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程嚴可均校輯
劉立
立。成帝時為宛令。莽居攝。擢為陳留太守。封明德侯。
聞翟義舉兵上書
願備軍吏。為國討賊。內報私怨。(漢書翟方進傳。少子義。為南陽都尉。宛令劉立輕義年少。義行縣至宛。收縛立。傳送鄧獄。成帝以問丞相方進。遣吏敕義出宛令。聞義舉兵。上書。
劉佟
佟。清河綱王玄孫。嗣封新鄉侯。(案。清河綱王見王子侯表。檢紀傳未得。)
上言宜益安漢公國邑
春秋。天子將娶於紀。則褒紀子稱侯。安漢公國未稱古制。(漢書王莽傳上。平帝納采莽女信鄉侯佟上言。師古曰。古者新信同音。)
劉立 劉佟 劉慶 劉京 一
劉慶
慶。長沙定王曾孫。黃龍元年嗣封泉陵侯。卒謚曰頃侯。(案。王子侯表作眾陵侯。師古曰。此傳及翟義傳。並云泉陵。表為誤。今檢翟義傳。但有東平王孫慶。無泉陵字。表言黃龍元年。頃侯慶嗣。距此元始五年。已五十四年。恐此劉慶非即頃侯。表又言新鄉侯佟。元始五年上書言莽宜居攝。莽篡位。賜姓王。則此劉慶似即劉佟。又後漢劉玄傳。立劉慶為燕王。疑莫能明。姑依顏注作小傳。俟通人攷定之。)
上書言莽宜居攝
周成王幼少稱孺子。周公居攝。今帝富於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漢書王莽傳上。)
劉京
京。菑川靖王之後。嗣封廣饒侯。(案。王子侯表。宣帝甘露元年。侯麟嗣。王莽篡位絕。自麟至京。表失其世數。)
上書言齊郡新井
七月中。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暮數夢。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長曰。攝皇帝當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當有新井。亭長晨起。視亭中。誠有新井。(漢書王莽傳上。)
公孫祿
祿字仲子。潁州人。哀帝初為執金吾。遷右將軍。又遷左將軍。元壽末。坐與何武互舉為大司馬免。莽末徵至。以議事忤指扶出。
駁息夫躬謀閒匈奴議
中國常以威信懷伏夷狄。躬欲逆詐。造不信之謀不可許。且匈奴賴先帝之德。保塞稱蕃。今單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賀遣使自陳。不失臣子之禮。臣祿自保沒身不見匈奴為邊竟憂也。(漢書息夫躬傳。會單于當來朝遣使言病。願朝明年躬因是而上奏。以為云云。書奏。上引見躬。召公卿將軍大議。左將軍公孫祿以為。)
議禽賊方略
太史令宗宣。典星厤候氣變。以凶為吉。亂天文。誤朝廷。太傅平化侯。飾虛偽以媮名位。賊夫人之子。國師嘉信公。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明學男張邯。地理侯孫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犧和魯匡。設六筦以窮工商。說符侯崔發。阿諛取容。令下情不上通。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漢書王莽傳下。故左將軍公孫祿徵來與議。祿曰云云。)
公孫祿 孫建 二
孫建
建字子夏。哀帝初為護軍都尉。元壽中遷執金吾。拜右將軍。元始中遷左將軍光祿勳。歷輕車將軍強弩將軍。封成武侯。莽居攝時為奮武將軍尋復為輕車。建國初拜立國將軍。封成新公。
奏廢劉氏
西域將欽上言。九月辛巳。戊已校尉史陳良終帶共賊殺校尉刀護。劫略吏士。自稱廢漢大將軍。亡入匈奴。又今月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車前。自稱漢氏劉子輿成帝下妻子也。劉氏當復。趣空宮。收繫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皆逆天違命。大逆無道。請論仲及陳良等親屬當坐者。奏可。漢氏高皇帝比箸戒云。罷吏卒。為賓食。誠欲承天心全子孫也。其宗廟不當在常安城中。及諸劉為諸侯者。當與漢俱廢。陛下至仁。久未定。前故安眾侯劉崇、徐鄉侯劉快、陵鄉侯劉曾、扶恩侯劉貴等。更聚眾謀反。今狂狡之虜。或妄自稱亡漢將軍。或稱成帝子子輿。至犯夷滅。連未止者。此聖恩不蚤絕其萌牙故也。臣愚以為漢高皇帝為新室賓。享食明堂。成帝異姓之兄弟。平帝婿也。皆不宜復入其廟。元帝與皇太后為體。聖恩所隆。禮亦宜之。臣請漢氏諸廟在京師者皆罷。諸劉為諸侯者。以戶多少。就五等之差。其為吏者皆罷。待除于家。上當天心。稱高帝神靈。塞狂狡之萌。(漢書王莽傳中。始建國二年十一月。立國將軍建奏云云。莽曰可。)
滿昌
昌。哀帝初為詹事。莽篡位。為保成師友祭酒
滿昌 唐林 三
劾奏昆彌使者
夷狄以中國有禮誼。故詘而服從。大昆彌。君也。今序臣使於君使之上。非所以有夷狄也。奏使大不敬。(漢書王莽傳中。莽見匈奴諸邊並侵。意欲得烏孫心。迺遣使者引小昆彌使置大昆彌使上。滿昌劾奏使者云云。莽怒。免昌官。)
唐林
林字子高。沛郡人。哀帝時為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貶為敦煌魚澤障候。莽篡位。以為保成師友祭酒。天鳳中封建德侯。位特進。
上哀帝疏請復師丹邑爵
竊見免大司空丹策書。泰深痛切。君子作文。為賢者諱。丹經為世儒宗。德為國黃耇。親傳[傳當作傅]聖躬。位在三公。所坐者微。海內未見其大過。事既已往。免爵太重。京師識者咸以為宜復丹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贍卬也。唯陛下財覽眾心。有以尉復。師傅之臣。(漢書師丹傳。尚書令唐林上疏。)
奏事
秦設重刑。而群盜盈山。赤衣半道。(初學記二十刑罰引漢名臣奏事。)
甄邯
邯字子心。中山無極人。孔光婿。哀帝時為斄令。平帝初進侍中奉車都尉。封承陽侯。拜光祿勳。莽居攝初為太保後承。始建國初拜大司馬。封承新公。
劾奏金欽
欽幸得以通經術。超擢侍帷幄。重蒙厚恩。封襲爵號。知聖朝以世有為人後之誼。前遭故定陶太后背本逆天。孝哀不獲厥福。迺者呂寬衛寶。復造姦謀。至于反逆。咸伏厥辜。太皇太后懲艾悼懼。逆天之咎。非聖誣法。大亂之殃。誠欲奉承天心。遵明聖制。專壹為後之誼。以安天下之命。數臨正殿。延見群臣。講習禮經。孫繼祖者。謂亡正統持重者也。賞見嗣日磾後。成為君持大宗重。則禮所謂尊祖故敬宗。大宗不可以絕者也。欽自知與當俱拜同誼。即數揚言殿省中。教當云云。當即如其言。則欽亦欲為父明立廟。而不入夷侯常廟矣。進退異言。頗惑眾心。亂國大綱。開禍亂源。誣祖不孝。罪莫大焉。尢非大臣所宜。大不敬。秺侯當上母南為太夫人。失禮不敬。(漢書金日磾傳。)
甄邯 陳崇 四
陳崇
崇。南陽人。平帝時為大司徒司直。封南鄉侯。莽居攝。拜司威。及篡。位拜司命。封統睦侯。奉陳胡公後。
劾奏陳遵
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歷位。遵爵列侯。備郡守。級州牧奉使。皆以舉直察枉宣揚聖化為職。不正身自慎。始遵初除。乘藩車入閭巷。迥寡婦左阿君。置酒 謳。遵起舞跳梁。頓仆坐上。暮因留宿。為侍婢扶臥。遵知飲酒飫宴有節。禮不入寡婦之門。而湛酒溷肴。亂男女之別。離辱爵位。差污印韍。惡不可忍聞。臣請皆免。(漢書游俠陳遵傳。初遵為河南太守。而弟級為荊州牧。當之官。俱過長安富人故淮陽外家左氏飲食作樂。後司直陳崇聞之。劾奏遵。)
奏為莽祠祖禰設騎從
安漢公祠祖禰出城門。城門校尉宜將騎士從。入有門衛。出有騎士。所以重國也。(漢書王莽傳上。陳崇又奏。奏可。)
上書言破翟義
陛下奉天洪範。心合寶龜。膺受元命。豫知成敗。咸[咸當作感]應兆占。是謂配天配天之主。慮則移氣。言則動物。施則成化。臣崇伏讀詔書下日。竊計其時。聖思始發。而反虜仍破。詔文始書。反虜大敗。制書始下。反虜畢斬。眾將未及齊其鋒芒。臣崇未及盡其愚慮。而事已決矣。(漢書王莽傳上。居攝二年十二月。王邑等破翟義於圉。司威陳崇使監軍上書言。)
。史不著其姓。平帝時為大司馬護軍。
平憲 謝囂 五
奏請班莽戒八篇
安漢公遭子宇陷于管蔡之辜。子愛至深。為帝室故。不敢顧私。惟宇遭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宜班郡國。令學官以教授。(漢書王莽傳上。大司馬護軍 奏言。)
平憲
憲平帝時中郎將。
奏羌豪內屬
羌豪良願等種人口可萬二千人願為內臣。獻仙水海允谷鹽池。平地美草。皆予漢民。自居險阻處。為籓蔽。問良願降意。對曰。太皇太后聖明。安漢公至仁。天下太平。五穀成孰。或禾長丈餘。或一粟三米。或不種自生。或璽不蠶自成。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皇來儀。神爵降集。從四歲以來。羌人無所疾苦。故思樂內屬。宜以時處業。置屬國領護。(漢書王莽傳上。)
謝囂
囂。平帝末為前燀光。
奏井石文
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漢書王莽傳上。)
劉咸
咸。莽居攝時為廣漢太守。
令李業詣獄養病教
賢者不避害。譬猶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聞業名稱。故欲與之為治。而反託疾乎。令詣獄養病。(後漢李業傳。)
張永
永。始建國初為冠軍。
獻符命銅璧文
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漢書元后傳。)
劉咸 張永 崔篆 六
崔篆
篆。涿郡安平人。莽時以郡文學舉步兵校尉。投劾歸。後為建新大尹。到官稱疾去。建武初舉賢良。辭歸不仕。有集一卷。
慰志賦
嘉昔人之遘辰兮。美伊傅之 時。應規矩之淑質兮。過班倕而裁之。協準矱之貞度兮。同斷金之玄策。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豈修德之極致兮。將天祚之攸適。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漢氏之中微。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六柄制于家門兮。王綱漼以陵遲。黎共奮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睹嫚臧而乘釁兮。竊神器之萬機。思輔弼以媮存兮。亦號咷自詶咨。嗟三事之我負兮。乃迫余以天威。豈無熊僚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維。恨遭閉而不隱兮。違石門之高蹤。揚蛾眉于復關兮。犯孔戒之冶容。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駒之所從。乃稱疾而屢復兮。歷三祀而見許。悠輕舉以遠遁兮。託峻峗以幽處。竫潛思于至頤[頤當作賾]兮。騁六經之奧府。皇再命而紹卹兮。乃云眷乎建武。運欃槍以電埽兮。清六合之士宇。聖德滂以橫被兮。黎庶愷以鼓舞。闢四門以博延兮。彼幽牧之我舉。分畫定而計決兮。豈云賁乎鄙耇。遂懸車以縶馬兮。絕時俗之進取。歎暮春之成服兮。闔衡門以埽軌。聊優游以永日兮。守姓[姓當作性]命以盡齒。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後漢崔駰傳。)
嚴尢
尢字伯石。始建國時為討穢將軍。封武建伯。天鳳中代陳茂為大司馬。免。後為納言大將軍。莽誅。走汝南。降于劉聖。(漢紀作望。)拜大司馬。聖敗。並死。
嚴尢 七
奏高句驪事
貉人犯法。不從騶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餘之屬。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餘穢貉復起。此大憂也。(漢書王莽傳中。莽發高句驪兵。皆亡出塞。州郡歸咎於高句驪侯騶。嚴尢奏言。莽不尉安。穢貉遂反。又見三國魏志高句驪傳。不從騶起作罪不起于騊。按騶騊二字形近。未知孰是。)
諫立匈奴須卜當
當在匈奴右部。兵不侵邊。單于動靜。輒語中國。此方面之大助也。于今迎當置長安 街。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漢書王莽傳下。)
諫伐匈奴
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蚔虻之螫。歐[歐當作敺]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今天下遭陽九之 。比年饑饉。西北邊尢甚。發三十萬眾。具三百日糧。東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後乃備。計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師老械弊。勢不可用。此一難也。邊既空虛。不能奉軍糧。內調郡國。不相及屬。此二難也。計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牛又當自齎食。加二十斛。(漢紀作二十四斛。)重矣。胡地沙鹵。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軍出未滿百日。牛必物故且盡。餘糧尚多。人不能負。此三難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多齎 鍑薪炭。重不可勝。食糒飲水。以歷四時。師有疾疫之憂。是故前世伐胡。不過百日。非不欲久。勢力不能。此四難也。輜重自隨。則輕銳者少。不得疾行。虜徐(漢紀作徑。)遁逃。勢不能及。幸而逢虜。又累輜重。如遇險阻。銜尾相隨。虜要遮前後。危殆不測。此五難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憂之。今既發兵。宜縱先至者。令臣尢等深入霆擊。且以創艾胡虜。(漢書匈奴傳下。)
嚴尢 哀章 八
三將軍論
王翦為秦將滅燕。燕王喜奔逃東夷。秦王曰。齊楚何先。李信曰。楚地廣。齊地狹。楚人勇。齊人怯。請先從事于易。(御覽四百三十七。)
白起平原君勸趙孝成王受馮亭。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將。誰能當之者乎。對曰。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小頭而面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面銳者。敢斷決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之為人也。(之也二字從書鈔一百十五引補。)勇鷙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王從其計。(世說言語篇注。)
哀章(袁宏後漢紀作 章)
章。廣漢梓潼人。王莽篡位。以為國將。封美新公。莽敗。斬于宛。
銅匱檢署
天帝行璽金匱圖。(漢書王莽傳上。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云云。)
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又其一署曰云云。某者。高皇帝名也。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圖書皆書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興王盛。章因自竄姓名凡為十一人。皆署官爵為輔佐。)
但欽
欽。莽建國初為西域都護。為焉耆所殺。
上書言匈奴狀
匈奴南將軍右伊秩訾。將人眾。寇擊諸國。(漢書匈奴傳下。)
陳欽
欽(或誤作歆)字子佚。蒼梧廣信人。師事黎陽賈護。受左氏學。以授莽。自名陳氏春秋。莽篡位。以為厭難將軍。後去官。天鳳二年繫獄。自殺。
上言虜犯邊
捕虜生口。虜犯邊者。皆孝單于咸子角所為。(漢書王莽傳中。始建國四年。厭難將軍陳欽言。)
但欽 陳欽 區博 九
區博
博仕莽為中郎。
諫限田
井田雖聖王法。其廢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從。秦知順民之心。可以獲大利也。故滅廬井而置阡陌。遂王諸夏。訖今海內。未厭其敝。今欲違民心。追復千載絕跡。雖堯舜復起。而無百年之漸。弗能行也。天下初定。萬民新附。誠未可施行。(漢書王莽傳中。)
全漢文卷六十一
全漢文
(清)嚴可均 輯