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字世安,其祖先是山阳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自觉冗散无所见长,恰逢朝廷用兵延绥,刘宁上疏请求效死。尚书白圭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宁因功累升至都指挥使,充任宣府游击将军。
周玺,字廷玉,迁安人。承袭开平卫指挥使之职。他负有才气,熟读兵书,善于骑射。因北征有功,周玺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行右参将,分守阳和,并奉诏训练所部士兵三千人听从调遣。成化十六年(1480),刘宁跟随王越征伐威宁海子,累升为都指挥使。
当时边境经常遭受贼寇的侵扰。十八年(1482),贼寇分道而入,进行抢掠。周玺与游击将军董升在黑石崖与贼寇交战,刘宁战于塔儿山,都有功劳。周玺进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升任大同副总兵。刘宁进升为都督佥事,改行左参将,分守阳和。
十九年(1483)秋,亦思马因大肆入侵。大同总兵官许宁分派调周玺防守怀仁,刘宁与董升扎营西山,自己则统率中军,在夏米庄进击贼寇,但不利,兵败。刘宁、董升被围数重,几乎被敌攻溃。急忙发射巨炮轰击,许多敌寇被炸死,重围才得以解除。周玺获悉中军失利,迅速还兵援救。夜遇敌寇,乘胜而前,锐气十足。周玺激励将士道“:今日有进无退。”然后大喊着冲向敌阵,敌军被迫后退。双方短兵相接,周玺臂中飞箭,他拔掉箭头,奋战更猛,与其子周鹏及麾下壮士击杀数十人。这时刘宁兵赶到,中军溃兵也逐渐聚集起来了,敌寇这才退兵,许宁等也返回。不久,敌寇重又入侵抢掠。刘宁率兵三千,在聚落站之西与敌寇遭遇,连战败之。复败之于白登、柳林,又追败之于小鹁鸽谷。而大同西路参将庄鉴也在敌寇的归途中拦击,双方战于牛心山,敌寇纷纷逃遁。当时诸将大多失利,许宁以下都因此获罪,而周玺却因功被实授官职,刘宁越级升为都督同知,庄鉴因所部无人流亡,也被赏赐银币。
庄鉴,辽东人。天顺年中,承袭定辽右卫指挥使。他骁勇有胆识。遇到贼寇,总是奋力拼杀,多次立功,累升至都督佥事,掌管左府。弘治十一年(1498),庄鉴佩带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他以其才能与大同总兵官张俊换地镇守。兵部侍郎熊绣将其经略之功上奏,庄鉴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
周玺随即以右副总兵的身份分守代州,并兼督偏头诸关。而刘宁改任左副总兵,协守大同。二人一同立功北疆,堪称名将。周玺以偏头诸关离太原太远,请求改分守为镇守,又认为镇守不应当听从节制,请求改为总兵衔。宪宗都曲从之。弘治初年,周玺移镇陕西,讨平扶风诸县编入户籍的回回人。三年(1490),他佩带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刚去一年便去世了。他临终时,将诸子召来说道“:我佩印分守,已经很满足了,唯独未曾大破敌军,现在只能抱恨入地了。”然后连喊“杀贼”而死。其子周鹏,累升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周玺死后三年,而刘宁佩带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这年冬天,敌寇进犯凉州,刘宁与其战于抹山墩,俘斩五十余人,相持至黄昏,刘宁收其辎重南行。敌寇重又来袭,刘宁擒获其一名首领。第二天,参将颜玉来援,副将陶祯兵也赶到,敌寇这才逃遁。刘宁俘获敌寇的幼弱者,并获得马驼牛羊二千,因此进升为左都督。第二年,刘宁与巡抚许进在哈密攻破吐鲁番,进升为右都督,增加俸禄一百石,因病返回京城。十三年(1500),大同告警,刘宁奉命为副总兵,跟随平江伯陈锐前往抵御。陈锐不懂用兵的谋略,不能与刘宁共同协作,而是止兵不战,致使敌寇得志而去,刘宁被停领一半俸禄,并闲住在家。随即以参将的身份辅佐朱晖筹划军务,也无功劳。刘宁于是自陈哈密之功,请求封伯,皇上乃下诏恢复他的全俸。
刘宁富有胆略智谋,他为大同副将时,数万前来进贡者心怀异志。刘宁率领二十名骑兵,直抵其营垒,众人惊骇不已。其中一名首领勒马怀弓而出。刘宁上前下马,与各首领坐下来,挥动马鞭,宣示天子的威德。有一人出言不逊,刘宁掴了他一巴掌,奋臂而起,大声呵斥他退下。刘宁然后再坐下来谈话,叫酒欢饮,这些人全都感悟,最后如约而行。刘宁还曾仿效古代轮番上阵的方法,以五十八人为一队,五队组成一阵,设五色旗。又在中军各设五面巨旗,一旦树起中军旗帜,五阵便各视其色起而响应,循环无常,每战因此总是获胜。刘宁后来再赴大同,但已年老有病,部帅又很怯懦,因此他再无功劳,但孝宗时,刘宁堪称良将。十七年(1504),刘宁去世,被赠为广昌伯。
刘宁、周玺、庄鉴传
白话明史
清·张廷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