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剑南道下▲东川节度使梓州,梓潼。上。开元户一万五千四百七十八。乡二十六。元和户六千九百八十五。乡十六。今为东川节度使理所。 管州一十二:梓州,剑州,绵州,遂州,渝州,合州,普州,荣州,陵州,泸州,龙州,昌州。县六十九。都管户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秦并天下,是为蜀郡。汉高帝分置广汉郡,今州即广汉郡妻阝、广汉二县地也。宋于此置新郡,梁武陵王萧纪于郡置新州,隋开皇末改为梓州,因梓潼水为名也。州城,宋元嘉中筑,皇左涪水中江,日居水陆之冲要。。 州境: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三百六十三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绵州路一千八百六十四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三十四里。东南至遂州二百五十里。西至汉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绵州一百三十里。正东微南至果州三百五十里。东北至阆州三百一十五里。西南至简州三百一十里。 正北微东至剑州三百六十里。正南微东至普州三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绫,绵,丝布。赋:布,绢。元和贡:绫,柑子,曾青。 管县九:妻阝,射洪,通泉,玄武,盐亭,永泰,飞乌,铜山,涪城。 妻阝县,望。郭下。本汉旧县,属广汉郡,因妻阝江水为名也。后魏置昌城郡,后又改名昌城县,隋大业三年复为妻阝县。 牛头山,一名华林山,在县西南二里。四面危绝。 涪江水,经县东,去县四里。 县有盐井二十六所。 射洪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妻阝县地,后魏分置射洪县。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洪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白崖山,在县南五十里。 涪江水,西北自妻阝县界流入,在县东一百步。滩十七所。 通泉县,紧。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广汉县地,宋于此置西宕渠郡,后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周明帝置通井县,隋开皇三年改为通泉县,十八年改属梓州。 通泉山,在县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 涪江水,经县东三里。 沈水,北自盐亭县界流入。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固守,臧宫进兵纵击,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即此也。 赤军盐井,在县西北十二里。又别有盐井一十三所。 玄武县,上。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先主所立五城县也,属广汉郡。后魏平民蜀,立玄武郡,以县属焉。隋开皇三年改五城为玄武县,因玄武山为名也,属益州。武德三年,割属梓州。 玄武山,在县东二里。山出龙骨。 天柱山,一名覆船山,在县西南四十里。 七里坂,在县东七里。 内江水,本名中江,经县南,去县百步。 盐亭县,上。西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汉广汉县地,梁于此置北宕渠郡及县,后魏恭帝改为盐亭县,以近盐井,因名。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梓州。 梓潼水,经县南,去县三里。 永泰县,西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巴郡充国县地也,武德四年分置,地号永泰,因以为名。 盐亭溪水,经县北,去县一十九里。 大汁盐井,在县东四十二里。又有小汁盐井、歌井、针井。 飞乌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汉妻阝县地,隋开皇十年,于此置飞乌镇,十三年改镇为县,因山为名。 飞乌山,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哥郎等八山,并出铜钅。 妻阝江水,经县北,去县四十里。 铜山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妻阝县地,有铜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盖其余峰也,历代采铸。贞观二十三年置监,署官,前上元三年废监。调露元年,因废监置铜山县。 飞乌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妻阝江水,经县南五里。 涪城县,紧。东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涪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涪城县,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 剑州,普安。上。开元户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乡二十五。元和户二千九百二。乡八十五。 本汉广汉郡之梓潼县地,武帝置十三州,属益州。宋于此置南安郡,梁武陵王萧纪改郡立安州。后魏废帝二年,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故改安州为始州。 隋大业三年,罢始州为普安郡,武德元年复为始州。先天二年改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州境:东西二百六十七里。南北二百五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百里。东南阆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龙州三百二十里。西南绵州二百九十里。东北至利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苏熏席。赋:绵,绢。元和贡:苏熏席六领,巴戟天,重台。 管县八:普安,梓潼,黄安,永归,阴平,武连,临津,剑门。 普安县,中。郭下。本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南安县,周改为普安县。 大剑山,亦曰梁山,在县北四十九里。初,姜维自沓中为邓艾所摧,与张翼、董厥合,还剑门以拒钟会,即此也。 石新妇东北一里千人岩之南崖,绝壁高数千丈,即剑山之危峰,见是里外,旁视众岭,犹平地也。岩下高百许丈,有石壁,红色,方如座席,即张孟阳勒铭之处也。 千人岩,有石室,可容千人,故名。 大剑水,出县西四十九里空冢山下。 汉德政城,又名黄芦城,在县东北四十六里。三面并阻绝涧,唯西面少平。 周回百五十步。 钟会故垒,一名开远戍,在县东北五十三里。亦名空冢戊,晋钟会军至此,既度剑阁,居死地,遂掘冢决为死战。既无所埋,故曰空冢。后魏改名开远戍,大剑镇,在县东四十八里。本姜维拒钟会垒也,在开远戍东十一里。其山峭壁千丈,下瞰绝涧,飞阁以通行旅,梁时于此置大剑戍。 剑阁道,自利州益昌县界西南十里,至大剑镇合今驿道。秦惠王使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伐蜀,即此也。后诸葛亮相蜀,又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路。 初,李特入汉川,至剑阁,顾盼曰:“刘禅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 石新妇神,在县东北四十九里,大剑东北三十里。夫远征,妇极望忘归,因化为名。 梓潼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旧县,属广汉郡。蜀先主分广汉置梓潼郡,以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始州,后改属剑州。 梓潼水,一名驰水,北自阴平县界流入。 邓艾祠,在县南百步。 黄安县,中下。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华阳县,属南安郡,后魏禅帝改为南安县,周武帝改为黄安县。 永归县,中下。西北至州五十三里。本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白水县,周闵帝改为永归县。 阴平县,中。东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梓潼县地,宋明帝泰始中于此置北阴平郡并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始州。皇朝初因之,后改入剑州。 龙血山,亦曰龙象岩,在县北五十里。绝壁高岩,万有余丈,有四石龙在石壁间,昔者群龙共斗,四龙疲衄呕血死,因化为石。血变成鳖,堪充器物,但不耐风日。绵布四五里,土人取之。今龙象犹存,石不复入用。 岐江水,下流即梓潼水也,东流,县西南五里。 武连县,中。东北至州八十五里。本汉梓潼县地,宋元嘉中,于县南五里侨立武都郡下辨县,又改下辨侨置武功县。周明帝改武功为武连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始州。 临津县,西北至州一百三里。本汉梓潼县地,南齐于此置胡原县,隋开皇七年改为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山出名柘,堪为弓材,虽桑、燕角,不能胜也。 剑门县,中。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葭萌县地,圣历二年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置剑门县,因剑门山为名也。 梁山,在县西南二十四里。即剑门山也。 绵州,巴西。上。开元户五万一千四百八十。乡一百十三。元和户七千一百四十八。乡九十三。 本汉广汉郡之涪县,后魏废帝二年徙梓潼郡理梓潼旧城,于此别置潼州。梓潼旧城,在今剑州界。隋开皇五年,改潼州为绵州,因绵水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金山郡,武德元年复为绵州。按州理城,汉涪县也,去成都三百五十里。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东北之要冲。梁天监中,张齐为太守,更造楼橹敌。有东西门,东门久塞,富乐山气所冲,门开张则丧乱。宋元嘉初,太守王怀业开之,果致覆败,尔后还塞。 州境:东西三百一里。南北二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三十四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五百九十四里。西南至汉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梓州州一百三十里。西至茂州取松岭路三百七十里。 北至龙州二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对凤两窠独窠白绸,绢,又贡双纟川二十匹。赋:绵,绢。 元和贡:双纟川。赋同。 管县八:巴西,昌明,罗江,神泉,龙安,魏城,盐泉,西昌。 巴西县,望。郭下。本汉涪县地,属广汉郡。先主据蜀,立梓潼郡,以县属焉。晋孝武帝徙梓潼郡于此。后魏改为巴中县,隋开持元年避庙讳,改为巴西县。 富乐山,在县东五里。 天池山,在县北一十余里。 涪江水,经县西,去县五十步。 罗江水,经县西,去县三十二里。 蒋琬墓,在县西八里。琬为大司马,住汉中,后上疏曰:“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还住涪,疾转境剧,卒于此而葬焉。 谯周墓,在县南十六里。周将亡,戒诸子曰:“吾后嗣当有黄头黑齿,几亡吾族。”及周孙纵之生也,头黄齿黑。晋末,刺史毛璩使纵领白徒七百人,由涪水下讨桓玄。西人不乐远征,乃逼纵为主,攻陷巴西,遂屠益州。既害毛璩,自号成都王。义熙九年,朱龄石讨平之。卒如周言。 昌明县,紧。南至州七十里。本溪涪县地,晋孝武帝自白沙戍移汉昌县侨理于此,仍属巴西郡。后魏废帝改汉昌为昌隆县,先天元年改为昌明县。 涪水,经县南,去县一里。 罗江县,缺。 廉水,经县东北,去县五里。让水,出县北平地。宋明帝时,梓潼人范百年,因论事之次,帝语及广州贪泉,百年对曰:“臣家梁、益,所居廉、让之间。” 谓此水也。 神泉县,上。东北至州八十四里。本汉涪县地,晋孝武帝于此侨置西充国县,属巴西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潼州,六年改为神泉县,因县西神泉为名。 神泉,在县西平地。冬夏温沸,气如附子,能愈众疾。 龙安县,上。东北至州七十八里。本汉涪县地,周武帝天和六年,于此置金山县,隋大业二年废。武德三年,于废金山县城置龙安县,因山为名。 金山,在县东五十步。每夏雨奔注,崩颓之所则金粟散出,大者如棋子。 龙安山,在县北十里。有好林泉,隋开皇中蜀王杨秀立亭馆以避暑。 魏城县,上。西至州六十五里,本汉涪县地,隋大业十年自盐泉井移魏城县理此,属金山郡。按盐泉井在今县东南四十五里,盐泉县理是也。 高灵山,在县北二十四里。 东西井,在县东南四里。井西为涪县界,井东为梓潼县界,二县界分境之所,故曰“东西”。 盐泉县,中下。西至州五十六里。本汉涪县地,后魏禅帝元年割涪县置魏城县,武德三年分魏城置盐泉县。 五层山,在县西南三十里。 梓潼水,经县北,去县十八里。 阳下盐井,在县西一里。 西昌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本汉涪县地,晋孝武帝于此侨置益昌县,隋开皇三年省。永淳元年又置,以与利州益昌县同名,以其在州西,因改为西昌县。 龙台山,在县东北四里。 龙安水,在县北五里。 遂州,遂宁。中府。开元户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七。乡六十五。元和户三千八百四十六。乡六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郡地,汉分置广汉郡,今州又为广汉郡之广汉县地。后分广汉为德阳县,东晋分置遂宁郡,周保定二年立为遂州。后因之。 州境: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果州路二千二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八百八十里。东北至果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梓州二百五十里。东南至合州二百六十里。正南微西至普州一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樗蒲绫十五匹。元和贡:天门冬,柑子。 管县五:方义,长江,青石,蓬溪,遂宁。 方义县,望。郭下。本晋小溪县也,穆帝永和十一年置,属遂宁郡,后魏恭帝改为方义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遂州。 涪江水,北去县八十步。 县四面各有盐井,凡一十二所。 灵星池,在县西南四里。 龙池,在县北百二十步。 长江县,上。南至州五十里。本晋巴兴县,魏恭帝改为长江县。 涪江,经县南,去县二百五步。 青石县,中。西北至州七十里。本晋之晋兴县也,本属巴郡,既置遂宁,乃割属焉。后魏改为始兴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青石县。 青石山,在县东南,水路五十九里。旧巴、蜀争界,累年未分,一朝密雾,石为之裂破,从上至下,直若引绳,因此定遂、合二州之界。 涪水,经县南,去县一里。 九节溪,出县东三十六里。滩有九节,因为名。 蓬溪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永淳元年割方义县北界,于今县南二十里蓬川置唐兴县,长寿二年改为武丰,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蓬溪。 石香炉山,在县西五里。 县有盐井一十三所。 遂宁县,中。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景龙二年割青石县置。 渝州,南平。下。开元户五千九百六十二。乡一十七。元和户八百三十四。 乡地十。 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然则巴国水为名。武王伐殷,巴人助焉,其人勇锐,歌舞以凌殷郊,后封为巴子。其地东至鱼复,西抵道,北接汉中,南极柯,是其界也。春秋时亦为巴国,战国时楚既称王,巴亦称王。秦惠文王使张仪、司马错伐巴、蜀,灭发其地为三十一县,始皇置三十六郡,巴即一焉。汉高帝既定三秦,贡羽背约,封为汉王王巴、蜀。天下既定,乃分巴、蜀广汉郡,武帝又置犍为郡。刘璋为益州牧,于是分巴郡自垫江已下为永宁郡,先主又以固陵为巴东郡,由是巴郡分而为三,号曰“三巴”。梁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札州,后魏改为巴州,周闵帝又改为楚州。 隋开皇九年,改楚州为渝州,因渝水为名。汉高祖还伐秦,巴人从军,歌舞陷陈,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后令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州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四百七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一十里。正北至合州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沪州水路七百里。东北至涪州水路三百四十里。西至渠州四百四十里。江津县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县南陆路至溱州三百六十里。又自江津县南循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葛五匹,药子。元和贡:葛,牡丹皮。 管县五:巴,江津,万寿,南平,壁山。 巴县,中。郭下。本汉江州县地,属巴郡,在岷江之西,汉水之南,即蜀将李严所修古巴城也。南齐改为垫江县,周明帝武成三年改为巴县,后遂不改。 州理城,即汉巴郡城也,先主令都督李严镇此,又凿南山,欲会汶涪二水,使城在孤洲上。会严被徵,不卒其事,凿处犹存。 江津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江州县地,属巴郡。周改为江阳县,隋开皇三年改为江津县,属渝州。 万寿县,中下。东北至州三百八十里。本汉江州县地,武德三年分江津置万春县,属渝州,五年改为万寿县。 绫锦山,在县西八十五里。 大江水,经县南,去县二里南平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江州县地,贞观四年分巴县置南平县,属南平州。十三年废州,县改属渝州。 瀛山,在县西南三百七十里。以其高峻象海中蓬瀛,故名。 巴子鱼池,在县西北一十里。 壁山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回约二百里,天宝中,诸州逃户多投此营种。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为名。县东陆路至江津县,二百三十里。 合州,巴川。中。开元户二万六十七。乡四十二。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二。 乡三十九。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国,秦灭之,以为巴郡。今州即汉巴郡之垫江县地也,宋文帝元嘉中,于此置东宕渠郡,后魏恭帝于东宕渠郡改置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喜陵江合流,因名合州。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四里。南北六百三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六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五百一十里。西至遂州陆路二百六十里,水路三百七十里。西南至沪州五百九十里。北至果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药子一百颗,牡丹皮一斤,桃竹箸。元和贡:牡丹皮,木药子。 管县六:石镜,汉初,新明,铜梁,巴川,赤水。 石镜县,上。郭下。本汉垫江县,属巴郡。后汉岑彭与臧宫伐化孙述,自江州县从涪水上至垫江是也。宋文帝于此置东宕渠郡。石似镜,因以为名。 铜梁山,在县南九里。蜀都赋曰“外负铜梁于宕渠”,是也。山出铜及桃枝竹。涪江水,经县南,去县二百步。 巴子城,在县南五里。 汉初县,中。东南至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汉垫江县地,后魏于此置汉初县,属合州。 西溪水,一名嘉陵水,经县理南,去县一里。 新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垫江县地,自后魏讫隋又为石镜县地,武德二年,分石镜县之东北界为新明县。 铜梁县,中。东至州一百五十里。长安四年,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置县取小铜梁山为名。 小铜梁山,在县西北七十里。 涪江水,在县东北四十里。 巴川县,中。北至州一百里。开元二十三年,刺史孙希庄奏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县。 小安南溪,源出县南巴山中。 赤水县,中。东至州一百里。本汉垫江县地,隋开皇八年,分石镜县于今县西二里置县,因水为名。 朝霞山,在县南十八里。 普州,安岳。中。开元户三万二千六百八。乡二十五。元和户一千六百五十二。乡二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汉为巴、蜀二郡之地,今州即汉之资中、牛な、音髀垫江、后汉之德阳四县之地,周武帝于此立普州,隋大业二年罢普州,以所领县属资州。武德二年重置。 州境:东西二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九十三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十里。正北微东至遂州一百三十里。正西微北至简州二百四十里。正南微西至资州一百七十里。正北微西至梓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地贡:葛八匹。赋:绢,布。元和贡:天门冬。 管县六:安岳,普康,安居,普慈,崇龛,乐至。 安岳县,上。郭下。周武帝建德四年与州同置。 县有盐井一十所。 安岳山,在县西南一里。 普康县,下。北至州七十里。周建德四年于此置永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隆,先天元年改为普康。 县有盐井三所。 安居县,中。南至州八十里。本周柔刚县也,因山为名。隋开皇十二年改为安居县,因水为名。天授三年移于今理。 柔刚山,在县东二十里。 安居水,在县北八十步。 县有盐井四所。 普慈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名多业县,周建德四年置,属普慈郡。隋开皇十三年,改多业为普慈。 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 安居水,在县北一里。 县有盐井一十四所。 崇龛县,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隋开皇三年于此置隆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因崇龛山为名。 崇龛山,在县西三里。 乐至县,中。东至州一百四十里。本周车免镇也,属普州,以车免为名。武德三年于镇置乐至县。 乐至池,在县东二里。 荣州。和义。下。开元户四千八百七。乡一十五。元和户八百八十一。乡二十。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郡地,在汉即犍为郡之南安县地,李雄据蜀后,夷獠居之,所谓铁山生獠也。隋开皇十三年置大牢县,武德元年割资州大牢、威远二县,于公井镇置荣州,取荣德山为名也。 州境:东西一百八十三里。南北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资州路,二千四百九十四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三百五十里。东北至资州一百六十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里。东南至沪州水陆路相兼五百四十里。西至嘉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陵州二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班布六匹,利铁。元和贡:班布。 管县六:旭川,咨官,和义,威远,公井,应灵。 旭川县,中下。郭下。本汉南安县地,贞观元年于此置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取以名县。 荣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铁山,在县北四十里。 大牢溪,出县北铁山下,南流,经县北。 咨官县,中下。东南至州九十里。本汉南安县地,晋义熙十年置冶官县,属犍为郡。隋后误以“冶”为“咨”也。武德元年属嘉州,贞观六年改属荣州。 白崖山,在县西北十里。 和义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资中县地,是沪、资二州界,隋大业十二年分置和义县,以招和夷獠,故以和义为名。 内江水,在县西一百七十里。 县有盐井五所。 威远县,中下。西至州七十里。本汉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獠,十一年改戍为县,属资州。武德元年,改属荣州。 铁山,在县西北四十里。 威远镇,在县城内。 县有盐井七所。 公井县,中下。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周武帝于此置公井镇,隋因之。武德元年于镇置荣州,因改镇为公井县。 野客山,在县南六十里。 县有盐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县镇因取为名。 应灵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南安县地,隋开皇十年于此置大牢镇,十三年改镇为县。县界有大牢溪,因取为名。天宝元年为应灵。 县有盐井四所。 陵州,仁寿。中。开元户一万七千九百五十五。乡四十七。元和户一千九百八十五。乡四十七。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郡地,在汉即犍为郡之武阳县之东境也。晋孝武帝太元中,益州刺史毛璩置西城戍以防盐井,周闵帝元年又于此置陵州,因陵井以为名。陵井者,本沛国张道陵所开,故以“陵”为号。晋太元中,刺史毛璩乃于东西两山筑城,置主将防卫之。后废陵井,更开狼毒井,今之煮井是也,居人承旧名,犹曰陵井,其实非也。今按州城南北二面悬岸斗绝,四面显敝,南临井。 州境:东西一百四十里。南北三百一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七十里。东北至成都府二百里。西至眉州七十里。东北至简州一百八十里。东至资州二百三十五里。东南至荣州三百一十里。西至嘉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细葛四匹。赋:绢,绵。元和贡同。 管县五:仁寿,贵平,籍,始建,井研。 仁寿县,上。郭下。本汉武阳县之东境也,后魏定蜀,于此置普宁县,属怀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陵州,十八年改普宁为仁寿县。 三隅山,有东隅、南隅、西隅三山相对,去陵井各一里,故为名。 婆支水,出县北婆支山,去县四十五里。 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余丈。益部盐井甚,此井最大。以大牛皮囊盛水,引出之役作甚苦,以刑徒充役。中有祠,盖井神。 张道陵祠,在县西南百步。陵开凿盐井,人得其利,故为立祠。陵即张鲁之祖父,学道鹤鸣山,人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时人号“米贼”,亦曰“五斗米道”。 贵平县,中。西南至州六十七里。本汉广都县之东南地,后魏于此置和仁君,仍立县。 唱车山,在县西南九里。 禄水,在县南五十步。 平井盐井,在县东南七步。 籍县,上。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武阳县地,周闵帝于此置籍县,因蜀先主籍田地为名。隋大业二年省,永徽四年复置。 丹沙山,在县南七十里。 大江水,在县北三十五里。 始建县,中下。北至州五十五里,本汉武阳县地,隋开皇十年于今县立始建镇,大业五年改镇为县。圣历二年移于仁寿县界置,其旧县复置始建镇。 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 井研县,中。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武阳县地,隋大业五年因井研镇立县,取镇为名,属陵州。 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镇及县皆取名焉。又有思棱井、井镬井。 沪州,沪川。下府。开元户一万六千八百七。乡三十七。元和户一千九百六十九。乡三十七。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巴子国。秦并天下为巴郡地。武帝分置犍为郡,今州即犍为郡之江阳、符二县之地。按江阳即今州(域)〔城〕是也。先主人益州,遣诸葛亮、张飞等引兵溯流定江阳是也。晋穆帝遣安西将军桓温将万人伐李子仁,军次江阳,亦谓此地也。后为獠所没。梁大通初,割江阳郡置沪川,魏置泸州,取沪水为名。隋大业三年改为沪川郡,武德元年复为沪州。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八里。南北五百六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资州溯六百三十里,自资至上都二千三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里。东北至渝州水路七百里。东北至合州五百九十里。西北至荣州五百四十里。西至戎州水路三百一十里,陆路二百四十里。山路险峻或不通。 贡、赋:开元贡:麸金,葛,酱。赋:麻,布。元和贡同。 管县五:沪州,绵水,江安,富义,合江。 沪川县,中下。郭下。本汉江阳县地,属犍为郡。初,曹公入汉中,诸葛亮出屯江阳。晋穆帝于县置东江阳郡,领江阳县,隋开皇三年废郡,以县属沪州。 大业元年,改江阳县为沪川县。皇朝因之。 汶江水,经县南三十步。 中江水,亦曰绵水,经县北三里。出麸金。绵水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江阳县地,晋于此置绵水县。 汶江水,经县东一十五里。 江安县,中下。东北至州五十里。本汉江到地也,李雄乱后。没于夷獠。晋穆帝于此置汉安县,十八年改为江安县。 方山,在县西北一十三里。 汶山水,经县北八十步。 可盛盐井,在县西北一十一里。 富义县,中下。东南至州三百里。本汉江阳县地,周武帝于此置富世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富义县。 中江水,亦曰绵水,经县东百步。 富义盐井,在县西南五十步。月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剑南盐井,唯此最大。 其余亦有井七所。 合江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符县地,晋穆帝于此置安乐县,梁改置安乐戍,周改为合江县。 安乐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县取名焉。 龙州,江油。下都督府。开元户九百一十七。乡五。元和户三百二十五。乡五禹贡梁州之域。秦、汉及魏不置郡县。魏景元元年,诏邓艾征蜀,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大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即其地也。晋于此置平武县,属队平郡。至梁,有杨、李二娃最豪,分据其地,各称藩于梁。至西魏禅帝二年平蜀,于此立龙州。隋末陷贼,武德元年陇蜀平定,改为龙门郡,其年加“西”字,贞观元年改为龙州。 州境:东西四百六十八里。南北二百九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得州路一千六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五百一十里。 东至利州四百里。西至绵州二百二十里。东南至剑州三百二十里。东至松州三百二十里。北至渝州取文州路三百三十里。西北至扶州六百里。西南至茂州四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铃羊角,天雄。元和贡:乌头,附子,铃羊角,天雄,侧子。 管且二:江油,清川。 江油县,中下。郭下。本晋平武县地,后魏于此置江油郡,并立江油县以属焉。 石门山,在县东一百三里。有石门戍,与氐分界,去仇池城四百余里。 雪山,在县西三百里。以春夏常有积雪也。 飨氵崖山,在县东八十二里。出锡。 涪江,南流经州城东,又经江油城东。其水出金。 清川县,中下。西南至州九十里。本后魏之马盘郡。领马盘一县,属龙州。 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入郡理,属龙州。天宝元年,改为清川县。 昌州,昌化。中。元和户一千一百九。乡七。 本汉资中县之东境,垫江县之西境,江阳县之北境。皇朝乾元元年,左拾遗李鼎祚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沪、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寻为狂贼张朝等所焚,州遂罢废。大历十年,本道使崔宁又奏复置,以镇押夷獠。其城南凭赤水,北倚长,极为险固。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普州、遂州路二千五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百里。 正南至沪州取合江县路三百八十里。正北微西至普州三百八十里。西北至资州三百里。东北至合州三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元和〕贡:筒布。 管县四:静南,昌元,永川,大足。 静南县,中。郭下。乾元元年与州同置。 铜鼓山,在县北八十里。 赤水溪,经县南,去县九十步。 始龙溪,在县东,南流屈曲五十里合赤水溪流也。 昌元县,中。东至州一百二十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接濑皮溪,西临耶水。 葛仙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濑波溪,在县南五十步。 永川县,下。西至州九十里。大历十一年置。东西北三面并枕侯溪水,南面接延陵英山。 大铁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大足县,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乾元元年与州同置。东临赤水,西枕荣山。 牛斗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