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異傳

  ·讀海外異傳

  盛世無由試錯盤,遠懷利器去求餐。峨冠重見同舟客,青後當年褲下韓。

  螫毒橫流蠢爾蠻,片帆敵愾入臺灣。一身是膽胸吞賊,虎穴從容獲子還。

  物光慘淡北風膻,胡騎如雲壓海堧。大廈傾來孤木在,南疆支得卅餘年。

  妖氛旦夕暗邊陲,豈是高堂酣醉時。史筆凜然吐生氣,揭將三傳警恬嬉。

  閑人多事擔閑憂,卻向世間要汗牛。安識箇中寓深慨,勝他防海萬言籌。

  嘉永庚戌中元,李門祐相撰。

  ·海外異傳

  津藩齋藤正謙著

  鐵研子曰:我大日本之為邦,寶劍開基,俗尚信義,將勇而士強,為四方所畏服。自倭武東伐、神功西征以降,以至比羅夫立功肅慎、田材丸震威蝦夷、源鎮西開祚流虯、源判官傳名東韃、平相州殲蒙古十萬眾、豐太閤屠鯷域破明師,並赫赫在人耳目,不待稱述也。若夫近世山田長正之霸身毒、濱田彌兵之脅紅毛、鄭大木之王臺灣,亦我皇國之餘烈。而世或不詳其事跡,豈不惜哉!作海外異傳。

  暹羅國在南天竺,「隋志」稱為赤土。暹與羅斛本為二國,當元之時合為一;周回萬里,物豐人繁,號為善國;而我山田長正霸於此云。

  長正,字仁左衛門;或曰伊勢祠官之隸、或曰尾張人,自稱織田右府之孫。少而礌落有大志,不事商販作業,好譚兵,雄傑自喜,流落寓於駿府。元和初,天下始定,士之求仕者皆于侯伯;長正弗屑曰:『此間無立功名處,唯游海外,或可以展吾志耳』!時下海無禁,府有經商二人,曰瀧、曰太田,將航海回易臺灣,艤舟於大坂;長正請附乘之。二人弗許。長正乃先到大坂求二人之舟,入而匿焉。既而二人至,揭帆而發。長正乃從艙間出,申前請。二人大驚,不能如之何,許之。既到臺灣,商事畢,將俱還;長正曰:『某在鄉國,殆不能自存,姑欲留此土,覓喫飯處』。二人方患長正之狂,心私喜,委而去之。

  方此之時,支那姦民稱日本甲螺,誘我邦邊民,占據臺地。長正通覽地方,蕞爾一島,且已有主,不可有為也,又附蠻舶,西游暹羅。會邦內騷亂,四鄰交侵,而六昆最強;暹羅國主出師禦之。長正見其行軍無紀律,私言其必敗;既而果然。人或傳其語聞於國主,國主奇之,召見長正詢方略。長正指畫陳策,鑿鑿可用。國主大喜,擢長正為上將軍,往禦六昆。

  時本邦人流寓暹羅者眾,長正糾合數百人,雜以土兵,亡慮萬餘人,皆為日本裝,聲言日本援兵大至。六昆軍沮,因縱兵奮擊,大破之。六昆王憤甚,傾國來寇,兵數十萬。長正曰:『敵眾強盛,難與爭鋒,唯以謀撓之,破之易易耳』。乃分軍為三:一伏山陰,一艤海澨,長正親率其一出於海陸之間;進挑戰。兵既交,佯敗走;六昆兵追之,將及,號砲俄發,海、陸二軍吶喊齊進,火鎗亂發。長正視機反之,衷敵軍前後擊之,大破六昆兵,殺數萬人,遂追北長驅入其都,擒六昆王以歸。威震遠近,四鄰爭送款於暹羅。於是國主大賞長正,妻以其女,封六昆及匹皮留之地,號曰「唵普良」。唵普良,蓋諸侯王之謂也。

  久之,國主年既高,頗倦勤;使長正攝行國事。於是瘌普良之名噪於印度諸國,而本邦地隔遠,未聞知也。

  數歲,瀧、太田復回易海外,行到暹羅。既入其界,迓勞之使沓至,相迎入館。少焉,有吏來戒,王召見二人。二人初不知其故,心頗疑懼,且從吏入見。王冠服在交椅上,金珠粲目,儀衛甚盛。二人俯伏膝行,不敢仰視。及退就館,飲食供御,如待貴客者;意益不安。既夜,復有更傳呼至曰:『王來』!二人驚出迎。王便服入坐,笑拍二人之肩曰:『故人無恙』?二人愕眙仰視,乃長正也!長正自備說其發跡之由。二人叩頭謝曰:『鄙人愚矇,嘗相從於塵埃中,無禮,獲罪多矣。不意大王能自致於寥廓之上也』!長正曰:『予之有今日,實由二子之賜。抑人有德於我,可不報哉』?既罷,厚賜遣之。本邦商旅聞之,多遊暹羅;長正皆善遇之。

  長正雖富貴,而常懷桑梓不置;每臨戰,遙禱於駿府淺間之神,軍轍勝。至是命工摹繪當時戰斗之狀為扁,附商舶獻於淺間廟以報賽焉。又屢牒執政,納方物於大府,不失恭順之意。頃之,國主殂,世子代立,長正退就封。

  先是,國主之妃與其近臣姦亂,謀除國主,畏長正而不發。及長正去,遂弒之。長正聞之,則謀興兵討之。二姦大懼,募人潛往毒之,長正死;時寬永十年也。

  長正無子,有一女名阿因,勇武有父風;親將其眾,欲復父讎,屢敗暹羅之兵。通國震恐,盡發屬國之兵來戰,眾寡不敵,阿因遂敗亡。其下逃歸於本邦。長正之弟某在江戶,聞長正獲志,欲往從之;適有人傳長正死,乃止。

  先是,紅毛夷酋紿日本甲螺,奪臺灣據之,剽掠我商舶。當時有濱田某,脅紅毛夷酋而報之。

  臺灣在支那東南海中,古無聞焉。明天啟初,海澄人顏振泉聚眾據之,招我邦邊民入其黨,因自稱日本甲螺。甲螺猶謂頭目;我日本謂頭目為「加志良」,音近「甲螺」,故遂訛稱耳。

  先是,泉州人鄭芝龍,少流落,往來我邦,因入振泉之黨。及振泉死,眾推芝龍為甲螺,雄視海上。後受明將之撫,去移閩中,我邊民代之為甲螺。而紅毛夷來借地,約歲輸鹿皮三萬。既而築城郭據之,役使土人如奴隸,不復輸幣。且我商舶往印度者過其近海,為被殺掠,甲螺不能如之何。

  適本邦商人濱田某至,眾交訴之,圖報復。某許之。某字彌兵衛,長崎人也,勇而有謀。弟某字小左衛門,子某字新藏,並有膽略,力兼數人。乃與甲螺之黨二十人還,請之大府。大府允之,檄長崎代官末次平藏備船募卒,附之於彌兵。彌兵盡裝其從兵數百為農丁,被蓑笠、持鍬钁,行到臺灣海口,請於守吏曰:『日本之氓,聞臺灣土廣人寡,中多萊蕪,欲移住以開墾之』。守吏以告甲必丹,弗信;以哨船圍之數重,不遽許上陸。使人來言曰:『汝之來,決非好意;不然,何從人之眾也』?彌兵曰:『唉!公何疑人之甚耶!假使日本欲略海外之國,當遣猛將精兵來,日本素不乏其人,奚使我儕小民之為』?守吏檢舟中,僅有數十副防身刀,其他唯有耕耨之具而已;還,備告甲必丹。甲必丹意稍解,乃許眾登陸。彌兵等得入城謁見甲必丹,請受廛為氓,弗許;請還本邦,亦弗許。留數月,屢入請之,甲必丹依違不答。彌兵謂眾曰:『甲必丹不許我去留,其意不可測!大丈夫入不測之地,當死中求活耳』!眾憤然欲死之。

  一日昧爽,彌兵父子兄弟三人入城,眾從之,留於門外;三人挺身排闥而進。甲必丹猶寢在床,驚起叱曰:『汝等入人閨閤,何無禮也』!彌兵咆哮奮前,擒甲必丹於床,懷出匕首,擬其喉曰:『汝有死罪,尚何咎人之無禮耶』?左右欲刃之。小左、新藏拔刀遮立,瞋目叱之,左右披靡不敢逼。甲必丹惶急,乞饒命甚哀。彌兵曰:『汝欲生,何不停城上放砲』。甲必丹曰:『謹奉命』。曰:『汝嚮所掠之貨,倍數還之』!甲必丹曰:『唯命之從』。兵聞變走入,斗於庭,其後入者為砲被傷。彌兵乃左手扼甲必丹之臂,右手執匕首俱起,小左、新藏擁其前後而出,夷卒不敢動。甲必丹傳命停放砲,令其卒艤蠻舶一隻及日本船二隻,裝貨山積;彌兵入而檢之,乃欲拉甲必丹俱去。甲必丹曰:『島民皆仰某指揮,某去則倀倀乎無所歸焉。某有一兒,年十二歲,願代某從去;公幸垂愛憐,使某全父子之情,非敢所望也』。彌兵許之,乃質其子及頭目數人,歸報於鎮臺。鎮臺稟大府厚賞之。於是彌兵之名震一時,肥後侯聘而祿之;時寬永五年也。後三十餘年,鄭成功攘紅毛,復臺地。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明平國公芝龍之子也。母田川氏,我肥前國平戶士人之女。初,芝龍流落來客于平戶,稱老一官,娶田川氏。寬永元年(明天啟四年),生成功於島中,島中萬火齊明,芝龍心異之。成功生七歲,從父歸明;後又迎母共居安平。十五年(明崇禎十一年),成功年十五,補弟子員,試高等。風儀整秀,俶儻有大志;讀書穎敏,不治章句。有術士視之,驚曰:『此奇男子,骨相非凡,命世之才也』!及隆武帝立,一見偉之,撫其背曰:『惜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賜姓朱,改今名,拜御營中軍都督,賜尚方劍,儀同駙馬。自是中外稱「國姓爺」而不名。尋封忠孝伯,恩寵曰隆,成功感激思報效。而芝龍稍專權,懷異志,與清人通聲問;成功患之。一日,見隆武愁悶而坐,泣奏曰:『陛下鬱鬱不樂,得無以臣父故耶?臣受厚恩,義無反顧,請以死扞陛下矣』!

  清兵入福州,芝龍退屯安海,為清將所誘欲降附,諸將不從。成功痛哭而諫,芝龍不聽,單騎往降。清兵至安海,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污。母歎曰:『何面目復見人耶』!登城樓自殺,投河水。清兵吐舌曰:『婦女尚能爾,倭人勇決不負所聞也』。成功痛恨,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斂。清將挾芝龍而北,作書招成功。成功不至。芝龍曰:『兒不至,北朝其疲於奔命乎』!

  福州既失,隆武為清兵所執,死。成功雖遇主列爵,未嘗豫兵事。意氣容貌,猶儒生也。既遭國難,諫父不從,且痛母死非命,慷慨激烈,謀起義兵。詣孔廟焚所著儒服,拜辭而去。所善壯士願從者九十餘人,乘二巨艦行,收兵南澳,得數千人。既而遙聞唐(桂)王即位,改元永曆,奉正朔。

  自南澳歸,軍聲頗震,乃略漳、泉、潮、惠諸州,守將多降。軍律肅然,兵士無淫略,至孺子、婦女與軍行爭道。清主屢諭芝龍作書招撫,誘以高爵,成功不從。清主乃累命滿、漢諸將來攻,輒擊敗之。於是東南諸州連年騷擾,師出無利。清主患之,親下敕招諭;成功亦不報。益修器械舟楫北上,自閩及浙,欲復南京。以桑梓之誼,屢乞兵於我;我不詳其事情,終不報。然成功兵勢甚盛,分所部為七十二鎮,以廈門為根本之地,改為思明州,蓋意不忘明室也。立儲賢、儲材二館,察言、賓客二司,設印局、軍器諸局,令六官分理庶政,擇賢任之。諸宗室頗給贍之,諸縉紳避亂至者禮待之。凡有所便宜封拜,乃朝服北向遙拜帝座,疏而焚之。其所施為,鼓動一世。

  於是永曆遣使晉成功爵為延平郡王,命圖恢復。自成功起兵,至是十三年,實萬治元年也(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成功謂其將甘輝曰:『今奉敕何得遷延,將速取金陵以定南都』。輝亦贊成之。乃議大舉,部署諸將,戈船八十隻揚帆北上,陷浙江諸州縣。二年(明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七月,進攻陷鎮江,遂攻金陵破郛。清兵退守本城。成功破聚寶、通濟二門,逼正陽門,城旦夕將陷,江南大震。清主命內大臣達素等發精兵二十萬俄至。成功兵疲不能敵,且前鋒余新狃勝輕敵敗死,師遂敗績,萬禮、甘輝等皆死之。成功乘流出海,還廈門。

  三年(明永曆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五月,達素等率滿、漢大兵分道來侵,成功擊殲之,達素僅以身免,還福州自殺。竟成功之世,清兵不敢來窺島焉。

  寬文元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成功自金陵喪敗,地蹙軍孤;永曆蒙塵南裔,聲問不通、存亡難詳,然猶奉正朔,將遷地謀恢復。適有紅毛通事,南安人也,與臺灣甲必丹歸一有隙,走廈門謂成功曰:『公何不取臺灣?公家之故土也。臺地沃野千里,為四省要害,橫絕大海,實霸王之區。紅毛蠢爾醜虜,因中國騷劇,竊占據之;破而取之易易耳』。成功大喜。

  三月,親率兵三千二百人,揚帆至鹿耳門。門水淺沙膠,海舶至此,必易舟而入,故險易守。此時水適漲丈餘,成功得便戰艦銜尾而進。紅夷大驚,以為自天而下。成功引兵登陸,攻赤嵌城。城亂石疊,高數丈、厚丈餘,用土煆之,化為石灰。以砲擊城,城堅不受砲。城中紅夷千餘人,驅臺民數千,入而同守,且徵援兵於咬■〈口留〉吧。咬■〈口留〉吧將領謀謂:『擣廈門之虛,則臺灣之圍自解矣』;乃率兵攻廈門。廈門留守洪旭迎擊走之。城久之不拔,臺民或告成功曰:『城外高山有水流于城濠,貫城而過。城中無井泉,所飲唯此一水;若塞其水源,三日而告變矣』。從之。紅毛勢窮,以巨艦十餘只決戰。

  成功兵自艦上銃窗入,奪其五隻,餘盡焚燬之,殺夷兵六百人,火及城板。歸一退保一堡。成功使告之曰:『臺地吾先人所開創,吾復故土則足矣;珍寶諸物任爾載去,非吾所需也』。於是歸一降,送之還國。

  成功就居其城,改臺灣為安平鎮(尋又改東寧)、赤嵌城為承天府,總曰東都。設府曰天興、萬年。土酋皆受約束。既而聞清遷界令下,嘆曰:『沿海數萬里,盡委而棄之,英雄無用兵之地。然收拾餘燼,息兵休農,以俟時至,猶未晚也』。於是制法律、興學校、計丁庸、養老幼,臺人大安。

  二年(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正月,清主福臨殂,子玄曄立,改元康熙。使吳三桂攻永曆於緬,緬酋內叛,執永曆致於軍前;三桂絞而殺之,明亡。成功憤惋得疾,五月卒于東寧,年三十九。子經嗣。清兵數來侵,輒擊卻之。清將屢贈書招之,終弗從,出兵攻略閩、廣諸州。

  天和元年(清康熙二十年)正月,經卒于東寧。經為人仁孝,頗得士民之心,在位凡十九年,猶奉明正朔,佩招討大將軍印。子克塽嗣,仍稱永曆三十五年。猶幼,政出多門,鄭氏之業衰。清將偵知之,乃圖大舉。

  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三月,清兵到澎湖,臺將迎戰,殺傷過當。清益發兵,分道來侵,舳艫千里。克塽終不能抗,告降。清主受而優待之,封漢軍公。自成功始起義,迄此凡三十八年,而明之正朔始盡於天壤間矣。

  清主嘗謂其臣曰:『成功明室遺臣,而非吾亂臣賊子也』。康熙三十九年,特詔令成功及子經喪歸葬于南安焉。

  鐵研子曰:長正單身立勳於絕域,自致侯王,割地受封,亦可謂曠世之雄矣。鄭大木慷慨唱義,招頹日於虞淵,以孤兵當勃興之敵,百折不撓,有我楠中將之風。及其子孫,奉正統於一隅數十年,亦與楠氏相類矣。蓋孕我東方之精故歟?濱田特曹、荊之流耳。今余廁之於唵普良、國姓爺之間,或以為不倫;然挺身入不測之地,鉗制強虜,以雪國恥,有足多者焉。事之大小不必論也。嗚呼!近歲洋夷陸梁,縱橫於印度、支那之間,莫之能遏焉;使人慨然思斯三人。今覈其遺事而立之傳,余豈徒然哉!

  ·跋

  一日,余會西岳藤堂侯於朝,話次及外給使中山文節所輯南木誌。侯曰:『知歆慕楠氏,其人不凡』。是雖一時之言,其卓識可想而已。

  嘗讀其臣齋藤有終所著阿漕海上試船銃記,因思始祖高山君有功於閑山之役,子孫相承,掌天下舟艦之政,迄至今侯,振廢起隳,紹述始祖之偉烈;而得有終之文,使人益有所興起憤發也。有終之文,余每喜讀之,以為有慷慨激烈之氣。文節與余同好,每得其文,必以示余。

  頃者,得其所著海外異傳,敘山田某及濱田兄弟之逸事、鄭大木之義烈,簡約明鬯,而生氣勃勃,殆有古良史之風。嗚呼!斯書非獨風動一藩,足以鼓作天下英傑之士。文節將刊以公于世,余大喜。語之友人李門伊東君,君亦為題五絕句寵之云。

  抑雖以有終之才之學,非遇有為之君,則一介儒臣而止耳。今也得其君而得大伸其才,真奇世之遇矣。而文節之慕賢樂善,可謂不負侯之一言矣。

  嘉永庚戌二月,節山板倉勝明識。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