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经圣君秘旨
太平經聖君秘旨
經名:太平經聖君秘旨。原題《傳上相青童君》。據王明《太平經合校前官》考證,此經係唐末閭丘方遠摘錄《太平經》而成。北宋賈善翔《猶龍傳》卷四稱:《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指此書。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
太平經聖君秘旨
傳上相青童君
聖君曰:三氣共一,一為精,一為神,一為氣。此三者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氣根。神者受之於天,精者受之於地,氣者受之中和,相與共為一。故神者乘氣而行,精者居其中,三者相助為理。欲壽者當愛氣、尊神、重精。夫人本生混沌之氣,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為一,久即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脩其內,反應於外,內以致壽,外以致理,非用筋力,自然而致太平矣。
守一明之法,未精之時,暝目冥冥,目中無有光。
守一復久,自生光明。昭然見四方,隨明而遠行,盡見身形容。羣神將集,故能形化為神。
守一明法,明有正青。青而清明者,少陽之明也。
守一明法,明正赤若火光,光者度世。
守一明法,明正黃而青者,中和之光,其道良藥。
守一明法,正白如清水,此少陰之明也。
守一明法,明有正黑,清若闚水者,太陰之光。
守一明法,四方皆闇,腹中洞照。此太和之明也,大順之道。
守一明法,有外闇內闇,無所屬,無所睹。此人邪亂,急以方藥助之。尋上七首,內自求之。
守一之法,老而更少,髮白更黑,齒落更生。守之一月,增壽一年;兩月,增壽二年;以次而增之。
守一之法,始思居閑處,宜重墻厚壁,不聞喧譁之音。
守一之法,光通六外,身乃無害。可終其世,子得長久。
守一勿失,事且自畢;急除眾憂,一復何求?
守一不窮,士子欲無憂,不可相欺,垂拱。
守一是為久遊,身常自謹,患禍去之。
守一之法,神藥自來。
守一之法,凡害不害,人各有一不相須。虎狼不視,蛟龍不升,有毒之物皆逃形。子欲長無憂,與一相求;百神千鬼,不得相尤。守而常專,灾害不遷。
守一之法,不言其根,謹閉其門;不敢泄漏,謹守其神;外闇內明,一乃可成。
守一之法,將與神遊。萬神自來,昭昭可儔。
夫欲守一,喜怒為疾,不喜不怒,一乃可睹。
守一之法,內有五守,外有六候,十一之神,同一門戶。
守一之法,當念本無形,凑液相合,一乃從生,去老反稚,可得長生。子若守一,無使多知,守一不退,無一不知,所求皆得,端坐致之。子欲大樂,與一相知,去榮辭顯,一乃相宜。子欲養老,守一為早,平床坐卧,與一相保,不食而飽,不德衰老。
守一之法,皆從漸起;守之積久,其一百日至。
守一之法,無致巧意,一乃自效。
夫欲守一,乃與神通;安卧無為,反求腹中;卧在山西,反知山東。
守一之法,乃萬神本根,根深神靜,死之無門。
守一之法,老小異度,各因其性,一乃相遇。
守一之法,安貧樂賤,常內自求;一乃相見,知非貴賤。
守一之法,少食為根,真神好潔,糞穢氣昏。
守一之法,密思其要,周而復始,無端無徽;面目有光明,精神洞曉。
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內使常樂,三尸已落。
守一之法,有三百六十六數。數有一精,精有一神。守一功成,此神可睹。
守一之法,有內五政,遊心於外,內則失政。守一不善,內逆外謹,與一為怨。
守一之法,常有六司命神,共議人過失。
守一之法,乃諸神主,人善之根,除禍之法,致福之門。守一者,乃神器之主,從一神積至萬神,同一器則得道矣。
守一之法,內若大逆不正,五宮乖錯,六府失守。羣神恐恢,俱出白於明堂,必先見於面目顏色,天地共知之。羣神將逝,形當死矣。
守一之法,為善,效驗可睹。今日為善清靜,神明漸光。始如螢火,久似電光。
守一之法,外則行仁施惠為功,不望其報,忠孝亦同。
守一之法,有百福亦有百禍。所守不專,外事多端;百神爭競,勝負相連。
守一之法,內常專神,愛之如赤子,百禍如何敢干。
守一之法,與天地神明同。出陰入陽,無事不通也。
守一之法,先知天意,生化萬物,不言而理,功成不宰,道生久視。
守一之法,可以知萬端。萬端者,不能知一。夫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窮困,可以理病,可以長生,可以久視。元氣之首,萬物樞機。天不守一失其清,地不守一失其寧,日不守一失其明,月不守一失其精,星不守一失其行,山不守一不免崩,水不守一塵土生,神不守一不生成,人不守一不活生。一之為本,萬事皆行。子知一,萬事畢矣。
太平經聖君秘旨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