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部

胡麻

  「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7、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11、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12、眉毛不长。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大麻

  「释名」火麻、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麻勃:辛、温、无毒。麻:辛、平、有毒。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

  麻勃(大麻的花):

  1、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每睡醒时服一小撮。

  2、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3、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4、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1、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2、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3、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

  4、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5、刀伤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6、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7、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

  1、下蛔虫。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2、疟疾。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沤麻汁z:消渴、瘀血。

小麦

  「释名」来。

  「气味」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浮麦:甘、咸、寒、无毒。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主治」

  小麦(小麦的果实):

  1、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2、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4、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水。

  5、头疮。用小麦烧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

  1、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3、小便尿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

  4、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

  1、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2、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3、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4、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5、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烧成疮。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9、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

大麦

  「释名」牟麦。

  「气味」咸、温、微寒、无毒。

  「主治」

  1、食饱烦胀。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2、蠼螋尿疮。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

  3、汤火伤。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

  4、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

雀麦

  「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荞麦

  「释名」翘、乌麦、花荞

  「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

  1、咳嗽上气。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加水一碗,搅于极匀,饮服。引气下降,即愈。

  2、水肿气喘。用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加水作饼炙熟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3、赤白带下。用荞麦炒焦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4、禁口痢疾。每服荞麦面二钱,沙糖水调下。

  5、痈疽发背。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6、汤火伤。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调敷伤处,有特效。

  7、瘰养成围颈。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取一半和药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睡卧时米汤送下。一天服五次。若与淡菜同服更好。

  8、绞肠沙。用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煎服。

  9、小肠疝气。用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10、腹痛微泻。用荞麦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释名」名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气味」淘糯米水:甘、凉、无毒。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主治」

  稻米:

  1、霍乱烦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2、消渴饮水。治方同上。

  3、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4、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少许入鼻中。此方名“独圣散”。

  5、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或煮猪肉蘸末食。

  6、白带。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7、胎动不安,下黄水。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8、腰痛虚寒。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

  1、消渴饮水。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2、喉痹肿痛。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3、下血成痔。用稻秆烧灰淋汁,热浸洗三、五度,可愈。

  4、汤火伤。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三、五次可愈。



  「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淅二泔:甘、寒、无毒。

  「主治」

  粳米:

  1、霍乱吐泻,烦渴欲绝。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2、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3、心气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4、胎动腹痛。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5、疔肿。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释名」占稻、早稻。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释名」名粢。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补中益气,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2、背痈。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极效。

  3、心气痛。用稷根煎汤温服。

  4、难产。用稷根阴干,烧存性,研为末,以酒冲服二钱。



  「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丹黍米:甘、微寒、无毒。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蜀黍

  「释名」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玉蜀黍

  「释名」玉高粱。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白粱米:甘、微寒、无毒。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1、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2、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3、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1、脾虚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2、冷气心痛。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3、老人血淋。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



  「气味」粟米:咸、微寒、无毒

  「主治」

  粟米:

  1、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2、反胃吐食(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用粟米半升,捣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取七枚煮熟,放一点盐,连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许醋吞下。

  3、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煮服。

  4、汤火伤。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为末,酒调敷伤处。

  粟泔汁:

  1、眼热赤肿。用粟泔汁(淘粟水)发酸的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于布上,方圆约二寸,贴目上熨热。药干即换。

  2、疳疮月蚀。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参子

  「释名」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甘、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厚肠胃。



  「气味」(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稗米)益气,健胃。(苗、根)捣敷或研末,可治刀伤出血。

薏苡仁

  「释名」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仁、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风湿身疼,日暮加剧。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2、水肿喘急。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3、沙石热淋。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脓血。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6、痈疽不溃。吞服薏苡仁一枚。

  7、虫牙痛。用薏苡仁、桔梗研末点服。

  8、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黄疸。用薏苡根煎汤频服。

  10、杀蛔虫。用薏苡根一斤,磨细,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将虫杀死打出。

  11、月经不通。有薏苡根一两,水煎服。

  12、牙齿风痛。用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

罂子粟

  「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

  1、反胃吐食。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

  2、赤白痢。用罂粟米(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加炼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3、热痢便血。用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4、久痢不止。用粟壳(醋炙)为还想,加蜜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层温服。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四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忌食生冷。

  5、水泄不止。用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6、久咳不止。用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

  7、久咳自汗。用粟壳二两半,去蒂膜。醋炒,取一两与乌梅半两焙干研末。每服二钱,临卧时开水送下。此方名“百劳散”。

阿芙蓉

  「释名」名阿片。俗作鸦片

  「气味」酸、涩、温、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忌食葱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花开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大豆

  「释名」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黑大豆:

  1、中风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2、热毒攻眼,红痛、脸肿。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3、身面浮肿。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不愈再服。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5、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6、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7、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8、折伤、堕坠、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9、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10、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黄大豆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赤小豆

  「释名」赤豆、红豆,叶名藿

  「主治」

  1、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3、肠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齿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许。一方:加花咸少许。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7、肋颊热肿。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9、小便频数。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10、小儿遗尿。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绿豆

  「气味」绿豆:甘、寒、无毒。绿豆粉:甘、凉、平、无毒。豆皮:甘、寒、无毒。豆芽:甘、平、无毒。

  「主治」

  豆皮:解热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热毒。

  绿豆:

  1、小儿丹肿。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共研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调匀敷涂。

  2、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滤汁,煮绿豆吃,极效。

  3、消渴。用绿豆煮粥吃。

  4、痘后痈毒。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匀时时扫涂患处。此方名“三豆膏”。

  5、水肿。用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加水三碗,煮熟,临卧时空心食豆。次日将原附子两片又各切为二,另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可多吃几次,忌食生冷、毒物、盐、酒。

  绿豆粉:

  1、霍乱吐利。用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即愈。

  2、解砒毒。用绿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蓝根汁调服三至五钱。

  3、署天痱疮。用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调匀扑患处。药中亦可加蛤粉二两。

  4、肿毒初起。用绿豆粉炒成黄黑色,加皂荚粉一两,醋调敷。皮破者。用油调。

豌豆

  「释名」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蚕豆

  「释名」胡豆。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快胃,和脏腑。

豇豆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理中有益气,补肾健胃。治吐逆泄痢、小便频数。

扁豆

  「释名」沿篱豆、蛾眉豆。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白扁豆:甘、微温、无毒

  「主治」

  白扁豆:

  1、霍乱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2、赤白带下。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4、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盐少许送下。

  2、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滚水烫过后,即和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加酱汁一起拌匀,将烫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馄饨,炙熟食下。

刀豆

  「释名」挟剑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大豆豉

  「气味」(淡豉)苦、寒、无毒。(蒲州豉)咸、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4、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5、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动。用豉汁炒服。

  11、小儿丹毒。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12、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饮豉汁。

  16、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豆腐

  「气味」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蒸饼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

  2、积年下血。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4、崩中下血。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5、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

  6、折伤。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7、汤火伤。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释名」酒母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米谷食积。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极效。

  4、胎动不安。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神曲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虚寒反胃。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用神曲(炒)二两、蒜萸(汤泡,炒)半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4、产后晕绝。用神曲炒为末,水冲服一匙。

  5、食积心痛。用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碗饮服。

红曲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蘖米

  「气味」粟芽:苦、温、无毒。麦芽:咸、温、无毒。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

  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1、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2、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有大麦蘖一升、椒一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腹中虚冷,消化不良。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送下。

  4、产后便秘。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与粥交替饮服。

  5、妊振后欲去胎。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麦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6、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蘖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饴糖

  「释名」饧

  「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

  1、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2、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3、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气味」咸、冷利、无毒。

  「主治」

  1、汤火伤。用酱涂。

  2、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3、妊娠下血。有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释名」酢、苦酒。

  「气味」(米醋)酸、苦、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盐醋煎服。

  2、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直至痛止。

  3、腋下狐臭。用三年酽醋,和石灰敷涂。

  4、痈疽不溃。用醋调雀屎,取小豆敷疮头上,疮即可穿。

  5、牙齿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6、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铁敷搽。

  7、蠼螋尿疮。用醋和胡粉敷搽。

  8、汤火伤。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伤处,有效,亦无瘢痕。

  9、乳痈坚硬。用罐装醋,烧热石投入二次,即以热醋敷痈,醋冷则再次烧石热之。如此热敷数次即愈。



  「气味」(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1、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

  2、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3、五加皮酒: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6、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7、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8、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9、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10、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11、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12、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13、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14、蜜酒。治风疹、风癣。

  15、蓼酒。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16、姜酒。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17、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18、茴香酒。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19、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20、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

  21、百部酒:治一世新旧咳嗽。

  22、海藻酒:治瘿气。

  23、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24、竹叶酒:治诸风热病。

  25、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26、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27、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28、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29、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30、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31、鹿茸酒: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烧酒

  「释名」火酒、阿剌吉酒。

  「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



  「释名」名粕。

  「气味」酒糟:甘、辛、无毒。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干饧糟:基、温、无毒。

  「主治」

酒糟

  1、手足皲裂。用酒糟、狸油、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搽患处裂肉甚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数次,冻伤即愈。

  2、鹤膝风。用酒糟四两、肥皂荚一个(去子)、硭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瓶,研匀,每日涂搽。加一点烧酒更好。

  3、打伤青肿。用湿纸铺伤处。纸上厚摊一块捣烂的酒糟(先烧过),过一阵,痛处如蚁行,热气上升,肿即消散。大麦醋糟:气滞风雍、手背脚膝痛。炒热布裹熨,三、两换可愈。

  干饧糟:

  1、反胃、呕吐不止。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是捣作饼,或焙或晒,加炙甘草末二两,盐少许,煎汤服下。此方“甘露汤”。

  2、脾胃虚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饧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一起研为末,逐日煎汤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