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

  上图载成书于康熙五十六年之《御纂性理精义》。此为朱熹改造之《周子太极图》的变体图。李光地等刊正明胡广《性理大全》,康熙皇帝复亲加厘订,遂成《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

  我们依据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有关文字分析,并参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原书名《周易图》)所列周子《太极图》,即可明了周敦颐所传《太极图》的本来面貌。

  汉儒有“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周子有“太极动而生阳”与太极“静而生阴”之说,又有“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与“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之说,邵子有“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之说,朱震所列《太极图》于子位标有“动阳”二字。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周子《太极图》的原图应该于子位标有“动阳”二字,于午位标有“静阴”二字,如此方能体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含义,亦体现“神也”的含义。“二则神也”是说太极分而为二恩人“神”态,而不是“阳动”(动而无静)与“阴静”的“物”态。又汉儒有“分土王四季”(播四季于五行)之说,则周子《太极图》原图应该是“分土王四季”的中图分别与“水”、“火”、“木”、“金”相连,而不是“五行相生”的“水”绕过中“土”直接与“木”相连。又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周子《太极图》上一○“自无极而为太极”当合“道生一”之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图式当合“一生二”之义;“分土王四季”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相连当合“二生三”之义;下“万物化生”一○当合“三生万物”之义。(可参考下图)

  朱震所列周子《太极图》已不是原图。其子位标有“动阳”二字,而右上方之“阴静”二字则为传抄之误。比较朱熹改造之图,即可知其理学思想与周子有所差异。朱熹以太极为“一理”,而主“太极不会自动静”说,于是就有“阳动”与“阴静”之改动。此则为研究宋明理学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不能混而为一说。

  上图载《陆堂易学》,作者陆奎勋为康熙辛丑(1721)进士。是图本宋末朱元升《三易备遗》而演变。所谓《连山圆图》,内布《说卦》所言八卦方位,标以二至二分,外列六十四卦。外六十四卦圆图分八宫,每宫皆列八卦,如“坎”外八卦为坎、蹇、困、未济、涣、解、蒙、师,有坎重卦加六贞坎卦一悔坎卦构成。所谓《归藏圆图》则取邵雍《先天图》六十四卦圆图,内布二十四节气构成。

  陆氏所出易图,多是于前人易图之上变换文字易其图名而成。有“此夫子据归藏易而言”、“此夫子据连山易而言”、“愚谓此据黄帝之易而言”等语,又谓其立论多与“三坟之书”、“八索之书”、“夏之连山”、“商之归藏”等书“近之”。故《四库全书总目》评之曰:“其说新异,所引据亦皆未确。”

  《周礼·太卜》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之记。《山海经》谓“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郑玄《易赞》则谓“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皇甫谧《帝王世纪》则谓“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郑樵《通志·艺文略》谓“三皇太古书亦谓之三坟,一曰山坟,二曰气坟,三曰形坟。天皇伏羲氏本山坟而作易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本气坟而作易曰归藏;地皇黄帝氏本形坟而作易曰坤乾”。

  《文献通考》曰:“三坟已见削于夫子,而谓其书忽出于元丰间,其为谬妄可知。”《北史·刘炫传》记所谓《连山易》为刘炫伪造。宋代以后,则伪造之《归藏》与《连山》悉归亡佚,至明又有伪《三坟》问世。陆氏之所以以《说卦》所言八卦方位为“连山易”,则本朱元升之说。而朱氏又本于干宝之说。

  上图载《周易函书约存》,作者胡煦为康熙壬辰(1712)进士。康熙“闻其通易理”,曾召对乾清宫,有“真苦心读书人也”之美誉。后协同大学士李光地纂修《周易折中》。

  观是图下之文字,知此图为胡氏“寐时注想”而成。实则此图已先见于明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及章潢《图书编》。清初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来图补遗》中亦列之,名曰“太极图”。

  胡氏有“欲明周易,断自图书始”之论,其所谓之“图书”指“河图”、“洛书”而言,并谓“图书为天地自然之易,则图画卦之理具其中”。其立论好斥前儒为非,而自诩甚高。立有“文王之卦既出先天图”、“图开于三易”、“伏羲则而画之既有先天图,亦应有后天图”、“文王先天大图”等怪论。

  朱熹出“伏羲四图”,并谓“其说皆出邵氏”,而胡煦则直谓邵雍《先天图》为“文王开为六十四卦”之图,谓朱熹所出《伏羲八卦方位》图为“文王作易之图,其画三十有六”。其图其说独出心裁,谓其为“真苦心臆造易图人”,可也。

  上《易简图》载程廷祚《读易管见》(是书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程氏解《易》虽力排象数而专讲义理,然并不废易图。是图本周敦颐《太极图》而来,为解《系辞》“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之义而作。图说:“乾坤终始万物,知能乃著,知主奇而从乾,能主偶而属坤。体用相须,静非自静,动非自动。观其所始,本于无始,而知之易可见矣;观其所终,止以从始,而能之简可见矣。大哉,乾元!统乎外,贯乎中,无为而无不为,坤则顺承焉尔。其在于人,知不由虑,能不由学。知即乾之易,能即坤之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言乎远则不御,言乎迩则静而正。乾坤之变化,至成象成形,而圣人之变化,至成位成能,而极天命之流行,无二致也。”

  《读易管见》一书,《四库全书》入经部易类存目,四库馆臣有“信理黜数,至于矫枉过直”之评。以是图之图说“静非自静,动非自动”而言,程氏似不宗朱熹“阳动”、“阴静”说,而是深得周子“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之旨。“本于无始”而“静发自静,动非自动”,则并非言阴阳自动静。有此认识者,于朱熹之后可谓鲜矣。

  上《参订上下经交会图》载连斗山《周易辨画》。

  《周易辨画》列《参订大衍之数未加未减之图》、《河图原图》、《洛书原图》、《参订伏羲八卦次序图》、《参订伏羲因重六十四卦之图》、《伏羲六十四卦外圆内方原图》、《伏羲八卦方位原图》、《文王八卦原图》、《参订文王六十四卦外圆内方图》、《卦变图》、《后天序卦反对原图》、《参订上下经交会图》、《十二卦气原图》等。要之,连氏所列易图本朱熹《易学启蒙》,既有原图又有“参订”之图。其《参订上下经交会图》说:“乾坤坎离不易之卦,故上经以乾坤居首坎离居终,乾交坤而为否,坤交乾而为泰,故上经十二卦而成否泰。兑巽震艮反易之卦,故下经以兑艮震巽相交居首,坎离相交居终,艮交兑而为损,巽交震而为益,故下经十二卦而成损益。否泰以天道言?损益以人事言也。”此为折中萧汉明、李光地之说而论《易经》上下卦所以安排之理,可备一说。

  前图见于清惠栋《易汉学》。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亦载此《爻辰图》(中间有十二律吕,并注明:“后所图者,郑氏爻辰也”)。

  后图见清张惠言《易纬略义》。比较二幅《爻辰图》,前图出于《易纬乾凿度》郑玄之注,后图出于《京氏易传》“八卦六位”之说。“乾贞于十一月子”、“坤贞于六月未”出于《乾凿度》,

  以十二律吕配《爻辰图》,本《周礼·大师》之说。乾初九十一月子配黄钟、坤初六六月未配林钟、乾九二正月寅配太蔟、坤六二八月酉配南吕、乾九三三月辰配姑洗、坤六三十月亥配应钟、乾九四五月午配蕤宾、坤六四十二月丑配大吕、乾九五七月申配夷则、坤六五二月卯配夹钟、乾上九九月戌配无射、坤上六四月巳配中吕。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载有《十二律相生图》与《阳律阴吕合声图》,其十二律吕与爻之匹,却有几处不同:乾六三配夹钟、坤六二配中吕、乾六五配应钟、坤上六配南吕。之所以有所差异,一本《易纬》,一本《周礼·大师》郑玄之注。朱震、张惠言之“爻辰图”与《易纬》说同,本出京房;惠栋、李道平之“爻辰图”与郑玄注同,本出《周礼·大师》。

  本讲所列二图,当为汉代之易图。只是当时所图载体不易保存,后人又往往弃图不录,赖宋人与清人复原而再现之。以此知易图不始于宋代,明矣。

  上图载清王植《皇极经世书解》。是图先见于宋蔡元定《纂图指要》,蔡元定是书诸图赖《皇极经世书解》而保存至今。此《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乃是邵伯温本其父《皇极经世》一书之文字而画。蔡氏《纂图指要》载有《伏羲始画八卦图》、《伏羲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阳九阴六用数图》、《经世衍易八卦图》、《经世天地四象图》、《经世六十四卦之数图》、《经世天地始终之数图》、《经世一元消长之数图》等。蔡氏之图作于《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之前,对朱熹“略明象数”有一定之影响。蔡氏自幼受父教而重邵雍“先天之学”,刻苦钻研而有所成就。今天我们谈宋代的象数之学以及宋明理学,当注重蔡元定象数研究成果对朱熹的重要影响作用。

  上图见于《续修四库全书》王甗《学易五种·周易图剩》。

  王氏此二图为自造易图。《八卦消息》图乃以“先天八卦圆图”配以虞翻消息之说而成,《卦变图》则以中孚、小过为变卦之母,与胡秉虔《卦本图说》之说同,图说有“卦变者,消卦、息卦之变也”之说。

  王氏批评朱熹“过信蔡氏”,谓“所据关易、邵说,皆无明徵,实有以启后人之疑”,而自家则“摒弃一切,但据系辞本文玩味”,其“周易图剩”所列诸图全然不取朱熹所定图名,一以《易传》文辞命名。自元明以来,朱熹易学立于学官,多数学者无不奉为圭臬,即使清初反对易图泛滥者,其矛头亦多指陈抟、邵雍等,鲜有直斥朱熹者,王氏直言朱熹易图之非,其精神可佳。

  上图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冯经《周易略解》。

  所谓“捷式”,乃是以数字杂黑点列出“河图”、“洛书”(“河图捷式”图上少“二”字)。

  按汉儒五行生成数之说即可画出一六水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居东、四九金居西、五十土居中之数图,按“九宫算”即可画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数居中”之图。宋人据“五行生成数”及“九宫算”画出黑白点之“河图”、“洛书”,清人冯经则又“返朴归真”依黑白点图画出数字图。

  自汉至清,数字游戏自数字图始,经黑白点“河图”与“洛书”图而后又回到了起点,且又以“捷式”名之,真可令人一笑。

  上二图见于张恩尉《删定来氏易注象数图说》(光绪十一年刻本,今藏山东省图书馆“易庐藏书”部)。一图《明体达用图》,是以所谓“伏羲八卦”为体,所谓“文王八卦”为用。二图《内阴外阳图》,内为所谓“伏羲八卦”,外为所谓“文王八卦”。显然,为变易前人之图而来,只不过综合“先天”与“后天”八卦之图,另起新名而已。

  致读者:清代其他易学著作中的易图还有不少,我们只列出十几幅以见其大概。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将介绍清人对易图的反对意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