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年己未。八月。庚寅。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总河高斌奏称。江南镇江府金坛县贡生蒋振生。依石经式。手书十三经正文计三百册。共五十函。谨先进易经二函。可否将全册五十函进呈臣等查十三经。现奉旨命武英殿儒臣详加校阅。今蒋振生进呈之易经二函。字画尚属端楷。应令高斌、将全册五十函。送交武英殿、再加校定。如经文果无讹误。字画一律端好。臣等再行具奏请旨。从之。寻据总河高斌、将蒋振生手书十三经四十八函送到。大学士等以该生年近七旬。志在尊经。请赏给国子监学正职衔。其手书十三经请用枣木板镌刻刷印。以备颁发。疏入报闻。
○辛卯。停止繙译进士殿试。谕、今年繙译会试。取中二十二人。虽从前有照例殿试之议。但此科人数甚少。不必举行殿试。俱著赐进士出身。吏部带领引见。候朕酌量录用。其优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学习行走。该堂官照例题补。又次者照满洲进士例选用。内有现任者、即在任候升。不必出缺。
○增河南河工秫秸价。谕、河南被水歉收。朕已降旨。多方赈恤。因念该省河工埽料秫秸一项。皆采买于沿河州县。今岁既罹水灾。价值必至昂贵。查旧例每草十斤为一束。官价九厘。倘此价不敷采办。势将派累里民。著每束增银五厘。共成一分四厘之数。河官照价购买。不许丝毫扣克。累及闾阎。此因岁歉加恩。后不为例。
○谕吏部。调湖北江夏县知县、张肯堂。湖北沔阳州知州、禹殿鳌。湖北黄陂县知县、邵大业。河南许州府知府、姚廷栋。福建汀州府同知、汪郊。来京引见。
○壬辰。命河南大吏筹蓄洩。谕大学士。南方郡邑。俱有城河。故鲜水患。今年开封府不过天雨过多。遂至淹浸。伤及田庐。盖以省城地势既洼。又无河道以为容纳宣洩之地。故民人受困如此。朕闻府城南门外。有旧河形一道。俗名乾河涯。今若开浚深通。即可疏导积水。兼设闸洞。以备节宣。则行潦无阻滞之虞。省会免沮洳之患。可寄信与尹会一。令其会同布政使朱定元。确加勘视。妥议办理。
○复命江南河南大吏。合筹蓄洩事宜。谕今年六月间。豫省地方。大雨如注。川泽交盈。分洩不及。以致开封等属被水州县甚多。小民困苦。朕心深为轸念。已屡降谕旨。多方筹画。赈恤抚绥。因思济饥拯溺。目前之补救维殷。而陂泽河渠。善后之经营宜亟。查豫省地方。有淮颍汝蔡诸水经纬其间。凡旧有河道。俱达江湖。苐或因故道被湮。或无支河导引。是以水无容纳之区。势必旁溢。下有壅塞之处。涝即难消。闻抚臣尹会一。现在檄令各属勘估兴修。但愚民无知。上游方事挑浚。而下游填实阻拦。仍至水无去路。于事何益。著抚臣尹会一。河臣白钟山。布政使朱定元。细心熟筹。专委管理河道、明晰水利之大员。亲看全局。通盘计算。务使一律疏浚深通。毋令各分疆界。稍有阻滞。再豫省之贾鲁河。原由江南地方全注入淮。是庐凤等处。即豫省之下流也。此时现有钦差大臣兴修庐凤河渠。亦当同为留意。从来疏浚河道时上游十分用力。而下游百计阻挠。各处人情如此。不独豫省为然。是在封疆大臣。洞悉其弊。勿为所欺。庶几原委畅流。永无泛溢之患。该部可将朕旨即行文豫省。并有河道之各省督抚知之
○尚书尹继善面奉谕旨。自古明良之世。四海雍熙。治臻上理。而君臣咨儆。犹曰克艰。曰无逸。诚以致治保邦之道。非易易也。朕承祖宗积德累仁之后。海宇乂安。人民乐业。幸共享太平之福矣。而谓太平有象。稍萌宴逸之心。即开怠荒之渐。是以御极以来。旰食宵衣。兢兢业业。惟恐一事不得其中。惟恐一夫或失其所。日与内外臣工。开诚布公。励精图治。不敢稍有怠忽。少图燕安。此朕夙夜之中。所以自勉而实可以自信者。但目今政治虽已清明。尚未能尽臻于美善。闾阎虽无扰累。尚未能遽臻于丰盈。风俗虽不甚浇漓。尚未能革心而向道。官吏虽颇为整饬。尚未能弊绝而风清。朕尝论古成康以降。数百年而有汉文帝。汉文以降。又数百年、而有唐太宗。要之虚心待物。损上益下。用致天下之盛。太宗与文帝率用是道。又云人君当上法尧舜。远接汤武。不当以三代以下自画。意谓希圣希天。有为者亦若是耳。由今观之。不但尧舜汤武。夐乎难追。即文帝太宗。亦且有志未逮。可见天下事、责人甚易。而自处则难。局外旁观甚易。而以身阅历则又难也。朕法古诚殷。返躬滋惧。不敢存自足之见。亦不敢存畏难之心。惟有慎厥身修。几康时凛。举古人克艰无逸之训。与诸臣交相儆戒。以期翼赞昇平。渐臻上理。尔诸臣作朕股肱耳目。虽皋夔稷契。世不恒有。而龚黄卓鲁元龄魏徵诸人。载在简编。芳规不远庶其论思启沃。殚力抒忠。上效汝为汝翼之风。共成一德一心之盛乎。我君臣共勉之。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江南捐监一案。先经署苏抚许容以江、常、镇、淮、扬、五府。海、通二州。岁歉谷贵。奏请照原捐款。减三收捐。苏、松、徐、三府被灾甚轻。并未被灾之处。仍照原议行。经部覆准。嗣因苏、松、徐、三府。粮价昂贵。报捐无人。布政司孔传焕详请。并准减三。臣一面批司。一面咨部。经户部以事关奏定成案。不便准减臣复于五月内。以上年未被灾各属。米价均未平贱。将来或需动拨。仓贮宜先充裕。奏恳将上下两江各州县。毋论上年被灾与否。均准暂行减三收捐。又经部驳。兹据苏州布政使徐士林详称。自奉批一体减收之后。徐州府属报生俊一百三十八名。计捐谷粟、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石。苏州府属报生俊四十一名。捐米、二千三百六十八石。谷、二千三百一十石。松江府属报生俊一名。捐米七十七石。嗣因部覆不准。即行停止。臣查苏、松、徐、三府虽不在原议减三之内。但究属灾区。自咨部后。报捐者已有成数。既未便将入仓米谷。复令运回。又未便照原数令其补捐。且徐属现又被水。急需米谷。可否将徐州府属。俯准减三收捐。统俟八月底。与江、常、各属。概行停止。其苏、松、二府。亦准其填截仓收。汇册季报。准部覆以后。仍照原议办理。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癸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陕西道监察御史程钟彦奏。捐纳贡监。本省给有实收。赴部换照。原无定限。雍正十三年。户部以直省捐纳贡监人员。竟有迟至一二十年。始将实收换照。日久恐滋顶替。题定限期。康熙六十一年以前者。定限三年。雍正十三年以前者。定限四年。乾隆元年后者。定限五年。过期不准换照。伏查康熙年间捐纳者。久经乏人换照。原无庸议。惟雍正十三年以前者。陆续赴部换照。月以为常。今限期已满。闻在部具呈请换者纷纷。窃思此等人员。或系远省因循。或系羁身游学。及知限期将届。急赴投换。似此概不准换。将来乡试届期。或有意观光。阻其进身之阶。况地方官奉文以后。原未必遍为示谕。穷乡僻壤。见闻未周。迄今不知限期已届者。尚有其人。应请敕部。近省再宽限一年。远省二年。乞敕下直省督抚。转饬各地方官。多方晓示。俾知依限投换。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以广东按察使王恕、为广东布政使。广东粮驿道潘思榘、为广东按察使。
○甲午。命妥酌运丁粜卖余米之法。谕、向来漕运旧例。旗丁行月等米。于重运进京时。不许售卖。止许于回空途次粜卖。以作盘费。后经科臣条奏。欲稍弛其禁。而部臣以漕务关系重大。不便更张。未经准行。朕已依允。又因连年直隶歉收。米粮短少。谕令督臣孙嘉淦。发官价籴买。不许掯勒。以期公私两便。后据孙嘉淦奏称。旗丁余米。利于卖与民间。且当进京之时。有先用铺户之钱。而以回空之余米抵完者。是以官买之米。甚属有限等语。朕之令直督官买旗丁余米者。偶因今年畿辅地方需米起见。原非可常行之事。即重运入京之时。不许旗丁卖米之禁。亦有可变通者。盖重运不许粜卖余米。惟恐旗丁借此盗卖漕粮耳。但漕运进京。有大员督运。不难沿途稽查。而抵通之后。仓场验收。又不容丝毫挂欠。旗丁亦难以作奸。而重运当春夏之交。正米价昂贵时候。既不得出粜。未能获利。而回空之际。沿途卖米。又未免有羁时日。且恐旗丁将来。虑带米无利。必致少携米石。多置他货。于北省亦属无益。宜如何变通之处。著该部另行妥议速奏。
○定外省送部道府、请训之制。谕、凡补授道府等官。于起程赴任时。皆诣宫门请训。候朕召见。嗣后外省送部引见之道府。亦著照此例。于起身回任时。诣宫门请训。以便咨访地方情形。彼亦得各抒所见。而朕益得悉其人材矣。
○又谕从前都统扣娄。以身有残疾。不能当差。奏请离任调理。朕降旨著扣娄照旧供职。给假养病。今三年有余。病日已久。扣娄曾效力行间。著原品致仕。赏给全俸。以养余年。所遗员缺。著公阿英图调补正黄旗蒙古都统。阿英图员缺。著弘昇调补镶红旗满洲都统。弘昇员缺。著和亲王管理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弘昇未到以前。其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著永兴暂行署理。
○又谕前经降旨。令将八旗入官地亩。仍著赏给八旗永远为业。据八旗都统等议奏。请于京城空地建造房屋。赏给无房人等居住。其建房工料银两。请于库帑借支动用。俟陆续收到地租。交库归完原款之时。再将续收租银。应请如何赏赉、俾得永济之处议奏等语。已依议行矣。朕思此项地亩。俱系八旗人等祖业。或因拖欠官项入官。或因贪婪抵补应赔之项入官。此项地亩。既已赏还八旗世仆。复又存公办理所得租银。分给亦断不能均遍。且官徵地租。较之自行收取为数少况以每年所收之租分赏。人多租少。所得无几。到手即尽。辗转思维。不若将此项地亩。仍令八旗官员兵丁承买。或指俸饷。或交现银。庶谋生之人。均得各置产业。而八旗之地。仍给八旗之人。自于生计有益。昨将入官民地。已令旗民承买。现在入官旗地。八旗无业官兵。闲散人等。如有愿买者。亦著听其承买。此项地亩。业经降旨赏给八旗。其卖价银两。即著交该部补还建房之项。其余银两。应作如何调济办理。及现在地亩。应如何量其肥瘠定价。令其承买之处。著该部会同八旗都统等详细妥议具奏。
○以刑部尚书尹继善、吏部侍郎陈大受、为三礼馆副总裁官。
○大学士鄂尔泰等遵旨议奏。纂修明纪纲目。应请钦派总裁官、副总裁官、并请照三礼馆之例。于翰林内拣派纂修、提调、收掌、官员。并需用誊录、供事、人员。得旨。以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总裁官。大学士赵国麟、户部尚书陈德华、刑部尚书尹继善、兵部尚书杨超曾为副总裁官。余依议。
○吏部议覆。山西按察使萨哈谅奏。请将行取人员。未升实缺主事之先。遇本省应题同知、知州、缺出。均与未经行取之贤能知县。通为拣选保题。查卓异准其即升。行取专升主事。该按察使所请。应毋庸议。至所奏主事人多缺少。上届行取者未用。下届行取者复增。铨补无期等语。应请嗣后于行取之年。臣部将从前未经用完人员。查明请旨。或仍照旧行。或暂行停止。恭候钦定。俟行取人员选用完日。再行照例遵行。从之。
○兵部议覆。吏科给事中马宏琦奏称。北漕御史二员。请照淮安、济宁、之例。给廪粮船只。庶食用有资。行走不患艰难。应如所请。驻劄天津御史。所用廪粮船只。照巡查南漕之例给与。惟驿马不给。至驻劄通州御史。无庸拨给船只。其廪给口粮。一体给与。从之。
○河南巡抚尹会一奏。本年被水各州县。地丁漕项米豆。请按分数分别蠲免带徵其未经被水州县漕粮、截留本省。以备赈粜。应徵黑豆七万石。循照乾隆三年之例。敕令产豆省分采买运交。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乙未。秋分。夕月于西郊。上亲诣行礼。
○丙申。谕军机大臣等。前因七月间。雨水稍多。恐畿辅地方。尚须米石。是以谕令孙嘉淦发价收买旗丁余米。以备接济。随据孙嘉淦以旗丁余米。所卖甚属无多。具摺回奏。朕看今秋直隶各属。收成丰稔。不须他处米粮接济其收买旗丁余米之举。即行停止。孙嘉淦尚未将停止之处奏闻。可速寄信与孙嘉淦知之。
○谕大学士等。直隶地方水利未讲。以致水涨则受其害。而平时未获其益。此众所共知者。前屡降谕旨。令总督孙嘉淦等悉心筹画。善为经理。续据孙嘉淦于七月内亲身查勘。具摺陈奏。大概讲论河道情形。至如何消除积水。俾民间田亩。收水利而免水患之处。未曾详细奏及。朕思此时。乃水势消落之际。又值年谷收获。正宜董率官吏。及时经营。不但工程可以早竣。而无业贫民。亦可藉以糊口。若不趁此时速为料理。为未雨绸缪之计。转瞬春水长发。又恐难以施工。朕为闾阎疾苦。时廑于怀。为封疆大臣者。当体此意。可即传谕孙嘉淦知之。
○又谕、大学士九卿议覆布兰泰、条奏各款。朕一一详阅。所议亦是。但语多笼统。尚少切实。如布兰泰奏称州县行保甲之法。虚应故事。即有匪类。兵丁访实解送。有司置之不问等语。尔等议覆。即当询布兰泰、伊现任总兵。何处武弁。访实匪类。交于何州县。如何置之不问之处。令其据实陈奏。如果有其事。则州县即当参劾。而失察之总督。亦应有处分。傥毫无实据。岂得妄以置之不问一语。加之文员。如此则真伪不难立辨。今但以武弁何难通报上司。按例查参等语。引成例议覆。以后弁员视为具文。或竟不具报。其弊不更甚耶。此处殊未明晰。至布兰泰奏称督抚遇地方有盗。即委千把同兵丁探拏。盗自可弭等语。夫盗案委武弁躧缉。惟李卫为总督时。偶一行之。其余督抚。从无如此办理者。盖武弁缉盗。行之不善。不但于地方无益。且恐转滋扰累。弊端百出。此则事之必不可行者。又布兰泰奏称、无论犯窃几次。赃数多寡。重则治罪。轻则解回原籍。至事主报盗。应作速完结。毋令守候。并严究衙役需索等语。尔等议覆。窃案科罪。轻重各有明条。从无不论次数赃数。混行问拟。及外来匪类、不行解回原籍之事。至事主报盗。止许到官听审一次。认赃一次。不得拖累。并不许衙役需索。违者将承审官严加议处。现在遵行等语。此在成例。则固然矣。而州县中或不实力奉行。或又奉行不善。岂能保其全无。布兰泰既为此奏。必有所指。亦当令其指名陈奏。不应仅称无庸议也。又布兰泰奏称、社仓常平之谷。如有粜借。秋成即可买补。何必多此买谷之事。辗转累民。囤积自官其价愈昂等语。尔等既议称如或市价增长。及民间购买者众。官即暂行停籴。是布兰泰所奏。廷议亦以为是。何以又云布兰泰并不深究其原。遽思更变其法。殊未允协。此则几有明驳暗准之意矣。夫采买米谷。亦原以备民食。今前后词意未符。将来或需采办。又将如何料理。总之办理政务。惟应就事论事。其可行者。自当议准施行。即其人无可取。亦不当以人废言。其不可行者。则当实指其不可行之处。使众心了然。免生疑议。若以事本难行。而但笼统驳诘。如御史张湄、傅为詝、等辈。又将以大臣议事。不过无庸议。而奉旨亦不过依议。竟似我君臣于政事不甚留意者。即彼所言不当。而朕与诸卿、亦难辞其责矣。此摺发还。著另议具奏。
○大学士鄂尔泰等奏。已故大学士熊赐履之子。监生熊志契。考充八旗志书馆誊录。书竣议叙。以主簿吏目即用。呈称伊父赐履。通籍五十余年。身受隆恩。至优极渥。复蒙圣祖特降谕旨。眷念后人。泽及襁褓。恳请代奏。改授在京微秩。俾沾禄食。以资膏火。仍得觐光场屋。得旨。准其改用。
○护理山东巡抚布政使黄叔琳疏报。单县、菏泽、曹县、金乡、济宁、临清卫等六州县卫。黄水漫溢。淹没秋禾。其勘明成灾地。一万四百三十顷九十七亩七厘七毫。并冲坍房屋。无力修葺。照例分别赈给。极贫者先赈一月。加赈四月。次贫者加赈三月。查明缺乏耔种。照例按户借给。下部速议。寻议应如所请。从之。
○丁酉。世宗宪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泰陵。
○戊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昭忠祠。
○。谕。云南黑、白、琅等盐井。旧有规礼银二千八百余两。归入公件项下。充为公事养廉之需。在于每年发给薪本银内扣解。在当日柴价平减。灶户犹能供办。闻近年以来。童山渐多。薪价日贵。兼之卤淡难煎。所领薪本。不敷购买柴薪之用。灶户未免艰难。所当酌量变通。以示存恤。著将白、琅、二井。节礼银二千六百五十六两。黑井锅课银二百四十两。免其扣解。俾灶户薪本。较前宽裕。所有公件项下。不敷银两。统于铜息银内拨补放给。该部可即行文滇省督抚知之。
○己亥。上诣大高殿行礼。
○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御长春仙馆。
○户部议准。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其凝奏称。各省押运之员。既恩给养廉。乃丞倅、千总、守备、仍科陋规。粮道运卫等衙门书役。复有需索。计一丁所费。已至二十余两。请敕下漕运总督。密访严究。仍晓谕旗丁。与受同科。庶官方肃而漕弊清。从之。
○工部等部议覆。两广总督马尔泰疏称。议得册封安南正副使翰林院侍读嵩寿、修撰陈倓、条奏。广西太平府属之明江。改筑砖城。将宁明州治。迁建明江。新太等协营。添设兵丁。崇善至宁明。增改塘汛。奉旨敕部议覆。行令确查酌议。查明江虽为土府旧治。乃系偏僻之区。不近水次。宁明为太郡咽喉。水路扼要应于宁明旧治。建造砖城。不必迁移明江。至明江居五十村寨之中。应修筑土城。以资捍卫。既建砖城于宁明。为仓库监狱重地自应添兵。应于宁明州添兵一百名。于枫门岭添兵三十名。虎山汛添兵十五名。自崇善至宁明。自宁明至镇南关。原设水陆各塘。二十二处。又添设水塘十一处。无庸再议添设。应如所议。从之。
○庚子。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辛丑。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谕、宁郡王贝勒允祜不必在内廷行走。慎郡王著在内廷行走。武备院事。允祜亦不必办理。武备院事务、著贝勒弘明管理。
○壬寅。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谕、据江苏巡抚张渠奏称。江苏按察使孔传焕。先在江宁驿盐道任内。私自多支平余银一千七百余两。本年三月间经署道晏斯盛、查出通详。并请另案归结。臣因检查雍正八年原奏。驿道议给养廉银五千五百两。内在上江藩库支银三千两。下江藩库支银二千两。其余五百两。即在该道余平银内支给。后虽咨请加增。部议实未覆准。批查去后。嗣据孔传焕禀称。此案已经自行具奏。臣以既经该司奏明。应俟谕旨。另案归结。并据晏斯盛、将孔传焕驿道任内、经手正项钱粮。先行出结交代。兹据江苏布政使徐士林。以奉旨交办孔传焕条奏。请将江镇道等衙门盐规。及驿道衙门余平、抵充养廉各项。概行提解司库。均于司库支给养廉一摺。与臣面商。臣接阅之下。不胜骇异。伏思孔传焕多支之项。既经自行陈奏。理应据实入告。乃巧将别衙门支给盐规一项。牵混条陈。而原奏五千五百之数及自己私支、署官查出、各缘由。又绝无一语提及。其意盖谓一经奉旨准行。不独可以掩饰从前多支之咎。并可查照六千之数。在司找给。假公事以便私情。逞奸伪而诳君父。虽鬼蜮伎俩。难逃圣鉴。但臣既经察知。不敢为之徇隐。且孔传焕平日办事。不独昏愦糊涂。抑且全不寓目。计其任事。已逾三月。审解之案。不满三十件。率意阘茸。任催罔应。必不能胜臬司之任等语。孔传焕著解任。摺内所参情由。即交与巡抚张渠。严查定议具奏。江苏按察使事务、著翁藻暂行署理。
○户部议覆。浙江巡抚卢焯疏请。将海防水利通判。经徵被潮坍没沙地。并鄞县、上虞、临海、黄岩、江山、松阳、云和、七县。义冢、坍荒、水冲、荒废、教场、等项。田、地、山、起运地丁等项。应行照数豁免。又称月粮米石。系给军之项。粮户赔纳在先。业已给军北上。请自乾隆四年为始豁除。均应如所请。从之。
○工部议覆。掌京畿道监察御史傅色讷奏称。琉璃河一带石道。系冲衢要路。东西两边。悉行坍塌。奏请修理。应令直隶总督。委员详细确勘具题。到日再议。又奏西安门外。往南一带城墙。有膨裂脱砖之处。若不早为修理。恐致倒坏。应令步军统领衙门。委员查明、报部会同估修。从之。
○监察御史观音保奏。都察院六道。分查六部各衙门事件。每道各派笔帖式四员。专司繙译稿案。缮写清本。查六道文移。汉字居多。惟每月题注销一本。向系书吏缮写汉字。笔帖式繙译缮写清字。数年来笔帖式概不繙译缮写。但交书吏承办。书吏不识清字。出资雇人。代为繙译缮写。臣窃思书吏倩雇。既未免力量拮据。致有怨言。且本内若有参劾之事。一经倩人。各处皆得豫闻信息。笔帖式不亲繙译。日久必致荒废。不可不加整饬。请敕下都察院大臣。嗣后如有交委书吏倩雇繙写。即将该笔帖式咨革。得旨。如所请行。
○署理广东巡抚王謩疏报。乾隆三年分。南、肇琼、三府属。共垦复额内荒芜税。十八顷四十二亩有奇。又广、惠潮、肇、高、罗、六府州县。共报垦额外荒芜税。五十六顷五十四亩有奇。
○浙江巡抚卢焯疏报。乾隆三年分。象山、临海、太平、三县。开垦额内田、地、山共二顷八十七亩有奇。共招回丁口、十丁口、四分二厘一毫零、象山、定海、太平、平阳、四县。开垦额内田、地山、园、共六顷五十九亩有奇。共招回丁口、十八丁口、五分七厘零、太平县、开垦额内田地。共三亩有奇。定海县、开垦额内田、地涂、山荡、河、共三十九顷三十七亩有奇。江山县、开垦额内田地。共一顷六十五亩有奇。景宁县、开垦额内田。一顷七十五亩有奇。西安县、开垦额内田。三顷三十一亩有奇。
○以头等侍卫旺扎勒、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兵部侍郎阿里衮、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癸卯。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禁刁民敛钱告赈传单胁官恶习。谕曰。自古帝王抚御寰区。惟以爱养斯民为第一要务。朕即位以来。仰体皇祖皇考勤求保赤之圣心。宵衣旰食。偶遇水旱灾伤。真视为己饥己溺。百计经营。散赈蠲租。动辄数十百万。期登斯民于衽席。此薄海内外所共知者。无奈蚩蚩之众。顽朴不齐。外省官员。多言屡赈之后。民情渐骄。即如今年江南地方。初夏未雨。即纷纷具呈告赈。是不以赈为拯灾恤困之举。而以赈为博施济众之事矣。更有一种刁民。非农非商。游手坐食。境内小有水旱。輙倡先号召。指称报灾费用。挨户敛钱。乡愚希图领赈蠲赋。听其指挥。是愚民之脂膏。已饱奸民之囊橐矣。迨州县踏勘成灾。若辈又复串通乡保胥役。捏造诡名。多开户口。是国家之仓储。又饱刁民之欲壑矣。迨勘不成灾。或成灾而分别应赈不应赈。若辈不能遂其所欲。则又布贴传单。纠合乡众。拥塞街市。喧嚷公堂。甚且凌辱官长。目无法纪。以致懦弱之有司。隐忍曲从。而长吏之权。竟操于刁民之手。刁民既得滥邀。则贫民转至遗漏。是不但无益于国。并大有害于民。言念及此。殊可痛恨。再者荒岁冬春之际。常有一班奸棍。召呼灾民。择本地饶裕之家。声言借粮。百端迫胁。苟不如愿。輙肆抢夺。迨报官差缉。累月经年。尘案莫结。在刁猾之徒。尚可支撑苟活。而被诱之愚民。多至身命不保。是灾民不死于天时之水旱。而死于刁民之煽惑者。又往往然也。今年下江淮北一带。及上江凤颍等处。多被水患。河南水灾较甚。山东、直隶、亦有被水之州县。著该省督抚。董率有司。将朕谕旨。通行诰诫。如有犯者。决不姑贷。俾灾民知有必邀之膏泽。帖然安释。而不致惑于浮言。刁民知有难犯之宪章。凛然畏惧。而不敢蹈乎法网。则仓储皆归实用。而闾阎共沐恩施。庶不负朕早夜焦劳。爱养斯民之至意矣。将来地方旱潦。不能保其必无。该部可行文各省督抚。咸知此意。一体遵行。
○又谕、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批本人员。俱每日在内廷行走当差。著将户部库内饭银。每年赏给一万两。
○吏部议覆。川陕总督鄂弥达疏请。裁汰捕务简少之西延捕盗同知。又裁潼关驿驿丞。归知县管理。又裁潼关县永乐镇巡检。其弓兵裁汰十五名。仍留十五名。船只水手。就近归风陵司巡检兼管。即将风陵司巡检。移驻潼关县城。又裁闲冗之澄城县县丞。添设延安府捕盗同知一员。驻劄府城。添设大荔县县丞一员。移驻该县之羌北镇地方。添设蒲城县巡检一员。移驻该县之永丰镇地方。应如所请。从之
○以原任山东巡抚法敏、为盛京工部侍郎。
○甲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户部议覆。调任四川巡抚硕色疏称。雷波卫分居另爨之土民沙咱等。七十八户。情愿归入版图。报名入册。以乾隆三年为始。岁纳杂粮。经前任督臣查郎阿、咨准部覆。令查有无抑勒。今土民自称乾隆元年应纳国赋蒙恩蠲免。安肯自外生成。故愿认纳杂粮稍效输将。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刑部会议覆甘肃按察使包括疏称。所属之安西、河州柳沟靖逆、洮州大通、等六卫。赤金、贵德、二所地处边疆。各员弁均有钱谷兵刑。命盗案件。之责实与州县无异今卫所员弁。办理事件全不遵照章程。请照文员试用之例挑选守备六员。千总二员。豫拨来甘。拨布按衙门学习。查所请发员学习果否有无裨益。应令该省督抚详查妥议具奏。又包括奏称。原署陕督刘于义。奏将甘属南北山一带。番民仇杀等案。宽限五年。暂停律拟。姑照番例完结。仰蒙俞允。今甘省番目喇嘛所管者。归化虽坚。而薰陶未久。五载之期。转瞬将届。若按律断拟。转谓不顺民情。请五年限满之后。番民互相盗杀。仍照番例完结。查刘于义奏准宽限以来。已逾三载。番民有无渐次革心。可否绳以法律。应令该省督抚。悉心酌议会题。从之。
○署理广东巡抚王謩疏报。乾隆三年分。广、肇、二府属。共垦复迁移税、五十三亩有奇。又广、肇、高、嘉、四府州属。共报垦水田税、二百二十顷四十亩有奇。又广、潮、二府属。共报垦沙坦税、七十二顷二十六亩有奇。
○是月。直隶总督孙嘉淦奏。前奉谕旨。速行市买粮艘余米。以裕仓储。查回空之日。百姓乘时赴籴。不便禁止。又粮船北上时。多有向熟识铺户。豫支银两。约于回空交米者。亦当听其自便。是以官买米石。不能多得。得旨。原应如此办理者。
○又奏。钦奉谕旨。收成丰稔。留意积蓄。谨密饬各地方官。照依时价。公平收籴。以裕仓储。又烧酒一项。未免多耗高梁。现饬各属多买填仓。存于仓者既多。则耗于酒者自少。得旨。所议甚善。但须实力奉行耳。
○直隶河道总督顾琮奏。请于子牙河。再筑一格淀。于南运河经理放淤。总期永定、子牙、二河之浑流。别由一路。不致入淀。南运河放淤渐收成效。得旨。此尚未可易言也。试行看。
○管理淮宿等关税务准泰奏。将宿迁关税务。仍归淮徐道、就近管理稽徵。得旨。此事待朕缓酌之。
○江西巡抚岳浚奏。江省办解朱价不敷。吁请动项加增。以免捐垫。得旨。此事甚琐。待朕缓缓酌量。
○浙江巡抚卢焯奏。浙省未补仓谷。因去岁通省歉收。惟恐采买官谷。有妨民食。业经奏请缓至四年秋收后买足。其为数过多之州县。另议分年带买。荷蒙俞允。今已届秋收。请四年籴谷三千石以下者、全买。三千石以上者、酌买一半。得旨。如此办理。虽属因时权宜之计。但恐年复一年。仓贮归于全空耳。再与新任总督详酌议奏。
○浙江按察使完颜伟。奏报到任日期。得旨。览。朕观汝才具。颇可造就。是以不次擢用。汝其实心任事勉力做一贤员。以副朕望。至海塘一事。尤为紧要。汝向系河员。颇知水利。不可因有臬司专责。而将此膜外视之。仍宜与抚臣不时留心。随机赞助者也。
○闽浙总督郝玉麟、署福建巡抚布政使王士任奏。番社土目、四老眉寿等、一十八人。赴省叩祝万寿。现在给与口粮。加意安顿。得旨。知道了。番黎等诚顺之意。颇属可嘉。到者数人。汝等酌量赏给。仍与口粮遣回。并将朕旨晓谕。汝等皆年老之人。道途跋涉匪易。朕怜老之心。反觉不忍。以后不必赴省也。
○又奏。琉球中山国夷民顺天西表、首里大屋子、等。三十六人。又新垣仁、等十人。在洋遇风进口。加恩安插。赏恤养赡。并拨项修理原船。于乾隆三年八月。令其随贡船归国。因船小难行。仍行进口。今分配各难夷。令附贡船归国。所存原船。不能变价。仅堪折作柴薪之用。得价无几。仰恳免其归补。俾夷民以为还乡盘费。得旨。此亦可行之事。但必使难夷得实惠则可。若地方猾吏。有通同作弊之处。则汝将来亦不能免咎也。
○又奏。吕宋国番民物朥氏等。十四人。遭风飘入厦门港内。又吕宋国番民武牢哞耙洛等。十八人。遭风飘入台湾淡水蓬山社。俱令安顿居住。给与食米寒衣。得旨。办理甚妥。知道了。
○湖南巡抚冯光裕奏。请买谷五十万石。备本省积贮。邻省协济。并称江苏、湖北、现委员赴江西、四川、湖南、三处采买。恐民间闻风踊贵。如委员到时。先尽采买。不致价昂。得旨。此奏实属可嘉。著照所请行。
○又奏。湖南商人何兴旺等九起。情愿自备工本。赴桂阳等州县之马家岭等处。试采矿砂。现已准其开采。但此次开采。原为鼓铸便民。首重在铜。湖南铅多铜少。若一准并开。必致尽赴采铅。而开铜无人。现饬开得铅矿。即行封闭。如果已费工本。许其另躧有铜引苗。报采成厂。以补所费。得旨。所奏俱悉。若能多得铜。实属美事。不可畏难而止。若滋事而纷扰。则好事不如无也。再与督臣详商。
○河南巡抚尹会一奏。前奉谕旨。令会同湖广督抚。酌运楚米济用。豫省常平仓谷。尚足敷用。其未被水之五十属。收成颇好。尚可接济。得旨。朕先接汝奏。将谓豫省之积贮。不敷赈恤之用。是以有此旨。今看此奏。是豫省之谷。尚足接济。而未被水之处。收成原好。自不必如是急遽办理也。
○护理山东巡抚布政使黄叔琳奏。前奉颁发、抄录湖广督臣德沛、奏报粮价贵贱式样。遵行缮奏。近因单内填注价中字样。东省各府。不论贵贱。一例俱填价中。请嗣后以适中之价为准。稍增者为价昂。大增者为价贵。稍减者为价平。大减者为价贱。不得概填价中。得旨。如此甚是。此原系汝等错会矣。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病躯难膺重职。恳请解任调理。得旨。览奏具见卿鞠躬尽瘁之处。殊深矜怜之至。但河工重任。一时难得其人。卿可勉强为朕在任办事。今特赐人参。并遣太医前往诊视。务期速痊。以慰朕念。
○又奏。请于南北两岸堤外老滩内。栽苇以裕工料。得旨。此事似属可行。与河东巡抚等妥酌议奏。
○川陕总督鄂弥达、西安巡抚张楷奏。拨运陕粮。接济豫省事宜。得旨。昨据尹会一奏报。系属偏灾。本省之米亦足用。可不用楚米。则陕省之米、似亦可以不必矣。但汝等此奏甚善。既已商之尹会一。彼必奏明也。
○署四川巡抚布政使方显奏。郭罗克贼番插什六架他等。潜藏色利沟。差兵围捉。副土目蒙柯庇护。以致逃遁。仅献出贼番宁官儿之子、年甫十三。现已密札松潘镇总兵潘绍周。相机办理。得旨。所奏俱悉。此等事、汝固应就近相机料理。至总督乃通省大员。亦应与彼熟商。彼谙练封疆之人。自有处分也。
○两广总督马尔泰奏。学臣张灏。考试广州府学。取有一等一名附生梁自适。系番禺县人。年登百岁。于康熙二十八年入学。今犹扶杖入场。实为人瑞。得旨。此亦熙朝盛事也。夫常人百岁。尚有旌表之例。此应题奏。朕当格外加恩也。
○署广西巡抚安图奏。到任以后。安辑苗猺。整饬属吏。修整墩台。清查矿厂。并报田禾雨水情形。得旨。所奏俱悉。办理一切。不可欲速。亦不可因循。大凡督抚到任后。皆有一番振作。而一二年后。寂然无事矣。此通病也。汝不可出乎此。
○又奏。安南奸人。妄称交江王后裔。兴兵报仇。闻大兵驻口。畏惧悔罪。到营投诚。得旨。所奏俱悉。安辑边疆。乃第一要务。不可生意外喜事之想也。
○又奏。前奉上谕。渐次裁减僧道。查广西实在僧道。共八百九十余名。惟有董率属员查察。使之日渐减少。得旨。如此办理甚隹。广西此类原少。殊易办也。
○贵州总督张广泗奏。准户部咨。广东道监察御史包祚永奏。古州苗民、宜尽招复业。分配各寨。以汉人三分。苗民一分。俾汉苗杂处。强弱相制一条。令黔督确查妥议。伏查苗地向无汉人居住。自大兵剿抚之后。得因所遗绝户田产。添设屯军。若令汉苗杂处。恐致欺凌生衅。且现在山箐之中。并无潜伏余苗。该御史以本省人条奏本省之事。似乎确有所见。合将现在情形奏明。得旨。这所奏情形。知道了。至御史等言本省事。而因胸有成见。是非颠倒者。比比是也。岂徒包祚永一人乎。
卷之九十九
卷之九十九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