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本二
奏進 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蘭肹
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臣岳鉉等 上進
房州(房陵縣 竹山縣)
◆房州
房陵縣 竹山縣
建置沿革
坊郭鄉鎮
里至
山川
○建置沿革
禹貢梁州之域楚地翼軫之分野鶉尾之次于辰在巳舜封堯之子丹朱于房古麋庸二國之地庸以兵助周武王春秋左傳云文公十一年楚子伐麋成大心敗麋師于防渚闞駰以為防陵即春秋時防渚防渚之得名自此始戰國屬楚秦惠文王十三年攻楚取漢中地置漢中郡始皇徙趙王遷于房陵呂不韋之家亦徙焉 【 徙趙王遷呂不韋並據王象之紀勝云】 二漢因之房陵及上庸縣並屬漢中郡東漢末獻帝改防為房立房陵郡又置上庸郡建安二十四年蜀劉備遣孟達攻房陵上庸二郡魏文帝黃初元年以蜀將孟達來降乃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以達為太守理上庸後達叛魏降蜀司馬宣王討平之移理房陵太和二年析新城郡地置上庸郡歷晉宋齊為新城上庸二郡 【 新城郡領縣六理房陵上庸郡領縣七理上庸縣】 梁天監末置岐州與郡同理房陵侯景之亂地入西魏改新城郡為光遷國 【 魏廢帝二年】 後周武帝廢光遷國改置遷州 【 此據元和郡國志及通典】 隋煬帝廢州為房陵郡領縣四曰光遷竹山房陵上庸唐武德元年改遷州又于竹山縣置房州領竹山上庸武陵三縣貞觀元年隸山南道尋廢遷州遷房州于廢遷州城 【 舊唐志貞觀十年改光遷為房陵縣】 十年省武陵縣隸山南東道 【 唐會要在貞元五年】 武后時中宗居房州天寶元年改房陵郡乾元元年復為房州梁開平元年房州剌史楊虔叛附于蜀宋隸京西路太祖以周鄭王出居房州謂辛文悅長者命知房州事時則開寶二年也-太宗雍熙三年十二月癸丑置保康軍于房州以劉繼元為節度使高宗建炎初置金房開逵四州安撫使以房隸于金州二年金人入寇公私室廬俱為煨燼遂移治竹山紹興三年復遷于房陵之張羅平六月迺移理南山之南隆興元年專隸京西路紹定四年遭兵亂焚毀明年復立州治遷于城南五里德祐元年夏知州事黃思賢聞江陵府歸附于是至江陵中書行省自納土
國朝遣千戶鎮守仍命思賢領州事還州于舊理至元十九年九月隸襄陽路遙領縣二
房陵縣
唐書宰相世系表云舜封堯之子丹朱于房朱生陵以國為氏左傳為防子國元和郡縣志云本漢舊縣屬漢中郡初為防東漢改為房以陵為名隋志云舊曰房陵置新城郡梁末置岐州後周郡縣並改光遷舊唐志云魏改為光遷國武德初改為遷州置光遷縣又改為房州兼改光遷為房陵宋開寶初省永清入焉紹定四年經兵火隨州遷理于城南
國朝還縣于舊治
竹山縣
本古之庸國漢之上庸縣周武王會諸侯於孟津庸人往焉尚書曰庸蜀羌矛微盧彭濮人是也左傳曰庸帥羣蠻以叛楚使盧戢黎侵庸後遂滅之通鑑赧王四年秦置上庸縣故靳尚言秦將以上庸六縣易張儀于楚後漢立上庸郡隋志云梁曰安城西魏置竹山縣舊唐志武德元年置房州貞觀十七年移州治房陵縣宋開寶初省上庸縣入焉紹定四年郡遭兵禍竹山去州一百二十里亦焚燬後僑治于縣南
國朝復還舊理
○坊郭鄉鎮
房陵縣
修文鄉 宜陽鄉 夏半鄉 房陵鄉 禮義鄉
竹山縣
寶豐鎮
○里至
本州
東北至上都三千九百五十里
東北至大都三千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本路五百里
東至南漳縣界山二百二十里
南至均州房陵鄉山界二百四十里
西至金州尹店江界二百九十里
北至均州界山一百八十里
東到南漳縣四百一十里
南到歸州四百五十里
西到均州二百七十里
東南到峽州夷陵縣四百二十里
東北到穀城縣二百六十里
西南到歸州興山縣三百五十里
西北到金州白土關三百三十里
房陵縣
東北至上都三千九百五十里
東北至大都三千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本路五百里
東至南漳縣界山二百二十里
南至均州房陵鄉山界二百四十里
西至竹山縣倒驢坡八十里
北至均州界山一百八十里
東到房陵縣一百二十里
南到歸州五百六十里
西到金州四百五十里
北到均州鄖縣二百八十里
東南到峽州夷陵縣六百三十里
東北到穀城縣六百六十里
西南到歸州興山縣四百八十里
西北到金州白土關二百一十里
○山川
房山
在房陵縣西三十里山四面有石室似房因名寰宇記云
鳳凰山
在房陵縣西三十里誌公和尚梁武帝朝為國師遊行至此住錫名曰鳳凰山
九室山
在州西四十里爛柯山有仙宮唐封名為天保之殿山上有陳摶修煉之所故名曰九室山
阜山
在房陵縣南圖志云魯文公十六年戎伐楚西南至于阜此其地也
南山
在房陵縣南宋建炎二年正月簡齋陳與義在房州城遇金騎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張家有詩云久謂事當爾豈意身及之避寇連三年行半天四維我非洛豪士不思窮谷飢但恨平生志輕了少陵詩今年奔房陵鐵馬背後馳造物亦惡劇脫命真毫釐南山四程雲布襪傲嶮巇籬間老炙背無意管安危知我是朝士亦復顰其眉呼酒軟客腳掬水濯玉肌窮途士易德歡喜不復辭向來貪讀書閉戶生白髭豈知九州內有山如此奇自寬實不情老人亦解頤投宿恍世外青燈耿茅茨夜半不能眠澗水鳴聲悲
鴈山
本景山也在房陵縣西南二百里山海經曰荊山之首曰景山鴈南翔偏經其上土人由此改曰鴈山
定山
吳曾漫錄云房陵定山有朱仲李園三十六所
雞鳴山
在房陵縣北百里
馬息山
在房陵縣北七十里
馬盤山
在房陵縣
黃竹山
元和郡縣志云在房陵縣北百里因黃竹嶺為名
建鼓山
在房陵縣袁崧記云登句將山見馬鬣建鼓嶷然半天元和郡縣志云與馬騣山相接冬夏積雪
覆船山
在房陵縣西
停舟山
在房陵縣西
石門山
在房陵縣陳簡齋詩云石門泄風無旦夜古木截道藏雷雨
爛柯山
在房陵縣西南四十里即樵人爛柯處也
罵詈山
在房陵縣四面有三十四山其名惡者目之曰罵詈山
方城山
房州圖經云楚懷王二十年秦與齊韓魏共發兵攻楚方城秦軍登山以望楚因取名望楚山元和郡縣志云方城山在竹山東山上平坦四面險固山南有城周十餘里春秋庸地有四方城居其一也楚使廬戢黎侵庸方城註云在上庸縣
望夫山
在房城縣南東渡江
兩乳山
在房陵縣
五女山
在房陵縣鄧村
女媧山
在竹山縣燕子山相對後溪劉光祖詩云女媧山下少人行
洞谷聲中一鳥鳴
庸城山
在竹山縣西五里舊名垂鼓山在上庸縣庸人昔居此山上置鼓因名垂鼓又按隋志云竹山縣有垂鼓山九域志云
礬石山
在竹山縣北舊云山有礬石其白如雪
白馬山
在竹山縣西南山石似馬望之逼真孟達歎金城千里即此也
龍祗山
在竹山縣南二里古老相傳昔有道士王若沖于此山服柏葉白日沖天
燕子山
在竹山縣寶峯鎮之左
橫鞍山
在竹山縣庸城山相近
長羅山
在上庸縣即竹山縣北四十里
倉樂山
在竹山縣東北百餘里舊經云昔有邑人徐無周家富積粟于此後遇饑饉民乏食發倉粟以救饑鄉人德之故名此山
長腰山
在竹山縣
望僊山
在竹山縣
二經山
在竹山縣百丈山隔岸
九女山
在竹山縣望仙山之右
百丈山
在竹山縣微江對岸
殘本二終
大元大一統志卷
遼海叢書
(近人)金毓黻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