦瓜:以其味苦、故名也;亦名□瓜。俗呼「防羊」,言不可与羊同食也。
冬瓜:形似枕,大者重可二十余斤。性寒,经霜。陶隐居曰:『利解毒消渴』。
茄:有紫、白二种。一名落苏。「南方草木状」谓:『种茄宿根,有三、五年渐成大树。熟时,梯树取之』。此则不经见之物也。
匏:蔓生。有胡芦匏、有长匏、有劲匏。大者,土番佩以渡水。
长豆:亦名菜豆。荚小而长。有青、紫二种。
扁豆:俗呼肉豆,泉人呼为乳豆。形似皂荚,色青。花有红、白二种。
刀豆:形似刀,皮厚。而中有子,皆可食;味甚甘美。
紫菜:生粘海滨石上。潮满,其散髼髼然;潮落,复粘于石。又以其生于子月,故亦名子菜。
瓮菜:「遯斋闲览」曰:『本生东彝古伦国,番船以瓮盛之,故名』。种于园者为园瓮,种于水者为水瓮。
枸杞菜:陆玑曰:『一名苦杞。生于春;味苦,食之能清心明目。子可入药。惟甘州出者佳』。
果之属
西瓜:内郡熟于六、七月;凤山则种于深秋,熟于隆冬。贡大庭,以三月万寿前至京,名曰万寿果。其余以渐次熟焉。
龙眼:形圆如弹丸。壳黄,肉白而甘味,亚内地。后荔枝熟,又名为荔奴。
檨:实如猪腰子,熟于夏。有香檨、木檨、肉檨三种;香檨最佳而少,木檨次之,肉檨为下。此台果之上者。肉粘于核,必切片而始堪食也(按檨,「正韵」无此字;台人因其名,会意书之)。
波萝蜜:实生树干,大如斗。色绿,似如来顶,液粘如漆。子略似栗,熟而食之,味亦颇甘。
橘:柑属。江以南多有之。皮薄而光,俗通呼为柑误矣。又有公孙橘,长年俱花;实前结者红,后结者青。味酸不堪食。
柑:橘属。皮厚而皱,种类甚多。凤山止有红柑、雪柑二种,其味比内地颇酸。
木瓜:树直而高,无旁枝。花色白,实结于干。腌而食之,甚佳;能疗足疾(见「药部」)。
凤黎: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丛心中,至熟而色黄;味酸甘。末有叶一簇似凤尾,故名。
释迦果:树高出墙,实大如柿。色绿,如释迦头。味甘而腻。熟于夏、秋之间。又名番梨。
椰子:树高数丈无旁枝,似槟榔而干尤大。壳坚,可作瓢。壳外有衣如棕,用以洗锅,可去油垢。
槟榔:树似栟榈,叶亦相类。干有节,有房如箨。花在房中,花开而房脱;色白,细而香。一穗结实数百粒,熟于秋。切开,夹以扶留藤、蛎灰食之,可去瘴气。淡水产甚多。
扶留藤:蔓生。子如桑椹。其藤可夹槟榔而食,根尤佳。俗呼为蒌藤是也。
桃:花开于春,熟于夏。味酸于内地,亦不及北淡水之多(又载「花部」)。
梅:四月熟。味酸而生津,所谓「望梅止渴」是也。北淡水多于南淡水(又载「花部」)。
石榴:种自涂林安石国,故名安石榴。有红、白二种;红者实大而味甜,白者实小而味酸涩。可疗痢疾。
番石榴:俗呼梨仔茇。花白而味香。实大者如□,皮青,肉微红;气浊,非佳果也。旷野之□,无处不生。
柑子蜜:形如弹子而差大。和糖,可充茶品。
番柿:形似柿,有毛。俗所谓生毛柿是也。
柚:种类甚多。凤山有红、白二种。其味酸,比内地之文旦仙凡矣。
菱:「说文」曰:『菱,■〈阝菱〉也』。一名芰,俗呼为芰角。「武陵记」以两角曰■〈阝菱〉,三角、四角曰芰。凤所产者,惟芰而已。生水面。
甘蕉:俗呼为荆蕉;又曰牙焦。花色红如莲,子随花阖;一阖有十余子,阖落而子现,味甚甘美。
桄榔子:五月熟。子若多生,则是岁有年。树似栟榈,中有屑如面。
甘蔗:「广志」:『一名藷蔗。顾凯之食蔗自尾至本,曰:「渐入佳境」』。煮糖另是一种,曰竹蔗。
菩提果:俗名香果。花白;实青黄,味甘而香。置诸几案,以供清玩,真不愧其名云。
香橼:俗曰香圆。初生色青,熟则黄;味淡而香。四时俱有。
佛手柑:状如佛手,其指有屈者、有伸者。色黄,中无肉;其味清香异常。
薯:皮有紫色者佳,白者稍逊。蔓生。叶长而尖,结根而成;一根可数条。有一根一条者,长四、五尺,重至十余斤;俗呼为田薯。
芋:一名土芝,一名蹲鸱。凤之芋有三种:曰槟榔芋者,中有红根相连,如槟榔子;曰秫米芋者,以其软而粘也;又有淡水芋,大者重四、五斤,不歉蜀中焉。
山药:「本草」曰:『薯蓣生于山上石隙之间,有长至六、七尺者』。
布之属
毛布:番妇以兽毛和苎织成。汉人买以代毡,或为包裹之用。
货之属
盐:濑口所出。色黑而粒大,腌物不至朽腐。「汉书」:『牢盆煮盐,用铁为之』。凤山止用晒法。
糖:蔗汁煮而成红糖,红糖覆以泥土而成白糖,再煮则为水糖。
酒:用草曲制之,杂以糖水,无甚佳者。惠、泉、镇江诸酒,俱来自内地。
曲:以草和米粉制成,名曰白曲。
油:有脂麻油、蓖麻油、菜油、落花生油四种。麻油胜于内地。
藤:有水藤、莉藤二种。郡所产水藤尤多。
菁■〈艹殿〉:种之园中。本地出者,其色比内地尤佳;商多贩往内地各处发卖。
菁子:内郡多来台采买。
纻:粗而且短,不及内地之细润而长也。土番间或种之,汉人则无有也(俗作苎,非)。
麻:作丝,系物之用。乡间无人不种。
薯榔:皮黑、肉红,染皂之用。
茄藤皮:生海边。红者皮可染绛,功同薯榔;白者凶岁取其子,可佐食。又名海蒹葭。
炭:杂木烧者甚多,以九荆木烧者为上。
灰:蛎房壳烧成。台多以车螯等壳杂之,故不甚粘。
藤:枝叶多生刺。为用甚多,凡乘屋、捆糖、椗■〈纟索〉诸类悉资之。
鹿皮:春皮浅而薄,冬皮深而厚。土番用以为席。
獐皮:黄黑色。去毛存鞹,用以为袜;染皂,用以为靴。
麋皮:鹿之大者。俗呼为蒋皮。商人贩往外国。
器之属
车:轨用坚木为之。中驾一牛引重致远,旁用一牛佐之。
木柜:长七尺余,阔三、四尺。藏宝货,衣服于其中,人寝其上以备盗也。
甲万:其制本之红毛。长三尺许,阔二尺。木取坚厚。商人以贮账目。
床凳:衣架之属,多以竹为之;以价廉而工省也。
药之属
天文冬:叶细多莿,蔓生。结根在地下。「山海经」所谓■冬是也。
麦文冬:比天文冬而小。「本草」谓『久服轻身』。
土茯苓:白者似茯苓,赤者俗呼为山尾薯。
鹿茸:鹿角初发为茸,性温补。以大者为佳。夏至解角,故能补阳。
麋茸:冬至解角,故能滋阴。
鹿角胶:取角砍碎,浸长流水数日,熬炼成胶。
鹿角霜:胶之粗者为霜。功亚于胶。
穿山甲:即鲮鲤壳。
桕菰:小儿口痛,煎洗可愈。
菻荼菰:有红、白二种;红者治白痢、白者治红痢。
荞麦:(亦载「麦部」):能收冷汗。
三柰:与姜相似,而味辛。
藕节:荷叶根也。性和而补脾。
枸杞:其实为地仙子,根为地骨皮。
菖蒲:生于石者为石菖蒲。一名荪,一名水剑草。
香附:即土香草根。
穿山龙:疥疮洗,效。
土木瓜:「本草」名通草。蔓藤大如指,结实如小木瓜。
薏苡:土番种。粒较小于内郡。
白扁豆(载「蔬部」)。
金银花:蔓生。花白,隔夜而黄;解毒之用。「本草」谓即忍冬藤花是也。又名鸳鸯草。
水烛:生水中。形如烛,叶如蒲。色赤,中有白絮,可治刀伤。
蛇草:蛇伤,煎泡酒服,立愈。形如波菱,有小白花,并捣烂敷患处。
艾:可灸百病,故「尔雅翼」谓之医草。
益母草:宜于孕妇,故名益母也。花与草皆可用,取之端午日者为佳。
木贼草:独茎如箭,茎而无叶,寸寸有节,凌霜不雕。
蒲公草:「本草」名蒲公英。专治妇人乳上生毒。
薄荷:叶茎似荏而尖。治风寒要药。
泽兰:□□□紫节,花白;能散血。
班节相思:与薄荷相类。散血用。
白鸡冠:晒干,能治妇人血崩。
苍耳子:俗呼「羊带来」是也。
车前子:即诗所谓芣苴也。俗呼为五根草。
蓖麻子:红者能治风疾。
急性子:即凤仙子。熟时以手微按,其缝即开,故名。
蝉退:蝉壳更生,脱其旧,挂于树间。
石决明:「本草」曰:苗三、四尺许,花黄白色,子如菉豆而锐。主明目,故名。
风藤:其形方,与他藤异。近海者佳。浸酒服之,可治风疾。出下淡水。
木鳖子:蔓生。叶似苦瓜,生青、熟红。肉上有莿,核似鳖,故名。
紫萍:生水中。面青、背紫;赤若血者,为紫萍。一曰七月十五晒干密丸,能入肺经、达皮肤,治脚气及胎孕有伤;名「紫萍一粒丹」。
竹之属
莿竹:竹之极高大者。旁枝横生。□□□□人种之屋后,可以防盗。茅屋梁柱悉资之,为用甚大。
长枝竹:椅、棹、床、橱皆资其用。亦名鲎脚绿。
凤尾竹:俗呼观音竹,一名箭竹。干小、叶细,高止六、七尺。
麻竹:比莿竹尤大。质不坚韧。车笼、糖笼、仓笨等物悉资之。
空涵竹:产山中。高二丈许、围二、三寸,无旁枝。草屋则以为桷。
棕竹:皮似棕而节密,高不满四尺。
芦竹:似黍。生水涯湿处。
木之属
樟:即豫章也。大者数抱,岁寒不雕。久年即内腐而中虚,不堪成材。
楠:即柟也。色稍黑,逊于内地。又有土楠,质坚,为辅辐之用。
猴栗:木性甚坚,可为梁柱,与栗亦无甚异。
朴:树高大。「通志」曰:『叶如加条差小,皮鳞皱而厚』。
百日青:俗名土杉。虽枯,而色尚青也。
柳:「本草」:『柳花名絮,即杨柳也。多种水畔。又有御柳,干赤、条细如绿丝。亦名垂丝』。
赤鳞:赤色,皮鳞。质坚,入土难朽;大者取为车心。
乌栽:皮色黑。其质不坚。供薪而外,别无所用。
象齿:木直而色白。人多取以为桷。
荆:树无甚大,随处皆生。有五叶、七叶二种;七叶者,能疗中暑之症。
栋:叶似槐而尖。春至而开花,实如小铃。俗谓之苦栋子。唐诗有「栋花开后春光好莿」之句。
万年青:枝圆,色绿;无花,叶高至丈余。一名绿珊瑚,又名绿玉树。种本吕宋。
黄目树:树高大,质脆。实可澣衣。
茄藤树:产海滨。可以供薪。
菻荼:树类菠萝,而高大至丈余。乡人多于园外密种之以为篱,牛羊不得入。
水漆:生海泥中。皮有黏液,着肤则肿。用以编篱,多生枝叶。
九荆:树如紫薇。村落草屋及编篱,多用为柱。俗呼为九芎。
榕:大者垂荫可余丈。王敬美曰:『多根,故易茂而难拔;不材,故寡伐而长寿』。
枫:「说文」曰:『枫木厚叶弱枝,善摇。汉宫殿多植之。至霜后,叶丹可爱』。「尔雅」曰:『枫摄摄』。以其求风则鸣也。
莿桐:垂阴如梧桐,开花如连焦,而大恍惚班支。一枝数十蕊,色鲜红;先花后叶。无地不种。
破故子树:叶似梧桐而小。结实如苦栋,腌之可食,且能消积。
桄榔:树似栟榈,中有屑似面。木有文理,堪以为用。
花之属
梅花:开当首春,故为花魁。色白者为上。有单叶、百叶,而单叶者最佳。本地所产,皆系白而单叶,但不如内地之蕊大而清香耳。
山丹:花一朵百蕊,状如绣毯而色红。长年皆开。
紫薇:树无皮;爪其本,枝叶皆动;「通志」曰:『不耐痒花』是也。世人多以此为紫荆,误矣。
芙蓉:「通志」曰:『一名柜霜。花开于秋。清晨色白、午则浅红、晚则深红,名曰三醉芙蓉者种最佳。又有单叶而色白者,曰山芙蓉』。
佛桑:叶似桑,故名。四时长开,有朱红、淡黄二色。叶单者,曰照殿红。
树兰:「泉志」曰:『丛高成树,其花碎点清香』是也。有三叶、五叶二种;五叶者佳,名曰暹兰,以其自暹罗来也。
指甲:捣其叶涂指甲上令红,故名。花细而色白,一枝可数百蕊,虽香而实浊。
石榴花:有深红、浅红、白、黄数种。百叶者不结实。
茉莉花:夏开,色白。「南方草木状」曰:『自西国移来』。又有百叶者,花大数
倍,名番茉莉;更为可佳。
木槿花:台人呼为水锦。有红、白二种,白者为佳。小儿口破,捣汁擦之即愈。
棣棠:一名郁李。有白色、淡黄色二种。
长春:色淡红。四时相续盛开。台人呼为「月见」。
丽春:花似长春,而大过之。色深红,故名丽。
玉楼春:花色白,而中带黄。香而浊者,即百叶黄栀花是也。
金丝蝴蝶:「泉志」曰:『花黄,形类蝴蝶。微风至,则动摇』。
一丈红:似葵而叶大,直起无旁枝。花色淡红。一叶、一花,自本开至杪。高近丈,故名。
荷花:有红、白二种;又有白而红边、百叶最佳。「尔雅」曰:『荷,芙蕖;其茎茹、其叶□、其本□、其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内郡夏天始开,本地隆冬之时尚有花。地气之不同乃尔耶!
菊花:种类甚多。台地至十二月菊尚盛,不必秋夕纔餐落英也。
玉芙蓉:叶似艾而微香。妇人插之,能去油垢。
龙船花:即頳桐也。其色鲜红;竞渡之时花□□开,故名。本地则长年皆花,又名百日□。
夜合:花开至暮即合,故名。又名合欢。「古今注」曰:『合欢枝叶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解。树之阶庭,使人不忿。稽叔夜种之舍前』。
千日红:花绝耐久。数日以热汤濯之,色更鲜红如新。
金钱花:午开子谢,故又名午时花。
绣毯花:蔓生。施壁上,一簇数蕊,与内郡异。
月下香:似萱而花白。一茎数十蕊。自下开至上。薄暮放花,至晚益香。又名雪鸳鸯;以其花白,开辄两蕊相对也。
葵花:有黄、白、红三种。花开,朝向东、暮向西。自下而上,开尽乃上。与一丈红颇相类。
鸡冠花:有红、白二种。「闽中记」曰:『秋生,紫色,如绣画鸡冠之状』。
金银花:蔓生。花有黄、白二色,清香殊甚(又见「药部」)。
素馨:蔓生。花白而蕊小,清香异常。佛书曰:『昔有刘王妾素馨冢上生此,故名』。又有黄色者,花小而香亦稍逊焉。
兔丝:一名凌霄花。蔓生。色鲜红,朝开暮谢。
凤仙花:一名金凤。有深红、浅红,有红白相间,有紫,有白。内地开在夏、秋之间;本地则花开子落,随发随开,不拘四时。
番瑞香:蔓生。花微绿;一簇数蕊,香甚清远。夏月盛开。
昙花:有红、白二种。佛寺中多种之。开于夏月;一茎可数十蕊,香亦甚异。
胭脂花:有红、黄二种。开于夏月。
锦竹:一名石花竹。丛生,花如缬锦。
落阳锦:丛生。诸色俱备,又有纯白者。蕊旁如剪,谓之白剪绒。
剪春萝:「通志」曰:『花淡红,旁如剪刻,故名』。又名翠剪萝。
喷雪:花白、蕊细,如雪乱点;「通志」所谓泼雪是也。
月桃:叶似莲蕉而狭小;花黄、白相间,味浊。一茎数十蕊,倒垂,端午摘插小儿髻上;又名虎子花。采其叶包糯米,以为角黍。
万寿菊:花似菊而色金黄,但不香耳。
莲蕉花:有红、黄二种。俗误为美人蕉。
番花:树高大;花黄、白相间,味浊。花□□叶。
番蝴蝶:叶似槐;花红、黄相间,一枝数十蕊。四时长开,实如扁豆。
莿桐花:色殷红,一茎数十蕊,先花后叶;类于班支。
美人蕉:似蕉而小。花出蕉心,恍惚莲蕉,色鲜红。经月余始谢。
兰:种类甚多,有玉干、大青、拜岁、鹤顶、素心,□□。本地所有者,惟大青而已。「尔雅翼」谓:『一干数花者蕙』。然则世所种者,皆非真兰也。
桃花:有淡红色、有白色,俱百叶;逢春即开。又有绛红而百叶者,春深始开;名曰「三月浪」。
草之属
藜:干浅红,叶微红带黄色。高可八、九尺,形似老莱娇。枯则取以为杖,所谓「藜杖」是也。
仙草:煮烂,取汁去渣,和米粉再煮而成冻,可解暑毒。
茅:有金丝茅、大头茅二种。金丝茅用以盖屋。
菅:似茅而粗大。煮糖多用之以烧火。
鼠曲:生平原圹野中。花色黄而细,艾轩集(?)谓之暑菊。晒干煮熟去其渣,杂米粉作糗。
白曲草:□以面粉为白曲,用为酿酒。
乳草:叶紫绿而细,生附地上。妇人少乳者和鸡食之,能通乳窍。
仙人掌:状似人掌,故名。
藻:「尔雅翼」曰:『根生水底、叶浮水上,不若浮萍之无根而漂浮也』。
萍:浮水上。江东人谓之藻。
龙舌草:形似舌,旁有莿;俗呼谓芦荟是也。
莿苋:多生园中。高三、四尺。赤色而多莿,故名。
齿草:枝柔,色绿,高尺许。叶如浮藤□而差小,心如枸杞。番人取其嫩枝以擦齿,久之皆黑;因以得名。
畜之属
牛:有水牛、黄牛二种。水牛自内地来,研糖用之。黄牛近深山多有,取而驯习之,用以耕田,亦用以代步。驾车,则二牛皆堪用。
狗:「尔雅」,以犬未成毫为狗;「说文」,以狗之有悬蹄者为犬。今俗通谓之狗。
猪:毛粗而硬,故谓之刚鬣。「尔雅」曰彘,亦谓之豕;其子曰豚。
羊:毛细而软,故谓之柔毛。「周礼」曰:『祭祀,割羊登其首』。
猫:有黑、白、黄等色,又有杂色者。能食鼠。「酉阳杂俎」曰:『目睛旦暮圆;及午,黑睛为线。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温』。
鸡:「古今注」:『鸡名烛夜』。又鸡本朱氏翁化,故呼鸡曰「朱朱」。
鹅:长颈而善鸣。「尔雅」谓『鸣可惊盗』。养之园林,则蛇皆远去。
鸭:似鹅而小。近溪涧处,又有水鸭,能飞(别见「羽部」)。
羽之属
鸢:鸱类。「禽经」曰:『暮鸦鸣,则小雨;朝鸢鸣,则大风』。
鸽:人家畜之。能知往还。
鹳:状类鹤,但小而无朱顶。「禽经」曰:『鹳俯鸣则阴,仰鸣则晴』。
鹡鸰:「尔雅」曰:『鹡鸰,雝渠』。郭璞注:『鹊属也。飞则鸣,行则摇』。
雉:雄者有冠,尾长,身具五彩;其羽为翟。雷始动,则雉鸣而雊。
乌:「尔雅」『纯黑,反哺者为慈乌;腹白,不反哺者为鸦』。亦名鷽;诗曰『弁被鷽斯』是也。
燕:「说文」曰:『燕作窠,避戊己』。陶隐居曰:『胸紫、身小为越燕,胸班黑而声大者名胡燕』。
鸠:即班鸠也,与内地异。色青黑者,曰班甲;项下赤色者,曰火鸠。无地不有。又一种身绿、嘴足红者,曰金鸠;惟淡水出焉。
鹭:毛白,项有丝;嘴长、脚高。「禽经」曰:『鹭啄则丝偃,翔集必舞而后下』。
画眉:「通志」曰:『白眉、褐质,好斗、善鸣』。「兴化志」曰:『声似莺而小,清圆可听』。本地所出与内地等,但眉不白耳。
鸜鹆:断舌,可使效人言。一名八哥。
布谷:色浅黑,白腹;头亦微白。春作方殷,人以鸟至识耕农之候。江东呼为「护榖」。
凫:似鸭而小,浮于水面。陆玑云『鸟之谨愿者』。俗呼为水鸭是也。
雀:「雀」字通「爵」,古作「爵」。「禽经」曰:『雀交不一,雉交不再』。
鸥:水鸟也。隋帝谓『「鸥」字「三品鸟」,宜封「碧海舍人」』。
翡翠:俗呼为钓鱼翁。人取其羽为饰。常宿水,伺鱼食之。「异物志」曰:『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伯劳:「诗」所为鸤鵙是也。亦曰博劳。「兴化志」曰:『一名枭』。
黄莺:色纯黄,声巧啭可听。一名仓庚、一名黄鹂,又名黄鸟。「诗」:『睍睆黄鸟,载好其音』;又『仓庚于飞,熠耀其羽』是也。
鹞:色苍黑,比莺而较大。善击鸟;「诗义」疏:「隼鹞」是也。
长尾三娘:色青、嘴朱,红足、紫尾。长尺许。疑即青鹇。
鹰:「周书」曰:『惊蛰之日,鹰变为鸠;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大者一名扳雄。
乌鹙:色黑,较小于鹰。能搏鸢。人取其雏而饲之。与鸡子同为饮啄,鸢不敢近。
荜雀:色紫,较小于雀。置之笼中,唧唧能吟。
海鸡母:色黑,形如鸡母。宿海边。味清而骨脆。
海鹅:俗呼为「南风戆」。常于海中取鱼。其羽可为箭翎。
鸺鹠:状如鹰,头目如猫。鸣,雌雄相应。昼不见物,伏于丛草中;夜则出,鸣声若老人。俗呼为孤黄是也。
毛之属
豹:似虎而小。陆玑疏曰:『毛赤而文,谓之赤豹。又有玄豹』。古诗曰:『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余』;言狼贪而豹廉也。本地所出;间或一、二,不可多得。
鹿:毛色黄,有白点。「说文」曰:『解角兽』。「尔雅翼」曰:『鹿与麋为友。鹿阳兽,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也』。
麋:毛苍黑色,无白点。「说文」曰:『麋阴兽,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气也』。
獐:毛黄色,似鹿而小。性悍善跳,无角。
麂:亦似鹿而小。「尔雅翼」曰:『其声儿儿然,实獐类也。有角而短细』。
兔:「论衡」曰:舐雄毛而孕,生子从口中吐出;故「埤雅」曰:『兔,吐也』。其居三窟。其毫利为笔,名兔毫。
熊有人熊、猪母熊。其胆可疗眼疾。台无人熊,眼疾多以此代之,亦佳。
猴:一名狙,一名胡孙。「尔雅」曰:『猱,母猴也』。相传猴无脾,故行以消食。王廷寿赋曰:『储粮食于两颊,稍委输于胃脾』;却是有脾矣。
野猪:似猪而小,尖嘴、高脚。牙铦利,与家畜者异;「汉书」『景帝游上林,野猪入厕』是也。
獭:居水上,食鱼。「月令」:『正月,獭祭鱼』。
鼠:出之人家者为家鼠,出之田中者为山豪。
鳞之属
海翁:大者能吞舟。浮于水面,则风将作。
鲨:有白沙、胡沙、双髻沙。其最佳者,皮上有圈文,曰龙文沙。
泥■〈鱼卖〉鱼:形似马鲛而大,无鳞。味甘美。重者可二十余斤。
乌鱼:各港俱有。冬至前出大海散子,味极甘;后引子回原港,曰回头乌,则瘦而味劣矣。子成片,盐过晒干,味甚美。「本草」谓之鲻鱼。
马鲛:类泥■〈鱼卖〉而细,无鳞与鲠。海鱼之佳者。
鎗鱼:身扁,色白,无鳞。以其首锐、腹广、尾细如镖鎗,故名;海鱼之最贵者。又有一种色黑者为乌鎗,有微黄色曰金鎗;俱不及也。
午鱼:味甘美,大者为佳。以其出于午月,故名。本地出于冬,则与内地异矣。
红纱:皮红如淡朱,有鳞。出于秋。大者可三、四斤。
鳓鱼:与鲥鱼相似。味清而多刺,巨口而鳞粗。
敏鱼:似鲈而大,重至二十余斤。肉粗,不甚佳。
乌颊:身短,色微黑。味甘美。
黄鱼:色微黄,形扁;鳞细,肉有微刺。长不过六、七寸。
扁鱼:形似贴沙,俗名涂剃。晒干,味甚甘美。
绳鱼:俗呼大麦绳,以其麦熟时正出也。色青,无鳞,体圆而味腥。
麻虱目:形如鲻鱼,产海边塭中;无种,入夏,水热则生。味清而不腥,大则稍逊。
贴沙:身薄而扁,背紫色、腹白。贴沙而行,故名。大者为佳。
金钟子:细鳞,形圆扁。
狗母鱼:身圆,肉粗、多刺。有细鳞,赤黑色。鱼品之最下者。
白带鱼:身薄而长,其状如带,故名。泉人呼为澳鱼。
狮刀:郭璞注曰:『鮆鱼也』。又名刀鱼,形似刀。味清而多刺,大者为佳。
鲈:巨口、细鳞,与鳜鱼相似。生于暑天,肥且美。
花铃:长二、三寸,而体微圆,青色。
金钱:体薄,多刺;不及花铃之厚而甘也。
黄翅:以翅黄,故名。又曰黄翼。
铁甲:鳞硬似甲,故名。
■〈鱼共〉鱼:形圆而扁,无鳞;口在腹中。尾长于身,似鎗。大而色微黑者为黄■〈鱼共〉,肉粗而涩;小而色微黄者为燕■〈鱼共〉,肉润而甘。
独鱼:大者如掌,皮粗。晒干,用以磨木器。
青鳞:有鳞,色青,故名。长不过六、七寸。「通志」:『一名青鲫』。
鮡鱼:濑口产者佳。身有白花点,故俗呼为花鮡。
鲤鱼:鲤为鱼之长。色有红、有黑。池泽皆有之。「埤雅」曰:『鲤进于鱼矣,殆亦龙类。故仙人乘龙,亦或骑鲤,乃至飞越山湖』。
鲡鱼: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于游水,众鱼不敢犯。
黄爵:身薄而小,色黄多刺。长不过五、六寸。
沙梭:长五、六寸,身圆。味清,肉丰。
嘴尖:嘴长二寸许而尖,故名。
白腹:状似马鲛而腹白,故名。
鳗:有芦鳗、乌鳗。芦鳗可二十余斤,乌鳗大者斤余。陂中所出,肉细而润,品之最佳者。「埤雅」曰:『有雄无雌,以影鳗体而生子』。又有出于海者曰海鳗,大者可二十余斤;然其味则远甚矣。
鲫鱼:「本草」:『一名鲋』。「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谓之鲫;以相附也,谓之鲋』。
涂虱:头扁,颊有两刺;身微圆,黑色。产陂圳中。「漳志」、「兴志」皆谓弹瑟,「泉志」谓之涂虱。
斗鱼:长三、四寸,有花文,红绿相间,以麒麟尾者,为佳。善斗故名。一名丁班,一名三班。
泥鳅:穴泥中,似鳝而短。身多涎,难握。俗谓之鳅鱼。本地所出者骨较硬。
鲇鱼:身圆、头扁,色黑黄,无鳞。多涎沫。出陂中。
鲡鲐:身上有班点,体圆而尾有星。穴于泥涂中。
鳝鱼:俗谓之鳝。似蛇无鳞,体多涎沫。生泥窟中。
金鱼:色红,以虾尾而囊金者为贵,有黑色而囊金者更佳。
乌鲗:一名墨鱼。常喷墨于波以卫身,大鱼不得近。渔人见水黑,即撒网取之;欲全身而适以害身也。中有骨如小舟,名海漂蛸。
水鸡:一名田鸡;以其多出于田中也。夏间,久旱遇暴雨,田水满;夜持火炬照之,昂头而视,更不转动,捕之易易也。至第二夜见火则跳,难以捕获。
青蛙:「图经」曰:『背青丝色,谓之青蛙』。俗呼为青约。
介之属
龟:生陂圳中。「尔雅」曰:『俯者灵,仰者谢』。「大戴礼」曰:『甲虫三百六
十,而龟为之长』。「古今注」谓之黑衣督邮。
鳖:段成式曰:『鳖伏于渊而卵剖于陵,此思化也』。
鲎:壳黑色,可作杓。血蓝色。尾长如鎗。有足十二,生在腹下。子可腌以为酱,甚佳。
蟹:「考工记」:『仄行,蟹属』;故曰旁蟹。螯生毛,又曰毛蟹。生于溪涧之中。
蟳:「图经」曰:『后足阔者,名蝤蛑』。上海滨泥涂。螯无毛,故异于蠏。赤嵌出者最佳。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者曰菜蟳。
牡蛎:磈礧相连如房,故又名蛎房。内地架石于海滨而生;台无石,生于海中。取者乘桴,用长竹如剪,钓诸海底。
蚶:蚌蛤之属。壳厚,而外有棱如瓦垄然,故「岭表录异」曰瓦屋子。
花蛤:壳有班文,比车螯而较小,谓之文蛤。本地所出者,壳黑色,有白点;与内地不同,味亦亚之。
蚌:壳绿黑色,类蛤而长大。鹬蚌相持,即此也。
蠘:壳上有班点,其螯甚锐。
西施舌:绿壳黑色,似蚌而薄。其肉有舌最美,海错之至珍者。
蛤蜊:壳圆,色微黑。肉黄,味亦甚清。
车螯:俗呼为蛲。壳厚而坚,色微黄。肉白,多浆。
螺:香螺,大者长六、七寸,肉白而脆,尾有膏,味清甜;其品最上。又响螺,其壳可吹。花螺,如田螺而小,壳圆、色白,红点相间,味甚清。又有一种味苦不甘,其壳可作鹦鹉杯。
田螺:壳薄。「本草」曰:『生水田中;含泥在腹,久而犹活,能伏气饮露』。又有生池潭中者,曰石螺;而壳厚耳。
海豆芽:形扁、壳绿,较大于蚬。有尾如豆芽,故名。一曰涂杯。内地甚贱,本地以为珍。
鲮鲤:一名穿山甲;谓能穿土为穴也。见人,则身缩不敢动。形如鼠,浑身皆甲。有白皮、红皮二种;白皮者能却风疾。
水龟:俗呼龙虱。腌食之佳。
虾:种类不一。红虾味甘,沙虾次之,黄栀米又次之;草虾则有班节而肉粗,其最下者也。
虫之属
蜂:有数种。其毒在尾。能酿蜜者,曰蜜峰;无毒。有蜂王,群峰采其花之佳者,戴于首以献。多出淡水。余如长腰虎头蜂,则皆有毒矣。
蜾蠃:一名■〈虫医〉螉。似蜂,腰小而长。取小虫置于木空中,七日化为己子。
蚯蚓:一名土龙,一名蜿蟺。郭璞赞曰:『蚯蚓上□,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于阜螽;触而感物,乃无常雄』。
蝴蝶:有纯白者、有黑白相间者、有五彩者,种类甚多。今但呼为蝴蝶。
蝙蝠:肉翅。「通志」曰:『类鼠而有翼,昼伏夜飞』。又名伏翼,又名夜燕。
蝉:色黑。以协鸣。翅轻薄,其声雄以壮,鸣于夏者也。又有一种色绿而小,其声细而悲,鸣于秋者也,曰秋蝉;吸露餐霞。
蜻蜓:「尔雅」曰:『虰蛵负芳』。郭注曰:『即蜻蛉也』。「埤雅」曰:『蜻蜓饮露』。
螥螂:漆色。能飞,多藏壁间。「漳志」谓之蝤虫。
蜘蛛:有数种。「尔雅」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又蟏蛸长踦,即小蜘蛛;长脚者,俗谓之喜子』。陆贾曰:『蜘蛛集而百事喜』。
蛾:一名慕光。好扑灯火。
蜉蝣:朝生暮死。
蝇:班固曰:『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又有一种大而色青者,粪为物中即变虫。
蚊:积雨生蛆变成者。树木多,则蚊尤多。
螳螂:「尔雅」谓之莫貈是也。螳螂食蝉、雀食螳螂,故俗谓之『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蚁:台产最多,种亦不一。色赤而极小者,为黄丝蚁。色黑而走疾者,为走马蚁。色白而生于湿处者,曰白蚁;凡衣服器物近湿处,多为所坏。
蜒蚰:形如蚯蚓,长二、三寸。黑夜吐白涎,有光。俗呼为青赖。
萤:一名夜光,一名霄烛。腐草化生者。
螽斯:蝗属。或曰:股黑有文,以两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故「诗」美其不妒。俗呼草蜢。
蟋蟀:善斗。一名莎鸡。「尔雅」谓之■〈艹蚕〉泉,呼为草鸡。
蝇虎:蛛属。□黑色。专捕蝇而食之。
水蛭:生于浊水,即马蟥也。「尔雅」疏曰:『水中虫,得入人肉者,一名马蜞;俗呼为蜈蜞。楚王食寒菹,得蛭并吞之;王素有结积疾,因是而愈』。
蛇:舌双,耳聋、听以目。其毒在涎。种类甚多。其食鼠不伤人者,曰山辣;其背有文如龟壳者,曰龟壳花;有头扁,逢人辄昂其首而喷鼻者,曰饭匙倩;有色绿而小者,曰青竹丝:皆最毒而伤人者。又有色花而小,不伤人者曰草花仔。
虾蟇:似蟾蜍。背有黑点,皮粗。陶隐居曰:『腹大,皮上多痱磊』是也。按张畅弟收为猘犬所伤,食虾蟇可疗;收难之,畅含笑先尝,收乃食,疮亦旋愈。又取其肝涂疔疮,无不验。
蜥蜴:「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蝘蜓,守宫也。汉武帝令人于五月五日取蝘蜓,饲以丹砂,身尽赤,捣之以涂宫人,有私者其迹即灭,故曰守宫。东方射覆曰:「以为龙,又无角;以为蛇,又有足。跂跂胍胍,善缘壁,非守宫、即蜥蜴也』。又名壁虎。本地出者能鸣。
卷之七
凤山县志
清·陈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