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卷十五] 作痛不止

  疮疡作痛,当审邪之所在,症之所因。如寒热而痛,邪在表也,用人参败毒散。便秘而痛,邪在里也,用内疏黄连汤。肿而痛,血凝滞也,用仙方活命饮。作脓而痛者,用托里消毒散排之。脓胀而痛者,针之。脓溃而痛者,补之。

  气虚而痛,则用四君、归、。血虚而痛,则用四物、参、。大抵形伤痛,气伤肿,不知此数者,徒以乳香没药为止痛之方,则非所以为法矣。仍审五脏相胜相兼之症而治之,后仿此。

  ——小儿腿痈,溃而作痛,服败毒之药,肿势益甚,更呕腹痛。余谓脓出而反痛,攻毒而反呕,其属胃气虚弱明矣,急宜补之,或谓痛无补法,仍用前药,诸症蜂起。余用六君、干姜、木香,胃气渐复,再用益气汤、托里散而愈。东垣、丹溪云∶脓出而反痛,此为虚也,宜补之;秽气所触,和解之;风冷所逼者,温养之。信矣。

  ——小儿臂疮溃而作痛,脉洪数而有力,缘乳母食浓味,胃经积热所致,母服清胃散,子服泻黄散,痛止;又母子服加味逍遥散而愈。

  ——小儿项患疮,肿作痛,左颊色赤,此胆经热毒,母用仙方活命饮,末一服痛止;再服而溃,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母子俱服而敛。

  ——小儿左胁肿痛,赤色而硬,此禀胆经热毒所致也,子服活命饮,母服加味小柴胡汤而软,又子服三味解毒散,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溃。复恶寒不食,腹胀吐酸,此脾气弱而饮食停滞也,用六君子汤,脾气渐健,用托里散,肌肉渐生。又呕吐寒热,面色青白,此脾气虚而肝邪所侮也。用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安,又用异功散加当归、黄而愈。

  ——小儿臂患疮,赤肿作痛,服大黄药,敷铁箍散,肿痛顿消。余曰∶此脾气虚疮内陷不知痛耳,非毒退而内消也。

  遂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各数剂,色微赤微肿,又用葱熨法及托里散而疮消。设或再用前药,则患处得寒而愈滞,胃气得寒而不生,多致不起矣。

  ——小儿臂疮溃而作痛,疮口色白,面赤饮汤,此禀肾膀胱阴虚也,朝用八珍汤,夕用加减八味丸,诸症渐退,面色顿白,此热退而真虚之色见也,用托里散、异功散而愈。

  ——小儿胸患疮,作痛发热,大小便秘,此邪在里也,先用大连翘饮一服,热痛顿止,更以五味异功散加升麻、白芷而愈。

  ——小儿面患疮,肿,发热恶寒,此邪在表也,先用荆防败毒散解其表邪;次用七味白术散固其胃气而愈。

  ——小儿背患疮,肿大痛,发热饮冷,服败毒之药,其痛益甚,此膀胱经热毒炽盛也,用活命饮加麻黄、羌活一剂,诸症顿退;乃去麻黄、羌活,又二剂而脓溃;再用清热消毒饮而疮痊。次年腹患痈,肿作痛,大便不通,其热虽剧,悉属形病俱实,用活命饮加硝、黄一剂,大便即通,肿痛顿止;又用清热消毒散而痊。

  ——小儿腿痈溃而脓清脉弱,面色痿黄,自汗有痰,余谓当补脾肺,彼以为缓,遂降火败毒,呕吐喘嗽,余曰∶脾肺气绝。不信,后果殁。

  ——小儿臂痈,溃而面黄痰喘,余谓禀脾肾气虚,不信,乃服四物、黄柏、知母而殁。余治此症,用地黄丸、补中汤滋其化源,多有生者。若用四物、黄柏之类,益伤脾肺,乃速其危也。

  神效解毒散

  治一切疮疡作痛不止,凡初起肿者,服之即消,已溃仍肿者,服之即退,已溃不解者,服之即愈。

  婴儿母亦服。(自制)金银花(一钱)甘草节(五分)黄(炒)皂角刺(炒)当归(各三钱)乳香没药(各二钱)上为末,每服三钱,酒煎。为末温酒调服亦可。如疮已溃,肿痛已止者,去乳、没、金银花,倍加黄。

  黄连解毒汤

  治疮疡,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发狂言。

  黄芩黄柏黄连(俱炒)山栀(各一钱五分)上每用一二钱,水煎热服。

  内疏黄连汤

  治疮疡发热而呕,大便秘结,脉洪而实。

  黄连(炒)芍药(炒)当归(各二钱)槟榔木香(各五分)黄芩(炒)栀子(炒)薄荷桔梗(炒)甘草连翘大黄(炒。各一钱)上每服一二钱,姜水煎。

  乳香定痛散

  治疮疡,溃烂疼痛。

  乳香没药(各五钱)滑石寒水石(。各一两)冰片(一钱)上为细末,干敷患处。

  小柴胡汤

  (加山栀、牡丹皮,即加味小柴胡汤)治肝胆经部分疮疡作痛,或身热恶寒,颈项强直,胸胁作痛。

  (方见胁痈)

  三味解毒汤

  (方见出血不止)

  加减八味丸

  (方见作渴不止)

  五味异功散

  (方见败毒之药)

  清胃散

  四物汤

  四君子汤

  (三方见腹痈)

  大连翘饮

  (方见臂痈)

  荆防败毒散

  (即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方见发斑)

  葱熨法

  (方见流注)

  清热消毒散

  (方见热毒口疮)

  仙方活命饮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三方见热毒疮疡)

  七味白术散

  八珍汤

  加味逍遥散

  (三方见发热不止)

  泻黄散

  (方见头面疮)

  [卷十五] 作呕不止

  丹溪先生云∶肿疡时呕,当作毒瓦斯攻心治之,溃疡时呕,当作阴虚补之。此论其常耳。窃谓前症,如肿赤痛而呕者,热毒甚也,用仙方活命饮。作脓而呕者,胃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脓胀而呕者,血气虚也,用六君子加归、。便秘而呕者,热在脏也,用内疏黄连汤。寒药服多而呕者,胃气伤也,用托里健中汤。食少胃寒而呕者,托里益中汤。中虚寒淫而呕者,托里温中汤。肝气乘脾而呕者,托里抑青汤。胃虚停痰而呕者,托里清中汤。胃虚自病而呕者,托里益黄汤。郁结伤脾而呕者,托里越鞠汤。徐阮令云∶治痈疽不可一日无托里药。确哉是言也。盖毒瓦斯者热有余也,阴虚者脾不足也,皆因脾气虚弱以致之,但宜调补中气,则正气复而邪气自去矣。婴童当兼治其母。

  ——小儿臂患疮,服消毒之剂,作呕少食,肿硬不消,面色痿黄,此脾胃气虚而药复伤也,用六君、木香、干姜,更增腹痛,此虚甚也,以前药入附子一片,诸症顿退。后饮食停滞,作呕不食,先用保和丸一服,次用异功散而愈。

  ——小儿腿痈,脓清作呕,疮口不敛,肝肾二脉洪数,此因禀肾水不足,而肝火为患,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九味芦荟丸以清肝而愈。

  ——小儿手患疮,作呕流涎,面色痿黄,余谓脾气虚寒,遂用六君、干姜、木香而呕止;又用补中益气汤而涎止,不数剂而疮愈。

  ——小儿疮痛作呕,手足并冷,此因痛而胃气复伤也,用六君、干姜、藿香,痛呕顿止,又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疮亦消。

  ——小儿面患疮作呕,手足并冷,面赤作痛,此胃经热毒所致,先用仙方活命饮而痛止,又用清热消毒散而疮愈。

  ——小儿腹患疮,作呕便秘,发热饮冷,蓄热也,用内疏黄连汤而便通呕止;又用清热消毒散而疮内消。

  ——小儿腿患疮,用护心散,呕吐不食,手足并冷。余曰∶此非毒瓦斯内攻,乃胃虚耳,宜用异功散补之。彼反见疑,仍索前药,余以异功散为末,作护心散与服,呕止食进;又用托里散,脓溃而愈。后语其故,犹不信其效至此也。

  ——小儿臂患疮,服护心散,呕吐腹胀,余曰∶此脾胃复伤耳。不信,仍复攻毒,益加泄泻,余先用托里温中汤一剂,次用六君、姜、桂,又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小儿项患疮作呕,面黄发热饮汤,余谓胃气虚热,不信,反清热败毒,更加吐泻而殁。

  ——小儿面患疮作呕,发热作渴饮汤,余谓胃气虚而作呕,不能化生津液而作渴。不信,另用杂药攻毒,致吐泻吃逆而殁。

  托里益黄汤

  治疮疡因脾胃虚弱,寒水反侮土,饮食少思,呕吐泄泻等症。(自制)人参白术(炒。各七分)陈皮茯苓半夏炮姜丁香炙甘草(各三分)上姜水煎服。

  托里越鞠丸

  治乳母郁怒,肝脾内热,致儿患疮疡,母子并服。(自制)人参(五分)白术(炒,一钱)陈皮(四分)川芎半夏山栀(炒)苍术(各三分)炙甘草(二分)上姜枣水煎,婴儿乳母并服。

  托里健中汤

  治疮疡,阳气虚寒,肠鸣切痛,大便溏泄,呕逆昏愦,此寒变而内陷也,急用此药,缓则不救。

  溃疡误服寒剂多患之。(自制)羌活(三分)木香附子(炮)益智丁香沉香(各三分)茴香(五分)陈皮炙甘草(五分)上姜水煎,徐徐服之。

  托里清中汤

  治疮疡,脾胃虚弱,痰气不清,饮食少思等症。(自制)人参白术(炒)陈皮茯苓(各五分)半夏(三分)桔梗(二分)甘草(炒)柴胡(各二分)上姜枣水煎服。

  托里温中汤

  治疮疡,元气虚弱,或因凉药所伤,饮食少思,呕吐泄泻等症。(自制)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半夏炮姜(各四分)甘草(炒)肉桂黄(炒。各一钱五分)上每服三五钱,姜枣水煎。

  托里益中汤

  治疮疡,中气虚弱,饮食少思,或溃而不敛,或肿而不消。(自制)人参白术(炒)陈皮(炒)茯苓半夏炮姜(各五分)木香甘草(炒。各三分)上姜枣水煎。

  托里益青汤

  治疮疡,脾土虚弱,肝木所侮,以致饮食少思,或胸膈不利。(自制)人参白术(炒。各五分)陈皮(炒)茯苓半夏(各三分)芍药(炒,一分)柴胡(二分)上姜枣水煎服。

  保和丸

  六味丸

  (二方见发热不止)

  九味芦荟丸

  (方见腮痈)

  六君子汤

  (方见腋痈)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清热消毒散

  (方见热毒口疮)

  仙方活命饮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三方见热毒疮疡)

  内疏黄连汤

  (方见作痛不止)

  [卷十五] 出血不止

  疮口出血,有因五脏相胜,阴阳不调,而血不止者;有因乳母六淫七情之气不平,而血妄行者。若因肝火内动,用四物、山栀、牡丹皮。肝经血虚,用六味地黄丸。心虚不能统血,用四物、参、术、丹皮、酸枣仁。脾虚不能统血,用四君、山栀、牡丹皮。脾气郁滞,用归脾汤。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肾阴不足而肝火内动,用六味地黄丸、柴胡栀子散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症,勿论其脉,不问其症,急用独参汤以补其气。经云∶血生于气。苟非参、、归、术,甘温之药,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多不治。

  ——小儿十一岁,眉间一核似赤小豆许,出血如注,发热倦怠,食少体倦,此肝经血热,脾经气虚也,用柴芍参苓散、九味芦荟丸而痊。

  ——小儿流注出血,吃逆腹痛,手足并冷,用六君子及独参汤而益甚,此阳气虚寒之甚,药力未能骤及也,遂连服数剂,诸症渐退,用月许将愈。因饮食失宜,寒热发搐血出,此脾气虚肝火所乘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安,又用八珍、四君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头痛,另服清热之剂,汗退场门噤,良久方省,服大补汤数剂而安,又用八珍汤而愈。

  ——女子臂患疮出血,余谓血虚,用圣愈汤而愈。后因怒,复作如前,先用圣愈汤,又用加味逍遥散将愈。因惑于人言,别服降火之剂,吐泻腹痛,余用异功散、圣愈汤而愈。

  ——小儿头疮出血,睡中发搐,审其母素有郁怒发热,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母服之而子自愈。

  ——小儿头面生疮出血,右腮赤色,口干饮冷,此胃热有热,先用清胃散渐愈;又用加味解毒散而愈。

  ——小儿臂疮出血,脉浮大,按之无力,右寸关为甚,此脾肺气虚,不能摄血归源,先用补中益气汤而血止,又用托里散而疮愈。

  ——小儿头面生疮,出血作痛,发热饮冷,此胃经热甚而血妄行也,先用仙方活命饮,诸症顿愈;又用清热消毒散,疮口渐敛。

  ——女子十四岁,患瘰,不时出血,面青善怒,余谓肝胆经气虚,而血不能归经也,欲滋肾水以生肝木。不信,反清热败毒,血不止而殁。

  ——小儿患骨疽内溃,脓出甚多,后疮口出血,恶寒体倦,脉之如无,余谓阳随阴散而气脱,用独参汤补之。不信而殁。

  东垣圣愈汤

  治诸疮脓血出多,心烦不安,不得眠睡。

  熟地黄生地黄(各二分)当归川芎(三分)黄(炒,五分)人参(三分)上水煎服。

  归脾汤

  治疮疡,脾气虚不能摄血归经,而疮口出血,或乳母脾经郁热,致儿患疮,发热出血,或疮口不敛。

  (方见胁痈)

  独参汤

  治疮疡溃后,气血俱虚,疮口出血,或发热恶寒,作渴烦躁,宜用此药以补气,则血自生而归经,此阳生阴长之理。用人参一两、姜十片、枣十枚,水煎服。

  三味解毒散

  治疮疡热毒出血,或禀热毒、金石毒者,尤宜用之。(自制)金银花(一两)甘草(五分)牛黄(一钱,量人用之)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

  四物汤

  (方见腋痈)

  柴胡栀子散

  (方见胁痈,即栀子清肝散)

  柴芍参苏饮

  (方见热毒瘰)

  六味地黄丸

  (方见作渴不止)

  加味逍遥散

  当归补血汤

  (二方见发热不止)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九味芦荟丸

  (方见喉痹)

  四君子汤

  清胃散

  六君子汤

  (三方见腹痈)

  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托里散

  仙方活命饮

  (二方见热毒疮疡)

  清热消毒散

  (方见热毒口疮)

  [卷十五] 肌肉不生

  肌肉乃脾胃所生,收敛皆气血所主,二者相济以成者也。若肌肉不生而色赤,血热也,用四物、山栀、牡丹皮。晡热内热者,血虚也,用四君、归、地、牡丹皮。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也,用十全大补汤。食少体倦者,脾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烦热作渴,起居如常者,胃热也,用竹叶黄汤。烦热作渴,小便频数者,肾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肉腐而不溃者,用乌金膏。若肉溃而不敛者,用六君子汤。秽臭,脉洪大而作渴,乃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此为难治。大凡疮疡久而不愈者,皆元气不足,或因邪气凝滞于患处。苟能调补脾胃,则元气自足,元气既足,则邪气自消,死肉自溃,新肉自生而疮自敛矣。使不保其本而概敷生肌之剂,是反助其邪,后更溃烂耳。

  ——小儿臂痈久不敛,日晡倦怠,敷追蚀之药,腐坏而不敛,余谓因脾气虚而不能生长肌肉。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月余而痊。

  ——小儿腿痈色赤,久不生肌,日晡发热,此脾经血虚也,用四君、归、芎、柴胡、牡丹皮,热渐止而肌渐生。后因停食吐泻疮色变,此脾气虚弱,用益气汤、异功散而痊。

  ——小儿臀疮久不生肌,余曰∶臀属膀胱乃气血难到之所,此禀肾虚而患者,当调补脾气,滋养阴血。遂用五味异功散、地黄丸而痊。

  ——小儿臀痈,溃而不敛,发热作渴,小便频便,仍欲降火,余谓此禀肾经阴虚而火动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而愈。毕姻后,臀复患痈,欲速效,服败毒散,溃而发热,脉洪数而无力,肾部为甚,仍用益气汤、八味丸为主,佐以八珍汤、异功散而愈。

  ——小儿腿疮,久不生肌,肿痛色赤,此脾胃虚而湿热也,用益气汤加黄柏、防己渐愈;又用四君、柴胡、升麻而痊。

  ——小儿臀疮,腐而作痛不止,肌肉不生,口干作渴,右关脉洪数,此胃经火盛之恶症,先用竹叶黄汤二剂而痛止,又以四君加升麻、白芷而愈。

  ——小儿臀间肿硬,色不变,面目皎白,余谓禀肾不足,反行败毒,日出清脓而殁。

  ——小儿颈间肿硬,余谓禀肝肾不足,不信,乃用杂药,后颐间、胸胁、膝骨皆肿,各用火针出水,疮口开张而殁。

  补中益气汤

  治小儿禀赋不足,荣卫之气短促,寒薄腠理,闭郁而为疮疡;或因疮疡服克伐之剂,气血亏损而不能消散;或因已溃气血亏损而不能生肌,或恶寒发热,烦躁倦怠,饮食少思等症。

  人参黄(炒)白术(炒)甘草(炒)当归陈皮(各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上姜枣水煎服。

  神效乌金膏

  治疮疡肉死不腐,涂之即腐,未死涂之即生。若初起肿痛搽点数处,其毒顿消。若患顽疮,元气无亏,久不收敛,内有毒根者,以纸捻蘸之即敛。其方用巴豆仁一味炒黑,研如膏,点于患处,临用修合,庶不干耳。

  此方虽不出千方书,余制而用之,良有奇验,故并籍焉。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四君子汤

  (方见腹痈)

  加减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五味子四钱,肉桂一钱)

  四物汤

  (方见腋痈)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竹叶黄汤

  六味地黄丸

  (二方见作渴不止)

  保和丸

  (方见发热不止)

  [卷十五] 发热不止

  疮疡发热,初患乃毒瓦斯所,已成乃内作脓,已溃乃血气亏损,不可概行败毒,以伤元气。盖未成者当分邪之在表在里,将成者当分邪之可攻可补,已成者当分脓之作与未作,脓已成者,当分脓之浅深高漫,脓已溃者,当分痛之止与不止。若作痛而发热者,用仙方活命饮。作脓而发热者,用托里消毒散。脓胀而发热者,用加味托里散。脓出而发热,用八珍、黄。午前发热者,阳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午后发热者,阴血虚也。用四物汤加参。日晡恶寒发热者,阳气下陷于阴分也,用补中益气汤。发热作渴,小便频数者,肾气虚弱也,加减八味丸。脓血多而热者,阳无所附也,十全大补汤。日将晡而热者,气血虚也,八珍汤。若无寐而热者,内补黄汤。烦躁者,血脱也,当归补血汤。自汗而热者,胃气虚也,四君子汤。恶寒发热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或四君、黄、当归主之。亦有五脏相胜,夹食夹惊,或乳母六淫七情所致者,不能备述,治者临症详之。

  ——小儿腿痈,发热肿痛,肉色不赤,此形气虚而病气实也,先用活命饮二剂,随用益气汤二剂,外用葱熨法而愈。

  ——小儿十五岁,眉患痈,敷、服者皆败毒之药,腹痛肿硬,此脾胃复伤而然也,朝用异功散,夕用大补汤,两月余而愈。

  ——小儿十一岁,腿内侧患痈,漫肿坚硬,肉色不变,自汗盗汗,此禀肝脾虚羸也,用大补汤、异功散,元气渐复,脓溃针之,仍服前药而愈。

  ——小儿腿内股患疮,发热不愈,诊乳母肝脾血虚有热,用异功散加柴胡、升麻,及加味逍遥散与乳母服,儿日服数匙,两月余而愈。

  ——小儿臂痈肿痛色白,余用托里之剂,不从,反内外用败毒之剂,发热不食,手足并冷,仍欲败毒。余曰∶此脾胃复伤而变症耳,若再行攻毒,则胃气益损,五脏皆虚,诸症蜂起矣。乃用益气汤,佐以异功散而渐安。

  ——小儿溃后发热,饮乳不歇,面目或赤,此胃气虚热,津液不足而作渴也,用白术散末以乳调服而愈。后发热作呕,吐酸腹胀,此乳食停滞,先用保和丸、异功散各末一服;又用托里散、八珍汤而疮敛。

  ——小儿溃后发热懒食,日晡益甚,此脾气虚弱也,先用四君、升麻、归、,饮食渐进;次用八珍、牡丹皮,发热渐止,后用托里散而痊。

  ——小儿腹痈溃后,发热作渴,手足并冷,余谓脾胃阳虚,用六君、姜、桂治之。不信,反清热败毒,果吃逆腹痛而殁。

  ——小儿臀痈,溃而发热,面色青白,服败毒药益甚,余谓脾气虚寒而隔阳于外,非热也,用人参理中汤。不信,后吐泻,手足并冷而殁。

  加味托里消毒散

  治溃疡余毒,发热作痛。

  人参黄(炒)当归(酒拌。各一钱)川芎芍药白芷茯苓(各五分)金银花甘草连翘乳香没药(各三分)上作三剂,水煎服。

  八珍汤

  治溃疡气血俱虚者,用此方主之。若因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血者,宜用异功散。

  当归(一钱)川芎(五分)芍药(炒,七分)熟地黄(酒拌)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每服三五钱,姜枣水煎。

  加味逍遥散

  治因乳母肝脾血虚发热,致儿患疮,或儿肝脾有热,致疮不愈。

  当归甘草(炙)芍药(酒拌)茯苓白术(炒。各一钱)柴胡牡丹皮山栀(炒。各七分)上作四剂水煎服。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或寒热遍身,瘙痒等症,尤宜用之。

  七味白术散

  治胃气虚弱,或因克伐,或因吐泻,口干作渴,饮食少思。(作渴饮冷者去木香。)藿香白术木香白茯苓甘草(炒)人参干葛(各等分)上每二钱水煎服。

  保和丸

  治饮食停滞发热者,不可多服。

  神曲(炒)山楂半夏茯苓陈皮(各一两)连翘萝卜子(各五钱)上为末糊丸,小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化服亦可。(加白术名大安丸)

  当归补血汤

  治疮疡血气亏损,或妄服峻剂,致血气俱虚,肌热大渴,喜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其症似宜服白虎汤,但脉不长实为可验耳。若服白虎汤必死。

  黄(炙,一两)当归(二钱)上水煎,徐徐服。

  内补黄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自制)黄(炒,二钱)人参白术(炒)茯苓陈皮当归(各一钱半)酸枣仁(炒,一钱)五味(杵)甘草(炒。各五分)上水煎,徐徐服。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葱熨法

  (方见流注)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二方见腹痈)

  仙方活命饮

  五味异功散

  托里散

  托里消毒散

  (四方见热毒疮疡)

  加减八味丸

  (方见作渴不止)

  [卷十五] 大便不通

  疮疡大便不通,初起则审所致之因,所见之症,而内联疏外表之法,已溃则分血气虚实传变之症,而用托里滋补之法,不可泛用苦寒疏导之剂,恐复伤真气,则肿者不能消散,成脓溃者,不能生肌收敛。故丹溪先生云∶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溃疡内外皆虚,宜托补接为主。治者审之。

  ——小儿胸患痈肿痛热渴,大便不通,脉沉数而有力,此形病俱实而邪在内也,用凉膈散,大便随通而痛顿减;又用活命饮,痛随散,疮头出脓;又用托里消毒散而愈。

  ——小儿腹痈肿痛,大便不通,脉洪数而有力,两寸关为甚,此表里俱有邪也,用大连翘饮去大黄一剂,大便顿通;再用活命饮一剂,诸症顿退,又用清热消毒散而消。

  ——小儿臂痈肿痛,大便干涩,用泻黄散,但面色痿黄,此脾经气血虚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黄,两月余大便渐利,恶寒发热,此邪气去而真气虚也,用托里散、八珍汤而痊。

  ——小儿臀痈,溃而作渴烦热,大便不通,脉洪大而虚,用当归补血汤及四物加黄各二剂而便通;又用八珍汤、托里散而疮敛。

  ——女子患流注,大便不通,干涩色赤或黄,头晕恶寒,此脾肾气虚而血弱也,用补中益气汤加桃仁、杏仁、麻子仁而大便润,去三仁加蔓荆子而头晕愈,又用托里散而疮痊。

  ——女子患瘰,便结面赤,口干晡热,此肝肾阴虚而内热也,先用加减八味丸、八珍汤,两月余大便渐通;又用加味逍遥散,佐以五味异功散而大便通,用九味芦荟丸而疮愈。

  ——小儿十五岁,瘰二年矣,余谓禀肾肝阴虚燥热,用地黄丸之类而愈。后大便结燥,用通幽汤为主,佐以八珍汤之类,两月余而渐愈。彼欲速效,另服碑记黑丸子,通而不止,虚症并臻,余仍用前法,半载而愈。

  ——小儿流注愈而大便秘结,发热作渴,两颐赤色。余谓∶肾肝阴虚,用地黄丸、通幽汤而愈。次年毕姻后,大便仍秘,用润肠丸。余曰∶东垣云,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以苦泄之。不信,仍用前药,后果殁。

  ——小儿腹痈,溃而大便涩滞,面赤作渴,余谓肾开窍于二阴,乃禀肾阴不足。不信,反用疏导之药,泄泻不止而殁。

  ——小儿臂痈,溃而大便不利,或利而后重,或虚坐努力。余谓脾气亏损,用补中益气汤。不悟,仍用下利之药,吃逆腹痛而殁。

  凉膈散

  治实热大便不通,或咽肿作痛,口舌生疮,或便溺赤涩,发热谵语,睡卧不安妥。

  大黄朴硝甘草连翘山栀黄芩薄荷叶(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少许,蜜汤调服。

  大连翘饮

  (方见臂痈)

  清热消毒饮

  (方见热毒口疮)

  加味逍遥散

  当归补血汤

  (二方见发热不止)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活命饮

  托里散

  (二方见热毒疮疡)

  九味芦荟丸

  (方见喉痹)

  [卷十五] 大便不止

  疮疡泄泻不止,或因脓血出多,脾气有伤;或命门火衰不能生土;或脾气虚寒,不能司摄;或禀肾虚不能禁固;或乳母脾胃亏损,元气下陷,致儿为患。若泻而烦热无寐,脾气虚也,用东垣圣愈汤。泻而口干饮汤,胃气虚也,用钱氏白术散。泻而烦渴饮水,胃经有热也,用东垣泻黄散。泻而色黄,饮食不化,或腹中作痛,脾气虚弱也,用六君加木香。

  泻而色黄,小腹重坠;或大便去而不了,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泻而色青,饮食少思,腹中作痛,肝木侮土也,用六君、木香、升麻、柴胡。东垣先生云∶诊右关脉弦,风邪伤脾也,用芍药甘草汤之类。右关脉洪,热邪伤脾也,用三黄丸之类。右关脉缓,本经湿热伤脾也,用平胃散之类。右关脉涩,燥邪伤脾也,用异功散加当归;或四君子汤加熟地黄之类。右关脉沉细,寒邪伤脾也,用益黄散、理中丸之类,寒甚加附子。大凡饮沸汤而不知热者,阳气虚寒之症也,急用四君、桂、附。饮冰水而不知寒者,阳气亢热之症也,急用清凉饮之类。又法以手足并冷者为虚寒,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手足不热者,为虚热,用五味异功散、七味白术散。手足并热者为实热,用泻黄散。多有更生者。

  ——小儿臂痈久溃,饮食后即泄泻,小腹重坠,面色或痿黄,或皎白,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按之若无,此脾气虚寒下陷,不能升化而然,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佐以益气汤以倍胃气,月余渐愈,更佐以二神丸,两月余而疮愈。

  ——小儿腿痈溃后泄泻,饮食少思,手足并冷,多在侵晨夜间,此变脾肾虚寒也,用四神丸、六君、姜、桂渐愈,以益气汤间服而愈。

  ——小儿便痈久不愈,泄泻面黄,手足时冷,小腹重坠,此脾气虚弱下陷之恶症也,朝用益气汤,内人参五钱、白术二钱;夕用异功散、内人参三钱、白术二钱,更以人参二两煎汤代茶,两月余而愈。至十七岁毕姻后,患便痈泄泻,手足并冷几危,余谓命门火衰,用八味丸、益气汤而愈。

  ——小儿流注,溃后作泻,饮食难化,余谓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因停食泄泻,手足并冷,用六君、姜、桂,不应,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数剂,诸症始退,却用独参汤,月许而愈。

  ——小儿瘰泄泻,面青腹胀。审乳母乳头、乳房作痛,盖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乃肝木胜脾土而然耳,儿病正属是经,乃母子同病也,朝用益气汤,夕用六君、升麻、柴胡为主,佐以肥儿丸,母子同服并愈。

  ——小儿瘰泄泻,服分利之剂,小便不利,面黄少食,余谓因脾肺气虚,不能分布诸脏,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诸症悉愈。

  ——小儿瘰作泻,面青腹胀,此脾虚而肝侮也,用异功散为主,以四味肥儿丸为佐,诸症渐愈;却用肥儿丸为主,异功散为佐而愈。

  ——小儿臀痈久不愈,大便泄泻,小便不调,发热作渴,余谓肾开窍于二阴,故二便不调,此禀肾气虚热而然也。用地黄丸、益气汤之类,诸症渐退,肌肉渐生,疮口自愈。

  ——小儿瘰兼泻,形气骨立,此肝脾疳症,用异功散三剂,却用蚵蟆丸一服,月余而愈。

  ——小儿十五岁,已近女色,患此,服十宣散,久不愈,余谓当大补元气。不信,致恶寒发热,或作渴唾痰,或头目眩晕,或手足发热,去后大小便牵痛,形体骨立,余谓此精血未满而亏损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日以人参二两煎汤代茶,三月余而愈。

  ——小儿十五岁,腿痈将愈而作泻,余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君子汤而愈。后因功课劳神,饮食失节,或时复泻,余谓胃气未复,仍用前药。不信,另服消导之药,泄泻不止而殁。夫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飧泄,非升阳补气,决不能愈。

  八味地黄丸

  治诸疮因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致血气虚弱,不能生肌,而疮口不合,或变诸败症。又诸疮愈后,小便频数,大便作泄,饮食不入,作渴发热,肌肉不生之圣药。但世人未经试验而不信用,惜哉!熟地黄(用生地黄酒浸透,砂器内九蒸九晒,仍晒干,八两)山茱萸(酒拌取肉)山药(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炮附子(一两)肉桂(用浓者括去外皮净一两)上以地黄酒拌湿杵膏,各味为末和匀,再入酒糊丸少许,量大小白汤送下。

  四神丸

  治疮疡,脾虚胃弱,大便不实,饮食少思,或泄泻腹痛。又治肾虚五更初泻。

  肉豆蔻(二两)补骨子(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一两)上为细末,用红枣六十五枚,生姜六两,水二钟煮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或化服。

  二神丸

  治疮疡,因脾肾阴虚泄泻。

  补骨脂(四两)肉豆蔻(二两生用)上为末,用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水一钟,煮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六味地黄丸

  (方见作渴不止)

  六君子汤

  (方见腋痈)

  独参汤

  (方见出血不止)

  四味肥儿丸

  (方见贴骨痈)

  蚵蟆汤

  (方见诸疽口疮,即蟾蜍丸)

  [卷十五] 小便不通

  疮疡小便不通者,其因不一,当分经络虚实而药之。若心小肠热而不通者,用黄连导赤散。心经气虚,用养心汤。

  肝经实热,用龙胆泻肝汤。肝经虚热,用地黄丸。脾经实热,用泻黄散。脾经虚热,用四君子汤。肺经实热,用黄芩清肺饮。肺经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肾经燥热,用滋肾丸。肾经虚热,用地黄丸。设若溃而恶寒发热,气血虚也,用八珍汤。手足并冷,阳气虚寒也,用四君子汤加干姜、升麻。手足不冷,乃脾气虚弱也,用四君、柴胡、升麻、半夏。寒热往来,气血虚也,用十全大补汤。大便了而不了,脾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切不可轻用疏导之剂,复伤元气,致肿者不能起发腐溃,溃者不能生肌收敛,须临症制宜而治,庶无误矣。

  ——小儿头患疮,小便不利,胸满少食,此脾肺气虚也,先用益气汤,饮食顿进。又用八珍汤加五味子,小便顿利,末用托里散而痊。

  ——小儿患腹痈,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

  ——小儿两胁胸间,或两腿内侧患疮疡,小便不利,或作或辍,诊乳母肝脾脉洪数,母服加味逍遥散,子服栀子仁散加柴胡而痊。

  ——小儿臂疮,服败毒之药,小便不利,腹胀作呕,此胃气复伤,阳气虚弱而然耳,先用六君、姜、桂,一剂呕胀顿止,再用异功散,小便如常,后用托里散而疮愈。

  ——小儿患流注,小便不利,面白口干,手足时冷,悉因脾肺气虚之所致也,用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诸症渐愈,又用托里散而疮愈。

  ——女子臂疮,饮食少思,小便不利,余谓脾肺气虚不能生化,先用四君、黄、当归,小便寻利;又用五味异功散、托里散而疮愈。

  ——小儿患便痈,误服败毒之剂,亏损元气,不能成脓,余用托里之药溃之而愈。后小便不利,面色痿黄,四肢时冷,余谓脾肺气虚,不能下输膀胱,用补中益气汤。不信,另服渗利之药,呕吐腹痛,手足并冷,余先用四君、姜、桂;再用补中益气汤之类,元气渐复,小便渐利。

  ——小儿患腹痈,溃而脓清不敛,面色青黄,余谓肝木侮脾土,用六君、柴胡、升麻,及补中益气汤之类而愈,后小便频数而少,服木通、车前之类,乃纯阴淡渗之味,善伤阳气,经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非纯补气之药不救。不信,后果殁。

  ——小儿腹痈,溃而脓水清稀,烦躁时嗽,小便如淋,仍欲分利,余曰∶此脾肺气虚之恶症,分利导损真阴之所致也,急补脾肺,脾肺气旺,则小便自调,诸症自愈。奈何不悟余言,仍服前药,以致不起,惜哉!

  栀子仁散

  治小便不通,或兼见血,或脐腹胀闷,烦躁不安。

  栀子仁(炒,五分)茅根冬葵子(各三分)甘草(二分)上水煎或为末服亦可。

  八正散

  治疮疡,内蕴热毒,大小便不利。

  大黄(炒,三分)山栀(炒)蓄车前子(炒,二分)滑石瞿麦木通(各二分)上水煎服。

  海金沙散

  治下焦湿热,不施化而小便不利。

  海金沙郁金滑石甘草(各等分)上各为末,每服四五分,白汤调下。

  清心莲子饮

  治发热口干,小便不利或兼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炒)麦门冬地骨皮车前子(炒)甘草(各三钱半)石莲肉(捣碎)茯苓黄(炒)柴胡人参(各二钱五分)上每服二钱水煎。

  黄芩清肺散

  治肺燥而小便不调。

  黄芩(炒,一钱)山栀(一个杵)上水煎服。

  滋肾丸

  治肾热而小便不调。

  黄柏(酒拌炒黑,三两)知母(炒,三两)肉桂(三钱)上为末,水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水调服亦可。

  导赤散

  (方见臂痈)

  内疏黄连汤

  (方见作痛不止)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活命饮

  托里散

  (二方见热毒疮疡)

  六君子汤

  (方见腹痈)

  [卷十五] 小便不止

  疮疡小便不止,有膀胱气虚而不能禁止者,有膀胱虚热而自遗者,有肺经传热遗于膀胱而然者,有肺虚不能生肾而然者,有禀肾虚早近女色而然者。治法∶膀胱气虚,用六味丸、六一散。膀胱有热,用六味丸、滋肾丸。肺经遗热,用清肺散、六味丸。肺气虚,用益气汤、六味丸。早近女色,而小便不止,或大小便牵痛者,乃肾肝亏损所致,作渴饮冷,属虚热,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作渴饮热,属虚寒,用八味丸、补中汤。《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满而御女色,以通其精,五脏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老人阴以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涩痛如淋,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若不条分缕析而泛投杂药则误矣。

  ——小儿项腋结核,溃而体瘦发热,小便不止,此禀肝胆之精血气虚热而然也,先用加味逍遥散、五味异功散为主,以地黄丸为佐;月余以地黄丸为主,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柴胡为佐,诸症渐愈;又以四味肥儿丸,间服而愈。

  ─小儿阴囊时肿,余谓胎禀肝火。不信,后患便痈,溃后,小便淋沥,或时澄白,此肝火为患,溃久肝气虚弱,而小便如斯也。盖虚则补其母,肾为肝之母,用地黄丸滋肾水以补肝,渐愈。因功课劳心兼怒,不时寒热,小便如淋,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止,却用地黄丸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流注久溃,面白时咳,脓水清稀,小便短少,或如淋不止,余谓脾肺气虚不能生肝肾而然,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为主,佐以托里散而渐愈,又间用豆豉饼而敛。

  ——小儿鹤膝风久溃,小便频数,后淋沥不止,面色黑或皎白,饮食少思,四肢倦怠,此肾之脾胃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饮食渐加,肢体渐健,却用地黄丸而愈。

  ——小儿早近女色,患胁痈溃而小便如淋,服分利之剂,更加腹胀,小便不止,茎中作痛,大便自遗,余谓禀肾阴虚也,当急补脾肺以滋化源。不信,仍服分利之药而殁。

  黄芩清肺饮

  滋肾丸

  (二方见小便不通)

  加味逍遥散

  (方见发热不止)

  四味肥儿丸

  (方见贴骨痈)

  豆豉饼

  (方见流注)

  八味丸

  (方见大便不止)

  五味异功散

  (方见败毒之药)

  [卷十五] 作渴不止

  疮疡作渴,当分经络所属,及血气虚实而治。若痛发热便利调和者,邪在腑也,用清热消毒散。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邪在脏也,先用泻黄散,如未应,用凉膈散。痛炽盛,邪在经络也,用仙方活命饮。右关脉洪数有力者,胃火消烁津液也,用竹叶石膏汤。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胃虚津液短少也,用补中益气汤。饮食失度,胃气内伤而亡津液者,用钱氏白术散。脓血出多,而气血虚弱者,用八珍汤加五味子。禀肾不足,而津液短少者,用加减八味丸。其余当临症制宜。

  ——小儿右颊患疮,作渴饮冷,目黄唇裂,此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而愈。后伤食作渴,遍身皆黄,少用泻黄散,黄退而渴益甚,此热退而真气虚也,用白术散而痊。

  ——女子臂痈,口干饮汤,小便频数,此脾肺气虚,用四君、黄、干姜及益气汤而愈。

  ——小儿腹痈溃后,作渴饮汤,此脾胃气虚,用六君、黄、当归而渴止,用异功散而疮敛。

  ——女子面疮,作渴饮汤面赤,此脾气虚热也,先用异功散,又用益气汤而愈。

  ——小儿素食膏粱,口舌生疮,作渴饮冷,手足常热,此胃经积热,先用竹叶石膏汤二剂,又用竹叶黄汤二剂渐愈,再用白术散去木香而愈。又一小儿所患同前,先用清肺散,再用凉膈散而愈。

  ——小儿患瘰,面赤作渴,余谓肝肾虚热,用加减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月余诸症顿愈,佐以九味芦荟丸而愈。

  ——小儿口干作渴,发冷泄泻,诸药不效,皆谓不起,右关脉弦数,按之沉伏,寻揣腹中隐伏一块鸡卵大,此肝脾疳也,用蟾蜍丸,三月而消,兼服地黄丸,三月诸症渐退;却以白术散为主,四味肥儿丸为佐而痊。

  ——小儿臀疽将愈而作渴,小便频数,面色常赤,脉洪数,按之无力,尺脉为甚,余谓禀父肾虚。不信,乃降火生津,更作呕腹痛而殁。

  ——小儿十五岁,面患疮,两足发热作渴,余谓肾经虚热,泛服杂药,小便如淋而殁。

  竹叶石膏汤

  治胃经气虚内热,患疮作渴。

  竹叶石膏(。各三钱)甘草人参(各二钱)麦门冬(五钱)上每服二钱,姜水煎,婴儿母同服。

  竹叶黄汤

  治脾胃经热毒疮疡作渴,神效。

  淡竹叶黄芩(炒)麦门冬当归川芎甘草黄芍药人参半夏石膏(。各一钱)生地黄(二钱)上每服二钱,水煎。

  黄六一汤

  治疮疡气虚作渴,愈后复渴尤宜服之。

  黄(炙,六钱)甘草(炙,钱)上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名加减八味丸)熟地黄(八两杵膏)山茱萸肉干山药(各四两)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两)上为末,入地黄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数丸,温水空心送下。行迟鹤膝加鹿茸、牛膝、五加皮。若因肾肝血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上壅;或风客淫气,瘰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动;或咳嗽吐血,头目眩晕;或咽喉燥痛,口舌破裂;或自汗盗汗,便血诸血;或禀肾气不足,肢体形弱,筋挛骨肿;或解颅失音,畏明下窜;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之症。并宜服之。

  泻黄散

  治脾胃经实热患疮,口渴饮冷。

  藿香叶(七叶)石膏(,五钱)甘草防风山栀仁(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蜜少许,婴儿乳母服之。

  东垣圣愈汤

  (方见出血不止)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七味白术散

  (方见发热不止)

  清热消毒散

  (方见热毒口疮)

  仙方活命饮

  (方见热毒疮疡)

  清胃散

  (方见腹痈)

  [卷十五] 敷寒凉药

  疮疡敷药,当分阴阳虚实,而用内治之法,不可概敷寒凉之药。若肿痛热渴,脉滑数而有力者,其症为纯阳,宜服济阴汤,外敷抑阳散,则热毒自消,瘀滞自散。若似肿非肿,似痛非痛,似赤非赤,似溃非溃,脉洪数而无力者,其症属半阴半阳,宜内服冲和散,外敷阴阳散,则荣逆自从,血郁自散。若微肿微痛,色黯坚硬,肉色如故,久而不溃,脉按之沉细,举指虚浮者,其症属纯阴,宜内服回阳汤,外敷抑阴散,则寒气自解,阳气自复。凡阳气虚寒,不能消散腐溃,或溃而肿不消,口不敛者,必内外温补,庶可保全。若阴寒之症,而用寒凉之药,则腠理迷塞,气血凝滞,毒瓦斯益深,良肉反死,疮口不敛,恶症蜂起,不可复救矣。盖胃气得寒则不能营运;瘀血得寒则不能消散;死肉得寒则不能腐溃;新肉得寒则不能化生。治者不可不察也。

  ——小儿面疮,敷寒凉之药,患处坚实,头面俱肿,此脾胃受寒,血气凝滞,而不能行耳,先用冲和汤、阴阳散,患处和软;次用托里消毒散,坚硬顿消;又用托里散,疮溃而愈。

  ——小儿腹痈,敷寒凉之药,腹胀吃逆,手足并冷,此脾胃复伤而虚寒也,用回阳汤、抑阴散,诸症渐退;用托里散而溃,八珍汤而愈。

  ——小儿溃疡,敷寒凉之药,肌肉不生,脓水不止,余谓脾气亏损而然,用异功散加升麻、白芷渐愈,又用托里散而痊。

  ——小儿臂痈,敷服皆寒凉之药,更加肿硬,余谓当助脾胃以解凝寒,乃用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薄、桂及如圣饼熨之而愈。大凡疮疡久而不愈,不问已溃未溃,皆因阳气虚不能营运耳,用如圣饼或葱熨法为善。

  ——小儿两足胫内外赤肿,连膝上,因痘愈之后,或谓痘毒,欲用寒剂;或谓丹毒,欲砭出血。余曰∶非也,此足三阳经热毒壅肿耳,况痘愈之后,元气未复,设若砭剂出血,则患处愈伤;敷贴凉药,则荣气愈滞;服败毒之药,则元气愈虚,瘀血愈凝。不信,竟用前法,果两胫溃而色黯,疮口不敛,大便去后如痢,欲用治痢之药。余曰∶此因误用前法,元气复伤而下陷也,非痢非毒。遂用补中益气汤之类而愈。

  ——小儿大腿漫肿不赤,服败毒之药,手足并冷,吐泻不食。余曰∶元气虚而半阴半阳之症也。用阴阳散、冲和汤,肿起色赤,此变纯阳之吉症也,仍用前药,佐以活命饮而消。

  ——小儿臂痈,面色痿黄,饮食少思,脉洪数,按之软弱,余谓真气虚而邪气凝滞也,用白芷升麻汤,以清胃经热毒,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经元气。不信,反用寒凉之剂,外敷内服,肿硬至手,肉色如故,腹中作痛,脉浮大,按之沉细,此脾胃之气复伤,而变虚寒之症也,当祛散寒邪,温补脾气。仍不信,又与败毒,吃逆不食,手足并冷,此寒气逼阳于外,无根之火泛行耳,果死。手足俱青,患处皆黑。

  ——小儿足胫肿硬一块,年余而溃,时出清脓,其肿益坚,肉色青黯,发热烦躁,余谓真气虚而邪气实,当先调脾胃,或以为热毒凝滞,敷寒凉之药,肿硬至膝,肉溃腹胀,吐泻而死。

  托里冲和汤

  治疮疡,属半阴半阳,似溃非溃,似肿非肿,因元气虚弱,失于补托所致。(自制)人参(二钱)黄(三钱)白术(炒)陈皮当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上水煎,徐徐服,手足冷者加姜、桂;其热已退而未消溃,用仙方活命饮。可内消者,再用托里消毒散。可作脓者,再用托里散。

  阴阳散

  (即冲和膏)治疮疡,元气虚弱,似肿非肿,似痛不痛,似热不热,属半阴半阳之症。用此以和阴阳,内服冲和汤或托里散,以助元气。

  紫荆皮(炒,五两)独活(炒,三两)赤芍药(炒)白芷石菖蒲(各二两)上为末,用葱酒调服。

  托里回阳汤

  治疮疡属纯阴,不肿痛,不赤,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逆冷,阳气既陷,急用之多有生者。

  (自制)干姜附子(重一两四钱者)当归陈皮白术黄人参甘草(炒。各二钱)柴胡升麻(各三分)上水煎,徐徐服之,如不应,倍加姜、附,外敷抑阴散(一方名回阳上龙膏。)

  抑阴散

  治疮疡,元气虚寒,不能消散,或腹痛泄泻,呕吐不食,手足或冷或不溃敛,筋挛骨痛,属纯阴之症。

  以此助阳行阴,内服回阳汤,以回阳气。

  草乌(炒,二两)南星白芷(各一两)肉桂(五钱)赤芍药(炒,一两)上各为末,葱汤调涂,热酒亦可。

  解毒济阴汤

  治疮疽肿作痛,属纯阴者,用以此解毒。其热未退,用仙方活命饮。(自制)连翘山栀(炒)黄芩(炒)黄连(炒。各一钱)赤芍药(一钱五分)金银花(三钱)甘草(一两)上每服二三钱,水煎,大便秘结者,量加炒大黄,外敷抑阳散。

  抑阳散

  (即洪宝丹)治疮疡属纯阳者。

  天花粉(三两)姜黄白芷赤芍药(各一两)上为末,茶汤搽调患处。

  五味异功散

  (方见败毒之药)

  仙方活命饮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三方见热毒疮疡)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如圣饼

  葱熨法

  (二方见流注)

  [卷十五] 服败毒药

  小儿疮疡,多由胎禀遗热,或乳哺积热,或乳母七情致热。经云∶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又云∶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治者当察其经络所因,表里虚实而调和,以固其本。假如肿痛热渴,大便秘结者,邪在内也,宜疏通之。肿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宜和解之。漫肿微痛而不溃者,血气虚弱也,宜补托之。色黯微痛而不溃,或溃而不敛者,阳气虚寒也,宜温补之。如是,则五脏自和,六腑自调,气血自生,疮毒自解,此即败毒之法也。若概用寒凉之剂,复损脾胃,则肿者不能消散,溃者不能收敛,诸恶蜂起,多致不救矣。

  ——小儿臂痈,肿硬色白,寒热倦怠,此因血气虚耳,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诸症渐减,去二味,又佐以托里散、如圣饼,脓溃而愈。

  ——小儿臂痈,服败毒药,肿硬不消,汗出不止,此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加五味子而汗止,佐以葱熨而脓成;用托里散而疮愈。

  ——小儿腿痈,脓水清稀,手足时冷,余谓脾胃虚寒,先用益气汤加干姜而手足温;用异功散、葱熨法而脓稠;用八珍汤、附子饼而疮愈。

  ——小儿面生疮,寒热头痛,服大黄等药,连泻数度,手足并冷,疮黯吃逆。余曰∶此邪在表,误攻其里,下多而亡阴也。后果殁。

  ——小儿腿痈,服麻黄等药,汗出喘急,手足并冷,余谓此阴虚误汗而亡阳也,后果殁。

  五味异功散

  治禀赋元气虚弱,肌肉消薄,荣卫短促而患疮疡,不能消散;或脾肺气虚,不能生肌收口。大凡诸症,因脾气虚而不能愈者,皆宜服之,调补元气,则自愈矣。

  人参茯苓白术(炒)甘草(炒)陈皮(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托里散

  (方见热毒疮疡)

  葱熨法

  如圣饼

  (二方见流注)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附子饼

  (方见贴骨痈)

  [卷十五] 用刀针法

  小儿疮疡用针法,比之大人,尤宜慎重。当审经络表里之虚实,部分肌肉之浓薄而施之。夫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也;肿硬而坚者,发于肌肉也,肉色不变者,发于骨也。疮未成者,解散以消其毒。已成者托里以速其脓。脓已成者,当验其生熟浅深而后针之。以指轻按便痛者,脓浅也。重按方痛者,脓深也。按之不起者,脓未成也。按之即起者,脓已成也。若脓初生而即针,则泄其气血而脓反难成。若脓已熟而不针,则腐溃益深,而不能收敛。若疮深而针浅,则内溃不出,外血反伤。若疮浅而针深,则其脓虽出,良肉亦伤。盖疮疡之症,气血已伤,肌肉已坏,当随决其毒不可拘泥人神部分,其脓一出,诸症自退。若脓出反痛,或烦躁呕逆者,皆由胃气亏损,急宜托里调补。凡脓已成者,宜急刺去以纸捻蘸由疮内,以膏药贴之,儿安不必服药。如疮反复未痊,多是乳母食浓味,或七情火动而然,当审所因而调治其母,俱药中加漏芦,令母服之,乳中药过,而疮自愈。

  ——小儿患疮肿硬,或用针出血,寒热呕吐,乃胃气虚而复伤也,用异功散而呕止,用八珍汤而血止,用托里散而疮愈。

  ——小儿项间患毒,脓成未溃,欲急刺之,不从,至胀痛始针出脓,用托里散而安。若及时用针不用药亦可也。

  ——小儿项间患毒,脓内溃胀痛,此脾肺气虚,而不能外溃也,用大补汤四剂,针之,清脓滴沥,发热恶寒,用独参汤四剂,脓涌泄,乃用大补汤、托里散而愈。东垣先生云∶气血壮实,脓自涌出。信矣。

  ——小儿臂痈,用针过深出血不止,恶寒口噤,脉微细,尚可救,乃用独参汤灌之,良久咽下,半晌而苏,再剂而能言,四剂而脓出;又用托里散、异功散而愈。

  ——小儿项疮脓成不出,两腮皆白,余曰∶此肝胆经之症,腮白乃肺经之色,金能克木。当急用针,并补脾气。不信,竟殁。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托里散

  (方见热毒疮疡)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卷十五] 五善七恶

  疮疡之症,齐氏、陈氏有五善七恶之论。又云∶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窃谓前症各有所属之经,各有所主之方。盖五善属六腑,气血无亏,人能调摄,不治自愈。七恶乃五脏亏损,失于滋补所致,非疮疡自有也,调治失宜,必致不起。如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乃胃气和平,一善也。便利调匀,乃肠胃调和,二善也。脓溃肿消,水鲜不臭,乃邪气去,而胃气平复,三善也。神彩精明,语言清亮,乃心肺气血无亏,四善也。体气平和,脾胃无亏,五善也。作渴发热,或泄泻淋闭者,属胃火内淫,一恶也,竹叶黄汤;气血俱虚,八珍加黄、麦门冬、山茱萸;未应,佐以加减八味丸料。溃而肿痛尤甚,脓色臭败者,属胃虚火炽,二恶也,人参黄汤;未应,十全大补汤加麦门冬、五味子。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属肝肾虚火,三恶也,六味丸料加山栀、麦门冬、五味子;未应,八珍汤加山栀、麦门冬、五味子。喘粗气短,恍惚嗜卧者,属脾肺虚火,四恶也,六君子加姜枣;未应,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若心火刑肺,人参平肺散;阴火伤肺,六味丸料加五味子煎服。溃后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属脾胃亏损,五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食不下咽,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属胃气虚弱,六恶也,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未应,加附子。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浮肿者,脾肺俱虚,七恶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枣;未应,加附子。若腹痛泄泻,咳逆昏溃者,阳气虚寒之恶症也,用托里温中汤;次以六君子汤加附子、姜、桂。若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急;或头痛目赤,自汗盗汗,寒战切牙,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微细,浓衣仍寒,此气血虚极传变之恶症也。若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泻肠鸣,饮食不入,吃逆呕吐者,此阳气虚寒之恶症也。若无汗恶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张,项颈强直,此血气虚极,传变之恶症也,急用参、、归、术、附子救之。夫小儿患之,因胃气虚弱;或脓血出多,虚邪内作;或乳母失调,血气不和,致儿为患,能审其所致之因而主之,亦有复生者,若更与攻毒,乃促其亡也。

  ——小儿臂疮,肉腐色紫,痛作痛,右关脉洪数,此胃火炽盛之恶症,用竹叶黄汤而痛止,用四君、升麻、连翘、白芷、金银花而愈。

  ——小儿流注,吐泻吃逆腹痛,手足并冷,余谓阳气虚寒之恶症,用六君子、独参汤益甚,遂以人参五钱、附子五分,连服数剂,诸症渐退,用独参汤月余稍愈;后饮食失宜,寒热发搐,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安。又因劳发热,脉大而虚,面赤作渴,用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而安,用八珍汤、附子饼而愈。

  ——小儿腹痈,溃而肿痛益甚,饮食少思,此脾胃复伤之恶症,先用五味益功散加木香,诸症渐愈。乃用异功散加当归、黄,元气渐复,又用八珍汤、托里散而愈。次年毕姻后,寒热往来,患处作痒,用大补汤、地黄丸而愈。

  ——小儿胁肿一块,敷寒凉之药,益加肿硬,腹中阴冷,余谓肌肉受寒而患处肿硬,脾气受寒而腹中阴冷,当急温补脾气。不信,仍服前药,加腹痛泄泻,手足并冷,余曰∶变阳气虚寒之恶症。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二剂,诸症渐愈,乃去二味服之,外用葱熨之法,患处微肿色赤,此阴气散而阳气至,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而消。

  ——女子股间结一核,不作痛,不变色,服散坚之剂,患处肿硬,更头晕吐痰,其脉弦数而无力,心脾俱虚。不信,仍用攻伐,果吐泻腹痛,发搐吃逆,余谓变脾土虚寒之恶症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肉桂,脾气稍复,乃用异功散、八珍汤而愈。

  ——小儿腿痈溃后,作渴饮汤,泻利无度,此脾胃气虚之恶症也,用益气汤、八珍汤而愈。后功课用心,口干作渴,小便频数,用益气汤加五味及黄六一汤,各五十余剂而痊。

  ——小儿腿痈内溃,泄泻自汗,腹痛气喘,余谓脾胃俱虚之恶症,用独参汤,喘汗渐止,用大补汤诸症悉退。后伤食吐泻,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而愈。次年毕姻后,患腹痈,脓清不敛,朝寒暮热,用益气汤、八珍汤各百余剂而愈。

  ——小儿患瘰,服追毒之药,更恶寒发热,手足并冷,右寸脉浮,按之而虚,用益气汤百余剂而稍愈。彼欲速效,另服石膏之类,吐泻昏愦,脉浮大,按之微细,乃变阳气虚寒之恶症也,用人参二两、附子一钱,二剂而苏,数剂而安;更以五味异功散,月余而愈。

  ——女子十五岁,瘰发热晡热,左颊赤甚,余谓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五味异功散、九味芦荟丸而痊。后服斑蝥等药,恶症蜂起,手足并冷,用参附汤二剂、六君、姜、桂四剂,乃朝用益气汤,夕用异功散而愈。

  ——女子患疮,肿痛发热,脉洪大而虚,此血虚之恶症也,用当归补血汤,烦热悉止;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加味逍遥散及葱熨法而痊。

  ——女子胁间患痈,色白漫肿,寒热不溃,余谓禀肝脾虚羸之恶症,用补托之药而愈。后因经事过期,误服行血之剂,发热烦躁,先用当归补血汤,次用逍遥散、八珍汤而愈。

  ——小儿十五岁,胁痈脓清,晡热盗汗遗精,此元气虚甚之恶症也,用大补汤、地黄丸料,元气渐复。因犯色欲,患处色黯,昏愦吃逆,手足并冷,用独参汤四剂而苏,用大补汤加干姜六剂,阳气渐复,乃去姜,又二十余剂而痊。

  ——小儿十四岁,面目多白,足跟肿硬寸许,肉色如常,遇劳肿硬宛若一栗,口干面赤,余谓禀足三阴经虚症。不信,外敷内服皆败毒之剂,翻如熟榴,烦躁时嗽,腹痛泄泻,小便如淋。余曰∶此脾肺气虚之恶症也。不信,仍服败毒,更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此肝肾亏损之恶症并矣。余欲救其胃气以滋五脏,又为人所阻,用千金消毒散,更加喘短气恍惚。余曰∶恶症并臻,其何能为!或问∶恶症既甚,勿乃攻毒之晚耶?余曰∶邪正不并立,一胜一负,理之自然,胃气虚则邪气实也,其失在于不预补正气,邪气胜则恶症集耳。东垣先生云∶但见肿痛,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信斯言也。

  ——小儿臀间肿硬,肉色如故,小便短赤,而频服分利之剂,膝胫骨肿。余曰∶肾主骨,此禀肾虚所致,前药导损肾阴而骨肿耳,当调补脾肺以生肾水,其骨自消。不信,仍用前药而殁。

  ——小儿腹痈久不敛,余欲滋其化源,反清热败毒,恶症蜂起而殁。夫肺者肾之母,脾者肺之母,前症既不滋肾以生肝木,又用寒凉之药复伤胃气,以绝肺肾之化源,不死鲜矣。

  ——小儿贴骨痈作泻,余欲施调补,不信,反服分利,两手撮空,肝气败也;泄泻无度,肾气败也;痰涎上壅,脾气败也;喘嗽不止,肺气败也;额间汗出,心气败也;辞不治,果殁。

  ——小儿腿痈肿痛,自汗盗汗,体倦食少。余用托里之药而脓成,欲针之。或用大黄之类,令脓从大便出,致大泻腹痛。余谓∶脾胃虚脱之恶症,急服大补之剂。不信,又服前药而死。

  ——女子十五岁,外股肿硬,连及内股,肉色不变,右关脉缓弱,按之弦数,此脾虚而肝乘之,气血虚而色不变也,当补脾土为主。不信,另用流气饮、冰黄散,泄泻腹痛,疮口开张而殁。

  参附汤

  人参(一两)附子(制,三钱)上姜枣水煎,不拘时服。

  余方见各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